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98598U - 一种多功能铰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铰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98598U
CN210498598U CN201921414916.6U CN201921414916U CN210498598U CN 210498598 U CN210498598 U CN 210498598U CN 201921414916 U CN201921414916 U CN 201921414916U CN 210498598 U CN210498598 U CN 2104985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mer
hole
lifting
functional
rea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1491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饶兵
朱炜
水青华
孙鋆杰
卢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angcha Mechan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angcha Mechan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angcha Mechan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angcha Mechan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1491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985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985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985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illing And Bo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精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功能铰孔装置,旨在解决铰孔时铰刀难以调节角度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多功能铰孔装置,包括移动平台,移动平台底部设有滑轮,顶部竖直向上设有升降杆,升降杆上设有沿升降杆滑动升降板、驱动升降板升降的升降装置,升降板上连接有铰刀、驱动铰刀自转的动力电机,其中铰刀与动力电机之间设有万向轴。本实用新型通过万向轴的设计,使得铰刀的角度能够方便的进行调节。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铰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精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功能铰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机械加工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一件产品加工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刀具的好坏。在众多刀具中,铰刀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铰刀是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用以切除已加工孔表面薄层金属的旋转刀具,铰刀具有直刃或螺旋刃的旋转精加工刀具,用于扩孔或修孔。铰刀因切削量少其加工精度要求通常高于钻头,可以手动操作或安装在钻床上工作。
而进行加工时,手动操作虽然可以方便的调整角度、更换铰刀,却过于耗费人力;而如果安装在钻床上工作,在调节加工角度时,就会十分困难。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铰孔装置,通过万向轴的设计,使得铰刀的角度能够方便的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多功能铰孔装置,包括移动平台,移动平台底部设有滑轮,顶部竖直向上设有升降杆,升降杆上设有沿升降杆滑动升降板、驱动升降板升降的升降装置,升降板上连接有铰刀、驱动铰刀自转的动力电机,其中铰刀与动力电机之间设有万向轴。
在使用时,可以通过万向轴来调整铰刀的角度,并与移动平台相对地面的移动、升降板相对移动平台的移动相配合,使得铰刀的位置、角度都能够方便的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工况的需求;
在铰刀的位置对准后,启动动力电机,动力电机带动万向轴转动,万向轴带动铰刀自转,达到铰孔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铰刀包括加工孔表面的刀体部、连接于刀体部的刀柄部,其中刀柄部与万向轴之间可拆连接。
根据孔径、孔功能的不同,常常需要更换铰刀,因此将万向轴与刀柄部之间设为可拆连接,以便进行铰刀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万向轴与刀柄部之间设有套筒,所述刀柄部插入套筒内,所述套筒远离刀柄部一端与万向轴固定连接;所述套筒沿其径向开设有锁定通孔,所述刀柄部设有与锁定通孔位置对应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锁定螺栓,锁定螺栓穿过锁定通孔后螺纹连接于螺纹孔。
在使用时,通过套筒提供一个锁定空间,随后将刀柄部插入到套筒内,将锁定通孔与螺纹孔对准,随后拧动锁定螺栓,锁定螺栓穿过锁定通孔并插入到螺纹孔内,实现铰刀与套筒的连接;
在动力电机驱动铰刀转动时,锁定螺栓一方面受到沿轴套径向的离心力,另一方面受到与套筒螺纹配合的拉力,所以处于平稳状态,不会随铰刀的转动而解除对铰刀的锁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力电机与万向轴之间设有变速装置。
