CN210788877U - 一种高质量左右悬挂安装加强板加工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质量左右悬挂安装加强板加工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88877U
CN210788877U CN201921442437.5U CN201921442437U CN210788877U CN 210788877 U CN210788877 U CN 210788877U CN 201921442437 U CN201921442437 U CN 201921442437U CN 210788877 U CN210788877 U CN 2107888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lifting
mould
limi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4243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庚
李硕
康国强
赵春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he Mould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he Mould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he Mould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he Mould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4243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888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888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888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质量左右悬挂安装加强板加工模具,属于汽车零部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连接有翻边凸模,下模连接有凹模,翻边凸模与凹模相对设置,下模上设置有用于下料的翻料装置,翻料装置包括翻料框和提升组件,翻料框围设在凹模的外周,并处于工件的下方,翻料框的一端与下模铰接,提升组件与翻料框远离铰接轴的一端连接,以驱动翻料框沿铰接轴向上转动,提升组件与上模连接,随上模上下移动,翻料框转动一定角度后与提升组件脱离以恢复原位,达到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模具加工工件的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高质量左右悬挂安装加强板加工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质量左右悬挂安装加强板加工模具。
背景技术
悬挂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悬挂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矩,比如支撑力、制动力和驱动力等,并且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稳地行驶。左右悬挂安装加强板能够增加悬挂的连接强度,增强悬挂的使用寿命。在左右悬挂安装加强板的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翻边模具对其进行翻边成型。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102430653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翻边模具,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下模板上设有插入式导板对上下模进行定位,上模板下部固定有翻边凹模,翻边凹模下部对应下模板上设有翻边凸模,翻边凸模外侧设有翻边定位凹模,所述的翻边凸模和翻边定位凹模通过弹簧和螺钉固定在下模板上,翻边凸模和翻边定位凹模通过固定导板与下模之间进行定位,翻边定位凹模上设有定位销,定位销对应位于所要加工零件的定位孔处,用于保证翻边过程中被加工零件上的定位孔不变形,下模板和上模板之间设有行程限制器,用于控制上模下行的死点。
但是,上述翻边模具对工件加工完成后,当上模板上移一定高度离开下模后,需要工人持续地将手伸入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将加工好的工件取下,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和工作时间,影响了模具加工工件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质量左右悬挂安装加强板加工模具,达到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模具加工工件的效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质量左右悬挂安装加强板加工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连接有翻边凸模,下模连接有凹模,翻边凸模与凹模相对设置,下模上设置有用于下料的翻料装置,翻料装置包括翻料框和提升组件,翻料框围设在凹模的外周,并处于工件的下方,翻料框的一端与下模铰接,提升组件与翻料框远离铰接轴的一端连接,以驱动翻料框沿铰接轴向上转动,提升组件与上模连接,随上模上下移动,翻料框转动一定角度后与提升组件脱离以恢复原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模具的翻边凸模和凹膜配合使用对工件加工完成后,上模向上移动,此时,提升组件随上模向上移动。提升组件向上移动,带动翻料框远离铰接轴的一端沿铰接轴向上转动,翻料框向上转动一定角度后与工件抵接,随着翻料框继续旋转,将工件顶起,使工件与凹模脱离。由于翻料框的一端铰接,一端向上移动,则使翻料框处于倾斜状态,工件位于翻料框上,在工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翻料框向下滑动,完成下料操作。不需要工人将手伸入上模和下模之间进行取料,只需在下模外接收工件即可,提高了取料的安全性,节省了更多的人力和工作时间,提高模具取料效率,从而提高模具加工工件的效率。
