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45641U - 一种空气加热冷却一体式烘炒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加热冷却一体式烘炒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45641U
CN210445641U CN201920400531.8U CN201920400531U CN210445641U CN 210445641 U CN210445641 U CN 210445641U CN 201920400531 U CN201920400531 U CN 201920400531U CN 210445641 U CN210445641 U CN 2104456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baking
frying
cooling
ho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0053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江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40053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456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456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4564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炒设备领域,提供一种空气加热冷却一体式烘炒机,包括物料烘炒系统和物料冷却系统;物料烘炒系统对物料进行空气加热烘炒,包括热风循环子系统、入料管、烘炒室、第一出料门;物料冷却系统用冷风对烘炒过的物料进行冷却,包括冷却鼓风机、冷风传送管、冷却室、第二出料门;物料在烘炒室烘炒后经第一出料门进入冷却室,冷却后经第二出料门进入出料装置。本实用新型利用循环热空气与物料全表面充分接触,加热高效、均匀、快速;烘炒室内表面光滑,无死角,传热介质温度低,物料不会产生黑烟;烘炒完毕后立即对物料快速冷却,避免高余温影响成品质量;减少生产线占地;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简单合理、应用前景广阔。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加热冷却一体式烘炒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炒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加热冷却一体式烘炒机,用于烘炒食品、药材、坚果、粮食和其它物料。
背景技术
滚筒式烘炒机烘炒物料时,加热滚筒,由于物料与滚筒是局部点接触,加热速度慢,加热不均匀,滚筒温度高,物料局部很容易过温而影响成品质量,甚至糊锅,很难清理导轨。
搅拌式烘炒机烘炒物料时,加热锅底,物料与锅底也是局部点接触,加热速度慢,加热不均匀,锅底温度高,物料也会局部很容易过温而影响成品质量,也会糊锅,很难清理锅底。
当物料需要爆发式快速升温时,上述两种方式都做不到。有很多坚果,爆发式快速升温炒制才香脆可口。为了解决爆发式快速升温的问题,一般用沙子或盐作为介质,先将沙子或盐预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再投入物料,利用沙子或盐颗粒细小的特点将物料表面包围而使其爆发式快速升温。但这种方法有因预热而浪费能源、残留去不干净、健康和环保达不到要求、需要定期更换沙子或盐等一系列非常麻烦的问题。对于有粘性或表面不光滑的物料,根本去不掉沙子或盐的残留。由于设备与物料接触的表面不光滑,清理维护困难,而且死角的地方会有粉尘停留,传热介质温度高,被长时加热碳化而冒黑烟。
目前的烘炒机,只有烘炒功能,需另配冷却设备,烘炒完成把物料排出后,余温很高,传送过程中,余温保留时间长,影响成品质量。
现有冷却设备冷却时间长,占地面积大,长度很长。
多年来,烘炒食品等物料,一般使用内壁有导轨的滚筒或刮板式烘炒机,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 212174795U就公开了一种烘炒机,属于滚筒式,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 213729795U就公开了一种物料烘炒机,属于刮板式烘炒机,它们都是加热滚筒或锅底,都有局部点接触、传热速度慢、加热不均匀、传热介质温度高、有死角、而且很难清理内部导轨或刮板上的残留、容易局部过温碳化而冒黑烟甚至糊锅、没有冷却功能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烘炒设备加热速度慢,传热介质温度高,有死角,不易清理,不能使物料爆发式快速升温,加热不均匀,没有冷却功能的缺点,利用循环热空气流将物料吹到空中或直接吹物料与物料全表面充分接触,从而达到高效、均匀、快速加热物料使其爆发式升温以及传热介质温度低的目的,同时与物料接触的表面光滑,坡度大,没有死角,不会有粉尘停留;同时管壁温度低于物料温度,因而避免物料碳化的发生而冒黑烟,清理维护更简单容易。物料在烘炒完毕后,立即利用温度低的冷空气将高温物料吹到空中,快速翻滚,与冷空气充分接触,将热量带走,使物料快速冷却,可避免物料在传送过程中长时间保持高余温对成品质量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了生产线的长度和占地面积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气加热冷却一体式烘炒机,包括物料烘炒系统和物料冷却系统;
