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71430U -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71430U
CN219371430U CN202223129362.XU CN202223129362U CN219371430U CN 219371430 U CN219371430 U CN 219371430U CN 202223129362 U CN202223129362 U CN 202223129362U CN 219371430 U CN219371430 U CN 2193714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power supply
insulating body
slots
connecto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2936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新磊
燕海龙
李华
韩洪强
罗嘉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714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714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用于传送信号的多个信号端子,所述多个信号端子保持在所述绝缘本体中;以及用于供电的多个供电端子,所述多个供电端子保持在所述绝缘本体中,其中,当两个所述连接器对配时,两个所述连接器中的任一连接器的供电端子均适于与另一连接器的供电端子接合,并且接合在一起的所述供电端子并联连接。该连接器通过将多对接合在一起的供电端子并联连接,以提供比较大的电流。此外,该连接器可以在传输比较大的电流的同时可以保持连接器的低的高度。进一步地,该连接器具有雌雄同体结构,因而不需要制造用于对配的两种不同连接器,从而简化了模具,降低了连接器的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连接器以及包括上述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混合有供电端子和信号端子的连接器,有时要求供电端子传输高达例如100安培的电流,然而这在一些高度比较小的连接器中很难实现,即,在保持连接器的本身形态低的基础上来传输很大的电流是非常困难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用于传送信号的多个信号端子,所述多个信号端子保持在所述绝缘本体中;和用于供电的多个供电端子,所述多个供电端子保持在所述绝缘本体中,其中,当两个所述连接器对配时,两个所述连接器中的任一连接器的供电端子均适于与另一连接器的供电端子接合,并且接合在一起的所述供电端子并联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两个所述连接器中的任一连接器的供电端子从所述绝缘本体沿对配方向朝向另一连接器延伸的高度与所述信号端子从所述绝缘本体沿对配方向朝向另一连接器延伸的高度一致。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绝缘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插槽,所述多个第一插槽沿所述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排成至少一排,所述多个信号端子定位在每排第一插槽的两侧。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每个供电端子均包括引脚、多个电接触点以及连接在所述引脚和所述多个电接触点之间的连接部。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所述连接部的靠近所述电接触点的部分具有圆弧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引脚包括中间引脚以及位于所述中间引脚的至少一侧的侧部引脚。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焊球,所述焊球连接至对应的供电端子的引脚。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间隔件,所述间隔件贴靠在所述绝缘本体的远离另一连接器的一侧,并具有定位在相邻的焊球之间的实体部分。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中间引脚形成有用于与所述间隔件发生干涉以防止所述间隔件从所述绝缘本体分离的锁止部。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绝缘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插槽,多个所述第二插槽分成两组,两组第二插槽对称地位于所述多个第一插槽的沿所述绝缘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并且沿所述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排成至少一排,所述多个供电端子定位在每排第二插槽的两侧。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每个供电端子均包括引脚以及从所述引脚延伸的电接触部,所述电接触部的自由端形成有一个凸起的弹性接触部;并且当两个所述连接器对配时,两个所述连接器中的任一连接器的所述供电端子的弹性接触部适于与另一连接器的所述供电端子的电接触部电接触。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绝缘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插槽,多个所述第二插槽分成两组,两组第二插槽对称地位于所述多个第一插槽的沿所述绝缘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并且沿所述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排成至少一排,所述多个供电端子定位在每排第二插槽的两侧。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供电端子包括第一供电端子和第二供电端子,当两个所述连接器对配时,两个所述连接器中的任一连接器的所述第一供电端子适于与另一连接器的所述第二供电端子接合。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二供电端子由所述信号端子代替。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绝缘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插槽,所述多个第二插槽位于所述多个第一插槽的沿所述绝缘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并且沿所述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排成至少一排,所述多个供电端子定位在每排第二插槽的两侧。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一供电端子由铜板制成,所述第一供电端子包括第一板状部和与所述第一板状部叠置的第二板状部,所述第一板状部和所述第二板状部分别包括引脚以及从所述引脚延伸的电接触部。