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17902U - 分段绝缘器 - Google Patents

分段绝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17902U
CN210617902U CN201920062574.XU CN201920062574U CN210617902U CN 210617902 U CN210617902 U CN 210617902U CN 201920062574 U CN201920062574 U CN 201920062574U CN 210617902 U CN210617902 U CN 2106179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or
groove
sidewall
sectionalizer
groo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6257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乌尔斯·比特·维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rer and Frey AG
Original Assignee
Furrer and Frey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rer and Frey AG filed Critical Furrer and Frey AG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179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179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MPOWER SUPPLY LINES, AND DEVICES ALONG RAIL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 B60M1/00Power supply lines for contact with collector on vehicle
    • B60M1/12Trolley lin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M1/18Section insulators; Section swi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30Railway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urrent-Collector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AREA)
  • Piezo-Electric Or Mechanical Vibrators, Or Delay Or Filter Circuits (AREA)
  • Insul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段绝缘器(19),用于将列车的行进方向(1)中延伸的第一电流轨道段(20)与第二电流轨道段(21)分离,包括:绝缘体(26);第一连接接口;第二连接接口;接触面(48);第一绝缘体侧壁(51);第二绝缘体侧壁(52);以及多个凹槽(50),多个凹槽(50),具有从第一绝缘体侧壁(51)延伸到第二绝缘体侧壁(52)的凹槽路径(23),凹槽路径(23)具有相对于行进方向(1)倾斜的倾斜角度(54),倾斜角度(54)在第一绝缘体侧壁(51)和第二绝缘体侧壁(52)的至少之一处大于140°且小于180°,在行进方向(1)中位于绝缘体(26)前侧的凹槽(50)的凹槽侧壁(55)在接触面(48)处包括刮边(57)。

Description

分段绝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在列车的行进方向中延伸的第一电流轨道段与第二电流轨道段分开的分段绝缘器。
背景技术
EP0052176B1中公开了一种分段绝缘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已有的分段绝缘器。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用于将列车的行进方向中延伸的第一电流轨道段与第二电流轨道段分离的分段绝缘器包括:绝缘体,在行进方向、与行进方向垂直的横向方向以及与横向方向和行进方向垂直的高度方向中延伸;第一连接接口,在行进方向观察,位于绝缘体的起始端并且用于将绝缘体连接到第一电流轨道段;第二连接接口,在行进方向观察,位于绝缘体的末端并且用于将绝缘体连接到第二电流轨道段;接触面,在高度方向观察,位于绝缘体的底侧并且用于支撑列车的集电弓;第一绝缘体侧壁在横向方向的一侧处限定绝缘体的边界;第二绝缘体侧壁,在横向方向中观察,在与第一绝缘体侧壁相对的一侧处限定绝缘体的边界;以及多个凹槽,数量为10个以上,形成在接触面上并且延伸至绝缘体,凹槽具有从第一绝缘体侧壁到第二绝缘体侧壁的凹槽路径,其中,凹槽路径具有相对于行进方向倾斜的倾斜角度,在第一绝缘体侧壁和第二绝缘体侧壁的至少之一处,该倾斜角度大于140°且小于180°,并且其中,在行进方向中位于绝缘体前侧的凹槽的凹槽侧壁在接触面处包括刮边。
