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30913U - 一种用于采矿场卸载矿石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采矿场卸载矿石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30913U
CN210530913U CN201920682298.7U CN201920682298U CN210530913U CN 210530913 U CN210530913 U CN 210530913U CN 201920682298 U CN201920682298 U CN 201920682298U CN 210530913 U CN210530913 U CN 2105309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e
unloading
mine car
support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8229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国学
王成龙
张长征
张洪廷
杨秀森
张孝
陈亮
马学社
张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Jintao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Jintao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Jintao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Jintao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8229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309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309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309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采矿场卸载矿石的系统,用于设置在卸矿点的上方,该系统包括:卸矿装置,用于使矿车绕水平轴向翻转以卸出矿石;以及反流装置,设置于卸矿装置的下方,用于阻挡矿石向前抛掷;反流装置包括由腔壁围成的反流腔,反流腔具有上开口和下开口,上开口用于对准翻转状态的所述矿车,下开口用于对准所述卸矿点,所述反流腔由上至下直径渐缩。本公开的系统一方面便于将卸出的矿石集中堆置、避免矿石四散抛掷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也避免因矿石卸载过程中发生矿石抛掷而给卸矿点处工作人员造成安全问题,可以显著提高矿区矿石卸载过程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采矿场卸载矿石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矿井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采矿场卸载矿石的系统。
背景技术
矿区提升系统井口的翻车器翻矿时由于矿料倒出时有抛掷弧线,会造成翻矿车时矿石被抛掷很远,而对翻矿车下方的废石手选人员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矿区中卸矿的安全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采矿场卸载矿石的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采矿场卸载矿石的系统,用于设置在卸矿点的上方,该系统包括:
卸矿装置,用于使矿车绕水平轴向翻转以卸出矿石;以及
反流装置,设置于所述卸矿装置的下方,用于阻挡矿石向前抛掷;所述反流装置包括由腔壁围成的反流腔,所述反流腔具有上开口和下开口,所述上开口用于对准翻转状态的所述矿车,所述下开口用于对准所述卸矿点,所述反流腔由上至下直径渐缩。
可选地,用于设置于斜坡的上部,所述卸矿点位于靠近所述斜坡的下部;所述反流装置包括第一侧挡板、第二侧挡板和主挡板,所述第一侧挡板、所述主挡板、所述第二侧挡板和所述斜坡的坡面依次连接以围成所述反流腔。
可选地,所述卸矿装置包括运载平台和翻转机构;
所述运载平台设有贯通的倒料口,所述倒料口对准所述反流腔的上开口;所述翻转机构设置于所述运载平台上,且用于使所述矿车沿水平轴向翻转,并使翻转状态的所述矿车的开口对准所述倒料口。
可选地,所述运载平台用于设置于所述斜坡的顶面,且所述运载平台的前端远离所述坡面向前延伸形成悬出面,所述倒料口设置于所述悬出面上;所述反流装置的主挡板的上沿向上延伸至所述倒料口的边缘。
可选地,所述翻转机构包括U形的矿车支撑架;所述矿车支撑架包括支撑侧壁与支撑底壁,所述支撑底壁上设有第一导轨,用于使所述矿车定位至卸料位置;在所述卸料位置,所述矿车位于所述倒料口的上方;所述支撑侧壁的顶端向内弯曲形成固定槽,用于使所述卸料位置的所述矿车卡合固定;所述支撑侧壁的外侧分别通过转轴连接有两个旋转件,以使卸料位置的所述矿车支撑架可绕所述转轴翻转。
可选地,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用于防止矿车支撑架倒转的限位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矿车支撑架的支撑底壁连接,另一端抵靠于靠近所述第二导轨的运载平台上。
可选地,所述卸矿装置还包括支撑机构,用于使所述悬出面固定连接至所述斜坡的坡面。
可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两组间隔设置的V形支撑架,所述V形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固定杆;
