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43747U - 插头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插头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43747U
CN210443747U CN201921184773.4U CN201921184773U CN210443747U CN 210443747 U CN210443747 U CN 210443747U CN 201921184773 U CN201921184773 U CN 201921184773U CN 210443747 U CN210443747 U CN 2104437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protrusion
terminal
connector
termin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8477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鑫
姚德志
郭山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phenol PCD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phenol PCD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phenol PCD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phenol PCD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8477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437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437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437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子元件连接器领域,公开了插头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包括第一外壳、设于第一外壳内的第一插芯、设于第一插芯内的第一装配支架和装配在第一装配支架上的第一端子组件,第一端子组件包括若干对第一子端子,第一插芯包括第一筒体以及与第一筒体一体成型以将第一筒体隔开形成若干个第一容纳槽的第一凸筋,每个第一容纳槽容纳一对第一子端子,第一装配支架具有设于第一容纳槽内以装配第一子端子的第一支撑部以及与第一筒体连接的第一基部,第一容纳槽的设置便于将每对第一子端子和双绞线的未绞合端子段隔离开,这样设计能够增强屏蔽,减少干扰和串音,从而提高连接器的传输速度。

Description

插头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插头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发射和接收代表数字数据的高频电信号。高速数据的传输,例如所谓的超高速(uhs)数据传输,涉及使用100兆赫至500兆赫的信号频率,在电子设备之间以每秒1至10千兆的速率传输数据。人们希望未来能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频率高速传输数据。例如,UHS数据传输可以通过使用5、5E、6或6A类电缆在1000BASE-T以太网络(千兆以太网双绞线网络)上实现。这种高速数字数据网络并不限于地面应用,特别是在为航空航天和其他适当的应用发展高速电子技术的时候。
高信噪比的数据传输系统为高速数字数据传输提供了便利。一个示例系统包括一个1000BASE-T以太网络,其中包括类别5、5E、6或6A电缆。在这种系统中,电缆的设计目的是在不产生或引入明显噪声的情况下传播数据信号,并由两端的电子连接器终止,以便将电缆连接在一起,或将电缆连接到电子设备。通常用于地面应用的电子连接器,如RJ-45型连接器,已证明不太适合航空航天和其他应用。在航空航天和其他应用程序中,电连接器受到各种恶劣的环境条件,如水分的存在、振动和机械冲击,相对较高的外部电磁干扰,和压力变化,所有这一切可能不利地影响电子连接器的性能,也就是说,它能够传输数据信号,同时保持一个相对较高的信噪比。用于航空航天和其他适当应用的通用电气连接器,如quadrax型连接器,在数据传输速率低于每秒1千兆比特时往往工作良好,但在以每秒1千兆比特以上的速率进行高速数据传输时,往往会出现、诱导、生成或引入过多的噪声和干扰。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连接器以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其旨在解决现有的连接器容易出现干扰和串音、传输速度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
