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30334U - 一种叠层母排及驱动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叠层母排及驱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30334U
CN210430334U CN201921428559.9U CN201921428559U CN210430334U CN 210430334 U CN210430334 U CN 210430334U CN 201921428559 U CN201921428559 U CN 201921428559U CN 210430334 U CN210430334 U CN 2104303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insulating layer
conductive bar
output
posi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2855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雄才
王金城
文教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egmeet Dr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egmeet Dr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egmeet Dr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egmeet Dr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2855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303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303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303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汽车驱动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叠层母排,包括正极导电排、负极导电排、输出导电排以及绝缘层,正极导电排设置正极引脚孔,负极导电排设置负极引脚孔,输出导电排设置输出引脚孔,绝缘层承载正极导电排、负极导电排以及输出导电排,且正极引脚孔、负极引脚孔以及输出引脚孔裸露。叠层母排替代传统的PCB板,实现功率器件与主回路的连接,能够承载更多的功率器件产生的电流,且便于功率器件的安装。

Description

一种叠层母排及驱动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汽车驱动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叠层母排及驱动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驱动器的发展,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已成为首选的功率器件。
本实用新型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目前,汽车驱动器包括多个分立式的IGBT、PCB板和主回路,多个分立式的IGBT并联后通过PCB板与主回路实现电路连接,然而PCB板的电流承载能力弱,而并联的IGBT的电流较大,容易造成PCB板烧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叠层母排及驱动器,能够替代PCB板实现多个IGBT与驱动器主回路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叠层母排,包括:
正极导电排,设置有正极引脚孔;
负极导电排,设置有负极引脚孔;
输出导电排,设置有输出引脚孔;
绝缘层,承载所述正极导电排、所述负极导电排和所述输出导电排,所述绝缘层用于对所述正极导电排、所述负极导电排以及所述输出导电排之间进行绝缘,其中,所述正极引脚孔、所述负极引脚孔和所述输出引脚孔裸露。
可选地,所述绝缘层包括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绝缘层;
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一表面与所述负极导电排相抵接,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负极导电排的另一表面与所述正极导电排相抵接,所述第二绝缘层的一表面与所述正极导电相抵接,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另一表面与所述输出导电排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负极导电排设置有第一绝缘孔,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有第一过孔,所述正极导电排设置第二绝缘孔,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有第二过孔;
所述正极引脚孔、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一绝缘孔重合,所述输出引脚孔、所述第二绝缘孔、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一绝缘孔重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绝缘孔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绝缘孔的面积。
可选地,所述输出导电排包括U相导电排、V相导电排以及W相导电排,所述U相导电排、所述V相导电排以及所述W相导电排间隔安装于所述第二绝缘层。
可选地,所述正极导电排设有正极定位孔,所述负极导电排设有负极定位孔,所述绝缘层设有绝缘层定位孔,所述正极定位孔、所述负极定位孔以及所述绝缘层定位孔同心设置。
可选地,所述负极导电排包括负极输入部,所述负极输入部开设负极连接孔,所述负极连接孔用于与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正极导电排包括正极输入部,所述正极输入部开设正极连接孔,所述正极连接孔用于与电源的正极连接。
可选地,所述输出导电排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上开设有母排输出孔,所述母排输出孔用于实现所述叠层母排与外接用电器件的连接。
可选地,叠层母排还包括第一粘结剂层、第二粘结剂层以、第三粘结剂层以及第四粘结剂层,所述第一粘结剂层位于所述正极导电排与所述第一绝缘层之间,所述第二粘结剂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正极导电排之间,所述第三粘结剂层位于所述负极导电排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所述第四粘结剂层位于所述输出导电排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驱动器,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叠层母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叠层母排,包括正极导电排、负极导电排、输出导电排以及绝缘层,正极导电排设置正极引脚孔,负极导电排设置负极引脚孔,输出导电排设置输出引脚孔,绝缘层承载正极导电排、负极导电排以及输出导电排,且正极引脚孔、负极引脚孔以及输出引脚孔裸露。叠层母排替代传统的PCB板,实现功率器件与主回路的连接,能够承载更多的功率器件产生的电流,且便于功率器件的安装。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叠层母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图1中正极导电排和负极导电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绝缘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输出导电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6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中:100、叠层母排;10、负极导电排;20、正极导电排;30、输出导电排;40、绝缘层;11、负极引脚孔;12、负极输入部;14、第一绝缘孔;21、正极引脚孔;22、正极输入部;24、第二绝缘孔;31、U相导电排;32、V相导电排;33、W相导电排;121、负极连接孔;221、正极连接孔;311、U相引脚孔;312、U相延伸部;313、U相输出孔;321、V相引脚孔;322、V相延伸部;323、V相输出孔;331、W相引脚孔;332、W相延伸部;333、W相输出孔;41、第一绝缘层;42、第二绝缘层;411、第一过孔;421、第二过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叠层母排100,包括负极导电排10、正极导电排20、输出导电排30以及绝缘层40,负极导电排10设置负极引脚孔11,正极导电排20设置有正极引脚孔21,输出导电排30设置输出引脚孔,绝缘层40承载负极导电排10、正极导电排20和输出导电排30,绝缘层40用于对正极导电排20、负极导电排10以及输出导电排30之间进行绝缘,其中,正极引脚孔21、负极引脚孔11和输出引脚孔裸露。可理解的,功率器件的引脚穿插过正极引脚孔21、负极引脚孔11以及输出引脚孔而实现与驱动器的主回路的连接。这里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涉及对驱动器的主回路的改进。
