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87050U - 连接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87050U
CN217087050U CN202220379606.0U CN202220379606U CN217087050U CN 217087050 U CN217087050 U CN 217087050U CN 202220379606 U CN202220379606 U CN 202220379606U CN 217087050 U CN217087050 U CN 2170870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structure
conductive
insulating base
structure according
resilient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7960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怀宇
颜旭泉
李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Amphenol Zhengri Electronics Co Ltd
Amphenol LT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Amphenol Zhengri Electronics Co Ltd
Amphenol LT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Amphenol Zhengri Electronics Co Ltd, Amphenol LT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Amphenol Zhengr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7960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870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870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870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绝缘基座、导电体、复数导电端子、导电组件及金属屏蔽构件,绝缘基座设有中心槽道、复数端子孔及连通中心槽道的侧槽,导电体对应中心槽道嵌设于绝缘基座且包括交叉配置的第一壁板及第二壁板,第一壁板部分容置于侧槽内,各导电端子穿设各端子孔,导电组件设于侧槽并抵接第一壁板,金属屏蔽构件套接绝缘基座并透过导电组件电性导通导电体,从而对各导电端子形成屏蔽。

Description

连接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并具有良好电磁屏蔽效果的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蓬勃发展,连接器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领域中,且各家厂商在致力于提升导电端子的讯号传输效率的同时,亦必须兼顾连接器的电磁屏蔽效果,从而具有良好且稳定的电磁兼容性以避免导电端子间的讯号产生干扰。
然而,近年来各种电子产品迈向小型化,各式连接器亦需相对应的缩减体积,使得连接器的组装更加困难。故如何设计让连接器结构简单而易于组装,并且还具有良好稳定的电磁兼容性以避免信号干扰乃亟待改善之缺弊。
有鉴于此,本创作人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之问题点,即成为本创作人改良之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连接器结构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且结构简单而易于生产制造。
为了达成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一绝缘基座、一导电体、复数导电端子、至少一导电组件及一金属屏蔽构件,绝缘基座设有一中心槽道、复数端子孔及至少一侧槽,侧槽和中心槽道连通,导电体对应中心槽道嵌设在绝缘基座内,导电体包括交叉配置的一第一壁板及一第二壁板,第一壁板的一部分系容置于侧槽内,各导电端子对应于各端子孔穿设,导电组件设于侧槽并抵接第一壁板,金属屏蔽构件套接绝缘基座,金属屏蔽构件系透过导电组件电性导通导电体,从而对各导电端子形成屏蔽。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功效:透过十字型的导电体,能够隔绝各延伸段内的导电端子以避免互相干扰。藉由金属屏蔽构件外缘的外螺纹,可将连接器结构螺接于固定板的螺孔以便和另一连接器作插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之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和金属屏蔽构件之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之立体外观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之立体外观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之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之剖视图。
附图标记:10:绝缘基座,11:本体,12:延伸段,13:段差面,14:中心槽道,15:端子孔,16:侧槽,20:导电体,21:第一壁板,211:卡槽,22:第二壁板,30:导电端子,40:导电组件,41:环形片体,42:导接部,421:外弹臂,422:内弹臂,423:连接段,50:金属屏蔽构件,51: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将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主要包括一绝缘基座10、一导电体20、复数导电端子30、至少一导电组件40及一金属屏蔽构件50。
