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28473U -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28473U
CN210128473U CN201921014145.1U CN201921014145U CN210128473U CN 210128473 U CN210128473 U CN 210128473U CN 201921014145 U CN201921014145 U CN 201921014145U CN 210128473 U CN210128473 U CN 2101284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ater
purification module
housing
wal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1414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维强
安明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1414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284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284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284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空气净化模块包括壳体和旋转体,壳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及连通进风口与出风口的净化风道;旋转体可旋转设于净化风道,旋转体适用于,当水喷淋到旋转体上时,通过旋转将水向外甩出;其中,壳体的内壁面凹陷以形成有导水槽,导水槽位于旋转体远离出风口的一端与出风口之间。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模块在实现过滤后的空气清新的同时提高净化效果,且可防止悬积在壳体内壁面的水液溢出出风口。

Description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室内健康问题的关注,空调健康是用户的首要关注点,现有的空调进风口一般设有过滤网,可以过滤灰尘、颗粒物等杂质,但是过滤后的空气不清新,没有达到大自然那种让人清新微湿润的感觉。而具有水洗功能的空调器,其水洗模块一般采用打水轮加水箱的方式,打水轮转动,将水箱内的水甩出。但是由于打水轮的甩水范围较小,故而导致与空气的接触范围较小,净化效果较差。
通过管体或喷头及旋转体组成可实现离心甩水的空气净化模块,使得高速运动的水滴与空气中的颗粒物或可溶物结合,实现对空气的净化。然而在旋转体高速旋转过程中,水在旋转体的离心作用下甩向壳体的内壁面,在内壁面悬积,则空气从进风口流向出风口时,会带动壳体内壁面上的水液流向出风口,如此,容易导致水液沿壳体的内壁面溢出出风口。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气净化模块,旨在解决上述提出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气净化模块,包括壳体及旋转体,
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及连通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的净化风道;
所述旋转体可旋转设于所述净化风道,所述旋转体适用于,当水喷淋到所述旋转体上时,通过旋转将水向外甩出;
其中,所述壳体的内壁面形成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位于所述旋转体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外壁面凸设有导水凸耳,所述导水凸耳与所述壳体的连接处凹陷以形成所述导水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水凸耳的底壁面和\或所述导水凸耳的侧壁面开设有排水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水槽的底壁面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排水口靠近所述底壁面的下端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所述导水槽的底壁面向下倾斜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净化模块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水口相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净化模块还包括用以为所述旋转体供水的水箱,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水箱相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水槽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水槽沿所述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水槽沿所述壳体的周向呈环状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体与所述壳体呈间隙设置,所述壳体位于所述旋转体与所述进风口之间的内壁面凸设有环形挡风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挡风条的凸起高度,大于所述旋转体与所述壳体内壁面之间的间距。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下端,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上端,所述导水槽位于所述环形挡风条的上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体包括支架和安装于所述支架上的筛网,所述旋转体适用于,当水喷淋到所述筛网时,通过旋转将水向外甩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净化模块还包括供水组件,所述供水组件包括水箱和喷头,所述喷头用以将水箱中的水喷淋至所述旋转体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净化模块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旋转体连接,以驱动所述旋转体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体的外缘线速度大于或等于10米/秒,且小于或等于45米/秒。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体的外缘线速度大于或等于20米/秒,且小于或等于30米/秒。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净化模块还包括风机部件,所述风机部件具有与所述净化风道相连通的风机风道,所述风机部件用于使得气流从所述壳体的进风口流入、流经所述净化风道并从所述壳体的出风口流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及空气净化模块,所述机壳设有换热进风口、换热出风口、净化进风口和净化出风口,所述换热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出风口连通,所述净化进风口和所述净化出风口连通;所述空气净化模块包括壳体及旋转体,
