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86733U - 一种除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除尘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786733U CN210786733U CN201921710664.1U CN201921710664U CN210786733U CN 210786733 U CN210786733 U CN 210786733U CN 201921710664 U CN201921710664 U CN 201921710664U CN 210786733 U CN210786733 U CN 2107867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ylinder
- dust
- outlet
- gas
- sepa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一种除尘装置,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相互连通的旋转混合组件以及螺旋分离组件,旋转混合组件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通入含尘气体的第一入口以及用于通入雾气的第二入口,旋转混合组件内设置有动力装置,用于为含尘气体提供旋转动力,旋转混合组件内对应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处还设置有气流通道,以使得含尘气体和雾气在旋转混合组件内混合形成气液混合物,螺旋分离组件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除尘后气体流出的第一出口以及用于粉尘颗粒流出的第二出口,且第二出口密封;气液混合物导入螺旋分离组件内,螺旋分离组件用于对气液混合物进行分离,除尘后气体由第一出口流出,粉尘颗粒由第二出口流出。该除尘装置能够使得气液接触混合更充分,提高除尘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湿式除尘器,俗称“除雾器”,它是使含尘气体与液体(一般为水)密切接触,利用水滴和颗粒的惯性碰撞或者利用水和粉尘的充分混合作用以及其他作用,捕集颗粒或使颗粒增大或留于固定容器内,从而达到水和粉尘分离效果的装置。
由于现有的湿式除尘器存在气液接触混合不充分、液滴捕捉含尘颗粒物的效率有限等问题,使得传统的湿式除尘器除尘效率低,改善环境效果不显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尘装置,能够使得气液接触混合更充分,提高除尘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除尘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旋转混合组件以及螺旋分离组件,所述旋转混合组件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通入含尘气体的第一入口以及用于通入雾气的第二入口,所述旋转混合组件内设置有动力装置,用于为所述含尘气体提供旋转动力,所述旋转混合组件内对应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二入口处还设置有气流通道,以使得所述含尘气体和所述雾气在所述旋转混合组件内混合形成气液混合物,所述螺旋分离组件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除尘后气体流出的第一出口以及用于粉尘颗粒流出的第二出口,且所述第二出口密封;其中,所述气液混合物导入所述螺旋分离组件内,所述螺旋分离组件用于对所述气液混合物进行分离,所述除尘后气体由所述第一出口流出,所述粉尘颗粒由所述第二出口流出。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混合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合筒、导流筒和连接通道,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二入口分别与所述混合筒连通,所述连接通道远离所述导流筒的一端与所述螺旋分离组件连通。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入口连接于所述混合筒的侧壁面,所述第二入口连接于所述混合筒的端面。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混合筒内沿所述混合筒的径向还设置有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多个呈环形分布的气流导叶片,且相邻两个所述气流导叶片之间形成所述气流通道。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筒靠近所述连接通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动力装置。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内旋叶风机以及与所述内旋叶风机传动连接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内旋叶风机的转轴传动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为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内旋叶风机的转轴传动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分离组件包括分离筒,所述分离筒内设置有呈蜗壳型的分离通道,所述分离通道的入口端与所述旋转混合组件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分离通道的出口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连通。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口设置于所述分离筒的一端面,所述第二出口设置于所述分离筒的另一端面。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分离筒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呈圆柱型,所述第二筒体呈圆台型或圆锥型,且所述第二筒体的口径朝向远离所述第一筒体的方向逐渐收敛,所述第一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远离所述第二筒体的端面,所述第二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远离所述第一筒体的端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除尘装置通过旋转混合组件对含尘气体和雾气进行充分混合,再将混合形成的气液混合物导入至螺旋分离组件内进行分离。具体地,通过旋转混合组件内设置的动力装置为含尘气体提供旋转动力,使得经由第一入口通入旋转混合组件内的含尘气体发生旋转,并在气流通道作用下于气流中心处形成较低的负压,从而使得经由第二入口通入旋转混合组件内的雾气能够与含尘气体充分混合,再将混合形成的气液混合物导入至螺旋分离组件内进行分离,最后通过第一出口将除尘后气体排出,通过第二出口将粉尘颗粒排出,进而实现除尘装置的除尘功能。该除尘装置能够使得气液接触混合更加充分,有效地提高了除尘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离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除尘装置;10-旋转混合组件;11-第一入口;12-第二入口;13-混合筒;14-导流筒;15-连接通道;16-内旋叶风机;17-导流组件;171-气流通道;20-螺旋分离组件;21-第一出口;22-第二出口;23-分离筒;231-第一筒体;232-第二筒体;233-分离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除尘装置100,包括相互连通的旋转混合组件10以及螺旋分离组件20,旋转混合组件10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通入含尘气体的第一入口11以及用于通入雾气的第二入口12,螺旋分离组件20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除尘后气体流出的第一出口21以及用于粉尘颗粒流出的第二出口22,且第二出口22密封。其中,第二出口22密封的方式可以为水封或者阀门密封。