动力电机的速度往往为定值难以调整,而铰孔时,精确度与铰刀的转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设置变速装置,使得铰刀的转速能够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一端连接于升降板的链条;所述升降杆顶部设有支撑板,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固定于支撑板的保护壳、转动连接于保护壳内且与链条啮合的链轮、驱动链轮转动的把手。
通过转动把手来转动链轮,实现对链轮的驱动,链轮带动链条运动,实现对升降板的拉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与链轮同轴设置的棘轮、与棘轮配合且阻碍链轮放卷的棘爪,所述棘爪转动连接于保护壳。
通过棘轮与棘爪的设计,实现对链条位置的锁定,进而实现对升降板位置的锁定,使得工作人员不控制把手时,升降板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落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板沿竖直方向设有限位通孔,所述升降杆穿过限位通孔,并与限位通孔内壁抵接。
通过限位通孔与升降杆的抵接,使得升降板在进行升降运动时、高度锁定时,能够保持自身高度的稳定,而不会发生偏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通孔内壁还设有键槽,升降杆设有对应的限位键。
通过键槽与限位键的配合,使得升降板不会相对升降杆发生相对转动,进一步提高了铰刀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万向轴的设计,使得铰刀的角度能够方便的进行调节;
其二,通过移动平台相对地面的移动、升降板相对移动平台的移动,使得铰刀的角度、位置能够进一步进行调节,以适应不用的工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B部放大图。
图中:1、移动平台;11、滑轮;12、升降杆;2、升降板;21、动力电机;22、万向轴;23、套筒;24、铰刀;241、刀体部;242、刀柄部;25、锁定螺栓;3、变速装置;4、升降装置;41、链条;42、链轮;43、把手;44、棘轮;45、棘爪;46、限位柱;47、支撑板;48、保护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种多功能铰孔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移动平台1,移动平台1底部设有滑轮11,顶部竖直向上设有升降杆12,升降杆12上设有沿升降杆12滑动升降板2、驱动升降板2升降的升降装置4。其中升降板2沿竖直方向设有限位通孔,限位通孔内壁挖设有键槽,升降杆12穿过限位通孔并抵接于限位通孔内壁,在升降杆12外壁设有与键槽配合的限位键,从而实现升降板2与升降杆12之间的周向限位。
升降板2上连接有铰刀24、驱动铰刀24自转的动力电机21,其中铰刀24与动力电机21之间设有万向轴22。在使用时,可以通过万向轴22来调整铰刀24的角度,并与移动平台1相对地面的移动、升降板2相对移动平台1的移动相配合,使得铰刀24的位置、角度都能够方便的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工况的需求;在铰刀24的位置对准后,启动动力电机21,动力电机21带动万向轴22转动,万向轴22带动铰刀24自转,达到铰孔的目的。
如图1、图2所示,在对直径不同、要求精度不同的孔位进行铰孔时,往往需要使用不同的铰刀24,因此将铰刀24与万向轴22之间可拆连接。铰刀24具有用于加工的刀体部241,刀体部241根据铰孔要求不同,有着规格不同的直径、精度,但是为了方便安装,相近规格的铰刀24往往设有相同尺寸的刀柄部242。
刀柄部242与万向轴22之间设有套筒23,套筒23一端开口,另一端固定与万向轴22固定连接,在安装铰刀24时,刀柄部242沿套筒23的开口插入套筒23内,从而初步实现铰刀24的锁定。套筒23沿其径向还开设有锁定通孔,刀柄部242设有与锁定通孔大小相同的螺纹孔,在刀柄部242插入套筒23后,螺纹孔正对锁定通孔。螺纹孔螺纹配合有锁定螺栓25,在螺纹孔与锁定通孔对准后,锁定螺栓25依次穿过锁定通孔、螺纹孔,并于套筒23的另一侧穿出,穿出端连接有螺母。
在动力电机21驱动铰刀24转动时,锁定螺栓25一方面受到沿轴套径向的离心力,另一方面受到与套筒23螺纹配合的拉力,所以处于平稳状态,不会随铰刀24的转动而解除对铰刀24的锁定。
动力电机21的速度往往为定值难以调整,而在铰孔时,铰孔精度与铰刀24的转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设置在动力电机21与万向轴22之间设置变速装置3,使得铰刀24的转速能够进行调整,变速装置3可使用市场上购买的减速器、变速器。
如图3、图4所示,升降装置4包括一端连接于升降板2的链条41,通过链条41拉动升降板2,实现升降板2的上升;通过升降板2的自重,实现升降板2的下降。
升降杆12顶部设有支撑板47,升降装置4还包括固定于支撑板47的保护壳48、转动连接于保护壳48内且与链条41啮合的链轮42、驱动链轮42转动的把手43(图1)。把手43与链轮42同轴连接,在使用时,通过转动把手43来转动链轮42,实现对链轮42的驱动,链轮42带动链条41运动,实现对升降板2的拉动。
在升降板2到达预设高度后,如果放松把手43,那么升降板2就会在重力作用下下降,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升降装置4还包括与链轮42同轴设置的棘轮44、与棘轮44轮齿配合的棘爪45。棘爪45底部设有限位棘爪45的限位柱46,棘爪45在重力的作用下搭设在限位柱46上,此时棘爪45与棘轮44啮合,使得棘爪45能够阻碍棘轮44沿链轮42放卷的方向转动。棘爪45转动连接于保护壳48的顶部位置,在需要降低升降板2高度时,工作人员能够方便的拨动棘爪45,来解除对棘轮44的锁定。
工作过程:在使用时,移动平台1通过滑轮11进行滑动,以到达需要铰孔的位置;
随后通过转动把手43驱动链条41,来控制升降板2的升降,调整铰刀24的高度;
