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84807U - 一种用于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的卸料机构及搅拌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的卸料机构及搅拌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84807U
CN210584807U CN201920752010.9U CN201920752010U CN210584807U CN 210584807 U CN210584807 U CN 210584807U CN 201920752010 U CN201920752010 U CN 201920752010U CN 210584807 U CN210584807 U CN 2105848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mounting
hinged
adjusting block
rod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5201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建平
张庆国
邓苑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izhou Deng
Original Assignee
Feizhou De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izhou Deng filed Critical Feizhou Deng
Priority to CN20192075201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848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848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848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For Mix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的卸料机构及搅拌机,安装部的下端与固定部的前端垂直连接,固定部用于固定在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的底部;安装部的后端设有连接杆组件;第一连杆组件的后端与机架的上端铰接,安装座设置于第一连杆组件的前端;卸料门的底部设有转轴,卸料门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座上;第二连杆组件的一端与连接杆组件后端铰接,第二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直线驱动装置与安装部的下端铰接;第三连杆组件的一端与第一连杆组件的前端铰接,第三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本申请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的优点,可适用于搅拌桶转动的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的卸料机构及搅拌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造石英石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的卸料机构及搅拌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通常采用搅拌桶固定,搅拌桨同时自转和公转的方式进行搅拌,所以传统的卸料门可以设置于搅拌桶的底部一侧,以方便卸料;而对于搅拌桶也转动的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传统的卸料门无法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的卸料机构及搅拌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的卸料机构,包括机架、安装座、卸料门、第一连杆组件、第二连杆组件、第三连杆组件和直线驱动装置;
所述机架包括固定部与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下端与所述固定部的前端垂直连接,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在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的底部;所述安装部的后端设有连接杆组件;
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后端与所述机架的上端铰接,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前端;
所述卸料门的底部设有转轴,所述卸料门通过所述转轴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座上;
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组件后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
所述直线驱动装置与所述安装部的下端铰接;
所述第三连杆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前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包括左安装杆、右安装杆与加强杆;
所述左安装杆垂直设置于所述固定部的前端的左侧,所述右安装杆垂直设置于所述固定部的前端的右侧;
所述加强杆的一端与所述左安装杆的上端连接,所述加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右安装杆的上端连接;
所述连接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于所述左安装杆的下端,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于所述右安装杆的下端;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轴铰接;
所述直线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左安装杆与所述右安装杆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第一左连杆、第一右连杆与固定杆;
