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21171U - 温控等静压设备 - Google Patents

温控等静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21171U
CN210721171U CN201922120175.7U CN201922120175U CN210721171U CN 210721171 U CN210721171 U CN 210721171U CN 201922120175 U CN201922120175 U CN 201922120175U CN 210721171 U CN210721171 U CN 2107211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pressure
container
liquid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2017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瑞杰
黄海强
郑晓醒
陈少杰
周龙捷
邓素祥
马忠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2017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211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211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211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温控等静压设备。温控等静压设备包括:压合容器,压合容器的顶端具有开口;密封盖,密封盖用于密封所述开口;液体保温套筒,液体保温套筒套设在压合容器的外表面,且液体保温套筒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具有中空夹层;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压合容器连接;温控液体源,温控液体源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并通过第一连接管路与液体保温套筒连接;加压装置,加压装置与压合容器连接。由此,该温控等静压设备中通过向液体保温套筒中输送预定温度的液体,以此对压合容器进行加热、保温或降温,如此加热时的升温速率或降温时的降温速率便于控制,加热或降温比较温和,不会出现升温或降温过快,以及加热温度过高或温度过低的现象。

Description

温控等静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等静压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具有加热功能的等静压设备一般采用放置于耐高压容器内部的电加热丝进行加热,但是电加热丝的升温速率过快,以导致升温过程中温度过高,从而容易导致耐高压容器中的待压合物在高温下产生不良,影响其质量和使用性能。而且,上述传统具有加热功能的等静压设备的加热温度较高,不适用于加热较低温度的加热。
因此,关于等静压设备的研究有待深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加热速率可控或加热温和等优点的温控等静压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控等静压设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温控等静压设备包括:压合容器,所述压合容器的顶端具有开口;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用于密封所述开口;液体保温套筒,所述液体保温套筒套设在所述压合容器的外表面,且所述液体保温套筒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具有中空夹层;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压合容器连接;温控液体源,所述温控液体源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并通过第一连接管路与所述液体保温套筒连接;加压装置,所述加压装置与所述压合容器连接。由此,该温控等静压设备中通过向液体保温套筒中输送预定温度的液体,以此对压合容器进行加热、保温或降温,如此加热时的升温速率或降温时的降温速率便于控制,加热或降温比较温和,不会出现升温或降温过快,以及加热温度过高或温度过低的现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温控液体源包括:加热功率控制器,所述加热功率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控温液体加热炉,所述控温液体加热炉与所述加热功率控制器电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与所述液体保温套筒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液体保温套筒的外壁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控温液体加热炉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与所述进液口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压合容器还包括:加压口,所述加压口位于在所述压合容器的底端,并与所述加压装置连接;减压口,所述减压口位于在所述压合容器的底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加压装置包括:高压气源;调压装置,所述调压装置与所述高压气源连接;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与所述调压装置连接;第二连接管路,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加压口