所提供的分段绝缘器基于以下考虑:因为诸如煤粉的磨损物的沉积而发生表面漏电,将会使两个电流轨道段短路。通过凹槽的刮边,所提供的分段绝缘器将煤粉刮入凹槽中,并且通过相对小的倾斜角度将刮入的磨损物从凹槽中移出。这样可以从绝缘体的底侧移除煤粉并且防止表面漏电。
在所提供的分段绝缘器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绝缘体侧壁和第二绝缘体侧壁的至少之一处的倾斜角度大于155°且小于165°,优选地大于150°且小于160°,并且最优选地为155°。通过倾斜角度的值,凹槽将可靠地将刮入的磨损物移出。另一方面,凹槽不会太长以防止刮入的磨损物不能离开凹槽。
在所提供的分段绝缘器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体侧壁到第二绝缘体侧壁之间的凹槽路径的倾斜角度的平均值大于140°且小于180°,优选地大于150°且小于177.5°,并且最优选地为155°。凹槽路径因此可能不是直线的,其还可以是部分环形、锥形等。
在所提供的分段绝缘器的又一实施方式中,凹槽覆盖的接触面的面积与接触面的其余面积的比例为1:2至1:4,优选为1:3。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较高的磨刮效果。
在所提供的分段绝缘器的优选实施方式,凹槽设置至绝缘体中。这样可以有效地通过锋利刮边来生成绝缘体。
在所提供的分段绝缘器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凹槽的数量在行进方向上每米为至少10个,优选地至少20个,更优选地至少25个,其将根据磨刮效果进一步增加。
在所提供的分段绝缘器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从高度方向观察的凹槽的深度与凹槽的凹槽侧壁之间观察的凹槽之一的宽度的比例为1:2至 2:1,优选地为1:1,其也可以根据磨刮效果进一步增加。
在所提供的分段绝缘器的又一实施方式中,具有刮边的凹槽侧壁包括相对于底侧表面倾斜的倾斜角度,倾斜角度为70°至110°,优选地80°至100°,更优选地90°。通过这种方式,磨刮的磨损物将被有效地从磨刮位置带离而不会塞住凹槽。
虽然,每个凹槽不必均在底侧表面处包括刮边,但是优选地每个凹槽均具有刮边以提供更好的磨刮效果。
在所提供的分段绝缘器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凹槽充有空气,通过空气将磨刮的磨损物移出至外面。
在分段绝缘器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横向方向观察的绝缘体的宽度与凹槽的凹槽侧壁之间观察的凹槽之一的宽度的比例为2.5或更高,优选地为3或更高。通过这种方式,凹槽的高密度不仅可以到达好的磨刮效果,还能够为可能的漏电电流提供更长的路线。
在所提供的分段绝缘器的又一实施方式中,绝缘体的材料的硬度低于集电弓的材料。并且绝缘体的材料优选为塑料。通过这种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磨刮想法,集电弓将免受磨损。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来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点、特征及优点以及基于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它们的实现方式或方法以应用更为广泛。在附图中:
图1为列车的铁道线路的示意性视图。
图2为用于图1的铁道线路的分段绝缘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3至图5为图2的分段绝缘器中的绝缘体的三面投影视图。
图6至图7为示出图3至图5的绝缘体的细节的剖视图和绝缘体的立体图。
图8至图13为图3至图5的绝缘体中的凹槽路径的示例图。
图14至图19为图3至图5的绝缘体中的凹槽截面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相同的技术要素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仅描述一次。附图仅用于图解示例,并不用于表示任何真实的几何尺寸,除非另有说明。
参照图1,图1中示出了在行进方向1延伸的铁道线路2,铁道线路 2包括轨道3,轨道3用于引导电力驱动的列车进行移动。为了给列车提供电能,以非参考高度在轨道3之上示出了导电轨4并且导电轨4也在行进方向1延伸。列车可以通过集电弓以已知方式从导电轨4来获取电能。