所述第一左连杆的后端与所述左安装杆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一右连杆的后端与所述右安装杆的上端铰接;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左连杆的前端与所述第一右连杆的前端之间;所述固定杆为多个,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左连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右连杆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包括第二左连杆与第二右连杆;
所述第二左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轴铰接,所述第二左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
所述第二右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轴铰接;所述第二右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
所述第三连杆组件包括第三左连杆与第三右连杆;
所述第三左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左连杆的前端铰接,所述第三左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
所述第三右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右连杆的前端铰接,所述第三右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还包括第二连接轴;所述左安装杆的上端向前延伸形成第三连接杆,所述右安装杆的上端向前延伸形成第四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三连接杆的前端连接,另一端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一左连杆的后端和所述第一右连杆的后端均与所述第二连接轴铰接。
优选地,所述卸料门的周边设有弹性门圈,所述弹性门圈通过螺钉固定于卸料门上。
优选地,所述卸料门还包括高铝瓷板,所述高铝瓷板粘结于所述卸料门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包括座体、端盖、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一骨架油封、第二骨架油封、轴承、防尘套与注油嘴;
所述座体的中部设有安装孔,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安装孔连接,所述转轴从所述安装孔的上端插入所述座体内,所述转轴与所述轴承的内圈连接;
所述端盖设置于所述安装孔的下端,所述端盖的上端顶在所述轴承的外圈的底面;
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一骨架油封均设置于所述安装孔的上端内壁与所述转轴之间;
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第二骨架油封设置于所述端盖的内壁与所述转轴之间;
所述注油嘴设置于所述座体的上端外壁,所述座体内设有注油通道,所述注油通道一端与所述注油嘴连通,另一端通向所述轴承的上表面;
所述座体的端外壁设有台阶,所述卸料门的底面设有环形槽,所述防尘套的下端套在所述台阶上,所述防尘套的上端伸入所述环形槽内。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的前端左侧竖直设有第一长孔与第二长孔,所述固定部的前端右侧竖直设有第三长孔与第四长孔;
所述安装部还包括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第三调节块、第四调节块、第一调节螺钉、第二调节螺钉、第三调节螺钉与第四调节螺钉;
所述左安装杆通过螺钉分别与所述第一长孔和所述第二长孔连接;所述第一调节块和所述第二调节块均设置于所述左安装杆的外侧,且所述第一调节块位于所述固定部的上方,所述第二调节块位于所述固定部的下方,所述第一调节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调节块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固定部的前端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调节螺钉穿过所述第一调节块抵在所述固定部的前端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调节螺钉穿过所述第二调节块抵在所述固定部的前端的下表面;
所述右安装杆通过螺钉分别与所述第三长孔和所述第四长孔连接;所述第三调节块和所述第四调节块均设置于所述右安装杆的外侧,所述第三调节块位于所述固定部的上方,所述第四调节块位于所述固定部的下方,所述第三调节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四调节块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固定部的前端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调节螺钉穿过所述第三调节块抵在所述固定部的前端的上表面,所述第四调节螺钉穿过所述第四调节块抵在所述固定部的前端的下表面。
一种使用如上述的一种用于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的卸料机构的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还包括搅拌桶、回转支承、电机与基座;
所述回转支承的外圈与所述搅拌桶的底部连接,所述回转支承的内圈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回转支承的外圈设有从动齿轮,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有驱动齿轮,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
所述搅拌桶的底部中心设有卸料口;所述卸料机构安装于所述基座的下方;
当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回缩时,所述第二连杆组件与所述第三连杆组件将所述第一连杆组件顶起,所述卸料门上行将所述卸料口封闭,所述搅拌桶带动所述卸料门共同转动;
当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伸出时,所述第二连杆组件与所述第三连杆组件将所述第一连杆组件拉下,所述卸料门下行将所述卸料口打开。
