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82153U - 限压阀、盖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限压阀、盖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82153U
CN210582153U CN201921002884.9U CN201921002884U CN210582153U CN 210582153 U CN210582153 U CN 210582153U CN 201921002884 U CN201921002884 U CN 201921002884U CN 210582153 U CN210582153 U CN 2105821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exhaust
exhaust port
valve core
pressure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0288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奇
孙华忠
罗权
林选玉
伍庆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Co Ltd
SEB SA
Original Assignee
SEB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B SA filed Critical SEB SA
Priority to CN20192100288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821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821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821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ft Valv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限压阀、盖及烹饪器具,包括阀座、阀体、阀芯组件和排气部,阀座和阀体配合形成容腔,阀芯组件能够在所述容腔内运动,阀体设有排气孔,排气部设有排气通孔,排气通孔呈台阶状,包括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之间具有储气部;阀芯组件包括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第一阀芯的下端穿过第二排气口以抵顶第一排气口,第二阀芯抵顶于第二排气口;排气部内的气压达到预设值时,排气部内的气压推动第一阀芯动作,以开启第一排气口;气压再进一步,驱动第二阀芯动作,以开启第二排气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限压阀、盖及烹饪器具,避免烹饪器具内的汤汁外溢,达到更好的防溢排气效果。

Description

限压阀、盖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限压阀、盖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压力锅,一般通过其上的限压阀,来控制锅内的压力,保持锅内固定的压力,从而对压力锅内的食物进行蒸煮。当锅内压力大于限压阀自身的重力时,排气管上的排气口与外界连通排气。然而现在的压力锅在使用限压阀时,随着锅内压力的增加,气体从排气管进入推动阀芯上升;当锅内压力继续增加而达到预设值时,气体将阀芯顶起使得排气口打开,处于排气状态。在此排气的过程中,气体的冲击力很大,导致锅内的液体也会随着气体一起从排气管向外溢出。并且在液体从排气口流出时,受自身重力的影响,并不会随气体从排气孔流出,而是会沿着排气管外壁下流,进而流到灶台上,给清理带来了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限压阀、盖及烹饪器具,避免烹饪器具内的汤汁外溢,达到更好的防溢排气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限压阀,包括阀座、阀体、阀芯组件和排气部,所述阀座和所述阀体配合形成容腔,所述阀芯组件能够在所述容腔内运动,所述阀体设有与所述容腔连通的排气孔,所述阀座和所述阀体通过所述容腔套装在所述排气部,所述排气部设有贯通其两端的排气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孔呈台阶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容腔连通,且所述第二排气口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排气口的内径;
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口之间具有储气部;
所述阀芯组件包括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所述第一阀芯安装于所述阀体,所述第二阀芯安装于所述第一阀芯;
所述第一阀芯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二排气口以抵顶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阀芯抵顶于所述第二排气口,以封堵所述排气部与所述容腔;
所述排气部内的气压达到预设值时,所述排气部内的气压推动所述第一阀芯动作,以开启所述第一排气口,使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储气部导通;
所述气压再进一步,驱动所述第二阀芯动作,以开启所述第二排气口。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阀芯面向所述第二排气口的下端面包括分流面;
