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15916U - 同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同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15916U
CN216015916U CN202120935353.6U CN202120935353U CN216015916U CN 216015916 U CN216015916 U CN 216015916U CN 202120935353 U CN202120935353 U CN 202120935353U CN 216015916 U CN216015916 U CN 2160159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oaxial connector
housing
annular body
bear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3535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颖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vanced Connectek Shenzhen Ltd
Original Assignee
Advanced Connectek Shenzh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ced Connectek Shenzhen Ltd filed Critical Advanced Connectek Shenzhen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159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159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承座以及端子。第一外壳具有导电性,且第一外壳具有至少一扣持部。第二外壳具有导电性,且第二外壳穿设于第一外壳且局部突出于第一外壳。承座具有电绝缘性,且承座穿设于第二外壳与第一外壳。第一外壳通过扣持部结合承座,且将第二外壳夹持在第一外壳与承座之间。端子穿设于承座。

Description

同轴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今,供以处理并播放音讯之装置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如音响设备、耳机或喇叭等,而这些装置是透过线材与音讯源电讯连接以达到播放功效。耳机是所有音讯处理装置中最常被使用的设备,以下以耳机结构为例说明。
在现有技术中,越来越多的耳机采用超微型同轴(MMCX)形式的连接器以利于连接可插拔线缆,其既可以实现音讯的有效连,也能根据使用者的听音习惯进行输入线缆更换,而达到更高的线缆传输效能。
但,对于所述超微型同轴连接器而言,由于其导电部分的轮廓起伏多变,现有制作方法多以车床工艺进行二次加工方完成,因此容易因制作工艺复杂提高成本,且其尺寸精度会明显影响连接器的适配程度,也因此无法维持稳定的插拔力,并进而对连接器造成磨耗而降低其耐用性与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其具有简化结构以降低制造工序的复杂程度,并维持其耐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同轴连接器,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承座以及端子。第一外壳具有导电性,且第一外壳具有至少一扣持部。第二外壳具有导电性,且第二外壳穿设于第一外壳且局部突出于第一外壳。承座具有电绝缘性,且承座穿设于第二外壳与第一外壳。第一外壳通过扣持部结合承座,且将第二外壳夹持在第一外壳与承座之间。端子穿设于承座。
优选地,上述的第一外壳具有环形本体与从环形本体延伸出的多个接脚,扣持部是这些接脚的至少其中之一。
优选地,上述的接脚背离环形本体而延伸,且接脚的延伸方向相反于第二外壳相对于第一外壳的突出方向。
优选地,上述接脚的一部分是扣持部且具有弯折,用以扣持于承座的至少一凹部,而接脚的另一部分用以与外部电子元件电性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第二外壳的局部抵接于环状本体,第二外壳的另一局部穿过环状本体的开口而突出于环状本体外。
优选地,上述的第一外壳具有环形本体,第二外壳具有彼此层迭的多个环状部,环状部的一部分穿过环形本体的开口而突出于环状本体外,环状部的另一部分套迭于环状本体内。
优选地,上述的承座具有彼此依序层迭的多个柱体,柱体的一部分抵塞于第二外壳的部分环状部,柱体的另一部分抵塞于环状本体内。
优选地,上述端子的前端穿出柱体的首位而延伸至第二外壳内部,端子的后端抵接于柱体的末位之外,前端与后端彼此相对。
优选地,上述的同轴连接器是超微型同轴(MMCX)的插头连接器,超微型同轴插头连接器还包括C型环,具有导电性,C型环套设于第二外壳突出于第一外壳的部分。
优选地,上述的同轴连接器是一超微型同轴的插座连接器,且所述第二外壳的材质包括铍铜。
基于上述,同轴连接器的构件组成包括各具导电性的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其中第二外壳穿设且局部突出于第一外壳,端子穿设于承座,承座穿设于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且第一外壳藉由扣持部卡扣于承座,以将第二外壳夹持在第一外壳与承座之间。据此,各为简单结构的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即能相互结合而形成同轴连接器的导电部分,因此有效简化加工工序并得以提高加工精度、降低制作成本,并进而提高连接器的适配程度。
