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86537U - 除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除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86537U
CN210786537U CN201921713338.6U CN201921713338U CN210786537U CN 210786537 U CN210786537 U CN 210786537U CN 201921713338 U CN201921713338 U CN 201921713338U CN 210786537 U CN210786537 U CN 2107865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dust
cyclone
hol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1333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博
付坤彦
李双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zhou Cloud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zhou Cloud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zhou Cloud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zhou Cloud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1333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865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865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865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尘装置,属于离心分离技术领域。除尘装置包括旋流壳体和通道壳体,旋流壳体沿侧壁的切线方向形成有进气口,旋流壳体的顶端形成有出气口,旋流壳体的底端形成有出尘口,通道壳体套设于旋流壳体的外周,且通道壳体与旋流壳体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第一夹层,旋流壳体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一夹层连通,通道壳体靠近出尘口的一侧形成有排尘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尘装置,该除尘装置能够使粉尘通过独立通道排出,减少返混夹带现象的产生以提高分离除尘的效率。

Description

除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分离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工厂数量不断增多,由于工业气体排放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对工业气体进行除尘净化以减少环境污染,目前通常采用旋风分离器对工业气体进行粉尘分离,在旋风分离器的锥体底部接上灰斗,被分离到内壁上的粉尘能够随着下行气流一起进入灰斗中,因为灰斗底部存在着料封,所以气流将反转向上重新进入到旋风分离器锥体中,从而实现工业气体与粉尘的分离。但是,气流上行的同时还会把灰斗中较细的颗粒(粉尘)夹带到旋风分离器锥体中,产生“返混夹带”现象。由于返混夹带现象的存在,使得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较低,经常需要结构复杂的多级分离才能够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尘装置,该除尘装置能够使粉尘通过独立通道排出,减少返混夹带现象的产生以提高分离除尘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除尘装置,包括:旋流壳体和通道壳体,旋流壳体沿侧壁的切线方向形成有进气口,旋流壳体的顶端形成有出气口,旋流壳体的底端形成有出尘口,通道壳体套设于旋流壳体的外周,且通道壳体与旋流壳体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第一夹层,旋流壳体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一夹层连通,通道壳体靠近出尘口的一侧形成有排尘口。
可选地,通道壳体包括层叠套设的多个通道层,相邻的通道层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第二夹层,旋流壳体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二通孔,第二夹层分别与第二通孔连通。
可选地,第二通孔有多个,且第二通孔沿旋流壳体的轴向排布,多个第二通孔与多个第二夹层一一对应连通。
可选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为沿旋流壳体周向延伸的条形孔。
可选地,第一通孔为沿旋流壳体的轴向延伸的条形孔。
可选地,第一通孔有多个,且第一通孔沿旋流壳体的周向排布。
可选地,旋流壳体包括锥形壳体和圆柱壳体,锥形壳体的底面与圆柱壳体的顶面对接。
可选地,出尘口具有密封结构。
可选地,出气口设置有连通管,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尘装置,包括旋流壳体和通道壳体,通道壳体套设在旋流壳体的外周,且通道壳体与旋流壳体之间具有间隙形成第一夹层。其中,旋流壳体的侧壁上沿切线方向形成有进气口,并且旋流壳体的顶端形成有出气口、底端形成有出尘口,在旋流壳体的侧壁上还形成有与第一夹层连通的第一通孔。当气体以一定的速度由进气口进入旋流壳体时,由于进气口的延伸方向为旋流壳体的切线方向,因此进入旋流壳体的气体能够沿旋流壳体的侧壁流动并形成旋流,气体中的粉尘会随着气体一同转动,在离心作用下粉尘会紧贴旋流壳体的侧壁,当粉尘随形成旋流的气体运动到旋流壳体的侧壁的第一通孔上时,粉尘在离心作用下会通过第一通孔进入到第一夹层,从而使粉尘与气体相互隔离,进入到第一夹层的粉尘最终通过形成于通道壳体上的排尘口排出,而气体会在旋流中心产生的负压的作用下回流上行通过旋流壳体的出气口排出。