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95723U - 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食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95723U
CN210695723U CN201921427868.4U CN201921427868U CN210695723U CN 210695723 U CN210695723 U CN 210695723U CN 201921427868 U CN201921427868 U CN 201921427868U CN 210695723 U CN210695723 U CN 2106957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dough
stirring
chamber
kne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2786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宁
纪昌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2786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957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957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957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And Processing Devices For Doug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食机。现有面食机因和面部较小而影响面团进入进面口的效率。本实用新型包括机座和料理组件,料理组件包括搅拌腔,搅拌腔内设搅拌件,搅拌腔底壁开设进面口,搅拌件包括与主机联动的驱动轴以及偏心设置的和面部,所述进面口设置在所述和面部下方,所述和面部长度大于所述进面口长度。将和面部设置在进面口上方,面团能在和面部的推挤下顺利进入进面口,既能为挤面腔提供稳定的供料,确保挤面操作平稳连续,提升面食加工效率和品质,还有效减少面团因积聚在搅拌腔死角而无法被输入挤面腔的情况,提升使用体验,又利用偏心设置的和面部来提升防粘性能,利用离心力将面团甩离搅拌件,有效减轻清洁工作量。

Description

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食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食机。
背景技术
面食机包括内置主机的机座以及设置在机座上的料理组件,所述料理组件包括搅拌腔和挤面腔,所述搅拌腔内设有搅拌件,所述挤面腔内设有挤面螺杆,所述挤面腔前端通过进面口与搅拌腔通连,后端设有模头组件,所述主机驱使搅拌件和挤面螺杆旋转,食材经和面操作和挤面操作后形成面食。现有面食机搅拌件的驱动轴为杆状结构,搅拌件上的和面部较小,影响面团输入挤面腔的效率,容易发生面团积聚在死角而无法被输入挤面腔的情况,此外,驱动轴会因表面处离心力较小而无法将粘附的食材甩离,影响和面效率和效果,还给清洁带来不便,影响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食机,通过调整和面部与进面口间相对位置来提升面团由搅拌腔进入挤面腔的输送效率,既能提升面食加工品质和效率,还方便清洁,提升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食机,包括内置主机的机座以及设置在机座上的料理组件,所述料理组件包括搅拌腔和挤面腔,所述搅拌腔内设有搅拌件,所述挤面腔内设有挤面螺杆,所述搅拌腔底壁开设与所述挤面腔前端部通连的进面口,后端设有模头组件,所述主机驱使搅拌件和挤面螺杆旋转,食材经和面操作和挤面操作后形成面食,所述搅拌件包括与主机联动的驱动轴以及偏心设置的和面部,所述进面口设置在所述和面部下方,所述和面部长度大于所述进面口长度。将和面部设置在进面口上方,面团能在和面部的推挤下顺利进入进面口,既能为挤面腔提供稳定的供料,确保挤面操作平稳连续,提升面食加工效率和品质,还有效减少面团因积聚在搅拌腔死角而无法被输入挤面腔的情况,提升使用体验,又利用偏心设置的和面部来提升防粘性能,利用离心力将面团甩离搅拌件,有效减轻清洁工作量。和面部两端的竖向投影分别位于所述进面口两端外侧,使得和面部能与位于进面口端部外侧的面团接触,并驱使面团进入进面口,有效确保面团能快速稳定地输入挤面腔。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轴和进面口均沿所述搅拌腔的长度方向设置,以使和面部完整覆盖所述进面口。进面口沿搅拌腔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效增大进面口的覆盖区域,进而便于面团利用自身重力落入挤面腔,驱动轴沿搅拌腔长度方向设置,有效延长和面部的长度,进而提升和面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腔的宽度为W,所述驱动轴的轴线与搅拌腔底壁间距离为W/2,驱动轴的轴线与搅拌腔侧壁间以及驱动轴的轴线与搅拌腔底壁间的距离相等,进而确保面团在搅拌时均衡受力,有效提升和面品质。