于本实施例中,绝缘基座10是以塑料射出一体成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绝缘基座10概为一圆柱体,其包括一本体11及自本体11所延伸出的一延伸段12,并在本体11及延伸段12之间形成有一段差面13。于本实施例中,延伸段12的外径系小于本体11的外径,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绝缘基座10设置有一中心槽道14、复数端子孔15及至少一侧槽16,侧槽16系设置于本体11上并和中心槽道14连通,且中心槽道14及各端子孔15皆贯穿绝缘基座10。具体而言,中心槽道14系呈十字型而将延伸段12分割为四等分且相互对称,各端子孔15则系平均分布在四等分的各延伸段12内并供各导电端子30包埋穿设。于本实施例中,侧槽16的数量为二并且皆系自段差面13朝本体11凹设而成,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导电体20、各导电端子30、导电组件40及金属屏蔽构件50皆为导电性良好的的金属件。导电体20系对应中心槽道14插入而嵌设在绝缘基座10内,并透过干涉紧配来将导电体20固定于绝缘基座10,藉此导电体20可隔绝各延伸段12内的导电端子30以避免互相产生讯号干扰。导电体20包括交叉配置的一第一壁板21及一第二壁板22,且第一壁板21的一部分系容置于侧槽16内。第一壁板21朝向各延伸段12的两段差面13对应各侧槽16分别设有一卡槽211,且卡槽211系呈长条状。
导电组件40系设于侧槽16并抵接第一壁板21,使得导电组件40和导电体20达成电性导通。于本实施例中,导电组件40包括一环形片体41及自环形片体41垂直延伸出相对的两组导接部42,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各导接部42包括一外弹臂421及一内弹臂422,且内弹臂422系位于外弹臂421的内侧。具体而言,环形片体41系套设延伸段12并且贴附在本体11和各延伸段12之间的段差面13上,使得各导接部42分别容置在各侧槽16内并抵接第一壁板21。且各内弹臂422系分别卡设在第一壁板21两端的各卡槽211内,从而让各外弹臂421凸出于绝缘基座10的本体11。
金属屏蔽构件50为一中空筒体。金属屏蔽构件50系套接绝缘基座10,且各外弹臂421系抵接于金属屏蔽构件50的内缘,使得金属屏蔽构件50和导电组件40达成电性导通。藉此,金属屏蔽构件50能够透过导电组件40而电性导通导电体20,从而对绝缘基座10内的各导电端子30形成电磁屏蔽。较佳地,金属屏蔽构件50的外缘设有一外螺纹51,使得本实用新型之连接器结构可直接透过外螺纹51螺接在一固定板(图未示出)的螺孔上,从而方便和另一连接器(图未示出)作插接。
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之组装方法简述如下:首先先将各导电端子30包埋在塑料壳体的各端子孔15内。接着将十字型的导电体20对应中心槽道14插入至定位,使得导电体20嵌设紧配在绝缘基座10内。再将导电组件40的各导接部42面向绝缘基座10插入,使得环形片体41贴附在本体11和各延伸段12之间的段差面13上,且各内弹臂422分别卡设于各卡槽211内而让各外弹臂421凸出于绝缘基座10的本体11。最后将金属屏蔽构件50自各延伸段12的外侧套接,使金属屏蔽构件50套设包覆于本体11并遮蔽住各延伸段12,同时金属屏蔽构件50的内缘抵接各外弹臂421而和导电体20形成电性导通。
请参阅图7及图8所示,系本实用新型之另一实施例,其主要差别在于侧槽16的位置、卡槽211的位置以及导电组件40的外形及数量,兹说明如后。于本实施例中,二侧槽16系分别设置在本体11上并和段差面13具有一间距,卡槽211的位置则相对应跟着侧槽16的位置作调整,但本实用新型的侧槽16数量不以此为限。又,于本实施例中,导电组件40的数量为二,且每一导电组件40包括一外弹臂421、一内弹臂422及连接在两者之间的一连接段423,但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组件40数量不以此为限,而是可对应于侧槽16的数量作相对应的调整。各导电组件40系分别容置于各侧槽16内,并对应第一壁板21的卡槽211配置。具体而言,各内弹臂422系卡设在各卡槽211内,各连接段423分别抵接于第一壁板21,各外弹臂421则凸出本体11而抵接在金属屏蔽构件50的内缘,从而使得金属屏蔽构件50能够透过各导电组件40而电性导通导电体20,以对绝缘基座10内的各导电端子30形成电磁屏蔽。
本实施例之组装方法简要说明如下:首先将各导电端子30包埋在塑料壳体的各端子孔15内。再将各导电组件40的各内弹臂422面向绝缘基座10装入本体11的侧槽16内。接着将十字型的导电体20对应中心槽道14插入绝缘基座10至定位而嵌设紧配,使得第一壁板21两端的端面分别插设在各外弹臂421及各内弹臂422之间,同时各内弹臂422分别卡设在各卡槽211内。最后将金属屏蔽构件50自各延伸段12的外侧套接,使金属屏蔽构件50套设包覆于本体11并遮蔽住各延伸段12,同时金属屏蔽构件50的内缘抵接各外弹臂421而和导电体20形成电性导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已具有产业利用性、新颖性与进步性,完全符合专利申请要求,依据专利法提出申请。当然,本申请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创作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创作演化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基座(10),设有一中心槽道(14)、复数端子孔(15)及至少一侧槽(16),该侧槽(16)和该中心槽道(14)连通;
一导电体(20),对应该中心槽道(14)嵌设在该绝缘基座(10)内,该导电体(20)包括交叉配置的一第一壁板(21)及一第二壁板(22),该第一壁板(21)的一部分系容置于该侧槽(16)内;
