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87976U - 工装夹具及装配系统 - Google Patents

工装夹具及装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87976U
CN210587976U CN201921622560.5U CN201921622560U CN210587976U CN 210587976 U CN210587976 U CN 210587976U CN 201921622560 U CN201921622560 U CN 201921622560U CN 210587976 U CN210587976 U CN 2105879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ttom plate
baffle
limiting plate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2256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宇飞
李铁芳
尚福珂
舒志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2256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879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879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879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工装夹具及装配系统,其中,工装夹具包括:底板;第一挡板,设置于底板上;第一限位板,设置于底板上,位于底板的一端;第二限位板,设置于底板上,位于底板的另一端,第一限位板和所示第二限位板中至少一个与底板为活动式连接,第一挡板位于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之间。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工装夹具,可实现对装夹位置的有效调整,保证装夹位置与物料尺寸匹配,适应不同批次物料的尺寸误差,还可实现对物料的对中调整,保证下一工序的有序进行。

Description

工装夹具及装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工装夹具及一种装配系统。
背景技术
在翅片的穿管工艺中,配合实现自动穿管的一个重要环节。相关技术中,对于放置在工装板的翅片只定位了翅片穿管方向,下压气缸限位了翅片高度方向,对于尺寸两个侧面没有限位。
这种定位方式需要事先手工穿入一定数量的长U管固定翅片,不然翅片会散落,且只是在穿管工位进行限位,并非上料工位进行定位,无法实现自动上料,自动装夹;事先增加人力穿部分管,翅片左右两侧无定位;穿管工位定位不准,导引杆、铜管很难对准翅片孔,导致穿管卡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工装夹具。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装配系统。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工装夹具,包括:底板;第一挡板,设置于底板上;第一限位板,设置于底板上,位于底板的一端;第二限位板,设置于底板上,位于底板的另一端,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中至少一个与底板为活动式连接,第一挡板位于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工装夹具,在底板上设置有第一挡板,并在第一挡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第一挡板、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共同在底板上限定出装夹位置;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中,至少有一个与底板为活动式连接,保证对装夹位置的灵活调整。在装夹物料的过程中,首先让物料与第一挡板相抵接,然后通过可活动的第一限位板和/或第二限位板调整物料的位置,一方面可以保证装夹位置与物料的大小相匹配,保证最佳的装夹效果,避免物料脱落,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对物料的对中调节,保证下一工序的有效进行,特别是在对翅片进行穿管工艺中,上述调整方式可有效保证长U管与翅片安装孔对齐,避免出现偏差损坏翅片及长U管。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工装夹具,将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中至少一个与底板设置为活动式连接,可实现对装夹位置的有效调整,保证装夹位置与物料尺寸匹配,适应不同批次物料的尺寸误差,还可实现对物料的对中调整,保证下一工序的有序进行。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与底板均为可活动式连接,以保证最佳的调整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工装夹具,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微调组件,设置于底板上,并与第一限位板相连接,第一限位板可在第一微调组件的驱动下运动;和/或第二微调组件,设置于底板上,并与第二限位板相连接,第二限位板可在第二微调组件的驱动下运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底板上设置有第一微调组件和第二微调组件。具体地,当第一限位板与底板为活动式连接时,在底板上设置有第一微调组件,以通过第一微调组件调整第一限位板的位置;当第二限位板与底板为活动式连接时,在底板上设置有第二微调组件,以通过第二微调组件调整第二限位板的位置;也可同时设置第一微调组件及第二微调组件,以同时调整第一限位板及第二限位板的位置,提升工装夹具的调整能力。