所述物料烘炒系统用于对物料进行空气加热烘炒,包括热风循环子系统、入料管、烘炒室、第一出料门;所述热风循环子系统为物料烘炒提供加热气流,入料管与烘炒室连通,烘炒室设置第一出料门;
所述物料冷却系统利用冷风对经所述物料烘炒系统烘炒过的物料进行冷却,包括冷却鼓风机、冷风传送管、冷却室、第二出料门;冷却鼓风机通过冷风传送管与冷却室连通,冷却室设置第二出料门;
物料在所述烘炒室烘炒后,经所述第一出料门进入所述冷却室,冷却后经所述第二出料门进入出料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热风循环子系统包括:加热器、风扇、导流槽、热气流减速室、热气流回流管;
所述热气流减速室入口与所述烘炒室连接;所述热气流回流管入口与所述热气流减速室出口连接,所述热气流回流管出口连接到所述风扇的入口;所述风扇风场安装所述加热器,所述风扇的出风口与所述热风传送管入口连接;所述热风传送管出口与所述烘炒室连接;
所述入料管设置在所述烘炒室上,入料管内设置入料控制门。
进一步的,所述烘炒室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烘炒室和第二烘炒室,所述第二烘炒室设置在所述第一烘炒室上方;所述热气流减速室入口与所述第二烘炒室连接;所述热风传送管出口与所述第一烘炒室连接;
所述冷却室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冷却室和第二冷却室;所述冷却鼓风机连通所述冷风传送管入口,所述冷风传送管以一定角度与所述第一冷却室连通,所述第一冷却室上端设置所述第二冷却室,所述第二冷却室上端设置冷却气流减速室;所述第一冷却室通过所述第二出料门连通出料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烘炒室内壁的一部分为圆弧状,设置于所述第一烘炒室内的烘炒刮板与圆弧状内壁相配合;
或者,所述第一烘炒室的底部为倾斜平面,设置于所述第一烘炒室内的烘炒刮板与倾斜平面相配合;
所述第一冷却室内壁的一部分为圆弧状,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室内的冷却刮板与圆弧状内壁相配合;
或者,所述第一冷却室的底部为倾斜平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室内的冷却刮板与倾斜平面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烘炒室、第二烘炒室和热气流减速室合并为一个腔体,腔体的底板水平或倾斜设置;
和/或,
所述第一冷却室、第二冷却室、冷却气流减速室合并为一个腔体或仅所述第一冷却室、第二冷却室为一个腔体,腔体底板水平或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烘炒室、第二烘炒室和热气流减速室合并为一个腔体,所述腔体的顶部安装所述加热器和所述风扇;所述腔体外部设置外筒,所述外筒和所述腔体之间形成的夹层作为所述热风传送管;所述腔体的底板水平或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热风传送管从所述第一烘炒室顶端深入到所述第一烘炒室内部,在所述热风传送管靠内侧下端设置活动导流板,用以延伸所述热风传送管的长度;
和/或,
所述冷风传送管从所述第一冷却室顶端深入到所述第一冷却室内部,所述第一冷却室上端为所述冷却气流减速室。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烘炒室与所述第一冷却室同水平设置,共用刮板传动轴,刮板相对于传动轴纵向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热气流减速室的上端设置防止物料进入所述热风循环子系统的第一滤网,所述冷却气流减速室的上端设置防止物料飞出的第二滤网;
和/或,
所述加热器表面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热风传送管内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烘炒室内设置第三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在所述热气流回流管内设置第三滤网,并在第三滤网下侧设置粉尘收集盒。
进一步的,在热气流流经的管道外面设置保温层,降低能耗。
进一步的,所述热气流减速室或所述热气流回流管设置所述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滤网可以阻挡扬起的物料进入所述热气流回流管,烘炒过程中产生的湿气由所述第一排气管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气流减速室设置所述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二滤网可以阻挡扬起的物料从所述第二排气管飞出,带走热量的冷空气则由所述第二排气管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烘炒室和所述第一冷却室有一面可拆卸,便于清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料门和第二出料门为滑动的推拉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烘炒室为直管倾斜设置,所述第二烘炒室垂直设置,第一烘炒室设置刮板。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加热冷却一体式烘炒机还包括进料装置,进料装置通过管道与所述入料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入料管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热风传送管上。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器为电加热器,加热元件表面有散热装置,增加与气流的接触面积,降低加热元件的表面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风扇为离心风扇,通过传动轴与电机连接,电机通过变频器与控制系统连接;控制风扇的转速,从而控制气流速度、脉冲强度和周期,使物料在所述第一烘炒室和所述第二烘炒室内上下起伏,与热气流充分接触,快速吸收热量。