优选地,所述卸料口为上小下大的锥形结构,所述卸料口的内壁设有弹性门框,所述卸料门的侧壁的形状与所述卸料口的形状相匹配;当所述卸料门关闭时,所述卸料门的外壁抵在所述弹性门框上。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卸料机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卸料机构在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卸料机构在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卸料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搅拌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搅拌机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卸料口与卸料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机架、11-固定部、111-第三长孔、112-第四长孔、12-安装部、 121-左安装杆、1211-第三连接杆、122-右安装杆、1221-第四连接杆、123-加强杆、124-第三调节块、125-第四调节块、126-第三调节螺钉、127-第四调节螺钉、13-连接杆组件、131-第一连接杆、132-第二连接杆、133-第一连接轴、 14-第二连接轴、2-安装座、21-座体、211-注油通道、22-端盖、23-第一密封圈、24-第二密封圈、25-第一骨架油封、26-第二骨架油封、27-轴承、28-防尘套、29-注油嘴、3-卸料门、31-转轴、32-弹性门圈、33-高铝瓷板、34-环形槽、 4-第一连杆组件、41-第一左连杆、42-第一右连杆、43-固定杆、5-第二连杆组件、51-第二左连杆、52-第二右连杆、6-第三连杆组件、62-与第三右连杆、7- 直线驱动装置、8-搅拌桶、81-卸料口、82-弹性门框、9-回转支承、10-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的卸料机构,如图1-5所示,包括机架1、安装座2、卸料门3、第一连杆组件4、第二连杆组件5、第三连杆组件6和直线驱动装置7;
所述机架1包括固定部11与安装部12,所述安装部12的下端与所述固定部11的前端垂直连接,所述固定部11用于固定在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的底部;所述安装部12的后端设有连接杆组件13;
所述第一连杆组件4的后端与所述机架1的上端铰接,所述安装座2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4的前端;
所述卸料门3的底部设有转轴31,所述卸料门3通过所述转轴31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座2上;
所述第二连杆组件5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组件13后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组件5的另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7的输出端铰接;
所述直线驱动装置7与所述安装部12的下端铰接;
所述第三连杆组件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4的前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组件6的另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卸料机构采用连杆联动的方式来驱动卸料门3打开或关闭,整体结构十分简单紧凑,占用的空间较小;
将本实用新型安装于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的底部,当直线驱动装置7的输出端回缩时,第二连杆组件5与第三连杆组件6将第一连杆组件4顶起,卸料门3上行将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底部的卸料口81封闭;由于卸料门3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座2上,所以卸料门3可随着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的搅拌桶8 转动,使卸料门3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的卸料口81保持静止,密封效果更佳;当直线驱动装置7的输出端伸出时,第二连杆组件5与所述第三连杆组件6将所述第一连杆组件4拉下,所述卸料门3下行将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底部的卸料口81打开;
由于第二连杆组件5与连接杆组件13的后端连接,直线驱动装置7安装部 12的下端连接,而连接杆组件13设置于安装部12的后端,所述当直线驱动机构上升到最高点时,第二连杆组件5与直线驱动机构仍保持一定的角度,可以有效防止出现卡死的情况发生,使卸料门3的打开与关闭过程更加顺畅。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安装部12包括左安装杆121、右安装杆122 与加强杆123;
所述左安装杆121垂直设置于所述固定部11的前端的左侧,所述右安装杆 122垂直设置于所述固定部11的前端的右侧;
所述加强杆123的一端与所述左安装杆121的上端连接,所述加强杆123 的另一端与所述右安装杆122的上端连接;
所述连接杆组件13包括第一连接杆131、第二连接杆132与第一连接轴133,所述第一连接杆131设置于所述左安装杆121的下端,所述第二连接杆132设置于所述右安装杆的下端;所述第一连接轴13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131 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13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32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组件5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轴133铰接;
所述直线驱动装置7设置于所述左安装杆121与所述右安装杆122之间。
左安装杆121之间右安装杆122形成第二连杆组件5与第三连杆组件6的活动空间,加强杆123将左安装杆121与右安装杆122的上端连接起来,连接轴将第一连接杆131与第二连接杆132的端部连接起来,这样使左安装杆121 与右安装杆122形成一个整体,以增加安装部12的整体刚度;此外左安装杆121 与右安装杆122之间为直线驱动装置7、第二连杆组件5和第三连杆组件6提供了活动空间,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组件4包括第一左连杆41、第一右连杆42与固定杆43;
