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85314B - 一种线端连接端子和同轴线缆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端连接端子和同轴线缆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5314B
CN113285314B CN202110528954.XA CN202110528954A CN113285314B CN 113285314 B CN113285314 B CN 113285314B CN 202110528954 A CN202110528954 A CN 202110528954A CN 113285314 B CN113285314 B CN 1132853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force arm
connecting terminal
connector
coaxial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289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85314A (zh
Inventor
柴云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Jiahua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Jiahu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Jiahua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Jiahu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2895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853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85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53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853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53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11End pieces or tapping pieces for wir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and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25Contact members formed by the conductors of a cable end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端连接端子和同轴线缆连接器,线端连接端子包括:端子主体,具有用于与线缆电性连接的顶面;两个接触臂,分别由端子主体的两侧弯折延伸形成,用于与板端连接端子电性连接;一个接触臂包括:由端子主体的两侧朝向远离顶面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力臂部,以及自第一力臂部的底边朝向另一个接触臂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力臂部;第一力臂部和第二力臂部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本发明中的设备,能够在线端连接端子的整体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力臂的长度,从而增加该线端连接端子与板端连接端子嵌合时的嵌合力量,提高该线端连接端子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线端连接端子和同轴线缆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线端连接端子和一种同轴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同轴线缆经常被用于各种电子产品的讯号传输,尤其在RF信号传输及天线领域上更被广泛应用。随着近年来智能型手机等精密移动式电子产品的体积缩小化需求,同轴线缆连接器的整体高度,也即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嵌合后的整体高度被不断地要求降低。目前,一般通过降低线端连接器和板端连接器之间的嵌合部件的高度的方式,降低同轴线缆连接器的整体高度。
但是,同轴线缆连接器的整体高度越低虽符合电子产品轻薄短小化的发展趋势,却会因为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中嵌合部件的接触高度与面积不足,造成连接器间的嵌合力量不足,在受到外力冲击时线端连接器容易自板端连接器上脱离,而影响电子产品的正常功能,甚至造成电子产品的损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现有的高度较低的同轴线缆连接器中的嵌合部件的接触高度与面积不足,使线端连接器和板端连接器之间的嵌合力量不足,在受到外力冲击时线端连接器容易自板端连接器上脱离的问题,提供一种线端连接端子和一种同轴线缆连接器。
为此,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端连接端子,包括:端子主体,具有用于与线缆电性连接的顶面;两个接触臂,分别由端子主体的两侧弯折延伸形成,用于与板端连接端子电性连接;一个接触臂包括:由端子主体的两侧朝向远离顶面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力臂部,以及自第一力臂部的底边朝向另一个接触臂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力臂部;第一力臂部和第二力臂部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进一步地,一个接触臂还包括:自第二力臂部的顶边朝向第一力臂部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三力臂部。
进一步地,第一力臂部和端子主体之间的夹角为直角。
进一步地,端子主体的顶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与线缆电性连接的凸块。
为此,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轴线缆连接器,包括:线端连接器,以及与线端连接器相匹配的板端连接器;线端连接器中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线端连接端子。
进一步地,线端连接器还包括:线端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座和弯折部,安装座内形成有安装腔;绝缘芯件,设置于安装腔内,绝缘芯件内部形成有用以容纳线端连接端子的容纳腔;安装腔和容纳腔均为通孔型腔体;板端连接器包括:板端连接端子;板端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部和连接部,连接部环绕板端连接端子设置;安装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卡接凸块,连接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卡接凸块相对应的卡接槽,卡接凸块与卡接槽相卡接时,线端壳体与板端壳体相连接,且线端连接端子与板端连接端子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部包括两个以上卡接部,相邻两个卡接部之间设置有卡接间隙,各个卡接部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与卡接凸块相对应的卡接槽。
