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78228U - 一种扭矩减震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扭矩减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78228U
CN210978228U CN201922118219.2U CN201922118219U CN210978228U CN 210978228 U CN210978228 U CN 210978228U CN 201922118219 U CN201922118219 U CN 201922118219U CN 210978228 U CN210978228 U CN 2109782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shaped
ring portion
ring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1821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安清
罗来军
林江
唐小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zhi Yike Chengdu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zhi Yike Chengdu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zhi Yike Chengdu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zhi Yike Chengdu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1821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782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782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782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扭矩减震器,其包括:内圈、外圈、弹性缓冲材料和若干雁形滚柱,其中,内圈的外侧壁上呈弧形等间距分布有若干滚柱安装槽,滚柱安装槽的轴线方向与内圈的轴线方向平行;雁形滚柱位于弹性缓冲材料与内圈之间,雁形滚柱具有柱体部和两个弧形翅部,柱体部位于滚柱安装槽内,柱体部侧壁上远离滚柱安装槽的位置连接两个弧形翅部,两个弧形翅部连接成V型结构,且该V型结构的开口朝向外圈;弹性缓冲材料包裹紧压住雁形滚柱,在弹性缓冲材料作用下,雁形滚柱通过柱体部与滚柱安装槽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改善扭矩传输的平顺性,增大传动系统同轴度容错能力,延长扭矩减震器使用寿命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扭矩减震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震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扭矩减震器。
背景技术
扭矩减振器是汽车发动机输出动力过程中的一种减震器件,扭矩减振器与发动机的输出轴连接,其能够起到吸收和隔离振动的作用。扭矩减振器能够为发动机提供长期的保护,使车辆运营更加安全、舒适和经济。
目前,常见的扭矩减震器为橡胶摩擦式单级扭振减振器,它通过在外圈和内圈之间粘接橡胶垫,利用橡胶垫变形而产生的橡胶内部的分子摩擦,消耗扭转振动的能量,使整个输出轴的扭转振幅减小,把输出轴共振转速移向更高的转速区域内,从而避免在常用的转速内出现共振。但是,现有的扭矩减震器的内圈与外圈之间完全依靠橡胶粘接为一个整体,这样会造成发动机输出动力时扭矩较小,影响动力传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扭矩减震器,其能够解决目前扭矩减震器的内圈与外圈之间完全依靠橡胶粘接为一个整体,造成发动机输出动力时扭矩较小,影响动力传递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扭矩减震器,其包括:内圈、套设在所述内圈上的外圈、固定于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之间的弹性缓冲材料和若干雁形滚柱,其中,
内圈的外侧壁上呈弧形等间距分布有若干滚柱安装槽,所述滚柱安装槽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内圈的轴线方向平行;
雁形滚柱位于所述弹性缓冲材料与所述内圈之间,所述雁形滚柱具有柱体部和两个弧形翅部,所述柱体部位于所述滚柱安装槽内,所述柱体部侧壁上远离所述滚柱安装槽的位置连接两个所述弧形翅部,两个所述弧形翅部连接成V型结构,且该V型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外圈;所述弹性缓冲材料包裹紧压住所述雁形滚柱,在所述弹性缓冲材料作用下,所述雁形滚柱通过所述柱体部与所述滚柱安装槽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雁形滚柱通过弧形翅部能够增大内圈的半径,从而能够增大扭矩,增加传力速度,提高发动机的输出效率;
(2)本实用新型雁形滚柱的弧形翅部与外圈内壁接触时能够产生多个不同的传力点,力的传递性更佳,有助于消耗更多的扭转振动能量;
(3)本实用新型雁形滚柱能够减轻弹性缓冲材料变形时的拉扯强度,起到保护弹性缓冲材料,延长扭矩减震器使用寿命的作用;
(4)本实用新型雁形滚柱和弹性缓冲材料对振动能量实现了多种方式的消耗,提高了减震性能;
(5)本实用新型扭矩减震器能够改善扭矩传输的平顺性,增大传动系统同轴度容错能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弹性缓冲材料为橡胶或聚氨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弹性缓冲材料来源广泛,安装方便,能够有效控制经济成本,简单实用。
进一步,所述雁形滚柱和所述滚柱安装槽的数量均为6-8个,所述雁形滚柱与所述滚柱安装槽一一对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限定雁形滚柱的数量,能够提高传力的稳定性,兼顾扭矩减震器的工作性能和经济成本。
进一步,所述内圈包括第一卡止圈部和第一安装圈部,所述第一卡止圈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圈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卡止圈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安装圈部的内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第一卡止圈与第一安装圈部的内径区别,能够对发动机的输出轴进行限位,从而方便输出轴的安装。