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一板状部和所述第二板状部分别包括位于所述引脚和所述电接触部之间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被构造成当所述第一供电端子在所述绝缘本体中就位后,所述抵接部抵接在所述绝缘本体上。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一供电端子是一体地形成的。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绝缘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被构造成引导两个所述连接器中的任一连接器对配到另一个连接器上。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引导结构包括:引导槽,所述引导槽形成在所述绝缘本体的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处,并在垂直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方向上延伸,以及引导柱,所述引导柱形成在所述绝缘本体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处,其中,当两个所述连接器对配时,两个所述连接器中的任一连接器的引导柱适于与另一连接器的引导槽接合。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引导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引导槽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上间隔排布。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引导槽采用长形孔的形式,并且所述引导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两个如上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两个所述连接器对配在一起,两个所述连接器中的任一连接器的供电端子与另一连接器的供电端子接合,并且接合在一起的所述供电端子并联连接。
根据本公开上述各种实施例的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在将两个连接器对配时,通过将所述两个连接器中的供电端子成对地接合,并且多对接合在一起的供电端子并联连接,以提供比较大的电流。此外,该连接器的供电端子从绝缘本体沿对配方向朝向另一连接器延伸的高度与信号端子从绝缘本体沿对配方向朝向另一连接器延伸的高度基本上一致,进而在传输比较大的电流的同时可以保持连接器的低的高度。进一步地,该连接器具有雌雄同体结构,因而不需要制造用于对配的两种不同连接器,从而简化了模具,降低了连接器的制造成本。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公开所作的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公开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平面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供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示出图4所示的连接器组件的两个连接器的供电端子彼此电连接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示出图5所示的供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图7所示的连接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示出图9所示的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示出图7所示的连接器的供电端子的示意图;以及
图12是示出图11所示的供电端子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将参照含有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的附图充分描述本公开,但在此描述之前应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修改本文中所描述的本公开,同时获得本公开的技术效果。因此,须了解以上的描述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为一广泛的揭示,且其内容不在于限制本公开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公开的总体上的发明构思,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用于传送信号的多个信号端子,所述多个信号端子保持在所述绝缘本体中;以及用于供电的多个供电端子,所述多个供电端子保持在所述绝缘本体中,其中,当两个所述连接器对配时,两个所述连接器中的任一连接器的供电端子均适于与另一连接器的供电端子接合,并且接合在一起的所述供电端子并联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总体上的发明构思,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两个如上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两个所述连接器对配在一起,两个所述连接器中的任一连接器的供电端子与另一连接器的供电端子接合,并且接合在一起的所述供电端子并联连接。
如图1至图2、图4、图7所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100、100'包括绝缘本体10、多个信号端子20以及多个供电端子30。所述多个信号端子保持在绝缘本体11中,并用于传送信号,所述多个供电端子30保持在绝缘本体11中,并用于供电。当两个连接器100、100'对配时,两个连接器100、100'中的任一连接器100(100')的供电端子30均适于与另一连接器100'(100)的供电端子30接合,并且多对接合在一起的供电端子30并联连接,以提供比较大的电流,例如100安培,甚至更高。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器100(100')的供电端子30从绝缘本体10沿对配方向Z朝向另一连接器100'(100)延伸的高度与信号端子20从绝缘本体10沿对配方向Z朝向另一连接器100'(100)延伸的高度基本上一致,进而在传输较大的电流的同时可以保持连接器的低的高度。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和图7所示,绝缘本体10上形成多个第一插槽12,所述多个第一插槽12沿绝缘本体10的宽度方向Y排成至少一排,所述多个信号端子20定位在每排第一插槽12的两侧。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每个供电端子30均包括引脚31、多个电接触点38以及连接在引脚31和所述多个电接触点38之间的连接部37。当两个连接器100、100'对配时,两个连接器100、100'中的任一连接器100(100')的供电端子30的所述多个电接触点38适于与另一连接器100'(100)的供电端子30的所述多个电接触点接触,这样,通过设置所述多个电接触点38,可以大大提高传输大电流时的接触稳定性。