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05060U - 导光结构及灯具 - Google Patents

导光结构及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05060U
CN210605060U CN201921695281.1U CN201921695281U CN210605060U CN 210605060 U CN210605060 U CN 210605060U CN 201921695281 U CN201921695281 U CN 201921695281U CN 210605060 U CN210605060 U CN 2106050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e
strip
guide structure
spl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9528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亲明
刘伟文
谢安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Technology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Technology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Technology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Technology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9528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050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050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050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光结构及灯具,其中,所述导光结构包括:进光条、分光部、第一导光条和第二导光条,所述进光条的一端用于与灯源相对设置;所述分光部与所述进光条远离所述灯源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导光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导光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分光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导光条和第二导光条共用同一个进光条,并且通过分光部将光源分别传递给第一导光条和第二导光条,以使得两条导光结构一体化,从而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两条导光结构对应一个灯源出现中间漏光的现象,提高灯源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导光结构及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以及装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光结构及灯具。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在汽车的日行灯或氛围灯、音箱的装饰灯的导光结构应用锯齿型导光结构技术已较为普及,通常做法是1个LED灯对应一条导光结构的入光面,为了减少LED灯的数量,降低能耗,可以将1个LED灯对应两条导光结构的入光面,参见图1,如果只是简单的将第一导光结构01和第二导光结构02的入光面朝向LED灯,由于两个导光结构之间存在间隙,则会出现中间漏光、LED灯源利用率差等问题。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导光结构及灯具,以至少克服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结构及灯具,旨在解决1个灯源对应两条导光结构时,如何避免出现中间漏光以及提高灯源利用率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结构及灯具,其中,所述导光结构包括:进光条、分光部、第一导光条和第二导光条,所述进光条的一端用于与灯源相对设置;所述分光部与所述进光条远离所述灯源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导光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导光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分光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分光部包括连接段、第一分光段和第二分光段,所述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进光条连接,所述连接段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分光段和所述第二分光段连接,所述第一分光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光条连接,所述第二分光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光条连接。
优选地,所述分光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分光段和所述第二分光段的连接筋板。
优选地,所述进光条、所述第一导光条的横截面和所述第二导光条的横截面均由圆弧段和连接所述圆弧段两端的直线段围成,所述圆弧段所在的圆弧面为所述导光结构的出光面,所述直线段所在的平面为所述导光结构的反射面。
优选地,所述导光结构还包括开设在所述反射面上的多个切齿孔,自所述进光条至所述第一导光条远离所述分光部的一端,多个所述切齿孔依次间隔排列,且多个所述切齿孔的深度依次加深。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光条和所述第二导光条平行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进光条、所述分光部、所述第一导光条和所述第二导光条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导光条的自由端相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导光条的自由端相连接。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又提供一种灯具,其中,所述灯具包括灯罩、设置在所述灯罩内的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根据以上所述的导光结构以及对应所述导光结构设置的灯源组件。