导电轨4悬挂至悬挂件,在图1中以顶板5的形式示意性示出。顶板5可以是桥梁通道的一部分。导电轨4以一定的悬挂距离6悬挂至顶板5。
图1还以放大形式示出了导电轨4的剖面7。
从剖面7中可以看出,导电轨4形成为相对于剖面轴8轴向对称。其中,剖面轴8的方向与铁道线路2的高度方向9平行。在高度方向9 中观察,横臂10位于导电轨4的上部并且位于横向方向11中,横向方向11与行进方向1垂直且与高度方向9垂直,两个夹紧臂12从横臂10 开始在高度方向9的相反方向中延伸。在与横臂10相对的各夹紧臂12 的端部处,附接有夹钳臂13,在夹钳臂13之间,接触线14可以被夹紧臂12以夹紧方式来悬挂。
图1所示的导电轨4通常包括如图1的剖面7所示的多个导电轨段,其通过彼此直接相对的且彼此固定的连接接合板15来进行定位。该精确定位通过连接接合板15与导电轨段之间的形状匹配来实现,在图1中,实现为舌/槽连接部16。为了将单个导电轨段彼此固定,螺丝17可以拧入连接接合板15中。
为了便于接触线14插入夹钳臂13中,引导件18在夹钳臂13和夹紧臂12之间的连接处分别在横向方向11上向外延伸,接触线镶嵌设备 (未示出)可以在引导件18上移动。因为将接触线14插入夹钳臂13之间并不是理解本实施方式所必须的,因此在此省略。
图2示出了分段绝缘器19的示意性俯视图,其相对于对称轴33轴向对称。
已知的是将图1的接触线14电气上分成多个不同的段,其中如上所述列车必须能够通过形成的电气分离点。图2所示的分段绝缘器19将第一导线段20的导电轨4与第二导线段21的导电轨连接。
在行进方向1观察,分段绝缘器19包括第一连接设备22,第一连接设备22具有输入边23和输出边24,从行进方向1观察,输出边24与输入边23对向。输入边23和输出边24通过侧边25彼此连接。在相对于高度方向9观察的俯视图中,第一连接设备22包括大体三角形形状或梯形形状。
第一导线段的导电轨4连接至第一连接设备22的输入边23。通过第一导线段20的导电轨4引导的接触线14被引导至第一连接设备22的区域中。连接至输出边24的其它导电轨4被设置成在横向方向11中观察时为彼此平行且彼此间隔开。绝缘体26连接至与第一连接设备22的输出边24连接的每个导电轨4,其中在行进方向1中观察,两个绝缘体被放置成间隔有位移27。各绝缘体26再次连接至导电轨4,其中这些导电轨4的每个再次被连接至一个绝缘体26。连接至这些绝缘体26的其它导电轨4,然后连接至第二连接设备28的输出边24。因为分段绝缘器19 形成为相对于对称轴33轴对称,因此,第二连接设备28与第一连接设备22也形成为相对于对称轴33轴对称。第二导线段21的导电轨4最后连接至第二连接设备28的输入边23。
在连接设备22、28之下的高度方向9观察,接触线被引导在各侧边 25的区域中,其中这些接触线被命名为连接线29,以与导电轨4悬挂的接触线14清楚区分。图2中,通过虚线示出了连接线29。另外,图2中也通过虚线示出了导电轨4中的接触线14。因为分段绝缘器19在两个连接设备22及28之间的每条路径上包括两个绝缘体26,因此绝缘体26之间的导电轨4基本上是不带电的。
当列车通过分段绝缘器19时,图2中虚线示出的集电弓30将沿行进方向1进入分段绝缘器19。当集电弓30到达第一个绝缘体26时,集电弓30将保持与第一导线段20的电接触,直到集电弓30到达第二个绝缘体26。在第一位移27的区域中,集电弓30一直与第一导线段20电接触。离开第二个绝缘体26后,集电弓30不再与导线段20、21的任一个相接触。当集电弓30通过第三个绝缘体26时,其将与第二导线段21接触,这样当在行进方向进一步移动时,其可以通过第二导线段21来供电。
分段绝缘器19确保第一导线段20及第二导线段21之间没有电接触,这样这两个导线段可以提供不同的供电电压。
如上所述的分段绝缘器19仅仅为一个示例。原则上通过一个分段绝缘器26足以将两个导线段20、21相分离。但是,上述的分段绝缘器19 提供了电位均衡的好处,该好处在使用一个分段绝缘器19时是不可能的。是否实现电位均衡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来进行选择。
与分段绝缘器的结构无关,为了确保第一和第二导线段20、21保持彼此电绝缘,必须确保第一导线段20和第二导线段21不会因为磨损物等彼此短路,短路可能会发生的原因为通过集电弓30而分布至导线段20、 21和绝缘体26上的诸如煤粉(coal dust)的磨损物。
为了减少磨损物的分布并且因此降低短路的风险,下面将参照图3 至图5来说明绝缘体26的具体实现方式,在图3至图5中示出了图2的分段绝缘器19中的绝缘体26的三个投影方向的视图。在行进方向1中,通过断线34以较短的方式画出绝缘体26。
虽然基于图2的分段绝缘器19来说明绝缘体,但是其可以用于合适的任意分段绝缘器,例如WO2012/065663A2中描述的分段绝缘器。可选地,分段绝缘器可以仅由绝缘体26本身所构成。
作为示例,绝缘体26可以具有1170mm的最大延伸长度(行进方向), 15mm的最大延伸厚度(横向方向),以及90mm的最大延伸高度(高度方向)。
