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91905U - 空气悬架装置和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空气悬架装置和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91905U
CN210591905U CN201921451710.0U CN201921451710U CN210591905U CN 210591905 U CN210591905 U CN 210591905U CN 201921451710 U CN201921451710 U CN 201921451710U CN 210591905 U CN210591905 U CN 2105919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ort
gas
air spring
control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5171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柴盈盈
杨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Jining BYD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Jining BYD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Jining BYD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5171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919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919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919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悬架装置和轨道车辆。所述空气悬架装置包括空气弹簧组件,所述空气弹簧组件包括:空气弹簧;控制阀,所述控制阀构造成可对所述空气弹簧进行充放气;第一储气部件,所述第一储气部件连接在所述控制阀和所述空气弹簧之间,所述第一储气部件与所述空气弹簧之间可进行气体交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悬架装置中,空气弹簧内部的气压调整迅速,可靠性高,性能好。

Description

空气悬架装置和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悬架装置,以及具有上述空气悬架装置的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驾乘的舒适性,相关技术中,高端车型上已经采用了空气悬架系统,空气悬架系统多采用空气弹簧结构,并利用控制阀来对空气弹簧进行充放气的操作,从而可以调节空气弹簧内部的空气量,由此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调整空气弹簧的刚度。
但是由于控制阀多为电子控制系统,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路面状态复杂,特别是路面颠簸的时候控制阀对于空气弹簧的充放气的操作具有延迟滞后性,尤其是对于轨道车辆而言,由于轨道车辆体积和重量都较大,而且多为多节车厢彼此相连的结构,多节车厢互相牵扯造成运行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因素更多,因此轨道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空气弹簧的充放气的延迟滞后性更甚,从而对于轨道车辆的空气弹簧而言,更需要进行改进来达到其最优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悬架装置,该空气悬架装置中,空气弹簧内部的气压调整迅速,可靠性高,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轨道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气悬架装置包括空气弹簧组件,所述空气弹簧组件包括:空气弹簧;控制阀,所述控制阀构造成可对所述空气弹簧进行充放气;第一储气部件,所述第一储气部件连接在所述控制阀和所述空气弹簧之间,所述第一储气部件与所述空气弹簧之间可进行气体交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悬架装置,通过在空气弹簧组件内设置第一储气部件可以快速响应空气弹簧内部的气压变化,从而调整空气弹簧内部的气压,进而达到调整空气弹簧的刚度的目的,空气弹簧内部的气压调整迅速,可靠性高,性能好。
可选地,空气悬架装置还包括:气体供应部件;第二储气部件,所述第二储气部件与所述气体供应部件相连,且所述空气弹簧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储气部件的下游,所述控制阀被构造成可断开所述二储气部件和所述第一储气部件或使所述第二储气部件与所述第一储气部件之间可进行气体交换。
可选地,所述气体供应部件包括气体压缩部件和连接在所述气体压缩部件下游的气源处理部件,所述第二储气部件与所述气源处理部件相连。
可选地,所述空气悬架装置还包括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储气部件内的气压以得到气压检测值,当所述气压检测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时,所述气体供应部件工作以通过管道向所述第二储气部件输送气体。