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一泄压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加压装置还包括:第三连接管路,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高压气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减压口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四连接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和第二泄压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温控等静压设备还包括:第一压力表,所述第一压力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调压装置之间;第二压力表,所述第二压力表设置在第二连接管路上;第三压力表,所述第三压力表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管路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温控等静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温控等静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中温控等静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中温控等静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和对比例1中复合电解质层的阻抗测试图。
图6是实施例2和对比例2中复合电解质层的阻抗测试图。
图7是实施例3和对比例3中全电池的首周放电测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控等静压设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图1,温控等静压设备包括:压合容器100,压合容器100的顶端具有开口110;密封盖200,密封盖200用于密封开口;液体保温套筒300,液体保温套筒300套设在压合容器100的外表面,且液体保温套筒300的内壁310和外壁320之间具有中空夹层312;温度传感器400,温度传感器400与压合容器100连接;温控液体源500,温控液体源500与温度传感器400电连接,并通过第一连接管路610与液体保温套筒300连接;加压装置700,加压装置700与压合容器100连接。由此,该温控等静压设备中通过向液体保温套筒中输送预定温度的液体,以此对压合容器进行加热、保温或降温,如此加热时的升温速率或降温时的降温速率便于控制,加热或降温比较温和,不会出现升温或降温过快,以及加热温度过高或温度过低的现象,如此可以准确地在所需要的压合温度下对压合容器100中的待压合件进行压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温度传感器400检测压合容器100中的实际温度,然后将压合容器100中的实际温度反馈给温控液体源500(在温控液体源500中预先设定所需对压合容器加热的最终温度,最终温度即对压合容器中待压合件压合时的压合温度),然后温控液体源500根据实际温度和最终温度,决定向液体保温套筒300的中空夹层310输送多少温度的液体,以便对压合容器100进行稳定的升温或降温,而且即可以进行较高温度的加热,也可以进行较低温度的加热,比如小于1000℃(比如500℃、400℃、300℃、200℃、100℃或50℃)的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液体保温套筒300通过输送液体对压合容器100进行加热时,可以采用逐渐加热的方式,比如压合容器中加热前的实际温度为20℃,而所需要的最终温度为200℃,可以逐渐地增加向液体保温套筒300中输送的液体的温度,比如按照50℃、70℃、80℃、100℃、120℃、140℃、160℃、180℃、200℃的顺序逐渐的增加液体的温度,使得液体保温套筒300中液体的温度按照一定的速率进行升温,从而使得压合容器中的温度按照一定的速率(比如0.5~10℃/min)稳定升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需要对压合容器进行降温时,其逐渐降温的方法与逐渐升温的方法一致,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压合容器的具体形状和具体尺寸没有特殊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即可,比如压合容器的具体形状可以为圆柱形、棱柱形、球形等结构,尺寸可以根据所需生产的锂电池的具体尺寸进行设定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液体的具体种类没有特殊的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比如可以采用水、导热油或其他液体介质,只要所选用的液体不与第一连接管路发生化学反应,且其沸点大于压合容器所需加热的压合温度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图1,液体保温套筒300的外壁设有进液口330和出液口340,其中,温控液体源500通过第一连接管路610与液体保温套筒300的进液口330连接,通过设置进液口330和出液口340,可以采用循环流动的液体对压合容器100进行加热或降温,如此,可以更稳定地对压合容器进行加热或降温,更好地避免压合容器中的温度出现突然升高后突然降低的不良现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温度传感器400为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其中,热电偶的测温部分由压合容器100的底端深入到压合容器中(如图1所示),以便对压合容器100中的温度进行准确测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图2,温控液体源500包括:加热功率控制器(即加热控制器)510,加热功率控制器510与温度传感器400电连接;控温液体加热炉520,控温液体加热炉520与加热功率控制器510电连接,并通过第一连接管路610与液体保温套筒300(即与进液口330连接)连接。