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02365U - 气液分离器及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气液分离器及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02365U
CN210602365U CN201920674466.8U CN201920674466U CN210602365U CN 210602365 U CN210602365 U CN 210602365U CN 201920674466 U CN201920674466 U CN 201920674466U CN 210602365 U CN210602365 U CN 2106023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inlet
impurity
liquid separation
liquid sepa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7446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军
霍喜军
李永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anda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067446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023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02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023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器及压缩机,其中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设有气液分离腔;进口,设于壳体的一端,且与气液分离腔连通;出口,设于壳体的另一端,且与气液分离腔连通;导流管,设于气液分离腔中,由出口朝向进口延伸而出,并与出口连通,与进口间隔设置;导流管的周壁或背向进口的端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通气结构,通气结构连通气液分离腔与导流管的管内腔;杂质吸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杂质吸附结构,设于气液分离腔中。通过设置导流管,防止液态制冷剂和杂质直接排至出口,提高了气液分离效果,同时,通过设置杂质吸附装置,阻碍了杂质,防止杂质进入压缩机,且不会因为设置滤网增大冷媒的流动阻力,提高了压缩机的性能。

Description

气液分离器及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及压缩机。
背景技术
气液分离器是空调系统的重要部件,其具有贮藏、气液分离、过滤、消音和制冷剂缓冲等作用,气液分离器是装配在空调蒸发器和压缩机之间,连接压缩机的吸气管部位,防止液体制冷剂流入压缩机而产生液击的保护部件。在空调系统运转中,从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无法保证能完全汽化,会有液态的制冷剂进入气液分离器内,由于液体制冷剂因本身比气体重,会直接落在气液分离器筒底,汽化的制冷剂则由气液分离器的出口进入压缩机内,从而防止了压缩机吸入液体制冷剂造成液击。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器,为了提高冷媒气液分离效果,在进气管与出气管之间还设置了导流部件,导流部件能够改变进入出气管的流体流动方向以防止液态制冷剂直接流向出气管;为避免管路中的杂质(如铁屑、铜屑)直接进入压缩机内,在气液分离器进气管到排气管之间还安装了滤网组件,防止杂质进入压缩机,但是滤网组件在阻碍杂质的同时又会增大冷媒的流动阻力,进而降低压缩机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气液分离器由于设置滤网组件,阻碍杂质的同时具有增大冷媒的流动阻力,降低压缩机性能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阻碍杂质的同时不会增大冷媒流动阻力,提高压缩机性能的气液分离器及压缩机。
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
壳体,设有气液分离腔;
进口,设于所述壳体的一端,且与所述气液分离腔连通;
出口,设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且与所述气液分离腔连通;
导流管,设于所述气液分离腔中,由所述出口朝向所述进口延伸而出,并与所述出口连通,与所述进口间隔设置;所述导流管的周壁或背向所述进口的端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通气结构,所述通气结构连通所述气液分离腔与所述导流管的管内腔;
杂质吸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杂质吸附结构,设于所述气液分离腔中。
所述第一杂质吸附结构设于所述气液分离腔远离所述进口的一端。
所述导流管上设有回油孔,所述第一杂质吸附结构相对于所述回油孔远离所述进口的一端设置。
所述第一杂质吸附结构与所述回油孔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通气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通气单元,所述通气单元包括多个沿所述导流管的周向间隔分布的通气孔。
所述导流管的周壁上间隔设有多个让位槽,所述通气孔设于所述让位槽的槽底上。
所述导流管的背向所述进口的端壁上设有两个通气结构,分设于所述导流管两侧的所述端壁上。
所述导流管朝向所述进口的一端包括:
挡流段,与所述进口相对设置,且外径小于所述导流管的周壁的外径;
导流段,连接所述挡流段与所述导流管的周壁。