具体地,第一微调组件与第二微调组件可以设置为多个,且根据其所处位置不同选用不同结构,只要是能够实现对第一限位板及第二限位板的驱动,都是可以实现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微调组件包括:微动滑台,设置于底板上;连接板,第一限位板通过连接板与微动滑台相连接,连接板可在微动滑台的驱动下带动第一限位板运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微调组件包括微动滑台及连接板,其中,第一限位板通过连接板与微动滑台相连接,微动滑台驱动连接板运动,带动第一限位板运动,进而调整装夹位置的大小,并对物料的位置进行调整。值得注意的是,选用微动滑台的目的在于实现对第一限位板的微调,也就是说,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将第一限位板作为一个基准,主要是通过调节第二限位板来对装夹位置调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限位件,设置于底板上,位于第一限位板背离第二限位板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底板上设置有限位件,且限位件位于第一限位板背离第二限位板的一侧,第一限位板与限位件相抵接,一方面可保对第一限位板的有效限位,保证第一限位板的运动行程,另一方面可通过限位件给第一限位板一个挤压力,避免物料破坏第一限位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微调组件包括:导向件,设置于底板上,导向件内设置有导向孔;驱动杆,穿设于导向孔,第二限位板可在驱动杆的驱动下运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微调组件包括配合使用的导向件及驱动杆,其中,导向杆设置于底板上,位于第二限位板背离第一限位板的一侧;导向件上设置有导向孔,驱动杆穿设于导向孔,并可在导向孔内运动。在需要对第二限位板进行调整时,通过驱动杆驱动第二限位板即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微调组件还包括:导杆,设置于底板上;弹性件,套设于导杆上,并与第二限位板相抵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微调组件还包括导杆及套设于导杆上的弹性件,导杆设置于第二限位板背离第一限位板的一侧。也就是说,在装夹过程中,物料与弹性件分别位于第二限位板的两侧,弹性件与第二限位板相抵接,可保证第二限位板与物料紧密接触,同时保证物料与第二限位板之间的弹性接触,避免第二限位板或物料损伤。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活动板,可活动地设置于底板上,第一挡板的一侧与活动板相连接,并可在活动板的带动下运动;卡扣,设置于底板上,并与第一挡板的另一侧相卡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一挡板的一侧通过活动板与底板相连接,而活动板与底板为活动式连接,进而可通过调整活动板的位置调整第一挡板,进而对装夹位置进行调整,使得工装夹具适用不同尺寸的物料;在底板上设置有卡扣,卡扣与第一挡板的另一侧相卡接,保证第一挡板及活动板与底板的稳固连接,避免因物料冲击而导致第一挡板脱落;进一步地,卡扣设置有两个,两个卡扣分别与第一挡板的两端相抵接,保证第一挡板受力均匀,以提升第一挡板的连接稳定性,保证工装夹具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活动板与底板之间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连接不同的螺纹孔实现对活动板的位置调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挡板上设置有通孔结构;和/或第一挡板上设置有缺口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考虑到翅片穿管工艺的结构需要,在第一挡板上设置有通孔结构,进而使得长U管在穿管过程中可伸入通孔结构,保证穿管到位,避免第一挡板与长U管之间存在结构干涉的问题;在第一挡板上设置有缺口结构,且缺口结构位于第一挡板的两端,翅片通过两个取件杆放置于工装夹具时,通过缺口结构放置取件杆,便于工作人员取放,以提升装配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二挡板,设置于底板上,第二挡板与第一挡板位于底板相对的两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底板上设置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与第一挡板相对设置,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相对设置。通过第一挡板和第二限位板的配合,可实现对物料在前后方向的限位,通过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配合,可实现对物料在左右方向的限位,保证对物料的稳定装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挡板上设置有限位条,多个限位条沿第二挡板的长度方向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挡板上设置多个限位条,且多个限位条沿第二挡板的长度方向分布。在保证对物料进行有效装夹的同时,可保证第二挡板避让长U管,保证穿管工序的有序进行。
具体地,第二挡板上同样设置有缺口结构,便于工作人员拿取物料。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导向条,设置于底板上,导向条与第一挡板分别位于底板的两侧;滚轮,设置于导向条上,底板可在滚轮的带动下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考虑到整个装配系统的输送线作业,在底板上设置有导向条,并在导向条上设置有滚轮。通过导向条实现工装夹具在输送线的行进限位;通过滚轮保证导向条与输送线的滚动式连接,避免结构干涉及结构间的摩擦,保证工装夹具的行进。
