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37493U - 一种自动扣球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扣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37493U
CN210437493U CN201921021802.5U CN201921021802U CN210437493U CN 210437493 U CN210437493 U CN 210437493U CN 201921021802 U CN201921021802 U CN 201921021802U CN 210437493 U CN210437493 U CN 2104374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misphere
lower hemisphere
correcting
adsorption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2180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海啸
李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yuan Jinhaicheng Animation Gif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yuan Jinhaicheng Animation Gif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yuan Jinhaicheng Animation Gif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yuan Jinhaicheng Animation Gif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2180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374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374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374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扣球机,包括下半球振动盘机构、下半球传送机构、下半球转移机构、产品上料机构、上半球振动盘机构和上半球转移及压合机构,通过所述下半球振动盘机构将下半球输送至下半球转移机构上,由下半球转移机构将下半球转送至下半球传送机构上,再经产品上料机构将产品放入下半球中,在下半球上料的同时,由所述上半球振动盘机构将上半球输出,再由所述上半球转移及压合机构将上半球转送至下半球上并压合,即完成扣球动作,整个下半球、上半球和产品的输送及上料、下半球与上半球的扣合均自动完成,提高了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保证了生产的稳定性及成品质量,而且,所述下半球上料与上半球上料同步进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扣球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扣球机。
背景技术
目前,扣球装公仔的生产装配均采用人工完成,因上下半球的扣合需要很大的力量去完成,造成了人工长时间的扣合的疲劳,从而降低产能作业效率低下,无法确保产品的生产周期稳定性,浪费大量的生产资源。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扣球机,使上半球上料、下半球上料、产品上料、上半球和下半球的校正及扣合动作均实现自动化操作,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扣球机,包括用于输出下半球的下半球振动盘机构、下半球传送机构、用于将下半球转移至下半球传送机构上的下半球转移机构、用于产品上料并输送于下半球中的产品上料机构、用于输出上半球的上半球振动盘机构和用于将上半球转移至下半球上并压合的上半球转移及压合机构,所述下半球转移机构设置于下半球振动盘机构的输出端,所述下半球传送机构设置于下半球转移机构的一侧,所述产品上料机构设置于下半球传送机构的一侧,所述上半球振动盘机构设置于下半球传送机构的另一侧,所述上半球转移及压合机构架设于下半球传送机构上。
所述的自动扣球机中,所述下半球转移机构包括置物台、支架、第一平移气缸、第一滑轨、第一滑块、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一吸附组件,所述置物台设置于下半球振动盘机构的输出端,所述支架位于置物台的一侧,所述第一平移气缸和第一滑轨均设置于支架上,所述第一滑块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一滑轨上,并与第一平移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设置于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一吸附组件连接于第一升降组件的活动端。
所述的自动扣球机中,所述产品上料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传送带、支撑架、第二平移气缸、第二滑轨、第二滑块、第二升降组件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传送带联接,所述支撑架设置于第一传送带的一侧,所述第二平移气缸和第二滑轨均设置于支撑架上,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二滑轨上,并与第二平移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所述第二升降组件设置于第二滑块上,所述夹持组件连接于第二升降组件的活动端。