由此,温度传感器400将检测到的压合容器100中的温度反馈给加热功率控制器510(在加热功率控制器510中预先设定所需对压合容器加热的最终温度),然后加热功率控制器510根据实际温度和最终温度,决定控温液体加热炉520的加热功率,以便向液体保温套筒300的中空夹层310输送一定温度的液体,以便对压合容器100进行稳定的升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加热功率控制器510的具体种类和结构没有特殊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现有的任一种结构和种类的加热功率控制器,只要可以实现本申请所需要的智能控制控温液体加热炉520进行加热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控温液体加热炉520(即具有控温功能的加热炉)的具体结构和种类也没有特殊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现有的任一种结构和种类的控温液体加热炉,在此不再过多的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图3,压合容器100还包括:加压口120,加压口120位于在压合容器100的底端,并与加压装置700连接;减压口130,减压口130位于在压合容器100的底端。由此,加压装置700通过加压口120向压合容器100内加压(比如通过加压口120向压合容器内输送气体),使得压合容器100内达到一定的压力;当压合容器100对待压合件完成压合之后,需要对压合容器100进行减压,此时需要将减压口130打开,逐渐地将压合容器100内的气体放出,以便减小其中的压力,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对压合容器100进行加压时,减压口130处于闭合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图4,加压装置700包括:高压气源710;调压装置720,调压装置720与高压气源710连接;压缩机730,压缩机730与调压装置720连接;第二连接管路620,第二连接管路620的一端与压缩机730连接,另一端与加压口120连接。由此,高压气源710提供气源,通过调压装置720调节高压气源710输出的气体的压力,以保证输出的气体的气压,并通过压缩机730将高压气源710输出的气体沿第二连接管路压缩输送至压合容器100。
其中,高压气源710中的具体气体种类包括但不限于空气、氮气、氩气和氦气中的至少一种;调压装置720的具体结构和种类没有特殊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现有的任一种可以调节压力的装置,在此不再过多的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图4,第二连接管路620上设有第一阀门810和第一泄压阀811。由此,通过第一阀门810可以控制向压合容器100输送的气体的气流大小,以便有效控制压合容器100内的压力;第一泄压阀811的设置,是当第二连接管路620或压合容器100出现意外需要减压时,打开第一泄压阀811可以快速地将压合容器100内的气体放出,降低其内的压力,避免发生意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图4,加压装置700还包括:第三连接管路630,第三连接管630的一端与调压装置720连接,另一端与减压口130连接。当压合容器100内的待压合件压合完成之后,在将压合好的待压合件取出之前需要将压合容器100内的气压降低至安全范围,所以可以通过第三连接管路630将压合容器100内的高压气体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图4,第三连接管路630上设有第二阀门820和第二泄压阀822。由此,通过第二阀门820可以控制调压装置720与第三连接管路630的连通和闭合,通过第二泄压阀822可以将压合容器100内的高压气体有效排出,而且还可以控制排气的流量,以保证工作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图4,温控等静压设备还包括:第一压力表910,第一压力表910设置在压缩机730和调压装置720之间;第二压力表920,第二压力表920设置在第二连接管路620上;第三压力表930,第三压力表930设置在第三连接管路630上。由此,通过第一压力表910可以明确地了解高压气源710输出的气体的气压,并配合调压装置720调节适合的输出气体的气压,保证快速稳定地向压合容器内输送气体,进而逐渐缓慢地使压合容器的气压达到所需气压值;第二压力表920可以随时明确地了解第二连接管路内的气压,以便得到压合容器内的气压;第三压力表930可以明确快速地了解第三连接管路内的气压,以便用户调节第二泄压阀,调节并随时了解气体的排气情况。
目前,固态锂电池所使用的固态电解质(包括硫化物电解质、氧化物电解质、卤素电解质)普遍存在与金属Li不兼容的问题,具体体现在:①由于金属Li的电位较低(对氢标准电极电位:-3.045V),大多数固态电解质在如此低电位下都会发生还原反应而遭到破坏;②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Li离子在金属Li上的不均匀沉积会造成Li枝晶的产生,若固态电解质与Li直接接触则易造成无机固态电解质层被Li枝晶刺穿而使电池失效。
为了解决上述固态电解质与金属Li不兼容的问题,目前通常在金属Li与固态电解质之间添加一层有机聚合物电解质(例如为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烯醇、聚酰亚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酯等)作为缓冲层。这样一方面能够在无机固态电解质层与金属Li之间形成一个电势过渡,防止固态电解质在过低电势下被还原;另一方面,相当于在固态电解质与金属Li之间增加了一层物理阻隔,防止固态电解质与金属Li的直接接触,从而抑制了Li枝晶在固态电解质中的生长。但是目前将无机固态电解质和有机聚合物电解质结合的方法存在以下缺陷:两者接触面不良,接触阻抗较大;无机固态电解质容易受到高温破坏;溶剂等其他介质渗入到无机固态电解质中,并对其造成不良影响。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温控等静压设备可以用于固态无机电解质和有机聚合物电解质的叠加压合设置,且不会存在现有技术方法中的缺陷,下面参照图4详细说明压合步骤(该步骤以对压合容器加热升温为例):