具体地,第一挡板、第一限位板及第二限位板位于底板的正面,导向条及滚轮位于底板的背面,合理布置上述结构,避免结构之间的干涉问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导向条内设置有安装空位,滚轮位于安装空位内,并凸出于导向条的侧壁设置;和/或导向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向条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限位板及第二限位板的设置方向相同。
在该技术方案中,滚轮位于导向条的安装空位内,滚轮凸出于导向条的侧壁设置,使得导向条通过滚轮与输送线相关结构相接触;设置有两个导向条,以保证工装夹具的输送平衡;导向条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限位板及第二限位板的设置方向相同,保证送料方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导轨,设置于底板上,导向条位于导轨上,并可沿导轨运动;弹簧导杆,设置于底板上;弹簧,套设于弹簧导杆上,并与导向条相抵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底板的背面设置有导轨,且导轨的延伸方向与导向条的延伸方向相反,导向条可在导轨上的移动,调整两个导向条之间的距离,使得工装夹具适用于不同规格尺寸的输送线,提升工装夹具的适用性;底板上设置有弹簧导杆及弹簧,将弹簧套设于弹簧导杆上,并与导轨相抵接,弹簧导杆与滚轮位于导向条的两侧,一方面保证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滚轮与输送线相关结构相贴合,另一方面,可以保证两个导向条之间的距离与输送线的结构相匹配,避免工装夹具掉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导向套,设置于底板上,导向套与第一挡板分别位于底板的两侧;阻挡撞块,设置于底板上,阻挡撞块与第一挡板分别位于底板的两侧;缓冲挡块,设置于底板上,并凸出于底板的侧壁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底板的背面设置有导向套,导向套与输送线的顶升定位锥销配合使用,顶升定位锥销可插入导向套内,实现对工装夹具的精确定位,以便实现自动穿管;在底板上设置有阻挡撞块,阻挡撞块与输送线的阻挡气缸配合使用,实现工装夹具的挡停;在底板上设置缓冲挡块,缓冲挡块可保证工装夹具流入升降机停止限位。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装配系统,包括:输送线;及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工装夹具,工装夹具可在输送线的驱动下运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装配系统包括输送线及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工装夹具,因此具有上述工装夹具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陈述。
具体地,工装夹具用于装夹物料,工装夹具设置于输送线上,并可在输送线的驱动下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工装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工装夹具的主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工装夹具的后视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工装夹具的侧视图;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工装夹具的仰视图;
图6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工装夹具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工装夹具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工装夹具的C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工装夹具的D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工装夹具的E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实施例的翅片的F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工装夹具的工作示意图(装夹翅片);
图14是图13所示实施例的工装夹具的主视图。
其中,图1至图1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工装夹具,10底板,12第一挡板,122通孔结构,124缺口结构,14第一限位板,16第二限位板,18第一微调组件,182微动滑台,184连接板,186限位件,20第二微调组件,202导向件,204驱动杆,206导杆,208弹性件,210把手,22活动板,24卡扣,26第二挡板,262限位条,28导向条,30滚轮,32导轨,34弹簧导杆,36弹簧,38导向套,40阻挡撞块,42缓冲挡块,500翅片,502安装孔,504取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4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工装夹具100及装配系统。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装夹具100,包括:底板10、第一挡板12、第一限位板14和第二限位板16。
