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30912U - 一种座椅腰靠结构及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椅腰靠结构及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30912U
CN210630912U CN201921068411.9U CN201921068411U CN210630912U CN 210630912 U CN210630912 U CN 210630912U CN 201921068411 U CN201921068411 U CN 201921068411U CN 210630912 U CN210630912 U CN 2106309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waist
connecting part
backrest
upper conn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6841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左宗雷
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E Furni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E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E Furni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UE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6841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309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309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309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s Characterized By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腰靠结构及座椅,腰靠结构包括呈板状结构的腰靠本体,腰靠本体的上部向前弯折形成一横向设置的弧形弯折;腰靠本体的上端部连接有用以与座椅靠背连接的上连接部,腰靠本体的下端部连接有用以与座椅座部连接的下连接部;座椅包括包括靠背、座部、可倾仰底盘、腰靠结构,可倾仰底盘包括翘板,上连接部与靠背连接,下连接部与座部后部连接,靠背下端部与翘板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能跟随用户倾仰坐姿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形变、实时有效地撑托用户腰部、自适应性好、结构简单的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座椅腰靠结构及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椅腰靠结构及座椅。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座椅基本都没有单独设置腰靠部分,通常是在人体坐于座部后,靠背在支撑人体背部的同时来支撑腰部,舒适性差;有些座椅虽然设置腰靠结构,但是这些腰靠结构常常不能跟随用户倾仰坐姿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形变,不能实时有效地撑托用户腰部,灵活性差,舒适性差;有些腰靠结构虽然具有一定程度的自适应性,但是,自适应程度低,结构也都十分复杂,成本高。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跟随用户倾仰坐姿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形变、实时有效地撑托用户腰部、自适应性好、结构简单的座椅腰靠结构及座椅。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跟随用户倾仰坐姿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形变、实时有效地撑托用户腰部、自适应性好、结构简单的座椅腰靠结构及座椅。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座椅腰靠结构,包括呈板状结构的腰靠本体,所述腰靠本体的上部向前弯折形成一横向设置的弧形弯折;所述腰靠本体的上端部连接有用以与座椅靠背连接的上连接部,腰靠本体的下端部连接有用以与座椅座部连接的下连接部,在竖直方向上,所述上连接部高于下连接部;在座椅靠背受到向后的外力作用时,上连接部、下连接部的运动轨迹不同使上连接部向后拉动腰靠本体,进而使腰靠本体发生相应地拉伸形变,在外力作用逐渐减小时,腰靠本体逐渐回弹复位,直至回到初始状态。
本实用新型腰靠本体的上端部、下端部通过上连接部、下连接部而分别与座椅靠背、座椅座部连接,在座椅靠背受到向后的外力作用时,上连接部、下连接部的运动轨迹不同使上连接部向后拉动腰靠本体(需要说明的是,“上连接部、下连接部的运动轨迹不同”包括上连接部有位移运动、下连接部没有位移运动的情况,即上连接部相对于下连接部有位移运动,也包括上连接部、下连接部均有位移运动的情况),进而使腰靠本体发生相应地拉伸形变,当外力作用逐渐减小时,腰靠本体也逐渐回弹复位,直至回到初始状态,从而实现在用户不同坐姿情况下腰靠本体对人体腰部的实时有效撑托,自适应性强,舒适性更佳,更加符合人体工学,有效缓解人体腰部疲劳,摈弃了现有常规腰靠外形无法调节的方式,并且结构十分简单。
