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01941U - 离心风机、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离心风机、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01941U
CN210601941U CN201921713072.5U CN201921713072U CN210601941U CN 210601941 U CN210601941 U CN 210601941U CN 201921713072 U CN201921713072 U CN 201921713072U CN 210601941 U CN210601941 U CN 210601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entrifugal fan
fan
wall surface
pur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1307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愉太
赵紫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1307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01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01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019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离心风机、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和叶轮,所述蜗壳具有风机出风口及与所述风机出风口连通的风机风道,所述叶轮安装于所述风机风道,其中,所述蜗壳包括内壁面及设于所述内壁面外围的外壁面,所述内壁面与所述外壁面呈间隔设置,且围合形成空腔,所述内壁面上开设有多个降噪通孔。本实用新型离心风机使得蜗壳内的气压分布更加均匀,且能够有效降低噪音,提高用户使用舒适性。

Description

离心风机、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离心风机、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离心风机在工作中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和振动,转速高的时候,风机的噪声更大,则当离心风机用于家用电器或其他比较安静的工作场合时,会严重影响用户的身心健康。目前离心风机的风道壁面基本为光滑壁面,壁面与叶轮的关系主要根据空间结构和流场决定,这种风道壁面对实现风机的进一步吸声降噪效果不明显。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降噪效果好、结构简单的离心风机。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离心风机,旨在降低离心风机的工作噪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和叶轮,所述蜗壳具有风机出风口及与所述风机出风口连通的风机风道,所述叶轮安装于所述风机风道,其中,所述蜗壳包括内壁面及设于所述内壁面外围的外壁面,所述内壁面与所述外壁面呈间隔设置,且围合形成空腔,所述内壁面上开设有多个降噪通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降噪通孔的孔隙率大于或等于30%,且小于或等于6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降噪通孔的最大等效直径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或等于5mm。
在一实施例中,相邻两所述降噪通孔的中心距大于或等于3mm,且小于或等于15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壁面与所述外壁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2mm,且小于或等于20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腔内填充有消声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离心风机为后向离心风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蜗壳呈环形设置,所述风机出风口沿所述蜗壳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内壁面的表面积与所述风机出风口的过风面积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3,且小于或等于1。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气净化模块,包括壳体、旋转体及离心风机;
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将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净化风道;
旋转体可旋转设于所述净化风道内,所述旋转体适用于,当水喷淋到所述旋转体上时,通过旋转将水破碎并向外甩出;
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和叶轮,所述蜗壳具有风机出风口及与所述风机出风口连通的风机风道,所述叶轮安装于所述风机风道,其中,所述蜗壳包括内壁面及设于所述内壁面外围的外壁面,所述内壁面与所述外壁面呈间隔设置,且围合形成空腔,所述内壁面上开设有多个降噪通孔;