所述杂质吸附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杂质吸附结构,设于所述挡流段的外侧。
所述杂质吸附装置为磁铁。
一种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处连接有上述的气液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设有气液分离腔;进口,设于所述壳体的一端,且与所述气液分离腔连通;出口,设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且与所述气液分离腔连通;导流管,设于所述气液分离腔中,由所述出口朝向所述进口延伸而出,并与所述出口连通,与所述进口间隔设置;所述导流管的周壁或背向所述进口的端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通气结构,所述通气结构连通所述气液分离腔与所述导流管的管内腔;杂质吸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杂质吸附结构,设于所述气液分离腔中。通过设置导流管,防止液态制冷剂和杂质直接排至出口,防止了压缩机发生液击以及损坏压缩机,提高了气液分离效果,同时,通过设置杂质吸附装置,起到了阻碍杂质的作用,防止杂质进入压缩机导致泵体组件卡死,且不会因为设置滤网增大冷媒的流动阻力,提高了压缩机的性能。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一杂质吸附结构设于所述气液分离腔远离所述进口的一端。通过将第一杂质吸附结构设于气液分离腔远离进口的一端,使得由于自身物理性能向壳体的出口方向聚集的杂质能够更大程度的被吸附,防止了杂质通过通气孔进入壳体的出口,保证了杂质的阻碍效果。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液分离器,所述导流管上设有回油孔,所述第一杂质吸附结构相对于所述回油孔远离所述进口的一端设置。通过将第一杂质吸附结构相对于回油孔远离进口的一端设置,使得杂质被吸附聚集在壳体的出口端,防止了杂质从回油孔进入壳体的出口,提高了阻碍杂质的效果。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液分离器,所述通气结构设于所述导流管靠近所述进口的一端。通过将通气结构设于导流管靠近进口的一端,保证了气液分离后的气态冷媒可以从通气结构进入壳体的出口,防止了杂质和液态冷媒从通气结构进入壳体的出口,保证了气液分离效果。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液分离器,所述导流管的周壁上间隔设有多个让位槽,所述通气孔设于所述让位槽的槽底上。通过在导流管的周壁上间隔设有多个让位槽,通气孔设于让位槽的槽底上,使得冷媒和杂质从壳体进口进入至出口端进行气液分离和杂质吸附,防止了液态冷媒和杂质直接在进入时即从通气孔进入壳体的出口。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液分离器,所述导流管朝向所述进口的一端包括:挡流段,与所述进口相对设置,且外径小于所述导流管的周壁的外径;导流段,连接所述挡流段与所述导流管的周壁。通过将导流管朝向进口的一端设置为包括挡流段和导流段,且挡流段的外径小于导流管的周壁的外径,使得从壳体进口进入的冷媒和杂质能够更好的经过导流进入壳体内,减少了冷媒的紊流。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液分离器,所述杂质吸附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杂质吸附结构,设于所述挡流段的外侧。通过在挡流段的外侧设置第二杂质吸附结构,使得从壳体进口进入的杂质即可被吸附,提高了吸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器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器的可替换形式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器的可替换形式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器的可替换形式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器的可替换形式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器的可替换形式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气液分离腔;3-进口;4-出口;5-导流管;6-通气结构;7-管内腔;8-第一杂质吸附结构;9-回油孔;10-让位槽;11-挡流段;12-导流段;13-第二杂质吸附结构;14-进气管;15-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1、进口3、出口4、导流管5和杂质吸附装置。
壳体1,设有气液分离腔2;进口3,设于壳体1的一端,且与气液分离腔2连通;出口4,设于壳体1的另一端,且与气液分离腔2连通;导流管5,设于气液分离腔2中,由出口4朝向进口3延伸而出,并与出口4连通,与进口3间隔设置;导流管5的周壁或背向进口3的端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通气结构6,通气结构6连通气液分离腔2与导流管5的管内腔7;杂质吸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杂质吸附结构8,设于气液分离腔2中。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通气结构6为一个。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通气结构6为两个,或者多个。