进一步地,绝缘层40包括第一绝缘层41以及第二绝缘层42,第一绝缘层41的一表面与负极导电排10相抵接,第一绝缘层41远离负极导电排10的另一表面与正极导电排20相抵接,第二绝缘层42的一表面与正极导电相抵接,第二绝缘层42的另一表面与输出导电排30相抵接。可理解的,第一绝缘层41和第二绝缘层42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例如诺米克纸或耐高温塑料薄膜等绝缘材质制成的绝缘层。
请参阅图3、图4、图6所示,第一绝缘层41设置有第一过孔411,第二绝缘层42设置第二过孔421,负极导电排10设置第一绝缘孔14,正极导电排20设置第二绝缘孔24,其中,正极引脚孔21、第一过孔411与第一绝缘孔14重合,输出引脚孔、第二绝缘孔24、第一过孔411与第一绝缘孔14重合。具体的,第一绝缘孔14的面积大于第二绝缘孔24的面积。这里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的绝缘层40于引脚孔处对应设置用于功率器件穿插的绝缘孔,在某些实施例中,绝缘孔亦可以不设置,即采用多块绝缘材质制成的绝缘块拼接成绝缘层,且与引脚孔相对应的地方以弧形凹边过度。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层为一体的绝缘层,且绝缘层上开设有与引脚孔对应的绝缘孔。
进一步地,如图3、5所示,输出导电排30包括U相导电排31、V相导电排32以及W相导电排33,U相导电排31、V相导电排32以及W相导电排33间隔安装于所述第二绝缘层42。具体的,U相导电排31、V相导电排32以及W相导电排33依次并列安装于第二绝缘层42远离正极导电排20的一侧。可理解的,U相导电排31、V相导电排32以及W相导电排33上对应设置U相引脚孔311、V相引脚孔321以及W相引脚孔331,这里要说明的是,U相导电排31、V相导电排32以及W相导电排33用于与电机的U相、V相以及W相对应连接,从而实现安装于叠层母排100上的功率器件与电机的连接。
进一步地,负极导电排10包括负极输入部12,负极输入部12开设负极连接孔121,负极连接孔121用于与电源的负极连接,即主回路的负极接线柱与负极导电排10相连接,具体的说,主回路的负极接线柱与负极输入部12上的负极连接孔121进行连接,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用螺钉进行连接固定,甚至可以是直接缠绕于负极连接孔121上。这里要说明的是,负极输入部12可以是直接设置于负极导电排10的边缘上,也可以是自负极导电排10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在本实施例中,负极输入部12是自负极导电排10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同样的,正极导电排20包括正极输入部22,正极输入部22开设正极连接孔221,正极连接孔221用于与电源的正极连接,即主回路的正极接线柱与正极导电排20相连接,具体的说,主回路的正极接线柱与正极输入部22上的正极连接孔221进行连接,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用螺钉进行连接固定,甚至可以是直接缠绕于正极连接孔221上。这里要说明的是,正极输入部22可以是直接设置于正极导电排20的边缘上,也可以是自负极导电排10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正极输入部22是自负极导电排10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这里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正极输入部22与负极输入部12直接连接导通而引起电路短路,正极输入部22与负极输入部12的位置错开设置,即正极输入部22与负极输入部12以预设间距进行分布。
进一步地,输出导电排30包括延伸部,延伸部上开设有母排输出孔,母排输出孔用于实现叠层母排100与外接用电器件的连接。具体的,延伸部包括U相延伸部312、V相延伸部322以及W相延伸部332,U相延伸部312、V相延伸部322以及W相延伸部332对应设有U相输出孔313、V相输出孔323以及W相输出孔333。U相输出孔313与电机的U相连接柱相连接,V相输出孔323与电机的V相连接柱连接,W相输出孔333与电机的W相连接柱连接。同样的,电机的连接柱、与输出导电排3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用螺钉进行连接固定,甚至可以是直接缠绕于正极连接孔221上。
进一步地,叠层母排100还包括粘结剂层(图未示),粘结剂层包括第一粘结剂层、第二粘结剂层以、第三粘结剂层以及第四粘结剂层,第一粘结剂层位于正极导电排20与第一绝缘层41之间,第二粘结剂层位于第一绝缘层41与正极导电排20之间,第三粘结剂层位于负极导电排10与第二绝缘层42之间,第四粘结剂层位于输出导电排30与第二绝缘层42之间。
进一步地,正极导电排20设有正极定位孔(图未示),负极导电排10设有负极定位孔(图未示),绝缘层40设有绝缘层定位孔(图未示),正极定位孔、负极定位孔以及绝缘层定位孔同心设置,由此,正极导电排20、负极导电排10以及绝缘层可以通过对应的定位孔实现安装定位,便于加工人员进行定位,实现快速叠加安装,同时定位孔亦可以为正极导电排20以及负极导电排10上功率器件的安装提供一个位置参考点。
请参阅图6-7,这里要说明的是,作为插接于叠层母排100上的功率器件——分立式的IGBT,在本实施例中有两种安装方式,方式一是将分立式IGBT的其中两个引脚依次穿过第一绝缘孔14、第一过孔411、第二绝缘孔24、第二过孔421后插入到输出引脚孔内,并用导电材质进行焊接固定,剩余的引脚则依次穿过第一绝缘孔14、第一过孔411、正极引脚孔21、第二过孔421后插入到输出引脚孔内,同样以导电材质进行焊接固定,其示意如图6和图7中长圆孔处的结构;方式二是将分立式IGBT的其中两个引脚依次穿过第一绝缘孔14、第一过孔411、第二绝缘孔24、第二过孔421后插入到输出引脚孔内,并用导电材质进行焊接固定,剩余的引脚则依次穿过负极引脚孔11、第一过孔411、第二绝缘孔24、第二过孔421后插入到输出引脚孔内。这里要说明的是,叠层母排100上除了要安装IGBT以外,还能安装电容等功率器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器,包括了上述实施例中的叠层母排1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叠层母排,其特征在于,包括:
正极导电排,设置有正极引脚孔;
负极导电排,设置有负极引脚孔;
输出导电排,设置有输出引脚孔;
绝缘层,承载所述正极导电排、所述负极导电排和所述输出导电排,所述绝缘层用于对所述正极导电排、所述负极导电排以及所述输出导电排之间进行绝缘,其中,所述正极引脚孔、所述负极引脚孔和所述输出引脚孔裸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包括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绝缘层;
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一表面与所述负极导电排相抵接,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负极导电排的另一表面与所述正极导电排相抵接,所述第二绝缘层的一表面与所述正极导电相抵接,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另一表面与所述输出导电排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层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导电排设置有第一绝缘孔,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有第一过孔,所述正极导电排设置第二绝缘孔,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有第二过孔;