在行进方向1中观察,绝缘体26包括位于前端的前壁38及与前壁 38相对的端壁39。在行进方向1中观察,在与前壁38间隔开一定距离的一侧处,具有定位孔40和安装孔41,绝缘体26通过安装孔41可以安装至分段绝缘器19中的导电轨4的一个上。其中,绝缘体26相对于导电轨4的位置是基于定位孔40限定的形状匹配来实现的,因为当通过诸如螺丝等压入配合将绝缘体26安装至导电轨4上时,绝缘体26可以进入安装孔41。在行进方向1中观察,在与前壁38间隔开的后壁39处,可以设置其它定位孔41。
如果上述作为一种技术可能,将一个绝缘体26用作分段绝缘器,前壁38处的定位孔40和安装孔41可以直接实现为将绝缘体26连接至第一导线段20的第一连接接口,并且端壁39处的安装孔41可以直接实现为将绝缘体26连接至第二导线段21的第二连接接口。否则,在如图2 示例性示出的分段绝缘器19更复杂的情况下,连接接口将包括其它技术部件。在分段绝缘器19中,连接设备22、28用作连接接口。
在高度方向9中观察,绝缘体26包括位于下端的底侧42及与底侧 42相对的顶侧43。在底侧42处,在行进方向1中观察时绝缘体19包括第一接收边44和第二接收边45,第一接收边44从前壁38起始并且在行进方向1中延伸,第二接收边45从端壁39起始并且在行进方向1的反方向延伸。两个接收边44、45从各自的壁38、39开始在高度方向9的反方向中延伸,如果不存在任何边缘,集电弓30当进入绝缘体26的区域时可能会被撞击。第一接收边44可以具有74mm的第一接收长度46,第二接收边45可以具有80mm的第二接收长度47。
在两个接收边44、45之间的底侧42处的边缘可以被称为接触边48,当集电弓30通过接触边48时,将会机械接触绝缘体26。接触边48可以具有约1000mm的接触长度49。只要集电弓30机械接触绝缘体26,其将不会与插有绝缘体26的两个导电轨4进行电接触。
但是,由于磨损物,上述要求可能不会总被满足,因为诸如煤粉等的磨损物是可以导电的,并且可能通过接触边48在两个导电轨4形成短路。为了降低短路的风险,可以通过多个凹槽50来延长漏电路径,其中多个凹槽50被在高度方向中形成在底侧42中。
凹槽50设置成彼此平行,其中每个凹槽均具有凹槽路径53,其中,在横向方向11中观察,凹槽路径53从第一绝缘体侧壁51延伸到与第一绝缘体侧壁51对向的第二绝缘体侧壁52,其中绝缘体侧壁51、52在横向方向11中限定绝缘体26,并且第一绝缘体侧壁51位于第二绝缘体侧壁52的前面。凹槽50在两个绝缘体侧壁51、52处开口。
各凹槽50的凹槽路径53可以基本上任意地形成,但是有两个限制。
第一限制为:各凹槽路径53均有相对于行进方向1倾斜的倾斜角度 54,在第一绝缘体侧壁51或在第二绝缘体侧壁52处,倾斜角度54可以大于140°且小于180°。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绝缘体侧壁51处,相对于行进方向1的凹槽路径的倾斜角度54实际上可以为155°。
第二限制与凹槽侧壁有关。在行进方向1观察,各凹槽均具有前凹槽侧壁55和后凹槽侧壁56,前凹槽侧壁55面向行进方向1的反方向,后凹槽侧壁56面向行进方向1。其在图4中示出,为了简洁,并未对所有的前凹槽侧壁55及后凹槽侧壁56均标有附图标记。
各凹槽50的前凹槽侧壁55与绝缘体26的底侧42一起在底侧42的表面形成刮边57,在行进方向1观察,刮边57位于凹槽50的前侧。在图6中,沿部分示出的凹槽路径53,通过截面图示出刮边57。
各凹槽50均有5mm的凹槽宽度59和5mm的凹槽高度60。当在截面58的方向观察时,凹槽50的凹槽侧壁55、56彼此间隔开5mm,并且一个凹槽50的前凹槽侧壁55与下一个凹槽50的后凹槽侧壁56间隔开 10mm。
也就是说,接触边48具有由凹槽50占据的面积。接触边48的该面积与其它面积的比例接近于1:2。
当集电弓30经过绝缘体26的底侧42时,凹槽50的刮边57磨刮诸如煤粉的磨损物,使其进入凹槽50中。已经存在于凹槽50中的煤粉将会被后续进入的煤粉沿着凹槽路径53向外挤压。通过这种方式,煤粉带离磨刮区域,这样可以防止煤粉在凹槽中大量结块。
图7示出了绝缘体26的立体图。
参照图8和图9,示出了绝缘体26的底侧42的一部分的可替代实施方式。主要地,倾斜角度54可以被任意地选择,只要其小于140°和180°。图8和图9的区别在于,在图8中的倾斜角度54小于图9的倾斜角度 54。倾斜角度54越大(也就是说,相对于行进方向凹槽路径53倾斜地越大),挤压力就越大,通过该挤压力,后进入的煤粉将会挤压已经存在于各凹槽50中的煤粉并且将其挤压出去。因此,倾斜角度54的绝对值应该选择地尽可能地大。但是,倾斜角度54越大,相应的凹槽50将会越长。这就意味着,相应凹槽50中的煤粉为了离开凹槽将会有更长的路径,因此,倾斜角度54不能被选择成任意地小。为了实现较好的结果,倾斜角度54可以大于155°(145°)但是小于165°,优选地可以大于150°但是小于160°。
倾斜角度54在横向方向11中不必是恒定的。如图10和图11所示,倾斜角度54可以通过急剧弯曲61来进行变化,其也不必是数学意义上的平稳变化。可替代地,如图12和图13所示,倾斜角度54还可以数学意义上平稳变化,而没有急剧弯曲61。在每一种情况下,凹槽路径53的倾斜角度54的平均值应该基于在侧壁51、52处的上述倾斜角度54的描述范围来进行选择,也就是说,大于140°但是小于180°,优选地大于150°但是小于177.5°。在图3和图8中,倾斜角度54是恒定值,为155°的平均倾斜角度。在图9中,平均倾斜值较大。