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及连通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的净化风道;
所述旋转体可旋转设于所述净化风道,所述旋转体适用于,当水喷淋到所述旋转体上时,通过旋转将水向外甩出;
其中,所述壳体的内壁面凹陷以形成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位于所述旋转体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之间;
所述空气净化模块位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空气净化模块的壳体设有净化进风口和净化出风口,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净化进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净化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与所述空调室外机连接,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及空气净化模块,所述机壳设有换热进风口、换热出风口、净化进风口和净化出风口,所述换热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出风口连通,所述净化进风口和所述净化出风口连通;所述空气净化模块包括壳体及旋转体,
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及连通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的净化风道;
所述旋转体可旋转设于所述净化风道,所述旋转体适用于,当水喷淋到所述旋转体上时,通过旋转将水向外甩出;
其中,所述壳体的内壁面凹陷以形成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位于所述旋转体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之间;
所述空气净化模块位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空气净化模块的壳体设有净化进风口和净化出风口,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净化进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净化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模块通过在壳体位于旋转体远离出风口的一端与出风口之间的内壁面上凹设导水槽,则在旋转体高速旋转时甩向壳体内壁面的水液可以直接甩向导水槽内,或在气流推动水液向出风口移动的途中流入导水槽内,从而能够阻止悬积在壳体内壁面上的水液因气流的推动,沿着壳体的内壁面溢出出风口,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空气净化模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模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空气净化模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模块的壳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壳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空调室内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112869990000041
Figure BDA000211286999000005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净化模块,该空气净化模块能够单独使用,或者空气净化模块可与空调器结合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该空气净化模块100包括壳体1及旋转体2,
壳体1设有进风口11、出风口12及连通进风口11与出风口12的净化风道13;
旋转体2可旋转设于净化风道13,旋转体2适用于,当水喷淋到旋转体2上时,通过旋转将水向外甩出;
其中,壳体1的内壁面形成有导水槽14,导水槽14位于旋转体2远离出风口12的一端与出风口1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如其截面可以呈圆形、椭圆形、矩形等,为了更好地与空调器配合,壳体1的形状可以根据具体使用的空调器的机型来设置,在此不做特殊限定,以下实施例以壳体1为筒状设置为例进行说明。壳体1可以呈两端开口的结构,以两端的开口作为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壳体1也可以呈两端封口的结构,在壳体1的一端周侧面上开设进风口11,另一端周侧面上开设出风口12。关于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例如,圆形、椭圆形、方形以及多边形、多孔型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进风口11包括新风口,新风口与室外连通;和/或,室内进风口,室内进风口与室内连通。由于旋转体2通过壳体1包裹后再安装在机壳200内,该壳体1能够阻挡旋转体2甩出的水流向机壳200的内壁,故而可避免机壳200内壁上的其它部件被打湿而损坏。另外,进风口11设置为多个,且沿壳体1的周向间隔分布,实现周向多个位置进风,更好增大与水的接触面积。
旋转体2可旋转地设于净化风道13内,旋转体2适用于,当水喷淋到旋转体2上时,通过旋转将水向外甩出,即该旋转体2用以在自身转动时使水做离心运动后离开旋转体2。该旋转体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转盘构成,当水喷洒到转盘上时,由于旋转体2的高度转动,使得转盘上的水切割为微小的水粒甩向壳体1的内壁面,从而经过净化风道13内的气流能够与微小的水粒相接触并融合,进而达到水洗过滤空气的目的。还可以将旋转体2设置成透风的结构,在其上铺设滤网或筛网(未图示),以达到切割微小水粒并净化的效果。
