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24732U - 一种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及其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及其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24732U
CN210624732U CN201921016693.8U CN201921016693U CN210624732U CN 210624732 U CN210624732 U CN 210624732U CN 201921016693 U CN201921016693 U CN 201921016693U CN 210624732 U CN210624732 U CN 2106247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heating
end plate
heating pipe
sheet metal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1669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英朴
郑耿填
文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Air Conditioner Wu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1669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247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247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247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及其空调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用于固定电加热管的第一钣金支架,所述第一钣金支架沿着蒸发器的端板的边缘与所述端板固定连接;用于固定所述电加热管的第二钣金支架,所述第二钣金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钣金支架远离所述端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钣金支架在所述端板上的投影与第一钣金支架在所述端板上的投影部分重合;其中,所述第一钣金支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于所述端板的第一弯折边以及第二弯折边。由此,该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电加热管与蒸发器在安装时难以定位的问题,减少了装配操作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及其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及其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器的销量也在日益增长,因此空调器的生产安全和效率非常重要。在冷暖落地式室内方形柜机中,电加热管通常通过钣金方架固定在蒸发器端板上,钣金方架实际上是通过螺钉固定在蒸发器端板上的。
在电加热厂家来料时,电加热管与钣金方架实际上已组合成电加热组件。而实际柜机生产过程中,当电加热组件固定在蒸发器端板上时,蒸发器端板上不仅有用于固定电加热组件的翻边孔,还有用于固定其他外部组件的翻边孔,这不利于产线工人准确识别用于固定电加热组件的翻边孔,因此产线工人容易将螺钉错打在其他翻边孔中。错打螺钉和错误的辨别翻边孔,都会增加重新调整装配电加热组件的时间,最终导致产线生产效率降低。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与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及其空调器,达到减少装配操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其中,包括:
用于固定电加热管的第一钣金支架,所述第一钣金支架沿着蒸发器的端板的边缘与所述端板固定连接;
用于固定所述电加热管的第二钣金支架,所述第二钣金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钣金支架远离所述端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钣金支架在所述端板上的投影与第一钣金支架在所述端板上的投影部分重合;
其中,所述第一钣金支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于所述端板的第一弯折边以及第二弯折边。
所述的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弯折边的前端设置有定位卡边,所述定位卡边与所述端板上的定位卡槽卡合连接。
所述的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弯折边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弯折边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端板上用于装配所述第一钣金支架的第一翻边孔相对应;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端板上用于装配所述第一钣金支架的第二翻边孔相对应。
所述的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翻边孔在所述端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在所述端板上的投影内;
所述第二翻边孔在所述端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孔在所述端板上的投影内。
所述的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弯折边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限位边,所述端板卡接于所述第一弯折边两侧的所述第一限位边之间;所述第二弯折边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限位边,所述端板卡接于所述第二弯折边两侧的所述第二限位边之间。
所述的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二钣金支架与所述第一钣金支架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卡合连接于所述第二钣金支架,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螺钉连接于所述第一钣金支架。
所述的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二钣金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电加热管的钣金卡扣。
所述的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其中,所述钣金卡扣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电加热管的固定头以及通过螺钉连接于所述第二钣金支架的连接头。
所述的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弯折边与所述第一钣金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一圆角连接结构,所述第二弯折边与所述第一钣金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二圆角连接结构。
一种空调器,其中,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在第一钣金支架与端板之间增加了过渡连接的第一弯折边和第二弯折边,从而解决了电加热管与蒸发器在安装时难以定位的问题,减少了装配操作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电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钣金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第二钣金支架与第一钣金支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100、端板;110、定位卡槽;120、第一翻边孔;130、第二翻边孔;200、电加热管;300、第二钣金支架;310、钣金卡扣;311、固定头;312、连接头;320、连接件;400、第一钣金支架;410、第一弯折边;411、第一固定孔;412、第一限位边;413、第一圆角连接结构;414、定位卡边;420、第二弯折边;421、第二固定孔;422、第二限位边;423、第二圆角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种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如图1与图2所示,包括用于固定电加热管200的第一钣金支架400,以及用于固定所述电加热管200的第二钣金支架300。所述第一钣金支架400沿着蒸发器的端板100的边缘与所述端板10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钣金支架 300设置在所述第一钣金支架400远离所述端板100的一侧,且所述第二钣金支架300在所述端板100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钣金支架400在所述端板100上的投影部分重合。