所述第一支撑杆延所述坡面延伸且与所述坡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下端固定连接、上端彼此间隔以形成所述V形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运载平台的底面固定连接,以支撑所述运载平台;所述固定杆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所述第一侧挡板和所述第二侧挡板分别与两组所述V形支撑架的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
所述V形支撑架的材料为槽钢。
可选地,所述反流装置还包括设置于主挡板外侧的一个或多个槽钢加强件,多个所述槽钢加强件平行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主挡板为花纹板,所述主挡板的厚度为5-14mm;所述第一侧挡板与所述第二侧挡板为花纹板,所述第一侧挡板与所述第二侧挡板的厚度均为4-12mm。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的系统设置于卸矿点的上方,系统的反流装置具有上口大、下口小的反流腔体,具有对卸载矿料的引流作用,一方面便于将卸出的矿石集中堆置、避免矿石四散抛掷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也避免因矿石卸载过程中发生矿石抛掷而给卸矿点处工作人员造成安全问题,可以显著提高矿区矿石卸载过程的安全性。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的用于采矿场卸载矿石的系统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的卸矿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斜坡
2卸矿装置 21运载平台 211倒料口
22支撑机构 221第一支撑杆 222第二支撑杆
223固定杆 231矿车支撑架 232第一导轨
233旋转件 234第二导轨 235限位件
3反流装置 31第一侧挡板 32主挡板
33加强件 4栏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本公开的系统可以正常使用的上和下,“前、后”是相对于卸矿点而言的,其中沿矿车运输方向,靠近卸矿点的一侧为“前”,远离卸矿点的一侧为“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采矿场卸载矿石的系统,用于设置在卸矿点的上方,该系统包括:
卸矿装置2,用于使矿车绕水平轴向翻转以卸出矿石;以及
反流装置3,设置于卸矿装置2的下方,用于阻挡矿石向前抛掷;反流装置3包括由腔壁围成的反流腔,反流腔具有上开口和下开口,上开口用于对准翻转状态的矿车,下开口用于对准卸矿点,反流腔由上至下直径渐缩。
本公开的系统设置于卸矿点上方,卸矿装置具有由上至下直径减缩的反流腔,卸出的矿石经反流装置引流后被卸载于卸矿点,反流装置可以有效地避免因矿料抛掷而造成系统下方的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提高矿石卸载过程的安全性。
本公开的系统可以设置于卸矿点上方的任意位置,对此不作具体限制,例如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该系统可以设置于斜坡1的上部,此时卸矿点可以位于靠近斜坡1的下部;反流装置3可以包括第一侧挡板31、第二侧挡板和主挡板32,第一侧挡板31、主挡板32、第二侧挡板和斜坡1的坡面可以依次连接以围成反流腔。其中,斜坡的上部是指斜坡的顶面和坡面的上部,例如距离顶面的三分之一处的坡面上,斜坡可以为人工建成的砼墙或者天然斜坡。当本公开的系统用于设置于斜坡的上部时,反流装置可以依斜坡的地势建设,第一侧挡板与第二侧挡板可以为竖直设置,主挡板可以为顶部向外倾斜设置,使挡板与斜坡的坡面围合以形成由上至下直径减缩的反流腔,使得反流装置的结构更为牢固,且易于建设、节省材料。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该系统可以通过固定装置如固定塔架设置于卸矿点上方。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卸矿装置2可以包括运载平台 21和翻转机构;运载平台可以设有上下贯通的倒料口211,倒料口211可以对准反流腔的上开口;翻转机构可以设置于运载平台211上,且可以用于使矿车沿水平轴向翻转,并可以使翻转状态的矿车的开口对准倒料口211。具体地,在卸料过程中,当载矿的矿车移动至卸矿装置处,并位于与翻转机构卡合的卸矿位置时,翻转机构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绕水平轴沿第二导轨到第一导轨的方向向前翻转,将矿车中的矿料卸出,矿料经过运载平台上的倒料口进入反流腔的上开口,经反流腔引流后由反流腔的下开口被收集到卸矿点,而翻转机构再绕水平轴向上翻转恢复原位,进行下一次的卸矿过程。本公开的系统简单易于使用,且可以大大提高卸矿过程的安全性。
如图1和图2所示,运载平台21可以用于设置于斜坡1的顶面,且运载平台21的前端可以远离坡面向前延伸形成悬出面,倒料口211可以设置于悬出面上;反流装置3的主挡板32的上沿可以向上延伸至倒料口211的边缘,以进一步防止倒料口211附近的矿料溅出;其中远离坡面是指悬出面位于坡面的外侧。此时,反流装置可以设置于悬出面的下方,反流装置的第一挡板、主挡板和第二挡板可以与斜坡的坡面围合形成反流腔,结构简单且坚固,可以有效提高本公开系统的安全性。
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为了保证翻车卸矿过程中矿车的安全性,翻转机构可以包括U形的矿车支撑架231;矿车支撑架231可以包括支撑侧壁与支撑底壁,支撑底壁上可以设有第一导轨232,第一导轨232可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用于使矿车定位至卸料位置;进一步地,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导轨232可以用于与运输矿车的第二导轨234连接,以使矿车依次沿第二导轨234和第一导轨232移动至卸料位置,其中第二导轨可以为用于矿车运输的原有导轨;在卸料位置,矿车可以位于倒料口211的上方,优选位于倒料口211的正上方;支撑侧壁的顶端可以向内弯曲形成固定槽,用于使卸料位置的矿车卡合固定;进一步地,支撑侧壁的外侧可以分别通过转轴连接有两个旋转件233,以使卸料位置的矿车支撑架231可绕转轴翻转,从而带动矿车绕转轴翻转,实现翻转卸料。