具体而言,其中横向设置的弧形弯折可以与人体腰部的曲线贴合,有效支撑人体腰部,舒适性好;并且将腰靠本体设计成板状结构,当人体倚靠在靠背时,更加有利于腰靠本体能更加灵活地跟随人体在倚靠时的力度大小、倾仰姿势方向变换等发生相应地弯曲、拉伸等形变,实时有效地撑托用户腰部,舒适性大大增加;此外,基于重力的原理,当人体在倚靠腰靠本体时,位于腰靠本体上部的弧形弯折可以给人体腰部一个有效的支撑作用,增加舒适性,如果将弧形弯折设置在腰靠本体的中部或下部,则给人体腰部一个支撑作用较差,舒适性也降低。
作为优选,所述腰靠本体上开有多条间隔均匀的纵向条状镂空,在腰靠本体上形成有多条间隔均匀的纵向支撑条。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增加了腰靠本体进行弯曲、拉伸等形变的灵活性,具体而言,纵向条状镂空、纵向支撑条可以更加省力地使腰靠本体进行前后方向上的拉伸形变、左右方向上的弯曲形变,进而实时有效地撑托用户腰部,灵活性更强,自适应更好,更加符合人体工学,包裹性强,有效缓解人体腰部疲劳。
作为优选,所述弧形弯折的前表面呈左右两侧部向前弯折、中部凹陷的弧面状。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人体在倚靠腰靠本体时,增加对人体腰部的包裹感,稳定性、舒适性更佳,进一步有效缓解人体腰部疲劳。
作为优选,所述腰靠本体、上连接部、下连接部采用弹性材料一体模制成型。
一体模制成型保证了腰靠本体、上连接部、下连接部之间的连接强度;腰靠本体、上连接部、下连接部采用弹性材料,一方面有利于腰靠本体发生拉伸、弯曲等形变,同时,增加腰靠本体与上连接部、与下连接部之间连接处的弹性和复位能力,不会因为腰靠本体频繁的形变而导致连接处出现断裂等情况,延长其使用寿命。
一种座椅,包括靠背、座部、固定连接在座部下方的可倾仰底盘以及包括如上所述的座椅腰靠结构,所述可倾仰底盘包括翘板,所述上连接部与靠背连接,下连接部与座部后部连接,所述靠背下端部与翘板连接;在靠背受到向后的外力作用时,上连接部、下连接部的运动轨迹不同使上连接部向后拉动腰靠本体,进而使腰靠本体发生相应地拉伸形变,在外力作用逐渐减小时,靠背、腰靠本体逐渐回弹复位,直至回到初始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座椅中,靠背与座部分离设置,腰靠本体的上连接部与靠背连接、下连接部与座部后部连接、靠背下端部与翘板连接,可倾仰底盘实现靠背的前后左右倾仰功能;具体地,在座椅靠背受到向后的外力作用时,上连接部、下连接部的运动轨迹不同使上连接部向后拉动腰靠本体(需要说明的是,“上连接部、下连接部的运动轨迹不同”包括上连接部有位移运动、下连接部没有位移运动的情况,即上连接部相对于下连接部有位移运动,也包括上连接部、下连接部均有位移运动的情况),进而使腰靠本体发生相应地拉伸形变,当外力作用逐渐减小时,靠背、腰靠本体逐渐回弹复位,直至回到初始状态,从而达到在不同坐姿情况下对人体腰部的实时有效撑托,具有自适应性,舒适性更佳,更加符合人体工学,有效缓解人体腰部疲劳,摈弃了现有常规腰靠外形无法调节的方式;更具体点说,目前市场上的可倾仰底盘基本都包括由翘板,并且目前市场上的可倾仰底盘具有前后左右倾仰的功能,因此,将靠背连接在翘板上,可以实现靠背兼具前倾、后仰、左倾、右倾功能,并且腰靠本体可以跟随前倾、后仰、左倾、右倾的坐姿发生拉伸、弯曲等形变,对人体腰部的实时有效撑托,包裹感强,舒适性更佳,更佳符合人体工学,并且可倾仰底盘可以是具有不同角度锁定功能的底盘,这样可以使在不同角度下的靠背和腰靠本体锁定,舒适性更佳。
作为优选,所述上连接部为横向设置的上连接条、下连接部为横向设置的下连接条。
条状的上连接部、下连接部可以增大它们与靠背、座部之间的连接面积和强度,同时,上连接条、下连接条为横向设置增加腰靠本体在前倾后仰以及左右倾仰时的进行拉伸、弯曲复位形变的灵活性。
作为优选,所述靠背包括背框、覆盖且固定连接在背框前表面的背网、与背框下部连接的背支架;所述背框的下端部为横向设置的连接杆,所述上连接部固定连接在连接杆上;在上连接部的外部还覆盖设有一边条,所述边条与连接杆固定连接,且所述边条的前表面覆盖有所述背网。
上连接部与连接杆连接使腰靠本体上端部与靠背连接,边条的设置一方面增强上连接部与连接杆连接处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遮挡连接处,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同时背网覆盖背框前表面、边条前表面,背网也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整体性强。
作为优选,所述座部从上至下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座网、座内框、后端开口的U型状座外框,所述下连接部与座内框后端部固定连接。
所述座网是与用户接触贴合的部分,座内框是用以支撑用户的主体结构,座外框是为了遮挡座网、座内框之间的连接处,起美化装饰作用;由于座内框是主体结构,牢固性强,因此在座外框的后端开口以露出座内框后端部,进而使下连接部与座内框后端部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背支架的下部向前弯折形成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前部与翘板的后部固定连接。
目前市场上的可倾仰底盘基本都包括有翘板,并且具有前后左右倾仰的功能,因此,将背支架连接在翘板上(即将靠背整体与翘板连接),可以实现靠背兼具前倾、后仰、左倾、右倾的调节功能,进而带动腰靠本体的调节功能,更佳符合人体工学。
