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01758U - 厨具 - Google Patents

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01758U
CN210601758U CN201921061014.9U CN201921061014U CN210601758U CN 210601758 U CN210601758 U CN 210601758U CN 201921061014 U CN201921061014 U CN 201921061014U CN 210601758 U CN210601758 U CN 2106017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dissipation
heat
inlet
kitchen appli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6101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炳
谭浩志
江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6101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017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017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017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厨具,包括:外壳,外壳具有多个彼此分隔的散热腔;多个发热件,各发热件均与外壳连接,且每个散热腔处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发热件,每个散热腔均具有独立设置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集成灶的电磁炉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的集成灶通常集成有多种设备例如集成有油烟机、电磁炉、调料机等,以实现多种功能。对于电磁炉而言,电磁炉会有多个发热部件,发热部件加热产生的热量需要及时排出集成灶才能够保证集成灶的稳定工作,而现有的技术方案通常无法实现多个发热件的及时散热,特别是对于大功率的发热部件而言,常规的设置方式无法实现大功率发热部件的及时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集成灶的电磁炉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厨具,包括:外壳,外壳具有多个彼此分隔的散热腔;多个发热件,各发热件均与外壳连接,且每个散热腔处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发热件,每个散热腔均具有独立设置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进一步地,进风口正对发热件的发热处。
进一步地,进风口开设在散热腔的侧壁上,且进风口的轴线与发热件的轴线垂直。
进一步地,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位于散热腔相对两侧的边缘处。
进一步地,厨具还包括:进风风扇,进风风扇设置在进风口处;和/或出风风扇,出风风扇设置在出风口处,出风口位于散热腔的底部。
进一步地,外壳还包括第一导风筋,第一导风筋的长度方向与气流流经散热腔的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筋为多个,且在发热件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导风筋。
进一步地,外壳还包括第二导风筋,第二导风筋的挡风面朝向进风口,且第二导风筋位于发热件远离进风口的一侧。
进一步地,第二导风筋的筋高设置在散热腔高度的1/2至3/4之间。
进一步地,厨具还包括:机体,外壳和发热件均设置在机体内,机体具有连通孔;连通件,连通件具有供气体流通的风道,且风道的一端与至少一个出风口对接,风道的另一端与连通孔对接。
进一步地,外壳和/或连通件与机体可拆卸连接,厨具还包括密封件,外壳与连通件之间、外壳与机体之间、连通件与机体之间中的至少一处设置有密封件。
进一步地,风道包括至少一个共用风道,共用风道与至少两个散热腔连通,厨具还包括隔板,隔板设置在共用风道的入口侧,并将共用风道的入口侧分隔为至少两个通道,各通道分别与散热腔对接。
进一步地,厨具包括电磁炉组件,电磁炉组件包括:电磁灶;线圈盘;机芯盒,电磁灶、线圈盘和机芯盒为发热件,电磁灶、线圈盘和机芯盒分别设置在一个散热腔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外壳上设置有多个彼此独立分隔的散热腔,并且将发热件设置在散热腔内,从而将发热件独立隔开,减少相互干扰,使得每个发热件能够分别独立进行散热,既避免了发热件发热之间的相互影响,又提高了发热件的散热效果,保证发热件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有效地排出厨具外,并且即使是大功率发热件也能够及时进行散热。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厨具的部分组件的爆炸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电磁灶组件和连通件的气流流动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电磁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电磁炉组件的线圈盘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中的线圈盘部分的俯视图;以及
图6示出了图5中的电磁炉组件的电磁灶部分和机芯盒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外壳;11、散热腔;111、进风口;112、出风口;12、第一导风筋;13、第二导风筋;20、发热件;21、电磁灶;22、线圈盘;23、机芯盒;30、进风风扇;40、出风风扇;50、机体;60、连通件;61、风道;70、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集成灶的电磁炉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厨具。
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厨具,包括外壳10和多个发热件20,外壳10具有多个彼此分隔的散热腔11;各发热件20均与外壳10连接,且每个散热腔11处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发热件20,每个散热腔11均具有独立设置的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以对发热件20进行散热。
本实施例通过在外壳10上设置有多个彼此独立分隔的散热腔11,并且将发热件20设置在散热腔11内,从而将发热件20独立隔开,减少相互干扰,使得每个发热件20能够分别独立进行散热,既避免了发热件20发热之间的相互影响,又提高了发热件20的散热效果,保证发热件20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有效地排出厨具外,并且即使是大功率发热件也能够及时进行散热。