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连接部37的靠近所述多个电接触点38的部分具有圆弧结构39,以便于降低在两个连接器100、100'插拔过程中的插拔力。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引脚31包括中间引脚31a以及分别位于中间引脚31a的两侧的侧部引脚31b。虽然在该实施例中,示出了两个侧部引脚31b,然而,在本公开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在中间引脚31a的一侧设置一个侧部引脚31b。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9至图10所示,连接器100、100'还包括焊球50,该焊球50连接至对应的供电端子30的引脚31。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8至图10所示,连接器100、100'还包括间隔件40,该间隔件例如可以采用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其贴靠在绝缘本体10的远离另一连接器100'、100的一侧,并具有定位在相邻的焊球50之间的实体部分。具体地,如图所示,间隔件40可以是板状件,具有间隔开的多个容纳孔41,在每个容纳孔41中容纳一个焊球50。焊球50具有从容纳孔40露出而待被焊接在电路板上的焊接部分。在一些示例中,每个焊球50与引脚31连接的部分至少部分定位在容纳孔41内。例如,除了焊接部分,焊球50的其他部分都被容纳或包围在对应的容纳孔41中,从而各个焊球50彼此间隔开。该间隔件40例如可以通过铆接件60固定在绝缘本体10上。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中间引脚31a形成有用于与间隔件40发生干涉以防止间隔件40与连接器100、100'的绝缘本体10分离的锁止部36,该锁止部例如可以采用倒刺结构。在该实施例中,间隔件40通过将其外边缘部分热铆接在绝缘本体10上,并通过在中间引脚31a上的锁止部36与间隔件40发生干涉,这样,可以将间隔件40的内部部分可靠地贴靠在绝缘本体10上,从而避免间隔件40在回流焊接工艺(产品在客户使用时会通过回流焊接工艺焊接在客户的PCB上)后发生翘曲而与绝缘本体10之间产生过大的间隙,进而影响焊球50的共面度及SI性能。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每个供电端子30均包括引脚31以及从该引脚31延伸的电接触部32,该电接触部32的自由端形成有一个凸起的弹性接触部33;并且当两个连接器100、100'对配时,两个连接器100、100'中的任一连接器100(100')的供电端子30的弹性接触部33适于与另一连接器100'(100)的供电端子30的电接触部32电接触。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图7所示,绝缘本体10上形成多个第二插槽13,所述多个第二插槽13分成两组,两组第二插槽13对称地位于所述多个第一插槽12的沿绝缘本体10的长度方向X的两侧,并且沿绝缘本体10的宽度方向Y排成至少一排,所述多个供电端子30定位在每排第二插槽13的两侧。这样对配的两个连接器100、100'可以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也就是说,该连接器100、100'具有雌雄同体结构,因而不需要制造用于对配的两种不同连接器,从而降低了连接器的制造成本。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插槽13也可以位于绝缘本体10的长度方向X的中部或其它位置。
如图4至图6所示,供电端子30包括第一供电端子30a和第二供电端子30b,当两个连接器100、100'对配时,两个连接器100、100'中的任一连接器100(100')的第一供电端子30a适于与另一连接器100'(100)的第二供电端子30b接合。也就是说,连接器100的第一供电端子30a与另一连接器100'的第二供电端子30b接合,并且连接器100的第二供电端子30b与另一连接器100'的第一供电端子30a接合。并且多对接合在一起的第一供电端子30a与第二供电端子30b并联连接,以提供比较大的电流,例如100安培,甚至更高。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5所示,第二供电端子30b的尺寸和结构与信号端子20是完全相同的。也就是说,第二供电端子30b可以由信号端子20代替。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供电端子30a由高导电率的板材制成,例如,铜板。第一供电端子30a包括第一板状部30a1和与该第一板状部30a1叠置的第二板状部30a2,第一板状部30a1和第二板状部30a2分别包括引脚31以及从该引脚31延伸的电接触部32。这样可以增加第一供电端子30a的厚度,以便传输比较大的电流。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板状部30a1和第二板状部30a2分别包括位于引脚31和电接触部32之间的抵接部34,该抵接部34被构造成当第一供电端子30a在绝缘本体10中就位后,抵接部34抵接在绝缘本体10上,以固定该第一供电端子30a。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供电端子30a是一体地形成的。例如可以由铜板通过冲压工艺一体地形成,以便降低制造成本。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绝缘本体10上形成有多个第二插槽13,所述多个第二插槽13位于所述多个第一插槽12的沿绝缘本体10的长度方向X的一侧,并且沿绝缘本体10的宽度方向Y排成至少一排,所述多个供电端子30定位在每排第二插槽13的两侧。这样对配的两个连接器100、100'可以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也就是说,该连接器100、100'具有雌雄同体结构,因而不需要制造用于对配的两种不同连接器,从而降低了连接器的制造成本。
在图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信号端子20和多个供电端子30插装在绝缘本体10中,然而,需要说明的是,多个信号端子20和多个供电端子30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固定在绝缘本体10中。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绝缘本体10具有沿其长度方向X的第一端以及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绝缘本体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引导结构,该引导结构被构造成引导两个连接器100、100'中的任一连接器100对配到另一个连接器100'上。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每个引导结构包括引导槽14和引导柱15,引导槽14形成在绝缘本体10的第一端处,并在垂直于绝缘本体10的方向上延伸,引导柱15形成在绝缘本体10的第二端处,当连接器100(100')与与其自身完全相同的另一连接器100'(100)对配时,连接器100(100')的引导柱15适于与另一连接器100'(100)的引导槽14接合,连接器100(100')的引导槽14适于与另一连接器100'(100)的引导柱15接合,以实现引导作用。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引导槽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引导槽14在绝缘本体10的宽度方向Y上排布。