所述第一左连杆41的后端与所述左安装杆121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一右连杆42的后端与所述右安装杆122的上端铰接;所述安装座2设置于所述第一左连杆41的前端与所述第一右连杆42的前端之间;所述固定杆43为多个,所述固定杆4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左连杆4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右连杆42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组件5包括第二左连杆51与第二右连杆52;
所述第二左连杆5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轴铰接,所述第二左连杆51的另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7的输出端铰接;
所述第二右连杆5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轴铰接;所述第二右连杆52的另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7的输出端铰接;
所述第三连杆组件6包括第三左连杆与第三右连杆62;
所述第三左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左连杆41的前端铰接,所述第三左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7的输出端铰接;
所述第三右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右连杆42的前端铰接,所述第三右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7的输出端铰接。
直线驱动装置7通过第二左连杆51与第三左连杆带动第一左连杆41动作,同时直线驱动装置7通过第二右连杆52与第三右连杆62带动第一右连杆42动作,第一左连杆41与第一右连杆42之间通过多个固定杆43连接,使第一左连杆41与第一右连杆42连成一个整体,共同动作,且第一连杆组件4的左右两侧同时受力,更加稳定,不易出现晃动;安装座2设置于第一左连杆41与第一右连杆42之间,安装座2的两侧平均受力,使卸料门3在打开或关闭的过程中保持平稳。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12还包括第二连接轴14;所述左安装杆121的上端向前延伸形成第三连接杆1211,所述右安装杆122的上端向前延伸形成第四连接杆1221;所述第二连接轴14的一端与所述三连接杆的前端连接,另一端所述第四连接杆1221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一左连杆41的后端和所述第一右连杆42 的后端均与所述第二连接轴14铰接。
设置第三连接杆1211与第四连接杆1221可以使第一连杆组件4与安装部12的铰接点和直线驱动装置7与安装部12的铰接点错开,使第一连杆组件4下行时不会与直线驱动装置7发生干涉,使卸料门3的打开幅度更大,便于卸料。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7所示,所述卸料门3的周边设有弹性门圈32,所述弹性门圈32通过螺钉固定于卸料门3上。
设置弹性门圈32可以增加卸料门3与卸料口81之间的密封性,防止在搅拌的过程中发生泄漏,此外弹性门圈32还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减少卸料门3 在关闭时所受到的冲击,延长卸料门3的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卸料门3还包括高铝瓷板33,所述高铝瓷板33粘结于所述卸料门3的表面。
高铝瓷板33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较大的硬度、良好的耐磨性能和耐化学腐蚀性能,在卸料门3的表面设置高铝瓷板33具有易于清洁维护方便的优点。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安装座2包括座体21、端盖22、第一密封圈 23、第二密封圈24、第一骨架油封25、第二骨架油封26、轴承27、防尘套28 与注油嘴29;
所述座体21的中部设有安装孔,所述轴承27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轴承27的外圈与所述安装孔连接,所述转轴31从所述安装孔的上端插入所述座体21内,所述转轴31与所述轴承27的内圈连接;
所述端盖22设置于所述安装孔的下端,所述端盖22的上端顶在所述轴承 27的外圈的底面;
所述第一密封圈23与所述第一骨架油封25均设置于所述安装孔的上端内壁与所述转轴31之间;
所述第二密封圈24与所述第二骨架油封26设置于所述端盖22的内壁与所述转轴31之间;
所述注油嘴29设置于所述座体21的上端外壁,所述座体21内设有注油通道211,所述注油通道211一端与所述注油嘴29连通,另一端通向所述轴承27 的上表面;
所述座体21的端外壁设有台阶,所述卸料门3的底面设有环形槽34,所述防尘套28的下端套在所述台阶上,所述防尘套28的上端伸入所述环形槽34内。
卸料门3的转轴31与安装座2之间通过轴承27连接,在卸料门3转动时摩擦力较小;在安装孔的上端与端盖22内均设置双重密封,密封性能更好,可以有效防止安装座2内的润滑油发生泄漏;此外在安装座2的外壁上设置注油嘴29,无需将安装座2拆开也可向安装座2内添加润滑油,在注油时,润滑油可沿着注油通道211流向轴承27的上表面,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继续向下流动,使整个轴承27都能得到润滑;加注润滑油的过程十分简单方便,具有易于维护的优点;定时向安装座2内添加润滑油可以使轴承27保持更佳的工作状态;此外,在安装座2与卸料门3之间设置防尘套28可以有效防止灰尘聚集,使转轴 31与安装孔保持干净,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所述固定部11的前端左侧竖直设有第一长孔与第二长孔,所述固定部11的前端右侧竖直设有第三长孔111与第四长孔112;
所述安装部12还包括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第三调节块124、第四调节块125、第一调节螺钉、第二调节螺钉、第三调节螺钉126与第四调节螺钉 127;
所述左安装杆121通过螺钉分别与所述第一长孔和所述第二长孔连接;所述第一调节块和所述第二调节块均设置于所述左安装杆121的外侧,且所述第一调节块位于所述固定部11的上方,所述第二调节块位于所述固定部11的下方,所述第一调节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调节块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固定部11的前端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调节螺钉穿过所述第一调节块抵在所述固定部11的前端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调节螺钉穿过所述第二调节块抵在所述固定部11的前端的下表面;