其中,所述离心风机的风机风道与所述净化风道连通,所述离心风机的叶轮用以使得气流从所述进风口流入、依次流经所述净化风道、所述出风口、所述离心风机的风机风道,并从所述离心风机的风机出风口流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及空气净化模块,
所述机壳设有换热进风口、换热出风口、净化进风口和净化出风口,所述换热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出风口连通,所述净化进风口和所述净化出风口连通;
空气净化模块包括壳体、旋转体及离心风机;
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将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净化风道;
旋转体可旋转设于所述净化风道内,所述旋转体适用于,当水喷淋到所述旋转体上时,通过旋转将水破碎并向外甩出;
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和叶轮,所述蜗壳具有风机出风口及与所述风机出风口连通的风机风道,所述叶轮安装于所述风机风道,其中,所述蜗壳包括内壁面及设于所述内壁面外围的外壁面,所述内壁面与所述外壁面呈间隔设置,且围合形成空腔,所述内壁面上开设有多个降噪通孔;
其中,所述离心风机的风机风道与所述净化风道连通,所述离心风机的叶轮用以使得气流从所述进风口流入、依次流经所述净化风道、所述出风口、所述离心风机的风机风道,并从所述离心风机的风机出风口流出;
所述空气净化模块位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空气净化模块的壳体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净化进风口,所述空气净化模块的离心风机的风机出风口连通所述净化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通过冷媒管连通的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及空气净化模块,
所述机壳设有换热进风口、换热出风口、净化进风口和净化出风口,所述换热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出风口连通,所述净化进风口和所述净化出风口连通;
空气净化模块包括壳体、旋转体及离心风机;
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将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净化风道;
旋转体可旋转设于所述净化风道内,所述旋转体适用于,当水喷淋到所述旋转体上时,通过旋转将水破碎并向外甩出;
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和叶轮,所述蜗壳具有风机出风口及与所述风机出风口连通的风机风道,所述叶轮安装于所述风机风道,其中,所述蜗壳包括内壁面及设于所述内壁面外围的外壁面,所述内壁面与所述外壁面呈间隔设置,且围合形成空腔,所述内壁面上开设有多个降噪通孔;
其中,所述离心风机的风机风道与所述净化风道连通,所述离心风机的叶轮用以使得气流从所述进风口流入、依次流经所述净化风道、所述出风口、所述离心风机的风机风道,并从所述离心风机的风机出风口流出;
所述空气净化模块位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空气净化模块的壳体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净化进风口,所述空气净化模块的离心风机的风机出风口连通所述净化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离心风机通过使得蜗壳包括内壁面及设于所述内壁面外围的外壁面,内壁面与外壁面之间围合形成空腔,内壁面上开设有多个降噪通孔。则蜗壳设置为双层中空结构,内壁面开设的多个降噪通孔能够使得蜗壳内的气压分布更加均匀,且能够有效降低噪音,提高用户使用舒适性。同时使得风机的风量基本不会损失,则实现了在降噪的同时提高的风机性能。且仅通过将蜗壳设计为双层结构,在内壁面开设多个降噪通孔便能够实现有效降噪,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离心风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离心风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离心风机另一角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离心风机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空气净化模块的风量及噪音曲线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231766400000041
Figure BDA000223176640000005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离心风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该离心风机110包括蜗壳111和叶轮112,蜗壳111具有风机出风口10及与风机出风口10连通的风机风道20,叶轮112安装于风机风道20。其中,蜗壳111包括内壁面30及设于内壁面30外围的外壁面40,内壁面30与外壁面40呈间隔设置,且围合形成空腔50,内壁面30上开设有多个降噪通孔31。