作为优选,所述背框与背支架通过插接杆和插接孔上下插接连接的方式实现连接,其中,所述插接杆设在背框下端面或背支架上端面的其中一个上,插接孔则设置在背框下端面或背支架上端面的另一个上。
通过插接连接的方式,便于背框不同结构造型的更换以及维修,同时也方便上连接部与背框下端部的连接杆之间实现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下连接部上设有横向设置的凸起加固条,所述座内框的后端部开有加固槽,在下连接部与座内框后端部固定连接时,所述凸起加固条嵌设在加固槽内。
凸起加固条和加固槽的设置,有利于增强下连接部与座内框后端部之间的连接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腰靠本体与座部之间夹角的角度变化为45°~120°。
有效保证腰靠本体在发现形变及复位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作为优选,在所述可倾仰底盘的下方依次固定连接有气杆、椅脚和万向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跟随用户倾仰坐姿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形变、实时有效地撑托用户腰部、自适应性好、结构简单的座椅腰靠结构及座椅。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腰靠本体的上端部、下端部通过上连接部、下连接部而分别与座椅靠背、座椅座部连接,在具体座椅中,靠背下端部与可倾仰底盘的翘板连接,可倾仰底盘实现靠背的倾仰功能,在座椅靠背受到向后的外力作用时,上连接部、下连接部的运动轨迹不同使上连接部向后拉动腰靠本体,进而使腰靠本体发生相应地拉伸形变,在外力作用逐渐减小时,靠背、腰靠本体逐渐回弹复位,直至回到初始状态,从而达到在不同坐姿情况下腰靠本体对人体腰部的实时有效撑托,具有自适应性,舒适性更佳,更加符合人体工学,有效缓解人体腰部疲劳,摈弃了现有常规腰靠外形无法调节的方式,结构十分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座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座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座部、可倾仰底盘之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图5中B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背框、腰靠本体、边条之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1靠背、腰靠本体、边条之间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1座部、可倾仰底盘、腰靠本体、靠背之间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1气杆、椅脚、万向轮之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1座椅、腰靠本体在初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1靠背受到向后的F力时,腰靠本体拉伸形变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2座椅、腰靠本体在初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2靠背受到向后的F力时,座部跟随靠背的向后运动而向后下方倾斜移动,腰靠本体拉伸形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腰靠本体100、弧形弯折110、左右两侧部112、中部113、纵向条状镂空120、纵向支撑条130、上连接部200、边条210、下连接部300、凸起加固条310、靠背400、背框410、连接杆411、插接杆412、卡槽413、背网420、卡边421、背支架430、弯折部431、插接孔432、座部500、座网510、座内框520、加固槽521、挡边522、凸起件523、座外框530、可倾仰底盘600、翘板610、插孔620、托架630、气杆700、椅脚800、连接孔810、万向轮900、第一螺钉1100、第二螺钉1200、第三螺钉1300、第四螺钉1400、第五螺钉1500、第六螺钉16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涉及各部件的参考方位,比如前、后、左、右等,是以用户落座在座椅后的正常使用状态下描述的。
实施例1:
一种座椅腰靠结构,如图1~3、7所示,包括呈板状结构的腰靠本体100,所述腰靠本体100的上部向前弯折形成一横向设置的弧形弯折110,所述弧形弯折110的前表面呈左右两侧部112向前弯折、中部113凹陷的弧面状,有效增加对腰部的包裹感;为了增加腰靠本体100在前后左右方向上进行拉伸、弯曲等形变时的灵活性,在腰靠本体100上开有多条间隔均匀的纵向条状镂空120,在腰靠本体100上形成有多条间隔均匀的纵向支撑条130。
具体而言,所述腰靠本体100的上端部连接有用以与座椅靠背400连接的上连接部200,腰靠本体100的下端部连接有用以与座椅座部500连接的下连接部300,腰靠本体100、上连接部200、下连接部300采用弹性材料一体模制成型,在垂直方向上,所述上连接部200高于下连接部300;如图11~12所示,在座椅靠背400受到向后的外力作用时,上连接部200、下连接部300的运动轨迹不同使上连接部200向后拉动腰靠本体100,进而使腰靠本体100发生相应地拉伸形变,在外力作用逐渐减小时,腰靠本体100逐渐回弹复位,直至回到初始状态,从而达到在不同坐姿情况下腰靠本体对人体腰部的实时有效撑托。