进一步的,物料烘炒系统和物料冷却系统外设置一外壳,外壳优选为保温外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利用循环热空气流将物料吹到空中或直接吹物料与物料全表面充分接触,从而达到高效、均匀、快速加热物料使其爆发式升温;第一烘炒室和第二烘炒室内部表面光滑,没有死角,内壁坡度大,传热介质温度低,物料不会因长时间停留加热碳化而产生黑烟;物料全表面与气流接触,吸收热量快,升温快,而且不会产生局部过温而影响成品质量;烘炒完毕后,冷空气将高温物料吹入第一冷却室和第二冷却室,物料在第一冷却室和第二冷却室中上下翻滚,与冷空气充分接触,迅速将温,可避免物料较长时间处于高余温而影响质量,同时减少了生产线的长度和占地面积。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简单合理、烘炒和冷却一体化、高效加热、高效冷却、传热介质温度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空气加热冷却一体式烘炒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a所示为第一烘炒室、第二烘炒室、热气流减速室为一个腔体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烘炒刮板水平设置)。
图2b所示为第一烘炒室、第二烘炒室、热气流减速室为一个腔体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烘炒刮板倾斜设置)。
图3所示为风扇、加热器在顶部、利用夹层通道作为热风传送管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第一烘炒室为直管倾斜设置、第二烘炒室垂直设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a所示为热风传送管从第一烘炒室顶端深入第一烘炒室内部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b所示为图5a中A-A剖视图示意。
图5c所示为图5a中B-B剖视图示意。
其中:1-保温外壳;2-热气流回流管;3-风扇;4-加热器;5-导流槽;6-第一温度传感器;7-风扇传动轴;8-电机;9-冷却鼓风机;10-冷风传送管;11-热料出管;12-第二出料门; 13-出料装置;14-第一冷却室;15-冷却刮板;16-第一烘炒室;17-第二烘炒室;18-第二冷却室;19-第三温度传感器;20-热气流减速室;21-冷却气流减速室;22-第二滤网;23-第二排气管;24-第一排气管;25-第一滤网;26-入料控制门;27-入料管;28-烘炒刮板;29-第一出料门;30-热风传送管;31-第二温度传感器;32-刮板传动轴;33-出料风门;34-出料吹风机;35-第三滤网;36-粉尘收集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具体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空气加热冷却一体式烘炒机,包括物料烘炒系统、物料冷却系统和保温外壳1;
所述入料管27、入料控制门26、热风传送管30、第一烘炒室16、第二烘炒室17、第一出料门29、热风循环子系统组成物料烘炒系统;
所述热风循环子系统,包括热气流减速室20、热气流回流管2、加热器4、风扇3、导流槽5;所述热气流减速室20与所述第二烘炒室17连通;所述热气流回流管2入口与所述热气流减速室20出口连接,其出口连接所述风扇3的入口;所述风扇3的风场安装所述加热器4,所述风扇3的出风口与所述热风传送管30连接;
所述热风传送管30以设定角度与所述第一烘炒室16下部侧面连通;所述第一烘炒室16 上端设置所述第二烘炒室17;所述第一烘炒室16上设置所述入料管27;所述入料管27内设置入料控制门26;所述第一烘炒室16下面部分开口经由热料出管11连通所述冷风传送管10,之间设置所述第一出料门29;第一烘炒室16内壁的一部分为圆弧形;第一烘炒室16内设置烘炒刮板28,烘炒刮板28由刮板驱动装置驱动;
所述物料冷却系统,包括冷却鼓风机9、冷风传送管10、第一冷却室14、第二冷却室18、冷却气流减速室21、第二出料门12;所述冷风传送管10入口接所述冷却鼓风机9的出风口,并以一定角度与所述第一冷却室14的下部侧面连通,所述第一冷却室14上端设置所述第二冷却室18,第二冷却室18上端设置所述冷却气流减速室21;所述第一冷却室14下面部分开口设置所述第二出料门12,所述第二出料门12连通出料装置;第一冷却室14内设置冷却刮板15,冷却刮板15由刮板驱动装置驱动。
本实施例中的热气流减速室20横向截面积较大,第一烘炒室16内壁的一部分为圆弧形,优选的,设置有烘炒刮板28与第一烘炒室16圆弧形内壁相配合;第一冷却室14内壁的一部分为圆弧形,优选的,设置有冷却刮板15与第一冷却室14圆弧形内壁相配合。
实施例2
图2a-图2b示出了另一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中将第一烘炒室16、第二烘炒室17、热气流减速室20合并为一,底板可水平设置(图2a),也可倾斜设置(图2b),侧面开口通过管道与进料装置连接。
实施例3
图3为另一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实施例1(图1)包括第一烘炒室16、第二烘炒室17和热气流减速室20;热气流减速室20横向截面积较大,第一烘炒室16内壁的一部分为圆弧形,加热部分(风扇3、加热器4等)设置于侧面底部,通过热风传送管30将热气流导入第一烘炒室16。而本实施例(图3)则将第一烘炒室16、第二烘炒室17、热气流减速室20合并为一腔体,在腔体顶部设置加热部分(风扇3、加热器4等),外面设置外筒,外筒与腔体之间的夹层作为热风传送管30,底板可水平设置(未示出),也可倾斜设置(图3 示出),侧面开口通过管道与进料装置连接。