旋转混合组件10内还设置有动力装置,用于为含尘气体提供旋转动力,旋转混合组件10内对应第一入口11和第二入口12处还设置有气流通道171,以使得含尘气体和雾气在旋转混合组件10内混合形成气液混合物。
其中,气液混合物导入螺旋分离组件20内,螺旋分离组件20用于对气液混合物进行分离,除尘后气体由第一出口21流出,粉尘颗粒由第二出口22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动力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可以使得旋转混合组件10中产生负压,当含尘气体经由第一入口11通入旋转混合组件10内后,含尘气体能够在动力装置的作用下发生旋转并在气流中心处产生负压,尤其是当含尘气体通入旋转混合组件10内时又经过了气流通道171的导向作用,气流中心处形成的负压压力会更加降低,从而使得经由第二入口12通入旋转混合组件10内的雾气能够与含尘气体充分混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湿式除尘器中气液接触混合不充分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该除尘装置100的除尘效率。
该除尘装置100通过旋转混合组件10对含尘气体和雾气进行充分混合,再将混合形成的气液混合物导入至螺旋分离组件20内进行分离。具体地,通过旋转混合组件10内设置的动力装置为含尘气体提供旋转动力,使得经由第一入口11通入旋转混合组件10内的含尘气体发生旋转,并在气流通道171作用下于气流中心处形成较低的负压,从而使得经由第二入口12通入旋转混合组件10内的雾气能够与含尘气体充分混合,再将混合形成的气液混合物导入至螺旋分离组件20内进行分离,最后通过第一出口21将除尘后气体排出,通过第二出口22将粉尘颗粒排出,进而实现除尘装置100的除尘功能。该除尘装置100能够使得气液接触混合更加充分,有效地提高了除尘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湿式除尘器在进行除尘时通入的除尘液体为体积较大的液滴形态,而液滴形态的除尘液体在捕捉含尘气体中的杂质颗粒物时存在捕捉效率有限,耗水量较大的缺点,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除尘装置100在进行除尘时经由第二入口12通入的雾气为体积较小的水蒸气形态,在降低耗水量的同时还能增大对于杂质颗粒物的捕捉效率,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除尘效率。
具体地,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混合组件10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合筒13、导流筒14和连接通道15,第一入口11和第二入口12分别与混合筒13连通,以使得经由第一入口11通入的含尘气体以及经由第二入口12通入的雾气能够在混合筒13内混合,连接通道15远离导流筒14的一端与螺旋分离组件20连通,以使得混合形成的气液混合物通过连接通道15导入至螺旋分离组件20内。
需要说明的是,混合筒13和导流筒14为同轴心设置的两个呈圆柱型的筒体,以使得气流沿着混合筒13内壁旋转并导入至导流筒14内,通过利用旋转气流中心场为负压的原理,以使得含尘气体和雾气能够在混合筒13内充分混合。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入口11连接于混合筒13的侧壁面,第二入口12连接于混合筒13的端面。
请具体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混合筒13内沿混合筒13的径向还设置有导流组件17,导流组件17包括多个呈环形分布的气流导叶片,且相邻两个气流导叶片之间形成气流通道17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多个气流导叶片整体呈环形分布,即多个气流导叶片远离中心处的一端,以及多个气流导叶片靠近中心处的一端,各自连接起来能够分别形成直径不同的两个圆形,且形成的两个圆形与混合筒13的形状相贴合。
第二,每个气流导叶片均呈倾斜设置,即每个气流导叶片的延伸方向与多个气流导叶片端部形成的圆形的直径的延伸方向不同,以使得含尘气体进入旋转混合组件10内后,能够在气流通道171的作用下沿多个气流导叶片端部形成的圆形的内壁旋转,通过利用旋转气流中心场为负压的原理,进而使得含尘气体和雾气能够在混合筒13内充分混合。
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设置于导流筒14靠近连接通道15的一端。由于动力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需要使得旋转混合组件10中产生负压,因此,动力装置包括内旋叶风机16以及与内旋叶风机16传动连接的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内旋叶风机16的转轴传动连接。其中,内旋叶风机16的叶片由侧壁面向中心处延伸。驱动装置可以为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内旋叶风机16的转轴传动连接。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螺旋分离组件20包括分离筒23,分离筒23内设置有呈蜗壳型的分离通道233,分离通道233的入口端与旋转混合组件10的出口端(即连接通道15的出口端)连通,分离通道233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一出口21和第二出口22连通,以使得气液混合物依次通过混合筒13、导流筒14以及连接通道15导入至分离通道233内,最终除尘后气体由第一出口21以及粉尘颗粒由第二出口22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气液混合物通过内旋叶风机16后,由于内旋叶风机16的作用使得连接通道15内的气体压力从负压变为正压,部分水汽在连接通道15内发生凝结现象,凝结形成的水滴又继续跟随气体进入螺旋分离组件20内,又由于分离筒23内设置的呈蜗壳型的分离通道233的作用,分离筒23内的气体压力从四周向中心逐渐增大,使得气流中的水滴进一步凝结,随后携带着粉尘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着分离通道233的侧壁面沉降至第二出口22排出,而除尘后气体则由第一出口21排出。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口21设置于分离筒23的一端面,第二出口22设置于分离筒23的另一端面。