在本实施例中,蜗壳111的作用为将离开叶轮112后的气流顺利的导向蜗壳111的出口,同时转化部分动压为静压。蜗壳111的形状可以有很多种,其中,蜗壳111可以由前盖板、后盖板、下导流板和环壁组成,下导流板设于前盖板和后盖板的底部,环壁设于前盖板与后盖板之间(即为鼓风机的蜗壳111)。此时,风机出风口10由前盖板、后盖板、环壁的端部围合形成。蜗壳111也可以呈环形设置,使得风机出风口10对应叶轮112的径向设置(即为引风机的蜗壳111)。此时,风机出风口10沿叶轮112的周向环绕设置。在此不对蜗壳111的形状一一列举。风机出风口10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圆形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是,蜗壳111还具有与风机风道20连通的风机进风口121,风机进风口121对应叶轮112的轴向设置。
叶轮112可以为前倾叶轮112、径向叶轮112和后倾叶轮112,前倾叶轮112指叶轮112出口角大于90度的叶轮112,前倾叶轮112也称为前向叶轮112。通俗地说,从叶轮112径向截面来看,叶片外侧延线和叶片该点转动方向的切线反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的,为前倾叶轮112。后倾叶轮112指叶轮112出口角小于90度的叶轮112,后倾叶轮112也称为后向叶轮112。通俗地说,从叶轮112径向截面来看,叶片外侧延线和叶片该点转动方向的切线反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的,为后倾叶轮112。离心风机110还包括电机,电机的驱动轴与叶轮112连接,以驱动叶轮112在蜗壳111内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蜗壳111靠近叶轮112侧的为内壁面30,远离叶轮112侧的为外壁面40。蜗壳111的内壁面30与外壁面40可以全部呈间隙设置(即整个蜗壳111均呈双层中空结构),此时,蜗壳111的内壁面30与外壁面40围合形成大的密闭空腔50。蜗壳111的内壁面30与外壁面40也可以呈部分重合设置(即蜗壳111部分呈双层中空结构,部分呈单层结构),此时,双层的部分形成小的密闭空腔50。降噪通孔31的形状可以有很多种,例如可以为圆孔、椭圆孔、方孔、棱形孔、三角形孔、锥形孔、多边形孔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其组合。
在叶轮112转动过程中,使得蜗壳111中的气压分布不均匀,形成部分高压区和低压区,通过使得蜗壳111的内壁面30与外壁面40围合形成大的密封空腔50,则高压区的气流通过降噪通孔31进入到密封空腔50,则能够抵消高压,使得蜗壳111内的气压分布更加均匀。且降噪通孔31内的空气柱与密封空腔50内的空气构成了弹性共振系统,当离心风机110的部分噪音频率和此共振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在降噪通孔31中的空气柱发生共振并与孔壁发生剧烈摩擦,摩擦使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达到消声降噪的目的。同时由于蜗壳111内壁面30与外壁面40之间为密闭空腔50,使得风机的风量基本不会损失,则能够实现在降噪的同时提高的风机性能。
本实用新型离心风机110通过使得蜗壳111包括内壁面30及设于内壁面30外围的外壁面40,内壁面30与外壁面40之间围合形成空腔50,内壁面30上开设有多个降噪通孔31。则蜗壳111设置为双层中空结构,内壁面30开设的多个降噪通孔31能够使得蜗壳111内的气压分布更加均匀,且能够有效降低噪音,提高用户使用舒适性。同时使得风机的风量基本不会损失,则实现了在降噪的同时提高的风机性能。且仅通过将蜗壳111设计为双层结构,在内壁面30开设多个降噪通孔31便能够实现有效降噪,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实用性高。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及图4,降噪通孔31的孔隙率大于或等于30%,且小于或等于60%。
在本实施例中,降噪通孔31的孔隙率指的是,所有的降噪通孔31的过风面积与整个蜗壳111内壁面30的表面积的比值。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内壁面30指的是蜗壳111为双层结构下的内壁面30。当蜗壳111的内壁面30与外壁面40呈部分重合设置时,则蜗壳111部分壁面呈单层设置,此时该壁面上不可设置降噪通孔31,因此将此部分壁面定义为外壁面40。具体地,降噪通孔31的孔隙率可以为30%、35%、40%、45%、50%、55%、60%等。若使得降噪通孔31的孔隙率小于30%,则降噪通孔31的过风面积小,则由降噪通孔31内的空气柱与密封空腔50内的空气构成的弹性共振系统小,进而使得降噪效果不明显或降噪效果不佳。若使得降噪通孔31的孔隙率大于60%,则由于降噪通孔31的开设数量过多,从而使得蜗壳111内壁面30的强度大大降低,进而内壁面30在气流的作用下容易发生损坏。因此,通过使得降噪通孔31的孔隙率大于或等于30%,且小于或等于60%,则能够在保证蜗壳111内壁面30的结构强度的同时,使得吸音降噪效果更佳。
在一实施例中,降噪通孔31的最大等效直径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或等于5mm。
在本实施例中,降噪通孔31的最大等效直径指的是,当降噪通孔31为圆形时,其最大等效直径即为其直径,当降噪通孔31为椭圆形时,其最大等效直径为其外切圆的直径,当降噪通孔31为矩形、多边形等其他形状时,其最大等效直径为该通孔的外切圆的直径。具体地,降噪通孔31的最大等效直径可以为1mm、1、5mm、2mm、2.5mm、3mm、3.5mm、4mm、4.6mm、5mm等。若使得降噪通孔31的最大等效直径小于1mm时,则降噪通孔31的过风面积小,则气流通过降噪通孔31的交换频率和效率低,同时降噪通孔31内形成的空气柱小,进而使得整体降噪效果不明显或效果不佳。若使得降噪通孔31的最大等效直径大于5mm,则降噪通孔31的孔径过大,由于气流交换频率高,使得降噪通孔31内不易形成空气柱,进而降噪通孔31不易形成共振系统,使得整体降噪效果大大降低。因此,通过使得降噪通孔31的最大等效直径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或等于5mm,能够有效的形成共振系统,使得整体的降噪效果更佳优化。