实施例4
图4示出了另一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实施例1(图1)包括第一烘炒室16、第二烘炒室17、第一冷却室14、第二冷却室18,第一烘炒室16内壁的一部分为圆弧形,第一冷却室14内壁的一部分为圆弧形。而图4的第一烘炒室16为直管,倾斜设置,第二烘炒室17垂直设置,取消第一冷却室14,第二冷却室18的下端直接与冷风传送管10的出口相连。
实施例5
图5a-图5c为另一实施例。与图1不同点在于:图1包括热风传送管30、第一烘炒室16、第一出料门29、第二出料门12、第一冷却室14、第二冷却室18,热风传送管30以一定角度与第一烘炒室16下部侧面连通,第一烘炒室16通过第一出料门29连通冷风传送管10,冷风传送管10以一定角度与第一冷却室14下部侧面连通,第一出料门29和第二出料门12水平设置,第一冷却室14在第一烘炒室16下面,第一烘炒室16内壁的一部分为圆弧形,第一冷却室14内壁的一部分为圆弧形。而图5a-图5c中的热风传送管30从第一烘炒室16的顶端深入到第一烘炒室16的内部,冷风传送管10从第一冷却室14的顶端深入到第一冷却室14的内部,第一烘炒室16经过第一出料门29与第一冷却室14直接连通,取消第二冷却室18,第一冷却室14与冷却气流减速室21直接连通,第一烘炒室16底部为半圆,第一冷却室14底部为半圆,第一烘炒室16和第一冷却室14纵向同水平设置,烘炒刮板28和冷却刮板15共用刮板传动轴32,第一出料门29和第二出料门12垂直设置,增加设置了辅助出料的出料风门33和出料吹风机34,烘炒刮板28和冷却刮板15均相对于刮板传动轴32轴向倾斜设置,可由一段或多段组成,在热气流回流管2内设置第三滤网35,并在其下侧设置粉尘收集盒36,该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热风传送管30靠内侧下端设置活动导流板,以延伸热风传送管30的长度而又不影响刮板的运动。
上述5个实施例均只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方式的举例说明,在此基础上可做诸多优化。
优选的,如图1所示,第一烘炒室16和第一冷却室14内壁的一部分为圆弧形,第二烘炒室17和第二冷却室18以一定角度倾斜设置;热气流减速室20的横向截面积大于第二烘炒室17的横向截面积,冷却气流减速室21的横向截面积大于第二冷却室18的横向截面积,热气流回流管2的横向截面积大于热风传送管30的横向截面积;热气流减速室20上部设置第一滤网25,顶部设置第一排气管24,通大气,冷却气流减速室21上部设置第二滤网22,顶部设置第二排气管23,通大气;加热器4表面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6,热风传送管30内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31,第二烘炒室17内设置第三温度传感器19,均与控制系统连接;风扇3 采用离心风扇,电机8通过风扇传动轴7驱动风扇3旋转,电机8由一台变频器控制,风扇 3周围均匀设置加热器4,加热器4为装有散热器的电加热器,加热器4周边有导流槽5,导流槽5的出口接热风传送管30的入口;冷却鼓风机9的进风口直接通大气,出风口连通冷风传送管10;入料管27通过管道与保温外壳1外面的进料转置连接;热气流经过的管道设置保温系统;各部分设置支撑架。
进一步优选,烘炒刮板28、冷却刮板15均为一字刮板。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烘炒室16有一面可拆卸,便于清理。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出料门29和第二出料门12为滑动的推拉门。
进一步优选,所述入料控制门26为滑动的推拉门。
进一步优选,所述冷风传送管10整体或一面可拆卸,便于清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烘炒时,打开入料控制门26,物料在重力作用下滑向第一烘炒室16的底部,然后关闭入料控制门26,启动风扇3运转,流经热风传送管30的热气流吹向第一烘炒室16内被烘炒刮板28撩起的物料,其中一部分被吹到第二烘炒室17,停留在第一烘炒室16的物料,在空中不停翻滚交换上下位置,与热空气完全接触烘炒,另一部分进入第二烘炒室17的物料,在空中也与热空气完全接触烘炒,热气流把热量传给物料后降温,进入热气流减速室20。在热气流减速室20,由于截面积变大,气流速度降低,气流向上的推力降低,物料不再向上运动,滤网25将扬起的物料阻挡在热气流减速室20内。风扇3将热气流减速室20内经由热气流回流管2的温度较低的空气吹到带有散热器的电加热器4上,空气经过提升温度后,通过电加热器4周边的导流槽5聚集到热风传送管30的入口,通过热风传送管30循环进入第一烘炒室16、第二烘炒室17和热气流减速室20。变频器控制风扇3转速,从而控制热气流的速度,使物料上下起伏,与热空气充分接触,有利于物料快速升温。控制系统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 6的信号控制电加热器4的表面温度,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31的信号控制热气流温度,根据第三温度传感器19判断烘炒进度。湿气则由第一排气管24排出。物料烘炒完毕后,风扇3 停止运转,打开第一出料门29,物料在重力作用下经由热料出管11进入冷风传送管10,关闭第一出料门29,然后打开入料控制门26,物料再次进入物料烘炒系统后,启动风扇3运转,开始下一轮烘炒,同时,启动冷却鼓风机9。冷却鼓风机9鼓入的冷风将高温物料吹入第一冷却室14,在第一冷却室14内被冷却刮板15撩起,其中一部分被吹到第二冷却室18,停留在第一冷却室14的物料,在空中不停翻滚交换上下位置,与冷空气完全接触快速降低温度,另一部分进入第二冷却室18的物料,在空中也与冷空气完全接触快速降低温度,带走热量的气流进入冷却气流减速室21后速度降低,由第二排气管23排出,扬起的物料被第二滤网22 阻挡。物料降温后,停止冷却鼓风机9运转,打开第二出料门12,物料在重力作用下经由出料装置13排出,然后关闭第二出料门12。如此往复。