附图说明
图1A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同轴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1B以另一视角绘示图1的同轴连接器。
图2A是图1的同轴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2B以另一视角绘示图2A的同轴连接器。
图2C是图1的同轴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3A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同轴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3B以另一视角绘示图3A的同轴连接器。
图4A是图3A的同轴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4B以另一视角绘示图3A的同轴连接器。
图4C是图4A的同轴连接器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0、200:同轴连接器
110、210:第一外壳
111、211:环形本体
112、212:开口
113、213:接脚
120、220:第二外壳
130、230:承座
131、231、232:凹部
140、240:端子
150:C型环
300:电路板
A1、A3:导电接脚
A2、A4:扣持部
B1、B2、B3、B4、B5、B6:环状部
C1、C2、C3、C4、C5:柱体
E1、E3:前端
E2、E4:后端。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同轴连接器的示意图。图1B以另一视角绘示图1的同轴连接器。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1B,在本实施例中,同轴连接器100例如是微型同轴(MMCX)插头连接器,其包括第一外壳110、第二外壳120、承座130、端子140以及C型环150,其中第一外壳110、第二外壳120与C型环150具有导电性,承座130穿设于第一外壳110与第二外壳120且具有电绝缘性。端子140具有导电性且穿设于承座130。
图2A是图1的同轴连接器的爆炸图。图2B以另一视角绘示图2A的同轴连接器。请同时参考图1B、图2A与图2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壳110具有环形本体111与从环形本体111延伸出的多个接脚113,这些接脚113背离环形本体111而延伸。第二外壳120穿设于第一外壳110且局部突出于第一外壳110。承座130穿设于第二外壳120与第一外壳110。再者,接脚113的延伸方向相反于第二外壳120相对于第一外壳110的突出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接脚113依据其用途进一步地区分为导电接脚A1与扣持部A2,也就是说,接脚113的一部分是扣持部A2且具有弯折,其用以扣持于承座130的凹部131,而接脚113的另一部分(即,导电接脚A1)则用以与外部电子元件电性连接。在此,外部电子元件例如是绘示在图1的电路板300,同轴连接器100即是藉由所述导电接脚A1插设于电路板300上的插孔(未绘示)而与电路板300达到电性连接的效果。在另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导电接脚A1也可直接电性连接至导电线缆。
图2C是图1的同轴连接器的剖视图。请同时参考图2A至图2C,在本实施例中,正由于第一外壳110是通过扣持部A2卡扣至承座130的凹部131而达到结合目的,而此举还能进一步地将第二外壳120夹持在第一外壳110与承座130之间,其中第二外壳120的局部抵接于第一外壳110的环状本体111,第二外壳120的另一局部穿过环状本体111的开口112而突出于环状本体111外。详细而言,第二外壳120具有彼此层迭的多个环状部B1~B4,其中环状部的一部分(包括环状部B2的局部、环状部B3与环状部B4)穿过环形本体111的开口112而突出于环状本体111外,而环状部的另一部分(环状部B2的另一局部与环状部B1)套迭于环状本体111内。
再者,承座130具有彼此依序层迭的多个柱体C1~C3,其中柱体C2、C3抵塞于第二外壳120的部分环状部内,如图2C所示,柱体C2抵塞于环状部B1内,柱体C3从柱体C2延伸后,经过环状部B2而抵塞于环状部B2、B3。再者,柱体C1则抵塞于环状本体111内。值得一提的是,当第一外壳110通过扣持部A2卡扣住承座130的柱体C1的背侧后,其相当于将承座130的柱体C1夹持在第二外壳120的环状部B1与扣持部A2之间,也相当于将环状部B1与柱体C1夹持在环状本体111与扣持部A2之间,而据以顺利地将第二外壳120与承座130固定于第一外壳110内。
在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外壳110与承座130之间的结合方式也可采用紧配干涉,或于构件的侧面形成倒刺结构而达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此外,对于端子140而言,端子140的前端E1穿出所述柱体的首位(也就是柱体C3)而延伸至第二外壳120的内部,端子140的后端E2抵接于所述柱体的末位(也就是柱体C1)之外,其中前端E1与后端E2彼此相对。C型环150套设于第二外壳120突出于第一外壳110的部分,也就是环状部B3。