所述的自动扣球机中,所述上半球转移及压合机构包括安装架、第三平移气缸、第三滑轨、第三滑块、第三升降组件、压合座和第二吸附组件,所述第三平移气缸和第三滑轨均设置于安装架上,所述第三滑块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三滑轨上,并与第三平移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所述第三升降组件设置于第三滑块上,所述压合座连接于第三升降组件的活动端,所述第二吸附组件设置于压合座内。
所述的自动扣球机,还包括设置于上半球振动盘机构的输出端的上半球校正机构,滑动设置于上半球转移及压合机构上的下半球校正机构。
所述的自动扣球机中,所述上半球校正机构包括校正台、推送气缸和用于校正上半球的球心位置的校正块,所述校正台设置于上半球振动盘机构的输出端,所述校正块滑动设置于校正台上,所述校正块与推送气缸的活动端连接。
所述的自动扣球机中,所述下半球校正机构包括第四升降组件和校正座,所述第四升降组件滑动设置于第三滑块上,所述校正座连接于第四升降组件的活动端,所述第四升降组件与第三升降组件呈预设间距设置。
所述的自动扣球机中,所述下半球传送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传送带和球形座,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二传送带联接,所述球形座均布于第二传送带上。
所述的自动扣球机中,所述压合座具有球形内腔,所述球形内腔小于上半球的形面,所述球形内腔的顶部具有安装第二吸附组件的通孔。
所述的自动扣球机中,所述第二吸附组件包括吸附气缸和吸附盘,所述吸附盘设置于通孔处,所述吸附盘与吸附气缸联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扣球机,通过所述下半球振动盘机构将下半球输送至下半球转移机构上,由下半球转移机构将下半球转送至下半球传送机构上,再经产品上料机构将产品放入下半球中,以完成产品上料,在下半球上料的同时,由所述上半球振动盘机构将上半球输出,再由所述上半球转移及压合机构将上半球转送至下半球上并压合,即完成扣球动作,整个下半球、上半球和产品的输送及上料、下半球与上半球的扣合均自动完成,提高了设备的智能化程度,降低了人力成本,而且,所述下半球上料与上半球上料同步进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扣球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扣球机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扣球机的下半球振动盘机构和上半球振动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扣球机的下半球转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扣球机的产品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扣球机的下半球传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扣球机的上半球转移及压合机构、下半球校正机构和上半球校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装设于”、“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扣球机包括用于输出下半球的下半球振动盘机构1、下半球传送机构2、用于将下半球转移至下半球传送机构2上的下半球转移机构3、用于产品上料并输送于下半球中的产品上料机构4、用于输出上半球的上半球振动盘机构5和用于将上半球转移至下半球上并压合的上半球转移及压合机构6,所述下半球转移机构3设置于下半球振动盘机构1的输出端,所述下半球传送机构2设置于下半球转移机构3的一侧,所述产品上料机构4设置于下半球传送机构2的一侧,所述上半球振动盘机构5设置于下半球传送机构2的另一侧,所述上半球转移及压合机构6架设于下半球传送机构2上。
通过所述下半球振动盘机构1将下半球输送至下半球转移机构3上,由下半球转移机构3将下半球转送至下半球传送机构2上,再经产品上料机构4将产品放入下半球中,以完成产品上料,而且在下半球上料的同时,由所述上半球振动盘机构5将上半球输出,再由所述上半球转移及压合机构6将上半球转送至下半球上并压合,即完成扣球动作,整个下半球、上半球和产品的输送及上料、下半球与上半球的扣合均自动完成,提高了设备的智能化程度,降低了人力成本。而且,所述下半球上料与上半球上料同步进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下半球振动盘机构1与上半球振动盘机构5的结构相同,均由振动马达(图中未示出)、振动盘11、送料器12组成,所述振动马达设置于振动盘11的底部,所述送料器12设置于振动盘11上,通过振动马达控制振动盘11振动,使下半球或上半球有序的输出,由于振动盘机构的上料方式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下半球振动盘机构1输出下半球时,半球的开口朝上,以便于后续的转移及产品上料;上半球输出时,开口朝下,以便于上半球的转移及与下半球进行扣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自动扣球机还包括设置于下半球传送机构2的输出端的下料斗7,使完成上半球与下半球扣合的成品经下料斗7滑落,起到缓冲作用,以免成品受损。
请一并参阅图4,所述下半球转移机构3包括置物台31、支架32、第一平移气缸33、第一滑轨34、第一滑块35、第一升降组件36和第一吸附组件37,所述置物台31设置于下半球振动盘机构1的输出端,所述支架32位于置物台31的一侧,所述第一平移气缸33和第一滑轨34均设置于支架32上,所述第一滑块35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一滑轨34上,并与第一平移气缸33的活动端连接,所述第一升降组件36设置于第一滑块35上,所述第一吸附组件37连接于第一升降组件36的活动端。
当所述下半球振动盘机构1将下半球推出置于置物台31上后,所述下半球振动盘机构1停止输出,由所述第一平移气缸33控制第一滑块35滑动至置物台31上方,再经第一升降组件36控制第一吸附组件37下降并通过负压吸住下半球并复位,再由第一平移气缸33控制第一滑块35滑动至下半球传送机构2上方,最后经第一升降组件36下降并松开下半球,以完成下半球的转移动作。
