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29564U - 一种模块电容及驱动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块电容及驱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29564U
CN210429564U CN201921424887.1U CN201921424887U CN210429564U CN 210429564 U CN210429564 U CN 210429564U CN 201921424887 U CN201921424887 U CN 201921424887U CN 210429564 U CN210429564 U CN 2104295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hole
positive
conductive bar
insula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2488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雄才
王金城
文教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egmeet Dr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egmeet Dr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egmeet Dr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egmeet Dr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2488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295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295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295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动汽车驱动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模块电容,包括导电排以及电容,导电排包括正极导电排、绝缘层以及负极导电排,绝缘层夹杂于正极导电排和负极导电排之间,正极导电排开设有正极插接孔,负极导电排开设有负极插接孔,正极插接孔与负极插接孔间隔排列,电容排设有正极引脚以及负极引脚,正极引脚穿插于正极插接孔,负极导电排穿插于负极插接孔,电容排插装固定于导电排,可以实现直接采用标准的电容安装于导电排上,且安装较为便捷,降低了模块电容的制作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模块电容及驱动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汽车驱动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块电容及驱动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模块电容已成为电动汽车驱动器里必不可少的电器件,也是成本较高的零件。
本实用新型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目前,现有的模块电容,其里面有多个电容芯子与铜排,电容芯子与铜排经过较复杂的连接工艺后放入到壳体内灌胶封装制成,制作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作较为简易的模块电容及驱动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块电容,包括:
导电排,所述导电排包括正极导电排、负极导电排和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正极导电排与所述负极导电排之间,所述正极导电排开设有正极插接孔,所述负极导电排开设有负极插接孔,所述正极插接孔和负极插接孔均裸露;
电容,所述电容设有正极引脚以及负极引脚,所述正极引脚插接于所述正极插接孔,所述负极导电排插接于所述负极插接孔。
可选地,所述正极导电排设有正极输入部,所述正极输入部设有正极连接孔,所述正极连接孔用于与电源的正极连接。
可选地,所述负极导电排设有负极输入部,所述负极输入部设有负极连接孔,所述负极连接孔用于与电源的负极连接。
可选地,所述绝缘层设有正极通孔,所述正极导电排上还设有成正安全孔,所述正安全孔、正极通孔与所述负极插接孔同心设置,所述正安全孔的孔径大于所述负极插接孔的孔径。
可选地,所述绝缘层设有负极通孔,所述负极导电排上还设有负安全孔,所述负安全孔、负极通孔与所述正极插接孔同心设置,所述负安全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正极插接孔的孔径。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粘结剂层和第二粘结剂层,所述第一粘结剂层位于正极导电排与所述绝缘层之间,所述第二粘结剂层位于绝缘层与所述负极导电排之间。
可选地,所述正极导电排设有正极定位孔,所述负极导电排设有负极定位孔,所述绝缘层设有绝缘定位孔,所述正极定位孔、所述负极定位孔以及所述绝缘定位孔同心设置。
可选地,所述正极导电排上设有正极输出孔,所述正极输出孔用于与功率器件的正极连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负极导电排上设有负极输出孔,所述负极输出孔用于与功率器件的负极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驱动器,包括上述所述的模块电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块电容,包括导电排以及电容,导电排包括正极导电排、绝缘层以及负极导电排,绝缘层夹杂于正极导电排和负极导电排之间,正极导电排开设有正极插接孔,负极导电排开设有负极插接孔,正极插接孔与负极插接孔间隔排列,电容设有正极引脚以及负极引脚,正极引脚穿插于正极插接孔,负极导电排穿插于负极插接孔,电容插装固定于导电排,可以直接采用标准的电容安装于导电排上,且安装较为便捷,降低了模块电容的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模块电容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图1中正极导电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负极导电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模块电容;10、导电排;11、正极导电排;12、负极导电排;13、绝缘层;111、正极插接孔;112、正极输入部;113、正极连接孔;114、正安全孔;116、正极输出孔;121、负极插接孔;122、负极输入部;123、负极连接孔;124、负安全孔;126、负极输出孔;20、电容;21、正极引脚;22、负极引脚;131、正极通孔;132、负极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模块电容100,包括导电排和电容20,导电排10包括正极导电排11、负极导电排12和绝缘层13,绝缘层13设置于正极导电排11与负极导电排12之间。其中,正极导电排11开设有正极插接孔111,负极导电排12开设有负极插接孔121,且正极插接孔111和负极插接孔121均裸露,可理解的,电容20设有正极引脚21和负极引脚22,正极引脚21插接于正极插接孔111,负极引脚22插接于负极插接孔121,由此实现电容20与导电排10的连接,并最终形成模块电容100。
