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37130U - 一种电动车用后防撞梁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车用后防撞梁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37130U
CN210437130U CN201921448391.8U CN201921448391U CN210437130U CN 210437130 U CN210437130 U CN 210437130U CN 201921448391 U CN201921448391 U CN 201921448391U CN 210437130 U CN210437130 U CN 2104371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roof beam
anticollision roof
main part
absor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4839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靖芯
朱孟鸽
姜欣悦
陈新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144839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371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371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371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身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车用后防撞梁总成。包括后防撞梁主体以及两个吸能盒,所述防撞梁主体为呈弧形,两个吸能盒置于所述防撞梁主体的两端,其特征是,所述防撞梁主体内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燕尾凸台,所述吸能盒的前端焊接有法兰盘,吸能盒的后端设有燕尾槽,所述燕尾凸台插入对应吸能盒的燕尾槽内,两个吸能盒燕尾槽的外侧端设有挡块。本实用新型既可有效降低电动车用后防撞梁的整体质量,增强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同时解决了机械式连接方式不适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问题,保证了防撞梁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车用后防撞梁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身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车用后防撞梁总成。
背景技术
在电池价格仍居高不下的背景之下,轻量化已然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汽车轻量化是节能减排、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碳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用于汽车轻量化的优势主要在于:密度小,比强度、比模量高,轻量化效果明显,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作为汽车轻量化结构材料替代金属材料,其制作防撞梁性能上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传统的合金材料保险杠的横梁、吸能盒与背板之间大多采用焊接、螺栓连接等机械连接方式,但这种连接方式不适用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防撞梁。现提供一种能解决此问题的一种电动车用后防撞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用后防撞梁总成,既可有效降低电动车用后防撞梁的整体质量,增强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同时解决了机械式连接方式不适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问题,保证了防撞梁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动车用后防撞梁总成,包括后防撞梁主体以及两个吸能盒,所述防撞梁主体为呈弧形,两个吸能盒置于所述防撞梁主体的两端,其特征是,所述防撞梁主体内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燕尾凸台,所述吸能盒的前端焊接有法兰盘,吸能盒的后端设有燕尾槽,所述燕尾凸台插入对应吸能盒的燕尾槽内,两个吸能盒燕尾槽的外侧端设有挡块。
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梁主体的弧度为0.38-0.4rad。
进一步地,所述后防撞梁主体为带有吸能腔体的结构,其横截面为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盒内设有空腔,该空腔内填充有若干薄壁塑料管,并形成蜂窝结构,所述薄壁塑料管沿吸能盒空腔前后方向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盒侧壁设有溃缩引导槽。
进一步地,所述后防撞梁主体壁厚2-2.5mm。
进一步地,所述后防撞梁主体以及两个吸能盒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本实用新型在防撞梁主体两端分别通过榫卯结构(即燕尾凸台和燕尾槽的结合方式)安装有一个吸能盒,吸能盒与法兰盘焊接,法兰盘与汽车纵梁通过螺栓连接。安装时,先将一个吸能盒和汽车固定,然后将后防撞梁主体一端的燕尾凸台插入对应的燕尾槽内,然后将另一端的燕尾凸台插入对应的燕尾槽内,再将另一个吸能盒与汽车固定,两个燕尾槽的外侧端设有挡块,可防止后防撞梁主体滑出燕尾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后防撞梁主体横截面为矩形吸能腔体结构,能够有效吸收能量,提高后防撞梁被撞击时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利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代替原有合金钢材料,有效降低了电动车用后防撞梁的重量,轻量化效果显著,在满足轻量化的情况下,能够提供更好的碰撞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防撞梁吸能盒外观呈长方体,靠近主梁端一面外侧有一个凸起的挡块,中间有凹槽(燕尾槽)来卡住防撞梁主体的梯形凸起块(燕尾凸台),实现防撞梁主体与吸能盒的榫卯结构连接,便于更换吸能盒;且后防撞梁主体使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整体成型,摒弃了传统防撞梁焊接、螺栓连接等机械连接方式,更好的发挥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特性,使得防撞梁主体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4.本实用新型吸能盒内部为蜂窝状的薄壁塑料管结构,表面设计有溃缩引导槽,使得吸能盒更易压溃,产生更多的塑性变形与压溃,增加结构的吸能值,提高碰撞安全性。
5.本实用新型吸能盒先与法兰盘焊接,最终法兰盘与汽车横梁通过螺栓连接,在发生损坏之后更方便更换防撞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用后防撞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后防撞梁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主视图;
图5是图3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吸能盒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侧视图;
