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72415U - 端子及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端子及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72415U
CN220172415U CN202321522099.2U CN202321522099U CN220172415U CN 220172415 U CN220172415 U CN 220172415U CN 202321522099 U CN202321522099 U CN 202321522099U CN 220172415 U CN220172415 U CN 2201724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terminal
spring arm
cavity
side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2209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向荣
张国强
曹阳
彭梦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2209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724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724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724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端子及连接器,端子包括接触部、连接部、第弹臂和压接部,连接部与接触部相连,连接部设有第一空腔;第一弹臂的第一端与连接部相连,第一弹臂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一空腔;压接部与连接部远离接触部的一端相连。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一弹臂的第一端与连接部固定相连,第一弹臂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一空腔内。第一弹臂的第二端没有暴露在端子的外围,能够降低第一弹臂遭受损伤的可能性,进而降低端子遭受损伤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端子及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端子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端子通常需要被限位于护套中,端子中设有弹臂,弹臂与护套中的限位结构相配合以实现对端子的限位。
常规的端子中,端子中弹臂的末端向外延伸,使得弹臂暴露在端子的外围,使得端子的弹臂容易遭受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端子及连接器,能够降低端子遭受损伤的可能性。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端子,包括:
接触部;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接触部相连,所述连接部设有第一空腔;
第一弹臂,所述第一弹臂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一弹臂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空腔;
压接部,所述压接部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接触部的一端相连。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弹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弹臂的第一端相比,所述第一弹臂的第二端更远离于所述接触部。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弹臂自其第一端到其第二端沿直线延伸,所述第一弹臂与第一方向的夹角为α,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接触部和所述连接部的排布方向,5°≤α≤30°。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围成朝第三方向开口的所述第一空腔。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壁设有朝所述第二方向贯穿所述第一侧壁的通槽,所述第一弹臂的第一端与所述通槽的内壁相连。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端子还包括第二弹臂,所述第二弹臂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二弹臂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弹臂与所述第一弹臂相对设置。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接触部的一端设置有抵挡部。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抵挡部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相连,所述第一弯折部的第二端朝所述第三侧壁所在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侧壁相连,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第二端朝所述第一侧壁所在方向延伸。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触部包括第四侧壁、第五侧壁、第六侧壁和第七侧壁,所述第四侧壁、所述第五侧壁、所述第六侧壁和所述第七侧壁合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五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连。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压接部包括导体线夹和绝缘线夹,所述导体线夹连接于所述绝缘线夹和所述连接部之间。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其包括:
护套,所述护套包括限位部和具有容纳腔的壳体,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壳体相连;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端子,所述端子收容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端子的第一弹臂与所述限位部相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一弹臂的第一端与连接部固定相连,第一弹臂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一空腔内。第一弹臂的第二端没有暴露在端子的外围,能够降低第一弹臂遭受损伤的可能性,进而降低端子遭受损伤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护套;110、壳体;111、容纳腔;112、端口;120、限位部;200、端子;210、接触部;211、第四侧壁;212、第五侧壁;213、第六侧壁;214、第七侧壁;220、连接部;221、第一空腔;220a、第一侧壁;220b、第二侧壁;220c、第三侧壁;220d、通槽;222、抵挡部;222a、第一弯折部;222b、第二弯折部;230、第一弹臂;240、压接部;241、导体线夹;242、绝缘线夹;250、第二弹臂。
具体实施方式
端子通常需要被限位于护套中,端子中设有弹臂,弹臂与护套中的限位结构相配合以实现对端子的限位。
