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09838U - 焦油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焦油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09838U
CN210409838U CN201920572626.8U CN201920572626U CN210409838U CN 210409838 U CN210409838 U CN 210409838U CN 201920572626 U CN201920572626 U CN 201920572626U CN 210409838 U CN210409838 U CN 2104098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flow
tar
box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7262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建锋
索景法
覃彩霞
胡文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snow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INUO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INUO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INUO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7262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098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098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098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 Industrial Gases (AREA)

Abstract

一种焦油收集装置,包括箱体以及装设于所述箱体上的冷凝器;所述箱体开设有与所述箱体内部连通的进气接管口,所述箱体的内部装设有第一限流板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限流板间隔设置的第二限流板;所述第一限流板由所述箱体底部朝靠近所述箱体顶部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箱体顶部间隔设置形成有流通窗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限流板由所述箱体顶部朝靠近所述箱体底部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箱体底部间隔设置形成有流通窗口;所述冷凝器包括与所述箱体连接的筒体及多个装设于所述筒体内的冷凝管,所述筒体包括主体及与所述主体连接的顶盖,所述多个冷凝管与所述箱体内部连通并通过所述顶盖与筒体外部连通。

Description

焦油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过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焦油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石墨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在加热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为了将烟气中的焦油和粉尘从气体中分离并收集起来,通常采用焦油收集装置进行分离收集处理。但是现有的焦油收集装置在分离收集处理焦油和粉尘时,焦油和粉尘易凝结在焦油收集装置的管道内壁,从而造成管道堵塞的问题。
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焦油收集装置来克服以上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焦油收集装置,能够对烟气中的粉尘和焦油进行过滤收集,减少烟气对空气的污染,并且不易堵塞。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焦油收集装置,包括箱体以及装设于所述箱体上的冷凝器;所述箱体开设有与所述箱体内部连通的进气接管口,所述箱体的内部装设有第一限流板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限流板间隔设置的第二限流板;所述第一限流板由所述箱体底部朝靠近所述箱体顶部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箱体顶部间隔设置形成有流通窗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限流板由所述箱体顶部朝靠近所述箱体底部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箱体底部间隔设置形成有流通窗口;所述冷凝器包括与所述箱体连接的筒体及多个装设于所述筒体内的冷凝管,所述筒体包括主体及与所述主体连接的顶盖,所述多个冷凝管与所述箱体内部连通并通过所述顶盖与筒体外部连通。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限流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限流板垂直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限流板的两侧,所述第一限流板和两个第二限流板与所述箱体的内壁共同将所述箱体的内部分隔成多个沉降仓,所述多个沉降仓通过流通窗口相互连通。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远离所述进气接管口的一端顶部开设有与所述箱体内部连通的出气接管口,所述主体远离顶盖的一端与所述出气接管口连接,所述多个冷凝管与所述出气接管口连通。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接管口位于其中一个第二限流板与所述箱体的内壁分隔成的一个沉降仓的顶部,所述出气接管口位于另一个第二限流板与所述箱体的内壁分隔成的一个沉降仓的顶部,所述第一限流板与所述箱体顶部之间的流通窗口的尺寸小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限流板与所述箱体底部之间的流通窗口的尺寸。