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16492U - 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及汽车电容器 - Google Patents

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及汽车电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16492U
CN210516492U CN201921546132.9U CN201921546132U CN210516492U CN 210516492 U CN210516492 U CN 210516492U CN 201921546132 U CN201921546132 U CN 201921546132U CN 210516492 U CN210516492 U CN 2105164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leading
out end
side connecting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4613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未
陈建立
蔡玲儿
陈伟
王雪融
刘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ongfa Wufeng Capaci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ongfa Wufeng Capaci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ongfa Wufeng Capaci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ongfa Wufeng Capaci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4613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164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164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164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及汽车电容器,所述母排结构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多个电容器芯子、至少一第一上引出端组、一侧引出端组,电容器芯子电连接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第一上引出端组包括成对配合的第一引出端和第二引出端,侧引出端组包括成对配合的第三引出端和第四引出端;上连接板的其中一侧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侧连接板,下连接板的其中一侧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侧连接板,第一侧连接板与第二侧连接板位于不同侧;第一引出端电连接于上连接板,第二引出端、第四引出端电连接于第二侧连接板,第三引出端通过一第一连接片电连接于第一侧连接板。本实用新型使上连接板、下连接板的载流大幅提高,并具有足够的爬电距离。

Description

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及汽车电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及汽车电容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电容器的母排结构一般包括母排和多个电容器芯子,母排由可导电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构成,电容器芯子电连接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母排还设置若干上引出端组和一侧引出端组,上引出端组用于与IGBT模块相连,它主要是吸收来自于逆变器向“DC-Link”索要的高幅值脉动电流,遏止其在”DC-Link”的阻抗上产生高幅值脉动电压,使逆变器电源电压波动保持在可接受范围,并防止来自于”DC-Link”的电压过冲和瞬时电流通过对于逆变器的影响。侧引出端组用于与电源相连,主要是连接母线,传输大电流给后续零件。为了对以上上引出端组、侧引出端组进行合理布局,使整体结构较为紧凑,现有技术的一种母排结构在上连接板、下连接板的各一侧分别设置向下弯折的侧连接板,用于布置相应的引出端,由于两侧连接板位于同一侧,因而,为了确保两者之间具有足够的爬电距离,必须将两侧连接板做窄,而将两侧连接板做窄,则导致上、下连接板的载流能力增加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兼顾上连接板、下连接板的爬电距离与载流能力的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及汽车电容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多个电容器芯子、至少一第一上引出端组、一侧引出端组,电容器芯子电连接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第一上引出端组包括成对配合的第一引出端和第二引出端,侧引出端组包括成对配合的第三引出端和第四引出端;上连接板的其中一侧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侧连接板,下连接板的其中一侧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侧连接板,第一侧连接板与第二侧连接板位于不同侧;第一引出端电连接于上连接板,第二引出端、第四引出端电连接于第二侧连接板,第三引出端通过一第一连接片电连接于第一侧连接板,且第一上引出端组位于第二侧连接板内侧,侧引出端组位于第二侧连接板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引出端组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一个第一上引出端组与所述侧引出端组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侧连接板一端的内侧和外侧。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第二上引出端组,该第二上引出端组包括成对配合的第五引出端和第六引出端,所述下连接板还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三侧连接板,该第三侧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侧连接板位于相对侧,该第三侧连接板与所述第二侧连接板位于相邻侧;第五引出端电连接于所述上连接板,第六引出端通过一第二连接片电连接于第三侧连接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引出端包括开口朝下的U型片和所述第一连接片,第一连接片一体成型于U型片侧面,并电连接于所述第一侧连接板外侧面,U型片配合在所述第二侧连接板外侧;所述第四引出端呈开口朝下的U字形,且其一边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侧连接板外侧面或内侧面,其另一边配合在所述第二侧连接板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出端呈L字形,且其水平片电连接于所述上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二侧连接板的一端边缘处,其垂直片垂直向上;所述第二引出端呈ㄣ字形,且其底部的垂直片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侧连接板,其水平片分别位于所述上连接板上方,其顶部的垂直片分别垂直向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出端的垂直片和所述第二引出端顶部的垂直片沿所述第二侧连接板的长度方向排成一排,和/或,所述第二引出端的水平片底面设有绝缘膜。