优选地,所述灯源组件包括电路板、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灯源以及设置在所述灯源上的均光件,所述均光件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进光条远离所述分光部的一端套设在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灯源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灯具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灯罩上的两个安装件,所述支架上开设有用于嵌设所述导光结构的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件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两侧,两个所述安装件用于与所述安装槽配合卡合所述导光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由于提供的导光结构包括:进光条、分光部、第一导光条和第二导光条,进光条与光源相对设置,分光部可以将进光条的光分别传递给第一导光条和第二导光条,即第一导光条和第二导光条共用同一个进光条,并且通过分光部将光源分别传递给第一导光条和第二导光条,以使得两条导光结构一体化,从而可以避免当两条导光结构对应一个灯源出现中间漏光的现象,以及可以提高灯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背景技术中第一导光结构和第二导光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光结构以及灯源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光结构以及灯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灯罩、支架以及安装间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01 第一导光结构 02 第二导光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灯罩 2 支架
21 安装槽 3 安装件
4 导光结构 41 进光条
42 分光部 421 连接段
422 第一分光段 423 第二分光段
424 连接筋板 43 第一导光条
44 第二导光条 45 出光面
46 反射面 5 切齿孔
6 灯源组件 61 电路板
62 灯源 63 均光件
64 遮光泡棉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光结构4,导光结构4包括:进光条 41、分光部42、第一导光条43和第二导光条44,进光条41的一端用于与灯源62相对设置;分光部42与进光条41远离灯源6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导光条43的一端和第二导光条44的一端分别与分光部42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由于提供的导光结构4包括:进光条41、分光部42、第一导光条43和第二导光条44,进光条41与光源相对设置,分光部42可以将进光条41的光分别传递给第一导光条43和第二导光条44,即第一导光条43和第二导光条44共用同一个进光条41,并且通过分光部42将光源分别传递给第一导光条43和第二导光条44,以使得两条导光结构4一体化,从而可以避免当两条导光结构4对应一个灯源62出现中间漏光的现象,以及可以提高灯源62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分光部42包括连接段421、第一分光段422和第二分光段423,连接段421的一端与进光条41连接,连接段42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分光段422和第二分光段423连接,第一分光段422远离连接段421的一端与第一导光条43连接,第二分光段423远离连接段421的一端与第二导光条44连接。分光部42可以为Y字形设计,连接段421与进光条41连接,第一分光段422 与第一导光条43连接,第二分光段423与第二导光条44连接,则第一条光路为进光条41、连接段421、第一分光段422和第一导光条43,第二条光路为进光条41、连接段421、第二分光段423和第二导光条44。Y字形设计的分光部42可以有效的将进光条41的光传递给第一导光条43和第二导光条44,有效地提高光源的传递效率。
具体地,分光部42还包括连接第一分光段422和第二分光段423的连接筋板424。连接筋板424有利于导光结构4的成型,增强导光结构4的强度。
同时,进光条41、第一导光条43的横截面和第二导光条44的横截面均由圆弧段和连接圆弧段两端的直线段围成,圆弧段所在的圆弧面为导光结构4 的出光面45,直线段所在的平面为导光结构4的反射面46。更具体地,参见图3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导光结构4还包括开设在反射面46上的多个切齿孔5,自进光条41至第一导光条43远离分光部42的一端,多个切齿孔5 依次间隔排列,且多个切齿孔5的深度依次加深。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导光条44的反射面上也可以形成与第一导光条43相应的多个切齿孔5,而位于进光条41与第一导光条43和第二导光条44之间的分光部42也可以形成有直线段所在平面的反射面46,分光部42的反射面46上形成有切齿孔5。同时由于根据折射定律,光在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当入射角超过全反射临界角时,全部光线无折射,均返回光密介质,导光结构4相对于空气,导光结构4为光密介质,空气为光疏介质。即在第二出光面45上开设有多个切齿孔5可以破坏全反射,使光线可以在入射角超过全反射临界角时,光线仍可以从导光结构4进入空气中。且切齿孔5可以为开设在反射面46上的棱柱孔,切齿孔5包括两个自反射面46向出光面45延伸的内壁面,且两个内壁面相接于同一直线,以实现多角度光线的反射。切齿孔5的深度依次加深由此可以补偿因导光结构4传输距离损失的光衰,保证出射光在导光结构4全长上的均匀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光条43和第二导光条44平行间隔设置。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一导光条43和第二导光条44是否为平行间隔设置具体是根据第一分光段422和第二分光段423的结构来决定。
更进一步地,进光条41、分光部42、第一导光条43和第二导光条44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两个第一导光条43的自由端相连接,两个第二导光条44 的自由端相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导光条43的自由端指的是未与第一分光段422连接的一端,第二导光条44的自由端指的是未与第二分光段423 连接的一端。即两个第一导光条43相接,两个第二导光条44相接,且平行间隔设置,然后一个分光部42与一端的第一导光条43和两个第二导光条44 分别相接,另一个分光部42与另一端的第一导光条43和两个第二导光条44 分别相接,两个进光条41分别与两个分光部42连接。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灯具,其中,灯具包括灯罩1、设置在灯罩 1内的支架2、设置在支架2上的根据以上所述的导光结构4以及对应导光结构4设置的灯源组件6。由于灯具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参见图4,在一实施中,灯源组件6包括电路板61、与电路板61电连接的灯源62以及设置在灯源62上的均光件63,均光件63上开设有通孔,进光条41远离分光部42的一端套设在通孔内,并与灯源62对应设置。均光件63 可以使进入进光条41的光线均匀,且均光件63的雾度可以为60%~80%,均光件63表面进行磨砂处理。灯源组件6还包括围绕灯源62设置的遮光泡棉 64,遮光泡棉64可以减少灯源62光线外泄,保证进入导光结构4的光线强度。灯源62可以是LED灯,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其他合适的灯源62 也是可以的。
