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99918U - 一种扭转减振系统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扭转减振系统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99918U
CN210599918U CN201921187754.7U CN201921187754U CN210599918U CN 210599918 U CN210599918 U CN 210599918U CN 201921187754 U CN201921187754 U CN 201921187754U CN 210599918 U CN210599918 U CN 2105999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shaft
cover
damping
input shaft
damp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8775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小林
曹青松
邱香
刘丕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Ji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2118775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999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999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9991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扭转减振系统,包括输入轴、输出轴、中间传力柱和减振套,所述中间传力柱套设在所述输入轴上并与所述输入轴花键联接,所述减振套套设在所述中间传力柱上并与所述中间传力柱接触,所述减振套上设有固定销,所述中间传力柱设有凹槽,所述固定销贯穿所述减振套伸入所述凹槽内,所述输出轴伸入所述减振套的内部,所述减振套和所述输出轴之间设有摩擦片,所述摩擦片用于带动所述输出轴转动。通过在输入轴上设置中间传力柱和减振套,大大降低了输入轴传递的振动能量,再由输出轴输出扭矩,即可降低扭转振动,减小车身的抖动幅度。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扭转减振系统的汽车。

Description

一种扭转减振系统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扭转减振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可直接通过传动系统驱动汽车,省去离合器、变速箱等中间环节,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能量转换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中间能量消耗。
由于去掉传统离合器而失去了扭转减振作用,同时由于电机的输入轴提供扭矩具有刚性和瞬时性,导致传动系统具有大阶跃激励输入,当传动系统机电耦合控制效果不佳时,易发生较大振动响应,导致半轴的转矩输出是波动的,进而最终导致车辆发生抖动。
现有的电动汽车中并不存在有效解决因扭转而发生振动,亟需一种能降低扭转振动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降低扭转振动的扭转减振系统。
一种扭转减振系统,包括输入轴、输出轴、中间传力柱和减振套,所述中间传力柱套设在所述输入轴上并与所述输入轴花键联接,所述减振套套设在所述中间传力柱上并与所述中间传力柱接触,所述减振套上设有固定销,所述中间传力柱设有凹槽,所述固定销贯穿所述减振套伸入所述凹槽内,所述输出轴伸入所述减振套的内部,所述减振套和所述输出轴之间设有摩擦片,所述摩擦片用于带动所述输出轴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输入轴上设置中间传力柱和减振套,大大降低了输入轴传递的振动能量,再由输出轴输出扭矩,即可降低扭转振动,减小车身的抖动幅度。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扭转减振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销远离所述中间传力柱的一端设有限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套的外表面位于所述固定销处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放入所述限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销的下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设有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凹槽的内壁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轴和所述摩擦片之间设有缓冲片。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轴朝向所述中间传力柱设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与所述中间传力柱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轴远离所述输入轴的一端设有轴盖罩,所述轴盖罩与所述输出轴的接触面为圆形,且所述接触面半径大于所述摩擦片的半径。
进一步地,所述轴盖罩为沿远离所述输出轴的方向逐渐变细的锥台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上述扭转减振系统的汽车。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扭转减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固定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输出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入轴,2-输出轴,21-缓冲块,22-轴盖罩,3-中间传力柱,4-减振套,41-固定销,411-限位块,412-挡板,42-容纳槽,43-弹簧,5-摩擦片,6- 缓冲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扭转减振系统,包括输入轴1、输出轴2、中间传力柱3和减振套4。
具体的,所述中间传力柱套3设在所述输入轴1上并与所述输入轴1花键联接,所述减振套4套设在所述中间传力柱3上并与所述中间传力柱3接触,所述减振套4上设有固定销41,所述中间传力柱3设有凹槽31,所述固定销41 贯穿所述减振套4伸入所述凹槽31内,所述输出轴2伸入所述减振套4的内部,所述减振套4和所述输出轴2之间设有摩擦片5,所述摩擦片5用于带动所述输出轴2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减振套3的外表面为硬质壳体,内表面为柔性橡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由电机的输入轴1输出的动力经由花键传递给中间传力柱3,再经由固定在中间传力柱3上的固定销41传递给减振套2,进而通过摩擦片5传递给输出轴9,最后通过输出轴2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通过在输入轴1上设置中间传力柱3和减振套4,大大降低了输入轴1传递的振动能量,再由输出轴1输出扭矩,即可降低扭转振动,减小车身的抖动幅度。
另外,所述固定销41远离所述中间传力柱3的一端设有限位块411,采用限位块411能防止固定销41直接与中间传力柱3抵触。
更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套4的外表面位于所述固定销41处设有容纳槽42,所述容纳槽42用于放入所述限位块411。
可以理解的是,当容纳槽42足够深时,可完全容纳限位块411,使限位块 411不露在外表,防止凸出的限位孔411影响其他零部件的安装。