具体地,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分离筒23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筒体231和第二筒体232,第一筒体231呈圆柱型,第二筒体232呈圆台型或圆锥型,且第二筒体232的口径朝向远离第一筒体231的方向逐渐收敛,第一出口21设置于第一筒体231远离第二筒体232的端面,第二出口22设置于第二筒体232远离第一筒体231的端面。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筒体232虽然也可以设计为圆柱型,但是考虑到第二出口22的密封问题,本实施例中选择将第二筒体232设计为圆台型或圆锥型,且第二筒体232的口径朝向远离第一筒体231的方向逐渐收敛,以使得第二出口22的口径较小,从而便于利用阀门或者水进行封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通的旋转混合组件以及螺旋分离组件,所述旋转混合组件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通入含尘气体的第一入口以及用于通入雾气的第二入口,所述旋转混合组件内设置有动力装置,用于为所述含尘气体提供旋转动力,所述旋转混合组件内对应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二入口处还设置有气流通道,以使得所述含尘气体和所述雾气在所述旋转混合组件内混合形成气液混合物,所述螺旋分离组件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除尘后气体流出的第一出口以及用于粉尘颗粒流出的第二出口,且所述第二出口密封;
其中,所述气液混合物导入所述螺旋分离组件内,所述螺旋分离组件用于对所述气液混合物进行分离,所述除尘后气体由所述第一出口流出,所述粉尘颗粒由所述第二出口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混合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合筒、导流筒和连接通道,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二入口分别与所述混合筒连通,所述连接通道远离所述导流筒的一端与所述螺旋分离组件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口连接于所述混合筒的侧壁面,所述第二入口连接于所述混合筒的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筒内沿所述混合筒的径向还设置有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多个呈环形分布的气流导叶片,且相邻两个所述气流导叶片之间形成所述气流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靠近所述连接通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动力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内旋叶风机以及与所述内旋叶风机传动连接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内旋叶风机的转轴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内旋叶风机的转轴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分离组件包括分离筒,所述分离筒内设置有呈蜗壳型的分离通道,所述分离通道的入口端与所述旋转混合组件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分离通道的出口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口设置于所述分离筒的一端面,所述第二出口设置于所述分离筒的另一端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筒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呈圆柱型,所述第二筒体呈圆台型或圆锥型,且所述第二筒体的口径朝向远离所述第一筒体的方向逐渐收敛,所述第一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远离所述第二筒体的端面,所述第二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远离所述第一筒体的端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10664.1U CN210786733U (zh) | 2019-10-14 | 2019-10-14 | 一种除尘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10664.1U CN210786733U (zh) | 2019-10-14 | 2019-10-14 | 一种除尘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786733U true CN210786733U (zh) | 2020-06-19 |
Family
ID=71237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710664.1U Active CN210786733U (zh) | 2019-10-14 | 2019-10-14 | 一种除尘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78673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23204A (zh) * | 2019-10-14 | 2019-12-03 | 兰州大学 | 一种除尘装置 |
CN110523204B (zh) * | 2019-10-14 | 2024-10-29 | 兰州大学 | 一种除尘装置 |
-
2019
- 2019-10-14 CN CN201921710664.1U patent/CN21078673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23204A (zh) * | 2019-10-14 | 2019-12-03 | 兰州大学 | 一种除尘装置 |
CN110523204B (zh) * | 2019-10-14 | 2024-10-29 | 兰州大学 | 一种除尘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61929A (zh) | 外力驱动旋转旋风分离器 | |
CN201182962Y (zh) | 真空液体、粉尘过滤器 | |
CN216628441U (zh) | 污水箱及洗地机 | |
CN108814421B (zh) |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 |
CN210786733U (zh) | 一种除尘装置 | |
CN110041976B (zh) | 气-固-液分离装置 | |
CN210206342U (zh) | 一种烟气脱硫除尘除雾一体化设备 | |
CN209828600U (zh) | 一种用于制药厂的多级过滤排风装置 | |
CN110523204B (zh) | 一种除尘装置 | |
CN109351059B (zh) | 一种工业离心除尘器 | |
CN114100288B (zh) | 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和工程机械 | |
CN111318108A (zh) | 用于空气净化的净化装置和具有其的空气净化器 | |
CN215463028U (zh) | 一种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机 | |
CN113877352B (zh) | 粉尘过滤器及其系统 | |
JP2010279910A (ja) | オイルミスト除去装置 | |
CN111282381B (zh) | 一种双级套旋湿式除尘洗气机 | |
CN105090067B (zh) | 风机及包括其的干手器 | |
CN210786537U (zh) | 除尘装置 | |
CN111632437A (zh) | 离心分离装置 | |
CN107655054B (zh) | 油烟机排油结构及油烟机 | |
KR102552484B1 (ko) | 연료전지용 가습기의 수분 포집 장치 | |
CN114190848B (zh) | 污水箱及洗地机 | |
CN105032041B (zh) | 一种高效气水分离器 | |
CN219035065U (zh) | 风机结构 | |
CN211358170U (zh) | 一种压缩空气过滤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