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焦油收集装置还包括收料组件,所述收料组件包括接料件以及容纳箱;所述接料件装设于所述箱体内部,并位于所述出气接管口的下方;所述接料件用于接焦油,并能够引导焦油流至所述容纳箱内;所述容纳箱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外部。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料件包括接料部以及引流管;所述接料部装设于所述另一个第二限流板与所述箱体的内壁分隔成的一个沉降仓内,并位于所述出气接管口的下方;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接料部的底部,另一端穿过所述箱体的侧壁并延伸至所述容纳箱的上方。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的一侧壁开设多个快开窗口。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的主体内部具有容纳腔,且所述顶盖开设有排气口;所述容纳腔内收容有冷却液;所述多个冷凝管均浸泡在所述容纳腔的冷却液中,且每个冷凝管将冷却液隔绝于冷凝管外部,并且每个冷凝管一端伸至所述顶盖的排气口与所述排气口连通,另一端伸至所述箱体的出口接气管内与所述箱体的多个沉降仓连通。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的主体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进液接管口和出液接管口,所述进液接管口位于所述主体靠近所述箱体的一端,所述出液接管口位于所述主体远离所述箱体的一端并与所述排气口间隔设置。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外表面包覆有隔热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焦油收集装置,通过设置限流板与箱体间隔设置形成有流通窗口,使烟气扩散收到限制,进而使烟气中的粉尘易沉积在箱体底部;还由于冷凝管的数量为多个,可以减缓烟气在单个冷凝管内的扩散速度,增加烟气在单个冷凝管内的停留时间,进而有利于烟气与冷凝管充分接触,使高温的烟气中大部分的焦油冷凝粘附于所述多个冷凝管内壁上,增加对烟气的过滤效果,同时还可以避免多个冷凝管同时堵塞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焦油收集装置的透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焦油收集装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焦油收集装置100,包括箱体10以及装设于所述箱体10上的冷凝器20;所述箱体10远离冷凝器20的一端顶部开设有与所述箱体10内部连通的进气接管口11,所述箱体10的内部装设有第一限流板12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限流板12间隔设置的第二限流板13;所述第一限流板12由所述箱体10底部朝靠近所述箱体10顶部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箱体10顶部间隔设置形成有流通窗口101;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限流板13由所述箱体10顶部朝靠近所述箱体10底部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箱体10底部间隔设置形成有流通窗口101;所述冷凝器20包括与所述箱体10连接的筒体21及多个装设于所述筒体21内的冷凝管22,所述筒体21包括主体211及与所述主体211法兰连接的顶盖212,所述多个冷凝管22与所述箱体10内部连通并通过所述顶盖212与筒体21外部连通。
当燃烧时产生高温的烟气由所述进气接管口11进入所述箱体10内时,高温的烟气在所述箱体10内部扩散,并经所述第一限流板12与箱体10顶部之间的流通窗口101和第二限流板13与箱体10底部之间的流通窗口101扩散至所述冷凝器20的多个冷凝管22内,此时高温的烟气在第一限流板12和第二限流板13的限流作用下扩散受到限制,使高温的烟气中较大颗粒的粉尘易沉积在所述箱体10底部对高温的烟气完成一次过滤;然后高温的烟气流经所述多个冷凝管22时,高温的烟气中的焦油冷凝粘附于所述多个冷凝管22内壁上,并沿所述多个冷凝管22的内壁流至所述箱体10底部对烟气完成二次过滤;最后二次过滤后的烟气经所述多个冷凝管22通过所述顶盖212排出至冷凝器20的筒体21外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由于所述冷凝管22的数量为多个,如此可以减缓高温的烟气在单个冷凝管22内的扩散速度,增加高温的烟气在单个冷凝管22内的停留时间,进而有利于高温的烟气与冷凝管22充分接触,使高温的烟气中大部分的焦油冷凝粘附于所述多个冷凝管22内壁上,增加对烟气的过滤效果;同时还可以避免多个冷凝管22同时堵塞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0外表面包覆有隔热垫14。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限流板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限流板13垂直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限流板12的两侧,所述第一限流板12和两个第二限流板13与所述箱体10的内壁共同将所述箱体10的内部分隔成多个沉降仓15,所述多个沉降仓15通过流通窗口101相互连通。当高温的烟气由所述进气接管口11进入所述箱体10内时,高温的烟气在所述箱体10内的多个沉降仓15内扩散,并经所述第一限流板12与箱体10顶部之间的流通窗口101和第二限流板13与箱体10底部之间的流通窗口101扩散至所述多个冷凝管22内,此时高温的烟气在第一限流板12和第二限流板13的限流作用下扩散受到限制,使高温的烟气中较大颗粒的粉尘易沉积在所述箱体10的多个沉降仓15的底部对高温的烟气完成一次过滤;然后高温的烟气流经所述多个冷凝管22时,烟气中的焦油冷凝粘附于所述多个冷凝管22内壁上,并沿所述多个冷凝管22的内壁流至所述箱体10的多个沉降仓15的底部对烟气完成二次过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0远离所述进气接管口11的一端顶部开设有与所述箱体10内部连通的出气接管口16,所述主体211远离顶盖212的一端与所述出气接管口16法兰连接,所述多个冷凝管22与所述出气接管口16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接管口11位于其中一个第二限流板13与所述箱体10的内壁分隔成的一个沉降仓15的顶部并与该沉降仓15连通,所述出气接管口16位于另一个第二限流板13与所述箱体10的内壁分隔成的一个沉降仓15的顶部并与该沉降仓15连通,所述第一限流板12与所述箱体10顶部之间的流通窗口101的尺寸小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限流板13与所述箱体10底部之间的流通窗口101的尺寸。