复数导电端子(30),对应于各该端子孔(15)穿设;
至少一导电组件(40),设于该侧槽(16)并抵接该第一壁板(21);以及
一金属屏蔽构件(50),套接该绝缘基座(10),该金属屏蔽构件(50)系透过该导电组件(40)电性导通该导电体(20),从而对各该导电端子(30)形成屏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绝缘基座(10)包括一本体(11)及一延伸段(12),该本体(11)及该延伸段(12)之间形成有一段差面(13),且该侧槽(16)系自该段差面(13)凹设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电组件(40)包括一环形片体(41)及至少一导接部(42),该环形片体(41)套设该延伸段(12)且贴附于该段差面(13),该导接部(42)系自该环形片体(41)延伸并容置在该侧槽(16)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接部(42)包括一外弹臂(421)及一内弹臂(422),该内弹臂(422)位于该外弹臂(421)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壁板(21)对应该侧槽(16)设有一卡槽(211),该内弹臂(422)系卡设于该卡槽(211)内,该外弹臂(421)凸出该本体(11)而抵接在该金属屏蔽构件(50)的内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电组件(40)系容置于该侧槽(16)内,该导电组件(40)包括一外弹臂(421)、一内弹臂(422)及一连接段(423),该连接段(423)的两端分别连接该外弹臂(421)及该内弹臂(4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壁板(21)对应该侧槽(16)设有一卡槽(211),该内弹臂(422)系卡设于该卡槽(211)内,该外弹臂(421)凸出该本体(11)而抵接在该金属屏蔽构件(50)的内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中心槽道(14)系呈十字型而将该绝缘基座(10)分隔为四等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端子孔(15)系分布在该绝缘基座(10)的四等分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金属屏蔽构件(50)的外缘设有一外螺纹(51)。
CN202220379606.0U 2022-02-24 2022-02-24 连接器结构 Active CN2170870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79606.0U CN217087050U (zh) 2022-02-24 2022-02-24 连接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79606.0U CN217087050U (zh) 2022-02-24 2022-02-24 连接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87050U true CN217087050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44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79606.0U Active CN217087050U (zh) 2022-02-24 2022-02-24 连接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870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22937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109411957B (zh) 高速互连组件
US2016011875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power terminals
TW201828549A (zh) 多極連接器組
US2013033768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etect function
CN109103678B (zh) 电连接器
JP483225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1141135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 pair of differential terminals
CN213584233U (zh) 插头电连接器
CN110854572B (zh) 连接器
CN108963512B (zh) 连接件模组及其制程方法
CN110086026B (zh) 电连接器
CN217087050U (zh) 连接器结构
CN211605561U (zh) 稳定可靠型同轴连接器组合结构
WO2008047482A1 (en) Connector
CN107425356B (zh) 一种车用电连接器组件
CN212542749U (zh) 一种机柜连接器插头
WO2019008062A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210111140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6488865U (zh) 电连接器
TWI794387B (zh) 轉接器
CN216698950U (zh) 屏蔽连接件、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17427170U (zh) Usb type-c连接器
TWM628794U (zh) 連接器結構
CN216015916U (zh) 同轴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