可选地,所述空气悬架装置还包括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储气部件内的气压以得到气压检测值,当所述气压检测值大于第二预设值时,所述气体供应部件停止工作。
可选地,所述控制阀设有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所述控制阀的第一阀口与所述空气弹簧相连,所述控制阀的第一阀口与所述控制阀的第二阀口设置为常连通。
可选地,所述控制阀还包括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所述第三阀口用于与所述第二储气部件相连,所述第四阀口处于常封闭状态;其中,所述控制阀具有两个工作位置:在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均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且均与所述第四阀口断开;在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均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且均与所述第三阀口断开。
可选地,所述空气悬架装置,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于控制阀的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二储气部件之间,且所述单向阀设置为从所述第二储气部件到所述控制阀的第三阀口单向导通。
可选地,所述空气弹簧和所述控制阀之间设有节流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包括:前桥和后桥,所述前桥和所述后桥沿前后方向间隔开且彼此平行设置;气体供应部件;第二储气部件,所述第二储气部件与所述气体供应部件相连;空气弹簧组件,所述空气弹簧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储气部件的下游,且所述前桥的两端分别设有空气弹簧组件,所述后桥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空气弹簧组件,所述空气弹簧组件包括:空气弹簧;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连接在所述第二储气部件和所述空气弹簧之间,所述控制阀构造成可对所述空气弹簧进行充放气;第一储气部件,所述第一储气部件连接在所述控制阀和所述空气弹簧之间,所述第一储气部件与所述空气弹簧之间可进行气体交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的空气悬架装置,从而可以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即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气悬架装置,从而可以提升轨道车辆的减震可靠性和性能。
可选地,所述轨道车辆还包括:第一主管路,所述第二储气部件通过所述第一主管路与所述前桥的两端的空气弹簧组件相连;第二主管路,所述第二储气部件通过所述第二主管路与所述后桥的两端的空气弹簧组件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悬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空气悬架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气悬架装置100;
气体供应部件110;气体压缩部件111;气源处理部件112;
第二储气部件120;
空气弹簧组件130;空气弹簧131;
控制阀132;
第一阀口d1;第二阀口d2;第三阀口d3;第四阀口d4;
第一储气部件133;
第一连接管路140;第二连接管路150;单向阀160;节流装置170;
第一主管路200;第二主管路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气悬架装置100。空气悬架装置100包括空气弹簧组件130。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弹簧组件130包括:空气弹簧131、控制阀132和第一储气部件133,控制阀132构造成可对空气弹簧131进行充放气,第一储气部件133连接在控制阀132和空气弹簧131之间,第一储气部件133与空气弹簧131之间可进行气体交换。
如图1所示,第一储气部件133连接在控制阀132和空气弹簧131之间,第一储气部件133与空气弹簧131之间可进行气体交换。也就是说,空气弹簧131内部的容气腔和第一储气部件133内部的容气腔彼此连通,且彼此可以进行气体交换。其中空气弹簧131内部的容气腔和第一储气部件133内部的容气腔彼此之间可以通过连接管道进行连通。
在正常状态下,空气弹簧131和第一储气部件133之间的气压保持平衡,二者之间不发生气体交换。当空气弹簧131受到外力而被压缩或拉伸时,空气弹簧131内部的压力改变,从而空气弹簧131和第一储气部件133之间的气压平衡被打破,由此在空气弹簧131和第一储气部件133之间就会发生气流的交换,重新达到平衡。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悬架装置100,通过在空气弹簧组件130内设置第一储气部件133可以快速响应空气弹簧131内部的气压变化,从而调整空气弹簧131内部的气压,进而达到调整空气弹簧131的刚度的目的,空气弹簧131内部的气压调整迅速,可靠性高,性能好。
