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88865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88865U
CN216488865U CN202122795796.2U CN202122795796U CN216488865U CN 216488865 U CN216488865 U CN 216488865U CN 202122795796 U CN202122795796 U CN 202122795796U CN 216488865 U CN216488865 U CN 2164888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connector
grounding
inner shell
parts
butt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9579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明勇
罗建波
张国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vanced Connectek Shenzhen Ltd
Original Assignee
Advanced Connectek Shenzh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ced Connectek Shenzhen Ltd filed Critical Advanced Connectek Shenzhen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9579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888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888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888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壳体、绝缘本体、多个端子及接地片。另一电连接器沿对接轴向插设于壳体的对接插槽。绝缘本体及接地片配置于壳体。端子沿排列轴向配置于绝缘本体。接地片包括固定部、从固定部延伸的两个第一连接部、从固定部延伸的两个第二连接部、分别从两个第一连接部延伸的两个扣持臂与分别从两个第二连接部延伸的两个接地部。第一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彼此相反。扣持臂的延伸方向与接地部的延伸方向彼此相反。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种针对不同电子产品的连接器应运而生,USB连接器即是电连接器中应用最广泛、最普及的连接器之一,绝大数电子设备都配备有USB连接器。目前,USBTYPE-C连接器作为一种可以实现正反插的连接器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目前TYPE-C连接器的接地片的长度较长,导致USB产品的长度需对应增加,进而影响TYPE-C连接器的高频特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具有良好的高频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包括壳体、绝缘本体、多个端子以及接地片。壳体具有对接插槽,且另一电连接器适于沿对接轴向插设于对接插槽。绝缘本体配置于壳体。端子沿排列轴向配置于绝缘本体。接地片配置于壳体。接地片包括固定部、两个第一连接部、两个第二连接部、两个扣持臂与两个接地部。第一连接部分别从固定部延伸。第二连接部分别从固定部延伸。第一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及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彼此相反。扣持臂分别从第一连接部延伸。接地部分别从第二连接部延伸。扣持臂的延伸方向与接地部的延伸方向相反。
优选地,在排列轴向上,这些端子位于两个扣持臂之间。两个扣持臂各具有对接端以夹持所述另一电连接器。
优选地,上述的固定部、两个第一连接部与两个扣持臂相互连接而形成U型结构。U型结构的开口朝向对接插槽。
优选地,上述的固定部、两个第二连接部与两个接地部相互连接而形成倒U型结构。倒U型结构的开口背离对接插槽。
优选地,上述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在对接轴向上保持间距。
优选地,上述的壳体包括内壳与外壳,内壳具有上述的对接插槽且包覆上述的接地片,外壳包覆内壳及上述的绝缘本体、端子。内壳具有两个第一定位突部,各地第一定位突部伸入间距以沿排列轴向卡置上述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
优选地,上述的内壳是由两个内壳部件组成封闭环形结构并形成上述的对接插槽。上述的接地片组装在两个内壳部件之间且接地部延伸出内壳。两个第一定位突部位于两个内壳部件的至少其中之一。
优选地,上述的两个内壳部件还形成位在排列轴向上的两个容置凹口。上述的两个扣持臂分别从两个容置凹口伸入上述的对接插槽。
优选地,上述的内壳还具有两个第二定位突部,位于上述的两个内壳部件的至少其中之一。上述的固定部具有对应于两个第二定位突部的两个固定孔。上述的接地片的固定部通过两个固定孔分别套设于两个第二定位突部而组装且定位在两个内壳部件之间。
优选地,上述的两个第二定位突部沿上述的排列轴向位于两个第一定位突部之间。
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中,可由接地片的结构设计,在不影响接地片夹持另一电连接器(未绘示)的夹持力下,以固定部作为结构基准,通过第一连接部与从其延伸的扣持臂的设置,以及通过第二连接部与从其延伸的接地部的设置,而缩短接地片在对接轴向上的长度,进而控制电连接器在对接轴向上的长度。据此,相较于习知电连接器因接地片的结构而增加电连接器在对接轴向上的长度,并影响电连接器的高频特性,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具有良好的高频特性。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电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3至图6是图1的电连接器的局部构件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电连接器