所述分流面沿所述第二阀芯的轴线为基点向上倾斜延伸而成。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分流面呈碗状,或者所述分流面为弧形面,或者所述分流面为球面。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封堵所述第二排气口时,所述分流面抵顶于所述第二排气口;
沿所述排气孔轴线方向,所述排气孔的投影容纳于所述分流面。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阀芯固定于所述阀体,且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二排气口,用于封堵所述第一排气口,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所述阀体随所述第一阀芯相对所述阀座运动。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阀芯套接于所述第一阀芯的外壁,且所述第二阀芯沿所述第一阀芯的长度方向运动。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阀芯组件还包括弹性部;
所述弹性部套接于所述第一阀芯,且两端分别弹性抵顶所述第二阀芯与所述阀体,所述弹性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阀芯在所述容腔内沿着所述第一阀芯运动。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阀芯设有凹槽,所述弹性部至少部分容置在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弹性部的两端分别弹性抵顶所述凹槽的底壁与所述阀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盖,包括盖体,所述盖包括上述的限压阀,所述限压阀安装在所述盖体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器身及盖合于所述器身的盖,所述盖为上述中所述的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限压阀,该限压阀包括阀座、阀体、阀芯组件和排气部,阀座和阀体配合形成容腔,阀芯组件能够在容腔内运动,阀体设有与容腔连通的排气孔,阀座和阀体通过容腔套装在排气部,排气部设有贯通其两端的排气通孔,排气通孔呈台阶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第二排气口与容腔连通,且第二排气口的内径大于第一排气口的内径;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之间具有储气部;阀芯组件包括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第一阀芯安装于阀体,第二阀芯安装于第一阀芯;第一阀芯的下端穿过第二排气口以抵顶第一排气口,第二阀芯抵顶于第二排气口,以封堵排气部与容腔;排气部内的气压达到预设值时,排气部内的气压推动第一阀芯动作,以开启第一排气口,使第一排气口与储气部导通;气压再进一步,驱动第二阀芯动作,以开启第二排气口。
在使用过程中,随着烹饪器具内压力的增加,进入排气部的夹杂着液体的气体向第一阀芯施加压力,当气体压力大于第一阀芯对第一排气口的作用力时,第一排气口打开,第二排气口仍被第二阀芯封堵,此时夹杂着液体的气体进入储气部。在从第一排气口进入的气体充满储气部过程中,夹杂着液体的气体实现了缓冲,液体在储气部内与气体得到分离的缓冲时间。在储气部内的气体充满后,随着压力的继续增加,对第二阀芯施加压力,在该气体压力大于第二阀芯对第二排气口的作用力时,第二排气口打开。此时从第二排气口排出的气体经过储气部的缓冲,夹带的液体沿排气部返回至烹饪器具内,不会进入容腔,甚至溢出至灶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盖,该盖包括盖体和上述限压阀,限压阀安装在盖体上,该盖与上述中的限压阀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盖,该烹饪器具与上述中的盖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限压阀自然状态下剖面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限压阀保压状态下剖面图;
图4中图3中B部分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限压阀排气状态下剖面图;
图6为图5中C部分放大图。
图标:
1-排气部;
11-排气通孔;
12-储气部;
121-第一排气口;
122-第二排气口;
2-阀座;
21-限位槽;
3-阀体;
31-排气孔;
4-阀芯组件;
41-第一阀芯;
42-第二阀芯;
421-弧形面;
43-弹性部;
44-凹槽;
5-容腔;
6-卡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限压阀,包括阀座2、阀体3、阀芯组件4和排气部1,阀座2和阀体3配合形成容腔5,阀体3设有与容腔5连通的排气孔31,阀芯组件4能够在容腔5内运动,阀座2和阀体3通过容腔5套装在排气部1,排气部1设有贯通其两端的排气通孔11,排气通孔11呈台阶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排气口121和第二排气口122,第二排气口122与容腔5连通,且第二排气口122的内径大于第一排气口121的内径;第一排气口121和第二排气口122之间具有储气部12;阀芯组件4包括第一阀芯41和第二阀芯42,第一阀芯41安装于阀体3,第二阀芯42安装于第一阀芯41;第一阀芯41的下端穿过第二排气口122以抵顶第一排气口121,第二阀芯42抵顶于第二排气口122,以封堵第二排气口122而将排气部1与容腔5隔开。在使用时,排气部1内的气压达到预设值时,排气部1内的气压推动第一阀芯41动作,以开启第一排气口121,使第一排气口121与储气部12导通;气压再进一步增加,驱动第二阀芯42动作,以开启第二排气口122。