一种座椅,如图1-12所示,包括靠背400、座部500、固定连接在座部500下方的可倾仰底盘600(所述可倾仰底盘600具体通过第二螺钉1200固定连接在座部500下方)以及包括如上所述的座椅腰靠结构,所述可倾仰底盘600包括翘板610,其中,所述上连接部200为横向设置的上连接条、下连接部300为横向设置的下连接条;所述上连接部200与靠背400连接,下连接部300与座部500后部连接,所述靠背400下端部与翘板610连接;在靠背400受到向后的外力作用时,上连接部200、下连接部300的运动轨迹不同使上连接部200向后拉动腰靠本体100,进而使腰靠本体100发生相应地拉伸形变,如图11~12所示,在外力作用逐渐减小时,靠背400、腰靠本体100逐渐回弹复位,直至回到初始状态;其中,所述腰靠本体100与座部500之间夹角的角度变化为45°-120°。
进一步地说,所述靠背400包括背框410、覆盖且固定连接在背框410前表面的背网420、与背框410下部连接的背支架430;所述背框410的下端部为横向设置的连接杆411,所述上连接部200固定连接在连接杆411上;在上连接部200的外部还覆盖设有一边条210,所述边条210与连接杆411固定连接,且所述边条210的前表面覆盖有所述背网420;具体而言,首先将所述上连接部200通过第三螺钉1300固定连接在连接杆411上用以实现腰靠本体100与靠背400之间的固定连接,然后将所述边条210通过第四螺钉1400固定连接在连接杆411上;所述背网420通过嵌设卡扣的固定连接方式与背框410实现固定连接,具体地,背框410的周缘上设有一圈卡槽413,背网420的周缘上对应设有一圈卡边421,将卡边421卡入卡槽413内实现了背网420覆盖并固定连接在背框410前表面上;其中所述背框410与背支架430通过插接杆412和插接孔432上下插接连接的方式实现连接,其中,所述插接杆412设在背框410下端面上,插接孔432则设置在背支架430上端面上,插接杆412插入插接孔432内,实现了背框410与背支架430之间的连接。
所述座部500从上至下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座网510、座内框520、后端开口的U型状座外框530,所述下连接部300与座内框520后端部固定连接;具体而言,所述座外框530与座内框520下方周缘(除后端部)的形状大小相匹配,在座部500在装配时,首先将所述座网510的周缘与座内框520下方周缘通过枪钉(未图示)固定连接,然后将座外框530覆盖在座内框520下方周缘上并通过第一螺钉1100锁紧实现固定连接;座外框530的设置一方面加强了座部500的强度,同时也遮住了枪钉部分,简洁美观;然后将下连接部300通过第六螺钉1600固定连接在座内框520后端部用以实现腰靠本体100与座部500后部之间的固定连接。
所述背支架430的下部向前弯折形成有弯折部431,所述弯折部431的前部与翘板610的后部固定连接。具体而言,将所述弯折部431的前部通过第五螺钉1500固定连接在翘板610的后部。
所述下连接部300上设有横向设置的凸起加固条310,所述座内框520的后端部开有加固槽521,在下连接部300与座内框520后端部固定连接时,所述凸起加固条310嵌设在加固槽521内;具体地,至少在所述座内框520的后端部设有挡边522,在挡边522的后方设有多个用以与第五螺钉1500配合使用的内置螺母的凸起件523,如图6所示,挡边522和多个凸起件523之间形成所述加固槽521。
在所述可倾仰底盘600的下方依次固定连接有气杆700、椅脚800和万向轮900。
如图11-12所示,本实施例1的靠背400在受到向后的作用力F时,上连接部200产生向后向下的位移运动、下连接部300不产生位移运动,即上连接部200相对于下连接部300做位移运动,上连接部200向后拉伸腰靠本体100,使腰靠本体100下半部分产生前拱变形,倾斜后的靠背400与倾斜后的腰靠本体100可基本处于同一表面上,保证对人体腰部的实时贴合和支撑。
该座椅的具体安装步骤为(如图1、4-9所示):
步骤一:首先是座部500的安装;首先将所述座网510的周缘与座内框520下方周缘通过枪钉(未图示)固定连接,然后将座外框530覆盖在座内框520下方周缘上并通过第一螺钉1100锁紧实现座外框530和座内框520的固定连接;
步骤二:座部500与可倾仰底盘600之间的安装;所述可倾仰底盘600通过第二螺钉1200固定连接在座部500下方;
步骤三:腰靠本体100与背框410之间的安装;首先将所述上连接部200通过第三螺钉1300固定连接在连接杆411上用以实现腰靠本体100与靠背400之间的固定连接,然后将所述边条210通过第四螺钉1400固定连接在固定连接连接杆411上;
步骤四:靠背400的安装;所述背网420通过嵌设卡扣的固定连接方式与背框410实现固定连接,具体地,背框410的周缘上设有一圈卡槽413,背网420的周缘上对应设有一圈卡边421,将卡边421卡入卡槽413内实现了背网420覆盖并固定连接在背框410前表面上;然后将背框410下端面的插接杆412插入背支架430上端面的插接孔432内,实现背框410与背支架430之间的固定连接;
步骤五:靠背400、腰靠本体100与座部500之间的安装;具体而言,将所述靠背400弯折部431的前部通过第五螺钉1500固定连接在翘板610的后部实现靠背400下端部与可倾仰底盘600后部的固定连接;然后将下连接部300通过第六螺钉1600固定连接在座内框520后端部用以实现腰靠本体100与座部500后部之间的固定连接。
步骤六:将万向轮900安装在椅脚800上,然后将气杆700的一端插入椅脚800中部的连接孔810内,最后将气杆700的另一端插入可倾仰底盘600上的插孔620内,至此完成座椅的安装。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
如图13-15所示,所述可倾仰底盘600包括与座部500固定连接的托架630,且翘板610的运动可带动托架630运动进而带动座部500运动,即使得座部500跟随靠背400的向后运动而向后下方倾斜移动。