其中,所述第一钣金支架40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于所述端板100的第一弯折边410以及第二弯折边42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钣金支架400沿所述端板100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钣金支架300沿所述端板100的宽度方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钣金支架400优选厚度为 0.8毫米的防氧化的热镀锌板。所述第一钣金支架400沿其长轴方向的两侧具有第一加强弯边,第一加强弯边与第一弯折边410、第二弯折边420间隔设置,且第一加强弯边朝端板 100所在的一侧延伸。第一加强弯边的宽度优选为5毫米,即第一加强弯边朝向端板方向延伸的高度为5毫米,从而确保第一钣金支架400具有足够的抗弯曲强度。所述第二钣金支架 300的厚度优选为1.2毫米,所述第二钣金支架300沿其长轴方向的两侧具有第二加强弯边,且第二加强弯边朝端板100所在的一侧延伸。第二加强弯边的宽度优选为0.78毫米,即第二加强弯边朝向端板方向延伸的高度为0.78毫米,从而防止跌落运输过程中,安装在室内机蒸发器上的电加热管200,由于结构强度不足而弯曲变形。所述电加热管200与蒸发器的端板100所在的平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40毫米。
所述第二钣金支架300用于固定所述电加热管200,所述第二钣金支架300设置在所述第一钣金支架400上,所述第一钣金支架400上设置有第一弯折边410以及第二弯折边420,所述第一弯折边410与第二弯折边42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钣金支架400的两端,所述第一钣金支架400通过所述第一弯折边410与所述第二弯折边420连接于所述端板100。
所述第一弯折边410的前端设置有定位卡边414,所述端板100上设置有定位卡槽110,所述定位卡边414与所述定位卡槽110卡合连接。
具体的,本申请的电加热管200的固定结构尤其适用于冷暖落地式室内方形柜机,其中,第一弯折边410设置在第二弯折边420的上方,从而在装配时,第一钣金支架400能够通过第一弯折边410上设置的定位卡边414有效的爪扣在端板100上,并且为产线工人在装配时的定位工作提供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卡边414的厚度设置为大于端板100厚度,定位卡边414的厚度为定位卡边414在第一钣金支架400长轴方向的高度。为了确保定位卡边414能够有效的爪扣在端板100上,其定位卡槽110与所述定位卡边414采用间隙配合,间隙预留量为定位卡槽110宽度的一半,从而保证足够的过度配合量。
具体的,所述定位卡槽110的宽度优选为1.2毫米,其中,间隙预留量优选为0.4毫米,从而预留出定位卡边414能够扣在定位卡槽110的足够间隙预留量。
结合图5与图6所示,所述第一弯折边410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411,所述第二弯折边420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421。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孔411与所述端板100上用于装配所述第一钣金支架400的第一翻边孔120相对应。所述第二固定孔421与所述端板100上用于装配所述第一钣金支架400的第二翻边孔130相对应。
所述第一翻边孔120在所述端板100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孔411在所述端板100上的投影内;所述第二翻边孔130在所述端板100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孔421在所述端板100上的投影内。
第一翻边孔120在端板100上的投影位于第一固定孔411在端板上的投影内,第二翻边孔130在端板100上的投影位于第二固定孔421在端板100上的投影内。从而为第一钣金支架400留出装配余量,方便产线工人准确对准翻边孔攻打螺钉,避免攻打螺钉时发生偏移,有效的提升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方便整体结构装配。同时,避免了由于加工误差导致的整体结构难以装配的问题。具体的,第一固定孔411与第二固定孔421分别独立地为腰型孔。
本申请中,第二钣金支架300与第一钣金支架400组成钣金方架。现有技术中,钣金方架与端板接触时容易滑脱,而且钣金方架中的通孔与端板上的翻边孔时常处于不对齐状态,导致产线工人在攻打螺钉时,容易发生偏移,导致螺钉容易穿透钣金方架的通孔接触到蒸发器翅片,导致翅片存在倒片的安全隐患,影响到空调器的制冷能效。
具体在本申请中,设置在第一钣金支架上的腰型孔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端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从而方便产线工人准确对准翻边孔攻打螺钉,避免攻打螺钉时发生偏移,有效的提升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所述第一弯折边410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限位边412,第一限位边412朝端板100所在的一侧延伸,所述端板100卡接于两侧所述第一限位边412之间;所述第二弯折边420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限位边422,第二限位边422朝端板100所在的一侧延伸,所述端板100 卡接于两侧所述第二限位边422之间。在固定电加热管200时,为了方便进行二次定位调整,在所述第一弯折边410的两侧各设置第一限位边412,从而限制第一钣金支架的横向移动自由度,防止安装时滑脱或倒翅片。其中,第二限位边422同理。
现有技术中,由于端板与第一钣金支架在装配时是相互接触的,易出现滑脱现象,因此在攻打螺钉时,螺钉容易触碰到蒸发器翅片。因此在本申请中,第一钣金支架在固定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弯折边和第二弯折边。并且在第一弯折边的两侧设有防倒翅片的第一限位边,在第二弯折边的两侧设有防倒翅片的第二限位边。从而在将电加热组件固定到端板上时,由于弯折边两侧的限位边使得电加热组件失去了横向移动的自由度,因此不易出现滑脱现象,有效的避免了蒸发器翅片倒片的风险,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第二钣金支架300与所述第一钣金支架400之间设置有连接件320,所述连接件320的一端卡合连接于所述第二钣金支架300,所述连接件320的另一端通过螺钉连接于所述第一钣金支架400。
在另一中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件320与所述第二钣金支架300一体设置,所述连接件320上设置有通孔,并通过螺钉穿过通孔从而对第一钣金支架400与所述第二钣金支架300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共包括两根并列设置的第二钣金支架300与两根并列设置的第一钣金支架400。其中,所述连接件320为圆柱形的塑料连接件,所述第二钣金支架300与所述第一钣金支架400通过自攻螺钉与连接件320紧密配合。
所述第二钣金支架300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电加热管200的钣金卡扣310。所述钣金卡扣310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电加热管200的固定头311以及通过螺钉连接于所述第二钣金支架300的连接头312。具体的,所述钣金卡扣310通过自攻螺钉固定在第二钣金支架300上。
如图2与图6所示,所述第一弯折边410与所述第一钣金支架400之间设置有第一圆角连接结构413,所述第二弯折边420与所述第一钣金支架400之间设置有第二圆角连接结构423。
为了保证第一钣金支架400的抗弯强度,本申请中,所述第一弯折边410中第一限位边412的宽度大于第一钣金厚度的两倍与第一圆角连接结构413半径之和,所述第二弯折边420中第二限位边422的宽度大于第一钣金厚度的两倍与第二圆角连接结构423半径之和。其中,第一限位边412的宽度为第一限位边412朝向端板方向延伸的高度;第二限位边422的宽度为第二限位边422朝向端板方向延伸的高度。
具体的,所述第一圆角连接结构413与所述第二圆角连接结构423的圆角半径优选为0.8毫米,从而确保钣金件易加工且强度可靠。所述第一弯折边410与所述第二弯折边420的宽度优选为2.8毫米。