可选地,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悬架装置100还包括:气体供应部件110、第二储气部件120。
第二储气部件120与气体供应部件110相连,用于对气体供应部件110所供应的空气进行缓存,以便供至下游的空气弹簧组件130,结构合理,控制方便。
具体而言,空气弹簧组件130连接在第二储气部件120的下游,空气弹簧组件130包括:空气弹簧131、控制阀132和第一储气部件133。控制阀132连接在第二储气部件120和空气弹簧131之间,控制阀132构造成可对空气弹簧131进行充放气,可选地,控制阀132可以是电子控制元件,通过检测装置、控制装置等可自动对空气弹簧131进行自动充放气,从而可以调整空气弹簧131的内部气压,进而调整空气弹簧131的刚度。
控制阀132被构造成可断开第二储气部件120和第一储气部件133或使第二储气部件120与第一储气部件133之间可进行气体交换。也就是说,第二储气部件120内部的容气腔和第一储气部件133内部的容气腔可以彼此断开或者彼此连通,当彼此连通时彼此可以进行气体交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正常状态下,空气弹簧131和第一储气部件133之间的气压保持平衡,二者之间不发生气体交换。当空气弹簧131受到外力而被压缩或拉伸时,空气弹簧131内部的压力改变,从而空气弹簧131和第一储气部件133之间的气压平衡被打破,由此在空气弹簧131和第一储气部件133之间就会发生气流的交换,重新达到平衡。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悬架装置100,通过设置第一储气部件133可以快速响应空气弹簧131内部的气压变化,从而调整空气弹簧131内部的气压,进而达到调整空气弹簧131的刚度的目的,空气弹簧131内部的气压调整迅速,可靠性高,性能好。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储气部件133与控制阀13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路140相连,第一储气部件133与空气弹簧131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路150相连。
其中第一连接管路140和第二连接管路150的长度不受限制,由此,在空气弹簧131的位置固定的前提下,由于第一储气部件133与控制阀13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路140相连,第一储气部件133与空气弹簧131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路150相连,从而第一储气部件133在车辆上的安装位置不受限制,即第一储气部件133可以在车辆上任意具有安装空间的位置上进行安装,这样第一储气部件133与控制阀132之间可以通过第一连接管路140来进行气体交换,第一储气部件133与空气弹簧131之间可以通过第二连接管路150来进行气体交换。
换言之,第一储气部件133的安装不受车辆桥壳的体积限制,即释放了桥壳内需要大空间的要求。
第一储气部件133的安装也不受车体和车桥之间的间距的限制。可选地,空气弹簧131可以设置在车体和车桥之间且用于连接车体和车桥,空气弹簧131可以支撑车体。由于第一储气部件133与空气弹簧131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路150相连,则,第一储气部件133可以远离车体和车桥之间的空间进行自由设置,从而可以释放车体和车桥之间空间,在满足车辆整体高度的前提下,车体和车桥之间空间内的结构部件的设计可以更加灵活。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储气部件133可以设置在车头或车尾的位置处,设置位置灵活。
如图1所示,可选地,气体供应部件110包括气体压缩部件111和连接在气体压缩部件111下游的气源处理部件112,第二储气部件120与气源处理部件112相连,具体地,第二储气部件120连接在气源处理部件112的下游。可选地,气源处理部件112可以包括空气过滤器、减压阀、油雾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空气过滤器用于对气源的清洁,可过滤压缩空气中的水分,避免水分随气体进入下游的部件或装置。减压阀可对气源进行稳压,使气源处于恒定状态,可减小因气源气压突变时对阀门或执行器等硬件的损伤。油雾器可对机体运动部件进行润滑,可以对不方便加润滑油的部件进行润滑,大大延长机体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空气悬架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压力检测装置,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第二储气部件120内的气压以得到气压检测值,当气压检测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时,气体供应部件110工作以通过管道向第二储气部件120输送气体。通过预设有第一预设值,从而可以有效控制空气悬架装置100的气体需求,通过设置第一预设值,从而反应装置内部的气体不足的情况,进而可以控制对第二储气部件120进行充气,以保证空气悬架装置100的工作稳定性。可选地,第一预设值不大于7bar。即,当第二储气部件120内部的气压小于或等于7bar时即可开启气体供应部件110以朝向第二储气部件120输送气体。
