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01754U -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01754U
CN218101754U CN202221994794.4U CN202221994794U CN218101754U CN 218101754 U CN218101754 U CN 218101754U CN 202221994794 U CN202221994794 U CN 202221994794U CN 218101754 U CN218101754 U CN 2181017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ductive copper
copper post
si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9479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rcon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rcon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rcon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rcon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9479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017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017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017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该电连接器,用于连接导电铜柱,包括对插部以及位于所述对插部相对两侧的侧墙,所述对插部相对的两侧均设有夹持部,相对两侧的所述夹持部包围形成一夹持空间,所述对插部上开设有插接槽,所述导电铜柱穿过所述插接槽限位于所述夹持空间中。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现有导电铜柱与主板空间狭小焊接难操作效率低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现有铜柱与主板贴片弹片连接容易偏位导致接触不良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能提升生产效率以及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例如无线耳机、智能手表以及电子牙刷等为小型电子设备已经在人们的生活随处可见,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目前,厂家为了提升电子设备的便携性,使得现有的电子设备越来越趋向于小型化、轻量化发展,因此,电子设备内部用的安装空间也在随之大幅减小,对内部元器件的安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中,现有的电子设备通常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电路板和导电铜柱,且通常将导电铜柱与上壳体连接,电路板与下壳体连接,将导电铜柱和电路板连接的方式先是通过焊接方式,即直接将导电铜柱与电路板焊接在一起,而在安装狭小的情况下,焊接操作极为困难,且效率也很低,厂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又提出采用在在电路板上贴设弹片,当上壳体与下壳体进行组装时,将导电铜柱与弹片接触以实现导电铜柱与电路板的连接,而这种连接方式下,对弹片的贴片精度要求很高,电路板与下壳体之间的组装精度要求也极为严格,且导电铜片与弹片很容易偏位,导致接触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于连接导电铜柱,包括对插部以及位于所述对插部相对两侧的侧墙,所述对插部相对的两侧均设有夹持部,相对两侧的所述夹持部包围形成一夹持空间,所述对插部上开设有插接槽,所述导电铜柱穿过所述插接槽限位于所述夹持空间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对插部开设插接槽,利用位于对插部相对两侧的夹持部包围形成夹持空间,通过侧墙上的第一焊接脚与产品内部的主板连接,再将导电铜柱穿过插接槽限位于夹持空间中,以此将导电铜柱与产品内部的主板连接,便于组装,能够提升整体生产效率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解决了现有导电铜柱与主板空间狭小焊接难操作效率低的问题,也解决了现有导电铜柱与主板上贴片的弹片连接容易偏位导致接触不良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对插部为平面板状结构,所述侧墙由所述对插部的侧壁垂直折弯延伸成型。
优选的,所述侧墙上开设有避让槽,所述对插部的一侧侧壁穿过所述避让槽朝内折弯延伸形成所述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对插部之间形成第一锐角。
优选的,所述对插部的侧壁垂直折弯延伸出一加强部,所述加强部与所述侧墙相邻且垂直。
优选的,所述加强部与所述侧墙互不干涉,所述加强部远离所述对插部的侧壁上连接有第二焊接脚。
优选的,所述对插部远离所述加强部的侧壁连接有第三焊接脚。
优选的,所述侧墙靠近所述对插部的侧壁朝内折弯延伸以形成所述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侧墙之间形成第二锐角。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在应用中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Figure BDA000377076336000003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用于连接导电铜柱40,包括对插部10和侧墙20。
其中:对插部10矩形平面板状结构,侧墙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侧墙20分别位于对插部10相对的两侧,侧墙20与对插部10相互垂直,侧墙20上设置有第一焊接脚21,第一焊接脚21与侧墙20为一体结构,第一焊接脚21位于侧墙20远离对插部10的一端,第一焊接脚21用于与电子设备内部的主板30连接,对插部10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夹持部22,相对两侧的夹持部22包围形成一夹持空间,对插部10上开设有插接槽11,导电铜柱40穿过插接槽11能够限位于夹持空间中。
具体地,主板30上开设有用于第一焊接脚21插接的插接孔,第一焊接脚21插接与插接孔中,由于电子设备比如蓝牙耳机,一般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相对扣合以形成密闭的安装空间,其中,主板30一般安装于下壳体上,导电铜柱40安装于上壳体上,当需要将导电铜柱40与主板30建立连接时,只需将电连接器的第一焊接脚21预先与主板30上的插接孔连接,再将上壳体与下壳体扣合在一起,此时,导电铜柱40会沿垂直于主板30的方向穿过插接槽11限位于夹持空间内,不仅便于组装,能够提升整体生产效率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解决了现有导电铜柱40与主板30空间狭小焊接难操作效率低的问题,也解决了现有导电铜柱40与主板30贴片的弹片连接容易偏位导致接触不良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侧墙20由对插部10的侧壁垂直折弯延伸成型,且侧墙20通过弧面板与对插部10连接,对插部10、弧面板以及侧墙20三者为一体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侧墙20上开设有避让槽,对插部10的一侧侧壁穿过避让槽且朝内折弯延伸形成夹持部22,可以理解的,夹持部22与对插部10之间会形成第一锐角。
在本实施例中,对插部10上与侧墙20相邻的侧壁上折弯延伸出一加强部50,加强部50与侧墙20相互垂直,且与对插部10相互垂直,加强部50与侧墙20互不干涉,需要说明的是,加强部50远离对插部10的侧壁一体成型有第二焊接脚51,可以理解的,第二焊接脚51与主板30连接,且在主板30上开设有用于第二焊接脚51插接的定位孔,当第一焊接脚21插接于主板30上时,第二焊接脚51也插接于定位孔中。