进一步地,卡接凸块为安装座的底边弯折延伸形成。
进一步地,绝缘芯件包括绝缘本体和绝缘压线块,容纳腔设置于绝缘本体内部,绝缘压线块为绝缘本体一侧的顶边延伸形成。
进一步地,绝缘压线块朝向容纳腔的侧壁面上设置有容纳槽,用于在绝缘压线块被弯折时容纳电连接于连接端子上的线缆。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线端连接端子,通过将接触臂设置为包括由端子主体的两侧朝向远离顶面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力臂部,以及自第一力臂部的底边朝向另一个接触臂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力臂部,并将第一力臂部和第二力臂部之间的夹角设置为锐角,从而能够在线端连接端子的整体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力臂的长度,进而增加该线端连接端子与板端连接端子嵌合时的嵌合力量;此外,基于第二力臂部为第一力臂部弯折延伸形成,因此第一力臂部和第二力臂部的过渡连接处为C型结构,同时基于第一力臂部和第二力臂部的夹角为锐角,因此第一力臂部和第二力臂部整体形成一个类U型结构,可以更好的释放该线端连接端子与板端连接端子嵌合时产生的变形应力,从而能够降低或消除降伏,提高该线端连接端子的可靠性。
2、本发明提供的同轴线缆连接器,通过将线端连接器中的线端连接端子设置为高度较低但是嵌合时的嵌合力量较大的线端连接端子,能够降低整个同轴线缆连接器的高度(同轴线缆连接器中的其他部件的高度均配合线端连接端子设置)的同时,保证其具有较大的嵌合力量,从而使线端连接器在受到外力冲击时不易自板端连接器上脱离,提高使用该同轴线缆连接器的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3、本发明提供的同轴线缆连接器,通过在线端连接器中的安装座外壁上设置卡接凸块,在板端连接器中的板端壳体的内壁上设置卡接槽,以板端包裹线端的卡接方式实现二者的嵌合,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线端连接器中的安装座夹持包裹板端连接器中的板端外壳,由安装座作为提供嵌合力的主体的方式(现有技术中存在将安装座的底端设置为向内弯曲凸起,并在板端连接器的板端壳体外壁上设置槽体的情况,但是上述弯曲凸起和槽体之间的连接主要是起到定位而非提供嵌合力的作用,提供嵌合力的主体仍为安装座本身),采用板端包裹线端的卡接方式所产生的嵌合力量(也即卡接凸块和卡接槽之间的卡接稳定性)受安装座和板端壳体的高度影响较小,使板端连接器和线端连接器的整体高度较低时,二者在嵌合时仍有足够的嵌合力量,满足电子产品短小化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和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轴线缆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端连接器的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端连接器中线端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线端连接端子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板端连接器中板端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板端外壳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线端连接器;
11-线端壳体;111-安装座;111a-安装腔;1111-卡接凸块;112-弯折部;
12-绝缘芯件;121-绝缘本体;122-绝缘压线块;121a-容纳腔;
13-线端连接端子;131-端子主体;132-接触臂;1321-第一力臂部;1322-第二力臂部;1323-第三力臂部;
2-板端连接器;
21-板端连接端子;
22-板端壳体;221-固定部;222-连接部;222a-卡接部;222b-卡接间隙;2221-卡接槽;
3-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考图1-图7,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同轴线缆连接器,该同轴线缆连接器包括相匹配的线端连接器1和板端连接器2,其中板端连接器2焊接在电路板上,线端连接器1与线缆3(同轴线缆)电性连接,线端连接器1与板端连接器2电性连接时,使线缆3与电路板实现RF信号连通。
请参考图2和图6,板端连接器2包括板端连接端子21和板端壳体22,具体地,板端壳体22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部221和连接部222,且连接部222环绕板端连接端子21设置,也即,板端外壳的连接部222为圆筒状,且如图2所示,板端壳体22具有延伸出固定部221的连接引脚,板端连接端子21也具有延伸出固定部221的连接引脚,使用时通过将上述连接引脚将板端连接器2与电路板焊接。
请参考图2和图3,线端连接器1包括线端壳体11、绝缘芯件12和线端连接端子13。其中,线端壳体11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座111和弯折部112,安装座111内形成有安装腔111a,绝缘芯件12设置于所述安装腔111a内,且绝缘芯件12内部形成有用以容纳线端连接端子13的容纳腔121a。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均是针对线端连接器1的自然形态进行说明,也即,针对线端连接器1中的弯折部112并未弯折覆盖于安装座111上构成封装时的状态进行说明。
具体地,本申请中的安装腔111a为通孔型腔体,也即安装座111呈圆筒状,弯折部112为自安装座111顶端(线端壳体11处于图2和图3所示位置状态时的顶端)的一侧沿着安装座111的轴向延伸设置;安装座111的具体结构与绝缘芯件12对应设置,如,绝缘芯件12顶端的外壁上具有向外延伸的安装块,则安装座111的顶端对应设置有安装槽;绝缘芯件12的一侧设置有容纳线缆3的凸出部,则安装座111对应设置有突出槽,且该突出槽的长度大于凸出部的长度,以使突出槽能够与同轴线缆3的外部导体电性连接。
具体地,绝缘芯件12包括绝缘本体121和绝缘压线块122,容纳腔121a设置于绝缘本体121内部,且容纳腔121a也为通孔型腔体,也即绝缘本体121呈圆筒状,同时,绝缘本体121的具体结构与线端连接端子13对应设置;绝缘压线块122为自绝缘本体121顶端(绝缘芯件12处于图2和图3所示位置状态时的顶端)的一侧延伸形成,且与线端壳体11中的弯折部112相对应,该绝缘压线块122沿着绝缘本体121的轴向延伸,在弯折部112弯折覆盖于安装座111上时,绝缘压线块122跟随弯折覆盖于绝缘本体121上,压合线缆3。本申请中,为了防止绝缘压线块122对线缆3的压合力过大,导致线缆产生的形变过大,还可以在绝缘压线块122朝向容纳腔121a的侧壁面上设置容纳槽,用于在绝缘压线块122被弯折时容纳电连接于线端连接端子13上的线缆3。
当然,本申请中的绝缘芯件12也可以仅包括绝缘本体121,绝缘压线块122单独设置。
请参考图4和图5,线端连接端子13包括端子主体131和两个接触臂132。
