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54460U - 一种变速箱悬置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速箱悬置支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454460U CN210454460U CN201920941651.9U CN201920941651U CN210454460U CN 210454460 U CN210454460 U CN 210454460U CN 201920941651 U CN201920941651 U CN 201920941651U CN 210454460 U CN210454460 U CN 2104544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spension bracket
- gearbox
- reinforcing
- ribs
- suspen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变速箱悬置支架。该变速箱悬置支架包括悬置支架本体;悬置支架本体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在悬置支架本体内部设置有多个相互交错的加强筋,多个加强筋的交叉点处由圆形过渡筋过渡;悬置支架本体包括支撑部和加强部,加强筋和圆形过渡筋均设置于加强部上,支撑部由连续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片材制成,加强部由非连续纤维热塑性树脂粒料制成,悬置支架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通过设置加强筋,能够增加产品的强度,通过设置圆形过渡筋,能够减少应力集中;支撑部由连续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片材模压制成,能够保证产品具有足够的强度,加强部由非连续纤维热塑性树脂粒料注塑成型,能够提升产品的刚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箱悬置支架。
背景技术
变速箱悬置支架作为动力总成的辅助支撑装置,起到确保变速箱正确的位置,防止变速箱受力变形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防止变速箱发生过度位移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加变速箱悬置支架的强度,往往在中空的变速箱悬置支架内部设置网状的加强筋,但是网状的加强筋在交汇处的壁厚较厚,会产生缩痕,导致应力集中较为严重,在加强筋的交汇处比较容易发生断裂,造成变速箱悬置支架的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箱悬置支架,结构简单,强度较高,且使用寿命较长。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速箱悬置支架,用于连接变速箱悬置,包括:悬置支架本体;
所述悬置支架本体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在所述悬置支架本体内部设置有多个相互交错的加强筋,多个所述加强筋的交叉点处由圆形过渡筋过渡;
所述悬置支架本体包括支撑部和加强部,所述加强筋和所述圆形过渡筋均设置于所述加强部上,所述支撑部由连续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片材制成,所述加强部由非连续纤维热塑性树脂粒料制成,所述悬置支架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一种变速箱悬置支架的优选方案,所述悬置支架本体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每一个所述安装孔处均设置有衬套。
作为一种变速箱悬置支架的优选方案,所述衬套上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支撑部的表面抵接。
作为一种变速箱悬置支架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部上沿所述翻边的周向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安装孔同轴设置。
作为一种变速箱悬置支架的优选方案,所述凸台的高度为0.5mm-2mm。
作为一种变速箱悬置支架的优选方案,所述衬套为由金属材质制成。
作为一种变速箱悬置支架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部的厚度为2mm-4mm。
作为一种变速箱悬置支架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部由模压制成。
作为一种变速箱悬置支架的优选方案,所述悬置支架本体为注塑成型。
作为一种变速箱悬置支架的优选方案,所述加强筋的厚度为2mm-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速箱悬置支架,通过将悬置支架本体设置为中空结构,节省了材料成本,降低了产品的重量,实现产品的轻量化;通过在悬置支架本体的中空结构中设置多个交错的加强筋,能够增加产品的强度,在多个加强筋的交叉点处由圆形过渡筋过渡,能够减小加强筋交叉点处的壁厚,避免产生缩痕,减少应力集中;支撑部由连续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片材制成,能够保证产品具有足够的强度,加强部由非连续纤维热塑性树脂粒料成型,能够提升产品的刚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速箱悬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速箱悬置支架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悬置支架本体;101-支撑部;102-加强部;11-安装孔;12-凸台;
21-加强筋;22-圆形过渡筋;
3-衬套;31-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变速箱悬置支架,用于连接变速箱悬置,该变速箱悬置支架包括悬置支架本体1,悬置支架本体1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在悬置支架本体1内部设置有多个相互交错的加强筋21,多个加强筋21的交叉点处由圆形过渡筋22过渡。通过将悬置支架本体1设置为中空结构,节省了材料成本,降低了产品的重量,通过在悬置支架本体1的中空结构中设置多个交错的加强筋21,能够增加产品的强度,且在多个加强筋21的交叉点处由圆形过渡筋22过渡,能够减少加强筋21交叉点处的壁厚,避免产生缩痕,减少多个加强筋21的交叉点处的应力集中,避免在交叉点处发生断裂。
进一步地,悬置支架本体1包括支撑部101和加强部102,加强筋21和圆形过渡筋22均设置于加强部102上,支撑部101由连续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片材制成,加强部102由非连续纤维热塑性树脂粒料制成,悬置支架本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
由于支撑部101采用连续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片材制成,因此,支撑部101通过模压成型,能够增强变速器悬置支架的强度,且连续纤维可以是碳纤维、玻璃纤维及玄武岩纤维中的任何一种或者几种的复合。加强部102采用非连续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粒料制成,因此,加强部102通过注塑成型,能够保证变速器悬置支架的刚度。在注塑之前,先将热塑性树脂片材模压成型为支撑部101,然后将熔融的非连续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粒料注入同一模具中,从而实现支撑部101和加强部102的一体成型。由于注塑成型较易形成复杂的结构,加强部102采用注塑成型,能够灵活地满足各种安装匹配需求。