作为优选,140mm≤W≤180mm,既有效控制搅拌腔宽度,进而控制面食机的体积,方便运输和收纳,还确保搅拌腔单次加工量满足使用要求,提升使用体验,又确保和面部具有较大的周向作用力,确保对面团实施有效地揉捏挤压。当W<140mm时,搅拌腔体积过小,无法满足单次加工使用的需求;当W>180mm时,搅拌腔体积过大,影响运输和收纳,还会导致和面部与驱动轴间力臂增大,进而导致和面部周向作用力变小。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腔顶部设有盖体,所述搅拌腔的高度为H,20mm≤H-W≤30mm,既有效防止盖体发生被面团顶开的情况,确保运行平稳性,还有效控制面食机的高度,方便运输和收纳。当H-W<20mm时,盖体因与和面部的摆动路径靠近而容易发生被面团顶开的情况,影响使用安全;当H-W>30mm时,增加搅拌腔高度对改善使用安全的效果不明显,还会增加面食机的体积,影响运输和收纳。
作为优选,所述和面部与搅拌腔底壁间距离为H2,10mm≤H2≤20mm,和面部与搅拌腔底壁间形成和面间隙,既通过限制和面间隙的尺寸来确保面团内被有效地揉捏挤压,还通过增大和面间隙尺寸来提升单次加工量,满足加工需求。当H2<10mm时,和面间隙较小,导致单次加工量较少,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当H2>20mm时,和面间隙较大,无法对面团实施有效的揉捏挤压,影响和面品质。
作为优选,所述和面部端面与对应的搅拌腔壁面间距离为H1,20mm≤H1≤25mm,既确保和面部端面不会与搅拌腔侧壁发生碰撞干涉,还通过增加和面部长度来提升和面效率和效果。当H1<20mm时,和面部端面容易与搅拌腔侧壁发生碰撞,还会因两者间距离过小而影响和面品质;当H1>25mm时,在搅拌腔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和面部的尺寸会变小,影响和面效率和效果,还会影响面团输入挤面腔的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腔侧壁底缘与底面边缘间设有圆弧过渡面,既方便面团在和面部作用下沿搅拌腔壁面搅动,还通过消除死角来防止面团残留聚集,方便清洁。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轴为分体结构,包括同轴设置的驱动部和限位部,所述搅拌腔的两对立侧壁上分别设有供驱动部穿置的转轴孔以及供限位部套置的限位柱,驱动轴以倾斜姿态穿越转轴孔并在归正至水平姿态后通过驱动部与主机联动,安装到位后,所述限位部可转动地套置在限位柱上。驱动部既对搅拌件起到转动限位作用,还对搅拌件起到驱动旋转的作用,限位部对搅拌件起到转动限位的作用,确保搅拌件能以驱动轴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部上设有供限位柱插置的限位孔,安装到位后,限位孔与限位柱间的轴向重合长度为L1,所述驱动部可沿轴向穿越转轴孔的长度为L2,L1<L2。通过对参数L1和L2进行设定来确保搅拌件能顺利安装至搅拌腔内,且在安装到位后平稳旋转。L1>L2时,搅拌腔内无法为搅拌件提供充足的安装空间,使得搅拌件无法安装至搅拌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和面部设置在进面口上方,面团能在和面部的推挤下顺利进入进面口,既能为挤面腔提供稳定的供料,确保挤面操作平稳连续,提升面食加工效率和品质,还有效减少面团因积聚在搅拌腔死角而无法被输入挤面腔的情况,提升使用体验,又利用偏心设置的和面部来提升防粘性能,利用离心力将面团甩离搅拌件,有效减轻清洁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 为实施例一所述面食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实施例二所述料理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 为实施例二所述料理组件的另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 为所述搅拌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座,11、主机,2、料理组件,21、搅拌腔,211、进面口,212、过渡面,213、限位柱,22、挤面腔,221、挤面螺杆,23、盖体,3、搅拌件,31、驱动轴,311、驱动部,312、限位部,32、和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食机。