所述右安装杆122通过螺钉分别与所述第三长孔111和所述第四长孔112 连接;所述第三调节块124和所述第四调节块125均设置于所述右安装杆122 的外侧,所述第三调节块124位于所述固定部11的上方,所述第四调节块125 位于所述固定部11的下方,所述第三调节块12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四调节块125 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固定部11的前端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调节螺钉126穿过所述第三调节块124抵在所述固定部11的前端的上表面,所述第四调节螺钉127穿过所述第四调节块125抵在所述固定部11的前端的下表面。
在装配或使用过程中,为了实现卸料门3与卸料口81更加紧密地的配合,需要对卸料门3的高度进行调整,当卸料门3的位置过高时,可以松开左安装杆121与第一安装孔以及第二安装孔之间的螺钉,同时松开右安装杆122与第三安装孔以及第四安装孔之间的螺钉,此时安装部12与固定部11之间处于松动的状态,调节第一调节螺钉、第二调节螺钉、第三调节螺钉126与第四螺钉上行,安装部12相对于固定部11下行移动,待调节到适合的位置后,再将左安装杆121与第一安装孔以及第二安装孔之间的螺钉上紧,以及将右安装杆122 与第三安装孔以及第四安装孔之间的螺钉上紧即可完成调整;相反地,当卸料门3的位置过低时,只需要采用与上述相同的调节方法,调节第一调节螺钉、第二调节螺钉、第三调节螺钉126与第四螺钉下行即可使卸料门3上升到合适的位置;当然,也可以在固定部11上设置相应的调节块以实现前后、左右方向的调节。
一种使用如上述的一种用于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的卸料机构的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如图5-7所示,还包括搅拌桶8、回转支承9、电机与基座10;
所述回转支承9的外圈与所述搅拌桶8的底部连接,所述回转支承9的内圈固定于所述基座10上,所述回转支承9的外圈设有从动齿轮,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有驱动齿轮,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基座10上,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
所述搅拌桶8的底部中心设有卸料口81;所述卸料机构安装于所述基座10 的下方;
当所述直线驱动装置7的输出端回缩时,所述第二连杆组件5与所述第三连杆组件6将所述第一连杆组件4顶起,所述卸料门3上行将所述卸料口81封闭,所述搅拌桶8带动所述卸料门3共同转动;
当所述直线驱动装置7的输出端伸出时,所述第二连杆组件5与所述第三连杆组件6将所述第一连杆组件4拉下,所述卸料门3下行将所述卸料口81打开。
在向搅拌桶8内投放物料后,搅拌桶8的整体重量较大,普通的轴承27无法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容易出现损坏;在搅拌桶8与基座10之间设置回转支承9,可同时承受较大的轴向和径向负荷,同时回转支承9的外圈设有从动齿轮,电机可直接驱动回转支承9的外圈转动,再由回转支承9的外圈带动搅拌桶8 转动起来,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将卸料口81设置于搅拌桶8的中心位置,无论搅拌桶8转动到任何的角度,卸料口81的位置都不会发生改变,卸料更加方便;在搅拌机工作时,直线驱动装置7的输出端回缩,卸料门3关闭,卸料门3与卸料口81密封,共同构成搅拌桶8的底面,在搅拌桶8转动时,卸料门3也随着搅拌桶8转动;在搅拌完成后,在卸料口81下方放置接料桶,直线驱动装置7的输出端伸出,卸料门3 打开,混合均匀的物料从卸料口81掉落到接料桶内,完成卸料。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所述卸料口81为上小下大的锥形结构,所述卸料口81的内壁设有弹性门框82,所述卸料门3的侧壁的形状与所述卸料口81的形状相匹配;当所述卸料门3关闭时,所述卸料门3的外壁抵在所述弹性门框 82上。
卸料口81采用锥形结构可以防止卸料门3在开合过程中形成挤料或积料,卸料更加干净,保证物料的均匀性和一致性;在卸料门3关闭时,弹性门圈32 与弹性门框82相互抵接,可以增加卸料门3与卸料口81之间的密封性,防止物料泄漏的情况发生,同时也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少在关闭卸料门3时卸料门3 与卸料口81之间的冲击力,延长卸料门3的寿命。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的卸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安装座、卸料门、第一连杆组件、第二连杆组件、第三连杆组件和直线驱动装置;
所述机架包括固定部与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下端与所述固定部的前端垂直连接,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在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的底部;所述安装部的后端设有连接杆组件;
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后端与所述机架的上端铰接,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前端;
所述卸料门的底部设有转轴,所述卸料门通过所述转轴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座上;
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组件后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
所述直线驱动装置与所述安装部的下端铰接;
所述第三连杆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前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的卸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左安装杆、右安装杆与加强杆;
所述左安装杆垂直设置于所述固定部的前端的左侧,所述右安装杆垂直设置于所述固定部的前端的右侧;
所述加强杆的一端与所述左安装杆的上端连接,所述加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右安装杆的上端连接;