具体的,所述第一吸附组件37的吸附端还设置有用于对下半球进行初步校正的校正压块38,所述第一吸附组件37的吸附端穿过校正压块38并伸出。由于下半球开口朝上,当第一吸附组件37吸附下半球时,所述校正压块38压住下半球开口处的两对称侧边,使第一吸附组件37吸附下半球时不会产生歪斜,而影响后续产品上料的进行。
进一步的,还可以在所述第一吸附组件37的吸附端设置弹簧(图中未示出),使校正压块38压住下半球时,第一吸附组件37的吸附端伸出,能顺利吸附于下半球的内底部内壁,避免由于下降高度过大损坏下半球或第一吸附组件37。
请参阅图5,所述产品上料机构4包括第一电机41、第一传送带42、支撑架43、第二平移气缸44、第二滑轨45、第二滑块46、第二升降组件47和夹持组件48,所述第一电机41与第一传送带42联接,所述支撑架43设置于第一传送带42的一侧,所述第二平移气缸44和第二滑轨45均设置于支撑架43上,所述第二滑块46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二滑轨45上,并与第二平移气缸44的活动端连接,所述第二升降组件47设置于第二滑块46上,所述夹持组件48连接于第二升降组件47的活动端。
所述夹持组件48可采用手指气缸、机械手等能完成夹持动作的部件,由于其为自动化设备上常规使用的部件,此处不作详细描述。产品上料时,由第一电机41带动第一传送带42进行产品的输送,再经所述第二平移气缸44控制第二滑块46进行移动,由第二升降组件47控制夹持组件48夹取产品,之后第二平移气缸44控制第二滑块46移动至下半球传送机构2上的上半球中,以完成产品的上料动作。
请一并参阅图6,所述下半球传送机构2包括第二电机21、第二传送带22和球形座23,所述第二电机21与第二传送带22联接,所述球形座23均布于第二传送带22上,由所述第二电机21带动第二传送带22进行移动,使第二传送带22上的球形座23同步移动,下半球置于球形座23中,从而完成下半球的输送工作,而且输送过程稳定可靠。
较佳地,所述置物台31上设置有第一感应片(图中未标出),所述第一滑块35上设置有与第一感应片适配的第一感应器(图中未标出),当有下半球输送至置物台31上时,通过第一感应片与第一感应器,使下半球振动盘机构1停止输送,同时第一滑块35做出相应动作以吸取下半球。
进一步的,所述球形座23上设置有第二感应片(图中未标出),所述第一滑块35上还设置有与第二感应片适配的第二感应器(图中未标出),使第一吸附组件37吸取下半球后,能精准的放在球形座23上,以便于后续上半球扣合的正常运行。
更进一步地,所述球形座23上设置有第三感应片(图中未标出),所述夹持组件48上还设置有与第三感应片适配的第三感应器(图中未标出),当球形座23上放置有下半球并移送至夹持组件处时,通过所述第三感应片与第三感应器,使第二传送带22停止输送,以保证夹持组件48夹取产品能精准的放置于下半球内。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机41和第二电机21均采用进步电机,从而能精准控制相应传送带每次传动的距离,从而能准确控制产品和半球座的位置,通过此方式可省去第二感应片、第二感应器、第三感应片和第三感应器,从而节省设备成本。
请一并参阅图7,所述上半球转移及压合机构6包括安装架61、第三平移气缸62、第三滑轨63、第三滑块64、第三升降组件65、压合座66和第二吸附组件(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三平移气缸62和第三滑轨63均设置于安装架61上,所述第三滑块64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三滑轨63上,并与第三平移气缸62的活动端连接,所述第三升降组件65设置于第三滑块64上,所述压合座66连接于第三升降组件65的活动端,所述第二吸附组件设置于压合座66内。
通过所述第三平移气缸62控制第三滑块64在第三滑块64上移动,经第三升降组件65控制压合座66进行升降,还通过压合座66中的第二吸附组件,使压合座66可吸附上半球并移动至指定位置(即扣合于下半球上),再通过第三升降组件65控制压合座66下压,以完成上半球与下半球的扣合。相较于现有的通过人工进行上半球与下半球的扣合,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具体的,所述压合座66具有球形内腔(图中未示出),所述球形内腔的内径小于上半球的形面,所述球形内腔的顶部具有安装第二吸附组件的通孔(图中未示出)。通过球形内腔使第二吸附组件能顺利吸附上半球,并使上半球与球形内腔的上部保持一定距离,使压合座66控制上半球下压时不会对第二吸附组件产生损伤,而且通过球形内腔壁抵住上半球使其与下半球压合的方式,上、下半球受力均匀,便于上、下半球扣合。
所述第二吸附组件包括吸附气缸(图中未示出)和吸附盘(图中未示出),所述吸附盘设置于通孔处,所述吸附盘与吸附气缸联接,在吸附时,吸附盘与上半球球面间隔预设距离,当压合座66压合上半球时,不会能其产生损伤,可进一步保护第二吸附组件。
请继续参阅图7,所述的自动扣球机还包括设置于上半球振动盘机构5的输出端的上半球校正机构8,滑动设置于上半球转移及压合机构6上的下半球校正机构9。通过所述上半球校正机构8与下半球校正机构9分别对上半球和下半球进行校正,使上半球与下半球扣合时以免产生偏差而报废,从而保证了成品质量。
具体的,所述上半球校正机构8包括校正台81、推送气缸82和用于校正上半球的球心位置的校正块83,所述校正台81设置于上半球振动盘机构5的输出端,所述校正块83滑动设置于校正台81上,所述校正块83与推送气缸82的活动端连接。
所述校正块83的前端具有90度V型缺口,所述校正台81的前端呈90度直角设置。所述校正台81设置于上半球振动盘机构5的出口端,当上半球输送至校正台81上后,经所述推送气缸82控制校正块83往前推移,再通过校正块83的V型缺口与校正台81的前端90度直角以校正上半球的球心,使第二吸附组件吸取上半球时,可吸取其球心位置,以便于与下半球扣合。
更具体的,所述下半球校正机构9包括第四升降组件91和校正座92,所述第四升降组件91滑动设置于第三滑块64上,所述校正座92连接于第四升降组件91的活动端,所述第四升降组件91与第三升降组件65呈预设间距设置。