但是,如果如在图10至图12中在横向方向11中观察时,凹槽路径 53具有最大值,那么平均值为零,其将超出倾斜角度54的平均值的上述范围。但是,从横向方向11观察,上述的倾斜角度54应该分别在左侧及右侧实现的最大值。
下面,将参照图14至图19来更详细地描述凹槽侧壁55、56。这些图以剖面图的形式示出了凹槽50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具有刮边57的前凹槽侧壁55在刮边57处包括相对于底侧42表面相倾斜的凹槽侧壁倾斜角度62。选择该倾斜角度62,以使得上述磨损物被有效地磨刮。为了实现较好的结果,倾斜角度62为70°至110°,优选地80°至100°,更优选地为90°。在图14、图15、图17、图18和图19 中,倾斜角度62大约为90°,但是在图16中倾斜角度的角度大约为75°。
在本实施方式中,凹槽50中填充有空气,以便使得上述磨损物可以取代空气并且进入凹槽50。
因为在本实施方式中,凹槽宽度59为5mm并且最大绝缘体26的最大厚度36为15mm,因此绝缘体26的厚度36与凹槽宽度59的比例为3。这个比例优选地至少为2.5。
绝缘体26的材料可以为塑料。因为集电弓30由金属制成以便从接触线14传导电流,这样当刮擦煤粉时,绝缘体26的塑料可以防止集电弓30被损坏。基本上,绝缘体26的材料可以被任意选择。但是,材料应该被选择为其硬度低于集电弓30的材料。

Claims (24)

1.一种分段绝缘器,用于将列车的行进方向(1)中延伸的第一电流轨道段(20)与第二电流轨道段(21)分离,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体(26),在行进方向(1)、与所述行进方向(1)垂直的横向方向(11)、以及与所述横向方向(11)和所述行进方向(1)垂直的高度方向(9)中延伸;
第一连接接口,在行进方向(1)上位于所述绝缘体(26)的起始端(38),并且用于将所述绝缘体(26)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流轨道段(20);
第二连接接口,在行进方向(1)上位于所述绝缘体(26)的末端(39)处,并且用于将所述绝缘体(26)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流轨道段(21);
接触面(48),在高度方向(9)上位于所述绝缘体(26)的底侧(42),并且用于支撑所述列车的集电弓(30);
第一绝缘体侧壁(51),在所述横向方向(11)中的一侧处限定所述绝缘体(26)的边界;
第二绝缘体侧壁(52),在所述横向方向(11)中,在与所述第一绝缘体侧壁(51)相对的一侧处限定所述绝缘体(26)的边界;以及
多个凹槽(50),所述多个凹槽(50)的数量为10个以上,形成在所述接触面(48)处并延伸至所述绝缘体(26)中,所述凹槽(50)具有从第一绝缘体侧壁(51)延伸到第二绝缘体侧壁(52)的凹槽路径(23),其中所述凹槽路径(23)具有相对于所述行进方向(1)倾斜的倾斜角度(54),所述倾斜角度(54)在所述第一绝缘体侧壁(51)和所述第二绝缘体侧壁(52)的至少之一处大于140°且小于180°,并且其中在所述行进方向(1)中位于所述绝缘体(26)的前侧的所述凹槽(50)的凹槽侧壁(55)在所述接触面(48)处包括刮边(5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绝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体侧壁(51)和所述第二绝缘体侧壁(52)的至少之一处的所述倾斜角度(54)大于155°且小于16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绝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体侧壁(51)和所述第二绝缘体侧壁(52)的至少之一处的所述倾斜角度(54)大于150°且小于16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绝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体侧壁(51)和所述第二绝缘体侧壁(52)的至少之一处的所述倾斜角度(54)为155°。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段绝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体侧壁(51)与所述第二绝缘体侧壁(52)之间的所述凹槽路径(23)的所述倾斜角度(54)的平均值大于140°且小于180°。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段绝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体侧壁(51)与所述第二绝缘体侧壁(52)之间的所述凹槽路径(23)的所述倾斜角度(54)的平均值大于150°且小于177.5°。