插头连接器,包括第一外壳、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内的第一插芯、设于所述第一插芯内的第一装配支架和装配在所述第一装配支架上的第一端子组件,所述第一端子组件包括若干对一端用于与插座连接器电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双绞线的第一子端子,所述第一插芯包括第一筒体以及与所述第一筒体一体成型以将所述第一筒体隔开形成若干个第一容纳槽的第一凸筋,每个所述第一容纳槽容纳一对所述第一子端子,所述第一装配支架具有设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以装配所述第一子端子的第一支撑部以及与所述第一筒体连接的第一基部。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第一凸筋包括第一凸部、第二凸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的第三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远离所述第三凸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凸部远离所述第三凸部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筒体内壁以与所述第三凸部和所述第一筒体围合成所述第一容纳槽。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均呈弧形状。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筋之间形成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外壳具有从内壁向中心辐射形成以卡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第一定位板。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第一插芯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筒体一端的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包括与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第一筒体一体成型以分别覆盖住每个所述第一容纳槽的第一子端盖,所述第一子端盖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凸筋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第一子端盖上凸设有两个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相通的第一端子孔,所述第一端子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子端子的数量相同。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两个弧形侧面以及设于所述弧形侧面上以与所述第一子端子卡接配合的第一卡接部。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第一卡接部具有呈C形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子端子包括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槽内的第一段部以及通过所述第一段部连接的第二段部和第三段部,所述第二段部的外径和所述第三段部的外径均大于所述第一卡槽的直径;且/或,
所述第一基部包括第一中心部以及从所述第一中心部辐射延伸出的第一支脚,所述第一支脚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数量相同,一个所述第一支撑部垂直设于一个所述第一支脚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插接配合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采用上述的插头连接器。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第二外壳、设于所述第二外壳内的第二插芯、设于所述第二插芯内的第二装配支架和装配在所述第二装配支架上的第二端子组件,所述第二端子组件包括若干对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子端子电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双绞线的第二子端子,所述第二插芯包括第二筒体以及与所述第二筒体一体成型以将所述第二筒体隔开形成若干个第二容纳槽的第二凸筋,每个所述第二容纳槽容纳一对所述第二子端子,所述第二装配支架具有设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以装配所述第二子端子的第二支撑部以及与所述第二筒体连接的第二基部。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第二凸筋包括第四凸部、第五凸部以及连接所述第四凸部和所述第五凸部的第六凸部,所述第四凸部远离所述第六凸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五凸部远离所述第六凸部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筒体内壁以与所述第六凸部和所述第二筒体围合成所述第二容纳槽;且/或,
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两个弧形侧面以及设于所述弧形侧面上以与所述第二子端子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部;且/或,