所述连接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于所述左安装杆的下端,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于所述右安装杆的下端;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轴铰接;
所述直线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左安装杆与所述右安装杆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的卸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第一左连杆、第一右连杆与固定杆;
所述第一左连杆的后端与所述左安装杆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一右连杆的后端与所述右安装杆的上端铰接;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左连杆的前端与所述第一右连杆的前端之间;所述固定杆为多个,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左连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右连杆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包括第二左连杆与第二右连杆;
所述第二左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轴铰接,所述第二左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
所述第二右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轴铰接;所述第二右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
所述第三连杆组件包括第三左连杆与第三右连杆;
所述第三左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左连杆的前端铰接,所述第三左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
所述第三右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右连杆的前端铰接,所述第三右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的卸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还包括第二连接轴;所述左安装杆的上端向前延伸形成第三连接杆,所述右安装杆的上端向前延伸形成第四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三连接杆的前端连接,另一端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一左连杆的后端和所述第一右连杆的后端均与所述第二连接轴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的卸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门的周边设有弹性门圈,所述弹性门圈通过螺钉固定于卸料门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的卸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门还包括高铝瓷板,所述高铝瓷板粘结于所述卸料门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的卸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座体、端盖、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一骨架油封、第二骨架油封、轴承、防尘套与注油嘴;
所述座体的中部设有安装孔,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安装孔连接,所述转轴从所述安装孔的上端插入所述座体内,所述转轴与所述轴承的内圈连接;
所述端盖设置于所述安装孔的下端,所述端盖的上端顶在所述轴承的外圈的底面;
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一骨架油封均设置于所述安装孔的上端内壁与所述转轴之间;
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第二骨架油封设置于所述端盖的内壁与所述转轴之间;
所述注油嘴设置于所述座体的上端外壁,所述座体内设有注油通道,所述注油通道一端与所述注油嘴连通,另一端通向所述轴承的上表面;
所述座体的端外壁设有台阶,所述卸料门的底面设有环形槽,所述防尘套的下端套在所述台阶上,所述防尘套的上端伸入所述环形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的卸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的前端左侧竖直设有第一长孔与第二长孔,所述固定部的前端右侧竖直设有第三长孔与第四长孔;
所述安装部还包括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第三调节块、第四调节块、第一调节螺钉、第二调节螺钉、第三调节螺钉与第四调节螺钉;
所述左安装杆通过螺钉分别与所述第一长孔和所述第二长孔连接;所述第一调节块和所述第二调节块均设置于所述左安装杆的外侧,且所述第一调节块位于所述固定部的上方,所述第二调节块位于所述固定部的下方,所述第一调节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调节块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固定部的前端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调节螺钉穿过所述第一调节块抵在所述固定部的前端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调节螺钉穿过所述第二调节块抵在所述固定部的前端的下表面;
所述右安装杆通过螺钉分别与所述第三长孔和所述第四长孔连接;所述第三调节块和所述第四调节块均设置于所述右安装杆的外侧,所述第三调节块位于所述固定部的上方,所述第四调节块位于所述固定部的下方,所述第三调节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四调节块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固定部的前端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调节螺钉穿过所述第三调节块抵在所述固定部的前端的上表面,所述第四调节螺钉穿过所述第四调节块抵在所述固定部的前端的下表面。