如图1所示的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食机,由内置主机11的机座1以及设置在机座1上的料理组件2组成,所述料理组件2包括搅拌腔21和挤面腔22,所述搅拌腔21内设有搅拌件3,所述挤面腔22内设有挤面螺杆221,所述搅拌腔21底壁开设与所述挤面腔22前端部通连的进面口211,后端设有模头组件,所述主机11驱使搅拌件3和挤面螺杆221旋转,食材经和面操作和挤面操作后形成面食,所述搅拌件3包括与主机11联动的驱动轴31以及偏心设置的和面部32,所述进面口211设置在所述和面部32下方,所述和面部32长度大于所述进面口211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座1内设有主机11,所述主机11包括电机、减速器以及设于减速器上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与搅拌件3联动,第二输出端与挤面螺杆221联动,所述减速器接收电机轴的旋转驱动力并分别通过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驱使搅拌件3和挤面螺杆221同步转动。搅拌件3和挤面螺杆221的同步转动包括转速同步变化以及转动方向同步变化,通过控制搅拌件3和挤面螺杆221同步正反转实现面团加工。
在进行搅拌操作时,电机轴通过第一输出端驱使搅拌件3转动,搅拌件3对面团进行反复的打散、挤压动作,确保面团被均匀揉和,还确保面团通过反复挤压形成韧性,在此过程中,挤面螺杆221为反向旋转,挤面螺杆221能将通过进面口211跌入挤面腔22的面团回推至搅拌腔21中,使得面团在搅拌腔21内被充分揉和,防止面团通过挤面腔22向外泄漏。当完成和面操作转入挤面操作时,将挤面螺杆221的转动方向由反向转动切换至正向转动,使得挤面螺杆221能接收面团并驱使面团沿挤面腔22轴线推挤至模头组件处,在进行挤面操作时,搅拌件3在切换转动方向后仍对面团实施打散、挤压动作,并将面团推挤至进面口211的上端口处,面团利用自身重力跌落至挤面腔22内,正向旋转的挤面螺杆221驱使面团穿越模头组件并形成成型的面食。通过切换挤面螺杆221的转动方向实现面食机在和面操作和挤面操作间切换,由于搅拌件3和挤面螺杆221均受电机驱动,在对挤面螺杆221的转动方向进行切换时,搅拌件3的转动方向同步切换。
在使用时,首先,将面粉和水放入搅拌腔21中;之后,开启电机,搅拌件3转动,并使得面粉通过和面操作后形成面团;再后,面团在搅拌件3拨动作用下沿搅拌腔21壁面滑落并通过进面口211进入挤面腔22;最后,搅拌腔21为挤面腔22持续提供面团,挤面螺杆221持续接收并推挤面团至模头组件处,面团在穿越模头组件后形成成型的面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件3包括与主机11联动的驱动轴31以及固接在驱动轴31上的和面部32,第一输出端通过驱动轴31驱使和面部32旋转,由于和面部32竖向投影筋落入进面口211内,使得和面部32在旋转时的覆盖区域有限,无法对滞留在进面口211两端外侧的面团进行推挤输送,导致面团容易在进面口211两端外侧聚集,既影响面团输入挤面腔22的效率,影响挤面腔22供料连续性和均匀性,还会因搅拌腔21内滞留较多面团而导致细菌滋生,影响使用卫生。为此,将所述进面口211设置在所述和面部32下方,且所述和面部32长度大于所述进面口211长度。通过增加和面部32的长度来提升其旋转时的覆盖区域,进而对滞留在进面口211端部外侧的面团进行推挤清理,既有效提升面团输入挤面腔22的效率,确保对挤面腔22稳定持续供料,还通过清楚滞留面团来减轻清洁工作量,减少细菌滋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和面部32以偏心设置方式固接在驱动轴31上,和面部32能以搅拌件3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既能通过挤压揉捏面团实现和面操作,还能利用和面部32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来驱使面团脱离和面部32,有效防止面团粘连在和面部32上的情况发生,确保和面效率和效果,提升使用体验和卫生体验。
实施例二:
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面食机结构。
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轴31和进面口211均沿所述搅拌腔21的长度方向设置,以使和面部32完整覆盖所述进面口211。驱动轴31沿搅拌腔21的长度方向设置,使得和面部32能具有较大的轴向长度,进而通过增加和面部32的外露区域面积来提升对面团的揉捏挤压效果,提升和面品质。在使用时,面团会沿搅拌腔21的长度方向分散设置,有效分散和减小单个面团的尺寸,方便面团利用自身重力跌入进面口211。进面口211沿搅拌腔2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效增加进面口211的覆盖区域,有效防止跌落的面团因搁置在进面口211周缘而发生影响面团输送效率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腔21的宽度为W(如图3所示),所述驱动轴31的轴线与搅拌腔21底壁间距离为W/2。驱动轴31的轴线与搅拌腔21侧壁以及搅拌腔21底壁间距离相同,当搅拌件3能以驱动轴31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时,和面部32处于与驱动轴31等高的水平位置以及与驱动轴31竖向对齐的竖置位置时均能与所述搅拌腔21的对应壁面围合形成具有相同宽度的和面间隙,由此对面团施加恒定的揉捏挤压作用力,确保和面品质。