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变形,如将入料管27设置在热风传送管30上。
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变形,如将第三温度传感器19设置在第一烘炒室16的底板下面。
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变形,如多套物料烘炒系统共用一套物料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变形,如多套系统并联使用,共用一套进料设备,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构成连续进料的烘炒系统。同时控制系统也实时控制每套系统的加热功率分配,降低总功率。
另外,物料烘炒系统和物料冷却系统也可以各自独立使用,分别构成烘炒机和冷却机。
本文虽然已经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的实施例进行改变。上述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不应以本文的实施例作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范围的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加热冷却一体式烘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物料进行空气加热烘炒的物料烘炒系统和对经所述物料烘炒系统烘炒过的物料进行冷却的物料冷却系统;所述物料烘炒系统和物料冷却系统外设置一外壳;
所述物料烘炒系统包括为物料提供加热气流的热风循环子系统、入料管、烘炒室、第一出料门;入料管与烘炒室连通,烘炒室设置第一出料门;
所述物料冷却系统包括冷却鼓风机、冷风传送管、冷却室、第二出料门;冷却鼓风机通过冷风传送管与冷却室连通,冷却室设置第二出料门;
物料在所述烘炒室烘炒后,经所述第一出料门进入所述冷却室,物料冷却后经所述第二出料门进入出料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加热冷却一体式烘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循环子系统包括:加热器、风扇、导流槽、热气流减速室、热气流回流管;
所述热气流减速室入口与所述烘炒室连接;所述热气流回流管入口与所述热气流减速室出口连接,所述热气流回流管出口连接到所述风扇的入口;所述风扇风场安装所述加热器,所述风扇的出风口与热风传送管入口连接;所述热风传送管出口与所述烘炒室连接;
所述入料管设置在所述烘炒室上,入料管内设置入料控制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加热冷却一体式烘炒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烘炒室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烘炒室和第二烘炒室,所述第二烘炒室设置在所述第一烘炒室上方;所述热气流减速室入口与所述第二烘炒室连接;所述热风传送管出口与所述第一烘炒室连接;
所述冷却室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冷却室和第二冷却室;所述冷却鼓风机连通所述冷风传送管入口,所述冷风传送管以一定角度与所述第一冷却室连通,所述第一冷却室上端设置所述第二冷却室,所述第二冷却室上端设置冷却气流减速室;所述第一冷却室通过所述第二出料门连通出料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加热冷却一体式烘炒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烘炒室内壁的一部分为圆弧状,设置于所述第一烘炒室内的烘炒刮板与圆弧状内壁相配合;
或者,所述第一烘炒室的底部为倾斜平面,设置于所述第一烘炒室内的烘炒刮板与倾斜平面相配合;
所述第一冷却室内壁的一部分为圆弧状,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室内的冷却刮板与圆弧状内壁相配合;
或者,所述第一冷却室的底部为倾斜平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室内的冷却刮板与倾斜平面相配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加热冷却一体式烘炒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烘炒室、第二烘炒室和热气流减速室合并为一个腔体,腔体的底板水平或倾斜设置;
和/或,
所述第一冷却室、第二冷却室、冷却气流减速室合并为一个腔体或仅所述第一冷却室、第二冷却室为一个腔体,腔体底板水平或倾斜设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加热冷却一体式烘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烘炒室、第二烘炒室和热气流减速室合并为一个腔体,所述腔体的顶部安装所述加热器和所述风扇;所述腔体外部设置外筒,所述外筒和所述腔体之间形成的夹层作为所述热风传送管;所述腔体的底板水平或倾斜设置。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加热冷却一体式烘炒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风传送管从所述第一烘炒室顶端深入到所述第一烘炒室内部,在所述热风传送管靠内侧下端设置活动导流板,用以延伸所述热风传送管的长度;