110:壳体
111:对接插槽
112:内壳
112a、112b:内壳部件
112-1:第一定位突部
112-2:第二定位突部
112-3:容置凹口
113:外壳
113-1:容置空间
120:绝缘本体
130:端子
140:接地片
141:固定部
141-1:固定孔
142:第一连接部
143:第二连接部
144:扣持臂
144-1:对接端
145:接地部
146、147:开口
A1:对接轴向
A2:排列轴向
G1:间距
X-Y-Z:直角座标。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在此同时提供直角座标X-Y-Z以利于后续构件的相关描述与参考。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例如是应用于USB的TYPE-C连接器,且适于沿对接轴向A1(相当于沿X轴)与另一电连接器(未绘示)相接。
图2是图1的电连接器的爆炸图。请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包括壳体110、绝缘本体120、多个端子130及接地片140。壳体110包括内壳112及外壳113。内壳112具有对接插槽111(图1),且另一电连接器适于沿对接轴向A1插设于内壳112的对接插槽111。外壳113具有容置空间113-1,以将内壳112、两个绝缘本体120、端子130及接地片140容纳于容置空间113-1。内壳112是由两个内壳部件112a、112b沿Z轴组成封闭环形结构并形成对接插槽111,且两个内壳部件112a、112b相对于对接轴向A1呈对称设置。实质上,内壳112包覆接地片140,而外壳113包覆内壳112、绝缘本体120与端子130。
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绝缘本体120沿Z轴分别配置于内壳112的两个内壳部件112a、112b,且相对于对接轴向A1呈上、下对称设置。这些端子130沿排列轴向A2(相当于沿Y轴)排列,且这些端子130分别配置于两个绝缘本体120。接地片140组装并被夹持于内壳112的两个内壳部件112a、112b之间。
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绝缘本体120包括第一部件121及第二部件122。这些端子130结合至第一部件121,且这些端子130从第一部件121延伸出的部分穿过内壳112。第二部件122从第一部件121结构接续地沿X轴延伸,以遮蔽这些端子130从第一部件121延伸出的所述部分。
此处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件121与这些端子130例如是由埋入射出成型(insert molding)技术完成所述结合,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件121及第二部件122为独立的两个构件而可分件组装,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视制作工艺的需求,而改以一体成型的手段制作第一部件121及第二部件122。
图3至图6是图1的电连接器的局部构件的示意图。需说明的是,为了清楚说明电连接器100的结构关系,图3仅绘示其中一个内壳部件112a、部分的端子130及接地片140,而图4仅绘示另一个内壳部件112b、另一部分的端子130及接地片140。并且,图5及图6省略绘示外壳113。
请先参考图3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接地片140包括固定部141、两个第一连接部142、两个第二连接部143、两个扣持臂144与两个接地部145。两个第一连接部142分别从固定部141的相对两侧沿Y轴延伸,且背对并逐渐远离固定部141,而两个扣持臂144分别从两个第一连接部142沿X轴延伸。两个第二连接部143分别从固定部141的相对两侧沿Y轴延伸,且背对并逐渐远离固定部141,而两个接地部145分别从两个第二连接部143沿X轴延伸。
在此需说明的是,两个第一连接部142的延伸方向及两个第二连接部143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排列轴向A2。两个扣持臂144的延伸方向与两个接地部145的延伸方向相反,且两个扣持臂144的延伸方向与两个接地部145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对接轴向A1,上述这些延伸方向的限制特征将使这些构件因结合度较佳而有利于组装,并因此具备量产性。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41、两个第一连接部142与两个扣持臂144相互连接而形成U型结构,且所述U型结构的开口146朝向对接插槽111。固定部141、两个第二连接部143与两个接地部145相互连接而形成倒U型结构,且所述倒U型结构的开口147背离对接插槽111。
详细而言,请参考图3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在排列轴向A2上,这些端子130位于两个扣持臂144之间,且位于所述U型结构的开口146中。两个扣持臂144相对于固定部141的一端各具有对接端144-1,以夹持所述另一电连接器。