进一步的,所述第五引出端呈L字形,且其水平片电连接于所述上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二侧连接板的一端边缘处,其垂直片垂直向上;所述第六引出端包括L型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第二连接片一体成型在L型片的水平片侧面,并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侧连接板外侧面;L型片的垂直片垂直向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出端、第二引出端、第三引出端、第四引出端、第五引出端、第六引出端分别设有用于实现电连接的第一铆接孔和焊接孔,所述上连接板、第一侧连接板、第二侧连接板、第三侧连接板分别设有用于与相应的第一铆接孔配合的第二铆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板设有与所述多个电容器芯子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通孔,所述下连接板设有与所述多个电容器芯子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通孔,各第一通孔边缘分别与相应的电容器芯子顶端通过焊接形成至少一个焊接点,各第二通孔边缘分别与相应的电容器芯子底端通过焊接形成至少一个焊接点。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汽车电容器,包括外壳,还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容器的母排结构,该母排结构容纳于所述外壳。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第一侧连接板、第二侧连接板位于不同侧,互不影响,因此,第一侧连接板、第二侧连接板的宽度能够根据兼顾上连接板、下连接板的爬电距离与载流能力的原理进行合理设计,使上连接板、下连接板的载流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同时确保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具有足够的爬电距离。此外,第一引出端电连接于上连接板上,第二引出端、第四引出端电连接于第二侧连接板上,第三引出端通过一第一连接片电连接于第一侧连接板,且第一上引出端组位于第二侧连接板内侧,侧引出端组位于第二侧连接板外侧,使第一上引出端组、侧引出端组的布局更为合理,从而使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2、所述第一上引出端组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一个第一上引出端组与所述侧引出端组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侧连接板一端的内侧和外侧,使第二侧连接板一端密集分布的各引出端布局更为合理,且互不干涉。
3、第三侧连接板的设置,不仅方便连接第六引出端,还能够进一部提高下连接板的载流能力,且第三侧连接板能够与第一侧连接板配合,对电容器芯子起到限位作用。
4、各引出端与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分体设置,不仅方便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冲裁加工和降低加工成本,还使各引出端的材料、厚度等方便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设置。用于电连接的结构为各引出端上分别设置的第一铆接孔和焊接孔,使各引出端的连接更为便捷、牢靠。
5、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设置,使上连接板、下连接板生产工艺更为简单,且耗材更少,从而有利于降低母排的生产成本。此外,电容器的外壳还可以通过第一通孔与电容器芯子之间的间隙灌入环氧树脂,使环氧树脂填充更快捷,环氧树脂分布更均匀。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及汽车电容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母排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含外壳);
图2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上连接板与相应的引出端在配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下连接板与相应的引出端在配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母排结构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电容器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下连接板与相应的引出端在配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请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包括上连接板2、下连接板3、多个电容器芯子1、至少一第一上引出端组、一侧引出端组,电容器芯子1电连接在上连接板2和下连接板3之间;第一上引出端组包括成对配合的第一引出端4和第二引出端5,侧引出端组包括成对配合的第三引出端6和第四引出端7;上连接板2的其中一侧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侧连接板21,该第一侧连接板21具体位于上连接板2的其中一宽边所在的一侧。下连接板3的其中一侧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侧连接板31,该第二侧连接板31具体位于下连接板3的其中一长边所在的一侧。第一侧连接板21与第二侧连接板31位于不同侧。第一引出端4电连接于上连接板2上,第二引出端5、第四引出端7电连接于第二侧连接板31上,第三引出端6通过一第一连接片62电连接于第一侧连接板21,且第一上引出端组位于第二侧连接板31内侧,侧引出端组位于第二侧连接板31外侧。所述第二侧连接板31内侧是指第二侧连接板31的内侧面(该内侧面面向电容器芯子1)所在的一侧,第二侧连接板31外侧是指第二侧连接板31的外侧面(该外侧面背对电容器芯子1)所在的一侧。第一上引出端组位于第二侧连接板31内侧是指第一上引出端组(即第一引出端4、第二引出端5)均未延伸出第二侧连接板31外侧范围,侧引出端组位于第二侧连接板31外侧是指侧引出端组(即第三引出端6、第四引出端7)至少与外部器件连接的部位配合在第二侧连接板31外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引出端组的数量为两个,但不局限于此。其中一个第一上引出端组与所述侧引出端组内外对应,具体,其中一个第一上引出端组与侧引出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侧连接板31一端的内侧和外侧。所述第二侧连接板31一端具体为第二侧连接板31右端,但不局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个第二上引出端组,该第二上引出端组包括成对配合的第五引出端8和第六引出端9,所述下连接板3还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三侧连接板32,该第三侧连接板32与所述第一侧连接板21位于相对侧,该第三侧连接板32与所述第二侧连接板31位于相邻侧;第五引出端8电连接于所述上连接板2,第六引出端9通过一第二连接片92电连接于第三侧连接板32。