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54655U - 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及其支架组件 - Google Patents

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及其支架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54655U
CN210554655U CN201920928186.5U CN201920928186U CN210554655U CN 210554655 U CN210554655 U CN 210554655U CN 201920928186 U CN201920928186 U CN 201920928186U CN 210554655 U CN210554655 U CN 210554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guide
bracket
gas generator
spl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2818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治君
袁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feng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Co Ltd
Yanfeng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Changsh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feng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Co Ltd
Yanfeng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Changsh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feng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Co Ltd, Yanfeng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Changshu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feng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2818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54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54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546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用于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的支架组件,其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固定部和固定安装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的气体发生器;以及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包括导向部和导向安装部,所述导向部用于引导所述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的气袋的展开,其中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导向件是分离的部件,并且所述导向安装部能够附接到所述固定安装部上,使得所述导向件联接到所述固定支架。本公开还涉及包括气袋组件和上述支架组件的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

Description

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及其支架组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安全气囊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公开涉及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及其支架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用户对碰撞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侧安全气帘属于安全气囊的一种,主要是在汽车发生侧撞时对乘车人的头部进行保护。随着碰撞测试法规要求的提升,汽车侧安全气帘的配置率越来越高。如何保证碰撞过程中侧安全气帘稳定地展开,成了侧安全气帘开发成功的关键。
导向件是侧安全气帘展开的关键设计,通常位于立柱饰板的上方。导向件的设计目的是在侧安全气帘展开时,保证气帘越过立柱饰板,顺利展开。导向件结构设计不稳定,可能会导致侧安全气帘被立柱饰板卡住,无法正常展开;或者在气帘展开时破坏立柱饰板,产生硬质飞溅物。所以,主机厂通常会选择由金属制成的特定的导向件,其在气帘展开过程中支撑性更好、更稳定。
由于不同车身造型差异性,导致需要匹配不同的导向结构设计。同时,主机厂通常要求固定支架与导向件集成一体设计。也就意味着不同的车型需要匹配不同的固定支架结构设计,平台通用性较差,开发成高,开发周期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侧安全气帘装置及其支架组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侧安全气帘装置及其支架组件,以满足不同车型的侧安全气帘开发需求,保证侧安全气帘的展开性能。
本公开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侧安全气帘装置及其支架组件,其组装简单并且能够节省成本。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支架组件,其用于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其中所述支架组件包括:
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固定部和固定安装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的气体发生器;以及
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包括导向部和导向安装部,所述导向部用于引导所述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的气袋的展开,
其中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导向件是分离的部件,并且所述导向安装部能够附接到所述固定安装部上,使得所述导向件联接到所述固定支架。
在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的支架组件中,固定支架可以作为单独结构来固定侧安全气帘气体发生器。而由于固定支架和导向件采用分开的设计,对于固定支架可以匹配不同的导向件,来满足不同的车型的开发需求。
在支架组件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通过紧固螺栓联接到所述固定支架。
在支架组件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安装部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导向安装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安装部上的安装孔相对应的安装孔,其中所述紧固螺栓穿过所述固定安装部上的安装孔和所述导向安装部上的安装孔以将所述导向安装部紧固到所述固定安装部。