导水槽14的截面形状可以呈矩形、圆弧形、三角形、燕尾形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导水槽14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导水槽14的长度可以为任意,其最长可以环绕壳体1内壁面一圈。导水槽14的深度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进行选择,如当旋转体2比较大、甩向壳体1内壁面的水液比较多的时候,可以将导水槽14的深度设置为较深,当旋转体2较小,甩向壳体1内壁面的水液较少时,可以适当减少导水槽14的深度。可以理解的是,导水槽14内的水可以直接从壳体1的内壁面流下,也可以通过设置与导水槽14连通的排水管3或导流槽,以将导水槽14内的水排出。在一实施例中,导水槽14设置在壳体1对应旋转体2的位置。如此,当旋转体2旋转时,其甩向壳体1内壁面的水可以直接甩入导水槽14内,从而能够直接有效的避免壳体1内壁面悬积的水液随着气流流向出风口12。在另一实施例中,导水槽14设置在壳体1对应旋转体2的内壁面与出风口12之间。如此,当悬积在壳体1内壁面的水液随着气流向出风口12移动时,导水槽14能够阻挡其移动路径,从而向出风口12移动的水液能够流入导水槽14内,进而避免水液溢出出风口12。
具体地,请参照图1至图4,空气净化模块100还包括与旋转体2连接的驱动装置5,驱动装置5的输出轴与旋转体2连接,以驱动旋转体2沿其旋转轴线转动。驱动装置5安装在壳体1,驱动装置5连接旋转体2,以驱动旋转体2沿其旋转轴线转动。驱动装置5具体为电机或者是其它能够驱动旋转体2转动的驱动件。在实际应用中,旋转体2的外缘线速度大于或等于10米/秒,且小于或等于45米/秒,如可以为10m/s、15m/s、18m/s、23m/s、28m/s、35m/s、m/s、45m/s等。优选地为20米/秒至30米/秒,如可以为20m/s、22m/s、25m/s、m/s、27m/s、30m/s等。如此,既能使水被充分地打散,有效增加水滴与水雾的分布量,又能减小产生的噪音,提高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模块100通过在壳体1位于旋转体2远离出风口12一端与出风口12之间的内壁面上凹设导水槽14,则在旋转体2高速旋转时甩向壳体1内壁面的水液可以直接甩向导水槽14内,或在气流推动水液向出风口12移动的途中流入导水槽14内,从而能够阻止悬积在壳体1内壁面上的水液因气流的推动,沿着壳体1的内壁面溢出出风口12,保证整个水洗过程的密封效果;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壳体1的外壁面凸设有导水凸耳15,导水凸耳15与壳体1的连接处凹陷以形成导水槽14。
在本实施例中,导水凸耳15与壳体1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分体成型设置。当导水槽14的深度过浅,以及旋转体2甩出的水液过多,则导水槽14内的水容易溢出槽外,从而可能进一步发生水流溢出出风口12的现象。通过在壳体1的外壁面设置导水凸耳15,能够有效地加深导水槽14,从而保证导水槽14的容积,进而更加有效的防止水液从出风口12溢出。导水凸耳15的凸出高度不宜过大,过大的话容易造成整个空气净化模块100的横向体积大,导水凸耳15的凸出高度也不宜过小,过小的话不能够起到有效加深导水槽14的效果。因此,导水凸耳15的凸出高度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合理设计和选择。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导水凸耳15的底壁面和\或导水凸耳15的侧壁面开设有排水口151。排水口151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为了节约成本以及简化结构,排水口151优选地设置为一个。排水口151即可以设置在导水凸耳15的底壁面,也可以设置在导水凸耳15的侧壁面,还可以设置在导水凸耳15的底壁面与侧壁面的交界处。可以理解的是,当排水口151设置在导水凸耳15的侧壁面时,排水口151应该设置在靠近底壁面的位置。如此,可以更加有效的实现排水。排水口151的大小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通过设置排水口151,能够将导水槽14内的水排出,从而能够防止导水槽14内水积满后,再次造成水液溢出出风口12的现象,且也可以防止导水槽14内积水形成脏污。
在结合具有排水口151的上述实施例,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及图6,导水槽14的底壁面向下倾斜设置,排水口151靠近底壁面的下端设置。导水槽14的底壁面可以沿顺时针方向向下倾斜,也可以沿逆时针方向向下倾斜。导水槽14的底壁面的倾斜角度可以为0至90度中的任意一角度。为了在满足容水需求的同时使得导流的效果更好,优选地,导水槽14的底壁面的倾斜角度为10度至45度。通过使得导水槽14的底壁面向下倾斜设置,则导水槽14的底壁面能够起到导流的作用,将容纳在导水槽14内的水导入排水口151中排出,从而能够防止导水槽14内积聚大量的水。
进一步地,在旋转体2的旋转方向上,导水槽14的底壁面向下倾斜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在旋转体2高速旋转时,由旋转体2外缘甩出的水具有沿旋转方向上的切向线速度。使得导水槽14的底壁面沿旋转体2的旋转方向向下倾斜,则旋转体2甩出的水能够正好沿底壁面的倾斜方向甩向排水口151,从而导水槽14的容水和导水效果更佳。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空气净化模块100还包括排水管3,排水管3的一端与排水口151相连通。排水管3的管径与排水口151相适配。排水管3的一端与排水口151相连通,另一端可以放置在整个空气净化模块100外,将水排出至空气净化模块100;另一端还可以伸出壳体1外,与水箱41连通;或者另一端还可以在壳体1内与水箱41连通。通过设置排水管3,则从排水口151中流出的水不会直接滴落在壳体1内或壳体1外,从而能够防止水滴产生的噪音,且能够避免水滴对机器内的其他带电元器件造成影响。
在结合具有排水管3的上述实施例,进一步地,请再次参照图1及图2,空气净化模块100还包括用以为旋转体2供水的水箱41,排水管3的另一端与水箱41相连通。通过将排水管3的另一端与水箱41连通,则从导水槽14流出的水能够循环利用、环保节能;还能够保证整个水洗组件的循环水洗密封效果,不用与外部结构相联系。为了使得走管更加方便,以及防止排水管3对净化风道13内的结构造成干扰,优选地,排水管3设置在壳体1外。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及图5所示,导水槽14为多个,多个导水槽14沿壳体1的周向间隔设置。通过使得多个导水槽14沿壳体1的周向间隔设置,则在旋转体2旋转甩水时,能够保证壳体1的内壁面大部分水液均流入导水槽14内,从而有效的防止悬积的水液从出风口12溢出。为了使得防止水从出风口12溢出的效果更好,优选地,多个导水槽14沿壳体1的周向均匀分布。
在另一实施例中,导水槽14沿壳体1的周向呈环状设置。如此,使得整个壳体1的周向均排布有导水槽14。则壳体1内壁面上的水能够在流经出风口12的途中全部流入导水槽14内,从而全面且有效的防止水液从出风口12溢出。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4所示,旋转体2与壳体1呈间隙设置,壳体1位于旋转体2与进风口11之间的内壁面凸设有环形挡风条16。