在一实施例中,请再次参照图2及图4,相邻两降噪通孔31的中心距大于或等于3mm,且小于或等于15mm。具体地,相邻两降噪通孔31的中心距可以为3mm、3.5mm、4mm、4.5mm、5mm、6mm、7mm、8mm、10mm、12mm、13mm、15mm等。若使得相邻两降噪通孔31的中心距小于3mm,一方面相邻两个降噪通孔31的距离过近,另一方面降噪通孔31的直径过小,如此,使得蜗壳111内壁面30的结构强度低,且降噪效果不好。若使得相邻两降噪通孔31的中心距大于15mm,一方面使得相邻两降噪通孔31之间的距离过远,另一方面使得降噪通孔31的直径过大,如此不利于形成有效的共振系统,进而使得降噪效果大大降低。因此,通过使得相邻两降噪通孔31的中心距大于或等于3mm,且小于或等于15mm,能够形成有效的共振系统,使得整体的降噪效果大大提升。
在一实施例中,请一并参照图3,内壁面30与外壁面40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2mm,且小于或等于20mm。具体地,蜗壳111的内壁面30与外壁面40之间的间距可以为2mm、3mm、5mm、8mm、10mm、15mm、17mm、20mm等。若使得蜗壳111的内壁面30与外壁面40之间的间距小于2mm,在两者之间的间隙过小,形成的密闭空腔50过小,进而不利于共振系统的形成,使得降噪效果降低。若使得蜗壳111的内壁面30与外壁面40之间的间距大于20mm,则使得整个蜗壳111的体积过大,进而增大了整个离心风机110的体积及占用空间。通过使得蜗壳111的内壁面30与外壁面40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2mm,且小于或等于20mm,则在保证降噪效果的同时使得整个离心风机110的体积不会大大增加。
在一实施例中,空腔50内填充有消声材料。消声材料的厚度可以小于或等于内壁面30与外壁面40之间的间隙。为了提升消声降噪效果,可以选择将消声材料的厚度设置为等于或略小于内壁面30与外壁面40之间的间隙。消声材料可以由吸音纤维材料或吸音泡沫材料制成,例如可以是玻璃棉、吸音海绵、岩棉、矿棉或者开孔性聚氨酯泡沫等。上述消声材料内部有大量微小的连通的孔隙,声波沿着这些孔隙可以深入材料内部,与材料发生摩擦作用将声能转化为热能。通过消声材料与降噪通孔31的配合,噪音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两次降噪吸音的作用,首先声波与降噪通孔31之间产生共振吸音作用,能够有效降低低频噪音,然后声波穿过消声材料层时发生多孔吸音作用,能够有效降低高频噪音,从而大大降低了离心风轮的噪音,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4所示,离心风机110为后向离心风机110。具体地,蜗壳111呈环形设置,风机出风口10沿蜗壳111的周向环绕设置,内壁面30的表面积与风机出风口10的过风面积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3,且小于或等于1。
后向离心风轮效率高、能耗小,且噪音小。风机出风口10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风机出风口10为多个时,其围绕蜗壳111的周向间隔设置。若使得蜗壳111的内壁面30的表面积与风机出风口10的过风面积的比值小于1/3,则风机出风口10占整个蜗壳111周向的面积大,如此,蜗壳111的内壁面30占比小,则开设有降噪通孔31的内壁面30形成的共振系统小,进而降噪效果不佳。若使得蜗壳111的内壁面30的表面积与风机出风口10的比值大于1,则风机出风口10的面积小,影响风机的出风量。通过使得内壁面30的表面积与风机出风口10的过风面积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3,且小于或等于1,则在不影响风机出风量的同时,最大化蜗壳111的降噪效果。
为了验证该离心风机110的出风量和噪音,对采用本申请的设有降噪通孔31的蜗壳111的离心风机110以及采用无降噪通孔31的蜗壳111的离心风机110,在不同的转速条件下进行试验得到测试数据如图6所示。可知,在不同的转速下,采用本申请的设有降噪通孔31的蜗壳111的离心风机110相较于无降噪通孔31的蜗壳111的离心风机110的风量明显更高,且噪音明显更小。由此,该离心风机110可以获得较大的出风量和较小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气净化模块100,如图5所示,包括壳体120、旋转体130及离心风机110。壳体120具有进风口121、出风口122,以及将进风口121和出风口122连通的净化风道123。旋转体130可旋转设于净化风道123内,旋转体130适用于,当水喷淋到旋转体130上时,通过旋转将水破碎并向外甩出。该离心风机1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
其中,离心风机110的风机风道20与净化风道123连通,离心风机110的叶轮112用以使得气流从进风口121流入、依次流经净化风道123、出风口122、离心风机110的风机风道20,并从离心风机110的风机出风口10流出。由于本空调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壳体120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如其截面可以呈圆形、椭圆形、矩形等,为了更好地与空调器配合,壳体120的形状可以根据具体使用的空调器的机型来设置,在此不做特殊限定,以下实施例以壳体120为筒状设置为例进行说明。壳体120可以呈两端开口的结构,以两端的开口作为进风口121和出风口122,壳体120也可以呈两端封口的结构,在壳体120的一端周侧面上开设进风口121,另一端周侧面上开设出风口122。关于进风口121和出风口122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例如,圆形、椭圆形、方形以及多边形、多孔型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进风口121包括新风口,新风口与室外连通;和/或,室内进风口121,室内进风口121与室内连通。由于旋转体130通过壳体120包裹后再安装在机壳200内,该壳体120能够阻挡旋转体130甩出的水流向机壳200的内壁,故而可避免机壳200内壁上的其它部件被打湿而损坏。另外,进风口121设置为多个,且沿壳体120的周向间隔分布,实现周向多个位置进风,更好增大与水的接触面积。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20呈上下延伸设置,进风口121位于壳体120的下端,出风口122位于壳体120的上端。被旋转体130甩出的水由于重力的作用,向下滴落,使得进风口121位于壳体120的下方,则进风方向与水滴滴落的方向不一致,防止气流混着大量水滴从出风口122排出,造成吹水现象。