9.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的卸料机构的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搅拌桶、回转支承、电机与基座;
所述回转支承的外圈与所述搅拌桶的底部连接,所述回转支承的内圈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回转支承的外圈设有从动齿轮,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有驱动齿轮,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
所述搅拌桶的底部中心设有卸料口;所述卸料机构安装于所述基座的下方;
当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回缩时,所述第二连杆组件与所述第三连杆组件将所述第一连杆组件顶起,所述卸料门上行将所述卸料口封闭,所述搅拌桶带动所述卸料门共同转动;
当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伸出时,所述第二连杆组件与所述第三连杆组件将所述第一连杆组件拉下,所述卸料门下行将所述卸料口打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口为上小下大的锥形结构,所述卸料口的内壁设有弹性门框,所述卸料门的侧壁的形状与所述卸料口的形状相匹配;当所述卸料门关闭时,所述卸料门的外壁抵在所述弹性门框上。
CN201920752010.9U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用于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的卸料机构及搅拌机 Active CN2105848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52010.9U CN210584807U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用于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的卸料机构及搅拌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52010.9U CN210584807U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用于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的卸料机构及搅拌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84807U true CN210584807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717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52010.9U Active CN210584807U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用于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的卸料机构及搅拌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848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06165A (zh) * 2020-12-15 2021-04-06 德水软木湖北有限公司 一种木制品生产用碎木压块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06165A (zh) * 2020-12-15 2021-04-06 德水软木湖北有限公司 一种木制品生产用碎木压块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84807U (zh) 一种用于人造石英石立式搅拌机的卸料机构及搅拌机
CN107138083A (zh) 一种物料搅拌机
CN106672658B (zh) 一种喷浆泵及其使用方法
CN215150769U (zh) 加压可翻转式高效新式下落密炼机
CN112454735A (zh) 一种塑料生产用粒料振动筛选装置
CN216423096U (zh) 一种橡胶生产用的橡胶密炼机
CN216372808U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的下料装置
CN212859984U (zh) 一种挤出机色母粒调配系统
CN206926101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搅拌罐
CN210880555U (zh) 一种用于发泡釜的卸料阀
CN208683143U (zh) 一种膏霜灌装装置
CN207843945U (zh) 立式均化仓
CN205820216U (zh) 一种粉状物供料装置
CN209968214U (zh) 一种高效搅拌装置
CN211137680U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搅拌楼的骨料卸料装置
CN206056747U (zh) 一种物料称重装置
CN215969546U (zh) 一种用于塑胶制品加工的原料配比装置
CN219292664U (zh) 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树脂砂生产设备
CN213643901U (zh) 一种防粘型搅拌器
CN109329332A (zh) 带挤压功能的和面装置
CN210000209U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用局部开合式尾盖装置
CN219381050U (zh) 一种混凝土生产用储料装置
CN207913565U (zh) 一种底入式搅拌装置
CN214156178U (zh) 一种宠物食品油脂喷涂装置
CN209920287U (zh) 一种塑料原料高效混合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Discharge mechanism and mixer for vertical mixer of artificial quartz ston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22

Pledge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Foshan Shishan sub branch

Pledgor: Feizhou DENG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440000330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