在本实施例中,环形挡风条16与壳体1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分体成型设置。通过在壳体1的内壁面设置环形挡风条16,该环形挡风条16能够更加全面地阻挡气流从壳体1与旋转体2之间的间隙流向出风口12。从而使得全部或大部分气流从旋转体2流过,进而使得更多的空气被旋转体2上的水滴充分净化,且有利减慢空气的流速,从而使得空气具有足够长的时间与旋转体2上的水滴进行接触,水洗净化效果更佳。环形挡风条16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环形挡风条16为多个时,多个环形挡风条16沿壳体1的上下方向呈间隔排布。如此,使得环形挡风条16遮挡旋转体2与壳体1之间的间隙效果更好。为了使得环形挡风条16的挡风效果更好,优选地,环形挡风条16靠近旋转体2设置。
具体地,环形挡风条16的凸起高度,大于旋转体2与壳体1内壁面之间的间距。
具体地,环形挡风条16从筒体的内壁面沿筒体的径向延伸,其延伸的长度即为环形挡风条16凸起的高度。当挡风条凸起的高度大于旋转体2与壳体1之间的间距时,环形挡风条16能够完全遮挡旋转体2与筒体之间的间隙,使得环形挡风条16具有良好的挡风效果,有利于减少未经过净化的空气通过该间隙。本实施例的挡风条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方案,在其他实施中,也可以是,环形挡风条16凸起的高度小于旋转体2与筒体内壁面之间的间距;或者是,环形挡风条16凸起的高度等于旋转体2与筒体内壁面之间的间距,挡风条具有良好的挡风效果。
在结合具有环形挡风条16的上述实施例,进一步地,请参照图2,图4至图6,进风口11位于壳体1的下端,出风口12位于壳体1的上端,导水槽14位于环形挡风条16的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被旋转体2甩出的水由于重力的作用,向下滴落,使得进风口11位于壳体1的下方,则进风方向与水滴滴落的方向不一致,防止气流混着大量水滴从出风口12排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净化风道13可以为直筒型,也可以呈弯折型,此处所指的上方和下方指的是一个相对上下的位置关系,并不一定指的是正上方和正下方。当壳体1的内壁面设置有环形挡风条16时,从旋转体2甩向壳体1内壁面的水容易大量积聚在环形挡风条16上,则大量的水液容易随着气流沿着壳体1的内壁面吹向出风口12。通过将导水槽14设置在环形挡风条16的上端,能够全面且有效的防止由于环形挡风条16造成的水液悬积,从出风口12溢出的现象。
在一实施例中,旋转体2包括支架(未标示)和安装于支架(未标示)上的筛网(未图示),旋转体2适用于,当水喷淋到筛网(未图示)时,通过旋转将水向外甩出。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未标示)可以设置为一层或多层,即筛网(未图示)可以铺设为一层或多层。筛网(未图示)可以固定于支架(未标示)上,如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筛网(未图示)还可以与支架(未标示)可拆卸连接,如通过卡接、螺钉、压接、胶水粘接等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支架(未标示)为筛网(未图示)的安装提供支撑作用,支架(未标示)可以为一个实心的盘状结构,当旋转体2安装在净化风道13内时,旋转体2与壳体1的内壁面之间形成过风通道,则当水随着筛网(未图示)的旋转被切割为微粒水滴且甩出至过风通道内,空气的颗粒物、甲醛等与过风通道内的水滴充分接触后被水净化掉。支架(未标示)还可以为多根辐射筋条交叉的形状、环结构等,支架(未标示)的大体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异形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只需能够为筛网(未图示)的安装提供支撑即可。如此,气流能够从支架(未标示)中部流通,即直接从筛网(未图示)的轴向穿过。使得气流能够与筛网(未图示)上的微粒水滴进行充分接触,从而使得净化效果更佳。
由于筛网(未图示)的多孔结构,使得旋转体2粘水性较好,则喷淋在筛网(未图示)上的水滴分布更广、更加均匀,则随旋转体2旋转时水滴能够达到所需的粒径。当筛网(未图示)高速旋转时,喷淋在筛网(未图示)上的水形成高速移动水滴,分布在筛网(未图示)上,且可随着筛网(未图示)向外甩出,则水滴与从进风口11流入的空气充分接触混合,空气的颗粒物、甲醛等于水滴充分接触后被水净化掉,这样可以有效净化空气。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空气净化模块100还包括供水组件4,供水组件4包括水箱41和喷头42,喷头42用以将水箱41中的水喷淋至旋转体2上。
在本实施例中,水箱41用于存储水。喷头42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喷头42可以旋转也可以固定,喷头42可以位于旋转体2上方,也可以位于旋转体2下方。喷头42通过软管与水箱41相连通。具体而言,供水组件4还可以包括水泵,通过水泵将水箱41内的水泵入喷头42中,从而将水喷洒至旋转体2,进行水洗净化。为了防止与空气中的颗粒物结合后的水回落至水箱41,在实际应用中,在喷头42的下方设置接水盘,接水盘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水口151。如此,接水盘能够接住与空气污染物混合后的污水,且能够将污水排出机器外。从而能够防止水箱41内的水被污染,造成空气的二次污染。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与水箱41连通的供水管,使得供水管穿设旋转体2中部的供水通道,且在供水管的周壁上开设喷水孔。则使得多层筛网(未图示)上都能均匀有效的分布水滴,进而水洗过滤效果更佳。
在一实施例中,请再次参照图1及图2,空气净化模块100还包括风机部件6,风机部件6具有与净化风道13相连通的风机风道,风机部件6用于使得气流从壳体1的进风口11流入、流经净化风道13并从壳体1的出风口12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风机部件6的风机可以为离心风机、轴流风机、混流风机等。风机部件6安装在壳体1内或壳体1外均可,风机部件6能够使得气流能够从进风口11流向出风口12,且加快了气流从净化风道13内流经的速度,从而加快气流循环的速度,以满足用户使用需求。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风机部件6安装在壳体1外,并位于壳体1的下端。则该风机部件6可以采用离心风机,能够保证足够的风量进入净化风道13内。具体地,风机部件6还可以包括风轮和风道外壳,风道外壳内形成有风机风道,风轮安装在风机风道内,风机风道的出风端与净化风道13的进风端相连通。在风机的作用下,空气由风机风道流入,并从进风口11流经净化风道13,再从出风口12吹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请参照图7及图8,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200和空气净化模块100,其中,机壳200设有换热进风口210、换热出风口220、净化进风口230和净化出风口240,换热进风口210和换热出风口220连通,净化进风口230和净化出风口240连通,该空气净化模块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该空调室内机可以是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移动空调等。
