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62883U - 电磁炉 - Google Patents

电磁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62883U
CN204962883U CN201520587056.1U CN201520587056U CN204962883U CN 204962883 U CN204962883 U CN 204962883U CN 201520587056 U CN201520587056 U CN 201520587056U CN 204962883 U CN204962883 U CN 2049628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wer fan
circuit board
wind deflector
fan
electromagnetic o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8705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太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8705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628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628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628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磁炉,通过设置导风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磁炉的风机无法同时对两块电路板进行散热的技术问题。该电磁炉包括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和导风板,导风板位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相对侧,第一风机的排风口和第二风机的排风口背离导风板;并形成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该电磁炉通过在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侧边设置导风板,以使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排出的气流能同时对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进行散热,即利用第一风机排出的气流沿第一风道对第一电路板进行散热,利用第二风机排出的气流沿第三风道对第二电路板进行散热,这样,实现对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同时进行散热处理。

Description

电磁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现有电磁炉中,风机通过风道对其中线盘和主控板进行强制对流散热,其中主控板一般做在一整片PCB中,热量较集中,风机也通过专有风道对主控板进行散热。
然而,在特殊情况下,为了生产方便而升级特定功能模块,或为了满足其他需求,主控板可以分割成两块板,同时,两块板并无法紧凑地放置在一起,而是分开放置在机壳的不同位置,这时,对于较薄的电磁炉产品,原有的风道将无法满足第二块电路板的散热要求,尤其是当第二块电路板有较高散热要求时,矛盾尤为突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炉,通过设置导风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磁炉的风机无法同时对两块电路板进行散热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座、与所述底座相对设置并共同形成容置腔体的上盖、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并容置于所述容置腔体内的线盘、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底座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底座的底板上,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底座的侧壁上并靠近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侧边;所述电磁炉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和导风板,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二风机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相对应并沿所述线盘的周向分布,且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分别对应一所述进风口且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的相对侧;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的相对侧,且所述第一风机的排风口和所述第二风机的排风口背离所述导风板;其中,所述第一风机的排风口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出风口形成第一风道以及与所述线盘和所述出风口形成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机的排风口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和所述出风口形成第三风道以及与所述线盘和所述出风口形成第四风道。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包括沿所述第一电路板之临近所述第一风机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一风机外围的第一导风板、沿所述第一风机外围延伸至所述第二风机外围的第二导风板以及沿所述第二风机外围延伸至所述第二电路板之临近所述第二风机一侧的第三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和所述第三导风板顺次连接;沿所述第一风机的排风口经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线盘之间所在区域至所述出风口形成所述第一风道、沿所述第一风机的排风口经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之间所在区域至所述出风口形成所述第二风道、沿所述第二风机的排风口经所述第三导风板与所述线盘之间所在区域至所述出风口形成所述第四风道以及沿所述第二风机的排风口经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所在区域至所述出风口形成所述第三风道。