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29826U - 同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同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29826U
CN211929826U CN202020684466.9U CN202020684466U CN211929826U CN 211929826 U CN211929826 U CN 211929826U CN 202020684466 U CN202020684466 U CN 202020684466U CN 211929826 U CN211929826 U CN 2119298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xial connector
extension arm
pair
plug terminal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8446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云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Leijia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Leijia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Leijia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Leijia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8446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298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298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298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插头端子及将所述绝缘本体包裹于内的屏蔽外壳,所述插头端子包括基体部、形成于所述基体部后端的连线部及自所述基体部前端向下折弯形成的C形夹持部,所述C形夹持部包括自所述基体部前端向下折弯形成的第一触点部、自所述第一触点部两端相向围合延伸形成的一对弹性臂、形成于一对所述弹性臂自由端之间的开口及通过所述第一触点部与一对所述弹性臂围设成的夹持空间。本申请插头端子接触稳定性好。

Description

同轴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指一种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同轴连接器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用于传输天线射频信号及主板与子板之间的高频信号,随着电子设备越来越薄,传统同轴连接器的插头端子一般采用一对夹持臂的方式需要较高的高度,不利于产品薄型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第 201480045667.1号专利揭示了一种同轴连接器的插头,为降低插头端子的高度,将传统插头端子的一对夹持臂设计为C形夹持结构,但是该C形结构的夹持力臂过长,存在夹持力失效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具有夹持力良好的C形夹持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插头端子及将所述绝缘本体包裹于内的屏蔽外壳,所述插头端子包括基体部、形成于所述基体部后端的连线部及自所述基体部前端向下折弯形成的C形夹持部,所述C形夹持部包括自所述基体部前端向下折弯形成的第一触点部、自所述第一触点部两端相向围合延伸形成的一对弹性臂、形成于一对所述弹性臂自由端之间的开口及通过所述第一触点部与一对所述弹性臂围设成的夹持空间。
优选地,一对所述弹性臂的自由端朝向所述夹持空间凸出形成有一对第二触点部,所述C形夹持部沿所述开口的中心线呈对称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触点部位于所述夹持空间内一侧至少部分为平板结构。
优选地,所述插头端子与一插座端子对接,所述插座端子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插座端子插入所述C形夹持部的夹持空间内,所述插座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触点部接触形成三点接触结构。
优选地,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在垂直方向上贯通形成有中孔的筒体、自所述筒体后向延伸形成的延伸臂及自所述筒体前端一体连接的隔离板,所述筒体还包括环形外周壁,所述延伸臂自所述环形外周壁后端向后延伸形成,所述延伸臂包括自所述环形外周壁向后延伸形成的第一延伸臂、自所述第一延伸臂继续向后延伸形成的第二延伸臂、凹设于所述第一延伸臂内的第一延伸槽及凹设于所述第二延伸臂内的第二延伸槽。
优选地,所述插头端子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基体部31卡入所述第一延伸槽内,所述连线部卡入所述第二延伸槽内,所述C形夹持部进入所述中孔内。
优选地,所述同轴连接器还包括一连接于所述插头端子的连线部上的同轴线缆,所述同轴线缆包括焊接于所述连线部上的芯线,所述连线部包括顶板及自所述顶板横向两侧向下折弯形成的折弯侧壁,所述连线部及其上的芯线收容于所述第二延伸槽内,所述第二延伸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延伸槽的深度。
优选地,所述插头端子的基体部横向两侧设有定位缺口,所述第一延伸槽的横向两侧设有对应限位所述定位缺口的卡块。
优选地,所述屏蔽外壳包括盖板、自所述盖板前端向下折弯并绕所述筒体延伸形成的一对弧形壳体、自所述弧形壳体自由端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对护持臂、形成于所述盖板后端的线缆夹爪及自所述盖板的横向两侧向下折弯形成有一对护翼。
优选地,所述弧形壳体位于所述筒体外周且存在间隙,所述护持臂夹持于所述延伸臂横向外侧,所述隔离板隔离所述插头端子与所述盖板,所述护翼折弯保护所述延伸臂及护持臂,所述线缆夹爪折弯固持所述同轴线缆。
本申请插头端子的C形夹持部设置自所述基体部向下折弯形成的第一触点部及自所述第一触点部两端相向围合延伸形成的一对弹性臂,相较于现有技术的一个弹性臂,一对弹性臂的长度较短,弹性力表现更好,接触性能更为优秀。同时,一对所述弹性臂的自由端朝向所述夹持空间凸出形成一对第二触点部,实现三点接触,接触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同轴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同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申请同轴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申请同轴连接器的插头端子的立体图;