可选地,空气悬架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压力检测装置,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第二储气部件120内的气压以得到气压检测值,当气压检测值大于第二预设值时,气体供应部件110停止工作。通过预设有第二预设值,从而可以有效控制空气悬架装置100的气体充注状态,通过设置第二预设值,从而反应装置内部的气体是否足够,进而可以控制对第二储气部件120停止充气,以保证空气悬架装置100的工作稳定性。可选地,第一预设值不小于9bar。即,当第二储气部件120内部的气压大于或等于9bar时即可停止气体供应部件110以朝向第二储气部件120输送气体。
综上,当第二储气部件120内部的气压小于或等于7bar时即可开启气体供应部件110以朝向第二储气部件120输送气体,并且当第二储气部件120内部的气压大于或等于9bar时即可停止气体供应部件110以朝向第二储气部件120输送气体,也就是说,通过对第二储气部件120内的所储气体的气压来控制气体供应部件110的工作,从而可以使气体供应部件110的控制更加方便。而且通过同时设置气体供应部件110的工作气压值和停止工作气压值,从而可以对空气悬架装置100进行有效控制,而且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所设定的范围满足空气悬架装置100的工作正常需求。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储气部件133与控制阀13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路140相连,第一储气部件133与空气弹簧131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路150相连。
具体而言,第一连接管路140和第二连接管路150的长度不受限制,由此,在空气弹簧131的位置固定的前提下,由于第一储气部件133与控制阀13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路140相连,第一储气部件133与空气弹簧131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路150相连,从而第一储气部件133在车辆上的安装位置不受限制,即第一储气部件133可以在车辆上任意具有安装空间的位置上进行安装,这样第一储气部件133与控制阀132之间可以通过第一连接管路140来进行气体交换,第一储气部件133与空气弹簧131之间可以通过第二连接管路150来进行气体交换。
换言之,第一储气部件133的安装不受车辆桥壳的体积限制,即释放了桥壳内需要大空间的要求。
第一储气部件133的安装也不受车体和车桥之间的间距的限制。可选地,空气弹簧131可以设置在车体和车桥之间且用于连接车体和车桥,空气弹簧131可以支撑车体。由于第一储气部件133与空气弹簧131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路150相连,则,第一储气部件133可以远离车体和车桥之间的空间进行自由设置,从而可以释放车体和车桥之间空间,在满足车辆整体高度的前提下,车体和车桥之间空间内的结构部件的设计可以更加灵活。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储气部件133可以设置在车头或车尾的位置处,设置位置灵活。
如图2所示,控制阀132设有第一阀口d1和第二阀口d2,控制阀132的第一阀口d1与空气弹簧131相连,控制阀132的第一阀口d1与控制阀132的第二阀口d2设置为常连通。即空气弹簧131与控制阀132的第二阀口d2常连通。
如图2所示,控制阀132还包括第二阀口d2和第四阀口d4,第二阀口d2用于与第二储气部件120相连,第四阀口d4处于常封闭状态;其中,控制阀132具有两个工作位置,即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
控制阀132在第一工作位置时,第一阀口d1和第二阀口d2均与第二阀口d2连通且均与第四阀口d4断开。
这样,在控制阀132的第二阀口d2与控制阀132的第一阀口d1(第二阀口d2)连通时,第二储气部件120中的气体可通过控制阀132的第二阀口d2进入空气弹簧131。
由此,在控制阀132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此时,控制阀132可对空气弹簧131进行充放气,此时,由此,第二储气部件120可向空气弹簧131中注入气体,实现气体的补充,操作简单,易于实现。
控制阀132在第二工作位置时,第一阀口d1和第二阀口d2均与第四阀口d4连通且均与第二阀口d2断开。此时,空气弹簧131中的气体不能通过控制阀132与外部进行气体流通,控制阀132可封闭空气弹簧131。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阀口d4的封闭结构设置为可开启,以在空气弹簧131中的气压过大时,将第一阀口d1、第二阀口d2与第四阀口d4连通且将第四阀口d4上的封闭结构开启,以使空气弹簧131中的气体可实现部分排出,由此,使得空气弹簧131的结构强度不会过大,使得轨道车辆的振动可有效减缓。
这样,用户可根据空气弹簧131的实际状况灵活切换控制阀132的工作位置,进而使得空气弹簧131能够满足当前的使用需求,提高空气弹簧131组件使用的灵活性。
可选地,如图2所示,空气悬架装置100还包括单向阀160,单向阀160设于控制阀132的第二阀口d2与第二储气部件120之间,且单向阀160设置为从第二储气部件120到控制阀132的第二阀口d2单向导通。
这样,在控制阀132的第二阀口d2与控制阀132的第一阀口d1、第二阀口d2连通时,第二储气部件120中的气体可单向地流通至空气弹簧131中,而空气弹簧131中的气体不会逆流至第二储气部件120中,进而保证第二储气部件120能够有效地向空气弹簧131中注气,防止空气弹簧131中的气体自动泄露。
可选地,如图2所示,空气弹簧131和控制阀132之间设有节流装置170。节流装置170可增大空气弹簧131与控制阀132之间气体流通的阻力,以防止空气弹簧131与控制阀132自动地进行气流交换,提高空气弹簧131组件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空气悬架装置100。