在使用过程中,载矿的矿车依次经第二导轨和第一导轨后移送至卸料位置,矿车的上部可以卡合固定于支撑侧壁的固定槽中,矿车的下部则抵靠于支撑底壁,支撑架可以将矿车牢牢卡合固定,避免在矿车随翻转机构翻转时而造成卸料位置不准、矿车摇晃而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以进一步提高本公开系统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翻转机构23还可以包括用于防止矿车支撑架倒转的限位件235,支撑件的一端与矿车支撑架231的支撑底壁连接,另一端抵靠于靠近第二导轨234的运载平台上。对限位件的形式不作具体限制,只要是可以防止支撑架倒转即可,例如可以为限位板或限位杆,限位板或限位杆的高度可以低于第一导轨的高度,以避免对矿车移动造成影响。具体地,当限位件为限位板时,限位板的高度低于第一导轨的高度,且限位板的一端可以与支撑底壁连接,另一端可以抵靠于靠近第二导轨的运载平台上,使得翻转机构仅可以沿第二导轨到第一导轨的方向向前翻转,而不能沿第一导轨到第二导轨的方向向后翻转。限位件可以为刚性材料,例如可以为钢、铁。
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卸矿装置2还可以包括支撑机构22,用于使悬出面固定连接至斜坡1的坡面,支撑机构可以为多组支撑架或角钢,支撑机构可以使本公开的系统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优选地,如图1所示,支撑机构22可以包括两组间隔设置的V形支撑架,V形支撑架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杆221、第二支撑杆222和固定杆223;第一支撑杆221可以延坡面延伸且可以与坡面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222可以与第一支撑架221的下端固定连接、上端彼此间隔以形成V形支撑架,第二支撑杆222的上端可以与运载平台21的底面固定连接,以支撑运载平台 21;固定杆223可以沿水平方向设置于第一支撑杆221与第二支撑杆222之间;第一侧挡板31和第二侧挡板可以分别与两组V形支撑架的第二支撑杆 222固定连接。其中,第一支撑杆可以将反流装置的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与坡面牢固连接,第二支撑杆可以借由斜坡坡面的作用力以支撑运载平台,从而有效避免运载平台中心不稳而存在安全问题,固定杆则将可以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杆相连接,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固定杆三者可以相互连接形成一体结构,具有更高的支撑强度,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性。同时,支撑杆间的连接、支撑杆与坡面和运载平台的连接可以采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常规采用的方法,例如可以为焊接、螺钉连接,其他方式在此不再赘述。对V形支撑架的材料不做限制,只要是刚性材料即可,例如 V形支撑架的材料可以为槽钢。
为了进一步加强主挡板的抗冲击强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反流装置3还可以包括设置于主挡板32外侧的一个或多个槽钢加强件33,多个槽钢加强件33可以平行间隔设置。这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主挡板上设置多个槽钢加强件,可以有效提高主挡板的抗冲击强度,防止受矿料的冲击强度最大的主挡板产生破损,保证其具有良好的结构,进而可以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主挡板32可以为花纹板,主挡板32 的厚度可以为5-14mm;第一侧挡板31与第二侧挡板可以为花纹板,第一侧挡板31与第二侧挡板的厚度均可以为4-12mm。花纹板具有较高的强度,使本公开的系统具有良好的耐用性能和结构稳定性。
本公开的系统还可以包括设置于运载平台边缘的护栏4,以避免工作人员坠落,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采矿场卸载矿石的系统,用于设置在卸矿点的上方,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卸矿装置(2),用于使矿车绕水平轴向翻转以卸出矿石;以及
反流装置(3),设置于所述卸矿装置(2)的下方,用于阻挡矿石向前抛掷;所述反流装置(3)包括由腔壁围成的反流腔,所述反流腔具有上开口和下开口,所述上开口用于对准翻转状态的所述矿车,所述下开口用于对准所述卸矿点,所述反流腔由上至下直径渐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用于设置于斜坡(1)的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卸矿点位于靠近所述斜坡(1)的下部;所述反流装置(3)包括第一侧挡板(31)、第二侧挡板和主挡板(32),所述第一侧挡板(31)、所述主挡板(32)、所述第二侧挡板和所述斜坡(1)的坡面依次连接以围成所述反流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矿装置(2)包括运载平台(21)和翻转机构;