进一步地,悬置支架本体1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1,每一个安装孔11上均设置有衬套3,优选地,衬套3为使用金属制成。在安装孔11上设置衬套3的作用是提高安装孔11的耐磨性以及安装孔11的强度。优选地,悬置支架本体1注塑之前,将衬套3预埋在注塑模具中,然后合模后进行注塑,使衬套3与悬置支架本体1一起成型,可以简化生产步骤,并使衬套3与悬置支架本体1的连接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支撑部101和加强部10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如图3所示,衬套3上还设置有翻边31,翻边31的长度为1mm-2mm,翻边31与支撑部101的表面抵接。通过设置翻边31,能够使衬套3与悬置支架本体1的连接更加紧固,防止在受力情况下产生滑动。优选地,可以在衬套3的两端均设置有翻边31,其中一个翻边31与支撑部101远离加强部102的表面抵接,另一个翻边31与加强部102远离支撑部101的表面抵接,可以增加支撑部101和加强部102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支撑部101上沿翻边31的周向设置有凸台12,凸台12与安装孔11同轴设置。优选地,凸台12的直径比安装孔11的直径大10mm-20mm,凸台12的高度为0.5mm-2mm。需要说明的是,支撑部101与变速箱悬置之间通过凸台12紧密贴合,因此,本实施例中,接触面指凸台12与车身地板以及变速箱悬置之间贴合的表面,非接触面指支撑部101上不设置凸台12处的表面。由于支撑部101的表面的面积相较于凸台12的面积较大,支撑部101如果直接与变速箱悬置表面接触,不容易实现紧密贴合,影响支撑效果。通过在支撑部101上设置与安装孔11同轴的凸台12,能够保证接触面贴合良好,且衬套3上的翻边31能够增加支撑部101上非接触面的局部强度,防止支撑部101过度挤压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该悬置支架本体1的具体加工过程为:首先将热塑性树脂片材加热到预设温度,然后转移并固定于模具中,同时放置衬套3,最终合模压制支撑部101,同时将热塑性树脂粒料通过注塑的方式在同一模具中形成加强部102。支撑部101和加强部102在同一副模具中一体成型,能够保证支撑部101和加强部102具有良好的结合力,且能够保证悬置支架本体1的强度。为了在悬置支架本体1注塑的过程中顺利形成凸台12,预先在支撑部101上开设与安装孔11同轴心的通孔,该通孔的直径介于衬套3的外径与凸台12的直径之间,在注塑的过程中,熔融的热塑性树脂粒料可以顺利流向支撑部101远离加强部102的表面形成凸台12,同时能够保证支撑部101与加强部102之间的结合强度,还可以进一步增加安装孔11的强度。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变速箱悬置支架,用于连接变速箱悬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置支架本体(1);
所述悬置支架本体(1)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在所述悬置支架本体(1)内部设置有多个相互交错的加强筋(21),多个所述加强筋(21)的交叉点处由圆形过渡筋(22)过渡;
所述悬置支架本体(1)包括支撑部(101)和加强部(102),所述加强筋(21)和所述圆形过渡筋(22)均设置于所述加强部(102)上,所述支撑部(101)由连续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片材制成,所述加强部(102)由非连续纤维热塑性树脂粒料制成,所述悬置支架本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支架本体(1)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1),每一个所述安装孔(11)处均设置有衬套(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3)上设置有翻边(31),所述翻边(31)与所述支撑部(101)的表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箱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01)上沿所述翻边(31)的周向设置有凸台(12),所述凸台(12)与所述安装孔(11)同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箱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12)的高度为0.5mm-2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3)为由金属材质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01)的厚度为2mm-4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01)由模压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速箱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支架本体(1)为注塑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箱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21)的厚度为2mm-5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41651.9U CN210454460U (zh) | 2019-06-21 | 2019-06-21 | 一种变速箱悬置支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41651.9U CN210454460U (zh) | 2019-06-21 | 2019-06-21 | 一种变速箱悬置支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454460U true CN210454460U (zh) | 2020-05-05 |
Family
ID=70441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941651.9U Active CN210454460U (zh) | 2019-06-21 | 2019-06-21 | 一种变速箱悬置支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45446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23486A (zh) * | 2020-07-07 | 2020-10-27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 变速箱壳体及成型方法 |
-
2019
- 2019-06-21 CN CN201920941651.9U patent/CN21045446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23486A (zh) * | 2020-07-07 | 2020-10-27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 变速箱壳体及成型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369736B2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plastic fuel tank with improved creep strength | |
CN103963588A (zh) | 由纤维增强塑料制得的用于汽车车轮悬架的横向导臂 | |
CN210454460U (zh) | 一种变速箱悬置支架 | |
CN113021939B (zh) | 基于连续纤维与普通纤维的轻量化部件制作方法及制品 | |
CN107867336A (zh) | 一种悬臂梁支撑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6374547U (zh) | 一种新型尼龙支架抗扭悬置 | |
CN113043528B (zh) | 一种控制臂成型方法及控制臂 | |
CN207448902U (zh) | 铅芯橡胶支座模具 | |
CN208007083U (zh) | 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 |
WO2023070990A1 (zh) | 轻量化大载荷的商用车稳定杆吊杆总成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399251B (zh) | 一种接触网支撑装置的成型方法 | |
CN113353110B (zh) |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端墙结构及其成型工艺 | |
CN111823799B (zh) | 一种复合材料控制臂及其制备方法 | |
CN213412716U (zh) | 一种金属螺栓与汽车门玻璃导轨连接结构 | |
CN221519805U (zh) | 一种挡泥板支架 | |
CN210600642U (zh) | 一种适用于微卡车型的暖风管路三通接头 | |
CN209739169U (zh) | 仪表板横梁 | |
CN208181192U (zh) | 用于汽车的结构件及其汽车 | |
CN220911098U (zh) | 一种缠绕双腔储气筒 | |
CN214874078U (zh) | 一种轻量化复合材料推力杆 | |
CN205327197U (zh) | 一种新型汽车扰流板 | |
CN212421866U (zh) | 一种加固型不锈钢锅 | |
CN110567315B (zh) | 一种收水槽及其制造工艺 | |
KR100615814B1 (ko) | 고분자 애자 제조방법 | |
CN220261723U (zh) | 一种高分子材料手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