具体地,W=160mm,既有效控制搅拌腔21宽度,进而控制面食机的体积,方便运输和收纳,还确保搅拌腔21单次加工量满足使用要求,提升使用体验,又确保和面部32具有较大的周向作用力,确保对面团实施有效地揉捏挤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腔21顶部设有敞口,方便使用者取放食材。所述搅拌腔21顶部设有盖体23,盖合到位后,所述盖体23封盖所述敞口,既能防止搅拌腔21内食材发生向外飞溅的情况,还对搅拌腔21起到封堵作用,防止使用者肢体因与搅拌件3接触而发生安全事故。所述搅拌腔21的高度为H,由于搅拌件3的活动区域高度为W,所以,设定H-W=25mm,既有效防止盖体23发生被面团顶开的情况,确保运行平稳性,还有效控制面食机的高度,方便运输和收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和面部32与搅拌腔21底壁间距离为H2,参数H2时指和面部32转动至最低位时与搅拌腔21底壁间距离,亦指和面部32转动至最低位时的和面间隙宽度,具体地,H2=15mm,既通过限制和面间隙的尺寸来确保面团内被有效地揉捏挤压,还通过增大和面间隙尺寸来提升单次加工量,满足加工需求。由于所述驱动轴31的轴线与搅拌腔21底壁间距离为W/2,所以,和面部32转动至水平位置时与搅拌腔21对应侧壁间形成的和面间隙也为H2,通过设定相同的和面间隙来提升和面均匀性和和面品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腔21的壁面包括底壁、与驱动轴31轴线互为平行设置的侧壁以及与所述驱动轴31轴线垂直设置的端壁。所述和面部32端面与对应的搅拌腔21壁面间距离为H1,参数H1是指和面部32的端面与所述搅拌腔21端壁间的距离,具体地,H1=23mm,既确保和面部32端面不会与搅拌腔21侧壁发生碰撞干涉,还通过增加和面部32长度来提升和面效率和效果。
在本实施中,所述搅拌腔21侧壁底缘与底面边缘间设有圆弧过渡面212。由于过渡面212的竖向截面轮廓呈圆弧状,且过渡面212以驱动轴31的轴线为中心进行设置,使得和面部32在旋转时与所述搅拌腔21壁面间形成的和面间隙具有相同的宽度,确保和面部32能在旋转时对面团施加均匀的揉捏挤压作用力,确保和面品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轴31为分体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同轴设置的驱动部311和限位部312,所述搅拌腔21的两对立侧壁上分别设有供驱动部311穿置的转轴孔以及供限位部312套置的限位柱213,驱动轴31以倾斜姿态穿越转轴孔并在归正至水平姿态后通过驱动部311与主机11联动,安装到位后,所述限位部312可转动地套置在限位柱213上。由于搅拌件3的长度大于搅拌腔21的长度,在安装时,搅拌件3以倾斜姿态插入搅拌腔21,以使驱动部311能插入轴孔,并为限位部312安装提供摆动归正空间。当搅拌件3安装到位后,所述搅拌件3的一端穿越轴孔并与第一输出端联动,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搅拌腔21的对应端面上,确保搅拌件3能平稳地在搅拌腔21内转动,轴孔和限位柱213对搅拌件3起到径向限位作用,确保和面部32能对面团施加稳定的揉捏挤压作用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312上设有供限位柱213插置的限位孔,安装到位后,限位孔与限位柱213间的轴向重合长度为L1,所述驱动部311可沿轴向穿越转轴孔的长度为L2,L1<L2。当驱动部311插入轴孔后,限位部312能与限位柱213完全避开,确保搅拌件3能摆动归正并使得限位孔与限位柱213轴向对齐,进而保证限位孔能随轴向移动的搅拌件3实现与限位柱213插置套接。
可以理解地,参数W还可以为140mm、150mm、170mm、180mm等,只要符合140mm≤W≤180mm的要求即可。
可以理解地,H-W 还可以为20mm、23mm、24mm、26mm、30mm等,只要符合20mm≤H-W≤30mm的要求即可。
可以理解地,参数H2还可以为10mm、13mm、14mm、16mm、20mm等,只要符合10mm≤H2≤20mm的要求即可。
可以理解地,参数H1还可以为20mm、21mm、22mm、24mm、25mm等,只要符合20mm≤H1≤25mm的要求即可。
本实施例所述面食机的其余结构及效果与实施例一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Claims (10)

1.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食机,包括内置主机的机座以及设置在机座上的料理组件,所述料理组件包括搅拌腔和挤面腔,所述搅拌腔内设有搅拌件,所述挤面腔内设有挤面螺杆,所述搅拌腔底壁开设与所述挤面腔前端部通连的进面口,后端设有模头组件,所述主机驱使搅拌件和挤面螺杆旋转,食材经和面操作和挤面操作后形成面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件包括与主机联动的驱动轴以及偏心设置的和面部,所述进面口设置在所述和面部下方,所述和面部长度大于所述进面口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和进面口均沿所述搅拌腔的长度方向设置,以使和面部完整覆盖所述进面