在正常状态下,空气弹簧131和第一储气部件133之间的气压保持平衡,二者之间不发生气体交换。当空气弹簧131受到外力而被压缩或拉伸时,空气弹簧131内部的压力改变,从而空气弹簧131和第一储气部件133之间的气压平衡被打破,由此在空气弹簧131和第一储气部件133之间就会发生气流的交换,重新达到平衡。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通过设置空气悬架装置100,从而可以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即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气悬架装置100,从而可以提升轨道车辆的减震可靠性和性能。
可选地,轨道车辆还可以包括:前桥和后桥。
前桥和后桥沿前后方向间隔开且彼此平行设置,第二储气部件120与气体供应部件110相连,空气弹簧组件130连接在第二储气部件120的下游,且前桥的两端分别设有空气弹簧组件130,后桥的两端分别设有空气弹簧组件130。也就是说,轨道车辆的前桥上设有两个空气弹簧组件130,轨道车辆的后桥上设有两个空气弹簧组件130。
空气弹簧组件130包括:空气弹簧131、控制阀132和第一储气部件133控制阀132连接在第二储气部件120和空气弹簧131之间,控制阀132构造成可对空气弹簧131进行充放气,第一储气部件133连接在控制阀132和空气弹簧131之间,第一储气部件133与空气弹簧131之间可进行气体交换。
由此,通过在前桥的两端均设置空气弹簧组件130,并且在后桥的两端分别设有空气弹簧组件130,从而使得轨道车辆的左右两侧均可以实现减震可靠性和性能的提高,车辆左右两侧的减震效果是对称的,车辆运行更加平稳。而且在车桥的两端设置空气弹簧组件130,可以进一步提高整车的减震性。
可选地,轨道车辆还包括:第一主管路200和第二主管路300,第二储气部件120通过第一主管路200与前桥的两端的空气弹簧组件130相连,第二储气部件120通过第二主管路300与后桥的两端的空气弹簧组件130相连。如图1所示,第一主管路200和第二主管路300的第一端均与第二储气部件120相连,第一主管路200的第二端分别与前桥的两端的空气弹簧组件130相连,第二主管路300的第二端分别与后桥的两端的空气弹簧组件130相连。由此,有利于空气弹簧组件130与轨道车辆的车桥的连接,而且有利于轨道车辆的前后平衡。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空气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弹簧组件,所述空气弹簧组件包括:
空气弹簧;
控制阀,所述控制阀构造成可对所述空气弹簧进行充放气;
第一储气部件,所述第一储气部件连接在所述控制阀和所述空气弹簧之间,所述第一储气部件与所述空气弹簧之间可进行气体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气体供应部件;
第二储气部件,所述第二储气部件与所述气体供应部件相连,且所述空气弹簧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储气部件的下游,所述控制阀被构造成可断开所述二储气部件和所述第一储气部件或使所述第二储气部件与所述第一储气部件之间可进行气体交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供应部件包括气体压缩部件和连接在所述气体压缩部件下游的气源处理部件,所述第二储气部件与所述气源处理部件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储气部件内的气压以得到气压检测值,当所述气压检测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时,所述气体供应部件工作以通过管道向所述第二储气部件输送气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储气部件内的气压以得到气压检测值,当所述气压检测值大于第二预设值时,所述气体供应部件停止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设有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所述控制阀的第一阀口与所述空气弹簧相连,所述控制阀的第一阀口与所述控制阀的第二阀口设置为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还包括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所述第三阀口用于与所述第二储气部件相连,所述第四阀口处于常封闭状态;其中,
所述控制阀具有两个工作位置:
在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均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且均与所述第四阀口断开;
在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均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且均与所述第三阀口断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于控制阀的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二储气部件之间,且所述单向阀设置为从所述第二储气部件到所述控制阀的第三阀口单向导通。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弹簧和所述控制阀之间设有节流装置。