所述正极引脚孔、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一绝缘孔重合,所述输出引脚孔、所述第二绝缘孔、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一绝缘孔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层母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孔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绝缘孔的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层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导电排包括U相导电排、V相导电排以及W相导电排,所述U相导电排、所述V相导电排以及所述W相导电排间隔安装于所述第二绝缘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电排设有正极定位孔,所述负极导电排设有负极定位孔,所述绝缘层设有绝缘层定位孔,所述正极定位孔、所述负极定位孔以及所述绝缘层定位孔同心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导电排包括负极输入部,所述负极输入部开设负极连接孔,所述负极连接孔用于与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正极导电排包括正极输入部,所述正极输入部开设正极连接孔,所述正极连接孔用于与电源的正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导电排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上开设有母排输出孔,所述母排输出孔用于实现所述叠层母排与外接用电器件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层母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粘结剂层、第二粘结剂层以、第三粘结剂层以及第四粘结剂层,所述第一粘结剂层位于所述正极导电排与所述第一绝缘层之间,所述第二粘结剂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正极导电排之间,所述第三粘结剂层位于所述负极导电排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所述第四粘结剂层位于所述输出导电排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
10.一种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叠层母排。
CN201921428559.9U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叠层母排及驱动器 Active CN2104303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28559.9U CN210430334U (zh)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叠层母排及驱动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28559.9U CN210430334U (zh)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叠层母排及驱动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30334U true CN210430334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65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28559.9U Active CN210430334U (zh)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叠层母排及驱动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3033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9638A (zh) * 2021-07-06 2021-10-22 辽宁意思德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大容量电感
WO2022088755A1 (zh) * 2020-10-28 2022-05-05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承载板、电源分配单元及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88755A1 (zh) * 2020-10-28 2022-05-05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承载板、电源分配单元及设备
CN113539638A (zh) * 2021-07-06 2021-10-22 辽宁意思德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大容量电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99804B2 (en) Busbar locating component
US7869193B2 (en)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US8383939B2 (en) Structure of bus bar assembly
US6392148B1 (en) Wire harness joint
CN210430334U (zh) 一种叠层母排及驱动器
US20090227126A1 (en) Terminal Box for Solar Battery Module
CN204089494U (zh) 电机
US20230171909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stacked terminals
CN106210200A (zh) 移动终端、壳体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150189756A1 (en) Module, module combined body and module production method
CN105643153B (zh) 晶体管引线的熔焊和钎焊
JP2018085792A (ja) 半導体装置
US10340816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ultiphase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150270203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205992935U (zh) 移动终端的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15266735U (zh) 接线端子及电力电子设备
JP2011035277A (ja) ブスバー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50255884A1 (en) Conductive member
US20170040586A1 (en) Electricity storage module
CN105578732A (zh) 软硬结合板及终端
CN210429564U (zh) 一种模块电容及驱动器
CN216287616U (zh) 电缆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CN210606918U (zh) 集成电感器
JP4933388B2 (ja) 複数の実装基板を有する集合基板
JPH06327129A (ja) 母線接続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