在此,第二外壳与C型环的材质是铍铜,其具有弹性与耐磨特性,以提高同轴连接器100的使用寿命。再者,第一外壳110与端子140分别是冲压加工件,而第二外壳120是车床加工件,其理由即在于,第一外壳110与第二外壳120已从现有技术的一体结构拆分为各自具备简单结构的不同部分,因此其外型轮廓与结构已进行了简化,因此对于第一外壳110而言,其能藉由更方便且低成本的冲压加工工艺便能予以完成,而端子140也能采用料带方式进行连续制造,并配合自动化生产。此举无疑能在维持其尺寸精度的前提下达到降低制造成本且进行量产的效果。
图3A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同轴连接器的示意图。图3B以另一视角绘示图3A的同轴连接器。请同时参考图3A与图3B,在本实施例中,同轴连接器200是超微型同轴(MMCX)的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第一外壳210、第二外壳220、承座230以及端子240。第一外壳210、第二外壳220与端子240具有导电性,承座230具有电绝缘性。再者,第一外壳210具有导电接脚A3与扣持部A4,且第二外壳220穿设于第一外壳210且局部突出于第一外壳210。承座230穿设于第二外壳220与第一外壳210。第一外壳210通过扣持部A4结合承座230,且将第二外壳220夹持在第一外壳210与承座230之间。端子240穿设于承座230。
图4A是图3A的同轴连接器的爆炸图。图4B以另一视角绘示图3A的同轴连接器。图4C是图4A的同轴连接器的剖视图。请同时参考图4A至图4C,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地,第一外壳210具有环形本体211与从环形本体211延伸出的多个接脚213,且如上述,这些接脚213进一步地区分为导电接脚A3与扣持部A4。再者,各接脚213背离环形本体211而延伸,且接脚213的延伸方向相反于第二外壳220相对于第一外壳210的突出方向,其中的差异在于,扣持部A4是具有弯折的接脚213,其用以扣持在承座230的凹部231而导电接脚A4则用以电性连接外部电子元件,例如图1所示的电路板300或前述的导电线缆。
再者,第二外壳220的局部抵接于环状本体211,第二外壳220的另一局部穿过环状本体211的开口212而突出于环状本体211外。进一步地说,第二外壳220具有彼此层迭的多个环状部B5、B6,环状部B6穿过环形本体211的开口212而突出于环状本体211外,环状部B5套迭于环状本体211内。承座230具有彼此依序层迭的多个柱体C4、C5,其中柱体C4还具有凹部232,与前述的凹部231彼此背对,而柱体C5位于凹部232之内,且柱体C5抵塞于第二外壳220的环状部B5,而柱体C4抵塞于环状本体211内。
此外,对于端子240而言,端子240的前端E3穿出这些柱体的首位(即,柱体C5)而延伸至第二外壳220的内部,端子240的后端E4抵接于这些柱体的末位(即,柱体C4)之外,前端E3与后端E4彼此相对。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外壳220的材质是铍铜,以利于提高同轴连接器200的使用寿命。第一外壳210与端子240分别是冲压加工件,且第二外壳220是车床加工件,其效果亦如前述实施例所提,其外型轮廓与结构已进行了简化,而能藉由更方便且低成本的冲压加工工艺便能予以完成,以在维持其尺寸精度的前提下达到降低制造成本且进行量产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同轴连接器的构件组成包括各具导电性的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其中第二外壳穿设且局部突出于第一外壳,端子穿设于承座,承座穿设于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且第一外壳藉由扣持部卡扣于承座,以将第二外壳夹持在第一外壳与承座之间。
据此,各为简单结构的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即能相互结合而形成同轴连接器的导电部分,因此有效简化加工工序并得以提高加工精度、降低制作成本,并进而提高连接器的适配程度。
进一步地说,第一外壳与端子分别是冲压加工件,而第二外壳是车床加工件,因此能从现有技术的一体结构拆分为各自具备简单结构的不同部分,也正音结构拆分后的各构件的外型轮廓与结构已进行了简化,更能据以通过低成本的加工工艺进行构件制作,而在维持其尺寸精度的前提下达到降低制造成本且进行量产的效果。

Claims (10)

1.一种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一第一外壳,具有导电性,所述第一外壳具有至少一扣持部;
一第二外壳,具有导电性,所述第二外壳穿设于所述第一外壳且局部突出于所述第一外壳;
一承座,具有电绝缘性,所述承座穿设于所述第二外壳与所述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通过所述扣持部结合所述承座,且将所述第二外壳夹持在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承座之间;以及
一端子,穿设于所述承座。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具有一环形本体与从所述环形本体延伸出的多个接脚,所述扣持部是各所述接脚的至少其中之一。
3.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接脚背离所述环形本体而延伸,且各所述接脚的延伸方向相反于所述第二外壳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壳的突出方向。
4.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接脚的一部分是所述至少一扣持部且具有弯折,用以扣持于所述承座的至少一凹部,而各所述接脚的另一部分用以与外部电子元件电性连接。