旋转体130可旋转地设于净化风道123内,旋转体130适用于,当水喷淋到旋转体130上时,通过旋转将水向外甩出,即指的是该旋转体130用以在自身转动时使水做离心运动后离开旋转体130。该旋转体130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转盘构成,当水喷洒到转盘上时,由于旋转体130的高度转动,使得转盘上的水切割为微小的水粒甩向壳体120的内壁面30,从而经过净化风道123内的气流能够与微小的水粒相接触并融合,进而达到水洗过滤空气的目的。还可以将旋转体130设置成透风的结构,在其上铺设滤网或筛网(未图示),以达到切割微小水粒并净化的效果。
具体地,请参照图,空气净化模块100还包括与旋转体130连接的驱动装置160,驱动装置160的输出轴与旋转体130连接,以驱动旋转体130沿其旋转轴线转动。驱动装置160安装在壳体120,驱动装置160连接旋转体130,以驱动旋转体130沿其旋转轴线转动。驱动装置160具体为电机或者是其它能够驱动旋转体130转动的驱动件。在实际应用中,旋转体130的外缘线速度大于或等于10米/秒,且小于或等于45米/秒,如可以为10m/s、15m/s、18m/s、23m/s、28m/s、35m/s、38m/s、45m/s等。优选地为20米/秒至30米/秒,如可以为20m/s、22m/s、25m/s、27m/s、29m/s、30m/s等。如此,既能使水被充分地打散,有效增加水滴与水雾的分布量,又能减小产生的噪音,提高实用性。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旋转体130包括支架(未标示)和安装于支架上(未标示)的筛网,旋转体130适用于,当水喷淋到筛网(未图示)时,通过旋转将水向外甩出。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未标示)可以设置为一层或多层,即筛网(未图示)可以铺设为一层或多层。筛网(未图示)可以固定于支架(未标示)上,如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筛网(未图示)还可以与支架(未标示)可拆卸连接,如通过卡接、螺钉、压接、胶水粘接等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支架(未标示)为筛网(未图示)的安装提供支撑作用,支架(未标示)可以为一个实心的盘状结构,当旋转体130安装在净化风道123内时,旋转体130与壳体120的内壁面30之间形成过风通道,则当水随着筛网(未图示)的旋转被切割为微粒水滴且甩出至过风通道内,空气的颗粒物、甲醛等与过风通道内的水滴充分接触后被水净化掉。支架(未标示)还可以为多根辐射筋条交叉的形状、环结构等,支架(未标示)的大体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异形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只需能够为筛网(未图示)的安装提供支撑即可。如此,气流能够从支架(未标示)中部流通,即直接从筛网(未图示)的轴向穿过。使得气流能够与筛网(未图示)上的微粒水滴进行充分接触,从而使得净化效果更佳。
由于筛网(未图示)的多孔结构,使得旋转体130粘水性较好,则喷淋在筛网(未图示)上的水滴分布更广、更加均匀,则随旋转体130旋转时水滴能够达到所需的粒径。当筛网(未图示)高速旋转时,喷淋在筛网(未图示)上的水形成高速移动水滴,分布在筛网(未图示)上,且可随着筛网(未图示)向外甩出,则水滴与从进风口121流入的空气充分接触混合,空气的颗粒物、甲醛等于水滴充分接触后被水净化掉,这样可以有效净化空气。
在一实施例中,空气净化模块100还包括供水组件,供水组件包括水箱140和喷头150,喷头150用以将水箱140中的水喷淋至旋转体130上。
在本实施例中,水箱140用于存储水。喷头150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喷头150可以旋转也可以固定,喷头150可以位于旋转体130上方,也可以位于旋转体130下方。喷头150通过软管与水箱140相连通。具体而言,供水组件还可以包括水泵,通过水泵将水箱140内的水泵入喷头150中,从而将水喷洒至旋转体130,进行水洗净化。为了防止与空气中的颗粒物结合后的水回落至水箱140,在实际应用中,在喷头150的下方设置接水盘,接水盘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水口。如此,接水盘能够接住与空气污染物混合后的污水,且能够将污水排出机器外。从而能够防止水箱140内的水被污染,造成空气的二次污染。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与水箱140连通的供水管,使得供水管穿设旋转体130中部的供水通道,且在供水管的周壁上开设喷水孔。则使得多层筛网(未图示)上都能均匀有效的分布水滴,进而水洗过滤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请参照图7,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200和空气净化模块100,其中,机壳200设有换热进风口210、换热出风口220、净化进风口230和净化出风口240,换热进风口210和换热出风口220连通,净化进风口230和净化出风口240连通,该空气净化模块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该空调室内机可以是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移动空调等。