在支架组件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组件通过所述紧固螺栓联接到车辆的车架。
在支架组件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安装部垂直地延伸的预安装挂钩。
在支架组件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的固定部为长条状结构,所述长条状结构具有圆弧形横截面。
在支架组件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固定支架的固定部上设置有凹槽和/或突起。
在支架组件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端部处,所述突起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末端处。
在支架组件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处于所述突起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其中所述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包括:
如上所述的支架组件;以及
气袋组件,所述气袋组件包括:
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固定到所述支架组件的固定支架;和
气袋,所述气袋联接到所述气体发生器。
在根据本公开的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中,固定支架可以作为单独结构来固定侧安全气帘气体发生器。
在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的固定部为长条状结构,所述长条状结构具有圆弧形横截面。
在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弧形横截面的圆弧的直径比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圆筒的直径大1mm或更多。
在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弧形横截面的圆弧的弦长在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圆筒的直径的1/2至1的范围内。
在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弧形横截面的圆弧的弦长为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圆筒的直径的2/3。
在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的长度小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长度。
在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的长度为所述气体发生器的长度的1/2。
在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发生器通过卡箍固定到所述固定支架的固定部。
在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固定支架的固定部上设置有凹槽,在将所述气体发生器通过卡箍固定到所述固定支架的固定部时,所述卡箍与所述凹槽对准并定位在所述凹槽中。
在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两个端部处,其中所述固定部的每个端部处设置有两个所述凹槽。
在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深度设置成便于所述卡箍在所述凹槽中的定位。
在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宽度比所述卡箍的宽度稍大,例如大1mm或2mm。
在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固定支架的固定部上设置有突起,在将所述气体发生器通过卡箍固定到所述固定支架的固定部之后,所述突起防止所述卡箍从所述固定部上脱出。
在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突起突出超过所述固定部的两个相对的长形侧边,以用作所述卡箍的止挡件。
在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突起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两个末端处,其中所述固定部的每个末端设置有两个突起,这两个突起沿相反的方向分别突出超过所述固定部的两个相对的长形侧边。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将侧安全气帘装置的支架组件的固定支架与导向件进行了分体设计,通过紧固螺栓实现了固定支架与导向件的硬性连接,同时能够不增加原有紧固件的数量。固定支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以作为侧安全气帘装置的固定支架单独使用,平台通用性强。同时可以针对不同开发要求,匹配不同的导向件,开发周期较短,成本较低,适配性强。
附图说明
在结合附图阅读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后,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多个方面,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的支架组件的固定支架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的支架组件的导向件的示意图;和
图5是固定支架与气袋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其中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不局限于下文描述的实施例;事实上,下文描述的实施例旨在使本公开的公开更为完整,并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说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还应当理解的是,本文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各种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提供更多额外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的是,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在附图中,为清楚起见,某些特征的尺寸可以进行变形。
应当理解的是,说明书中的用辞仅用于描述特定的实施例,并不旨在限定本公开。说明书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除非另外定义,均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为简明和/或清楚起见,公知的功能或结构可以不再详细说明。
说明书使用的单数形式“一”、“所述”和“该”除非清楚指明,均包含复数形式。说明书使用的用辞“包括”、“包含”和“含有”表示存在所声称的特征,但并不排斥存在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说明书使用的用辞“和/或”包括相关列出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和全部组合。说明书使用的用辞“在X和Y之间”和“在大约X和Y之间”应当解释为包括X和Y。本说明书使用的用辞“在大约X和Y之间”的意思是“在大约X和大约Y之间”,并且本说明书使用的用辞“从大约X至Y”的意思是“从大约X至大约Y”。