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段绝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体侧壁(51)与所述第二绝缘体侧壁(52)之间的所述凹槽路径(23)的所述倾斜角度(54)的平均值为155°。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段绝缘器,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凹槽(50)占据的所述接触面(48)的面积与所述接触面(48)的其余面积(61)之间的比例为1:2至1:4。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段绝缘器,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凹槽(50)占据的所述接触面(48)的面积与所述接触面(48)的其余面积(61)之间的比例为1:3。
10.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段绝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0)延伸至所述绝缘体(26)。
11.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段绝缘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行进方向(1)中所述凹槽(50)的数量为每米至少10个。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段绝缘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行进方向(1)中所述凹槽(50)的数量为每米至少20个。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段绝缘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行进方向(1)中所述凹槽(50)的数量为每米至少25个。
14.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段绝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方向(9)中的所述凹槽(50)的深度(60)与所述凹槽的前后凹槽侧壁之间的所述凹槽(50)之一的宽度(59)的比例为1:2至2:1。
1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段绝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方向(9)中的所述凹槽(50)的深度(60)与所述凹槽的前后凹槽侧壁之间的所述凹槽(50)之一的宽度(59)的比例为1:1。
1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段绝缘器,其特征在于,每个凹槽(50)在所述接触面(48)处均包括刮边(57)。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分段绝缘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刮边(57)的所述凹槽侧壁(55)包括与所述绝缘体(26)的底侧(42)的表面倾斜的凹槽侧壁倾斜角度(62),所述凹槽侧壁倾斜角度(62)为70°至110°。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分段绝缘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刮边(57)的所述凹槽侧壁(55)包括与所述绝缘体(26)的底侧(42) 的表面倾斜的凹槽侧壁倾斜角度(62),所述凹槽侧壁倾斜角度(62)为80°至100°。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分段绝缘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刮边(57)的所述凹槽侧壁(55)包括与所述绝缘体(26)的底侧(42)的表面倾斜的凹槽侧壁倾斜角度(62),所述凹槽侧壁倾斜角度(62)为90°。
20.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段绝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0)充有空气。