图5为本申请同轴连接器的插头端子与同轴线缆的连接图;
图6为本申请同轴连接器的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接触配合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屏蔽外壳-10;盖板-11;弧形壳体-12;护持臂-13;线缆夹爪-14;护翼 -15;绝缘本体-20;筒体-21;环形外围壁-211;中孔-212;凸块-213;第一连接部-214;延伸臂-22;第一延伸臂-221;第二延伸臂-222;第一延伸槽-223;第二延伸槽224;卡块-225;隔离板-23;第二连接部-231;隔离板柱体-232;插头端子-30;基体部-31;定位缺口-311;连接部-32;顶板-321;折弯侧壁 -322;C形夹持部-33;第一触点部-331;弹性臂-332;开口-333;第二触点部 -334;夹持空间-34;同轴线缆-40;芯线-41;内绝缘层-42;编织层-43;外绝缘层-4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申请以图1所示X方向为前后方向的前方(纵向方向),以Y方向为左右方向(横向方向)左方,以Z方向为垂直方向的上方。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的同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20、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20内的插头端子30、连接于所述插头端子30的同轴线缆40及将所述绝缘本体20包裹于内的屏蔽外壳10。
所述绝缘本体20包括在垂直方向上贯通形成有中孔212的筒体21、自所述筒体21后向延伸形成的延伸臂22及自所述筒体21前端一体连接的隔离板 23。所述筒体21还包括环形外周壁211、自所述环形外周壁211顶部横向两侧凸出形成的凸块213及位于所述环形外周壁211前端的第一连接部214。所述隔离板23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4一体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31及自所述第二连接部231继续向上延伸形成的隔离板主体232。所述延伸臂22包括自所述环形外围壁211顶部向后延伸形成的第一延伸臂221、自所述第一延伸臂221 继续向后延伸形成的第二延伸臂222、凹设于所述第一延伸臂221内的第一延伸槽223及凹设于所述第二延伸臂222内的第二延伸槽224。所述第二延伸槽 224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延伸槽223的深度,所述第一延伸槽223的横向两侧设有一对卡块225。
请继续参阅图4、图5所示,所述插头端子30包括延伸于所述第一延伸槽 223内的基体部31、形成于所述基体部31后端的连线部32及自所述基体部31 前端折弯形成的C形夹持部33。所述基体部31横向两侧设有与所述卡块225 配合限位的定位缺口311。所述连线部32位于所述第二延伸槽224内,所述连线部32包括顶板321及自所述顶板321横向两侧向下折弯形成的折弯侧壁 322。
所述C形夹持部33包括自所述基体部31前端向下折弯形成的第一触点部331、自所述第一触点部331两端折弯并沿相互闭合方向延伸形成的一对弹性臂332、通过所述第一触点部331与一对所述弹性臂332围设成的夹持空间34、形成于一对所述弹性臂332自由端的开口333及形成于一对所述弹性臂332自由端位于所述夹持空间34内的第二触点部334。所述第二触点部334向所述夹持空间34内凸出,所述第一触点部331位于所述夹持空间34一侧至少部分为平板结构。所述C形夹持部33沿所述开口的中心线对称,即一对所述弹性臂 32呈对称结构,所述第一触点部331同样呈对称结构。
所述同轴线缆40包括芯线41、包覆于所述芯线41外周的内绝缘层42、包覆于所述内绝缘层42外周的编织层43及包覆于所述编织层43外周的外绝缘层44。所述芯线41连接于所述插头端子30的连线部32上,即所述芯线41 位于所述顶板321及一对所述折弯侧壁322之间并通过焊接的方式电性连接于所述连线部32上。
在所述同轴线缆40焊接于所述插头端子30上后,将所述插头端子30自上向下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20内,所述C形夹持部33进入所述中孔212内,所述基体部31卡入所述第一延伸槽223内,所述连线部32及其上的芯线41 进入所述第二延伸槽224内。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所示,所述屏蔽外壳10包括盖板11、自所述盖板 11前端向下折弯并绕所述筒体21延伸形成的一对弧形壳体12、自所述弧形壳体12自由端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对护持臂13及形成于所述盖板11后端的线缆夹爪14。所述盖板11的横向两侧向下折弯形成有一对护翼15。
初始状态下,所述盖板11与所述弧形壳体12及护持臂13之间呈90度夹角,所述护翼15及线缆夹爪14均未折弯。此时,将所述绝缘本体20及其上的插头端子30自上向下组装至所述弧形壳体12与一对护持臂13之间,此时,所述筒体21插入一对所述弧形壳体12围设成的空间内,所述延伸臂22被夹持于一对所述护持臂13之间,所述筒体21顶部的凸块213卡入所述弧形壳体 12顶部的缺口121(图3所示)内卡持。再将所述盖板11朝向所述弧形壳体12折弯,此时,所述盖板11同时带动所述隔离板23向下折弯并使所述隔离板 23最终夹持于所述插头端子30的基体部31与所述盖板11之间实现电性隔离。最后,折弯所述护翼15使其夹持保护所述延伸臂22及所述护持臂13,折弯所述线缆夹爪14使其紧密夹持所述编织层43及绝缘外侧44以实现接地并固定所述同轴线缆40。
请继续参阅图6所示,本申请的同轴连接器为插头,所述插头与一插座对接,所述插座包括有圆柱形的插座端子80,所述插座端子80向上插入所述C 形夹持部33的夹持空间34内,此时,所述插座端子80的圆形外周壁分别与所述第一触点部331及两个第二触点部334紧密接触,实现三点接触,使接触稳定可靠。