所述插座连接器的第二外壳一端插接在所述插头连接器的第一外壳内以使所述第一子端子与所述第二子端子连接,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插接的一端在周侧设有安装槽以及设于所述安装槽内且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具有以与所述第二外壳相抵的抵顶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头连接器包括第一插芯、设于第一插芯内的第一装配支架和装配在第一装配支架上的第一端子组件,第一端子组件包括若干对第一子端子,每对第一子端子连接于一对双绞线的未绞合端子段,第一插芯包括第一筒体以及与第一筒体一体成型以将第一筒体隔开形成若干个第一容纳槽的第一凸筋,每个第一容纳槽容纳一对第一子端子,以便于将每对第一子端子和双绞线的未绞合端子段隔离开,这样设计能够增强屏蔽,减少干扰和串音,从而提高连接器的传输速度,而且,由于第一筒体与第一凸筋是一体成型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固可靠,无需装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组件,由于具有上述的插头连接器,能够增强屏蔽,减少干扰和串音,从而提高连接器的传输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头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头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头连接器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插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装配支架与部分第一子端子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端子组件、第一装配支架和第一插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头连接器的第一端子组件、第一装配支架和第一插芯的装配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座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座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座连接器的剖面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插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装配支架与部分第二子端子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端子组件、第二装配支架和第二插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端子组件、第二装配支架和第二插芯的装配剖面图。
附图标号说明:
连接器组件1;
插头连接器11;第一外壳111;第一台阶孔1111;第二台阶孔1112;安装槽1113;弹片1114;第一定位板1115;第一导入槽1116;第一锁紧件112;第一屏蔽环113;第二屏蔽环114;第一插芯115;第一筒体1151;第一凸筋1152;第一凸部11521;第二凸部11522;第三凸部11523;第一容纳槽1153;第一子端盖1154;第一端子孔1155;第一定位槽1156;第一导入筋1157;第一装配支架116;第一支撑部1161;第一弧形侧面11611;第一卡接部11612;第一卡槽11613;第一基部1162;第一中心部11621;第一支脚11622;第一子端子1171;第一段部11711;第二段部11712;第三段部11713;
插座连接器12;第二外壳121;第三台阶孔1211;第二定位板1212;第二导入槽1213;第二锁紧件122;第三屏蔽环123;第四屏蔽环124;第二插芯125;第二筒体1251;第二凸筋1252;第四凸部12521;第五凸部12522;第六凸部12523;第二容纳槽1253;第二子端盖1254;第二端子孔1255;第二定位槽1256;第二导入筋1257;第二装配支架126;第二支撑部1261;第二弧形侧面12611;第二卡接部12612;第二卡槽12613;第二基部1262;第二中心部12621;第二支脚12622;第二子端子1271;第四段部12711;第五段部11712;第六段部127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组件1用于端接具有若干对双绞线的屏蔽电缆的,在一个典型的应用中,屏蔽电缆包括四对双绞线,本实施以应用于四对双绞线的基础上对连接器组件1进行阐述,当然,连接器组件1包括但不限于用于端接四对双绞线,连接器组件1包括插接配合的插头连接器11和插座连接器12,其中,
插头连接器11包括第一外壳111、第一锁紧件112、第一屏蔽环113、第二屏蔽环114、第一插芯115、第一装配支架116和第一端子组件,第一端子组件装配在第一装配支架116上,第一装配支架116设于第一插芯115内,第一插芯115和第一屏蔽环113安装在第一外壳111内,第一锁紧件112与第一外壳111螺纹连接,并把第一屏蔽环113固定在第一外壳111内,第二屏蔽环114环套设在第一外壳111的外周上。
第一外壳111和第一锁紧件112优选圆形外形,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外形,如方形、椭圆形等,第一外壳111采用塑胶材质,第一外壳111在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台阶孔1111和第二台阶孔1112,第一屏蔽环113固定在第二台阶孔1112内,第一锁紧件112与第一外壳111设有第二台阶孔1112的一端连接,第一外壳111设有第一台阶孔1111的一端设有安装槽1113以及设于安装槽1113内且一端连接于第一外壳111的弹片1114,弹片1114对称设置有两个,弹片1114包括与第一外壳111连接的连接部和一端连接于连接部并朝向第一台阶孔1111倾斜的弯折部,弯折部背向第一外壳111弯折,弯折处呈弧形,用于与插座连接器12的第二外壳121相抵,从而将插座连接器12限制在插头连接器11内,从而提高连接器组件1的连接稳定性,提高抗冲击能力。