完成对工件的下料后,翻料框与提升组件脱离,在翻料框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铰接轴向下转动,恢复初始位置,便于向凹模位置放置工件,对下一个工件进行翻边成型。整个过程,连续性较强,进一步减少取料时间,提高模具的加工效率。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翻料框转动方向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连接杆远离翻料框的一端与提升组件连接以驱动翻料框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杆与提升组件连接,避免了翻料框与提升组件直接连接,则能够增加提升组件与翻料框之间的距离,避免提升组件对工件下料产生影响,进一步提高工件的下料速度,从而提高模具加工工件的效率。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提升组件包括提升杆和提升块,提升杆位于连接杆远离铰接轴的一侧,提升杆竖直设置,提升杆的顶端与上模固定连接,提升块的顶面开设有转动槽,提升杆的底端位于转动槽内与提升块转动连接,提升杆的底端靠近连接杆一侧的表面呈圆弧状结构,以供提升块转动,提升杆底面与转动槽的底面抵接,以使提升块处于水平位置,并位于连接杆的正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工件进行翻边成型时,上模向下移动,带动提升杆和提升块向下移动,提升块移动至底面与连接杆抵接时,继续向下移动提升杆,则提升块向上转动,且提升块的底面始终与连接杆抵接。当提升块向下移动至与连接杆脱离时,提升块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转动至初始位置,并位于连接杆的正下方。此时,上模和下模配合完成对工件的翻边成型操作。
对工件加工完成后,上模向上移动,此时,提升杆随上模竖直向上移动。移动至提升与连接杆抵接时,提升块托着连接杆上移,从而使翻料框转动,将工件从凹模中顶出,以实现对工件的下料操作。由于提升杆和提升块沿竖直方向移动,而翻料框和连接杆以铰接轴位置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当提升块向上移动至一定距离后,连接杆与提升块脱离,则翻料框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恢复原位,等待下一次的下料操作。在上模退走的同时对工件进行下料,进一步缩短取料时间,提高模具加工工件的效率。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提升块的底面呈倾斜设置,靠近提升杆的一端向下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块的底面呈倾斜设置,当提升块向下移动,并使提升块的倾斜面与连接杆抵接时,提升块对连接杆施加斜向下的压力,而非正向下的压力,能够减小提升块对连接杆施加的压力。同时,继续向下移动提升块时,能够使提升块顺利转动,从提升杆与连接杆之间的距离处向下移动,并位于连接杆的下方,以便于对连接杆进行提升操作。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翻边凸模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用于压住工件的压料板,压料板与上模之间连接有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模带动压料板向下移动,压料板首先与工件抵接,然后上模继续下移,弹性件被压缩,从而使压料板对工件压紧,防止工件发生移动。此时,翻边凸模向下压工件的边缘,实现对工件的翻边成型操作。压料板先将工件压紧后翻边凸模再进行翻边成型操作,能够防止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移动,提高工件的加工质量。
加工结束后,翻边凸模首先随上模退走,此时,压料板在氮气缸的作用下仍然压紧工件,当翻边凸模退走一定距离后压料板再随上模向上移动,防止工件在脱模过程中移动,进一步提高工件的加工质量。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弹性件为氮气缸,氮气缸与上模固定连接,氮气缸的活塞杆与压料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氮气缸具有体积小、弹力大、行程长、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氮气缸作为模具上的弹性组件能够简化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方便模具安装和调整,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性价比较高。而氮气缸的弹力恒定,对工件进行压紧操作时,能够对工件施加恒定的压力,避免工件因压力不恒定而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压料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水平的连接板,连接板与上模之间设置有行程限制组件,行程限制组件包括行程杆和限位板,行程杆竖直设置,行程杆的底端与连接板的顶面固定连接,行程杆穿过上模与上模滑动连接,限位板与行程杆的顶面固定连接,防止上模与行程杆脱离,上模与限位板之间留有移动距离,行程杆与上模之间设置底部限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模向下移动时,压料板首先与工件抵接将工件压紧,然后上模沿行程杆继续下移,此时氮气缸被压缩,使压料板将工件进一步压紧。同时,翻边凸模随上模下移,直至底面限位组件对上模进行限位,此时完成对工件进行翻边成型。加工结束后,翻边凸模随上模上移并一起退走,当上模上移至与限位板抵接时,带动压料板和连接板一同向上移动。翻边凸模和压料板依次退走,而非同时退走,有助于成型工件从模具内脱除,提高工件的下料速度,同时翻边凸模和压料板依次退走,有助于提高工件的加工质量,从而提高整体的生产质量。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底部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槽和限位块,限位槽开设在行程杆的侧壁上,限位块的顶面与上模固定连接,限位块的底面与限位槽的底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模沿行程杆上下移动时,限位块沿限位槽上下移动,当限位块与限位槽的底面抵接时,上模到达最低点,同时完成对工件的翻边成型,能够防止上模过分冲压,提高工件的加工质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设置翻料装置,在上模退走的同时完成成型工件的下料操作,不需要工人从上模与下模之间取料,节省人力和工作时间,提高模具的下料效率,从而提高模具的加工工件的效率;
2、设置行程限制组件,行程限制组件和氮气缸配合,在完成对工件的翻边成型时,翻边凸模首先随上模退走,之后,压料板再随上模移走,翻边凸模和压料板依次退走,而非同时退走,有助于成型的工件从模具内脱除,提高工件下料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隐藏上模,旨在显示连接板、压料板和行程限制组件;