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腔的宽度为W,所述驱动轴的轴线与搅拌腔底壁间距离为W/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140mm≤W≤180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腔顶部设有盖体,所述搅拌腔的高度为H,20mm≤H-W≤3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和面部与搅拌腔底壁间距离为H2,10mm≤H2≤2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和面部端面与对应的搅拌腔壁面间距离为H1,20mm≤H1≤2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腔侧壁底缘与底面边缘间设有圆弧过渡面。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为分体结构,包括同轴设置的驱动部和限位部,所述搅拌腔的两对立侧壁上分别设有供驱动部穿置的转轴孔以及供限位部套置的限位柱,驱动轴以倾斜姿态穿越转轴孔并在归正至水平姿态后通过驱动部与主机联动,安装到位后,所述限位部可转动地套置在限位柱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上设有供限位柱插置的限位孔,安装到位后,限位孔与限位柱间的轴向重合长度为L1,所述驱动部可沿轴向穿越转轴孔的长度为L2,L1<L2。
CN201921427868.4U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食机 Active CN2106957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27868.4U CN210695723U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食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27868.4U CN210695723U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食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95723U true CN210695723U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56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27868.4U Active CN210695723U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食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957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045634A1 (zh) 一种家用面条机
CN105109936B (zh) 一种固体配料盒
CN205649419U (zh) 一种搅拌效果好的面条机
CN210695723U (zh) 一种使用体验好的面食机
CN212232882U (zh) 一种食品生产用面粉滚揉装置
CN108525582A (zh) 一种立式饲料混合系统
CN104094993B (zh) 一种高效的面食加工机
CN215775215U (zh) 一种具有打散装置的肠粉机
CN104542787A (zh) 一种无残留立式家用面条机
CN204707854U (zh) 一种无残留面条机
CN212942587U (zh) 一种饲料添加剂生产自动配料装置
CN204090884U (zh) 一种易清洗立式家用面条机
CN210538484U (zh) 一种防顶盖的面食机
KR101347083B1 (ko) 반죽기능이 있는 즉석 어묵 제조장치
CN210695724U (zh) 一种防粘性好的面食机
CN204090885U (zh) 一种无残留立式家用面条机
CN210168886U (zh) 一种挤面效率高的面食机
CN214802010U (zh) 用于面食机的挤面螺杆及面食机
KR101817313B1 (ko) 크림 주입장치
KR101760564B1 (ko) 어묵 반죽기
CN111184040A (zh) 一种真空和面机用物料提升装置
CN211746513U (zh) 一种和面效果好的面食机
CN206559973U (zh) 一种面条机用加工组件及其面条机
CN114600920B (zh) 一种多功能面食机
CN215346723U (zh) 一种面团分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1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 No. 52, 22nd Street, Baiyang Street, Qiantang New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