21.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段绝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方向(11)中的所述绝缘体(26)的宽度(36)与所述凹槽的前后凹槽侧壁之间的凹槽(50)之一的宽度(59)的比例为2.5或更高。
22.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段绝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方向(11)中的所述绝缘体(26)的宽度(36)与所述凹槽的前后凹槽侧壁之间的凹槽(50)之一的宽度(59)的比例为3或更高。
23.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段绝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26)的材料的硬度小于所述集电弓(30)的材料的硬度。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分段绝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26)的材料为塑料。
CN201920062574.XU 2018-01-16 2019-01-15 分段绝缘器 Active CN21061790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100893.7A DE102018100893A1 (de) 2018-01-16 2018-01-16 Streckentrenner
DE102018100893.7 2018-01-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17902U true CN210617902U (zh) 2020-05-26

Family

ID=6544429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62574.XU Active CN210617902U (zh) 2018-01-16 2019-01-15 分段绝缘器
CN201980006675.8A Active CN111527007B (zh) 2018-01-16 2019-01-15 防止表面漏电的分段绝缘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6675.8A Active CN111527007B (zh) 2018-01-16 2019-01-15 防止表面漏电的分段绝缘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3740397A1 (zh)
KR (1) KR102624843B1 (zh)
CN (2) CN210617902U (zh)
AU (1) AU2019210092B2 (zh)
DE (1) DE102018100893A1 (zh)
TW (1) TWI816737B (zh)
WO (1) WO201914209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7007A (zh) * 2018-01-16 2020-08-11 富雷尔+弗赖股份公司 防止表面漏电的分段绝缘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52176B1 (de) * 1980-11-13 1985-03-0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treckentrenner mit zwei parallelen Isolierstoffgleitleisten
JPS60148132U (ja) * 1984-03-15 1985-10-01 財団法人鉄道総合技術研究所 電車線路用セクシヨンインシユレ−タ
CN2085746U (zh) * 1990-12-27 1991-10-02 本溪钢铁公司 不断电绝缘区分器
CN2097773U (zh) * 1991-09-12 1992-03-04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 电力机车不断电通过分相绝缘器装置
TW588710U (en) * 2003-04-24 2004-05-21 Furrer & Frey Ag Structure for electric conductive rail
DE202004009420U1 (de) 2004-06-16 2004-10-21 Furrer + Frey AG Ingenieurbüro Fahrleitungsbau Stromschiene
ES2246743B2 (es) * 2005-10-06 2007-08-16 Metro De Madrid, S.A. Aislador de seccion para catenaria rigida.
