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73213U - 表壳及智能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表壳及智能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573213U CN210573213U CN201922092813.9U CN201922092813U CN210573213U CN 210573213 U CN210573213 U CN 210573213U CN 201922092813 U CN201922092813 U CN 201922092813U CN 210573213 U CN210573213 U CN 2105732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gasket
- caulking groove
- groove
- watch c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表壳及智能穿戴设备,表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对接端,第一对接端的周壁内侧面设置有第一嵌槽;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对接端,第二对接端设置有第一台阶部,第一台阶部的侧壁外侧面设置有第二嵌槽;第二对接端的周壁内侧面与第一台阶部的侧壁外侧面之间设置有环形的垫片,垫片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扣合时能够挤压垫片,使垫片产生塑性变形填充至第一嵌槽和第二嵌槽内,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固定。上述表壳,通过挤压垫片使其塑性变形嵌入第一嵌槽和第二嵌槽内,形成倒扣结构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紧固,通过垫片的塑性变形实现固定作用,其结构简单,安装操作方便,同时能够实现5ATM防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表壳及智能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手表的上壳和下壳固定方案主要为以下三种方法:1、下壳长卡扣+螺丝孔位通过卡扣和螺丝固定在上壳;2、下壳挖点胶槽,上壳做凸台结构,通过点胶将下壳和上壳固定在一起;3、下壳设计螺丝孔位,直接通过打螺丝将下壳固定在上壳。上述三种上下壳固定方案,结构较为复杂,组装操作较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组装方便、可以实现5ATM防水的表壳及智能穿戴设备。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表壳,包括相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与第二壳体连接的第一对接端,所述第一对接端的周壁内侧面设置有第一嵌槽;所述第二壳体具有与第一壳体连接的第二对接端,所述第二对接端设置有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的侧壁外侧面设置有第二嵌槽;所述第二对接端的周壁内侧面与所述第一台阶部的侧壁外侧面之间设置有环形的垫片,所述垫片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时能够挤压所述垫片,使所述垫片产生塑性变形填充至所述第一嵌槽和第二嵌槽内,将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嵌槽为锥形槽。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槽的顶角角度为60°~90°;所述锥形槽的槽深为0.2mm~0.4mm。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槽的靠近第二壳体的槽面与所述第一对接端的内侧面垂直,或所述锥形槽的两个槽面均与所述第一对接端的内侧面相对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嵌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对接端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嵌槽为半圆形槽或椭圆形槽或锥形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嵌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部的侧壁与底面相交处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台阶部底面上还设置第二台阶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对接端抵靠,第一对接端的内壁与第二台阶部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台阶部的侧壁外侧面具有拔模角度。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上述的表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上述表壳,分别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侧壁上设置第一嵌槽和第二嵌槽,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压入过程中,通过挤压垫片,使其塑性变形嵌入第一嵌槽和第二嵌槽内,形成倒扣结构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紧固,通过垫片的塑性变形实现固定作用,其结构简单,成本低;无需点胶或螺钉紧固,安装操作方便,同时能够保证密封性,实现5ATM防水。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表壳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表壳中的第二壳体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表壳的第一壳体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C处放大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锥形槽的截面形状;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壳体100;第一对接端110;第一嵌槽111;
第二壳体200;第一台阶部210;第二嵌槽211;第二台阶部220;
垫片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照图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表壳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表壳包括相扣合的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如图2,第一壳体100具有与第二壳体200连接的第一对接端110,第一对接端110的周壁内侧面设置有第一嵌槽111。第二壳体200具有与第一壳体100连接的第二对接端,第二对接端设置有第一台阶部210,第一台阶部210的侧壁外侧面设置有第二嵌槽211。第二对接端的周壁内侧面与第一台阶部210的侧壁外侧面之间设置有环形的垫片300。垫片300的材料优选为聚四氟乙烯(Poly tetra fluoroethylene,简写为PTFE,简称特氟龙),其具有强度高、硬度大特点,同时也是典型的具有冷流性的塑料,受载时容易出现塑性变形。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扣合时能够挤压垫片300,使垫片300产生塑性变形填充至第一嵌槽111和第二嵌槽211内,将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0为上壳,第二壳体200为下壳。
表壳的组装流程如下:先将垫片300套在下壳上,将下壳放在夹具上,用另一个夹具夹取上壳,用手摇机构将上壳往下壳方向移动,当上壳运动到不能再运动时停止运动,此时垫片300受压发生塑性变形,其内圈被挤压进下壳的第二嵌槽211内,外圈被挤压进上壳的第一嵌槽111内,因垫片300的挤压变形部分被牢牢固定在下壳的第二嵌槽211内及上壳的第一嵌槽111内,形成的倒扣结构将上壳与下壳紧紧固定在一起,可以实现5ATM防水。