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炉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风道中与所述第三导风板相对设置的辅助导风板,所述辅助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炉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控制板,所述容置腔体包括容置所述控制板的第一腔体以及容置所述线盘、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四个角上,且所述第一风机靠近所述第一腔体一侧以及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相邻角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并排设置,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所在区域位于所述控制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所在区域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底座之两相邻侧壁上,且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之远离所述线盘的侧边相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一电路板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并排设置,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一电路板所在区域位于所述控制板与所述第二风机和所述第二电路板所在区域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侧壁上,且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之远离所述线盘的侧边相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分别为轴流风扇、离心风扇或者混流风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分别为不同功率的风扇。如此可以针对不同的散热需求,低成本地实现理想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该电磁炉通过在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侧边设置所述导风板,以使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排出的气流能同时对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进行散热,即利用所述第一风机排出的气流沿所述第一风道对所述第一电路板进行散热,利用所述第二风机排出的气流沿所述第三风道对所述第二电路板进行散热,这样,可以实现对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同时进行散热处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结构图,取出上盖后;
图2是图1中电磁炉的内部结构图,取出导风板;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内部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包括底座10、与所述底座10相对设置并共同形成容置腔体11的上盖(未图示)、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10上并容置于所述容置腔体11内的线盘12、第一电路板13和第二电路板14,所述底座10设有进风口(未图示)和出风口102,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底座10的底板上,所述出风口102位于所述底座10的侧壁上并靠近所述第一电路板13和所述第二电路板14侧边;所述电磁炉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10上的第一风机15、第二风机16和导风板17,所述第一风机15与所述第二风机16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13和所述第二电路板14相对应并沿所述线盘12的周向分布,且所述第一风机15和所述第二风机16分别对应所述进风口且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13和所述第二电路板14的相对侧;所述导风板17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13和所述第二电路板14的相对侧,且所述第一风机15的排风口和所述第二风机16的排风口背离所述导风板17;其中,所述第一风机15的排风口与所述第一电路板13和所述出风口102形成第一风道103以及与所述线盘12和所述出风口102形成第二风道104,所述第二风机16的排风口与所述第二电路板14和所述出风口102形成第三风道106以及与所述线盘12和所述出风口102形成第四风道10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通过在所述第一风机15和所述第二风机16侧边设置所述导风板17,以使所述第一风机15和所述第二风机16排出的气流能同时对所述第一电路板13和所述第二电路板14进行散热,即利用所述第一风机15排出的气流沿所述第一风道103对所述第一电路板13进行散热,利用所述第二风机16排出的气流沿所述第三风道106对所述第二电路板14进行散热,这样,可以实现对所述第一电路板13和所述第二电路板14同时进行散热处理。
在该实施例中,在进行散热时,所述第一风机15通过所述第一风道103对所述第一电路板13以及通过所述第二风道104对一部分线盘12进行散热,所述第二风机16通过所述第三风道106对所述第二电路板14以及通过所述第四风道105对一部分线盘12进行散热,图1中虚线箭头所示为气流沿所述第一风道103、所述第二风道104、所述第三风道106和所述第四风道105的流向图;也可以是,所述第一风机15通过所述第一风道103对所述第一电路板13以及通过所述第二风道104对整个线盘12进行散热,所述第二风机16通过所述第三风道106对所述第二电路板14进行散热。这取决于所述第一风机15和所述第二风机16提供的风量大小以及所述导风板17的位置和形状等因素。
请参照图1,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17包括沿所述第一电路板13之临近所述第一风机15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一风机15外围的第一导风板172、沿所述第一风机15外围延伸至所述第二风机16外围的第二导风板174以及沿所述第二风机16外围延伸至所述第二电路板14之临近所述第二风机16一侧的第三导风板176,所述第一导风板172、所述第二导风板174和所述第三导风板176顺次连接;沿所述第一风机15的排风口经所述第一导风板172与所述线盘12之间所在区域至所述出风口102形成所述第一风道103、沿所述第一风机15的排风口经所述第二导风板174与所述第一电路板13之间所在区域至所述出风口102形成所述第二风道104、沿所述第二风机16的排风口经所述第三导风板176与所述线盘12之间所在区域至所述出风口102形成所述第四风道105以及沿所述第二风机16的排风口经所述第二导风板174与所述第二电路板14之间所在区域至所述出风口102形成所述第三风道106。