5.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的一局部抵接于所述环形本体,所述第二外壳的另一局部穿过所述环形本体的开口而突出于所述环形本体外。
6.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具有一环形本体,所述第二外壳具有彼此层迭的多个环状部,各所述环状部的一部分穿过所述环形本体的开口而突出于所述环形本体外,各所述环状部的另一部分套迭于所述环形本体内。
7.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座具有彼此依序层迭的多个柱体,各所述柱体的一部分抵塞于所述第二外壳的部分环状部,各所述柱体的另一部分抵塞于所述环形本体内。
8.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一前端穿出各所述柱体的首位而延伸至所述第二外壳内部,所述端子的一后端抵接于各所述柱体的末位之外,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彼此相对。
9.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连接器是超微型同轴的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一C型环,具有导电性,所述C型环套设于所述第二外壳突出于所述第一外壳的部分。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连接器是一超微型同轴的插座连接器,且所述第二外壳的材质包括铍铜。
CN202120935353.6U 2020-05-06 2021-05-05 同轴连接器 Active CN21601591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5431 2020-05-06
TW109205431U TWM600499U (zh) 2020-05-06 2020-05-06 同軸連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15916U true CN216015916U (zh) 2022-03-11

Family

ID=73003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35353.6U Active CN216015916U (zh) 2020-05-06 2021-05-05 同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15916U (zh)
TW (1) TWM600499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0499U (zh) 2020-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78836B2 (en) Coaxial connector plug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8475206B2 (en) Coaxi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US8439707B2 (en) Compression connector for multi-conductor cable
US20130115810A1 (en) Coaxial connector plug
CA2013253A1 (en) Coaxial connector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coaxial connectors
US8079885B1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and female terminal therein
CN107809021B (zh) 电连接器
CN102347575B (zh) 检查用同轴连接器和插座
EP3537546A2 (en) Connector
US9660353B2 (en) Small-sized elastic inner conductor right-angled elbow conductor connector
CN106816786B (zh) 射频连接器组件
JP5071587B2 (ja) 検査用同軸コネクタ
US20210328333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and communication module comprising same
CN106058543A (zh) 连接器
JP3138156U (ja) Rf通信用マイクロ波コネクタのソケット
CN219892450U (zh) 一种外导体组件及同轴连接器
CN216015916U (zh) 同轴连接器
US9281640B2 (en) Connector
CN112186390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JP2016110708A (ja) 絶縁性能を高めた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JP2019012635A (ja) コネクタ
KR102550876B1 (ko) 동축 케이블용 커넥터
JP3211232U (ja) 同軸コネクタ
CN105140681B (zh) 同轴连接器
CN205231291U (zh) 同轴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