上述的表壳,分别在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侧壁上设置第一嵌槽111和第二嵌槽211,在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压入过程中,通过挤压垫片300,使其塑性变形嵌入第一嵌槽111和第二嵌槽211内,形成倒扣结构将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紧固,通过垫片300的塑性变形实现固定作用,其结构简单,成本低;无需点胶或螺钉紧固,安装操作方便,同时能够保证密封性,实现5ATM防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嵌槽111为锥形槽。锥形槽的顶角角度为60°~90°。优选为60°。锥形槽的槽深为0.2mm~0.4mm,优选为0.3mm。
如图6所示,锥形槽的两个槽面均与第一对接端110的内侧面相对倾斜设置,两个槽面之间夹角为60°。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锥形槽的靠近第二壳体200的槽面与第一对接端110的内侧面垂直,另一槽面为倾斜设置,其夹角为60°。或
锥形槽设置于上壳的第一对接端110的中间位置或者中间偏下一点的位置,可以保证在向下挤压垫片300的过程中,垫片300有足够的变形部分嵌入第一嵌槽111内,提高固定的牢固性。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嵌槽211设置于第一台阶部210的侧壁与底面相交处的侧壁上,在垫片300装入下壳受到挤压时,能够保证将挤压出的部分挤入至下部的第二嵌槽211中。
第二嵌槽211可以为半圆形槽或椭圆形槽或锥形槽。如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嵌槽211为半圆形槽。半圆形槽的槽深优选为0.2mm。
垫片300的纵向截面优选为矩形截面,不仅有利于挤压变形,同时其下端与下壳的第一台阶部210底面接触,增大了接触面积,提高了防水密封性能。
下壳的第一台阶部210侧壁的外侧面具有1°的拔模角度,方便垫片300装入第一台阶部210上。
下壳的第一台阶部210底面上还设置第二台阶部220,用于与上壳的第一对接端110抵靠,第一对接端110的内壁与第二台阶部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为垫片300挤压变形的留有一定空间,在垫片300挤压变形时,垫片变形部分挤入此间隙,进一步提高了上壳和下壳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上述的表壳。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表壳,包括相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与第二壳体连接的第一对接端,所述第一对接端的周壁内侧面设置有第一嵌槽;所述第二壳体具有与第一壳体连接的第二对接端,所述第二对接端设置有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的侧壁外侧面设置有第二嵌槽;所述第二对接端的周壁内侧面与所述第一台阶部的侧壁外侧面之间设置有环形的垫片,所述垫片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时能够挤压所述垫片,使所述垫片产生塑性变形填充至所述第一嵌槽和第二嵌槽内,将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槽为锥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槽的顶角角度为60°~90°;所述锥形槽的槽深为0.2mm~0.4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槽的靠近第二壳体的槽面与所述第一对接端的内侧面垂直,或所述锥形槽的两个槽面均与所述第一对接端的内侧面相对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对接端的中间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嵌槽为半圆形槽或椭圆形槽或锥形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嵌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部的侧壁与底面相交处的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部底面上还设置第二台阶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对接端抵靠,第一对接端的内壁与第二台阶部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部的侧壁外侧面具有拔模角度。
10.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表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092813.9U CN210573213U (zh) | 2019-11-28 | 2019-11-28 | 表壳及智能穿戴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092813.9U CN210573213U (zh) | 2019-11-28 | 2019-11-28 | 表壳及智能穿戴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573213U true CN210573213U (zh) | 2020-05-19 |
Family
ID=70661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092813.9U Active CN210573213U (zh) | 2019-11-28 | 2019-11-28 | 表壳及智能穿戴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573213U (zh) |
-
2019
- 2019-11-28 CN CN201922092813.9U patent/CN21057321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5060396A1 (ja) | ホールプラグ | |
KR101399070B1 (ko) | 수중케이블커넥터 | |
JPH07142118A (ja) | 防水コネクタ用ゴム栓 | |
JP2008262905A (ja) | 扁平形電池 | |
CN109361106A (zh) | 带塑胶外壳防水连接器公头和带塑胶外壳防水连接器 | |
CN210573213U (zh) | 表壳及智能穿戴设备 | |
JP4805979B2 (ja) | 部材の締結構造 | |
JP2007042415A (ja) | 同軸コネクタ | |
JP2004039637A (ja) | 導線の連接装置 | |
CN107251335B (zh) | 防水连接器 | |
US9770081B2 (en) | Case for electronic device | |
JP4787427B2 (ja) | 防水型電子機器のシール構造 | |
CN112709819B (zh) | 密封装置 | |
RU201036U1 (ru) | Водонепроницаемый узел | |
CN111106464B (zh) | 一种密封结构及采用该密封结构的tr模块 | |
JP2008103261A (ja) | 電池アダプタ | |
JP3052658B2 (ja) | コネクタ一体型防水ケース | |
KR101827315B1 (ko) | 관 연결용 개스킷 | |
CN213638562U (zh) | 外壳密封结构及电子设备 | |
JP2002364788A (ja) | パッキングリング | |
CN110486472B (zh) | 密封件、端面密封结构及灯具 | |
CN213634127U (zh) | 防水结构和智能手表 | |
US20230124316A1 (en) | Connector | |
JP2008130388A (ja) | 端子挿入部のシール構造 | |
CN214313783U (zh) | 连接器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