请参阅图3-4,正极导电排11设有正极输入部112,正极输入部112设有正极连接孔113,正极连接孔113用于与电源的正极连接固定使用。这里要说明的是,正极输入部112可以是直接设置于正极导电排11的边缘上,也可以是自正极导电排11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正极输入部112是自正极导电排11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可理解的,为了能更好的与电源的正极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正极输入部112是自正极导电排11的边缘弯折延伸形成正极输入部112,且正极输入部112的末端设置正极连接孔113,用户仅需将电源的正极连接柱缠绕于正极连接孔113处,从而可实现快速连接,也可以是用螺栓将电源的正极连接柱固定安装于正极连接孔113处。
同样的,负极导电排12设有负极输入部122,负极输入部122设有负极连接孔123,负极连接孔123用于与电源的负极连接固定使用。这里要说明的是,负极输入部122可以是直接设置于负极导电排12的边缘上,也可以是自负极导电排12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在本实施例中,负极输入部122是自负极导电排12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可理解的,为了能更好的与电源的负极连接,本实施例中的负极输入部122是自负极导电排12的边缘弯折延伸形成负极输入部122,且负极输入部122的末端设置负极连接孔123,用户仅需将电源的负极连接柱缠绕于负极连接孔123处,从而可实现快速连接,也可以是用螺栓将电源的负极连接柱固定安装于负极连接孔123处。这里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正极输入部112与负极输入部122直接连接导通而引起电路短路,正极输入部112与负极输入部122的位置错开设置,即正极输入部112与负极输入部122以预设间距进行分布。
请参阅图2,绝缘层13设有正极通孔131,正极导电排11上还设有正安全孔114,正安全孔114、正极通孔131与负极插接孔121同心设置,且正安全孔114的孔径大于负极插接孔121的孔径。可理解的,由于正安全孔114的孔径大于负极插接孔121的孔径,此时若电容20的负极引脚22插入至负极插接孔121时,由于正安全孔114的孔径比负极插接孔121的孔径大,在采用焊接剂将负极引脚22固定于负极导电排12时,孔径较大的正安全孔114不与负极插接孔121相导通,即此时可以防止正极导电排11与负极导电排12直接导通,从而确保电流从电容20的正极引脚21流入,再从电容20的负极引脚22流出。由此,孔径较大的正安全孔114起到了防止正极导电排11与负极导电排12直接导通的效果,确保了正极导电排11的安全。
绝缘层13设有负极通孔132,负极导电排12上还设有负安全孔124,负安全孔124、负极通孔132与正极插接孔111同心设置,负安全孔124的孔径大于正极插接孔111的孔径。可理解的,由于负安全孔124的孔径大于正极插接孔111的孔径,此时若电容20的正极引脚21插入至正极插接孔111时,由于负安全孔124的孔径比正极插接孔111的孔径大,在采用焊接剂将正极引脚21固定于正极导电排11时,孔径较大的负安全孔124不与正极插接孔111相导通,即此时可以防止负极导电排12与正极导电排11直接导通,从而确保电流从电容20的正极引脚21流入,再从电容20的负极引脚22流出。由此,孔径较大的负安全孔124起到了防止负极导电排12与正极导电排11直接导通的效果,确保了负极导电排12的安全。
进一步地,模块电容100还包括第一粘结剂层和第二粘结剂层,第一粘结剂层位于正极导电排11与绝缘层13之间,第二粘结剂层位于绝缘层13与负极导电排12之间。可理解的,第一粘结剂层的作用是为了实现正极导电排11与结缘层之间的连接,同样的,第二粘结剂层的作用是为了实现绝缘层13与负极导电排12之间的连接,由此,正极导电排11、绝缘层13以及负极导电排12连接固定在一起。这里要说明的是,第一粘结剂层和第二粘结剂层所采用的材料为绝缘耐热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正极导电排11设有正极定位孔,负极导电排12设有负极定位孔,绝缘层13设有绝缘定位孔,正极定位孔、负极定位孔以及绝缘定位孔同心设置。可理解的,制作人员可以依据正极定位孔、负极定位孔以及绝缘定位孔的位置是否对正,进而确定正极导电排11、负极导电排12以及绝缘层13是否处于正确安装位置,此处的正确安装位置是指正极导电排11、负极导电排12以及绝缘层13处于用户所要的位置。
进一步地,正极导电排11还设有正极输出孔116,正极输出孔116用于与功率器件的正极连接固定。同样的,负极导电排12也设有负极输出孔126,负极输出孔126用于与功率器件的负极连接固定。由此,功率器件的正负极对应连接于正极输出孔116和负极输出孔126,即可实现电容20与功率器件的连接。
这里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电容20,不仅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对应的,正极插接孔111、负极插接孔121等用于实现电容20与导电排连接的孔,也应随电容20的数量的增多而对应增多。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器,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模块电容1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块电容100,包括导电排10以及电容20,导电排10包括正极导电排11、绝缘层13以及负极导电排12,绝缘层13夹杂于正极导电排11和负极导电排12之间,正极导电排11开设有正极插接孔111,负极导电排12开设有负极插接孔121,正极插接孔111与负极插接孔121间隔排列,电容设有正极引脚21以及负极引脚22,正极引脚21穿插于正极插接孔111,负极导电排12穿插于负极插接孔121,电容20插装固定于导电排10,可以实现直接采用标准的电容安装于导电排上,且安装较为便捷,降低了模块电容100的制作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模块电容,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电排,所述导电排包括正极导电排、负极导电排和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正极导电排与所述负极导电排之间,所述正极导电排开设有正极插接孔,所述负极导电排开设有负极插接孔,所述正极插接孔和负极插接孔均裸露;