在说明书中,称一个元件位于另一元件“上”、“附接”至另一元件、“连接”至另一元件、“耦合”至另一元件、或“接触”另一元件等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附接至另一元件、连接至另一元件、联接至另一元件或接触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对照的是,称一个元件“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直接附接”至另一元件、“直接连接”至另一元件、“直接耦合”至另一元件、或“直接接触”另一元件时,将不存在中间元件。在说明书中,一个特征布置成与另一特征“相邻”,可以指一个特征具有与相邻特征重叠的部分或者位于相邻特征上方或下方的部分。
在说明书中,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高”、“低”等的空间关系用辞可以说明一个特征与另一特征在附图中的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关系用辞除了包含附图所示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在附图中的装置倒转时,原先描述为在其它特征“下方”的特征,此时可以描述为在其它特征的“上方”。装置还可以以其它方式定向(旋转90度或在其它方位),此时将相应地解释相对空间关系。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及其支架组件的结构。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1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该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1的分解示意图。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1包括气袋组件10和支架组件20,支架组件20用于固定气袋组件10。
气袋组件10包括气袋110和气体发生器120,气袋110具有开口111,通过该开口111接纳来自气体发生器120的气体而使气袋110膨胀。
气体发生器120为大致圆筒形形状或者任何其它合适的形状,以下为了解释清楚的目的,以圆筒形形状为例进行说明。气体发生器120的一端为充气端部121,该充气端部121气密密封地联接到气袋110的开口111,以便在气体发生器120操作而产生气体时气体经由充气端部121通过开口111注入到气袋110中。
支架组件20可以固定到车辆的车架上,包括固定支架210和导向件230。固定支架210构造成用以固定气袋组件10,具体地,气袋组件10的气体发生器120固定到该固定支架210。导向件230构造成用以引导气袋组件10的气袋110的展开,即当气体发生器120进行操作将气袋110充气而使气袋110膨胀时,导向件230用于引导气袋110的膨胀,确保气袋越过车辆的立柱饰板而顺利展开。导向件230的具体结构(形状和尺寸等)通常根据车辆的具体结构来设计,例如根据车身的造型来进行设计。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固定支架210和导向件230是分开的两个部件,并且导向件230能够联接到固定支架210。在组装之后,导向件230固定到固定支架210,使得它们能够作为一个整体部件进行操作。
固定支架210和导向件230可以分开来单独进行设计,固定支架210可以作为单独的结构来固定气体发生器210,这样,在固定支架210设计好用来固定气体发生器210的情况下,可以针对具体车型的不同开发要求,设计不同的导向件。这样实际上可以省去后续固定支架210的设计,而仅需要设计导向件就可以匹配不同的车型,使得开发周期较短、成本较低、适配性强。
结合参考图3所示,图3示出了固定支架210的示意图。固定支架210包括固定部211和固定安装部212。固定部211和固定安装部212可以一体地形成,也可以通过任何其它合适的方式形成。当组装侧安全气帘装置时,气体发生器120被固定到固定支架210的固定部211。
如图3所示,固定部211具有横截面为大致圆弧形的长条状结构,其中横截面所形成的圆弧的直径稍大于气体发生器120的圆筒的直径,例如比气体发生器120的圆筒的直径大1mm或更多。横截面所形成的圆弧的宽度(即该圆弧的弦长)在气体发生器120的圆筒的直径的1/2至1的范围内,例如可以为气体发生器120的圆筒的直径的2/3。固定部211的长度可以小于气体发生器120的长度,例如约为气体发生器120的长度的1/2。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对于固定部211的尺寸和形状的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针对应用需要,固定部211也可以采用任何其它合适的尺寸和形状。
结合参考图4所示,图4示出了导向件230的示意图。导向件230包括导向部231和导向安装部232。导向部231和导向安装部232可以一体地形成,也可以通过任何其它合适的方式形成。
如图4所示,导向件230基本为L截面结构设计,具体尺寸需要根据不同车型调整设计。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导向件5也可以采用任何其它合适的形状。导向件230的导向部231构造成用以引导气袋组件10的气袋110的展开,因此,可以根据不同车型来进行设计,在此不再赘述。
回到图3,固定支架210的固定安装部212从固定部211延伸,构造成用以与导向件230的导向安装部232附接。同样,如图4所示,导向件230的导向安装部232从导向部231延伸,构造成用以与固定支架210的固定安装部212附接。
固定安装部212和导向安装部232的形状可以大致相互匹配,以有利于固定安装部212和导向安装部232的附接。例如,在图示实施例中,固定安装部212和导向安装部232均是平坦的,这样有利于它们之间的贴合。
导向安装部232可以附接到固定安装部212的正面或背面。例如,在图示实施例中,导向安装部232可以附接到固定安装部212的背面,在这种情况下,固定支架210的固定部211和固定安装部212之间可以形成有台阶结构,如图3所示。这样,当导向安装部232附接到固定安装部212的背面时,导向安装部232可以与固定部211大致对齐,如图1所示。这样的构造可以充分利用安装空间,形成较为紧凑的结构,同时也有利于侧安全气帘装置安装到车辆的车架上。
导向安装部232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附接到固定安装部212。在图示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紧固件,例如紧固螺栓241。在这种情况下,在固定安装部212上可以设置有安装孔213,在导向安装部232上可以设置有对应的安装孔233,紧固螺栓241穿过安装孔213和安装孔233并拧紧,从而将导向安装部232紧固到固定安装部212,这样,导向件230通过紧固螺栓241联接到固定支架210。
在现有技术的侧安全气帘装置中,支架组件通常是利用紧固螺栓固定到车辆的车架上。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用来将导向件230紧固到固定支架210上的紧固螺栓241同时可以用来将支架组件固定到车辆的车架上。这样,虽然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导向件230和固定支架210设计成两个单独的部件,但是与现有技术的支架组件相比并没有增加原有紧固件的数量,并不需要额外的部件来将导向件230和固定支架210固定在一起。
优选地,固定安装部212上的安装孔213和导向安装部232上的安装孔233的数量和尺寸可以是相同的,例如,在图示实施例中,具有两个安装孔213和两个安装孔23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安装孔的数量并不限于此。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向安装部232的两端上还可以设置有预安装挂钩234,该预安装挂钩234可以与导向安装部232大致垂直地延伸,构造成便于侧安全气帘装置1安装到车辆的车架上。
以下参考图3并结合图1和5进一步描述固定支架210的固定部211。固定部211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固定气体发生器120。在图中示出了一种固定方式,在图示实施例中,支架组件210还可以包括卡箍260,通过卡箍260将气体发生器120固定到固定部211上。卡箍26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在图示实施例中,具有两个卡箍260,每个卡箍260分别作用于固定部211和气体发生器120的一端,如图2和5所示。卡箍260可以为单耳卡环、拉带式卡箍或其它类型的卡箍。
