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40417U - 一种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40417U
CN210440417U CN201920893235.6U CN201920893235U CN210440417U CN 210440417 U CN210440417 U CN 210440417U CN 201920893235 U CN201920893235 U CN 201920893235U CN 210440417 U CN210440417 U CN 2104404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cuum
cap
sucker
leakage
s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9323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玉林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telligent B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telligent B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telligent B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9323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404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404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404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该组件包括吸盘;所述吸盘包括用于接触吸附面的吸附口,以及用于连接真空的真空接口;所述吸附口和所述真空接口分别开设位于所述吸盘的两端;所述真空接口的开口处设置有真空逻辑阀;在所述吸盘的内腔处于真空吸附状态时,所述真空逻辑阀开启并连通所述吸盘的内腔与真空;在所述吸盘处于真空泄气状态时,所述真空逻辑阀关闭并隔绝所述吸盘的内腔与真空。该组件能在进行真空吸附时有效防止真空泄漏,防真空泄漏效果好,且结构简单,防尘要求低,从而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高并保持长久精密性,应用环境选择性低,适用范围广,有利于工业生产成本的降低。

Description

一种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吸附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真空吸附的应用范围变得更加广阔。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生产物料的转移、产品的下料、产品的摆放等均可见真空吸附的身影,而且,真空吸附还用于爬墙机器人的行走技术中。
真空吸附技术中,需要有效防止真空泄漏,现有的防止真空泄漏的方式是在真空吸盘与真空接口处设置逻辑阀。然而,现有的逻辑阀的内部结构通常设计较为精密,防尘要求较高,在细微杂质进入阀体内部后会作出灵敏反应从而关闭阀门;由于这种逻辑阀的防尘要求较高,从而限制了其在含尘或微尘生产领域的应用,应用环境选择性高,使其应用范围局限性小;同时,现有的逻辑阀的高防尘要求使其在受到污染时的精密性变差,使用寿命降低,需要定期检修或更换,从而增加了工业生产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提供了一种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吸附组件能在进行真空吸附时有效防止真空泄漏,防真空泄漏效果好,而且,结构简单,防尘要求低,从而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高并保持长久精密性,应用环境选择性低,适用范围广,有利于工业生产成本的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包括吸盘;所述吸盘包括用于接触吸附面的吸附口,以及用于连接真空的真空接口;所述吸附口和所述真空接口分别开设位于所述吸盘的两端;
所述真空接口的开口处设置有真空逻辑阀;在所述吸盘的内腔处于真空吸附状态时,所述真空逻辑阀开启并连通所述吸盘的内腔与真空;在所述吸盘处于真空泄气状态时,所述真空逻辑阀关闭并隔绝所述吸盘的内腔与真空。
优选的,所述真空逻辑阀包括阀体;
所述阀体呈帽盖状,且帽盖的开口朝向背离所述吸盘的一侧;
所述阀体的帽盖包括帽盖冠部和帽盖本体部,所述帽盖本体部的边缘与所述吸盘的真空接口连接,所述帽盖冠部位于所述吸盘的内腔内;
所述帽盖冠部与所述帽盖本体部之间一端相互连接,所述帽盖冠部与所述帽盖本体部之间另一端相互分离并形成开口;且在所述吸盘处于真空泄气状态时,所述帽盖冠部与所述帽盖本体部可密封闭合。
更优选的,所述帽盖冠部与所述帽盖本体部的连接面所对应的环帽盖弧长小于所在的环帽盖周长的一半。
更优选的,所述吸盘与所述帽盖本体部为一体结构,所述吸盘的真空接口即为所述帽盖本体部的通口。
更优选的,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所述帽盖冠部与所述帽盖本体部为一体结构,所述阀体的帽盖通过靠近顶部处环帽盖开设的非闭环细缝分割为所述帽盖冠部与所述帽盖本体部。
更优选的,所述帽盖冠部具有弹性。
更优选的,所述帽盖冠部为橡胶块。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帽盖冠部与所述帽盖本体部之间具有倾角。
优选,所述吸盘为橡胶吸盘。
优选的,所述吸盘沿吸附轴向可折叠。
本实用新型的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的设计原理依据空气流负压原理,通过将真空逻辑阀的阀体设计成包括帽盖冠部与帽盖本体部的两部分,帽盖冠部与帽盖本体部之间具有非闭环细缝;真空吸附正常状态下,真空与吸盘的内腔之间可通过非闭环细缝进行连通,保持真空吸附正常作业;而在真空泄漏情况下,空气将进入吸盘的内腔并从非闭环细缝快速进入真空腔室,由于空气从非闭环细缝中快速流过从而产生空气流负压效应,帽盖冠部在空气流负压效应的作用下将迅速向空气流靠拢并最终密闭贴合在帽盖本体部上,从而阻止了真空腔室内的真空泄漏。而且,帽盖冠部密闭贴合在帽盖本体部上后,由于帽盖冠部的两侧存在压差,从而使帽盖冠部始终与帽盖本体部保持密闭贴合,避免了继续发生真空泄漏,直至吸盘内腔重新恢复真空,而帽盖冠部将在其自身弹性力作用下重新回复至原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吸附组件能在进行真空吸附时有效防止真空泄漏,防真空泄漏效果好;而且,采用阀体为包括冠部与本体部的帽盖式设计,利用空气流负压原理实现防真空泄漏,结构简单,防尘要求低,从而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高并保持长久精密性,应用环境选择性低,适用范围广,有利于工业生产成本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的真空逻辑阀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的真空逻辑阀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1-吸盘,101-吸附口,102-真空接口,2-真空逻辑阀,20-阀体,201-帽盖冠部,202-帽盖本体部,203-非闭环细缝,3-真空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及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顶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仅用于区分描述,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更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参见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该真空吸附组件包括吸盘1;所述吸盘1包括用于接触吸附面的吸附口101,以及用于连接真空的真空接口102;所述吸附口101和所述真空接口102分别开设位于所述吸盘1的两端。