和/或,
所述冷风传送管从所述第一冷却室顶端深入到所述第一冷却室内部。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加热冷却一体式烘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烘炒室与所述第一冷却室同水平设置,共用刮板传动轴,刮板相对于传动轴纵向倾斜设置。
9.如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加热冷却一体式烘炒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气流减速室的上端设置防止物料进入所述热风循环子系统的第一滤网,所述冷却气流减速室的上端设置防止物料飞出的第二滤网;
和/或,
所述加热器表面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热风传送管内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烘炒室内设置第三温度传感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加热冷却一体式烘炒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气流回流管内设置第三滤网,并在第三滤网下侧设置粉尘收集盒。
CN201920400531.8U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空气加热冷却一体式烘炒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456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00531.8U CN210445641U (zh)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空气加热冷却一体式烘炒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00531.8U CN210445641U (zh)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空气加热冷却一体式烘炒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45641U true CN210445641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28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0053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45641U (zh)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空气加热冷却一体式烘炒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456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4320A (zh) * 2019-03-27 2019-06-11 曹江涛 一种空气加热冷却一体式烘炒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4320A (zh) * 2019-03-27 2019-06-11 曹江涛 一种空气加热冷却一体式烘炒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10792B2 (ja) ドラム型乾燥機
CN201409420Y (zh) 茶叶炒干机
CN210445641U (zh) 一种空气加热冷却一体式烘炒机
CN109442959A (zh) 一种空气热流烘炒机
CN111504060B (zh) 一种软磁铁氧体磁芯烧结炉热能回收装置
CN105104459B (zh) 一种履带式披萨烤箱
CN110301509B (zh) 一种多段连续式茶叶提香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0382558U (zh) 一种空气加热烘炒机
CN104172445B (zh) 平面往复式果蔬干燥机
CN211695676U (zh) 一种用于干燥、烘焙和冷却松散物的装置
CN209749774U (zh) 一种花生烘烤装置
CN109520267A (zh) 一种空气热流连续式烘炒机
CN216453268U (zh) 一种模块化紧凑型咖啡烘焙装置
CN109864320A (zh) 一种空气加热冷却一体式烘炒机
CN209485011U (zh) 一种空气热流连续式烘炒机
CN109793247A (zh) 一种空气加热烘炒机
CN212065502U (zh) 一种热风旋转炉
CN216481888U (zh) 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的耐火材料烘干设备
CN205957250U (zh) 一种便于油烟控制的烧烤装置
CN105707158B (zh) 一种食品烘烤装置
EP0143811A1 (en) APPARATUS FOR THERMAL TREATMENT BY SPRAYING PROVIDED WITH A COLLECTING PLATE.
CN211832770U (zh) 一种分段式烟草烘焙装置
CN205373346U (zh) 一种阶梯式热风循环加热烘茧机
CN209234940U (zh) 一种卧式电磁滚筒炒货机
CN215295741U (zh) 一种连铸保护渣烘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