常规的端子中,端子中弹臂的末端向外延伸,使得弹臂暴露在端子的外围,使得端子的弹臂容易遭受损伤,容易导致端子的弹臂失效,使得端子收容于护套的稳定性变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请参见图1-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剖视图;连接器包括护套100和端子200,连接器包括限位部120和具有容纳腔111的壳体110。限位部120设于容纳腔111内并与壳体110相连,端子200收容于容纳腔111内,限位部120用于对端子200进行限位。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10可以具有多个容纳腔111和多个限位部120,每个容纳腔111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限位部120,其中,限位部120与壳体110固定相连。护套100中的每个容纳腔111能够收容一个端子200。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连接器能够应用于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也可以是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等设备。连接器能够将两个不同的设备进行电连接,连接器还能够将同一设备中的不同电气元件进行电连接。
为方便描述,定义端子200的长度方向为X轴方向,端子200的宽度方向为Y轴方向,端子200的高度方向为Z轴方向。
请参见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子2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端子200包括接触部210、连接部220、压接部240和第一弹臂230,接触部210、连接部220、压接部240沿X轴方向排布,连接部220连接于接触部210和压接部240之间。第一弹臂230设于连接部220,第一弹臂230用于与护套100中的限位部120相抵接。设于护套100内的端子200能够与插针相配合,具体地,插针用于与接触部210接触以实现电连接。其中,护套100具有供插针插入的端口112,接触部210远离连接部220的一端与护套100的端口112相抵接。需要说明的是,接触部210远离连接部220的一端与护套100的端口112相抵接,且第一弹臂230与护套100中限位部120相抵接,能够使护套100对设于容纳腔111中的端子200进行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接触部210、连接部220和压接部240均可以是能够导电的金属材质,接触部210、连接部220和压接部240可以为相同的金属材质,也可以选用不同的金属材质。接触部210、连接部220和压接部240选用的金属材质可以是金、银、铜和铝等金属材质的一种。金属材质的接触部210具有一定弹性变形能力,能够方便与插针进行插拔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连接部220设有第一空腔221,第一弹臂230的第一端与连接部220固定相连,第一弹臂230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一空腔221内。可以理解的,第一弹臂230的第二端处于第一空腔221内,第一弹臂230的第二端没有暴露在端子200的外围,能够降低第一弹臂230遭受损伤的可能性。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一弹臂23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弹臂230的第一端相比,第一弹臂230的第二端更远离于接触部210。第一弹臂230的第二端面向限位部120并与限位部120相抵接,而接触部210远离连接部220的一端与护套100的端口112相抵接,插针与接触部210在进行插拔配合的过程中,能够方便护套100对端子200进行限位。
第一弹臂230大致呈片状,第一弹臂230的第一端到第一弹臂230的第二端沿直线延伸,第一弹臂230与第一方向的夹角为α,5°≤α≤30°,一方面降低因第一弹臂230与第一方向的夹角过大而影响第一弹臂230的强度;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因第一弹臂230与第一方向的夹角过小而影响第一弹臂230与限位部120抵接的稳定性。其中,第一方向为X轴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连接部220包括第一侧壁220a、第二侧壁220b和第三侧壁220c,第一侧壁220a和第三侧壁220c沿第二方向排布,第二侧壁220b连接于第一侧壁220a和第三侧壁220c之间,第二方向为Y轴方向。第一侧壁220a、第二侧壁220b和第三侧壁220c围成朝第三方向开口的第一空腔221。其中,第三方向为Z轴方向,连接部220沿X轴方向的截面呈U形。
由于第一空腔221朝第三方向开口,能够方便端子200安装至护套100的容纳腔111中。具体地,在将端子200安装至容纳腔111中时,容纳腔111中的限位部120能够从第一空腔221的开口处伸入第一空腔221中以与第一弹臂230相抵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弹臂230与连接部220一体成型,在形成第一弹臂230时,在连接部220的设置通槽220d。具体的,对连接部220的一区域进行切割以形成通槽220d以及第一弹臂230,再将第一弹臂230弯折以使第一弹臂230的第二端处于第一空腔221内。在连接部220上切割以形成通槽220d和第一弹臂230,一方面方便加工形成连接部220,另一方面能够节省制成连接部220所需的材质,降低端子200的制作成本。其中,第一弹臂230可以在第一侧壁220a上切割形成,在第一侧壁220a形成的通槽220d沿第二方向贯穿第一侧壁220a。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请参见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端子2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端子200还可以包括第二弹臂250,第二弹臂250的第一端与连接部220相连,第二弹臂250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一空腔221,第二弹臂250与所述第一弹臂230相对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弹臂250也用于与限位部120相抵接。插针在于端子200进行拔插过程中,第一弹臂230和第二弹臂250共同与限位部120相抵接,能够使端子200整体受力更为均衡,使端子200处于容纳腔111中的稳定性更好。
第二弹臂250和第一弹臂230之间的间距小于限位部120沿Y轴方向的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端子200处于容纳腔111的稳定性,将连接部220远离接触部210的一端设置有抵挡部222,当端子200处于容纳腔111中,限位部120处于第一弹臂230和抵挡部222之间,第一弹臂230、抵挡部222和限位部120相配合能够提高端子200处于容纳腔111的稳定性。
抵挡部222包括第一弯折部222a和第二弯折部222b,所述第一弯折部222a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220a相连,所述第一弯折部222a的第二端朝所述第三侧壁220c所在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弯折部222b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侧壁220c相连,所述第二弯折部222b的第二端朝所述第一侧壁220a所在方向延伸。
第一弯折部222a的第二端和第二弯折部222b的第二端之间的间距小于限位部120沿第二方向的间距。
具体地,第一弯折部222a和第二弯折部222b能够共同与限位部120抵接,能使端子200处于容纳腔111中受力更为均衡,能够提高端子200处于容纳腔111中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接触部210包括第四侧壁211、第五侧壁212、第六侧壁213和第七侧壁214,第四侧壁211和第六侧壁213可以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第五侧壁212和第七侧壁214可以沿第三方向间隔排布,其中,第五侧壁212和第七侧壁214可以均连接于第四侧壁211和第六侧壁213之间,第五侧壁212、第六侧壁213和第七侧壁214合围形成第二空腔。第二空腔用于与插针进行插拔配合,插针可以插入第二空腔中。