第一侧连接板21具体由上连接板2局部向下弯折而成,同理,第二侧连接板31、第三侧连接板32分别由下连接板3局部向上弯折而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引出端6包括开口朝下的U型片61和所述第一连接片62,第一连接片62一体成型于U型片61侧面,并电连接于所述第一侧连接板21外侧面,U型片61配合在所述第二侧连接板31外侧;所述第四引出端7呈开口朝下的U字形,且其一边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侧连接板31外侧面,其另一边用于与外部器件连接,并配合在所述第二侧连接板31外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出端4呈L字形,且其水平片电连接于所述上连接板2靠近所述第二侧连接板31的一端边缘处,其垂直片垂直向上;所述第二引出端5呈ㄣ字形,且其底部的垂直片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侧连接板31,其水平片分别位于所述上连接板2上方,其顶部的垂直片分别垂直向上。由于第二引出端5的水平片挨近上连接板2,因此,在所述第二引出端5的水平片底面设置绝缘膜,避免第二引出端5的水平片与上连接板2意外电接触。第一引出端4的垂直片和所述第二引出端5顶部的垂直片沿所述第二侧连接板31的长度方向排成一排。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引出端8呈L字形,且其水平片电连接于所述上连接板2靠近所述第二侧连接板31的一端边缘处,其垂直片垂直向上;所述第六引出端9包括L型片91和所述第二连接片92,第二连接片92一体成型在L型片91的水平片侧面,并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侧连接板31外侧面;L型片91的垂直片垂直向上。第五引出端8的垂直片、第六引出端9的L型片91的垂直片与所述第一引出端4的垂直片、所述第二引出端5顶部的垂直片沿所述第二侧连接板31的长度方向排成一排。
本实施例中,各引出端(即所述第一引出端4、第二引出端5、第三引出端6、第四引出端7、第五引出端8、第六引出端9)分别设有用于实现电连接的第一铆接孔
41/51/621/71/81/921和焊接孔42/52/622/72/82/922,且第一铆接孔的数量为两个,但不局限于此,两第一铆接孔分布于焊接孔的对角线上。所述上连接板2、第一侧连接板21、第二侧连接板31、第三侧连接板32分别设有用于与相应的第一铆接孔配合的第二铆接孔22/23/211/311/321。如此,各引出端可以先通过第一铆接孔与相应的第二铆接孔铆接后,再将第一焊接孔边缘以点焊的方式与相应的连接板(即上连接板2、第一侧连接板21、第二侧连接板31、第三侧连接板32)焊接固定,从而使各引出端的连接更为便捷、牢靠。由于各引出端与相应的连接板分体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不仅方便上连接板2、下连接板3冲裁加工和降低加工成本,还使各引出端的材料、厚度等方便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连接板2设有与所述多个电容器芯子1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通孔24,所述下连接板3设有与所述多个电容器芯子1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通孔33,各第一通孔24边缘分别与相应的电容器芯子1顶端通过焊接形成至少一个焊接点,各第二通孔33边缘分别与相应的电容器芯子1底端通过焊接形成至少一个焊接点。具体,所述第一通孔24、第二通孔33分别为圆形孔,但不局限于此。各第一通孔24边缘分别与相应的电容器芯子1顶端通过点焊形成两个以上的焊接点;各第二通孔33边缘分别与相应的电容器芯子1底端通过点焊形成至少两个以上的焊接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其第一侧连接板21、第二侧连接板31位于不同侧,互不影响,因此,第一侧连接板21、第二侧连接板31的宽度能够根据兼顾上连接板2、下连接板3的爬电距离与载流能力的原理进行合理设计,使上连接板2、下连接板3的载流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同时确保上连接板2与下连接板3之间具有足够的爬电距离。此外,第一引出端4电连接于上连接板2上,第二引出端5、第四引出端7电连接于第二侧连接板31上,第三引出端6通过一第一连接片61电连接于第一侧连接板21,且第一上引出端组位于第二侧连接板内侧,侧引出端组位于第二侧连接板外侧,使第一上引出端组、侧引出端组的布局更为合理,从而使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请参见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电容器,包括外壳10,还包括如上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容器的母排结构,该母排结构容纳于所述外壳10。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0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一通向外壳内部的让位槽101,其中一让位槽对所述第三引出端6的第一连接片62进行让位,另一让位槽对所述第六引出端9进行让位。如此,使本实用新型的外壳10无需做大,即可适配于所述母排结构,从而使外壳的材料成本更低,且基本不会增大电容器整体占用空间,并使电容器内部布局保持紧凑。所述第三引出端的U型片61用于与外部器件连接的一边、第四引出端7用于与外部器件连接的一边分别配合在外壳10外侧,并分别采用外壳外侧面设置的螺母102配合螺钉与外部器件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0中填充有环氧树脂,该环氧树脂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24与电容器芯子之间的间隙灌入,从而使环氧树脂填充更快捷,环氧树脂分布更均匀。环氧树脂防止由于点焊不当形成的尖端凸起放电风险。
实施例二
请参见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其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第四引出端7的其中一边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侧连接板31内侧面,并与其中一个第二引出端5底部的垂直片叠加在一起。所述第四引出端7的另一边用于与外部器件连接,并配合在所述第二侧连接板31外侧。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及汽车电容器,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多个电容器芯子、至少一第一上引出端组、一侧引出端组,电容器芯子电连接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第一上引出端组包括成对配合的第一引出端和第二引出端,侧引出端组包括成对配合的第三引出端和第四引出端;其特征在于:上连接板的其中一侧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侧连接板,下连接板的其中一侧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侧连接板,第一侧连接板与第二侧连接板位于不同侧;第一引出端电连接于上连接板,第二引出端、第四引出端电连接于第二侧连接板,第三引出端通过一第一连接片电连接于第一侧连接板,且第一上引出端组位于第二侧连接板内侧,侧引出端组位于第二侧连接板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引出端组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一个第一