其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换热器和换热风机。机壳200沿上下方向延伸,机壳200连接换热进风口210和换热出风口220的换热风道,换热器和换热风机设于换热风道内。室内空气从换热进风口210进入到换热风道,并经由换热器换热后,再从换热出风口220吹出。
空气净化模块100与机壳200固定的方式具有多种,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净化模块100与机壳200通过卡扣进行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净化模块100与机壳200通过螺钉的方式进行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净化模块100与机壳200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此处并不限定空气净化模块100和机壳200的固定方式,只要能够实现两者连接即可。
空气净化模块100安装在机壳200内或外均可,以下以空气净化模块100安装在机壳200内为例进行说明。一实施例中,空气净化模块100安装在机壳200的底部,由于空气净化模块100安装在机壳200的底部,呈上下方向设置,故能够避免其占用横向空间,减小对室内横向空间的占用。在机壳200的周侧设有净化进风口230和净化出风口240,净化进风口230与进风口11连通,净化出风口240与出风口12连通(净化出风口240具体是与风道外壳所形成的风道连通的)。
以下具体说明空气净化的工作流程:室内空气或新风在净化风机的作用下从净化进风口230进入机壳200内,并从进风口11流入净化风道13。水泵将水箱41内的水通过软管输送到喷头42,喷头42朝上喷水,以将水喷洒在旋转体2上的旋转筛网(未图示)上;旋转体2在驱动装置5的驱动下转动,高速旋转的旋转体2上的筛网(未图示)将水液切割,且同时产生离心力将水朝四周甩出,在筛网(未图示)上形成细小的水流或水粒,空气在筛网(未图示)上与高速运动的水流或水粒充分接触,空气中的颗粒物,如微小尘埃、甲醛等有机物溶于水或附着在水上而掉落,净化后的空气朝上流动,并经由出风口12流入到净化风机的风道内,最终从机壳200上的净化出风口240吹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包括空调室外机以及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与空调室外机连接。该空气净化模块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及连通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的净化风道;
旋转体,可旋转设于所述净化风道,所述旋转体适用于,当水喷淋到所述旋转体上时,通过旋转将水向外甩出;
其中,所述壳体的内壁面形成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位于所述旋转体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壁面凸设有导水凸耳,所述导水凸耳与所述壳体的连接处凹陷以形成所述导水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凸耳的底壁面和\或所述导水凸耳的侧壁面开设有排水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槽的底壁面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排水口靠近所述底壁面的下端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所述导水槽的底壁面向下倾斜设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模块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水口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模块还包括用以为所述旋转体供水的水箱,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水箱相连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槽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水槽沿所述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槽沿所述壳体的周向呈环状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与所述壳体呈间隙设置,所述壳体位于所述旋转体与所述进风口之间的内壁面凸设有环形挡风条。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挡风条的凸起高度,大于所述旋转体与所述壳体内壁面之间的间距。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下端,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上端,所述导水槽位于所述环形挡风条的上方。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包括支架和安装于所述支架上的筛网,所述旋转体适用于,当水喷淋到所述筛网时,通过旋转将水向外甩出。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模块还包括供水组件,所述供水组件包括水箱和喷头,所述喷头用以将水箱中的水喷淋至所述旋转体上。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模块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旋转体连接,以驱动所述旋转体转动。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的外缘线速度大于或等于10米/秒,且小于或等于45米/秒。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的外缘线速度大于或等于20米/秒,且小于或等于30米/秒。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模块还包括风机部件,所述风机部件具有与所述净化风道相连通的风机风道,所述风机部件用于使得气流从所述壳体的进风口流入、流经所述净化风道并从所述壳体的出风口流出。