通过形成所述第一风道103、所述第二风道104、所述第四风道105和所述第三风道106使从所述第一风机15的排风口和所述第二风机16的排风口排出的气流得到集中归集,以分别对所述第一电路板13、所述线盘12和所述第二电路板14进行散热,保证了良好的散热效果。
请参照图1,进一步地,所述电磁炉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风道106中与所述第三导风板176相对设置的辅助导风板18,所述辅助导风板18位于所述第二风机16与所述第二电路板14之间并与所述第三导风板176平行设置。所述辅助导风板18设置于所述第三导风板176与所述线盘12之间以使从所述第三风道106流出的气流集中朝所述第二电路板14上流动,以更好地为所述第二电路板14散热。通过设置所述辅助导风板18以使所述第三风道106和所述第四风道105之间形成隔断,使得气流流向更集中。
请参照图1至图4,进一步地,所述电磁炉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10上的控制板19,所述容置腔体11包括容置所述控制板19的第一腔体112以及容置所述线盘12、所述第一电路板13、所述第二电路板14、所述第一风机15和所述第二风机16的第二腔体114,所述第一电路板13、所述第二电路板14、所述第一风机15和所述第二风机16位于所述第二腔体114的四个角上,且所述第一风机15靠近所述第一腔体112一侧以及所述第二风机16与所述第一风机15设置于相邻角位置。所述线盘12位于所述第二腔体114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电路板13、所述第二电路板14、所述第一风机15和所述第二风机16分别位于所述线圈的四周并位于所述第二腔体114的四个对角上。所述第一风机15靠近所述第一腔体112的一角上,且所述第二风机16与所述第一风机15位于所述第二腔体114的同一侧边。
请参照图1和图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机15和所述第二风机16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一电路板13与所述第二电路板14并排设置,所述第一风机15和所述第二风机16所在区域位于所述控制板19与所述第一电路板13和所述第二电路板14所在区域之间。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风机15和所述第二风机16位于所述第二腔体114之靠近所述控制板19一侧的两个角上,所述导风板17位于所述线盘12与所述控制板19之间,并利用所述导风板17形成的所述第一风道103、所述第二风道104、所述第三风道105和所述第四风道106,并通过所述第一风机15和所述第二风机16对所述第一电路板13、所述线盘12和所述第二电路板14进行散热。
请参照图4,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102设置于所述底座10之两相邻侧壁上,且所述出风口102与所述第一电路板13和所述第二电路板14之远离所述线盘12的侧边相对。可以理解,所述第一电路板13和所述第二电路板14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腔体114之远离所述控制板19的一角,这样,所述底座10具有三个侧壁与所述第一电路板13和所述第二电路板14的侧边相对,也就是在这三个侧壁上均设有出风口102,即与所述控制板19相面对的侧壁上设有出风口102,与该侧边相邻的两侧壁上也设有出风口102且该出风口102与所述第一电路板13和所述第二电路板14的侧边相对,以保证从所述第一电路板13和所述第二电路板14上流过的气流均具有相应的出风口102,提高散热速度和散热效果。
请参照图1至图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机15和所述第一电路板13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二风机16与所述第二电路板14并排设置,所述第一风机15和所述第一电路板13所在区域位于所述控制板19与所述第二风机16和所述第二电路板14所在区域之间。所述导风板17位于所述线盘12与所述底座10的侧壁之间,并形成所述第一风道103、所述第二风道104、所述第三风道105和所述第四风道106,并通过所述第一风机15和所述第二风机16对所述第一电路板13、所述线盘12和所述第二电路板14进行散热。
请参照图1至图3,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102设置于所述底座10的侧壁上,且所述出风口102与所述第一电路板13和所述第二电路板14之远离所述线盘12的侧边相对。所述出风口102位于紧贴所述第一电路板13和所述第二电路板14侧边的侧壁上,通过在多个侧壁上形成出风口102以增加所述气流的排出量,提高散热效果。
请参照图1至图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机15和所述第二风机16分别为轴流风扇、离心风扇或者混流风扇。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15和所述第二风机16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风扇。所述第一风机15和所述第二风机16分别为不同功率的风扇,具体为不同的风扇扇叶径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进风量,满足不同的散热需求,达到基本相同的散热效果,保持发热件在基本一致的温度范围内,避免散热资源浪费,因此对实现低成本地散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座、与所述底座相对设置并共同形成容置腔体的上盖、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并容置于所述容置腔体内的线盘、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底座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底座的底板上,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底座的侧壁上并靠近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侧边;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炉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和导风板,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二风机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相对应并沿所述线盘的周向分布,且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分别对应所述进风口且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的相对侧;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的相对侧,且所述第一风机的排风口和所述第二风机的排风口背离所述导风板;其中,所述第一风机的排风口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出风口形成第一风道以及