步骤1:剪裁所需尺寸的无机固态电解质和有机聚合物电解质,并预先将无机固态电解质和有机聚合物电解质进行简单的压合,以防在压合容器100中进行压合时两者分离,并将预压和的无机固态电解质和有机聚合物电解质从压合容器100的开口110放入压合容器100中,之后由密封盖200密封开口。
步骤2:在加热功率控制器510中设定所需对压合容器100加热的最终温度(即对无机固态电解质和有机聚合物电解质进行高压压合的温度),温度传感器400检测到的压合容器100中的温度并将其反馈给加热功率控制器510,然后加热功率控制器510根据得到的温度信号和所需加热的最终温度,决定控温液体加热炉520的加热功率,以便向液体保温套筒300的中空夹层310输送逐渐加热的液体,以便对压合容器100按照一定的升温速率进行稳定的升温,待压合容器内的温度达到最终温度时,液体保温套筒300的中空夹层310中的液体温度保持稳定。
其中,升温速率可以为0.5~10℃/min,比如0.5℃/min、1℃/min、2℃/min、3℃/min、4℃/min、5℃/min、6℃/min、7℃/min、8℃/min、9℃/min、10℃/min;最终温度需要大于有机聚合物电解质的软化温度,且小于其熔化温度,如此,可以将软化后的有机聚合物电解质挤压入无机固态电解质中的孔隙之中,在将两者复合的同时降低无机固态电解质的孔隙率,进而降低无机固态电解质的阻抗。在一些实施例中最终温度(即压合温度)为30℃~220℃,比如30℃、50℃、70℃、90℃、100℃、130℃、150℃、180℃、200℃、220℃。
步骤3:打开第二连接管路620上的第一阀门810、压缩机730、调压装置720以及高压气源710,向压合容器100中输送气体,以使压合容器内的压力值逐渐达到所需压力,之后关闭高压气源710、压缩机730和第一阀门810,其中,可以通过调压装置720和第一阀门810控制压合容器100中的升压速率,以保证升压的稳定性和设备的安全性。
其中,升压速率可以为0.1~10MPa/s,比如0.1MPa/s、1MPa/s、2MPa/s、3MPa/s、4MPa/s、5MPa/s、6MPa/s、7MPa/s、8MPa/s、9MPa/s、10MPa/s,最终加压后的所需压力值为1~500MPa,比如1MPa、10MPa、50MPa、100MPa、150MPa、200MPa、250MPa、300MPa、350MPa、400MPa、450MPa、500MPa。
步骤4:在上述压合该温度和所需压力的条件下,对压合容器100中的无机固态电解质和有机聚合物电解质进行压合预定时间。
其中,预定时间为1~120分钟,比如1分钟、10分钟、30分钟、60分钟、80分钟、90分钟、100分钟、120分钟。进一步的,本领域计划人员可以根据所选用的有机聚合物电解质和无机固态电解质的材料、压合温度(即前面所述的最终温度)、压合压力等灵活调整所要压合的预定时间。
步骤5:待压合结束之后,打开第二泄压阀822,并调整其大小,逐渐缓慢的降低压合容器100中的压力,通过第三压力表930观察压合容器100内的压力值,当压力降到安全值以下之后,打开密封盖,取出压合好的复合电解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上述温控等静压设备对有机聚合物电解质和无机固态电解质进行压合,在上述所要求的温度和压力下,可以将软化后的有机聚合物电解质挤压入无机固态电解质中的孔隙之中,在将两者复合的同时降低无机固态电解质的孔隙率,使两者紧密接触,进而降低无机固态电解质的阻抗,显著提高使用该复合电解质的电池性能;而且,在上述温度之下,不会使对无机电解质遭到破坏;也无需浸入溶剂等其他介质,进而可以避免其他介质对无机固态电解质造成不良影响,影响电池性能。
实施例
实施例1
将150mg硫化物电解质粉末放入
Figure BDA0002297052570000073
圆柱形压制模具中,采用400MPa压制,保压5min,得到表面光滑、完整的硫化物电解质层,其厚度为1.2毫米;
将有机聚合物电解质层(聚环氧乙烷PEO+双三氟甲基磺酸亚酰胺锂LiTFSI)裁切为
Figure BDA0002297052570000071
的圆片;
将裁切好的有机聚合物电解质层圆片与硫化物电解质层圆片原先简单叠加在一起并一同放入本申请的温控等静压设备中进行压合,具体的:将叠加的有机聚合物电解质层圆片与硫化物电解质层圆片放入
Figure BDA0002297052570000072
的压合容器100中,并在加热功率控制器510中设定最终温度为80℃,升温速率2℃/min,待升温结束后将其温度保持在80℃,之后此时对压合容器进行加压,升压速率为2MPa/S,待压力升至100Ma后进行保压,保压时间20min。保压结束后对压合容器进行减压,之后将压合好的将复合电解质层从压合容器中取出。
对复合电解质层在一定压力与温度下进行阻抗测试,结果如图5所示。
对比例1
将实施例1中的有机聚合物电解质层与硫化物电解质层简单叠加在一起,得到复合电解质层,将得到的复合电解质层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压力与温度下进行阻抗测试,结果如图5所示。
根据图5可知,对比例1制得的复合电解质层的总阻抗为49.3Ω,其中,有机聚合物电解质层与硫化物电解质层界面层的阻抗为18.8Ω。实施例1制得的复合电解质层的总阻抗为34.4Ω,其中,有机聚合物电解质层与硫化物电解质层界面层的阻抗为11.0Ω。由此可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温控等静压设备制作的复合电解质层显著降低了有机聚合物电解质层与硫化物电解质层之间的接触阻抗。
实施例2
将表面均匀完整,厚度为60微米的硫化物电解质薄膜,裁剪为尺寸为10cm×5cm面积大小的方块;
将有机聚合物电解质层(聚环氧乙烷PEO+双三氟甲基磺酸亚酰胺锂LiTFSI)裁切为尺寸为11cm×6cm面积大小的方块,将裁切好的有机聚合物电解质层方块与硫化物电解质层方块叠加在一起,并使用铝塑膜将两者真空封装;
将封装后的有机聚合物电解质层与硫化物电解质层放入本申请的温控等静压设备中进行压合,具体的:将封装后的有机聚合物电解质层与硫化物电解质层放入压合容器100中,并在加热功率控制器510中设定最终温度为80℃,升温速率5℃/min,待升温结束后将其温度保持在80℃,之后此时对压合容器进行加压,升压速率为1MPa/S,待压力升至40Ma后进行保压,保压时间40min。保压结束后对压合容器进行减压,之后将压合好的将复合电解质层从压合容器中取出。得到的复合电解质层表面均匀、光滑,有机聚合物电解质层与硫化物电解质层完全贴合在一起。