其中,第一限位板14和第二限位板16位于底板10相对的两侧,且第一挡板12位于第一限位板14和第二限位板16之间,其中,第一限位板14与底板10为活动式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挡板12、第一限位板14和第二限位板16共同在底板10上限定出装夹位置;第一限位板14与底板10为活动式连接,保证对装夹位置的灵活调整。在装夹物料的过程中,首先让物料与第一挡板12相抵接,然后通过可活动的第一限位板14调整物料的位置,一方面可以保证装夹位置与物料的大小相匹配,保证最佳的装夹效果,避免物料脱落,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对物料的对中调节,保证下一工序的有效进行,特别是在对如图11和图12所示的翅片500进行穿管工艺中,如图12至图14所示,上述调整方式可有效保证长U管与翅片500安装孔502对齐,避免出现偏差损坏翅片500及长U管。
进一步地,在底板10上设置有第一微调组件18,通过第一微调组件18调整第一限位板14的位置。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装夹具100,包括:底板10、第一挡板12、第一限位板14和第二限位板16;第一限位板14和第二限位板16位于底板10相对的两侧,且第一挡板12位于第一限位板14和第二限位板16之间,其中,第二限位板16与底板10为活动式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挡板12、第一限位板14和第二限位板16共同在底板10上限定出装夹位置;第二限位板16与底板10为活动式连接,保证对装夹位置的灵活调整。在装夹物料的过程中,首先让物料与第一挡板12相抵接,然后通过可活动的第二限位板16调整物料的位置,一方面可以保证装夹位置与物料的大小相匹配,保证最佳的装夹效果,避免物料脱落,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对物料的对中调节,保证下一工序的有效进行,特别是在对如图11和图12所示的翅片500进行穿管时,上述调整方式可有效保证长U管与翅片500安装孔502对齐,避免出现偏差损坏翅片500及长U管。
进一步地,在底板10上设置有第二微调组件20,通过第二微调组件20调整第二限位板16的位置。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第二限位板16上还设置有把手210,以通过把手210拉动第二限位板16,使得把手210与第二微调组件20配合,实现第二限位板16两个方向的移动。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装夹具100,包括:底板10、第一挡板12、第一限位板14和第二限位板16;第一限位板14和第二限位板16位于底板10相对的两侧,且第一挡板12位于第一限位板14和第二限位板16之间,其中,第一限位板14和第二限位板16与底板10均为活动式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挡板12、第一限位板14和第二限位板16共同在底板10上限定出装夹位置;第二限位板16与底板10为活动式连接,保证对装夹位置的灵活调整。在装夹物料的过程中,首先让物料与第一挡板12相抵接,然后通过可活动的第一限位板14和第二限位板16调整物料的位置,一方面可以保证装夹位置与物料的大小相匹配,保证最佳的装夹效果,避免物料脱落,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对物料的对中调节,保证下一工序的有效进行,特别是在对如图11和图12所示的翅片500进行穿管工艺中,上述调整方式可有效保证长U管与翅片500安装孔502对齐,避免出现偏差损坏翅片500及长U管。
进一步地,在底板10上设置有第一微调组件18和第二微调组件20,通过第一微调组件18调整第一限位板14的位置,通过第一微调组件18调整第二限位板16的位置。
如图6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一微调组件18包括微动滑台182及连接板184,第一限位板14通过连接板184与微动滑台182相连接,微动滑台182驱动连接板184运动,带动第一限位板14运动,进而调整装夹位置的大小,并对物料的位置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在底板10上设置有限位件186,且限位件186位于第一限位板14背离第二限位板16的一侧,第一限位板14与限位件186相抵接,一方面可保对第一限位板14的有效限位,保证第一限位板14的运动行程,另一方面可通过限位件186给第一限位板14一个挤压力,避免物料破坏第一限位板14。
如图7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二微调组件20包括配合使用的导向件202及驱动杆204,其中,导向杆设置于底板10上,位于第二限位板16背离第一限位板14的一侧;导向件202上设置有导向孔(图中未示出),驱动杆204穿设于导向孔,并可在导向孔内运动。在需要对第二限位板16进行调整时,通过驱动杆204驱动第二限位板16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微调组件20还包括导杆206及套设于导杆206上的弹性件208,导杆206设置于第二限位板16背离第一限位板14的一侧。弹性件208与第二限位板16相抵接,可保证第二限位板16与物料紧密接触,同时保证物料与第二限位板16之间的弹性接触,避免第二限位板16或物料损伤。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装夹具100,包括:底板10、活动板22、第一挡板12、第一限位板14和第二限位板16;第一限位板14和第二限位板16位于底板10相对的两侧,且第一挡板12位于第一限位板14和第二限位板16之间,其中,第一限位板14第二限位板16中至少一个与底板10为活动式连接;第一挡板12通过活动板22与底板10为活动式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挡板12的一侧通过活动板22与底板10相连接,而活动板22与底板10为活动式连接,进而可通过调整活动板22的位置调整第一挡板12,进而对装夹位置进行调整,使得工装夹具100适用不同尺寸的物料;在底板10上设置有卡扣24,卡扣24与第一挡板12的另一侧相卡接,保证第一挡板12及活动板22与底板10的稳固连接,避免因物料冲击而导致第一挡板12脱落;进一步地,卡扣24设置有两个,两个卡扣24分别与第一挡板12的两端相抵接,保证第一挡板12受力均匀,以提升第一挡板12的连接稳定性,保证工装夹具100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具体实施例中,活动板22与底板10之间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连接不同的螺纹孔实现对活动板22的位置调节。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一挡板12通过活动板22与底板10可活动式相连接,进而对装夹位置进行调整,使得工装夹具100适用不同尺寸的物料;在底板10上设置有两个卡扣24,两个卡扣24与第一挡板12的另一侧相卡接,避免因物料冲击而导致第一挡板12脱落。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装夹具100,包括:底板10、第一挡板12、第一限位板14和第二限位板16;第一限位板14和第二限位板16位于底板10相对的两侧,且第一挡板12位于第一限位板14和第二限位板16之间,其中,第一限位板14第二限位板16中至少一个与底板10为活动式连接;如图7所示,第一挡板12上设置有通孔结构122和缺口结构124。