本实施例2的靠背400在受到向后的作用力F时,座部500跟随靠背400的向后运动而向后下方倾斜移动,具体而言,上连接部200产生向后向下的一定距离位移运动、下连接部300也产生向后向下的一定距离位移运动,上连接部200产生的位移比下连接部300产生的位移更大,因此两者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同时上连接部200向后拉伸腰靠本体100,使腰靠本体100下半部分产生前拱变形,保证对人体腰部的实时贴合和支撑,不产生搓背感,自适应性更好。
前述的可倾仰底盘600的翘板610、托架630、翘板610的运动带动托架630运动都是现有技术底盘中常见的结构。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座椅腰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板状结构的腰靠本体(100),所述腰靠本体(100)的上部向前弯折形成一横向设置的弧形弯折(110);所述腰靠本体(100)的上端部连接有用以与座椅靠背(400)连接的上连接部(200),腰靠本体(100)的下端部连接有用以与座椅座部(500)连接的下连接部(300),在竖直方向上,所述上连接部(200)高于下连接部(300);在座椅靠背(400)受到向后的外力作用时,上连接部(200)、下连接部(300)的运动轨迹不同使上连接部(200)向后拉动腰靠本体(100),进而使腰靠本体(100)发生相应地拉伸形变,在外力作用逐渐减小时,腰靠本体(100)逐渐回弹复位,直至回到初始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腰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靠本体(100)上开有多条间隔均匀的纵向条状镂空(120),在腰靠本体(100)上形成有多条间隔均匀的纵向支撑条(1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腰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弯折(110)的前表面呈左右两侧部(112)向前弯折、中部(113)凹陷的弧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腰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靠本体(100)、上连接部(200)、下连接部(300)采用弹性材料一体模制成型。
5.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400)、座部(500)、固定连接在座部(500)下方的可倾仰底盘(600)以及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腰靠结构,所述可倾仰底盘(600)包括翘板(610),所述上连接部(200)与靠背(400)连接,下连接部(300)与座部(500)后部连接,所述靠背(400)下端部与翘板(610)连接;在靠背(400)受到向后的外力作用时,上连接部(200)、下连接部(300)的运动轨迹不同使上连接部(200)向后拉动腰靠本体(100),进而使腰靠本体(100)发生相应地拉伸形变,在外力作用逐渐减小时,靠背(400)、腰靠本体(100)逐渐回弹复位,直至回到初始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200)为横向设置的上连接条、下连接部(300)为横向设置的下连接条。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400)包括背框(410)、覆盖且固定连接在背框(410)前表面的背网(420)、与背框(410)下部连接的背支架(430);所述背框(410)的下端部为横向设置的连接杆(411),所述上连接部(200)固定连接在连接杆(411)上;在上连接部(200)的外部还覆盖设有一边条(210),所述边条(210)与连接杆(411)固定连接,且所述边条(210)的前表面覆盖有所述背网(420)。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部(500)从上至下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座网(510)、座内框(520)、后端开口的U型状座外框(530),所述下连接部(300)与座内框(520)后端部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支架(430)的下部向前弯折形成有弯折部(431),所述弯折部(431)的前部与翘板(610)的后部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框(410)与背支架(430)通过插接杆(412)和插接孔(432)上下插接连接的方式实现连接,其中,所述插接杆(412)设在背框(410)下端面或背支架(430)上端面的其中一个上,插接孔(432)则设置在背框(410)下端面或背支架(430)上端面的另一个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部(300)上设有横向设置的凸起加固条(310),所述座内框(520)的后端部开有加固槽(521),在下连接部(300)与座内框(520)后端部固定连接时,所述凸起加固条(310)嵌设在加固槽(521)内。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靠本体(100)与座部(500)之间夹角的角度变化为45°-120°。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倾仰底盘(600)的下方依次固定连接有气杆(700)、椅脚(800)和万向轮(900)。