通过设置导流管5,防止液态制冷剂和杂质直接排至出口4,防止了压缩机发生液击以及损坏压缩机,提高了气液分离效果,同时,通过设置杂质吸附装置,起到了阻碍杂质的作用,防止杂质进入压缩机导致泵体组件卡死,且不会因为设置滤网增大冷媒的流动阻力,提高了压缩机的性能。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杂质吸附结构8相对于通气孔靠近出口4设置,具体地,第一杂质吸附结构8设于气液分离腔2远离进口3的一端。通过将第一杂质吸附结构8设于气液分离腔2远离进口3的一端,使得由于自身物理性能向壳体1的出口4方向聚集的杂质能够更大程度的被吸附,防止了杂质通过通气孔进入壳体1的出口4,保证了杂质的阻碍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导流管5上设有回油孔9,第一杂质吸附结构8相对于回油孔9远离进口3的一端设置。通过将第一杂质吸附结构8相对于回油孔9远离进口3的一端设置,使得杂质被吸附聚集在壳体1的出口4端,防止了杂质从回油孔9进入壳体1的出口4,提高了阻碍杂质的效果。
为了保证杂质不会从回油孔9处进入可以的出口4处,第一杂质吸附结构8与回油孔9一一对应设置,即第一杂质吸附结构8设置在与回油孔9对应的位置上,且第一杂质吸附结构8与回油孔9的数量相同。具体地,第一杂质吸附结构8的数量为四个。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第一杂质吸附结构8与回油孔9的数量不一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第一杂质吸附结构8的数量。
本实施例中的通气结构6设于导流管5靠近进口3的一端。通过将通气结构6设于导流管5靠近进口3的一端,保证了气液分离后的气态冷媒可以从通气结构6进入壳体1的出口4,防止了杂质和液态冷媒从通气结构6进入壳体1的出口4,保证了气液分离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导流管5朝向进口3的一端包括:挡流段11,与进口3相对设置,且外径小于导流管5的周壁的外径;导流段12,连接挡流段11与导流管5的周壁。通过将导流管5朝向进口3的一端设置为包括挡流段11和导流段12,且挡流段11的外径小于导流管5的周壁的外径,使得从壳体1进口3进入的冷媒和杂质能够更好的经过导流进入壳体1内,减少了冷媒的紊流。具体地,导流段12为直线段。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导流段12为圆弧段。
本实施例中的杂质吸附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杂质吸附结构13,设于挡流段11的外侧。通过在挡流段11的外侧设置第二杂质吸附结构13,使得从壳体1进口3进入的杂质即可被吸附,提高了吸附效果。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杂质吸附结构13为一个。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第二杂质吸附结构13为两个,或者多个。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杂质吸附装置为磁铁。
通气结构6的具体形式有很多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通气结构6包括至少一个通气单元,通气单元包括多个沿导流管5的周向间隔分布的通气孔。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通气结构6包括一个通气单元。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通气结构6包括两个通气单元或者更多个通气单元。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导流管5的周壁上间隔设有多个让位槽10,通气孔设于让位槽10的槽底上。通过在导流管5的周壁上间隔设有多个让位槽10,通气孔设于让位槽10的槽底上,使得冷媒和杂质从壳体1进口3进入至出口4端进行气液分离和杂质吸附,防止了液态冷媒和杂质直接在进入时即从通气孔进入壳体1的出口4。具体地,导流管5的周壁上间隔设有四个让位槽10。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如图2-图6所示,通气结构6包括多个通气单元,多个通气单元沿导流管5的轴向间隔分布;或者是,导流管5的周壁上间隔设有通气孔;或者是,导流管5的周壁上间隔设有多个向外突出的延伸壁,通气孔成型于延伸壁围成的开口处;或者是,导流管5的背向进口3的端壁上设有两个通气结构6,分设于导流管5两侧的端壁上。
为了更好的阻隔杂质,本实施例中的通气孔的直径为0.1-0.2mm。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压缩机的进气口处连接有上述的气液分离器。具体地,压缩机的进气口与气液分离器的壳体1的出口4通过出气管15连接,蒸发器的出口与气液分离器的壳体1的进口3通过进气管14连接,通过在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设置气液分离器,防止了液体冷媒进入压缩机造成液击,又防止了杂质进入压缩机造成泵体组件卡死,提高了压缩机的性能,进而提高了空调器的运行效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1)

1.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设有气液分离腔(2);
进口(3),设于所述壳体(1)的一端,且与所述气液分离腔(2)连通;
出口(4),设于所述壳体(1)的另一端,且与所述气液分离腔(2)连通;
导流管(5),设于所述气液分离腔(2)中,由所述出口(4)朝向所述进口(3)延伸而出,并与所述出口(4)连通,与所述进口(3)间隔设置;所述导流管(5)的周壁或背向所述进口(3)的端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通气结构(6),所述通气结构(6)连通所述气液分离腔(2)与所述导流管(5)的管内腔(7);