优选的,所述第二钣金支架300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钣金支架400的厚度,第二钣金支架300与第一钣金支架400均设置为足够的厚度,从而防止安装在蒸发器端板100上的电加热组件由于结构强度不足而弯曲变形,避免电加热组件触碰到蒸发器翅片,最终影响到整机的制冷能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中,包括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具体如上所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改变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在第一钣金支架与端板之间增加了过渡连接的第一弯折边和第二弯折边,从而解决了电加热管与蒸发器在安装时难以定位的问题,减少了装配操作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固定电加热管的第一钣金支架,所述第一钣金支架沿着蒸发器的端板的边缘与所述端板固定连接;
用于固定所述电加热管的第二钣金支架,所述第二钣金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钣金支架远离所述端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钣金支架在所述端板上的投影与第一钣金支架在所述端板上的投影部分重合;
其中,所述第一钣金支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于所述端板的第一弯折边以及第二弯折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弯折边的前端设置有定位卡边,所述定位卡边与所述端板上的定位卡槽卡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弯折边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弯折边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端板上用于装配所述第一钣金支架的第一翻边孔相对应;
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端板上用于装配所述第一钣金支架的第二翻边孔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翻边孔在所述端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在所述端板上的投影内;
所述第二翻边孔在所述端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孔在所述端板上的投影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弯折边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限位边,所述端板卡接于所述第一弯折边两侧的所述第一限位边之间;所述第二弯折边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限位边,所述端板卡接于所述第二弯折边两侧的所述第二限位边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钣金支架与所述第一钣金支架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卡合连接于所述第二钣金支架,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螺钉连接于所述第一钣金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钣金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电加热管的钣金卡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钣金卡扣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电加热管的固定头以及通过螺钉连接于所述第二钣金支架的连接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弯折边与所述第一钣金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一圆角连接结构,所述第二弯折边与所述第一钣金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二圆角连接结构。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是: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
CN201921016693.8U 2019-07-02 2019-07-02 一种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及其空调器 Active CN2106247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16693.8U CN210624732U (zh) 2019-07-02 2019-07-02 一种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及其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16693.8U CN210624732U (zh) 2019-07-02 2019-07-02 一种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及其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24732U true CN210624732U (zh) 2020-05-26

Family

ID=70764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16693.8U Active CN210624732U (zh) 2019-07-02 2019-07-02 一种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及其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247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1340A (zh) * 2022-08-23 2022-11-22 浙江华美冷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牢固的高强电加热管固定卡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1340A (zh) * 2022-08-23 2022-11-22 浙江华美冷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牢固的高强电加热管固定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074860A1 (en) Heat exchanger
CN210624732U (zh) 一种基于电加热管的固定结构及其空调器
CN106287962B (zh) 空调室内机
CN214501700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JP6316641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CN210463461U (zh) 电控盒组件和窗式空调器
CN210070046U (zh) 底座及空调器
CN213178794U (zh) 箱体组件及风管机
CN216244829U (zh) 风道结构和空调器
CN104791924A (zh) 一种空调外机壳体制作方法
CN210241803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6205494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575504U (zh) 一种换热器装配结构及其空调器
CN106705237B (zh) 空调壁挂机
CN216281766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6644530U (zh) 围板组件和具有该围板组件的空调室内机
CN218672423U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3019897U (zh) 箱体组件及风管机
CN220453822U (zh) 隔板组件及空调器
CN216281765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18763711U (zh) 一种电机架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CN215523537U (zh) 风管机
JP2002013800A (ja) 空気調和機の据付装置
CN211822790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8243436U (zh) 檩条结构和光伏发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6

Address after: 430000, No. 9 Tuanjie Street, Dongxihu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CL AIR CONDITIONER WUHAN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427 No. 59 Nantou Avenue West, Nantou Town,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