第一端子组件包括四对一端用于与插座连接器12的第二子端子1271电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双绞线的未绞合端子段的第一子端子1171,即第一子端子1171设有八个。
第一插芯115采用塑胶材质,第一插芯115包括插接在第一外壳111内的第一筒体1151以及与第一筒体1151一体成型以将第一筒体1151隔开形成四个第一容纳槽1153的第一凸筋1152,每个第一容纳槽1153容纳一对第一子端子1171,设计第一容纳槽1153的目的是将安装在第一插芯115内每对相邻的第一子端子1171和双绞线的未绞合端子段分隔开,因为在实际应用中,每对相邻的第一子端子1171和相邻的双绞线的未绞合端子段容易受到电磁波干扰,会产生串扰,这样设计能够增强屏蔽,减少干扰和串音,从而提高连接器的传输速度。
优选地,第一凸筋1152包括第一凸部11521、第二凸部11522和第三凸部11523,第一凸部11521和第二凸部11522均一端连接于第三凸部11523、另一端连接于第一筒体1151的内壁,第一凸部11521和第二凸部11522不相连,第一凸部11521的长度、第二凸部11522的长度、第三凸部11523的长度和第一筒体1151的长度相等,第一凸部11521、第二凸部11522、第三凸部11523和第一筒体1151的的内壁围合形成上述第一容纳槽1153。
优选地,第一插芯115还包括设于第一筒体1151朝向第一台阶孔1111的一端的第一端盖,第一端盖包括四个与第一凸筋1152和第一筒体1151一体成型以分别覆盖住每个第一容纳槽1153的第一子端盖1154,每个第一子端盖1154上设有两个与第一容纳槽1153相通的第一端子孔1155,第一端子孔1155共设有八个,第一子端子1171装配在第一容纳槽1153内,且与插座连接器12的第二子端子1271连接的一端从第一端子孔1155伸出,穿过第二端子孔1255与第二子端子1271连接。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第一容纳槽1153之间形成第一定位槽1156,第一定位槽1156呈“十”字形,也就是说,形成每个第一容纳槽1153的第一凸筋1152不重复,相邻的第一凸筋1152之间存在间隙,对应地,第一外壳111位于第一台阶孔1111和第二台阶孔1112之间的部分从内壁向中心辐射形成与第一定位槽1156相适配的第一定位板1115,第一定位板1115延伸至第一台阶孔1111内,第一定位板1115的截面呈“十”字形,这样设计,便于第一插芯115插接装配在第一外壳111内,连接可靠性高。
优选地,第一定位板1115与第一外壳111一体成型,结构更加稳固可靠,无需装配。
优选地,第一外壳111设有第一导入槽1116,第一筒体1151外壁设有第一导入筋1157,便于第一插芯115插装在第一外壳111内时进行定位。
第一装配支架116采用塑胶材质,第一装配支架116具有设于第一容纳槽1153内以装配第一子端子1171的第一支撑部1161和用于与第一筒体1151插接配合的第一基部1162,第一支撑部1161设有四个,通过第一支撑部1161将第一子端子1171固定在第一筒体1151内,将装配在同一第一容纳槽1153内的一对第一子端子1171绝缘隔开的同时,能够增强第一子端子1171的耐压强度,增强连接器组件1的抗冲击能力。
优选地,每个第一支撑部1161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弧形侧面11611以及设于第一弧形侧面11611上以与第一子端子1171卡接配合的第一卡接部11612,这样设计,能够更好地使第一子端子1171贴合安装在第一支撑部1161,还能够限制第一子端子1171的移动,防止第一子端子1171晃动。
优选地,为了使第一支撑部1161和第一子端子1171更贴合地装配在第一容纳槽1153内,第一凸部11521和第二凸部11522均呈弧形状,此时,第一容纳槽1153的截面形状可设计成两端为半圆形,中间为方形的形状,装配时,将第一支撑部1161的两个第一弧形侧面11611分别朝向第一凸部11521和第一凸部11521装配,这样设计,既能够防止第一支撑部1161和第一子端子1171晃动,还能够减小第一支撑部1161和第一子端子1171的占用空间,空间利用率更高。
优选地,第一卡接部11612具有呈C形的第一卡槽11613,第一子端子1171包括卡接在第一卡槽11613内的第一段部11711以及通过第一段部11711连接的第二段部11712和第三段部11713,第二段部11712的外径和第三段部11713的外径均大于第一卡槽11613的直径,这样设计,能够更加便捷有效地把第一子端子1171卡接在第一卡接部11612上,第一卡槽11613的弧形角度大于180度具有更好的卡接效果。
优选地,第二段部11712用于与第二子端子1271插接,第二段部11712远离第一段部11711的一端为插接端,插接端的大小与第二子端子1271的第五段部12712开的内腔相适配,第三段部11713具有敞开的内腔,便于与双绞线的未绞合端子段连接。
优选地,第一基部1162包括第一中心部11621以及从第一中心部11621辐射延伸出的第一支脚11622,第一支脚11622设有四个,一个第一支撑部1161垂直设于一个第一支脚11622上。
优选地,第一筒体1151朝向第二台阶孔1112的一端和第一凸筋1152朝向第二台阶孔1112的一端设有缺口,其中两个第一支脚11622朝向所述第一筒体1151延伸以与第一筒体1151的缺口卡接配合,第一中心部11621高于第一支脚11622,与第一凸筋1152朝向第二台阶孔1112的一端的缺口卡接配合,便于第一装配支架116插接装配在第一插芯115内,连接可靠性高。
如图9-16所示,插座连接器12与插头连接器11相适配,其结构尺寸与插头连接器11相类似。
包括具有第二外壳121、第二锁紧件122、第三屏蔽环123、第四屏蔽环124、第二插芯125、第二装配支架126和第二端子组件,第二端子组件装配在第二装配支架126上,第二装配支架126设于第二插芯125内,第二插芯125和第三屏蔽环123安装在第二外壳121内,第二锁紧件122与第二外壳121螺纹连接,并把第三屏蔽环123固定在第二外壳121内,第四屏蔽环124环套设在第二外壳121的外周上。