具体的,在真空吸附作业的应用过程中,吸盘1的具有真空接口102的一端紧密配合在真空腔室3上,且真空接口102与真空腔室3上的真空接口对接。
而且,所述吸盘1沿吸附轴向可折叠。本实施例中,所述吸盘1为橡胶吸盘。吸盘1在吸附轴向上可折叠,从而使吸附组件在外力驱动下贴近吸附面进行吸附时,吸盘1贴近吸附面过程中会逐渐折叠并逐渐排出其内腔内的空气,形成初步真空负压。
所述真空接口102的开口处设置有真空逻辑阀2;在所述吸盘1的内腔处于真空吸附状态时,所述真空逻辑阀2开启并连通所述吸盘1的内腔与真空;在所述吸盘1处于真空泄气状态时,所述真空逻辑阀2关闭并隔绝所述吸盘1的内腔与真空。
其中,所述真空逻辑阀2包括阀体20。所述阀体20呈帽盖状,且帽盖的开口朝向背离所述吸盘1的一侧。所述阀体20的帽盖包括位于上方的帽盖冠部201和位于下方的帽盖本体部202,所述帽盖本体部202的边缘与所述吸盘1的真空接口102连接,所述帽盖冠部201位于所述吸盘1的内腔内。
所述帽盖冠部201与所述帽盖本体部202之间一端相互连接,所述帽盖冠部201与所述帽盖本体部202之间另一端相互分离并形成开口;且在所述吸盘1处于真空泄气状态时,所述帽盖冠部201与所述帽盖本体部202可密封闭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帽盖冠部201与所述帽盖本体部202的连接面所对应的环帽盖弧长小于所在的环帽盖周长的一半。
而且,所述吸盘1与所述帽盖本体部202为一体结构,即所述吸盘1的真空接口102为所述帽盖本体部202的帽口。
进一步的,所述帽盖冠部201与所述帽盖本体部202为一体结构,所述阀体20的帽盖通过靠近顶部处环帽盖开设的非闭环细缝203分割为所述帽盖冠部201与所述帽盖本体部202。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帽盖冠部201具有弹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帽盖冠部201为橡胶块。
进一步的,所述帽盖冠部201与所述帽盖本体部202之间具有倾角。
参见图2a和图2b所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进行真空吸附工作时。首先,在进行真空吸附作业中,帽盖冠部201与帽盖本体部202之间具有倾角,非闭环细缝203处于开放状态,即此时真空逻辑阀开启,吸盘1的内腔与真空保持连通,使吸盘1能够对吸附面产生吸附力。当真空吸附作业结束而吸盘1与吸附面分离时,或者真空作业时吸盘1发生泄气现象时,空气进入吸盘1的内腔并从非闭环细缝203快速进入真空腔室3,由于空气从非闭环细缝203中快速流过从而产生空气流负压效应,帽盖冠部201在空气流负压效应的作用下迅速向空气流靠拢并最终密闭贴合在帽盖本体部202上,从而阻止了真空腔室3内的真空泄漏。帽盖冠部201密闭贴合在帽盖本体部202上后,由于帽盖冠部201的两侧存在压差,从而使帽盖冠部201始终与帽盖本体部202保持密闭贴合,避免了发生真空泄漏。
而且,在继续进行吸附时,外力驱动吸附组件贴近吸附面进行吸附时,吸盘1贴近吸附面过程中会逐渐折叠并逐渐排出其内腔内的空气,形成初步真空负压;此时,由于帽盖冠部201两侧的压差作用力逐渐变小,并最终小于帽盖冠部201的自身弹力,帽盖冠部201将回复原位,非闭环细缝203重新导通真空室3与吸盘1的内腔。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仅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及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及原理下所做的变更、组合、删除、替换或修改等均将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盘(1);所述吸盘(1)包括用于接触吸附面的吸附口(101),以及用于连接真空的真空接口(102);所述吸附口(101)和所述真空接口(102)分别开设位于所述吸盘(1)的两端;
所述真空接口(102)的开口处设置有真空逻辑阀(2);在所述吸盘(1)的内腔处于真空吸附状态时,所述真空逻辑阀(2)开启并连通所述吸盘(1)的内腔与真空;在所述吸盘(1)处于真空泄气状态时,所述真空逻辑阀(2)关闭并隔绝所述吸盘(1)的内腔与真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逻辑阀(2)包括阀体(20);
所述阀体(20)呈帽盖状,且帽盖的开口朝向背离所述吸盘(1)的一侧;
所述阀体(20)的帽盖包括帽盖冠部(201)和帽盖本体部(202),所述帽盖本体部(202)的边缘与所述吸盘(1)的真空接口(102)连接,所述帽盖冠部(201)位于所述吸盘(1)的内腔内;
所述帽盖冠部(201)与所述帽盖本体部(202)之间一端相互连接,所述帽盖冠部(201)与所述帽盖本体部(202)之间另一端相互分离并形成开口;且在所述吸盘(1)处于真空泄气状态时,所述帽盖冠部(201)与所述帽盖本体部(202)可密封闭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冠部(201)与所述帽盖本体部(202)的连接面所对应的环帽盖弧长小于所在的环帽盖周长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1)与所述帽盖本体部(202)为一体结构,所述吸盘(1)的真空接口(102)即为所述帽盖本体部(202)的通口。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冠部(201)与所述帽盖本体部(202)为一体结构,所述阀体(20)的帽盖通过靠近顶部处环帽盖开设的非闭环细缝(203)分割为所述帽盖冠部(201)与所述帽盖本体部(20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冠部(201)具有弹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冠部(201)为橡胶块。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冠部(201)与所述帽盖本体部(202)之间具有倾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1)为橡胶吸盘。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一种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1)沿吸附轴向可折叠。
CN201920893235.6U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 Active CN2104404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93235.6U CN210440417U (zh)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93235.6U CN210440417U (zh)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40417U true CN210440417U (zh) 2020-05-01