如上所述,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部211具有横截面为大致圆弧形的长条状结构,如图3所示,在固定部211的两端处可以分别设置有凹槽221,优选地,凹槽221设置成靠近固定部211端部的末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固定部211的每一端设置两个凹槽221,这两个凹槽221分别延伸到固定部211的两个相对的长形侧边,如图3所示。当将气体发生器120固定到固定部211上时,卡箍260可以定位到凹槽221中,以便为卡箍260的紧固作用提供装配定位。
凹槽221的深度可以提供为有利于卡箍260的定位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卡箍260沿固定部211和气体发生器120移动,例如凹槽221的深度可以为固定部211的厚度的大约1/2,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凹槽221的深度并不限于此。凹槽221的宽度可以比卡箍260的宽度稍大,例如大大约1mm或2mm,这样可以有利于卡箍260的定位并为卡箍260提供一定的活动裕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固定部211的两端的末端处设置有突起222。类似地,可以在固定部211的每一端的末端设置两个突起222,这两个突起222沿着与固定部211的长形侧边大致垂直的方向在相反的方向上延伸,从而分别突出超过固定部211的两个相对的长形侧边,如图3所示。这样,固定部211两端的突起222可以用作卡箍260的止挡件,以阻止卡箍260从固定部211脱离。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凹槽221和突起222的尺寸和布置并不限于以上描述的实施例,其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凹槽221和突起222不必设置在固定部211的端部或末端,其也可以设置在固定部211上靠近中部的位置。优选的是,凹槽221布置在突起222之间,以便于突起222的止挡作用。
当气体发生器120固定到固定支架210上时,气体发生器120抵靠固定部211的圆弧形的凹入侧,利用卡箍260箍住气体发生器120和固定部211,卡箍260定位到凹槽221中。突起222用于限制卡箍260沿气体发生器120进行轴向移动,防止在侧安全气帘装置1点爆过程中卡箍260从固定支架210上脱出。
以下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的组装过程。
首先,将气袋组件10的气体发生器120的充气端部121从气袋组件10的气袋110的开口111插入到设计位置,使得充气端部121气密密封地联接到气袋110。
然后,将卡箍260从气体发生器120的与充气端部121相对的端部处套入,移动到预定位置,使得能够将气体发生器260和气袋110一并箍住。
接下来,将支架组件20的固定支架210的固定部211贴靠气体发生器120的侧面,并轴向移动固定支架210,使固定支架210的固定部211的一端插入卡箍260内,继续移动固定部211使固定部211的该端部处的凹槽221对准卡箍260并使卡箍260定位到该凹槽221中。
使用另一个卡箍260,将其从固定支架210的固定部211的另一端套入,并将固定部211和气体发生器120套住,使该卡箍260与处于固定部211的该端部处的凹槽221对准并将其定位在该凹槽221内。
分别将两端的卡箍260收紧,使其同时固定固定支架210的固定部211、气体发生器120和气袋110,即将固定支架210和气袋组件10固定在一起。
以上仅为考虑作为固定气体发生器120的单一功能结构设计。该设计结构紧凑,对于安装空间友好,装配简单,可作为通用平台使用。
当需要兼顾导流功能时,需要额外设计并装配导向件230,使得侧安全气帘装置兼具导流功能,在以上组装基础上,可以继续以下面描述的方式组装导向件。
在已经组装好固定支架210和气袋组件10的情况下,将导向件230放置到固定支架210上,使导向件230的导向安装部232抵靠固定支架210的固定安装部212,例如可以将导向安装部232抵靠到固定安装部212的背面,然后将紧固螺栓241穿过导向安装部232和固定安装212上的安装孔233和213以将导向安装部232紧固到固定安装部212,由此将导向件230与已经组装的固定支架210和气袋组件10组装在一起,完成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1的组装。
以上仅仅只是针对例如具有两个卡箍和相应凹槽的实施例进行的组装过程的描述。在卡箍数量不同或者侧安全气帘装置存在不同的构造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组装过程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公开的教导下能够做出的,因而在此不再赘述。
从上面的组装过程可以看到,支架组件20的固定支架210和导向件230的分体设计还有利于整个侧安全气帘装置1的组装。由于固定支架210和导向件230是分开的,在组装时可以先行组装固定支架210而不受导向件230的影响,降低了组装的复杂性。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将侧安全气帘装置的支架组件的固定支架与导向件进行了分体设计,通过紧固螺栓实现了固定支架与导向件的硬性连接,同时能够不增加原有紧固件的数量。固定支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以作为侧安全气帘装置的固定支架单独使用,平台通用性强。同时可以针对不同开发要求,匹配不同的导向件,开发周期较短,成本较低,适配性强。
虽然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示范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质上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本公开的示范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和改变。因此,所有变化和改变均包含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本公开由附加的权利要求限定,并且这些权利要求的等同物也包含在内。

Claims (24)

1.一种支架组件,其用于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
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固定部和固定安装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的气体发生器;以及
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包括导向部和导向安装部,所述导向部用于引导所述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的气袋的展开,
其中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导向件是分离的部件,并且所述导向安装部能够附接到所述固定安装部上,使得所述导向件联接到所述固定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通过紧固螺栓联接到所述固定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安装部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导向安装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安装部上的安装孔相对应的安装孔,其中所述紧固螺栓穿过所述固定安装部上的安装孔和所述导向安装部上的安装孔以将所述导向安装部紧固到所述固定安装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通过所述紧固螺栓联接到车辆的车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安装部垂直地延伸的预安装挂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的固定部为长条状结构,所述长条状结构具有圆弧形横截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支架的固定部上设置有凹槽和/或突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端部处,所述突起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末端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处于所述突起之间。