所述运载平台设有贯通的倒料口(211),所述倒料口(211)对准所述反流腔的上开口;所述翻转机构设置于所述运载平台(21)上,且用于使所述矿车沿水平轴向翻转,并使翻转状态的所述矿车的开口对准所述倒料口(2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平台(21)用于设置于所述斜坡(1)的顶面,且所述运载平台(21)的前端远离所述坡面向前延伸形成悬出面,所述倒料口(211)设置于所述悬出面上;所述反流装置(3)的主挡板(32)的上沿向上延伸至所述倒料口(211)的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23)包括U形的矿车支撑架(231);所述矿车支撑架(231)包括支撑侧壁与支撑底壁,所述支撑底壁上设有第一导轨(232),用于使所述矿车定位至卸料位置;在所述卸料位置,所述矿车位于所述倒料口(211)的上方;所述支撑侧壁的顶端向内弯曲形成固定槽,用于使所述卸料位置的所述矿车卡合固定;所述支撑侧壁的外侧分别通过转轴连接有两个旋转件(233),以使卸料位置的所述矿车支撑架(231)可绕所述转轴翻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23)还包括用于防止矿车支撑架倒转的限位件(235),所述限位件的一端与所述矿车支撑架(231)的支撑底壁连接,另一端抵靠于靠近第二导轨(234)的运载平台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矿装置(2)还包括支撑机构(22),用于使所述悬出面固定连接至所述斜坡(1)的坡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22)包括两组间隔设置的V形支撑架,所述V形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杆(221)、第二支撑杆(222)和固定杆(223);
所述第一支撑杆(221)延所述坡面延伸且与所述坡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222)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21)的下端固定连接、上端彼此间隔以形成所述V形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杆(222)的上端与所述运载平台(21)的底面固定连接,以支撑所述运载平台(21);所述固定杆(223)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21)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22)之间;所述第一侧挡板(31)和所述第二侧挡板分别与两组所述V形支撑架的所述第二支撑杆(222)固定连接;
所述V形支撑架的材料为槽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流装置(3)还包括设置于主挡板(32)外侧的一个或多个槽钢加强件(33),多个所述槽钢加强件(33)平行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挡板(32)为花纹板,所述主挡板(32)的厚度为5-14mm;所述第一侧挡板(31)与所述第二侧挡板为花纹板,所述第一侧挡板(31)与所述第二侧挡板的厚度均为4-12mm。
CN201920682298.7U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用于采矿场卸载矿石的系统 Active CN2105309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82298.7U CN210530913U (zh)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用于采矿场卸载矿石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82298.7U CN210530913U (zh)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用于采矿场卸载矿石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30913U true CN210530913U (zh) 2020-05-15

Family

ID=70593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82298.7U Active CN210530913U (zh)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用于采矿场卸载矿石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309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96153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移动式混凝土卸料装置
CN206874291U (zh) 一种二衬滑槽逐窗入模系统
CN108487098A (zh) 一种箱涵内侧模板支撑系统
CN210530913U (zh) 一种用于采矿场卸载矿石的系统
CN207671172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轨道式运料车
CN203403420U (zh) 一种混凝土垂直运输浇筑系统
CN205604081U (zh) T梁湿接缝浇筑移动溜槽装置
CN209011588U (zh) 建筑工程施工用材料运输装置
CN214557219U (zh) 一种铁水罐加废钢缓冲装置
CN207405489U (zh) 铁路桥面防水混凝土布料机
CN213951850U (zh) 一种可移动式混凝土溜槽
JPS5922846B2 (ja) ダム建設工事におけるコンクリ−トの打設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210260358U (zh) 一种整体移动连续接车排矸装置
CN211340242U (zh) 一种便携式铁路工务钢轨跨线装置
CN209602884U (zh)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铺轨后保护层混凝土浇筑的设备
CN103088826B (zh) 混凝土垂直运输浇筑系统
CN207016809U (zh) 高炉筑炉勾缝设备
US2679322A (en) Elevating charger
CN209618433U (zh) 一种皮带头辅助卸载装置
CN211818066U (zh) 一种新型双向下料漏斗工具
CN213626693U (zh) 用于二次结构浇筑的混凝土储灰槽
CN217172496U (zh) 一种新型可移动混凝土卸料装置
CN213476891U (zh) 一种船闸工程混凝土缓冲浇筑装置
CN210681862U (zh) 一种防止砂石骨料积料的摆动装置
CN110303586A (zh) T梁砼快速浇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