具体地,端子主体131具有用于与线缆3电性连接的顶面,以及分别设置两个接触臂132的两个相对的侧面。此外,端子主体131的另外两个侧面还可以继续延伸,分别形成连接板和安装板;为了使线缆3与端子主体131的顶面充分接触稳定电性连接(该线端连接端子13所在的线端连接器1弯折封装后),还可以在端子主体131的顶面上设置若干个用于与线缆3电性连接的凸块。
具体地,两个接触臂132分别由端子主体131的两侧弯折延伸形成,用于与板端连接端子21电性连接,具体地,一个接触臂132包括:由端子主体131的两侧朝向远离顶面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力臂部1321,以及自第一力臂部1321的底边朝向另一个接触臂132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力臂部1322,且第一力臂部1321和第二力臂部132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加接触臂132的力臂长度,还可以自第二力臂部1322的顶边朝向第一力臂部1321弯折延伸形成第三力臂部1323。
本申请中,两个接触臂132之间的非封闭空腔即为容纳板端连接端子21嵌合的空腔,第二力臂部1322为朝向该空腔内部弯折。本实施例中的线端连接端子13与板端连接端子21嵌合时,第二力臂部1322抵接于板端连接端子21上,此时两个接触臂132部均会产生一定的外张变形。基于第一力臂部1321为端子主体131弯折延伸形成,第二力臂部1322为第一力臂部1321弯折延伸形成,因此第一力臂部1321和端子主体131的过渡连接处,以及第二力臂部1322和第一力臂部1321的过渡连接处均为C型结构,能够更好的释放该线端连接端子13与板端连接端子21嵌合时产生的变形应力。
本申请中,线端连接端子13未与板端连接端子21嵌合时,第一力臂部1321与端子主体131之间的夹角为直角,当然,该夹角也可以略大于或者略小于90度,如85度或者95度等。
本申请中,通过将线端连接端子13的接触臂132设置为包括由端子主体131的两侧朝向远离顶面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力臂部1321,以及自第一力臂部1321的底边朝向另一个接触臂132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力臂部1322,并将第一力臂部1321和第二力臂部1322之间的夹角设置为锐角,从而能够在线端连接端子13的整体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力臂的长度,进而增加该线端连接端子13与板端连接端子21嵌合时的嵌合力量;此外,基于第二力臂部1322为第一力臂部1321弯折延伸形成,因此第一力臂部1321和第二力臂部1322的过渡连接处为C型结构,同时基于第一力臂部1321和第二力臂部1322的夹角为锐角,因此第一力臂部1321和第二力臂部1322整体形成一个类U型结构,可以更好的释放该线端连接端子13与板端连接端子21嵌合时产生的变形应力,从而能够降低或消除降伏,提高该线端连接端子13的可靠性。也即,能够使整个同轴线缆连接器的高度(同轴线缆连接器中的其他部件的高度均配合线端连接端子13设置)交底的同时,保证具有较大的嵌合力量,使线端连接器1在受到外力冲击时不易自板端连接器2上脱离,提高使用该同轴线缆连接器的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为了进一步提高板端连接器2和线端连接器1嵌合时的嵌合力,请参照图6和图7,本申请还可以在安装座111的外侧壁上设置卡接凸块1111,并在连接部222的内侧壁上设置与卡接凸块1111相对应的卡接槽2221,卡接凸块1111与卡接槽2221相卡接时,线端壳体11与板端壳体22相连接,且线端连接端子13与板端连接端子21电性连接。
具体地,请参照图6和图7,为了增加连接部222的弹性,减小其由于与安装座111进行卡接而产生形变的可能性,还可以将本申请中的连接部222设置为包括两个以上卡接部222a(图6和图7中均以卡接部222a为三个进行示出),且相邻两个卡接部222a之间设置有卡接间隙222b;当然,各个卡接部222a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与卡接凸块1111相对应的卡接槽2221。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线端连接器1中的安装座111夹持包裹板端连接器2的板端外壳,由安装座111产生的夹持力作为嵌合力的主要来源的方式(现有技术中存在将安装座111的底端设置为向内弯曲凸起,并在板端连接器2的板端壳体22外壁上设置槽体的情况,但是上述弯曲凸起和槽体之间的连接主要是起到定位而非提供嵌合力作用,嵌合力的主要来源仍为安装座111本身产生的夹持力),本申请采用板端包裹线端的卡接方式所产生的嵌合力量(也即卡接凸块1111和卡接槽2221之间的卡接稳定性)受安装座111和板端壳体22的高度影响较小,使板端连接器2和线端连接器1的整体高度较低时,二者在嵌合时仍有足够的嵌合力量,满足电子产品短小化的需求。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7)

1.一种同轴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端连接器(1),以及与所述线端连接器(1)相匹配的板端连接器(2);所述线端连接器(1)中包括线端连接端子(13);所述线端连接端子(13)包括端子主体(131),具有用于与线缆(3)电性连接的顶面;
两个接触臂(132),分别由所述端子主体(131)的两侧弯折延伸形成,用于与板端连接端子(21)电性连接;
一个所述接触臂(132)包括:由所述端子主体(131)的两侧朝向远离所述顶面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力臂部(1321),以及自所述第一力臂部(1321)的底边朝向另一个所述接触臂(132)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力臂部(1322);所述第一力臂部(1321)和所述第二力臂部(132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所述线端连接器(1)还包括:
线端壳体(11),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座(111)和弯折部(112),所述安装座(111)内形成有安装腔;
绝缘芯件(12),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绝缘芯件(12)内部形成有用以容纳所述线端连接端子(13)的容纳腔;所述安装腔和所述容纳腔均为通孔型腔体;
所述板端连接器(2)包括:
板端连接端子(21);
板端壳体(22),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部(221)和连接部(222),所述连接部(222)环绕所述板端连接端子(21)设置;