这样,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错位的两个引导槽14A、3B可以实现在宽度方向X上的引导作用。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引导槽14采用长形孔的形式,并且引导槽14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绝缘本体10的宽度方向Y。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引导槽14也可为圆形孔或椭圆形孔等。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包括两个对配的连接器100、100',两个连接器100、100'中的任一连接器100(100')的供电端子30均适于与另一连接器100'(100)的供电端子30接合,并且多对接合在一起的供电端子30并联连接。该连接器组件在两个连接器100、100'的对配方向Z上的高度是可以例如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调节的。
根据本公开上述各种实施例的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在将两个连接器对配时,通过将所述两个连接器中的供电端子成对地接合,并且多对接合在一起的供电端子并联连接,以提供比较大的电流。此外,该连接器的供电端子从绝缘本体沿对配方向朝向另一连接器延伸的高度与信号端子从绝缘本体沿对配方向朝向另一连接器延伸的高度基本上一致,进而在传输很大的电流的同时可以保持连接器的低的高度。进一步地,该连接器具有雌雄同体结构,因而不需要制造用于对配的两种不同连接器,从而简化了模具,降低了连接器的制造成本。该连接器不仅可以传输高速信号,也可以用于供电。从而实现了混合式连接器的功能。并且可以实现客户对通过UL1977认证的需求。此外,该连接器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应用,增加或减少供电端子的数量来实现传输不同大小的电流,进而实现扩展功能。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公开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总体发明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公开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Claims (23)

1.一种连接器(100、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
绝缘本体(10);
用于传送信号的多个信号端子(20),所述多个信号端子(20)保持在所述绝缘本体(10)中;以及
用于供电的多个供电端子(30),所述多个供电端子(30)保持在所述绝缘本体(10)中,
其中,当两个所述连接器(100、100')对配时,两个所述连接器(100、100')中的任一连接器(100、100')的供电端子(30)均适于与另一连接器(100'、100)的供电端子(30)接合,并且接合在一起的所述供电端子(30、30)并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两个所述连接器(100、100')中的任一连接器(100、100')的供电端子(30)从所述绝缘本体(10)沿对配方向(Z)朝向另一连接器(100'、100)延伸的高度与所述信号端子(20)从所述绝缘本体(10)沿对配方向(Z)朝向另一连接器(100'、100)延伸的高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绝缘本体(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插槽(12),所述多个第一插槽(12)沿所述绝缘本体(10)的宽度方向(Y)排成至少一排,所述多个信号端子(20)定位在每排第一插槽(12)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每个供电端子(30)均包括引脚(31)、多个电接触点(38)以及连接在所述引脚和所述多个电接触点(38)之间的连接部(3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部(37)的靠近所述电接触点(38)的部分具有圆弧结构(39)。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引脚(31)包括中间引脚(31a)以及位于所述中间引脚(31a)的至少一侧的侧部引脚(31b)。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100、100')还包括焊球(50),所述焊球(50)连接至对应的供电端子(30)的引脚(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100、100')还包括间隔件(40),所述间隔件贴靠在所述绝缘本体(10)的远离另一连接器(100'、100)的一侧,并具有定位在相邻的焊球(50)之间的实体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中间引脚(31a)形成有用于与所述间隔件(40)发生干涉以防止所述间隔件(40)从所述绝缘本体(10)分离的锁止部(36)。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绝缘本体(1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插槽(13),多个所述第二插槽(13)分成两组,两组第二插槽(13)对称地位于所述多个第一插槽(12)的沿所述绝缘本体(10)的长度方向(X)的两侧,并且沿所述绝缘本体(10)的宽度方向(Y)排成至少一排,所述多个供电端子(30)定位在每排第二插槽(13)的两侧。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每个供电端子(30)均包括引脚(31)以及从所述引脚(31)延伸的电接触部(32),所述电接触部(32)的自由端形成有一个凸起的弹性接触部(33);并且当两个所述连接器(100、100')对配时,两个所述连接器(100、100')中的任一连接器(100、100')的所述供电端子(30)的弹性接触部(33)适于与另一连接器(100'、100)的所述供电端子(30)的电接触部(32)电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绝缘本体(1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插槽(13),多个所述第二插槽(13)分成两组,两组第二插槽(13)对称地位于所述多个第一插槽(12)的沿所述绝缘本体(10)的长度方向(X)的两侧,并且沿所述绝缘本体(10)的宽度方向(Y)排成至少一排,所述多个供电端子(30)定位在每排第二插槽(13)的两侧。