图3是旨在显示上与限位板之间留有移动距离;
图4是旨在显示底部限位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旨在显示翻料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旨在清楚显示提升杆和提升块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模;11、翻边凸模;12、压料板;121、氮气缸;122、连接板;1221、移动孔;2、下模;21、凹模;22、翻边模腔;3、翻料装置;31、翻料框;311、连接杆;32、提升组件;321、提升杆;322、提升块;3221、转动槽;4、行程限制组件;41、行程杆;42、限位板;5、底部限位组件;51、限位槽;52、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高质量左右悬挂安装加强板加工模具,结合图1和图2,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翻边凸模11。下模2的上设有与翻边凸模11配合使用的凹模21,凹模21设有两个,两个凹模21之间形成翻边模腔22,进行翻边操作时翻边凸模11位于翻边模腔22内,并与凹模21滑动设置。上模1上连接有两个压紧工件的压料板12,压料板12与上模1连接,并与翻边凸模11滑动连接。
加工工件时,首先,将两个工件分别放到凹模21上,上模1下移,使压料板12将工件压紧,然后上模1带动两个翻边凸模11继续向下移动,对两个工件进行翻边成型。
如图2所示,两个压料板12之间连接有连接板122,连接板122水平设置,连接板122的底面与压料板12固定连接。连接板122上开设有供翻边凸模11穿过的移动孔1221。连接板122的顶面与上模1之间连接有弹性件。弹性件为氮气缸121,氮气缸121设有四个,分别位于靠近连接板122四个角的位置。氮气缸121与上模1固定连接(参考图3),氮气缸121的活塞杆与连接板122顶面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连接板122与上模1之间连接有行程限制组件4,行程限制组件4设有四组,分别位于靠近连接板122四个角的位置。行程限制组件4包括行程杆41和限位板42,行程杆41为圆柱状结构,并竖直设置。行程杆41的底端与连接板122的顶面固定连接,行程杆41的顶端穿过上模1后与限位板42固定连接。行程杆41与上模1滑动连接,上模1与限位板42之间留有供上模1移动的移动距离(参考图3)。限位板42为圆形板状结构,并水平设置。限位板42的底面与行程杆41的顶面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行程杆41与上模1之间连接有底部限位组件5,底部限位组件5包括限位槽51和限位块52,限位槽51竖直开设在行程杆41的侧壁上,限位槽51的底面与连接板122的顶面之间留有距离。限位块52的顶面与上模1固定连接,限位块52的底面与限位槽51的底面抵接。限位块52靠近限位槽51的一面与限位槽51侧壁抵接。
对工件进行加工时,上模1下移,使压料板12与工件抵接;然后,上模1继续下移,此时,氮气缸121被压缩,限位块52沿限位槽51下移,同时,翻边凸模11随上模1下移,在翻边凸模11和凹模21的配合下,对工件进行翻边成型。当限位块52的底面与限位槽51的底面抵接时,上模1停止移动,则完成对工件的翻边操作。
如图5所示,下模2上设置有用于下料的翻料装置3,翻料装置3包括翻料框31和提升组件32,翻料框31呈矩形框状结构,翻料框31围设在两个凹模21的外周,并处于工件的下方以翻转成型的工件。翻料框31的一端与下模2铰接。翻料框31转动方向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11,连接杆311水平设置,并位于远离铰接轴的一端。两个连接杆311关于翻料框3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连接杆311的一端与翻料框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提升组件32连接。
结合图5和图6,提升组件32设有两组,分别与两个连接杆311连接。提升组件32包括提升杆321和提升块322,提升杆321竖直设置,提升杆321的顶端与上模1的底面固定连接,提升块322位于提升杆321的底端与提升杆321连接。提升块322上开设转动槽3221,转动槽3221的长度方向和提升块322的长度方向相同。提升杆321的底端位于转动槽3221内与提升块322转动连接。
如图6所示,提升杆321的底端靠近连接杆311一侧的表面呈圆弧状结构,以供提升块322向上转动。提升杆321的底面与转动槽3221的底面抵接,以使提升块322处于水平位置。提升块322位于连接杆311的正下方。提升块322的底面呈倾斜设置,且提升块322的底面靠近提升杆的一端向下倾斜。
加工结束后,上模1向上移动,带着提升杆321和提升块322向上移动。当提升块322移动至与连接杆311抵接时,提升块322托着连接杆311上移,此时,翻料框31沿铰接轴发生转动,并倾斜,使加工好的工件沿翻料框31下滑以完成下料。当翻料框31转动到一定角度后,连接杆311与提升块322脱落,翻料框31失去提升块322对其的支撑,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恢复原位,以等待下一次翻料。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当模具对工件完成加工后,上模1上移,同时带着翻边凸模11上移,此时,压料板12仍然压紧加工好的工件。当上模1上移至与限位板42抵接时,通过行程杆41将压料板12带走,在带走压料板12的同时,提升块322托着连接杆311上移,使翻料框31发生转动,将加工好的工件抬起,并使工件沿倾斜的翻料框31下滑以完成下料。不需要工人从上模1和下模2之间拿取工件,只需要在下料处接收加工好的工件即可,节省了人力和取料时间,提高取料效率,从而提高模具加工工件的效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高质量左右悬挂安装加强板加工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连接有翻边凸模(11),下模(2)连接有凹模(21),翻边凸模(11)与凹模(21)相对设置,翻边凸模(11)的一侧设置有压住工件的压料板(12),其特征在于:下模(2)上设置有用于下料的翻料装置(3),翻料装置(3)包括翻料框(31)和提升组件(32),翻料框(31)围设在凹模(21)的外周,并处于工件的下方,翻料框(31)的一端与下模(2)铰接,提升组件(32)与翻料框(31)远离铰接轴的一端连接,以驱动翻料框(31)沿铰接轴向上转动,提升组件(32)与上模(1)连接,随上模(1)上下移动,翻料框(31)转动一定角度后与提升组件(32)脱离以恢复原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质量左右悬挂安装加强板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翻料框(31)转动方向