杂质吸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杂质吸附结构(8),设于所述气液分离腔(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杂质吸附结构(8)设于所述气液分离腔(2)远离所述进口(3)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5)上设有回油孔(9),所述第一杂质吸附结构(8)相对于所述回油孔(9)远离所述进口(3)的一端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杂质吸附结构(8)与所述回油孔(9)一一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结构(6)包括至少一个通气单元,所述通气单元包括多个沿所述导流管(5)的周向间隔分布的通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5)的周壁上间隔设有多个让位槽(10),所述通气孔设于所述让位槽(10)的槽底上。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5)的背向所述进口(3)的端壁上设有两个通气结构(6),分设于所述导流管(5)两侧的所述端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5)朝向所述进口(3)的一端包括:
挡流段(11),与所述进口(3)相对设置,且外径小于所述导流管(5)的周壁的外径;
导流段(12),连接所述挡流段(11)与所述导流管(5)的周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质吸附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杂质吸附结构(13),设于所述挡流段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质吸附装置为磁铁。
1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处连接有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
CN201920674466.8U 2019-05-10 2019-05-10 气液分离器及压缩机 Active CN2106023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74466.8U CN210602365U (zh) 2019-05-10 2019-05-10 气液分离器及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74466.8U CN210602365U (zh) 2019-05-10 2019-05-10 气液分离器及压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02365U true CN210602365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713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74466.8U Active CN210602365U (zh) 2019-05-10 2019-05-10 气液分离器及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023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1638A (zh) * 2019-05-10 2019-08-02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及压缩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1638A (zh) * 2019-05-10 2019-08-02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及压缩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78970B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US6896478B2 (en) Dual fan blower with axial expansion
CN212378295U (zh) 气液分离装置
CN210602365U (zh) 气液分离器及压缩机
CN101440809B (zh) 用于卧式压缩机的储液器及其控制方法和应用
CN112432403A (zh) 气液分离装置
CN106949557B (zh) 壁挂式空调一体机
CN213020435U (zh) 储液器
JPH11304301A (ja) 受液器およびその受液器組込凝縮器
CN105509373A (zh)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809506U (zh) 油分离装置、冷凝器及空调系统
KR100676919B1 (ko) 복합식 환풍기
CN113357127B (zh) 一种吸气消音器、压缩机和调温设备
CN106678971B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ES2373546T3 (es) Unidad interior para acondicionador de aire.
CN113503663A (zh) 油分离装置、冷凝器及空调系统
CN210292453U (zh) 一种储液器
CN105526750A (zh) 一种分液器
US20080035092A1 (en) Air duct orifice for reducing low frequency noise
CN107288878B (zh) 消声器及压缩机
CN211854547U (zh) 空调及其气液分离器
CN113686061B (zh) 压缩机储液组件、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CN210801411U (zh) 移动空调
CN205448775U (zh)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8295882U (zh) 空调式吸油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