通过该除尘装置能够使混合在气体中的粉尘,在离心作用下通过独立的空间(第一夹层)排出,减少粉尘与回流上行的气体之间的接触概率,从而减少粉尘分离过程中的返混夹带现象,提高分离除尘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标:110-旋流壳体;111-进气口;112-出气口;113-出尘口;114-第一通孔;115-第二通孔;120-通道壳体;121-排尘口;122-通道层;130-第一夹层;140-第二夹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除尘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旋流壳体110和通道壳体120,旋流壳体110沿侧壁的切线方向形成有进气口111,旋流壳体110的顶端形成有出气口112,旋流壳体110的底端形成有出尘口113,通道壳体120套设于旋流壳体110的外周,且通道壳体120与旋流壳体110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第一夹层130,旋流壳体110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通孔114,第一通孔114与第一夹层130连通,通道壳体120靠近出尘口113的一侧形成有排尘口12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旋流壳体110通常为具有弧面封闭侧壁的筒状结构,当气体沿着弧面侧壁的切向方向以一定速度进入壳体时,便能够沿着侧壁流动形成旋流。其中,气体的初速度可以通过动力泵,风机等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具体如何设置,此处不做赘述。
第二,通常为了节省空间以及节省材料,套设在旋流壳体110外周的通道壳体120的形状与旋流壳体110的形状相同。当然,在实际应用中,通道壳体120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只要能够套设于旋流壳体110外周并与旋流壳体110间隙配合形成第一夹层130即可,此处不做具体限制。
通常,旋流壳体110的进气口111还会连接设置有进气管,使旋流壳体110能够更加方便的与外部设备连接,以便于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旋流壳体110内。通常进气管位于旋流壳体110侧壁靠近顶端的位置,当然进气管也可以设置在侧壁的其他位置,此处不做限制。
为了使旋流壳体110内的气体能够更好的回流上行通过出气口112排出,一般出尘口113和排尘口121还会采用液封等方式进行封闭,使气体无法继续下行,而粉尘能够通过出尘口113和排尘口121排出进入到液封所用液体内。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不设置液封,此处仅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尘装置,包括旋流壳体110和通道壳体120,通道壳体120套设在旋流壳体110的外周,且通道壳体120与旋流壳体110之间具有间隙形成第一夹层130。其中,旋流壳体110的侧壁上沿切线方向形成有进气口111,并且旋流壳体110的顶端形成有出气口112、底端形成有出尘口113,在旋流壳体110的侧壁上还形成有与第一夹层130连通的第一通孔114。当气体以一定的速度由进气口111进入旋流壳体110时,由于进气口111的延伸方向为旋流壳体110的切线方向,因此进入旋流壳体110的气体能够沿旋流壳体110的侧壁流动并形成旋流,气体中的粉尘会随着气体一同转动,在离心作用下粉尘会紧贴旋流壳体110的侧壁,当粉尘随形成旋流的气体运动到旋流壳体110的侧壁的第一通孔114上时,粉尘在离心作用下会通过第一通孔114进入到第一夹层130,从而使粉尘与气体相互隔离,进入到第一夹层130的粉尘最终通过形成于通道壳体120上的排尘口121排出,而气体会在旋流中心产生的负压的作用下回流上行通过旋流壳体110的出气口112排出。通过该除尘装置能够使混合在气体中的粉尘,在离心作用下通过独立的空间(第一夹层130)排出,减少粉尘与回流上行的气体之间的接触概率,从而减少粉尘分离过程中的返混夹带现象,提高分离除尘的效率。
可选地,如图2所示,通道壳体120包括层叠套设的多个通道层122,相邻的通道层122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第二夹层140,旋流壳体110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二通孔115,第二夹层140分别与第二通孔115连通。
其中,通过第二通孔115进入到第二夹层140的粉尘,最终能够通过通道壳体120的排尘口121排出。
示例地,当通道层122为三个时,则具有两个第二夹层140,其中旋流壳体110的侧壁上形成有一个第二通孔115,两个第二夹层140分别与该第二通孔115连通。
可选地,如图2所示,当第二夹层140为多个时,部分第二夹层140对应连通有第二通孔115,而部分夹层不与第二通孔115连通,具体设置可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实际需求进行。
通道壳体120设置为具有多个通道层122的壳体,使在旋流壳体110内形成旋流的气体中混合的粉尘,在离心作用下能够通过第一通孔114和第二通孔115进入多个不同的空间(第一夹层130和第二夹层140),从而使更多的粉尘能够进入到独立的空间与气体隔离开,进一步的提高该除尘装置分离除尘的效率和效果。
可选地,第二通孔115有多个,且第二通孔115沿旋流壳体110的轴向排布,多个第二通孔115与多个第二夹层140一一对应连通。
将第二通孔115设置为多个,并且使第二通孔115与每个第二夹层140一一对应连通,能够提高粉尘进入第二夹层140的概率,从而使更多的粉尘能经过第二夹层140排出,降低旋流壳体110内留存的粉尘量,减少返混夹带现象,提高分离除尘效率。将第二通孔115沿旋流壳体110的轴向排布,能够使随气体下行的粉尘有更大的概率落入第二通孔115,提高粉尘进入第二夹层140的概率。
可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通孔114和第二通孔115均为沿旋流壳体110周向延伸的条形孔。
将第一通孔114和第二通孔115设置为沿旋流壳体110的侧壁周向延伸的条形孔,使随旋流气体沿旋流壳体110侧壁周向运动的粉尘能够更顺畅的经第一通孔114或第二通孔115进入第一夹层130或第二夹层140,增加粉尘进入第一夹层130或第二夹层140的概率,提高除尘效率。
可选地,第一通孔114为沿旋流壳体110的轴向延伸的条形孔。
将第一通孔114设置为沿壳体轴向延伸的条形孔,能够使粉尘随气体下行过程中与第一通孔114具有更大的接触区域,使粉尘落入第一通孔114的几率增加,进而提高粉尘进入第一夹层130的概率,进一步减少返混夹带现象。
可选地,第一通孔114有多个,且第一通孔114沿旋流壳体110的周向排布。
将设置为沿旋流壳体110轴向延伸的条形孔设置为多个,并沿旋流壳体110周向排布,通过第一通孔114数量的增加能够进一步增加粉尘落入第一夹层130的几率,减少返混夹带现象,提高分离除尘效率。
可选地,如图2所示,旋流壳体110包括锥形壳体和圆柱壳体,锥形壳体的底面与圆柱壳体的顶面对接。
通常锥形壳体的顶点为旋流壳体110的底端,圆柱壳体远离锥形壳体的一端为旋流壳体110的顶端。