当所述另一电连接器沿对接轴向A1插设于电连接器100的对接插槽111时,这些端子130与所述另一电连接器相接,且接地片140的对接端144-1适于夹持所述另一电连接器,以使所述另一电连接器稳固地位在内壳112的对接插槽111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接地片140的结构中,由于每一个第一连接部14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排列轴向A2)与连接于上述第一连接部142的扣持臂144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对接轴向A1)不同,且每一个第二连接部143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排列轴向A2)与连接于上述第二连接部143的接地部145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对接轴向A1)不同,因此能够在不影响接地片140夹持所述另一电连接器的夹持力下,缩短接地片140在对接轴向A1上的长度。
相较于习知电连接器所采接地片的臂部是沿X轴呈一字形,也就是仅沿对接轴向A1延伸而无法缩短其长度并因此影响电连接器的高频特性。相较之下,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可由接地片140的结构设计,也就是改以呈L字形的扣持臂114与第一连接部142,而有效降低整体结构在对接轴向A1上的长度,也就是在X轴上仅有扣持臂144的长度,此举也相当于控制电连接器100在对接轴向A1上的长度,使电连接器100具有良好的高频特性。
以下进一步说明内壳112与接地片140之间的结构关系。
请同时参考图3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内壳112的两个内壳部件112a、112b包括两个第一定位突部112-1。两个第一连接部142与两个第二连接部143之间在对接轴向A1上具有与两个第一定位突部112-1相对应的两个间距G1,且两个间距G1在排列轴向A2上是位于固定部141的相对两侧。实际上,本实施例的内壳部件112a、112b各具有一个第一定位突部112-1,而在如图2所示组装过程中彼此呈互补结构关系,因此相当于内壳部件112a、112b的结构特征彼此相同,故在制作上仅需一套模具即可完成内壳部件112a、112b,有利于简化制作工艺及降低制造成本。
当接地片140组装并被夹持于内壳112的两个内壳部件112a、112b之间时,两个第一定位突部112-1分别伸入两个间距G1,以沿对接轴向A1卡置两个第一连接部142与两个第二连接部143,并沿排列轴向A2卡置在固定部141的相对两侧。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当接地片140组装并被夹持于内壳112的两个内壳部件112a、112b之间时,两个第一定位突部112-1沿对接轴向A1位于两个第一连接部142与两个第二连接部143之间,且固定部141沿排列轴向A2位于两个第一定位突部112-1之间,以限制接地片140在对接轴向A1上及排列轴向A2上的移动。
此外,在另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上述的两个第一定位突部112-1也可以均设置在同一个内壳部件112a上或均设置在同一个内壳部件112b上,此举同样能达到与上述相同的卡置效果。
请参考图3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内壳112的两个内壳部件112a、112b还包括突出于对接插槽111的两个第二定位突部112-2,且两个第二定位突部112-2位于两个第一定位突部112-1之间。固定部141具有对应于两个第二定位突部112-2的两个固定孔141-1,以让固定部141由两个固定孔141-1套设于内壳112的两个第二定位突部112-2,而限制接地片140在对接轴向A1上及排列轴向A2上的移动。正如前述内壳部件112a、112b彼此结构特征相同的对手件,因此第二定位突部112-2如图所示,其是由一个空心柱(图中有符号连线者)与一实心柱(图中无符号连线者)所组成,因此两个实心柱会插设于对手件的空心柱中而完成组装。请同时参考图5及图6,在本实施例中,内壳112在排列轴向A2上具有对称的两个容置凹口112-3。两个扣持臂144分别配置于内壳112的两个容置凹口112-3,且这些端子130(图3、图4)在排列轴向A2上位于两个扣持臂144之间。
详细而言,对接插槽111在排列轴向A2上位于两个容置凹口112-3之间。两个扣持臂144分别从两个容置凹口112-3伸入内壳112的对接插槽111,以与所述另一电连接器相接,而将所述另一电连接器稳固地夹持于内壳112的对接插槽111中。
此外,请参考图6,在本实施例中,在相对于内壳112的对接插槽111的一侧,结合至两个第一部件121的这些端子130的接合面与接地部145是共平面,而让这些端子130与接地部145的接合面能够以表面黏着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SMT)的方式接合至电路板(未绘示),但不以此为限。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中,可由接地片的结构设计,在不影响接地片夹持另一电连接器(未绘示)的夹持力下,缩短接地片在对接轴向上的长度,进而控制电连接器在对接轴向上的长度。据此,相较于习知电连接器因接地片的结构而增加电连接器在对接轴向上的长度,并影响电连接器的高频特性,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具有良好的高频特性。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壳体,具有对接插槽,且另一电连接器适于沿对接轴向插设于所述对接插槽;
绝缘本体,配置于所述壳体;
多个端子,沿排列轴向配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以及
接地片,配置于所述壳体,所述接地片包括固定部、两个第一连接部、两个第二连接部、两个扣持臂与两个接地部,
其中所述两个第一连接部分别从所述固定部延伸且延伸方向彼此相反,所述两个第二连接部分别从所述固定部延伸且延伸方向彼此相反,