19.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设有换热进风口、换热出风口、净化进风口和净化出风口,所述换热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出风口连通,所述净化进风口和所述净化出风口连通;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所述空气净化模块位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空气净化模块的壳体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净化进风口,所述空气净化模块的壳体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净化出风口。
2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室外机;以及,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与所述空调室外机连接。
CN201921014145.1U 2019-06-28 2019-06-28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101284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14145.1U CN210128473U (zh) 2019-06-28 2019-06-28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14145.1U CN210128473U (zh) 2019-06-28 2019-06-28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28473U true CN210128473U (zh) 2020-03-06

Family

ID=69664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14145.1U Active CN210128473U (zh) 2019-06-28 2019-06-28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2847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3756A (zh) * 2020-05-06 2021-11-0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水路结构、水净化模块和空调
CN113623749A (zh) * 2020-05-06 2021-11-0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水净化组件、水净化模块和空调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3756A (zh) * 2020-05-06 2021-11-0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水路结构、水净化模块和空调
CN113623749A (zh) * 2020-05-06 2021-11-0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水净化组件、水净化模块和空调
CN113623756B (zh) * 2020-05-06 2023-01-1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水路结构、水净化模块和空调
CN113623749B (zh) * 2020-05-06 2023-01-1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水净化组件、水净化模块和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32270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0128473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463280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0128470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601998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0601971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463265U (zh) 空气净化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210373797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241786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476114U (zh) 空气净化模块、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373762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128415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0241784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9944554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0345669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8296143U (zh) 水洗空气净化器
CN217817290U (zh) 水幕空气净化器
CN210373761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832272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050883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0050884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0345673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463303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431108U (zh) 水洗空气净化装置和空调
CN209944516U (zh) 空气净化模块、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