本实施例以厨具为集成灶为例进行说明,集成灶包括电磁炉组件,如图3所示,电磁炉组件包括多个发热件20,更具体地说,电磁炉组件包括2KW的电磁灶21、5KW大功率的线圈盘22以及IGBT模块的机芯盒23,其中电磁灶21、线圈盘22和机芯盒23为发热件20,电磁灶21、线圈盘22和机芯盒23分别设置在一个散热腔11处。当然,厨具可以其他厨房设备,发热件20也可以是集成灶上其他部件的发热部件。
对于5KW大功率的线圈盘22而言,由于其功率较大,因而需要对其散热进行以下特殊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下述设置是针对于5KW大功率的线圈盘22的,但其也可以使用在5KW以上的其他大功率发热件上或者使用在2KW的电磁灶21等小功率发热件上。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进风口111正对线圈盘22的发热处,从而使得由进风口111进入到散热腔11内的气流能够更好的作用到线圈盘22上,提高线圈盘22的散热效果。
优选地,进风口111开设在散热腔11的侧壁上,且进风口111的轴线与线圈盘22的轴线垂直。这样,进风口111进入的气流能够直接吹到线圈盘22的整个底面上,增大线圈盘22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分别位于散热腔11相对两侧的边缘处,这样,进风口111、线圈盘22和出风口112呈一条直线,气流经进风口111进入到散热腔11内后直接流经线圈盘22,再直接从出风口112排出,气流流动的整个过程快速,提高了散热的速度,最大限度地实现直线散热,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可选地,厨具还包括进风风扇30和出风风扇40,进风风扇30设置在进风口111处;出风风扇40设置在出风口112处,出风口112位于散热腔11的底部,进风风扇30和出风风扇40能够辅助气流的流动,保证冷风气流从进风口111进入并从出风口112排出。当然,也可以仅设置进风风扇30或仅设置出风风扇40。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0还包括第一导风筋12,第一导风筋12的长度方向与气流流经散热腔11的方向平行。
具体地,第一导风筋12为多个,且在线圈盘22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导风筋12,以控制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一导风筋12使得两侧的气流在第一导风筋12的引导下向靠近中间位置的线圈盘22流动,使得气流能够更好地作用到线圈盘22上,同时能够避免气流在散热腔11内的角落位置产生气流漩涡,保证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0还包括第二导风筋13,第二导风筋13的挡风面朝向进风口111,且第二导风筋13位于线圈盘22远离进风口111的一侧,本实施例优选第二导风筋1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导风筋12的长度方向垂直,这样,当气流在散热腔11内沿着第一导风筋12的引导方向流动时,气流吹到第二导风筋13的挡风面上,气流的流动受到第二导风筋13的阻挡,在气流跨越第二导风筋13时,气流向靠近线圈盘22底面的方向流动,使得气流的流动必然会经过线圈盘22的发热底面,从而气流能够带走更多的热量并被排出外壳10。第二导风筋13能够聚集散热腔11底部的冷风,引导冷风吹上去,使得进风口111进来的冷风尽可能多的经过发热件20,带走发热件20的热气。
优选地,第二导风筋13的筋高设置在散热腔11高度的1/2至3/4之间,使得冷风能够更有效地经过发热件20,若设置太高,就完全阻挡了冷风;若设置太低,起不了聚集底部的冷风导引上去的效果。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气流能够更加有效地作用到线圈盘22的发热底面上,气流能够带走更多的热量,保证大功率的线圈盘22的散热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厨具还包括机体50和连通件60,机体50作为集成灶最外层壳体,电磁炉组件、吸油烟组件等均集成在机体50内,自然地,外壳10和发热件20也位于机体50内,机体50的后侧面具有用于将气流排出集成灶外的连通孔;连通件60具有供气体流通的风道61,且风道61的一端与至少一个出风口112对接,风道61的另一端与连通孔对接,以使进风口111或出风口112与机体50外部连通。本实施例设置有两个连通件60,其中一个连通件60与设置电磁灶21的散热腔11的出风口112和设置机芯盒23的散热腔11的出风口112均连通,流经电磁灶21的气流和流经机芯盒23的气流汇集到同一个连通件60的风道61内,经由风道61统一流出,另一个连通件60与设置线圈盘22的散热腔11的出风口112连通,从而保证气流快速流动,提高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0和连通件60与机体50可拆卸连接,分体的设置方式便于各组件之间的安装,并且厨具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可以是密封圈、密封条等部件,外壳10与连通件60之间、外壳10与机体50之间、连通件60与机体50之间中的至少一处设置有密封件。在安装时,将电磁炉组件通过胶水等固定方式固定在机体50上,在风道61的外沿安装密封条,便于与电磁炉组件之间密封压实,提高散热效果,便于拆卸、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风道61包括至少一个共用风道,共用风道与至少两个散热腔11连通,厨具还包括隔板70,隔板70设置在共用风道的入口侧,并将共用风道的入口侧分隔为至少两个通道,各通道分别与散热腔11对接,这样子设置,隔板70用来防止从两个散热腔11出来的热风在共用风道的入口处串流,导致热风回流到散热腔11;隔板70还用来防止越来越多的热风聚集在共用风道的入口处,导致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
具体地,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磁灶21和机芯盒23共用一个风道61,即共用风道与设置有电磁灶21的散热腔11和设置有机芯盒23的散热腔11对接,在共用风道的入口侧设置有隔板70,隔板70将该段分隔成两层通道,两层通道分别与两个散热腔11的出风口112对接,流经电磁灶21的气流和流经机芯盒23的气流经过各自对接的通道后在共用风道的中后段汇合共同排出。上述设置有利于集中出风,简化风道结构,提高出风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多个指的是至少两个。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集成灶的电磁炉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2、将发热件独立隔开,减少相互干扰;
3、每个发热件能够分别独立进行散热,提高了发热件的散热效果;
4、避免气流在散热腔内的角落位置产生气流漩涡,保证散热效果;
5、第二导风筋导引进风口进来的冷风尽可能多的经过发热件,带走发热件的热气,聚集散热腔底部的风,引导冷风吹到发热件上;
6、气流能够更加有效地作用到发热件上,适用于大功率的发热部件;