其中,阀座2和排气部1之间通过卡簧6连接,卡簧6与排气部1之间固定连接,卡簧6卡合入阀座2上的限位槽21中,且沿阀座2的长度方向,如图1所示箭头所指方向,卡簧6的厚度小于限位槽21的高度,且排气部1沿该箭头所指方向设有贯通两端的排气通孔11,靠近容腔5的一端为排气部1的上端,另一端即为排气部1的下端。卡簧6和排气部1之间连接处具有间隙,使得阀座2与排气部1之间形成活动连接。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在限压阀与容器配合时,阀座2与排气部1之间会存在相对运动;当容器加热到第一阶段,即形成我们常见的限压阀在容器上跳动的情况,该结构配合为常规的技术手段,在此不做具体说明。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限压阀多用于烹饪器具上,该烹饪器具可以为高压锅、电压力锅等;此外,只要是需通过压力对内部的食物烹饪的器具均包含在本申请中的烹饪器具内,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具体的,当烹饪器具内的压力增大时,内部的气体会进入排气部1,当气体的压力大于阀芯组件4对排气部1的作用力时,推动阀芯组件4运动,使排气部1内的气体流出,进而通过排气孔31排出,以维持烹饪器具内压力的恒定。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在排气部1出气的端部(靠近排气部1的上端)设置储气部12,储气部12上对应开设第一排气口121和第二排气口122。阀芯组件4包括第一阀芯41和第二阀芯42,分别对应配合第一排气口121和第二排气口122。自然状态下,如图2所示,第一阀芯41的下端穿过第二排气口122以抵顶第一排气口,其中,第一阀芯41的上端为与阀体3的安装配合端,沿第一阀芯41的长度方向并向排气部1方向延伸的端部为第一阀芯41的下端,该端部穿过第二排气口122(即伸入储气部12)抵顶于第一排气口121,用于封堵第一排气口121。并且,安装于第一阀芯41上的第二阀芯42抵顶于第二排气口122。另外,排气通孔11为台阶状,包括贯穿其两端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上端部的尺寸大于下端部的尺寸,第二排气口122为上端部的排气口,即置于容腔5内且与容腔5连通的一端的排气口,第一排气口121为上下端部交接连通出的排气口,储气部12为上端部内的间隙,即第一排气口121和第二排气口122之间空腔。
在使用过程中,随着烹饪器具内压力的增加,进入排气部1的夹杂着液体的气体向第一阀芯41施加压力,当气体压力大于第一阀芯41对第一排气口121的作用力时,第一排气口121打开。而此时进入排气部1内的气体压力大于对第一阀芯41的作用力且小于对第二阀芯41的作用力,第一排气口121打开,第二排气口122仍处于封堵状态,气体仍未进入容腔5,此时烹饪器具依然处于保压状态,如图3所示,夹杂着液体的气体进入储气部12,在充满储气部12时,夹杂着液体的气体实现了缓冲,液体在储气部12内与气体得到分离的缓冲时间。同时增加了烹饪器具的保压时间,双阀芯的密封性能更好。
在储气部12内的气体充满后,气体继续对第二阀芯42施加压力,在该气体压力大于第二阀芯42对第二排气口122的作用力时,第二排气口122打开,如图5所示,该烹饪器具处于排气状态。此时从第二排气口122排出的气体经过储气部12的缓冲,夹带的液体沿排气部12返回至烹饪器具内,不会进入容腔5从而溢出至灶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和图5所示,第一阀芯41固定于阀体3,且至少部分伸入第二排气口122用于封堵第一排气口121,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阀体3随第一阀芯41相对阀座2运动。此种形式为现有的限压阀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连接形式,阀体3与阀座2之间滑动连接,阀体3相对阀座2具有一定的移动空间。并且,阀体3与阀座2之间的滑动连接存在多种形式,如滑槽与滑块配合,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或者,阀体3与阀座2固定连接,第一阀芯41在容腔5内运动。阀体3与阀座2之间也可以相对固定,其形成的容腔5内的阀芯组件4均弹性连接,使第一阀芯41和第二阀芯42均通过相应的弹性部件封堵第一排气口121和第二排气口122。在烹饪器具内的气压增大气体作用于第一阀芯41时,气体的压力大于作用于第一阀芯41的弹力时,第一排气口121打开,在打开过程中,阀体3与阀座2相对固定。气体随之进入储气部12,气体得到缓冲,以提高容器的保压时间。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阀体3与阀座2之间是否能够相对运动,并不影响本方案的实施,只要能够保证第一阀芯41和第二阀芯42分别封堵第一排气口121和第二排气口122,烹饪器具内产生的气压作用时,顺序作用于第一阀芯41和第二阀芯42,以使第一排气口21和第二排气口122顺序打开即可。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图4和图6所示,以下以阀体3相对阀座2运动的结构做具体说明。
具体的,在排气部1上开设的排气通孔11。限压阀与容器配合时,排气通孔11与容器的内腔连通。第一阀芯41和第二阀芯42分别封堵第一排气121口和第二排气口122时,使储气部12密封。第二排气口122的直径大于第一排气口121的直径的目的在于,使与之配合的第二阀芯42能够承受比第一阀芯41更大的压力,与储气部12配合,实现更长的保压时间。