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圈部内侧壁上设置有平键凹槽,或者所述第一安装圈部内侧壁上呈弧形等间距分布有若干花键凹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内圈的平键凹槽或花键凹槽可以与平键或内花键连接,从而方便扭矩减震器与其他零部件相连。
进一步,所述外圈包括第二卡止圈部和第二安装圈部,所述第二卡止圈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圈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卡止圈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安装圈部的外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第二卡止圈与第二安装圈部的外径区别,能够对传动负载器件进行限位,方便扭矩减震器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扭矩减震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扭矩减震器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雁形滚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内圈,4、外圈,6、弹性缓冲材料,8、雁形滚柱,10、柱体部,12、弧形翅部,14、滚柱安装槽,16、第一卡止圈部,18、第一安装圈部,20、平键凹槽,22、第二卡止圈部,24、第二安装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是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方式一
本方式提供一种扭矩减震器,结合图1至图3,其包括:内圈2、套设在所述内圈2上的外圈4、固定于所述内圈2和所述外圈4之间的弹性缓冲材料6和若干雁形滚柱8,其中,
内圈2的外侧壁上呈弧形等间距分布有若干滚柱安装槽14,所述滚柱安装槽14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内圈2的轴线方向平行;
雁形滚柱8位于所述弹性缓冲材料6与所述内圈2之间,所述雁形滚柱8具有柱体部10和两个弧形翅部12,所述柱体部10位于所述滚柱安装槽14内,所述柱体部10侧壁上远离所述滚柱安装槽14的位置连接两个所述弧形翅部12,两个所述弧形翅部12连接成V型结构,且该V型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外圈4;所述弹性缓冲材料6包裹紧压住所述雁形滚柱8,在所述弹性缓冲材料6作用下,所述雁形滚柱8通过所述柱体部10与所述滚柱安装槽14活动连接。
本方式能够解决目前扭矩减震器的内圈2与外圈4之间完全依靠橡胶粘接为一个整体,造成发动机输出动力时扭矩较小,影响动力传递的技术问题。
本方式本实用新型雁形滚柱8通过弧形翅部12能够增大内圈2的半径,从而能够增大扭矩,增加传力速度,提高发动机的输出效率;雁形滚柱8的弧形翅部12与外圈4内壁接触时能够产生多个不同的传力点,力的传递性更佳,有助于消耗更多的扭转振动能量;雁形滚柱8能够减轻弹性缓冲材料6变形时的拉扯强度,起到保护弹性缓冲材料6,延长扭矩减震器使用寿命的作用;雁形滚柱8和弹性缓冲材料6对振动能量实现了多种方式的消耗,提高了减震性能;扭矩减震器能够改善扭矩传输的平顺性,增大传动系统同轴度容错能力。
工作原理:
当内圈2与外圈4之间无扭矩传递时,雁形滚柱8在弹性缓冲材料6的保持下,被限制在内圈2的滚柱安装槽14中,只与内圈2接触;当进行传递扭矩时,在扭矩的作用下,弹性缓冲材发生形变,牵引雁形滚柱8与内圈2一同进行旋转,雁形滚柱8的弧形翅部12板与外圈4内壁接触,完成扭矩传递。通过弹性缓冲材料6的变形实现扭矩缓冲,由于内圈2和外圈4均与雁形滚柱8间存在间隙,雁形滚柱8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消除前后零部件之间的安装同轴度误差,降低安装精度要求。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弹性缓冲材料6为橡胶或聚氨酯。这样,弹性缓冲材料6来源广泛,安装方便,能够有效控制经济成本,简单实用。所述雁形滚柱8采用刚性材料制备而成。本方式中,具体的,所述雁形滚柱8采用金属刚性材料制备而成。更具体的,所述雁形滚柱8采用不锈钢材料制备而成。这样能够确保雁形滚柱8的力学强度和硬度,延长扭矩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另外,所述雁形滚柱8和所述滚柱安装槽14的数量均为6-8个,所述雁形滚柱8与所述滚柱安装槽14一一对应。
这样,通过限定雁形滚柱8的数量,能够提高传力的稳定性,兼顾扭矩减震器的工作性能和经济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高扭矩减震器的使用范围,下面我们提供几种可选的方式。
方式二
本方式与方式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内圈2包括第一卡止圈部16和第一安装圈部18,所述第一卡止圈部1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圈部18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卡止圈部16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安装圈部18的内径。
这样,由于第一卡止圈与第一安装圈部18的内径区别,能够对发动机的输出轴进行限位,从而方便输出轴的安装。
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圈部18内侧壁上设置有平键凹槽20,或者所述第一安装圈部18内侧壁上呈弧形等间距分布有若干花键凹槽。
这样,通过内圈2的平键凹槽20或花键凹槽可以与平键或内花键连接,从而方便扭矩减震器与其他零部件相连。
方式三
本方式与方式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外圈4包括第二卡止圈部22和第二安装圈部24,所述第二卡止圈部2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圈部24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卡止圈部2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安装圈部24的外径。
这样,由于第二卡止圈与第二安装圈部24的外径区别,能够对传动负载器件进行限位,方便扭矩减震器的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扭矩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内圈(2)、套设在所述内圈(2)上的外圈(4)、固定于所述内圈(2)和所述外圈(4)之间的弹性缓冲材料(6)和若干雁形滚柱(8),其中,