需要说明的是,增设加强部50,使得侧墙20和加强部50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结构,以此增强电连接器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强度,可以理解的,插接孔的孔径尺寸一般略大于第一焊接脚21的尺寸,这就导致第一焊接脚21插接于插接孔中时,会存在间隙导致电连接器与主板30连接不稳定,以及由于电连接器存在位移导致导电铜柱40穿过插接槽11限位于夹持空间的过程不顺畅,而增设第二焊接脚51,配合第一焊接脚21,在两个方向上对电连接器进行定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定位精度。
在具体实施时,通过在对插部10开设插接槽11,利用位于对插部10相对两侧的夹持部22包围形成夹持空间,通过侧墙20上的第一焊接脚21与产品内部的主板30连接,再将导电铜柱40穿过插接槽11限位于夹持空间中,以此将导电铜柱40与产品内部的主板30连接,便于组装,能够提升整体生产效率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解决了现有导电铜柱40与主板30空间狭小焊接难操作效率低的问题,也解决了现有导电铜柱40与主板30贴片的弹片连接容易偏位导致接触不良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实施过程只是为了说明本申请的可实施性,但这并不代表本申请的电连接器只有上述唯一一种实施流程,相反的,只要能够将本申请的电连接器实施起来,都可以被纳入本申请的可行实施方案。
请参阅4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本实施例当中的电连接器与第一实施例当中的电连接器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插部10远离加强部50的侧壁一体成型有第三焊接脚12,第三焊接脚12与主板30连接,第一焊接脚21与加强部50分别位于侧墙20的相对两侧。
可以理解的,当通过第三焊接脚12和第一焊接脚21与电子设备内部的主板30连接时,对插部10与主板30相互垂直,导电铜柱40能够沿平行于主板30的方向穿过插接槽11限位于夹持空间内,以将导电铜柱40与主板30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加强部50通过第二弧面结构与侧墙20连接,且加强部50、第二弧面结构以及侧墙20为一体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侧墙20靠近对插部10的侧壁朝内折弯延伸以形成夹持部22,该夹持部22横卧于主板30的上方,此时,夹持部22与侧墙20之间形成第二锐角。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连接器,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一些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通过在对插部10开设插接槽11,利用位于对插部10相对两侧的夹持部22包围形成夹持空间,通过侧墙20上的第一焊接脚21与产品内部的主板30连接,再将导电铜柱40穿过插接槽11限位于夹持空间中,以此将导电铜柱40与产品内部的主板30连接,便于组装,能够提升整体生产效率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解决了现有导电铜柱40与主板30空间狭小焊接难操作效率低的问题,也解决了现有导电铜柱40与主板30贴片的弹片连接容易偏位导致接触不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二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连接导电铜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插部以及位于所述对插部相对两侧的侧墙,所述对插部相对的两侧均设有夹持部,相对两侧的所述夹持部包围形成一夹持空间,所述对插部上开设有插接槽,所述导电铜柱穿过所述插接槽限位于所述夹持空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插部为平面板状结构,所述侧墙由所述对插部的侧壁垂直折弯延伸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上开设有避让槽,所述对插部的一侧侧壁穿过所述避让槽朝内折弯延伸形成所述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对插部之间形成第一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插部的侧壁垂直折弯延伸出一加强部,所述加强部与所述侧墙相邻且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与所述侧墙互不干涉,所述加强部远离所述对插部的侧壁上连接有第二焊接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插部远离所述加强部的侧壁连接有第三焊接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靠近所述对插部的侧壁朝内折弯延伸以形成所述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侧墙之间形成第二锐角。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
CN202221994794.4U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81017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94794.4U CN218101754U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94794.4U CN218101754U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01754U true CN218101754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84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94794.4U Active CN218101754U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017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917027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1820114B (zh) 电连接器
CN2703341Y (zh) 电连接器
CN2800559Y (zh) 电连接器
CN201323362Y (zh) 电连接器
CN2562408Y (zh) 电池连接器
CN200986982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13437550B (zh) 电子设备
CN201029158Y (zh) 电连接器
WO2016173247A1 (zh) 一种基于type-c的插头连接器
CN218101754U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WO2019179180A1 (zh) 电源及信号结构装置、柔性显示屏及拼接连接结构
CN204516937U (zh) 电连接器
CN201805027U (zh) 一种电池连接器
CN204834946U (zh) 卡缘连接器
CN204516936U (zh) 电连接器
CN104795653B (zh) 电连接器
CN218070265U (zh) 板对板插座电连接器
CN201252215Y (zh) 电源插座
CN216750608U (zh) 一种高精度端子焊接定位治具
CN220042360U (zh) 一种沉板式type-c连接器
CN202759081U (zh) 电池连接器
CN102130311A (zh) 电池座
CN216720329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20138775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