另外,第一排气口121和第二排气口122同轴设置,且第二排气口122位于第一排气口121上方。第二阀芯42套接于第一阀芯41的外壁,且第二阀芯42沿第一阀芯41的长度方向(即配合时阀座2的长度方向,如图1所示,箭头所指方向)运动。第二阀芯42与第一阀芯41间隙配合,第二阀芯42能够沿第一阀芯41的外壁滑动。将第一排气口121和第二排气口122同轴设置的目的在于,能够提供更简单方便的配合以封堵的第一阀芯41和第二阀芯42的结构,第二阀芯42套接于第一阀芯41外壁即可,第二阀芯42能够相对第一阀芯41运动,以封堵第二排气口122,配合简单,减少了占用容腔的空间,并且此种能够保证更好的封堵效果。
更为具体的,阀芯组件4还包括弹性部43,弹性部43套接于第一阀芯41,且两端分别抵顶第二阀芯42与阀体3,弹性部43用于驱动第二阀芯42在容腔5内沿着第一阀芯41运动。弹性部43在限压阀的自然状态时,处于受压变形状态,在此状态下,使与其连接的第二阀芯42抵顶第二排气口122,实现封堵第二排气口122。在排气状态时,储气部12内气体的压力大于弹性部43的作用力,推动第二阀芯42运动,以打开第二排气口122。此时,弹性部43在原有的受压变形的基础上继续压缩,以便于推动第二阀芯42复位而实现封堵第二排气口122;直至储气部12内的气体压力小于弹性部43对第二阀芯42的作用力,弹性部43的弹性复位力推动第二阀芯42逐渐封堵第二排气口122,以保证第二阀芯42对第二排气口122封堵的效果。
其中,第二阀芯42设有凹槽44,弹性部43至少部分容置在凹槽44内,且弹性部43的两端分别弹性抵顶凹槽44的底壁与阀体3。弹性部43可以为套接于第一阀芯41的螺旋类的弹簧,也可以为橡胶材质的弹簧,只要能够实现上述弹性部43所需的功能即可,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并且,为了节约设计的空间,增加布局的合理性,以及弹性部43运动方向的稳定性和精确度,将弹性部43部分置于凹槽44内。自然状态下,凹槽44的深度小于此时受压状态下弹性部43的长度。同时,在排气状态下,再次受压变形的弹性部43的长度仍然大于凹槽44的深度。以保证在弹性部43的作用下,带动第二阀芯42的工作。
第二阀芯42面向第二排气口122的下端面包括分流面421;分流面421沿第二阀芯42的轴线为基点向上倾斜延伸而成。在封堵第二排气口122时,分流面421抵顶于第二排气口122;沿排气孔31轴线方向,排气孔31的投影容纳于分流面421。通过分流面421的设计,使第二阀芯42在封堵第二排气口122时,通过分流面421的倾斜面与第二排气口122抵接,避免第二排气口122的接触面或第二阀芯42的配合处在配合过程中容易磨损,保证更好的封堵效果。
并且,排气孔31与分流面421的对应设计,一方面缩短了气体从第二排气口122运动至排气孔31的运动距离,提高了排气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分流面421的设计,使气体在排出时沿分流面421倾斜面的轨迹产生平缓的弯折过渡,进而从排气孔31排出,提高了气体运动的有序性,同样能够提高气体排出的效率。该分流面421可以为曲线形的碗状结构、球面结构或者弧形面结构,也可以为倾斜直线形的锥形结构,或者具有弯折角度的阶梯面结构,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只要保证从第二排气口122排出的气体经过该面能够更平稳、有序、高效的从排气孔31排出即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盖,可用于盖合于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其包括盖体和上述的限压阀,且限压阀安装在盖体上。具体地,阀座2固定在盖体上表面,排气部1的下端穿过盖体而位于盖体下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烹饪器具,还包括器身,器身具有内腔,当上述包括限压阀的盖盖合于器身时,排气部1的第一排气口121位于器身的内腔内,该烹饪器具与上述限压阀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限压阀,包括阀座(2)、阀体(3)、阀芯组件(4)和排气部(1),所述阀座(2)和所述阀体(3)配合形成容腔(5),所述阀芯组件(4)能够在所述容腔(5)内运动,所述阀体(3)设有与所述容腔(5)连通的排气孔(31),所述阀座(2)和所述阀体(3)通过所述容腔(5)套装在所述排气部(1),所述排气部(1)设有贯通其两端的排气通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孔(11)呈台阶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排气口(121)和第二排气口(122),所述第二排气口(122)与所述容腔(5)连通,且所述第二排气口(122)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排气口(121)的内径;
所述第一排气口(121)和所述第二排气口(122)之间具有储气部(12);
所述阀芯组件(4)包括第一阀芯(41)和第二阀芯(42),所述第一阀芯(41)安装于所述阀体(3),所述第二阀芯(42)安装于所述第一阀芯(41);
所述第一阀芯(41)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二排气口(122)以抵顶所述第一排气口(121),所述第二阀芯(42)抵顶于所述第二排气口(122),以封堵所述排气部(1)与所述容腔(5);
所述排气部(1)内的气压达到预设值时,所述排气部(1)内的气压推动所述第一阀芯(41)动作,以开启所述第一排气口(121),使所述第一排气口(121)与所述储气部(12)导通;
所述气压再进一步驱动所述第二阀芯(42)动作,以开启所述第二排气口(1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芯(42)面向所述第二排气口(122)的下端面包括分流面(421);
所述分流面(421)沿所述第二阀芯(42)的轴线为基点向上倾斜延伸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面(421)呈碗状,或者所述分流面(421)为弧形面,或者所述分流面(421)为球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压阀,其特征在于,在封堵所述第二排气口(122)时,所述分流面(421)抵顶于所述第二排气口(122);