10.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2~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悬架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前桥和后桥,所述前桥和所述后桥沿前后方向间隔开且彼此平行设置;
所述前桥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空气弹簧组件,所述后桥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空气弹簧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主管路,所述第二储气部件通过所述第一主管路与所述前桥的两端的空气弹簧组件相连;
第二主管路,所述第二储气部件通过所述第二主管路与所述后桥的两端的空气弹簧组件相连。
CN201921451710.0U 2019-08-30 2019-08-30 空气悬架装置和轨道车辆 Active CN2105919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51710.0U CN210591905U (zh) 2019-08-30 2019-08-30 空气悬架装置和轨道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51710.0U CN210591905U (zh) 2019-08-30 2019-08-30 空气悬架装置和轨道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91905U true CN210591905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720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51710.0U Active CN210591905U (zh) 2019-08-30 2019-08-30 空气悬架装置和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919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03458A (zh) * 2020-07-24 2020-09-25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空气弹簧故障状态下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03458A (zh) * 2020-07-24 2020-09-25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空气弹簧故障状态下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703458B (zh) * 2020-07-24 2024-05-14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空气弹簧故障状态下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47789B2 (ja) 走行装置の閉鎖型空気供給装置における空気量制御方法
CN109501545B (zh) 一种空气悬架和安装该悬架的车辆及方法
AU2013276799B2 (en) Steering arrangement
US9233695B2 (en) Railcar damping device
CN210591905U (zh) 空气悬架装置和轨道车辆
US10137910B2 (en) Rail vehicle bogie draw-gear
RU2011153405A (ru) Система подвески и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10143212B (zh) 转向架总成的悬挂系统、转向架总成和轨道车辆
AU2004203041A1 (en) Compressed air supply system
CN108757805B (zh) 一种快速自平衡空气弹簧及其操作方法
JP2015532703A (ja) 線形化したスプリングレートを有するエアスプリング、エアストラットおよびエアサスペンションシステム
CN112622558A (zh) 一种油气平衡悬架系统及车辆
JP2014152666A (ja) 圧縮空気供給装置
ITMI20121683A1 (it) Sospensione per veicolo a ruote
CN206983659U (zh) 车辆用悬架装置
WO2023125961A1 (zh) 液压式主动悬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4475126A (zh) 车辆减振装置、车辆减振系统和车辆
JPS63125417A (ja) 車輛懸架装置用空気ばね・ダンパ
CN109733144A (zh) 空气悬架系统、空气悬架系统的工作方法和汽车
CN219176846U (zh) 空气弹簧系统及轨道车辆
CN108312798B (zh) 空气悬架及使用该空气悬架的车辆
CN112440964A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风源系统和轨道车辆
CN112046531A (zh) 油压式高度阀调整棒及转向架悬挂系统、轨道车辆
CN220129906U (zh) 车辆气路调节系统及车辆
TWI597231B (zh) 車輛舉升裝置之控制系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