第二外壳121和第二锁紧件122优选圆形外形,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外形,如方形、椭圆形等,第二外壳121采用塑胶材质,第二外壳121其中一端设有第三台阶孔1211,第三屏蔽环123固定在第三台阶孔1211内,第二锁紧件122与第二外壳121设有第三台阶孔1211的一端连接,第二外壳121的另外一端的外径小于插头连接器11的第一台阶孔1111的内径,第二外壳121插接在第一台阶孔1111内,弹片1114与第二外壳121相抵,从而将插座连接器12限制在插头连接器11内,从而提高连接器组件1的连接稳定性,提高抗冲击能力。
第二端子组件包括四对一端用于与插头连接器11的第一子端子1171电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双绞线的未绞合端子段的第二子端子1271,即第二子端子1271设有八个。
第二插芯125采用塑胶材质,第二插芯125包括插接在第二外壳121内的第二筒体1251以及与第二筒体1251一体成型以将第二筒体1251隔开形成四个第二容纳槽1253的第二凸筋1252,每个第二容纳槽1253容纳一对第二子端子1271,设计第二容纳槽1253的目的是将安装在第二插芯125内每对相邻的第二子端子1271和双绞线的未绞合端子段分隔开,因为在实际应用中,每对相邻的第二子端子1271和相邻的双绞线的未绞合端子段容易受到电磁波干扰,会产生串扰,这样设计能够增强屏蔽,减少干扰和串音,从而提高连接器的传输速度。
优选地,第二凸筋1252包括第四凸部12521、第五凸部12522和第六凸部12523,第四凸部12521和第五凸部12522均一端连接于第六凸部12523、另一端连接于第二筒体1251的内壁,第四凸部12521和第五凸部12522不相连,第四凸部12521的长度、第五凸部12522的长度、第六凸部12523的长度和第二筒体1251的长度相等,第四凸部12521、第五凸部12522、第六凸部12523和第二筒体1251的的内壁围合形成上述第二容纳槽1253。
优选地,第二插芯125还包括设于第二筒体1251远离第三台阶孔1211的一端的第二端盖,第二端盖包括四个与第二凸筋1252和第二筒体1251一体成型以分别覆盖住每个第二容纳槽1253的第二子端盖1254,每个第二子端盖1254上设有两个与第二容纳槽1253相通的第二端子孔1255,第二端子孔1255设有八个,第二子端子1271装配在第二容纳槽1253内,第二端子孔1255的内径大于第一端子孔1155的外径,第一子端子1171和第二子端子1271插接后,相邻的第一子端子1171均被隔离开,屏蔽效果更好。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第二容纳槽1253之间形成第二定位槽1256,第二定位槽1256呈“十”字形,也就是说,形成每个第二容纳槽1253的第二凸筋1252不重复,相邻的第二凸筋1252之间存在间隙,对应地,第二外壳121从内壁向中心辐射形成与第二定位槽1256相适配的第二定位板1212,第二定位板1212延伸至第三台阶孔1211内,第二定位板1212的截面呈“十”字形,这样设计,便于第二插芯125插接装配在第二外壳121内,连接可靠性高。
优选地,第二定位板1212与第二外壳121一体成型,结构更加稳固可靠,无需装配。
优选地,第二外壳121设有第二导入槽1213,第二筒体1251外壁设有第二导入筋1257,便于第二插芯125插装在第二外壳121内时进行定位。
第二装配支架126采用塑胶材质,第二装配支架126具有设于第二容纳槽1253内以装配第二子端子1271的第二支撑部1261和用于与第二筒体1251插接配合的第二基部1262,第二支撑部1261设有四个,通过第二支撑部1261将第二子端子1271固定在第二筒体1251,将装配在同一第一容纳槽1153内的一对第二子端子1271绝缘隔开的同时,能够增强第二子端子1271的耐压强度,增强连接器组件1的抗冲击能力。
优选地,每个第二支撑部1261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二弧形侧面12611以及设于第二弧形侧面12611上以与第二子端子1271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部12612,这样设计,能够更好地使第二子端子1271贴合安装在第二支撑部1261,还能够限制第二子端子1271的移动,防止第二子端子1271晃动。
优选地,为了使第二支撑部1261和第二子端子1271更贴合地装配在第二容纳槽1253内,第四凸部12521和第五凸部12522均呈弧形状,第二容纳槽1253的截面形状可设计成两端为半圆形,中间为方形的形状,装配时,将第二支撑部1261的两个第二弧形侧面12611分别朝向第四凸部12521和第五凸部12522装配,这样设计,既能够防止第二支撑部1261和第二子端子1271晃动,还能够减小第二支撑部1261和第二子端子1271的占用空间,空间利用率更高。
优选地,第二卡接部12612具有呈C形的第二卡槽12613,第二子端子1271包括卡接在第二卡槽12613内的第四段部12711以及通过第四段部12711连接的第五段部12712和第六段部12713,第五段部12712的外径和第六段部12713的外径均大于第二卡槽12613的直径,这样设计,能够更加便捷有效地把第二子端子1271卡接在第二卡接部12612上,第二卡槽12613的弧形角度大于180度具有更好的卡接效果。
优选地,第五段部12712具有敞开的内腔,还设有槽缝,便于容纳第一子端子1171,第六段部12713具有敞开的内腔,便于与双绞线的未绞合端子段连接。
优选地,第二基部1262包括第二中心部12621以及从第二中心部12621辐射延伸出的第二支脚12622,第二支脚12622设有四个,一个第二支撑部1261垂直设于一个第二支脚12622上。