对复合电解质层在一定压力与温度下进行阻抗测试,结果如图6所示;利用压汞仪对压合前后的硫化物电介质层的孔隙率进行测定,压合之前硫化物电介质层的孔隙率为35.4%,压合之后硫化物电介质层的孔隙率为28.5%,由此可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温控等静压设备并结合压合温度和压合压力,能够将软化后的有机聚合物电解质层挤压入无机固态电解质层的孔隙之中,在将两者复合的同时降低无机固态电解质层的孔隙率,得到阻抗较低的复合电解质层。
对比例2
将实施例2中的有机聚合物电解质层与硫化物电解质层简单叠加在一起,得到复合电解质层,并将得到的复合电解质层在与实施例2相同的压力与温度下进行阻抗测试,结果如图6所示。
根据图6可知,对比例2制得的复合电解质层的总阻抗为212.3Ω,其中,有机聚合物电解质层与硫化物电解质层界面层的阻抗为188.7Ω;实施例2制得的复合电解质层的总阻抗为111.6Ω,其中,有机聚合物电解质层与硫化物电解质层界面层的阻抗为96.1Ω。由此可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温控等静压设备制作的复合电解质层显著降低了有机聚合物电解质层与硫化物电解质层之间的接触阻抗。
实施例3
将实施例2中的复合电解质与锂箔、正极极片组装成全电池,并对该全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其首周放电测试结果参照图7。
对比例3
将对比例2中的复合电解质与和实施例3相同材质和尺寸的锂箔、正极极片组装成全电池,并对该全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其首周放电测试结果参照图7。
由图7可知,对比例3和实施例3中的全电池的充电量相同,在放电时实施例3的放电容量大于对比例3的放电容量。由此可见,实施例3的电池性能更佳。
文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温控等静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合容器,所述压合容器的顶端具有开口;
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用于密封所述开口;
液体保温套筒,所述液体保温套筒套设在所述压合容器的外表面,且所述液体保温套筒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具有中空夹层;
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压合容器连接;
温控液体源,所述温控液体源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并通过第一连接管路与所述液体保温套筒连接;
加压装置,所述加压装置与所述压合容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等静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等静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液体源包括:
加热功率控制器,所述加热功率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控温液体加热炉,所述控温液体加热炉与所述加热功率控制器电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与所述液体保温套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等静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保温套筒的外壁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控温液体加热炉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与所述进液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等静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容器还包括:
加压口,所述加压口位于在所述压合容器的底端,并与所述加压装置连接;
减压口,所述减压口位于在所述压合容器的底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控等静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装置包括:
高压气源;
调压装置,所述调压装置与所述高压气源连接;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与所述调压装置连接;
第二连接管路,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加压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控等静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一泄压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控等静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装置还包括:
第三连接管路,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高压气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减压口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温控等静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和第二泄压阀。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温控等静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压力表,所述第一压力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调压装置之间;