沿所述排气孔(31)轴线方向,所述排气孔(31)的投影容纳于所述分流面(4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41)固定于所述阀体(3),且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二排气口(122),用于封堵所述第一排气口(121),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所述阀体(3)随所述第一阀芯(41)相对所述阀座(2)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芯(42)套接于所述第一阀芯(41)的外壁,且所述第二阀芯(42)沿所述第一阀芯(41)的长度方向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限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组件(4)还包括弹性部(43);
所述弹性部(43)套接于所述第一阀芯(41),且两端分别弹性抵顶所述第二阀芯(42)与所述阀体(3),所述弹性部(43)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阀芯(42)在所述容腔(5)内沿着所述第一阀芯(41)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限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芯(42)设有凹槽(44),所述弹性部(43)至少部分容置在所述凹槽(44)内,且所述弹性部(43)的两端分别弹性抵顶所述凹槽(44)的底壁与所述阀体(3)。
9.一种盖,其包括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还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限压阀,所述限压阀安装在所述盖体上。
10.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器身及盖合于所述器身的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为权利要求9所述的盖。
CN201921002884.9U 2019-06-28 2019-06-28 限压阀、盖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105821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02884.9U CN210582153U (zh) 2019-06-28 2019-06-28 限压阀、盖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02884.9U CN210582153U (zh) 2019-06-28 2019-06-28 限压阀、盖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82153U true CN210582153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711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02884.9U Active CN210582153U (zh) 2019-06-28 2019-06-28 限压阀、盖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821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9420B (zh) 电压力锅
CN100560002C (zh) 一种高压水壶
CN210582153U (zh) 限压阀、盖及烹饪器具
CN218304520U (zh) 盖体组件和液体加热容器
CN110811323A (zh) 一种内泄压防倾倒电水壶壶盖
CN216822889U (zh) 锅盖组件及具有其的锅具
CN211911300U (zh) 一种限压阀及微压力锅
CN211632797U (zh) 烹饪器具及其排气组件
CN209826277U (zh) 锅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16628258U (zh)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蒸汽空气炸锅
CN211704263U (zh) 浮子安全阀、盖体及烹饪器具
CN213444051U (zh) 一种容器盖及容器
CN210673016U (zh) 真空烹饪器具的锅盖总成和具有其的真空烹饪器具
CN212173105U (zh) 容器盖及容器
CN217659254U (zh) 一种防堵排气阀及压力锅具
CN211459898U (zh) 容器盖及容器
CN211242832U (zh) 调压阀、盖及烹饪器具
CN217090358U (zh) 一种咖啡机的新型出水结构
CN219537985U (zh) 一种指纹解锁且带有泄气功能的保温杯
CN218738370U (zh) 一种储液容器的防侧翻溢水装置及储液容器
CN211657894U (zh) 杯盖及杯子
CN209789541U (zh) 压力锅自动排气结构及压力锅
CN211408661U (zh) 一种内泄压防倾倒电水壶壶盖
CN210582151U (zh) 止开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0930683U (zh) 一种杯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