图中,1-后防撞梁主体,2-吸能盒,3-法兰盘,4-螺栓孔,5-吸能盒溃缩引导槽,6-燕尾凸台(梯形块),7-燕尾槽(梯形卡口凹槽),8-蜂窝结构的薄壁塑料管,9-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的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电动车用后防撞梁总成,包括后防撞梁主体1、两个吸能盒2和两个法兰盘3,后防撞梁主体1与吸能盒2(的后端面)连接,吸能盒2另一端(前端面)与法兰盘3连接。
具体的,后防撞梁主体1横截面为矩形管的吸能腔体结构,可以吸收一部分撞击能量,并且有效增加了结构强度。
具体的,后防撞梁主体1呈弧形,弧度为0.38-0.4rad,有效增加了结构强度,且能够有效分散后防撞梁主体受到冲击时的沿车纵梁方向的力。
具体的,后防撞梁主体1采用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整体成型,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束与环氧树脂,使得后防撞梁轻量化明显。整体成型,更好的发挥了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特性,使得后防撞梁主体1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具体的,后防撞梁主体1弧形内侧两端有两个梯形凸起块6(燕尾凸台),两端分别通过梯形凸起块6使用榫卯结构连接吸能盒2,吸能盒2另一端与方形法兰盘3通过条焊方式连接,有效增加了连接强度。
具体的,吸能盒2外观呈长方体,靠近后防撞梁主体1的后端面外侧有一个凸起挡块9,中间有梯形卡口凹槽(燕尾槽)7来卡住防撞梁主体的梯形块6,实现防撞梁主体与吸能盒的榫卯结构连接,使得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具体的,吸能盒2表面设计有溃缩引导槽5,产生比较规则的褶皱,有效增加了吸能盒的吸能特性。
具体的,吸能盒2由若干薄壁塑料管8利用胶固定在吸能盒3内,形成蜂窝结构,显著提高了吸能盒的缓冲性能。
具体的,法兰盘4与汽车纵梁通过螺栓相连,方便更换和拆卸。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的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电动车用后防撞梁总成,包括后防撞梁主体(1)以及两个吸能盒(2),所述防撞梁主体为呈弧形,两个吸能盒置于所述防撞梁主体的两端,其特征是,所述防撞梁主体内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燕尾凸台(6),所述吸能盒的前端焊接有法兰盘(3),吸能盒的后端设有燕尾槽(7),所述燕尾凸台插入对应吸能盒的燕尾槽内,两个吸能盒燕尾槽的外侧端设有挡块(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用后防撞梁总成,其特征是,所述防撞梁主体的弧度为0.38-0.4ra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用后防撞梁总成,其特征是,所述后防撞梁主体为带有吸能腔体的结构,其横截面为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用后防撞梁总成,其特征是,所述吸能盒内设有空腔,该空腔内填充有若干薄壁塑料管(8),并形成蜂窝结构,所述薄壁塑料管沿吸能盒空腔前后方向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用后防撞梁总成,其特征是,所述吸能盒侧壁设有溃缩引导槽(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车用后防撞梁总成,其特征是,所述后防撞梁主体壁厚2-2.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用后防撞梁总成,其特征是,所述后防撞梁主体以及两个吸能盒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CN201921448391.8U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电动车用后防撞梁总成 Active CN2104371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48391.8U CN210437130U (zh)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电动车用后防撞梁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48391.8U CN210437130U (zh)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电动车用后防撞梁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37130U true CN210437130U (zh) 2020-05-01

Family

ID=70410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48391.8U Active CN210437130U (zh)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电动车用后防撞梁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371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49295B (zh) 客车防撞梁组件
CN111994026B (zh) 改善结构强度和吸能效果的改性材料汽车防撞梁
CN109131178B (zh) 一种新型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CN204845815U (zh) 一种铝合金防撞横梁总成
CN210734063U (zh) 车架前横梁总成
CN204821427U (zh) 吸能盒及汽车
CN113263997A (zh) 一种小型汽车用高性能轻量化复合材料防撞梁总成
CN210437130U (zh) 一种电动车用后防撞梁总成
CN213768472U (zh) 一种新型可分离式的钢塑混合防撞梁吸能盒
CN210652995U (zh) 一种电动车用吸能盒
CN210941955U (zh) 一种氢能汽车用氢瓶横梁后框架结构
CN208978793U (zh)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
CN115009363B (zh) 车架、滑板式底盘以及电动汽车
CN210363700U (zh)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
CN212386436U (zh)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结构
CN210554642U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吸能盒配合翻边结构
CN211809482U (zh) 一种铝合金前碰撞横梁总成及汽车
CN208715133U (zh) 一种电动汽车后防撞梁
CN202448989U (zh) 高速轨道车辆司机室外壳
CN208963181U (zh) 电动汽车车身底板结构
CN202966432U (zh) 用于汽车前纵梁的加强结构
CN215706147U (zh) 一种铝塑复合增强的汽车防撞梁横梁
CN110588792A (zh) 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框架式铝合金型材前端模块结构
CN214985686U (zh) 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碳纤维车身发动机舱上边梁结构
CN217086747U (zh)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和钢材混合的电池箱用边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