第二压力表,所述第二压力表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上;
第三压力表,所述第三压力表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管路上。
CN201922120175.7U 2019-11-29 2019-11-29 温控等静压设备 Active CN2107211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20175.7U CN210721171U (zh) 2019-11-29 2019-11-29 温控等静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20175.7U CN210721171U (zh) 2019-11-29 2019-11-29 温控等静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21171U true CN210721171U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34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20175.7U Active CN210721171U (zh) 2019-11-29 2019-11-29 温控等静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211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66288A (zh) * 2020-10-30 2021-02-12 蜂巢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电解质膜、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66288A (zh) * 2020-10-30 2021-02-12 蜂巢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电解质膜、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89240B1 (ko) 리튬 이온 이차 전지용 전극의 제조 방법
CN104482724B (zh) 干燥方法和干燥装置
US6391069B1 (en) Method of making bonded-electrode rechargeable electrochemical cells
CN109768330B (zh) 一种固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及电池
CN107403945B (zh)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动力电池化成碾压方法
CN102770391A (zh) LiCoO2烧结体的制造方法及溅射靶材
CN110557970A (zh) 非水系二次电池多孔膜用粘结剂组合物、非水系二次电池多孔膜用浆料组合物、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多孔膜以及非水系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7452985A (zh) 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以及全固体电池
JP6943023B2 (ja) 積層体グリーンシート、全固体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376973B (zh) 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JP6430427B2 (ja) コバルト酸リチウム焼結体及び該焼結体を用いて作製される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及びコバルト酸リチウム焼結体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コバルト酸リチウムからなる薄膜
JP2010062163A (ja) 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CN210721171U (zh) 温控等静压设备
CN107921728A (zh) 叠层多孔质膜、蓄电装置用间隔体、以及蓄电装置
JP3451256B2 (ja) 全固体型二次電池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CN114759252A (zh) 一种固态电解质、固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22216B (zh) 一种电化学电池的制备方法
JP2004349011A (ja) 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828905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05161749B (zh) 锂离子电池整形装置及方法
JP5557471B2 (ja) 全固体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10707362A (zh) 一种高性能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40135A (zh) 一种钛酸锂材料膜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645042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压化成控制方法
JP5595372B2 (ja) 高機能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