CN201921068411.9U 2019-07-09 2019-07-09 一种座椅腰靠结构及座椅 Active CN2106309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68411.9U CN210630912U (zh) 2019-07-09 2019-07-09 一种座椅腰靠结构及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68411.9U CN210630912U (zh) 2019-07-09 2019-07-09 一种座椅腰靠结构及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30912U true CN210630912U (zh) 2020-05-29

Family

ID=70792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68411.9U Active CN210630912U (zh) 2019-07-09 2019-07-09 一种座椅腰靠结构及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3091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7658A (zh) * 2021-12-03 2022-02-11 鹤山市四方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工学椅
CN114209173A (zh) * 2021-11-22 2022-03-22 大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腰背部贴合度好的座椅
CN114431658A (zh) * 2021-12-30 2022-05-06 圣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工学座椅
CN114468638A (zh) * 2021-12-30 2022-05-13 圣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动态座椅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9173A (zh) * 2021-11-22 2022-03-22 大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腰背部贴合度好的座椅
CN114027658A (zh) * 2021-12-03 2022-02-11 鹤山市四方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工学椅
CN114027658B (zh) * 2021-12-03 2024-06-07 鹤山市四方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工学椅
CN114431658A (zh) * 2021-12-30 2022-05-06 圣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工学座椅
CN114468638A (zh) * 2021-12-30 2022-05-13 圣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动态座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30912U (zh) 一种座椅腰靠结构及座椅
JP6810107B2 (ja) 椅子
US6626497B2 (en) Backrest of a chair
US20130127219A1 (en) Seat Having A Backrest Which Can Be Adjusted To Form A Precurved Deformation
JPH0146127B2 (zh)
CA2985077A1 (en) Seating device having a tilt mechanism
EP2165627B1 (en) Chairs with flexible spring backrest
KR100972233B1 (ko) 프레임 의자
KR101105316B1 (ko) 가변 등받이를 갖는 의자
CN218484122U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休闲椅
CN210249209U (zh) 一种靠背转动结构及座椅
CN211048881U (zh) 一种靠背可前后调节的椅子
JP4427178B2 (ja) 椅子における背板の取付構造
JP2519122Y2 (ja) 椅子の背もたれ装置
CN212185861U (zh) 一种椅背及座椅
CN217309672U (zh) 一种活动头枕五金支撑架及沙发
CN210989241U (zh) 一种扶手
KR100734166B1 (ko) 체형에 따라 조절 가능한 의자
CN210870605U (zh) 一种椅背机构和椅子
CN211092825U (zh) 坐站椅的安全锁定控制机构
JPH06133831A (ja) 椅子における背もたれ装置
CN211092874U (zh) 一种座椅
CN216316608U (zh) 一种简易座椅
US20240138572A1 (en) Interlocking mechanism for seat and back of chair
JP3834500B2 (ja) 椅子の背もた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