在该实施例中,考虑到翅片500穿管工艺的结构需要,在第一挡板12上设置有通孔结构122,进而使得长U管在穿管过程中可伸入通孔结构122,保证穿管到位,避免第一挡板12与长U管之间存在结构干涉的问题;在第一挡板12上设置有缺口结构124,且缺口结构124位于第一挡板12的两端;如图13和图14所示,翅片500通过两个取件杆504放置于工装夹具100时,通过缺口结构124放置取件杆504,便于工作人员取放,以提升装配效率。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装夹具100,包括:底板10、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26、第一限位板14和第二限位板16,第一挡板12与第二挡板26相对设置;第一限位板14和第二限位板16位于底板10相对的两侧,且第一挡板12位于第一限位板14和第二限位板16之间,其中,第一限位板14第二限位板16中至少一个与底板10为活动式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挡板26与第一挡板12相对设置,第一限位板14与第二限位板16相对设置。通过第一挡板12和第二限位板16的配合,可实现对物料在前后方向的限位,通过第一限位板14和第二限位板16的配合,可实现对物料在左右方向的限位,保证对物料的稳定装夹。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第二挡板26上设置多个限位条262,且多个限位条262沿第二挡板26的长度方向分布。在保证对物料进行有效装夹的同时,可保证第二挡板26避让长U管,保证穿管工序的有序进行;如图9所示,第二挡板26上同样设置有缺口结构124,缺口结构124用于放置取件杆504,便于工作人员拿取物料。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装夹具100,包括:底板10、第一挡板12、第一限位板14、第二限位板16、导向条28和滚轮30;底板10、第一挡板12、第一限位板14、第二限位板16设置于底板10的正面,且第一限位板14第二限位板16中至少一个与底板10为活动式连接;如图10所示,导向条28和滚轮30设置于底板10的背面,滚轮30设置于导向条28上。
在该实施例中,考虑到整个装配系统的输送线作业,在底板10的背面设置有导向条28,并在导向条28上设置有滚轮30。通过导向条28实现工装夹具100在输送线的行进限位;通过滚轮30保证导向条28与输送线的滚动式连接,避免结构干涉及结构间的摩擦,保证工装夹具100的行进。
具体地,如图10所示,第一挡板12、第一限位板14及第二限位板16位于底板10的正面,导向条28及滚轮30位于底板10的背面,合理布置上述结构,避免结构之间的干涉问题。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滚轮30位于导向条28的安装空位内,滚轮30凸出于导向条28的侧壁设置,使得导向条28通过滚轮30与输送线相关结构相接触;设置有两个导向条28,以保证工装夹具100的输送平衡;导向条28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限位板14及第二限位板16的设置方向相同,保证送料方向。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底板10的背面设置有导轨32,且导轨32的延伸方向与导向条28的延伸方向相反,导向条28可在导轨32上的移动,调整两个导轨32之间的距离,使得工装夹具100适用于不同规格尺寸的输送线,提升工装夹具100的适用性。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底板10上设置有弹簧导杆34及弹簧36,将弹簧36套设于弹簧导杆34上,并与导轨32相抵接,弹簧导杆34与滚轮30位于导向条28的两侧,一方面保证在弹簧36的弹力作用下,滚轮30与输送线相关结构相贴合,另一方面,可以保证两个导向条28之间的距离与输送线的结构相匹配,避免工装夹具100掉落。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装夹具100,包括:底板10、第一挡板12、第一限位板14、第二限位板16、导向套38、阻挡撞块40和缓冲挡块42;底板10、第一挡板12、第一限位板14、第二限位板16设置于底板10的正面,且第一限位板14第二限位板16中至少一个与底板10为活动式连接;如图3、图8和图10所示,导向套38、阻挡撞块40和缓冲挡块42设置于底板10的背面。
在该实施例中,在底板10的背面设置有导向套38,导向套38与输送线的顶升定位锥销配合使用,顶升定位锥销可插入导向套38内,实现对工装夹具100的精确定位,以便实现自动穿管;在底板10上设置有阻挡撞块40,阻挡撞块40与输送线的阻挡气缸配合使用,实现工装夹具100的挡停;在底板10上设置缓冲挡块42,缓冲挡块42可保证工装夹具100流入升降机停止限位。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装配系统,包括:输送线;及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工装夹具100,工装夹具100可在输送线的驱动下运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装配系统包括输送线及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工装夹具100,因此具有上述工装夹具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陈述。