其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换热器和换热风机。机壳200沿上下方向延伸,机壳200连接换热进风口210和换热出风口220的换热风道,换热器和换热风机设于换热风道内。室内空气从换热进风口210进入到换热风道,并经由换热器换热后,再从换热出风口220吹出。
空气净化模块100与机壳200固定的方式具有多种,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净化模块100与机壳200通过卡扣进行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净化模块100与机壳200通过螺钉的方式进行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净化模块100与机壳200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此处并不限定空气净化模块100和机壳200的固定方式,只要能够实现两者连接即可。
空气净化模块100安装在机壳200内或外均可,以下以空气净化模块100安装在机壳200内为例进行说明。一实施例中,空气净化模块100安装在机壳200的底部,由于空气净化模块100安装在机壳200的底部,呈上下方向设置,故能够避免其占用横向空间,减小对室内横向空间的占用。在机壳200的周侧设有净化进风口230和净化出风口240,净化进风口230与进风口121连通,净化出风口240与风机出风口10连通。
以下具体说明空气净化的工作流程:室内空气或新风在净化风机的作用下从净化进风口230进入机壳200内,并从进风口121流入净化风道123。水泵将水箱140内的水通过软管输送到喷头150,喷头150将水喷洒在旋转体130上的旋转筛网(未图示)上;旋转体130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高速旋转的旋转体130上的筛网(未图示)将水液切割,且同时产生离心力将水朝四周甩出,在筛网(未图示)上形成细小的水流或水粒,空气在筛网(未图示)上与高速运动的水流或水粒充分接触,空气中的颗粒物,如微小尘埃、甲醛等有机物溶于水或附着在水上而掉落,净化后的空气朝上流动,并经由出风口122流入到风机风道20内,最终从机壳200上的净化出风口240吹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包括空调室外机以及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与空调室外机连接。该空气净化模块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和叶轮,所述蜗壳具有风机出风口及与所述风机出风口连通的风机风道,所述叶轮安装于所述风机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包括内壁面及设于所述内壁面外围的外壁面,所述内壁面与所述外壁面呈间隔设置,且围合形成空腔,所述内壁面上开设有多个降噪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通孔的孔隙率大于或等于30%,且小于或等于6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通孔的最大等效直径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或等于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降噪通孔的中心距大于或等于3mm,且小于或等于15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面与所述外壁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2mm,且小于或等于20mm。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填充有消声材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为后向离心风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呈环形设置,所述风机出风口沿所述蜗壳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内壁面的表面积与所述风机出风口的过风面积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3,且小于或等于1。
9.一种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将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净化风道;
旋转体,可旋转设于所述净化风道内,所述旋转体适用于,当水喷淋到所述旋转体上时,通过旋转将水破碎并向外甩出;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的风机风道与所述净化风道连通,所述离心风机的叶轮用以使得气流从所述进风口流入、依次流经所述净化风道、所述出风口、所述离心风机的风机风道,并从所述离心风机的风机出风口流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模块还包括供水组件,所述供水组件包括水箱和喷头,所述喷头用以将水箱中的水喷淋至所述旋转体上;和\或,
所述空气净化模块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旋转体连接,以驱动所述旋转体转动;和\或,