所述安装座(11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卡接凸块(1111),所述连接部(22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接凸块(1111)相对应的卡接槽(2221),所述卡接凸块(1111)与所述卡接槽(2221)相卡接时,所述线端壳体(11)与所述板端壳体(22)相连接,且所述线端连接端子(13)与所述板端连接端子(21)电性连接;所述连接部(222)包括两个以上卡接部,相邻两个所述卡接部之间设置有卡接间隙,各个所述卡接部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与所述卡接凸块(1111)相对应的卡接槽(22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接触臂(132)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力臂部(1322)的顶边朝向所述第一力臂部(1321)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三力臂部(132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力臂部(1321)和所述端子主体(131)之间的夹角为直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主体(131)的顶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与所述线缆(3)电性连接的凸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凸块(1111)为所述安装座(111)的底边弯折延伸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芯件(12)包括绝缘本体(121)和绝缘压线块(122),所述容纳腔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21)内部,所述绝缘压线块(122)为所述绝缘本体(121)一侧的顶边延伸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压线块(122)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侧壁面上设置有容纳槽,用于在所述绝缘压线块(122)被弯折时容纳电连接于所述线端连接端子(13)上的线缆(3)。
CN202110528954.XA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线端连接端子和同轴线缆连接器 Active CN1132853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8954.XA CN113285314B (zh)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线端连接端子和同轴线缆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8954.XA CN113285314B (zh)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线端连接端子和同轴线缆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5314A CN113285314A (zh) 2021-08-20
CN113285314B true CN113285314B (zh) 2022-12-20

Family

ID=77279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28954.XA Active CN113285314B (zh)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线端连接端子和同轴线缆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8531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51886Y (zh) * 1998-12-29 1999-12-0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
JP5790245B2 (ja) * 2011-07-26 2015-10-07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同軸型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同軸型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02709729B (zh) * 2012-06-12 2015-12-09 昆山科信成电子有限公司 连接端子、同轴电连接器及其接线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5314A (zh) 2021-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5045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717243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apparatus capable of resisting repetition of connection and disconnection
US9172194B2 (en) Coaxial connector plug
US763527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0474201B (zh) 电缆连接器装置
US11024984B2 (en) Contact carrier, electrical contact unit and a method of producing a cable assembly
JP561531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8562374B2 (en) Harness connector
JP2009517802A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6572407B1 (en) Low profile cable end connector
WO2008001453A1 (fr) Connecteur de câble coaxial
JP7385771B2 (ja) ソケット補強部材、基板対基板ソケット及び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組立体
US11251556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JP5615318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13285314B (zh) 一种线端连接端子和同轴线缆连接器
US2023038761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reliability
US2006025821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O2021065743A1 (ja) 同軸コネクタ
CN111628316A (zh)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
CN220963836U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13783030B (zh) 穿墙式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8039889U (zh) 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
CN218242430U (zh) 连接器公端和电连接器
CN216413320U (zh) 端子及连接器
EP2859622B1 (en) Terminal connection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