与所述线盘和所述出风口形成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机的排风口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和所述出风口形成第三风道以及与所述线盘和所述出风口形成第四风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包括沿所述第一电路板之临近所述第一风机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一风机外围的第一导风板、沿所述第一风机外围延伸至所述第二风机外围的第二导风板以及沿所述第二风机外围延伸至所述第二电路板之临近所述第二风机一侧的第三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和所述第三导风板顺次连接;沿所述第一风机的排风口经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线盘之间所在区域至所述出风口形成所述第一风道、沿所述第一风机的排风口经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之间所在区域至所述出风口形成所述第二风道、沿所述第二风机的排风口经所述第三导风板与所述线盘之间所在区域至所述出风口形成所述第四风道以及沿所述第二风机的排风口经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所在区域至所述出风口形成所述第三风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风道中与所述第三导风板相对设置的辅助导风板,所述辅助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控制板,所述容置腔体包括容置所述控制板的第一腔体以及容置所述线盘、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四个角上,且所述第一风机靠近所述第一腔体一侧以及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相邻角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并排设置,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所在区域位于所述控制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所在区域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底座之两相邻侧壁上,且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之远离所述线盘的侧边相对。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一电路板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并排设置,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一电路板所在区域位于所述控制板与所述第二风机和所述第二电路板所在区域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侧壁上,且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之远离所述线盘的侧边相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分别为轴流风扇、离心风扇或者混流风扇。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分别为不同功率的风扇。
CN201520587056.1U 2015-08-06 2015-08-06 电磁炉 Active CN2049628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87056.1U CN204962883U (zh) 2015-08-06 2015-08-06 电磁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87056.1U CN204962883U (zh) 2015-08-06 2015-08-06 电磁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62883U true CN204962883U (zh) 2016-01-13

Family

ID=55057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87056.1U Active CN204962883U (zh) 2015-08-06 2015-08-06 电磁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6288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7054A (zh) * 2022-05-30 2022-08-05 江西清华泰豪三波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厢式电站的复合式散热器及其控制方法
WO2024046348A1 (zh) * 2022-09-02 2024-03-0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7054A (zh) * 2022-05-30 2022-08-05 江西清华泰豪三波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厢式电站的复合式散热器及其控制方法
WO2024046348A1 (zh) * 2022-09-02 2024-03-0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62883U (zh) 电磁炉
CN104197383A (zh) 一种电磁炉
CN203352422U (zh) 一种风能变流器系统
CN202068319U (zh) 一种变流器
CN205864782U (zh) 电磁炉风道结构和电磁炉
CN112471920A (zh) 烹饪器具
CN203615403U (zh) 高效散热的电磁炉
CN203987534U (zh) 电压力锅的线路板支架组件及电压力锅
CN204962881U (zh) 电磁炉
CN202546865U (zh) 电磁炉及电磁炉双室散热风道
CN206540193U (zh) 电磁炉
CN106060991B (zh) 电磁炉风道结构和电磁炉
CN210601758U (zh) 厨具
CN205245256U (zh) 电磁炉及电磁炉的风机组件
CN211556642U (zh) 一种新型通风箱变
CN204460325U (zh) 电磁炉
CN203506447U (zh) 食物加热装置
CN202066071U (zh) 一种具有新型导风结构的电磁炉
CN203801195U (zh) 一种具有导流散热功能的微波炉变频盒
CN210373581U (zh) 电焰灶
CN208656654U (zh) 一种底部换热的逆变器
CN202048604U (zh) 电磁炉散热风扇及风道结构
CN204213980U (zh) 一种电磁炉
CN107529314B (zh) 一种模块式有源滤波装置热设计布局方法
CN203642255U (zh) 微波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