通过所述第四升降组件91控制校正座92下压,以校正下半球,使其不会产生歪斜,以便于上半球与其扣合。所述预设间距为校正台81至球形座23的距离,当校正块83对上半球进行校正时,所述校正座92能同时对下半球进行校正,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将下半球校正机构9设置于第三滑块64上,可简化其结构和占用空间。
本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升降组件、吸附组件和滑动组件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现赘述。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扣球机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图1至图7对所述下半球、上半球的上料及扣合、产品的上料动作,包括如下步骤:
A、通过下半球振动盘机构将下半球输出;
B、由下半球转移机构将下半球转送至下半球传送机构上,在转移下半球时,通过校正压块对下半球进行初步校正;
C、通过产品上料机构将产品放置于下半球中;
D、经下半球校正机构对下半球进行校正;
E、在步骤A进行的同时,通过上半球振动盘机构将上半球输出;
F、经上半球校正机构对上半球进行球心校正;
G、在下半球输送至上半球转移及压合机构时,由上半球转移及压合机构将上半球转送至下半球上,并压合;
H、下半球传送机构继续输送压合后的上、下半球,并通过下料斗滑落于下方放置的产品周转箱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扣球机通过所述下半球振动盘机构将下半球输送至下半球转移机构上,由下半球转移机构将下半球转送至下半球传送机构上,再经产品上料机构将产品放入下半球中,以完成产品上料,在下半球上料的同时,由所述上半球振动盘机构将上半球输出,再由所述上半球转移及压合机构将上半球转送至下半球上并压合,即完成扣球动作,整个下半球、上半球和产品的输送及上料、下半球与上半球的扣合均自动完成,提高了设备的智能化程度,降低了人力成本,而且,所述下半球上料与上半球上料同步进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的自动扣球机还包括设置于上半球振动盘机构的输出端的上半球校正机构,滑动设置于上半球转移及压合机构上的下半球校正机构。通过所述上半球校正机构与下半球校正机构分别对上半球和下半球进行校正,使上半球与下半球扣合时以免产生偏差而报废,从而保证了生产质量。
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自动完成上半球与下半球扣合及产品上料动作,保证了生产的稳定性及产品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动扣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出下半球的下半球振动盘机构、下半球传送机构、用于将下半球转移至下半球传送机构上的下半球转移机构、用于产品上料并输送于下半球中的产品上料机构、用于输出上半球的上半球振动盘机构和用于将上半球转移至下半球上并压合的上半球转移及压合机构,所述下半球转移机构设置于下半球振动盘机构的输出端,所述下半球传送机构设置于下半球转移机构的一侧,所述产品上料机构设置于下半球传送机构的一侧,所述上半球振动盘机构设置于下半球传送机构的另一侧,所述上半球转移及压合机构架设于下半球传送机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扣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半球转移机构包括置物台、支架、第一平移气缸、第一滑轨、第一滑块、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一吸附组件,所述置物台设置于下半球振动盘机构的输出端,所述支架位于置物台的一侧,所述第一平移气缸和第一滑轨均设置于支架上,所述第一滑块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一滑轨上,并与第一平移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设置于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一吸附组件连接于第一升降组件的活动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扣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上料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传送带、支撑架、第二平移气缸、第二滑轨、第二滑块、第二升降组件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传送带联接,所述支撑架设置于第一传送带的一侧,所述第二平移气缸和第二滑轨均设置于支撑架上,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二滑轨上,并与第二平移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所述第二升降组件设置于第二滑块上,所述夹持组件连接于第二升降组件的活动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扣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球转移及压合机构包括安装架、第三平移气缸、第三滑轨、第三滑块、第三升降组件、压合座和第二吸附组件,所述第三平移气缸和第三滑轨均设置于安装架上,所述第三滑块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三滑轨上,并与第三平移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所述第三升降组件设置于第三滑块上,所述压合座连接于第三升降组件的活动端,所述第二吸附组件设置于压合座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扣球