Family

ID=70403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93235.6U Active CN210440417U (zh)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404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38984B2 (ja) 真空コップアセンブリー
CN206241905U (zh) 一种曲面异形真空吸盘
CN205397489U (zh) 一种真空吸附搬运机械臂
CN210440417U (zh) 一种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
AU2015203081A1 (en) Device for Clamping a Workpiece to a Workbench
CN210942025U (zh) 一种真空吸附爬行运动机构
CN108673548B (zh) 一种应用于玻璃转运机构的真空吸附装置
CN210189553U (zh) 自密封真空吸盘
JPH1126553A (ja) 吸着コレット
CN209947814U (zh) 一种用于半导体生产的吸嘴
CN218619114U (zh) 真空逻辑阀
CN218560350U (zh) 一种大吸力吸嘴
JP3075790U (ja) 気体コントロールモジュール開閉機構
CN215470152U (zh) 便于切换的镜片吸取组件
CN220516563U (zh) 一种多孔真空吸盘
CN218582045U (zh) 一种具有破孔自动闭合功能的多孔真空吸盘
CN213420010U (zh) 真空保压止回阀
CN110039467B (zh) 自密封真空吸盘
CN214323094U (zh) 一种真空堵孔吸盘
CN217933755U (zh) 一种盖板吸附装置
CN214855840U (zh) 一种密封性能好的防菌餐具
CN215087251U (zh) 一种移液器
CN216128492U (zh) 药品包装用的吸盘结构
CN214393938U (zh) 一种多用途真空吸取器吸口装置
CN213871037U (zh) 一种驱动轴密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2

Address after: 516000 Yonglian Industrial Park, Jiangjun Road, Qiuchang Town, Huiyang District,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ang Yulin

Address before: 518052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before Bay Road No. 1 building 201 room A (located in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intelligent Bay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