优选地,第二筒体1251朝向第三台阶孔1211的一端和第二凸筋1252朝向第三台阶孔1211的一端设有缺口,其中两个第二支脚12622朝向所述第二筒体1251延伸以与第二筒体1251的缺口卡接配合,第二中心部12621高于第二支脚12622,与第二凸筋1252朝向第三台阶孔1211的一端的缺口卡接配合,便于第二装配支架126插接装配在第二插芯125内,连接可靠性高。
当连接器组件1用于端接其他数量的双绞线时,插头连接器11和插座连接器12的结构相应做出改变,比如,第一子端子1171、第一凸筋1152与第一筒体1151形成的第一容纳槽1153、第一装配支架116具有的第一支撑部1161的数量要相应改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壳、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内的第一插芯、设于所述第一插芯内的第一装配支架和装配在所述第一装配支架上的第一端子组件,所述第一端子组件包括若干对一端用于与插座连接器电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双绞线的第一子端子,所述第一插芯包括第一筒体以及与所述第一筒体一体成型以将所述第一筒体隔开形成若干个第一容纳槽的第一凸筋,每个所述第一容纳槽容纳一对所述第一子端子,所述第一装配支架具有设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以装配所述第一子端子的第一支撑部以及与所述第一筒体连接的第一基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筋包括第一凸部、第二凸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的第三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远离所述第三凸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凸部远离所述第三凸部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筒体内壁以与所述第三凸部和所述第一筒体围合成所述第一容纳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均呈弧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筋之间形成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外壳具有从内壁向中心辐射形成以卡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第一定位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芯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筒体一端的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包括与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第一筒体一体成型以分别覆盖住每个所述第一容纳槽的第一子端盖,所述第一子端盖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凸筋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第一子端盖上凸设有两个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相通的第一端子孔,所述第一端子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子端子的数量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两个弧形侧面以及设于所述弧形侧面上以与所述第一子端子卡接配合的第一卡接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具有呈C形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子端子包括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槽内的第一段部以及通过所述第一段部连接的第二段部和第三段部,所述第二段部的外径和所述第三段部的外径均大于所述第一卡槽的直径;且/或,
所述第一基部包括第一中心部以及从所述第一中心部辐射延伸出的第一支脚,所述第一支脚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数量相同,一个所述第一支撑部垂直设于一个所述第一支脚上。
8.连接器组件,包括插接配合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采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插头连接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第二外壳、设于所述第二外壳内的第二插芯、设于所述第二插芯内的第二装配支架和装配在所述第二装配支架上的第二端子组件,所述第二端子组件包括若干对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子端子电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双绞线的第二子端子,所述第二插芯包括第二筒体以及与所述第二筒体一体成型以将所述第二筒体隔开形成若干个第二容纳槽的第二凸筋,每个所述第二容纳槽容纳一对所述第二子端子,所述第二装配支架具有设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以装配所述第二子端子的第二支撑部以及与所述第二筒体连接的第二基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筋包括第四凸部、第五凸部以及连接所述第四凸部和所述第五凸部的第六凸部,所述第四凸部远离所述第六凸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五凸部远离所述第六凸部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筒体内壁以与所述第六凸部和所述第二筒体围合成所述第二容纳槽;且/或,