7、共用风道有利于集中出风,简化风道结构,提高出风效率;
8、整体结构简单,便于拆卸安装。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0),所述外壳(10)具有多个彼此分隔的散热腔(11);
多个发热件(20),各所述发热件(20)均与所述外壳(10)连接,且每个所述散热腔(11)处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发热件(20),每个所述散热腔(11)均具有独立设置的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11)正对所述发热件(20)的发热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11)开设在所述散热腔(11)的侧壁上,且所述进风口(111)的轴线与所述发热件(20)的轴线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11)和所述出风口(112)分别位于所述散热腔(11)相对两侧的边缘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厨具还包括:
进风风扇(30),所述进风风扇(30)设置在所述进风口(111)处;和/或
出风风扇(40),所述出风风扇(40)设置在所述出风口(112)处,所述出风口(112)位于所述散热腔(11)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还包括第一导风筋(12),所述第一导风筋(12)的长度方向与气流流经所述散热腔(11)的方向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筋(12)为多个,且在所述发热件(20)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导风筋(1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还包括第二导风筋(13),所述第二导风筋(13)的挡风面朝向所述进风口(111),且所述第二导风筋(13)位于所述发热件(20)远离所述进风口(111)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筋(13)的筋高设置在所述散热腔(11)高度的1/2至3/4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厨具还包括:
机体(50),所述外壳(10)和所述发热件(20)均设置在所述机体(50)内,所述机体(50)具有连通孔;
连通件(60),所述连通件(60)具有供气体流通的风道(61),且所述风道(61)的一端与至少一个所述出风口(112)对接,所述风道(61)的另一端与所述连通孔对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和/或所述连通件(60)与所述机体(50)可拆卸连接,所述厨具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外壳(10)与所述连通件(60)之间、所述外壳(10)与所述机体(50)之间、所述连通件(60)与所述机体(50)之间中的至少一处设置有所述密封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61)包括至少一个共用风道,所述共用风道与至少两个所述散热腔(11)连通,所述厨具还包括隔板(70),所述隔板(70)设置在所述共用风道的入口侧,并将所述共用风道的入口侧分隔为至少两个通道,各所述通道分别与所述散热腔(11)对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厨具包括电磁炉组件,所述电磁炉组件包括:
电磁灶(21);
线圈盘(22);
机芯盒(23),所述电磁灶(21)、所述线圈盘(22)和所述机芯盒(23)为所述发热件(20),所述电磁灶(21)、所述线圈盘(22)和所述机芯盒(23)分别设置在一个所述散热腔(11)处。
CN201921061014.9U 2019-07-08 2019-07-08 厨具 Active CN2106017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61014.9U CN210601758U (zh) 2019-07-08 2019-07-08 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61014.9U CN210601758U (zh) 2019-07-08 2019-07-08 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01758U true CN210601758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698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61014.9U Active CN210601758U (zh) 2019-07-08 2019-07-08 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017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56179A (zh) * 2021-03-31 2021-06-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56179A (zh) * 2021-03-31 2021-06-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65995B2 (en) Ventilation system for induction cooktop
CN210601758U (zh) 厨具
CN210463126U (zh) 一种改良商用微波炉
WO2021115105A1 (zh) 具有微波加热功能的烹饪电器
JP2002228156A (ja) 電子レンジの電装室構造
CN203615403U (zh) 高效散热的电磁炉
CN202546865U (zh) 电磁炉及电磁炉双室散热风道
CN112741500B (zh) 风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0075636U (zh) 微波炉各器件抗干扰散热风道系统
CN112471920B (zh) 烹饪器具
WO2017206240A1 (zh) 嵌入式烹饪器具
CN204962883U (zh) 电磁炉
CN210241668U (zh) 一种otr微波炉散热系统
CN210601759U (zh) 厨具
CN209310058U (zh) 电磁炉
CN112944416A (zh) 烹饪装置
CN207761990U (zh) 轴流风机及电磁炉
CN210717688U (zh) 厨具
CN210717701U (zh) 电磁炉
CN213119198U (zh) 一种新型电磁炉
CN218033276U (zh) 一种进风装置及台面一体灶
CN209310060U (zh) 电磁炉
CN216876053U (zh) 一种具有顶部热风循环烤箱的集成灶
CN215570652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电磁炉
CN210568622U (zh) 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