内圈(2)的外侧壁上呈弧形等间距分布有若干滚柱安装槽(14),所述滚柱安装槽(14)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内圈(2)的轴线方向平行;
雁形滚柱(8)位于所述弹性缓冲材料(6)与所述内圈(2)之间,所述雁形滚柱(8)具有柱体部(10)和两个弧形翅部(12),所述柱体部(10)位于所述滚柱安装槽(14)内,所述柱体部(10)侧壁上远离所述滚柱安装槽(14)的位置连接两个所述弧形翅部(12),两个所述弧形翅部(12)连接成V型结构,且该V型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外圈(4);所述弹性缓冲材料(6)包裹紧压住所述雁形滚柱(8),在所述弹性缓冲材料(6)作用下,所述雁形滚柱(8)通过所述柱体部(10)与所述滚柱安装槽(14)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材料(6)为橡胶或聚氨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矩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雁形滚柱(8)和所述滚柱安装槽(14)的数量均为6-8个,所述雁形滚柱(8)与所述滚柱安装槽(14)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矩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2)包括第一卡止圈部(16)和第一安装圈部(18),所述第一卡止圈部(1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圈部(18)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卡止圈部(16)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安装圈部(18)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扭矩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圈部(18)内侧壁上设置有平键凹槽(20),或者所述第一安装圈部(18)内侧壁上呈弧形等间距分布有若干花键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矩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4)包括第二卡止圈部(22)和第二安装圈部(24),所述第二卡止圈部(2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圈部(24)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卡止圈部(2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安装圈部(24)的外径。
CN201922118219.2U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扭矩减震器 Active CN2109782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8219.2U CN210978228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扭矩减震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8219.2U CN210978228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扭矩减震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78228U true CN210978228U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21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18219.2U Active CN210978228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扭矩减震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782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71784B2 (en) Flexible coupling and in-wheel motor system
US9175739B2 (en) Engine mount and power unit vibration damping support structure
CN102878218B (zh)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传动总成用扭转减震联轴器及连接方法
CN110067828A (zh) 一种准零刚度隔振系统和车辆
CN210978228U (zh) 一种扭矩减震器
CN102865329B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用扭转减震连接盘及连接方法
CN214945878U (zh) 紧凑型离合器从动盘总成扭转减振器
CN211599391U (zh) 前减震器阻尼调节机构
CN212861061U (zh) 伸缩式连杆悬置
CN210599918U (zh) 一种扭转减振系统及汽车
CN110778631B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橡胶悬置
CN202518082U (zh) 电动车轮边电驱动装置
CN210128035U (zh) 一种汽车底盘传动轴减震器装置
CN213981823U (zh) 减振装置、电机悬挂系统及电动汽车
CN210297433U (zh) 一种新型自带减震的电动车用电机
CN214368537U (zh) 一种汽车加油管的减震装置
CN202623833U (zh) 用于汽车中悬架钢板弹簧卷耳的衬套
CN104044569A (zh) 电动真空泵与安装支架间连接用弹性减震装置
CN112283292A (zh) 减振装置、电机悬挂系统及电动汽车
CN202215662U (zh) 一种非线性扭转减振器
CN210310541U (zh) 一种转向器油管的减震结构
CN210283868U (zh) 一种结构稳固的减震型新能源汽车车桥总成
CN219740917U (zh) 储能电源
CN210265562U (zh) 高扭矩轻型驱动轴总成
CN219082438U (zh) 一种暖通风管侧纵向抗震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