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供电端子(30)包括第一供电端子(30a)和第二供电端子(30b),当两个所述连接器(100、100')对配时,两个所述连接器(100、100')中的任一连接器(100、100')的所述第一供电端子(30a)适于与另一连接器(100'、100)的所述第二供电端子(30b)接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供电端子(30b)由所述信号端子(20)代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绝缘本体(1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插槽(13),所述多个第二插槽(13)位于所述多个第一插槽(12)的沿所述绝缘本体(10)的长度方向(X)的一侧,并且沿所述绝缘本体(10)的宽度方向(Y)排成至少一排,所述多个供电端子(30)定位在每排第二插槽(13)的两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供电端子(30a)由铜板制成,所述第一供电端子(30a)包括第一板状部(30a1)和与所述第一板状部(30a1)叠置的第二板状部(30a2),所述第一板状部(30a1)和所述第二板状部(30a2)分别包括引脚(31)以及从所述引脚(31)延伸的电接触部(32)。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板状部(30a1)和所述第二板状部(30a2)分别包括位于所述引脚(31)和所述电接触部(32)之间的抵接部(34),所述抵接部(34)被构造成当所述第一供电端子(30a)在所述绝缘本体(10)中就位后,所述抵接部(34)抵接在所述绝缘本体(10)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供电端子(30a)是一体地形成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绝缘本体(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被构造成引导两个所述连接器(100、100')中的任一连接器(100、100')对配到另一个连接器(100'、100)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引导结构包括:
引导槽(14),所述引导槽(14)形成在所述绝缘本体(10)的沿其长度方向(X)的第一端处,并在垂直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方向上延伸,以及
引导柱(15),所述引导柱(15)形成在所述绝缘本体(10)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处,其中,当两个所述连接器(100、100')对配时,两个所述连接器(100、100')中的任一连接器(100、100')的引导柱(15)适于与另一连接器(100'、100)的引导槽(14)接合。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引导槽(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引导槽(14)在所述绝缘本体(10)的宽度方向(Y)上间隔排布。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引导槽(14)采用长形孔的形式,并且所述引导槽(14)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宽度方向(Y)。
23.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两个根据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100、100'),其中,两个所述连接器(100、100')对配在一起,两个所述连接器(100、100')中的任一连接器(100、100')的供电端子(30)与另一连接器(100'、100)的供电端子(30)接合,并且接合在一起的所述供电端子(30、30)并联连接。
CN202223129362.XU 2022-07-29 2022-11-24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1937143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82634 2022-07-29
CN2022219826348 2022-07-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71430U true CN219371430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18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29362.XU Active CN219371430U (zh) 2022-07-29 2022-11-24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714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66080B2 (ja) 挿入型端子を備えた電気コネクタ
US933141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8092015B (zh) 缆线、缆线组件以及将缆线连接到基板的方法
US8979551B2 (en) Low-profile mezzanine connector
EP3249751B1 (en) Press-fit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US9806443B1 (en) Press-fit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US20220173550A1 (en) Integrally shielded cable connector
KR101026650B1 (ko) 전기 커넥터
US20020142629A1 (en) Board moun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1042486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test method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68548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0854572A (zh) 连接器
US6692273B1 (en) Straddle mount connector
CN112701511A (zh) 电连接器
CN116632579A (zh) 插头组件、电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制作插头组件的方法
CN111525324B (zh) 电连接器
US7988477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s with multiple mating portions in different direction
CN219371430U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US666344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taggered contacts
US20140363991A1 (en) Ultra low-profile connectors
CN117477251A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18123754U (zh) 电连接组件和电连接装置
JP2008293892A (ja) コンタクト及び該コンタクトを使用するコネクタ
CN218123755U (zh) 电连接组件和电连接装置
US2024007980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