10.一种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组件;以及
气袋组件,所述气袋组件包括:
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固定到所述支架组件的固定支架;和
气袋,所述气袋联接到所述气体发生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的固定部为长条状结构,所述长条状结构具有圆弧形横截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形横截面的圆弧的直径比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圆筒的直径大1mm或更多。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形横截面的圆弧的弦长在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圆筒的直径的1/2至1的范围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形横截面的圆弧的弦长为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圆筒的直径的2/3。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的长度小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长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的长度为所述气体发生器的长度的1/2。
17.根据权利要求10-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通过卡箍固定到所述固定支架的固定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支架的固定部上设置有凹槽,在将所述气体发生器通过卡箍固定到所述固定支架的固定部时,所述卡箍与所述凹槽对准并定位在所述凹槽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两个端部处,其中所述固定部的每个端部处设置有两个所述凹槽。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设置成便于所述卡箍在所述凹槽中的定位。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宽度比所述卡箍的宽度大1mm或2mm。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支架的固定部上设置有突起,在将所述气体发生器通过卡箍固定到所述固定支架的固定部之后,所述突起防止所述卡箍从所述固定部上脱出。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突出超过所述固定部的两个相对的长形侧边,以用作所述卡箍的止挡件。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两个末端处,其中所述固定部的每个末端设置有两个突起,这两个突起沿相反的方向分别突出超过所述固定部的两个相对的长形侧边。
CN201920928186.5U 2019-06-20 2019-06-20 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及其支架组件 Active CN210554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28186.5U CN210554655U (zh) 2019-06-20 2019-06-20 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及其支架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28186.5U CN210554655U (zh) 2019-06-20 2019-06-20 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及其支架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54655U true CN210554655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29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28186.5U Active CN210554655U (zh) 2019-06-20 2019-06-20 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及其支架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546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12329B2 (en) Vehicle mirror devic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vehicle mirror device
JP4152829B2 (ja) カーテンシールドエアバッグ用クリップ
US8256797B2 (en) Steering wheel with airbag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US20030146607A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with head protecting airbag
JP2007112433A (ja) 運転席用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の結合構造
US7293824B2 (en) Visor attachment member
JP5074399B2 (ja) 金属クロスバーをダッシュボードと組み立てる方法及び心合わせ装置
JP2006335274A (ja) 車輌用灯具の洗浄装置
CN210554655U (zh) 分体式侧安全气帘装置及其支架组件
EP1864857B1 (en) Vehicular lamp to be mounted in a car body opening
KR20050018428A (ko) 에어백 모듈용 커넥터 고정장치
US20050206132A1 (en) Stamped airbag retention members and method of airbag assembly
JP3187744B2 (ja) 乗員用ガスバッグモジュール
JP2001106001A (ja) 車両用バンパの取付構造及びバンパ取付用グロメット
JP2001058572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設置構造
KR100828582B1 (ko) 자동차용 무릎 에어백의 조립구조
JP2002509046A (ja) エアーバッグモジュールが挿入された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CN220639756U (zh) 一种保险杠与翼子板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6886866U (zh) 一种方向盘助力球
JPH1148856A (ja) 自動車のランプ取付装置
KR100622417B1 (ko) 운전석 에어백 모듈
JP2002274260A (ja)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の組付構造
JPH0769154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取付構造
KR0124896Y1 (ko) 실내 후사경 부착장치
JP2001063506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