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现翅片500定位的工装夹具100,该工装夹具100应用配合实现穿管自动化,翅片500上料可以是人工用取件杆504上料弹簧36机构定位夹紧,也可以机器人抓手上料,结合气动对弹簧36卡扣24定位,同样下料也一样。
具体地,工装夹具100各部分零件装配在固定于底板10,四个侧面用于限位翅片500,导向条28及滚轮30作用于输送线;导向套38配合输送线的顶升定位锥销插入,实现精确定位,以便实现自动穿管;缓冲挡块42作用是工装夹具100流入升降机停止限位;阻挡撞块40是输送线上的阻挡气缸挡停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工装夹具100,具体创新点如下:底板10采用硬铝阳极氧化处理,强度高、变形小、耐磨损;四个侧面限位各具特点,后侧固定限位板(即第二挡板26)作为一个固定基准面,根据翅片500安装孔502排列设置限位条262,既能避开长U管也能充分限位翅片500;左侧限位块(即第一限位板14)通过连接板184与微动滑台182连接,适应不同批次翅片500宽度误差,这一侧作为相对固定的基准;另外两个侧面采用导轨32、弹簧导杆34,弹簧卡扣固定,这两个侧面是相对活动的,以便于留出空间上下料;前侧活动挡板(即第一挡板12)设置成多孔板,与翅片500孔对应,设有缺口结构124以便放置取件杆504,当翅片500装夹后人工将取件杆504拔出,如是机器人上料,机器人抓手将取件改拔出放置于周转料斗中以便循环使用。
具体地,如图11至图14所示,当工装夹具100用于装夹翅片500时,通过第一限位板14与第二限位板16的调整,可以保证翅片500的安装孔502与长U管对齐,具有良好的对中性,避免穿管过程中出现阻挡情况,可以保证穿管工序的安全进行。且优于翅片500存在尺寸误差,通过通过第一限位板14与第二限位板16的调整,可以使得工装夹具100可弥补尺寸误差,适应性较强。
进一步地,长U管为铜管,铜管受材质和壁厚的影响,在装配过程中,容易受损,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装夹具100,可以保证翅片500与安装孔502良好的对中性,保证翅片500的安装孔502与铜管对齐,防止铜管及翅片500受损,进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工装夹具100,可以适用于不同规格尺寸的物料装夹,提升装配系统的适应性;可以实现对物料的自动对中,保证工序的有序进行;工装夹具100两导向条28之间的距离可自动调整,可使用不同规格尺寸的输送线,适应性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
第一挡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第一限位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位于所述底板的一端;
第二限位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位于所述底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中至少一个与所述底板为活动式连接,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微调组件,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第一限位板相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可在所述第一微调组件的驱动下运动;和/或
第二微调组件,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第二限位板相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可在所述第二微调组件的驱动下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调组件包括:
微动滑台,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连接板,所述第一限位板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微动滑台相连接,所述连接板可在所述微动滑台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一限位板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调组件包括:
导向件,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导向件内设置有导向孔;
驱动杆,穿设于所述导向孔,所述第二限位板可在所述驱动杆的驱动下运动;
导杆,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杆上,并与所述第二限位板相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活动板,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与所述活动板相连接,并可在所述活动板的带动下运动;
卡扣,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第一挡板的另一侧相卡接;和/或
第二挡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底板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二挡板上设置有限位条,多个所述限位条沿所述第二挡板的长度方向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挡板上设置有通孔结构;和/或
所述第一挡板上设置有缺口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向条,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导向条与所述第一挡板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两侧;