电容,所述电容设有正极引脚以及负极引脚,所述正极引脚插接于所述正极插接孔,所述负极引脚插接于所述负极插接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电排设有正极输入部,所述正极输入部设有正极连接孔,所述正极连接孔用于与电源的正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导电排设有负极输入部,所述负极输入部设有负极连接孔,所述负极连接孔用于与电源的负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设有正极通孔,所述正极导电排上还设有正安全孔,所述正安全孔、正极通孔与所述负极插接孔同心设置,所述正安全孔的孔径大于所述负极插接孔的孔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设有负极通孔,所述负极导电排上还设有负安全孔,所述负安全孔、负极通孔与所述正极插接孔同心设置,所述负安全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正极插接孔的孔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电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粘结剂层和第二粘结剂层,所述第一粘结剂层位于正极导电排与所述绝缘层之间,所述第二粘结剂层位于绝缘层与所述负极导电排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电排设有正极定位孔,所述负极导电排设有负极定位孔,所述绝缘层设有绝缘定位孔,所述正极定位孔、所述负极定位孔以及所述绝缘定位孔同心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电排设有正极输出孔,所述正极输出孔用于与功率器件的正极连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块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导电排设有负极输出孔,所述负极输出孔用于与功率器件的负极连接固定。
10.一种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模块电容。
CN201921424887.1U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模块电容及驱动器 Active CN2104295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24887.1U CN210429564U (zh)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模块电容及驱动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24887.1U CN210429564U (zh)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模块电容及驱动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29564U true CN210429564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65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24887.1U Active CN210429564U (zh)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模块电容及驱动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295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22806B (zh) 电池组件
US9761978B2 (en) Multi-ground connector for vehicle
CN101399363B (zh) 电池组
CN107481838B (zh) 具有初级线圈的开关变压器组件及开关电源
US2012005868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structure with multi-poles
CN210429564U (zh) 一种模块电容及驱动器
CN202353433U (zh) 整合式磁性组件
US20150351226A1 (en) Procedure for the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 of electronic boards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us obtainable
CN210430334U (zh) 一种叠层母排及驱动器
CN101599588A (zh) 电连接器
CN219124576U (zh) 一种直流负载管理器
CN106028646B (zh) Pcb板组件及具有其的适配器和移动终端
CN215266735U (zh) 接线端子及电力电子设备
CN108513466A (zh) 电动车控制器及电动车
CN209895921U (zh) 一种电容装配结构
CN202384446U (zh) 动力电池电压采集连接器
CN102782898A (zh) 蓄电池、蓄电池系统以及用于连接多个蓄电池的方法
CN201122764Y (zh) 一种插座
CN210431199U (zh) 一种变频器
CN204946967U (zh) 用于连接多个电池芯的支架和支架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3691776U (zh) 电容组件、控制器及电动车
CN213485324U (zh) 一种车载5g网关设备
CN210606918U (zh) 集成电感器
CN217588694U (zh) 一种基于提升安装稳定性设计的卡箍结构及其电容器
CN218101754U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