第五侧壁212与第二侧壁220b相连,其中,第五侧壁212和第二侧壁220b在第三方向上可以平齐。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压接部240包括导体线夹241和绝缘线夹242,导体线夹241连接于绝缘线夹242和连接部220之间。导体线夹241沿X轴方向的截面呈U形,绝缘线夹242沿X轴方向的截面呈U形。
压接部240用于与导线相连,导线可以包括导体和包裹导体的绝缘胶。导体线夹241能够夹持导线中的导体,绝缘线夹242能够夹持导线中的绝缘胶。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触部;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接触部相连,所述连接部设有第一空腔;
第一弹臂,所述第一弹臂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一弹臂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空腔;
压接部,所述压接部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接触部的一端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弹臂的第一端相比,所述第一弹臂的第二端更远离于所述接触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臂自其第一端到其第二端沿直线延伸,所述第一弹臂与第一方向的夹角为α,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接触部和所述连接部的排布方向,5°≤α≤3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围成朝第三方向开口的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垂直,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设有朝所述第二方向贯穿所述第一侧壁的通槽,所述第一弹臂的第一端与所述通槽的内壁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还包括第二弹臂,所述第二弹臂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二弹臂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弹臂与所述第一弹臂相对设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接触部的一端设置有抵挡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部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相连,所述第一弯折部的第二端朝所述第三侧壁所在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侧壁相连,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第二端朝所述第一侧壁所在方向延伸。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包括第四侧壁、第五侧壁、第六侧壁和第七侧壁,所述第四侧壁、所述第五侧壁、所述第六侧壁和所述第七侧壁合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五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连。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部包括导体线夹和绝缘线夹,所述导体线夹连接于所述绝缘线夹和所述连接部之间。
1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护套,所述护套包括限位部和具有容纳腔的壳体,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壳体相连;
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端子,所述端子收容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端子的第一弹臂与所述限位部相抵接。
CN202321522099.2U 2023-06-14 2023-06-14 端子及连接器 Active CN2201724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22099.2U CN220172415U (zh) 2023-06-14 2023-06-14 端子及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22099.2U CN220172415U (zh) 2023-06-14 2023-06-14 端子及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72415U true CN220172415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53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22099.2U Active CN220172415U (zh) 2023-06-14 2023-06-14 端子及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724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39790B (zh) 电缆组件、连接器和制造电缆组件的方法
US7717759B2 (en) Female terminal with guiding piece
US8475206B2 (en) Coaxi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US7485016B2 (en) Female terminal with guiding piece
US2009027524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EP3849020B1 (en) Contact member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966797B2 (en) High-speed cable assembly
US6699075B1 (en) High-speed low profile cable assembly with improved EMI shielding
US20120149233A1 (en) Terminal structure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CN108134235B (zh) 电连接器
US6361383B1 (en) Cable end connector reliably positioning a shell
US11018445B2 (en) Terminal with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tubular shaped body portion
CN220172415U (zh) 端子及连接器
CN210517259U (zh) 一种type-c转接器
JPS6276176A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CN211929826U (zh) 同轴连接器
CN105048139A (zh) 电线用连接器
JP5086932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7147108A (ja) プラグコネクタ
CN218997132U (zh) 一种连接器端子及电连接器
JP5952668B2 (ja) 電線と端子の接続構造
CN113285314B (zh) 一种线端连接端子和同轴线缆连接器
US7153156B1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CN217036082U (zh) USB连接器和随身WiFi
JP4602050B2 (ja) マルチ接続形ヘッダーコネクタ並びにこれに接続する縦積形ソケットコネクタ及び横置形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