将旋流壳体110设置为锥形壳体和圆柱壳体对接的形状,锥形壳体能够使气体在旋流壳体110内更加容易的形成旋流,提高该除尘装置的分离除尘效率。
可选地,出尘口113具有密封结构。
将出尘口113通过密封结构进行密封,能够使气体形成的旋流下行到出尘口113后不在继续下行,能够更加顺畅的回流上行,提高气体排出的效率。
可选地,出气口112设置有连通管,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
在出气口112设置连接管,使该除尘装置能够通过与外部设备连接实现多级除尘等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流壳体和通道壳体,所述旋流壳体沿侧壁的切线方向形成有进气口,所述旋流壳体的顶端形成有出气口,所述旋流壳体的底端形成有出尘口,所述通道壳体套设于所述旋流壳体的外周,且所述通道壳体与所述旋流壳体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第一夹层,所述旋流壳体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夹层连通,所述通道壳体靠近所述出尘口的一侧形成有排尘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壳体包括层叠套设的多个通道层,相邻的所述通道层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第二夹层,所述旋流壳体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夹层分别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有多个,且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旋流壳体的轴向排布,多个所述第二通孔与多个所述第二夹层一一对应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为沿所述旋流壳体周向延伸的条形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为沿所述旋流壳体的轴向延伸的条形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有多个,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旋流壳体的周向排布。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壳体包括锥形壳体和圆柱壳体,所述锥形壳体的底面与所述圆柱壳体的顶面对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尘口具有密封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设置有连通管,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
CN201921713338.6U 2019-10-14 2019-10-14 除尘装置 Active CN2107865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13338.6U CN210786537U (zh) 2019-10-14 2019-10-14 除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13338.6U CN210786537U (zh) 2019-10-14 2019-10-14 除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86537U true CN210786537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36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13338.6U Active CN210786537U (zh) 2019-10-14 2019-10-14 除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865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52786A (zh) * 2019-10-14 2020-01-07 兰州云式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除尘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52786A (zh) * 2019-10-14 2020-01-07 兰州云式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除尘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45695B (zh) 一种二级尘气分离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尘杯
EP1915940B1 (en) A dust removing appliance of a parallel type cleaner
CN100577081C (zh) 吸尘器的旋风分离装置
WO2016197546A1 (zh) 一种具有螺旋式二级龙卷风尘气分离结构的手持式吸尘器
JP2009279418A (ja) 落差式サイクロン掃除機のダストカップ
GB2431602A (en) Multi-separator cyclonic de-dusting device
CN210786537U (zh) 除尘装置
CN205286244U (zh) 旋风分离装置及其吸尘器
CN205107561U (zh) 真空吸尘器用集尘装置及真空吸尘器
CN104096643A (zh) 一种分级排气与进气的两级旋风分离器串联系统
KR20060027553A (ko) 싸이클론 집진장치
CN110652786A (zh) 除尘装置
CN1701747A (zh) 一体式两次分离的吸尘器尘杯
CN114289196B (zh) 一种高效旋风除尘器
CN217852707U (zh) 旋风分离器及表面清洁装置
CN110613399A (zh) 吸尘器、尘杯装置及其分离锥
EP2695564B1 (en) Dust collection unit and vacuum cleaner with the same
CN217341871U (zh) 一种自稳流式旋风分离器
TWM520349U (zh) 旋風式吸塵器
CN215797075U (zh) 一种气动输送装置
CN112546792A (zh) 一种带旋风筛的除尘装置
JPH05131158A (ja) サイクロン集塵器
CN201702042U (zh) 气液分离器
CN210786733U (zh) 一种除尘装置
CN110864006B (zh) 一种空压机外罩通风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