最后将铰刀24插入到待铰孔内,通过动力电机21驱动铰刀24自转,实现铰孔。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多功能铰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平台(1),移动平台(1)底部设有滑轮(11),顶部竖直向上设有升降杆(12),升降杆(12)上设有沿升降杆(12)滑动升降板(2)、驱动升降板(2)升降的升降装置(4),升降板(2)上连接有铰刀(24)、驱动铰刀(24)自转的动力电机(21),其中铰刀(24)与动力电机(21)之间设有万向轴(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铰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刀(24)包括加工孔表面的刀体部(241)、连接于刀体部(241)的刀柄部(242),其中刀柄部(242)与万向轴(22)之间可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铰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轴(22)与刀柄部(242)之间设有套筒(23),所述刀柄部(242)插入套筒(23)内,所述套筒(23)远离刀柄部(242)一端与万向轴(22)固定连接;所述套筒(23)沿其径向开设有锁定通孔,所述刀柄部(242)设有与锁定通孔位置对应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锁定螺栓(25),锁定螺栓(25)穿过锁定通孔后螺纹连接于螺纹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铰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机(21)与万向轴(22)之间设有变速装置(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铰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4)包括一端连接于升降板(2)的链条(41);所述升降杆(12)顶部设有支撑板(47),所述升降装置(4)还包括固定于支撑板(47)的保护壳(48)、转动连接于保护壳(48)内且与链条(41)啮合的链轮(42)、驱动链轮(42)转动的把手(4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铰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4)还包括与链轮(42)同轴设置的棘轮(44)、与棘轮(44)配合且阻碍链轮(42)放卷的棘爪(45),所述棘爪(45)转动连接于保护壳(4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铰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2)沿竖直方向设有限位通孔,所述升降杆(12)穿过限位通孔,并与限位通孔内壁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铰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通孔内壁还设有键槽,升降杆(12)设有对应的限位键。
CN201921414916.6U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多功能铰孔装置 Active CN2104985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14916.6U CN210498598U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多功能铰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14916.6U CN210498598U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多功能铰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98598U true CN210498598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45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14916.6U Active CN210498598U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多功能铰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985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43161A (en) Right angle positive feed tapper
CN104308287A (zh) 齿轮风能、机动倒角机
CN108057906A (zh) 立式钻床及其加工工艺
CN216760385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钻孔装置
CN210498598U (zh) 一种多功能铰孔装置
CN211101709U (zh) 一种多孔板加工用钻孔装置
CN207494599U (zh) 一种多孔钻床
NO175044B (no) Anordning for framstilling av gjenger, samt freseverktöy for bruk i denne og anvendelse av slikt verktöy
CN210848366U (zh) 一种卧式机床上用车刀装置
CN211053081U (zh) 一种车刀钻头同步进给的车床
CN108081474A (zh) 一种建筑工地用剪叉升降式墙壁钻孔设备
US20050155471A1 (en) Radial feed facing head for boring bar
CN213137326U (zh) 一种深度调整的建筑钻孔结构
CN210208874U (zh) 一种断料机
CN210280775U (zh) 一种自动钻床传动装置
CN210589960U (zh) 一种装修用天花板钻孔辅助器
CN112222936A (zh) 一种钻头自清洁的钻进设备
CN209998414U (zh) 一种用于普通车床尾座的自动钻孔装置
CN201751061U (zh) 一种钻铰孔机
CN207655946U (zh) 立式钻床
CN218933062U (zh) 一种公路路基检测打孔器
CN219170169U (zh) 一种机械零部件表面打孔用数控钻床
CN210969448U (zh) 镁砖钻孔机
CN219570049U (zh) 一种便于更换的岩土工程用钻孔设备
CN201128076Y (zh) 莫式锥度刀柄退刀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