所述旋转体的外缘线速度大于或等于10米/秒,且小于或等于45米/秒。
1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设有换热进风口、换热出风口、净化进风口和净化出风口,所述换热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出风口连通,所述净化进风口和所述净化出风口连通;以及
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所述空气净化模块位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空气净化模块的壳体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净化进风口,所述空气净化模块的离心风机的风机出风口连通所述净化出风口。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室外机;以及,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与所述空调室外机连接。
CN201921713072.5U 2019-10-12 2019-10-12 离心风机、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10601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13072.5U CN210601941U (zh) 2019-10-12 2019-10-12 离心风机、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13072.5U CN210601941U (zh) 2019-10-12 2019-10-12 离心风机、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01941U true CN210601941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712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13072.5U Active CN210601941U (zh) 2019-10-12 2019-10-12 离心风机、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019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27663A1 (zh) 空气净化器
CN210373762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463280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0050887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0601971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373800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0601941U (zh) 离心风机、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373797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241785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345669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476114U (zh) 空气净化模块、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463265U (zh) 空气净化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210128473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2443885A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050884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112460678A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9944551U (zh) 空气净化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210128416U (zh) 空气净化模块、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373761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832288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09944516U (zh) 空气净化模块、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1947230A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0345673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128430U (zh) 空气净化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210128468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