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311),连接杆(311)远离翻料框(31)的一端与提升组件(32)连接以驱动翻料框(31)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质量左右悬挂安装加强板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提升组件(32)包括提升杆(321)和提升块(322),提升杆(321)位于连接杆(311)远离铰接轴的一侧,提升杆(321)竖直设置,提升杆(321)的顶端与上模(1)固定连接,提升块(322)的顶面开设有转动槽(3221),提升杆(321)的底端位于转动槽(3221)内与提升块(322)转动连接,提升杆(321)的底端靠近连接杆(311)一侧的表面呈圆弧状结构,以供提升块(322)转动,提升杆(321)底面与转动槽(3221)的底面抵接,以使提升块(322)处于水平位置,并位于连接杆(311)的正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质量左右悬挂安装加强板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提升块(322)的底面呈倾斜设置,靠近提升杆(321)的一端向下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质量左右悬挂安装加强板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翻边凸模(11)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用于压住工件的压料板(12),压料板(12)与上模(1)之间连接有弹性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质量左右悬挂安装加强板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弹性件为氮气缸(121),氮气缸(121)与上模(1)固定连接,氮气缸(121)的活塞杆与压料板(12)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质量左右悬挂安装加强板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压料板(1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水平的连接板(122),连接板(122)与上模(1)之间设置有行程限制组件(4),行程限制组件(4)包括行程杆(41)和限位板(42),行程杆(41)竖直设置,行程杆(41)的底端与连接板(122)的顶面固定连接,行程杆(41)穿过上模(1)与上模(1)滑动连接,限位板(42)与行程杆(41)的顶面固定连接,防止上模(1)与行程杆(41)脱离,上模(1)与限位板(42)之间留有移动距离,行程杆(41)与上模(1)之间设置有底部限位组件(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质量左右悬挂安装加强板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底部限位组件(5)包括限位槽(51)和限位块(52),限位槽(51)开设在行程杆(41)的侧壁上,限位块(52)的顶面与上模(1)固定连接,限位块(52)的底面与限位槽(51)的底面抵接。
CN201921442437.5U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高质量左右悬挂安装加强板加工模具 Active CN2107888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42437.5U CN210788877U (zh)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高质量左右悬挂安装加强板加工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42437.5U CN210788877U (zh)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高质量左右悬挂安装加强板加工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88877U true CN210788877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37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42437.5U Active CN210788877U (zh)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高质量左右悬挂安装加强板加工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888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097152U (zh) 龙门焊机的同步清渣机构
CN205763337U (zh) 一种汽车玻璃升降器的冲压模具
CN211101363U (zh) 一种锻压锤杆用锻件
CN215966125U (zh) 一种锻造操作机及锻压设备
CN210435283U (zh) 汽车半轴锻造压花键送料机构
CN210788877U (zh) 一种高质量左右悬挂安装加强板加工模具
CN109967584A (zh) 一种用于金属板材制作的弯曲成型装置
CN210190686U (zh) 一种新型液压机
CN111545620A (zh) 一种钣金件冲压成型工艺
CN202212494U (zh) 一种方形金属罐制罐设备的胀方机构
CN212760909U (zh) 一种螺母生产用多工位锻造装置
CN112823957A (zh) 一种可以防止大型环形锻造时零件表面出现凸起的锻造设备
CN207086617U (zh) 铝基凸轮轴套三工位卷圆设备
CN210387415U (zh) 一种模具锻造用旋转锻造台
CN211489474U (zh) 一种可以防止大型环形锻造时零件表面出现凸起的锻造设备
CN219324641U (zh) 一种无痕折弯的冲压模具
CN213887934U (zh) 一种气动冲压机
CN112589034B (zh) 一种曲柄压力机坯料用扶正装置及工作方法
CN109648437A (zh) 一种合金新材料加工设备
CN108723186A (zh) 一种液压机
CN217095378U (zh) 一种单机自动冲压连线工艺的自动上料装置
CN213530722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钢模压铸模具
CN219632503U (zh) 一种用于锻造件加工的夹持翻转装置
CN2717672Y (zh) 粉末成型压机的脱模机构
CN209936193U (zh) 一种前控制臂加强板焊接支撑压紧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