请参阅图3和图4,优选的,所述固定销41的下端设有挡板412,所述挡板412设有固定连接有弹簧43,所述弹簧43与所述凹槽31的内壁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当输入轴1带动中间传力柱3转动时,凹槽31的内壁会挤压弹簧43,进一步提升对输入轴1振动的缓冲效果。
另外,所述输出轴2和所述摩擦片5之间设有缓冲片6,减振套4、摩擦片 5、缓冲片6和输出轴2均为紧密接触状态,当减振套4振动时,由于缓冲片6 的存在会进一步降低传递至输出轴2的振动能量。
请参阅图2和图5,另外,所述输出轴2朝向所述中间传力柱3设有缓冲块 21,所述缓冲块21与所述中间传力柱3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当输出轴2发生前后运动时,输出轴2会与中间传力柱3 发生反复碰撞,缓冲块21能减低碰撞效果,防止输出轴2或中间传力柱3损坏。
优选的,所述输出轴2远离所述输入轴1的一端设有轴盖罩22,所述轴盖罩22与所述输出轴2的接触面为圆形,且所述接触面半径大于所述摩擦片5的半径。
应当指出的是,利用轴盖罩22能将摩擦片5和缓冲片6封在减振套4内部,防止摩擦片5和缓冲片6掉出。
另外,所述轴盖罩22为沿远离所述输出轴2的方向逐渐变细的锥台结构,采用锥台结构能降低生产的用量,节约生产成本,当轴盖罩22的末端设计为和输入轴1相同尺寸时,能通过轴盖罩22传递输入轴1的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出一种汽车,该汽车至少包括第一实施例中的扭转减振系统。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扭转减振系统,包括输入轴和输出轴,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中间传力柱和减振套,所述中间传力柱套设在所述输入轴上并与所述输入轴花键联接,所述减振套套设在所述中间传力柱上并与所述中间传力柱接触,所述减振套上设有固定销,所述中间传力柱设有凹槽,所述固定销贯穿所述减振套伸入所述凹槽内,所述输出轴伸入所述减振套的内部,所述减振套和所述输出轴之间设有摩擦片,所述摩擦片用于带动所述输出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销远离所述中间传力柱的一端设有限位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转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套的外表面位于所述固定销处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放入所述限位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销的下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设有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凹槽的内壁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和所述摩擦片之间设有缓冲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朝向所述中间传力柱设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与所述中间传力柱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远离所述输入轴的一端设有轴盖罩,所述轴盖罩与所述输出轴的接触面为圆形,且所述接触面半径大于所述摩擦片的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扭转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盖罩为沿远离所述输出轴的方向逐渐变细的锥台结构。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扭转减振系统。
CN201921187754.7U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扭转减振系统及汽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999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87754.7U CN210599918U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扭转减振系统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87754.7U CN210599918U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扭转减振系统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99918U true CN210599918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721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8775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99918U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扭转减振系统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9991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3295A (zh) * 2020-10-28 2021-01-29 徐波 一种建筑工程设备用扭转减振装置
CN114321272A (zh) * 2021-11-02 2022-04-12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传动系的扭转减振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3295A (zh) * 2020-10-28 2021-01-29 徐波 一种建筑工程设备用扭转减振装置
CN114321272A (zh) * 2021-11-02 2022-04-12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传动系的扭转减振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99918U (zh) 一种扭转减振系统及汽车
CN201144975Y (zh) 重型汽车用传动轴
CN102865329B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用扭转减震连接盘及连接方法
CN202149154U (zh) 圆柱销型橡胶减振器
CN201496424U (zh) 混合动力离合器
CN201714904U (zh) 用于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双向不等矩减震装置
CN203926488U (zh) 一种离合器从动盘
CN201671981U (zh) 低刚度大扭矩从动盘总成
CN103168182A (zh) 转动弹性的联轴节
CN203189560U (zh) 一种新型重载汽车自动调节膜片弹簧离合器总成
CN213419715U (zh) 一种缓冲摩擦片
CN210608813U (zh) 带阻尼的翻转电机总成
CN209444779U (zh) 一种金属离合器保持架的发电机减振带轮
CN210978228U (zh) 一种扭矩减震器
CN201875007U (zh) 一种新型传动轴
CN217481795U (zh) 一种转向器用的具有缓冲传递扭矩的联轴器组合
CN218564223U (zh) 磁力复合膜片联轴器
CN218152180U (zh) 一种新型限扭减振器结构
CN205970815U (zh) 混合动力大巴车用高强度缓冲联接装置
CN213206368U (zh) 一种汽车传动轴
CN105605115B (zh) 无限级减振离合器从动盘总成
CN204432385U (zh) 一种用于纯电动汽车的扭转减震装置
CN213838769U (zh) 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机构
CN219359389U (zh) 一种电动工具
CN209838994U (zh) 离合器,离合系统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