上引出端组与所述侧引出端组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侧连接板一端的内侧和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上引出端组,该第二上引出端组包括成对配合的第五引出端和第六引出端,所述下连接板还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三侧连接板,该第三侧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侧连接板位于相对侧,该第三侧连接板与所述第二侧连接板位于相邻侧;第五引出端电连接于所述上连接板,第六引出端通过一第二连接片电连接于第三侧连接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引出端包括开口朝下的U型片和所述第一连接片,第一连接片一体成型于U型片侧面,并电连接于所述第一侧连接板外侧面,U型片配合在所述第二侧连接板外侧;所述第四引出端呈开口朝下的U字形,且其一边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侧连接板外侧面或内侧面,其另一边配合在所述第二侧连接板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出端呈L字形,且其水平片电连接于所述上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二侧连接板的一端边缘处,其垂直片垂直向上;所述第二引出端呈ㄣ字形,且其底部的垂直片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侧连接板,其水平片分别位于所述上连接板上方,其顶部的垂直片分别垂直向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出端的垂直片和所述第二引出端顶部的垂直片沿所述第二侧连接板的长度方向排成一排,和/或,所述第二引出端的水平片底面设有绝缘膜。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引出端呈L字形,且其水平片电连接于所述上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二侧连接板的一端边缘处,其垂直片垂直向上;所述第六引出端包括L型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第二连接片一体成型在L型片的水平片侧面,并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侧连接板外侧面;L型片的垂直片垂直向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出端、第二引出端、第三引出端、第四引出端、第五引出端、第六引出端分别设有用于实现电连接的第一铆接孔和焊接孔,所述上连接板、第一侧连接板、第二侧连接板、第三侧连接板分别设有用于与相应的第一铆接孔配合的第二铆接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设有与所述多个电容器芯子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通孔,所述下连接板设有与所述多个电容器芯子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通孔,各第一通孔边缘分别与相应的电容器芯子顶端通过焊接形成至少一个焊接点,各第二通孔边缘分别与相应的电容器芯子底端通过焊接形成至少一个焊接点。
10.一种汽车电容器,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器的母排结构,该母排结构容纳于所述外壳。
CN201921546132.9U 2019-09-17 2019-09-17 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及汽车电容器 Active CN2105164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46132.9U CN210516492U (zh) 2019-09-17 2019-09-17 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及汽车电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46132.9U CN210516492U (zh) 2019-09-17 2019-09-17 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及汽车电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16492U true CN210516492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70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46132.9U Active CN210516492U (zh) 2019-09-17 2019-09-17 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及汽车电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164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56788U (zh) 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
CN105814712A (zh) 二次电池组件
CN105429478A (zh) 电力转换装置
US20180366889A1 (en) Charging connector
WO2023082771A1 (zh) 一种dc端多级滤波结构、电机控制器及车辆
TW201731603A (zh) 鋰電池之導電連接片及其成型方法
CN112187038A (zh) 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用集成式emi滤波器
CN210272089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薄膜电容
CN113328698B (zh) 轴向二极管接线盒及其制造方法
CN105281541A (zh) 电力电子转换器副边功率电路一体式铜排
CN210516492U (zh) 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及汽车电容器
CN110718389A (zh) 一种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及汽车电容器
CN206685996U (zh)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连接结构
CN210272087U (zh) 一种叠层母排引出式电容器
CN215266735U (zh) 接线端子及电力电子设备
CN210516484U (zh) 一种新型的电容器母排结构及汽车电容器
CN213151907U (zh) 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用集成式emi滤波器
CN106887560A (zh) 一体式导电连接片及其成型方法
CN214898431U (zh) 电阻焊二极管模块及接线盒
CN210296126U (zh) 新能源电机控制器的母线电容
CN209200212U (zh) 电连接端子及三相无刷电机
CN208006889U (zh) 高压配电盒
JP2011210863A (ja) コンデンサユニット
CN216721272U (zh) 简易型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CN215815225U (zh) 一种导电排以及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