CN200939839Y (zh) * 2006-05-22 2007-08-29 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 非绝缘滑道式分段绝缘器
DE102010051379B4 (de) 2010-11-16 2013-02-07 Furrer + Frey Ag Streckentrenner
DE102011006308A1 (de) * 2011-03-29 2012-10-0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Dehnverbindungsanordnung aneinanderstoßender Stromschienen einer Oberleitungsanlage für elektrische Triebfahrzeuge
CN102343834B (zh) * 2011-07-12 2013-04-24 浙江旺隆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刚性分段绝缘器
JP2013159181A (ja) * 2012-02-02 2013-08-1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絶縁セクション、給電レール及び軌道系交通システム
JP5781478B2 (ja) * 2012-08-24 2015-09-2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絶縁セクション、給電レール及び軌道系交通システム
EP2805847B1 (de) * 2013-05-22 2015-07-08 Furrer + Frey AG Vorrichtung mit zwei starren Stromschienen und einem Streckentrenner
ES2768691T3 (es) * 2015-04-20 2020-06-23 Alstom Transp Tech Un sistema de suministro de energía eléctrica para un vehículo de propulsión eléctrica y procedimientos para controlar dicho sistema de suministro de energía eléctrica
CN206579493U (zh) * 2017-03-13 2017-10-24 西安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 一种分段、分相绝缘器
DE102018100893A1 (de) * 2018-01-16 2019-07-18 Furrer & Frey Ag Streckentrenne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7007A (zh) * 2018-01-16 2020-08-11 富雷尔+弗赖股份公司 防止表面漏电的分段绝缘器
CN111527007B (zh) * 2018-01-16 2024-03-29 富雷尔+弗赖股份公司 防止表面漏电的分段绝缘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624843B1 (ko) 2024-01-12
TW201940362A (zh) 2019-10-16
WO2019142098A1 (en) 2019-07-25
KR20200106040A (ko) 2020-09-10
CN111527007A (zh) 2020-08-11
EP3740397A1 (en) 2020-11-25
AU2019210092A1 (en) 2020-04-09
TWI816737B (zh) 2023-10-01
DE102018100893A1 (de) 2019-07-18
CN111527007B (zh) 2024-03-29
AU2019210092B2 (en) 2023-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68365B2 (en) Ground level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a non-guided vehicle
US10137801B2 (en) Conductor line, current collector, and conductor line system
CN210617902U (zh) 分段绝缘器
CN107851873A (zh) 数据传输装置、滑接导线和滑接导线系统
CN104053573B (zh) 绝缘段、供电导轨及轨道类交通系统
WO2014030364A1 (ja) 絶縁セクション、給電レール及び軌道系交通システム
KR20210135546A (ko) 접촉 디바이스, 차량 및 충전 스테이션
JP2008097938A (ja) 絶縁トロリー用回路分割部材
CN215984534U (zh) 基于悬臂式掘进机巷道三维建模测量装置
RU2229395C1 (ru) Токосъемный элемент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JPH0568303A (ja) 吸引式集電装置
CN111332158B (zh) 分段绝缘器及接触轨系统
JP5906412B2 (ja) 電路システム用の導体
CN106985707B (zh) 一种接触网防漏电绝缘滑行木
CN202601897U (zh) 卡连接器
CN212626403U (zh) 一种高耐腐高导电轨道交通汇流排铝型材
CN212366249U (zh) 一种可调节式柔性导电条
JP2004345430A (ja) 電路システム用導体
JPH09191503A (ja) 集電装置
CN109955738B (zh) 导电轨过渡装置和具有其的道岔、轨道交通系统
WO2022042675A1 (zh) 一种汇流排膨胀接头
US955753A (en) Electric railway.
KR102602939B1 (ko) 강체전차선 및 강체전차선 평행개소
JP2605756Y2 (ja) トロリーシュー構造
KR20240040716A (ko) 전력 공급용 파워 트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