滚轮,设置于所述导向条上,所述底板可在所述滚轮的带动下移动;
所述导向条内设置有安装空位,所述滚轮位于所述安装空位内,并凸出于所述导向条的侧壁设置;和/或
所述导向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向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限位板及所述第二限位板的设置方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轨,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导向条位于所述导轨上,并可沿所述导轨运动;
弹簧导杆,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弹簧,套设于所述弹簧导杆上,并与所述导向条相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向套,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导向套与所述第一挡板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两侧;
阻挡撞块,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阻挡撞块与所述第一挡板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两侧;
缓冲挡块,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并凸出于所述底板的侧壁设置。
10.一种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线;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工装夹具,所述工装夹具可在所述输送线的驱动下运动。
CN201921622560.5U 2019-09-27 2019-09-27 工装夹具及装配系统 Active CN2105879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2560.5U CN210587976U (zh) 2019-09-27 2019-09-27 工装夹具及装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2560.5U CN210587976U (zh) 2019-09-27 2019-09-27 工装夹具及装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87976U true CN210587976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685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22560.5U Active CN210587976U (zh) 2019-09-27 2019-09-27 工装夹具及装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879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25911A (zh) * 2022-07-14 2022-09-09 东莞市中麒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生产工装及显示模块着墨喷涂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25911A (zh) * 2022-07-14 2022-09-09 东莞市中麒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生产工装及显示模块着墨喷涂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72530B (zh) 一种定位夹持工装
US20120102700A1 (en) Cutting and clamping device
US20100006392A1 (en) Device for conveying a workpiece
CN210587976U (zh) 工装夹具及装配系统
CN111332787B (zh) 夹持装置、上料设备及上料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1702799A (zh) 机械手及其夹取装置
CN210527813U (zh) 机械手、下料机构和装配系统
CN115415430A (zh) 一种钣金件自动化生产系统及生产工艺
CN111731839A (zh) 夹取提升机构
CN111702800A (zh) 夹取装置及其夹爪组件
US20210252578A1 (en) Method for installing divided upper tool to upper tool holder provided on upper table of press brake, tool changer, and tool stocker
CN212863098U (zh) 夹取提升机构
CN113210744A (zh) 一种钢板切割装置及其钢板切割方法
CN220055234U (zh) 一种上料输送装置
CN210677621U (zh) 输送线组件及装配系统
CN115070469B (zh) 一种销轴加工用一体化平台
CN216862842U (zh) 供料装置
KR101429863B1 (ko) 단자의 접점 고정용 자동 리벳팅 장치
CN107150900B (zh) 横向抓取机构、取料方法及上料方法
CN110788358A (zh) 多轴对立钻床
CN213703470U (zh) 夹取装置及其夹爪组件
CN210476004U (zh) 一种抓手机构、取放装置和顶盖焊接设备
CN211027730U (zh) 一种铜排冲孔机的定位装置
CN210907777U (zh) 一种钢板自动供料装置
CN219541431U (zh) 一种十字头型螺丝自动化加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