本申请插头端子30的C形夹持部33设置自所述基体部31向下折弯形成的第一触点部331及自所述第一触点部331两端相向围合延伸形成的一对弹性臂332,相较于现有技术的一个弹性臂,一对弹性臂332的长度较短,弹性力表现更好,接触性能更为优秀。同时,一对所述弹性臂332的自由端朝向所述夹持空间34凸出形成一对第二触点部334,实现三点接触,接触稳定性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插头端子及将所述绝缘本体包裹于内的屏蔽外壳,所述插头端子包括基体部、形成于所述基体部后端的连线部及自所述基体部前端向下折弯形成的C形夹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C形夹持部包括自所述基体部前端向下折弯形成的第一触点部、自所述第一触点部两端相向围合延伸形成的一对弹性臂、形成于一对所述弹性臂自由端之间的开口及通过所述第一触点部与一对所述弹性臂围设成的夹持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弹性臂的自由端朝向所述夹持空间凸出形成有一对第二触点部,所述C形夹持部沿所述开口的中心线呈对称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部位于所述夹持空间内一侧至少部分为平板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端子与一插座端子对接,所述插座端子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插座端子插入所述C形夹持部的夹持空间内,所述插座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触点部接触形成三点接触结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在垂直方向上贯通形成有中孔的筒体、自所述筒体后向延伸形成的延伸臂及自所述筒体前端一体连接的隔离板,所述筒体还包括环形外周壁,所述延伸臂自所述环形外周壁后端向后延伸形成,所述延伸臂包括自所述环形外周壁向后延伸形成的第一延伸臂、自所述第一延伸臂继续向后延伸形成的第二延伸臂、凹设于所述第一延伸臂内的第一延伸槽及凹设于所述第二延伸臂内的第二延伸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端子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基体部卡入所述第一延伸槽内,所述连线部卡入所述第二延伸槽内,所述C形夹持部进入所述中孔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连接器还包括一连接于所述插头端子的连线部上的同轴线缆,所述同轴线缆包括焊接于所述连线部上的芯线,所述连线部包括顶板及自所述顶板横向两侧向下折弯形成的折弯侧壁,所述连线部及其上的芯线收容于所述第二延伸槽内,所述第二延伸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延伸槽的深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端子的基体部横向两侧设有定位缺口,所述第一延伸槽的横向两侧设有对应限位所述定位缺口的卡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外壳包括盖板、自所述盖板前端向下折弯并绕所述筒体延伸形成的一对弧形壳体、自所述弧形壳体自由端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对护持臂、形成于所述盖板后端的线缆夹爪及自所述盖板的横向两侧向下折弯形成有一对护翼。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壳体位于所述筒体外周且存在间隙,所述护持臂夹持于所述延伸臂横向外侧,所述隔离板隔离所述插头端子与所述盖板,所述护翼折弯保护所述延伸臂及护持臂,所述线缆夹爪折弯固持所述同轴线缆。
CN202020684466.9U 2020-04-29 2020-04-29 同轴连接器 Active CN2119298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84466.9U CN211929826U (zh) 2020-04-29 2020-04-29 同轴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84466.9U CN211929826U (zh) 2020-04-29 2020-04-29 同轴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29826U true CN211929826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28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84466.9U Active CN211929826U (zh) 2020-04-29 2020-04-29 同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298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1304A1 (zh) * 2022-09-21 2024-03-28 吉林省中赢高科技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1304A1 (zh) * 2022-09-21 2024-03-28 吉林省中赢高科技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58484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KR100478426B1 (ko) 내마모성 결합 수단을 구비한 커넥터
US20060172589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low profile
CN107093822B (zh) 电连接器
CN211929826U (zh) 同轴连接器
US6361383B1 (en) Cable end connector reliably positioning a shell
US6447335B1 (en) Cable end connector
US6340312B1 (en) Cable end connector having a complete EMI shielding
US6416357B1 (en) Cable end connector with low profile after assembly
JP3118719U (ja)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装置
CN110808491B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10808493B (zh) 电连接器
CN216289314U (zh) 一种插头连接器和射频连接器组件
CN207602933U (zh) 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10897700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3607585U (zh) 连接端子、同轴电连接器及其接线结构
CN218770199U (zh) 电连接器
CN216529482U (zh) 同轴线缆连接器
CN210897699U (zh) 电连接器
CN218887595U (zh) 电连接器
CN220172415U (zh) 端子及连接器
CN212412251U (zh) 电连接器
CN219843239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16981013U (zh) 电连接端子及具有该电连接端子的电连接器
CN220510399U (zh) 一种板端连接器和多通道射频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