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上半球振动盘机构的输出端的上半球校正机构,滑动设置于上半球转移及压合机构上的下半球校正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扣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球校正机构包括校正台、推送气缸和用于校正上半球的球心位置的校正块,所述校正台设置于上半球振动盘机构的输出端,所述校正块滑动设置于校正台上,所述校正块与推送气缸的活动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扣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半球校正机构包括第四升降组件和校正座,所述第四升降组件滑动设置于第三滑块上,所述校正座连接于第四升降组件的活动端,所述第四升降组件与第三升降组件呈预设间距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扣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半球传送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传送带和球形座,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二传送带联接,所述球形座均布于第二传送带上。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扣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座具有球形内腔,所述球形内腔小于上半球的形面,所述球形内腔的顶部具有安装第二吸附组件的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扣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附组件包括吸附气缸和吸附盘,所述吸附盘设置于通孔处,所述吸附盘与吸附气缸联接。
CN201921021802.5U 2019-07-02 2019-07-02 一种自动扣球机 Active CN2104374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21802.5U CN210437493U (zh) 2019-07-02 2019-07-02 一种自动扣球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21802.5U CN210437493U (zh) 2019-07-02 2019-07-02 一种自动扣球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37493U true CN210437493U (zh) 2020-05-01

Family

ID=70404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21802.5U Active CN210437493U (zh) 2019-07-02 2019-07-02 一种自动扣球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374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5951A (zh) * 2022-09-23 2022-12-13 淮南市宜青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除臭复合生物球生产用投盖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5951A (zh) * 2022-09-23 2022-12-13 淮南市宜青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除臭复合生物球生产用投盖装置
CN115465951B (zh) * 2022-09-23 2024-03-15 淮南市宜青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除臭复合生物球生产用投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93747B (zh) 一种自动fpc贴合机及贴板方法
CN202862650U (zh) 纸箱折叠机
CN106736514B (zh) 晴雨伞伞管自动装配生产线
CN203649816U (zh) 圆形产品的环向定位上料装置
CN109192571B (zh) 一种微动开关全自动组装生产系统及弹片分选上料装置
CN210437493U (zh) 一种自动扣球机
CN110842539A (zh) 一种光通信模块的自动组装设备
CN109546073B (zh) 一种将加酸壶装配在蓄电池上的装置
CN109346348B (zh) 一种微动开关全自动组装生产系统及按挚分选上料装置
CN109551225A (zh) 一种气缸棒芯生产设备及生产方法
CN212147509U (zh) 一种fpc电路板自动折弯装置
CN104576481A (zh) 用于集成电路包装管的自动排管机
CN117039097A (zh) 一种电芯自动包膜生产线及电芯包膜方法
CN116275983A (zh) 一种旋变转子压装机构
CN115253224A (zh) 全自动篮球覆皮装置
CN112960330A (zh) 自动装板机
CN105383909A (zh) 滑轨卸料装置及其卸料方法
CN212596806U (zh) Ep汽车电感装配机
CN212652983U (zh) 一种瓶盖组装机
CN209442206U (zh) 一种气缸内管送料装置
CN209364075U (zh) 一种气缸装配设备
CN114426190A (zh) 触点摆放设备
CN211138294U (zh) 一种转盘式纸盒贴合机
CN113664527A (zh) 一种真空密封盖体的自动生产装配设备
CN214731796U (zh) 自动装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