其中所述两个扣持臂分别从所述两个第一连接部朝所述对接插槽延伸,所述两个接地部分别从所述两个第二连接部延伸,各所述扣持臂的延伸方向与各所述接地部的延伸方向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列轴向上,所述多个端子位于所述两个扣持臂之间,所述两个扣持臂分别具有对接端以夹持所述另一电连接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所述两个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两个扣持臂相互连接而形成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对接插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所述两个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两个接地部相互连接而形成倒U型结构,所述倒U型结构的开口背离所述对接插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各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在所述对接轴向上保持间距。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内壳与外壳,所述内壳具有所述对接插槽且包覆所述接地片,所述外壳包覆所述内壳、所述绝缘本体与所述多个端子,所述内壳具有两个第一定位突部,各所述第一定位突部伸入所述间距以沿所述对接轴向卡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是由两个内壳部件组成封闭环形结构并形成所述对接插槽,所述接地片组装在所述两个内壳部件之间且所述两个接地部延伸出所述内壳,所述两个第一定位突部位于所述两个内壳部件的至少其中之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内壳部件还形成位于所述排列轴向上的两个容置凹口,所述两个扣持臂分别从所述两个容置凹口伸入所述对接插槽。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还具有两个第二定位突部,位于所述两个内壳部件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固定部具有对应于所述两个第二定位突部的两个固定孔,所述接地片的所述固定部通过所述两个固定孔分别套设于所述两个第二定位突部而组装且定位在所述两个内壳部件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二定位突部沿所述排列轴向位于所述两个第一定位突部之间。
CN202122795796.2U 2021-11-16 2021-11-16 电连接器 Active CN2164888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95796.2U CN216488865U (zh) 2021-11-16 2021-11-16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95796.2U CN216488865U (zh) 2021-11-16 2021-11-16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88865U true CN216488865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395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95796.2U Active CN216488865U (zh) 2021-11-16 2021-11-16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888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58484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JP2591579Y2 (ja) コネクタ装置
US9806443B1 (en) Press-fit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US1036151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shielding plate retained tightly thereto
US7101196B1 (en) Seal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EP3249751B1 (en) Press-fit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JP2001006771A (ja) コネクタ
CN109390803B (zh) 电连接器
CN116632579A (zh) 插头组件、电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制作插头组件的方法
JP3898643B2 (ja) 小型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CN111525324B (zh) 电连接器
CN110098518B (zh) 一种稳定型母端子及其应用的稳定型公母对插电连接器
CN216488865U (zh) 电连接器
CN211789865U (zh) 连接器
CN110212343B (zh) 一种高速连接器及插孔接触件
CN116137406A (zh) 电连接器
EP3542420B1 (en) Press-fit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CN220585611U (zh) 一种双触点连接器
CN219371430U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20253514U (zh) 复合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
CN113140923B (zh) 电连接器
CN211789672U (zh) 连接器
CN211829271U (zh) 连接器
CN219760167U (zh) 一种正反插接非对称电连接器
CN217562879U (zh) 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