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两个弧形侧面以及设于所述弧形侧面上以与所述第二子端子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部;且/或,
所述插座连接器的第二外壳一端插接在所述插头连接器的第一外壳内以使所述第一子端子与所述第二子端子连接,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插接的一端在周侧设有安装槽以及设于所述安装槽内且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具有以与所述第二外壳相抵的抵顶部。
CN201921184773.4U 2019-07-25 2019-07-25 插头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104437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84773.4U CN210443747U (zh) 2019-07-25 2019-07-25 插头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84773.4U CN210443747U (zh) 2019-07-25 2019-07-25 插头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43747U true CN210443747U (zh) 2020-05-01

Family

ID=70406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84773.4U Active CN210443747U (zh) 2019-07-25 2019-07-25 插头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437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31381A (zh) * 2020-11-26 2021-03-19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屏蔽双绞导体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31381A (zh) * 2020-11-26 2021-03-19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屏蔽双绞导体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40775B2 (en) Electrical plug and method of fitting the plug
KR102294506B1 (ko) 회전 부하를 저지하는 변형 완화 유닛을 갖는 페어가-감소된 이더넷 응용을 위한 패치 코드 및 관련 변형 완화 유닛 및 커넥터
AU2018258285B2 (en) Connectors for a single twisted pair of conductors
JP5827818B2 (ja) 高速電気接点アッセンブリ
KR102264931B1 (ko) 모듈형 통신 커넥터
CN210443747U (zh) 插头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US20160197437A1 (en) High speed connector with sealed housing
WO2018172427A1 (en) Connector
CN212676560U (zh) 一种多芯通道毫米波同轴连接器组合
US10615544B2 (en) Plug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1929826U (zh) 同轴连接器
CN112201979B (zh) 一种汽车以太网外导体装置及连接器
KR20190002509A (ko) 금속 차폐 커버가 구비되는 모듈라 플러그 및 통신 케이블
CN220021721U (zh) 一种连接器及车辆
CN217087050U (zh) 连接器结构
CN219286697U (zh) 一种双绞屏蔽印制板接触件
CN217656173U (zh) 屏蔽连接组件和电连接器
TW557613B (en) L-shaped plug and the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CN214706539U (zh) 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
US11476615B2 (en)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vibration resilience
CN221057712U (zh) 一种一体式Mini Fakra连接器
CN218123811U (zh) 电连接器
CN212626359U (zh) 屏蔽连接器
CN216903424U (zh) 一种fak线端连接器
CN220253610U (zh) 一种具有dts音源专用保真音源线的插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