参见图5,在一实施例中,灯具还包括设置在灯罩1上的两个安装件3,支架2上开设有用于嵌设导光结构4的安装槽21,两个安装件3间隔设置在安装槽21两侧,两个安装件3用于与安装槽21配合卡合导光结构4。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结构包括:
进光条,所述进光条的一端用于与灯源相对设置;
分光部,所述分光部与所述进光条远离所述灯源的另一端连接;
第一导光条和第二导光条,所述第一导光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导光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分光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部包括连接段、第一分光段和第二分光段,所述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进光条连接,所述连接段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分光段和所述第二分光段连接,所述第一分光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光条连接,所述第二分光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光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分光段和所述第二分光段的连接筋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光条、所述第一导光条的横截面和所述第二导光条的横截面均由圆弧段和连接所述圆弧段两端的直线段围成,所述圆弧段所在的圆弧面为所述导光结构的出光面,所述直线段所在的平面为所述导光结构的反射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结构还包括开设在所述反射面上的多个切齿孔,自所述进光条至所述第一导光条远离所述分光部的一端,多个所述切齿孔依次间隔排列,且多个所述切齿孔的深度依次加深。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条和所述第二导光条平行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光条、所述分光部、所述第一导光条和所述第二导光条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导光条的自由端相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导光条的自由端相连接。
8.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包括灯罩、设置在所述灯罩内的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光结构以及对应所述导光结构设置的灯源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源组件包括电路板、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灯源以及设置在所述灯源上的均光件,所述均光件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进光条远离所述分光部的一端套设在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灯源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灯罩上的两个安装件,所述支架上开设有用于嵌设所述导光结构的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件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两侧,两个所述安装件用于与所述安装槽配合卡合所述导光结构。
CN201921695281.1U 2019-10-10 2019-10-10 导光结构及灯具 Active CN2106050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95281.1U CN210605060U (zh) 2019-10-10 2019-10-10 导光结构及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95281.1U CN210605060U (zh) 2019-10-10 2019-10-10 导光结构及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05060U true CN210605060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695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95281.1U Active CN210605060U (zh) 2019-10-10 2019-10-10 导光结构及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050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47942B2 (ja) 車両用灯具
JP6264789B2 (ja) 車両用灯具
JP2017174657A (ja) 車両用灯具
CN105402673B (zh) 复合匀光车灯
WO2016104111A1 (ja) 車両用灯具
JP7083830B2 (ja) 自動車ヘッドライト用の導光板を有する発光モジュール
CN106594675B (zh) Led全反射透镜和led线光源
CN204853252U (zh) 灯具配光结构
JP2018055992A (ja) 灯具ユニット
CN210605060U (zh) 导光结构及灯具
JP2017041370A (ja) 導光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灯具
CN108626679B (zh) 一种基于光导的用于机动车辆的光源组件
JP6425063B2 (ja) 照明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乗物
JP2013080686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直管型ledランプ
CN214249470U (zh) 透镜及灯具
CN205227125U (zh) 复合匀光车灯
CN208222386U (zh) 一种基于光导的用于机动车辆的光源组件
CN210687896U (zh) 配光组件及照明灯具
US10754076B1 (en) Optical waveguide assembly for light fixtures
ITVI20100214A1 (it) Sistema ottico per la diffusione omogenea della luce emessa da sorgenti luminose
CN219177531U (zh) 一种反射碗、一种反射系统以及一种复合光学系统
CN215216049U (zh) 一种均匀点亮末端变宽内配光镜的光导结构
CN220038273U (zh) 导光件及灯具
CN219014109U (zh) 一种汽车照明用匀光厚壁导光结构及车灯
CN220551830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照明装置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