如此可以减缓高温的烟气在多个沉降仓15内的扩散速度,增加高温的烟气在所述多个沉降仓15内的停留时间,有利于高温的烟气中的粉尘沉降在沉积在所述多个沉降仓15的底部,由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限流板13与所述箱体10底部之间的流通窗口101较大,可以避免粉尘沉积在所述多个沉降仓15的底部时,堵塞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限流板13与所述箱体10底部之间的流通窗口10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0的一侧壁开设有多个快开窗口17,以利于通过打开快开窗口17清理沉降仓15内堆积的粉尘、焦油等堆积物。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沉降仓15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多个快开窗口17的数量为四个,每个快开窗口17对应于一个沉降舱15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21的主体211内部具有容纳腔2111,且所述顶盖212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口2121;所述容纳腔2111内收容有冷却液2112;所述多个冷凝管22均浸泡在所述容纳腔2111的冷却液2112中,且每个冷凝管21将所述冷却液2112隔绝于冷凝管22外部,并且每个冷凝管22一端伸至所述顶盖212的排气口2121与所述排气口2121连通,另一端伸至所述箱体10的出气接管口16内与所述箱体10的多个沉降仓15连通。如此,所述冷却液2112可使冷凝管22始终处于低温的环境中,当高温的烟气流经所述多个冷凝管22时,烟气中的焦油冷凝粘附于所述多个冷凝管22内壁上,以实现对烟气完成二次过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21的主体211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2111连通的进液接管口2113和出液接管口2114。具体的,所述进液接管口2113位于所述主体211靠近所述箱体10的一端,所述出液接管口2114位于所述主体211远离所述箱体10的一端并与所述排气口2121间隔设置。如此,可方便与外部供液管道相连接,有利于所述容纳腔2111内的冷却液2112循环流动,进而使所述容纳腔2111内的冷却液2112保持低温的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焦油收集装置100还包括收料组件30,所述收料组件30包括接料件31以及容纳箱32;所述接料件31装设于所述箱体10内部,并位于所述出气接管口16的下方;所述接料件31用于接沿所述多个冷凝管22的内壁流至所述箱体10的焦油,并能够引导焦油流至所述容纳箱32内;所述容纳箱32设置于所述箱体10的外部,并装载回收焦油。如此,可将烟气中的焦油和粉尘分类收集处理,有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料件31为漏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料件31包括接料部311以及引流管312;所述接料部311装设于所述另一个第二限流板13与所述箱体10的内壁分隔成的一个沉降仓15内,并位于所述出气接管口16的下方;所述引流管31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接料部311的底部,另一端穿过所述箱体10的侧壁并延伸至所述容纳箱32的上方。
综上所述,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焦油收集装置,通过设置限流板与箱体间隔设置形成有流通窗口,使烟气扩散收到限制,进而使烟气中的粉尘易沉积在箱体底部;还由于冷凝管的数量为多个,可以减缓烟气在单个冷凝管内的扩散速度,增加烟气在单个冷凝管内的停留时间,进而有利于烟气与冷凝管充分接触,使高温的烟气中大部分的焦油冷凝粘附于所述多个冷凝管内壁上,增加对烟气的过滤效果,同时还可以避免多个冷凝管同时堵塞的问题。此外,还可将烟气中的焦油和粉尘分类收集处理,有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

Claims (10)

1.一种焦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以及装设于所述箱体上的冷凝器;所述箱体开设有与所述箱体内部连通的进气接管口,所述箱体的内部装设有第一限流板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限流板间隔设置的第二限流板;所述第一限流板由所述箱体底部朝靠近所述箱体顶部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箱体顶部间隔设置形成有流通窗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限流板由所述箱体顶部朝靠近所述箱体底部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箱体底部间隔设置形成有流通窗口;所述冷凝器包括与所述箱体连接的筒体及多个装设于所述筒体内的冷凝管,所述筒体包括主体及与所述主体连接的顶盖,所述多个冷凝管与所述箱体内部连通并通过所述顶盖与筒体外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限流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限流板垂直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限流板的两侧,所述第一限流板和两个第二限流板与所述箱体的内壁共同将所述箱体的内部分隔成多个沉降仓,所述多个沉降仓通过流通窗口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远离所述进气接管口的一端顶部开设有与所述箱体内部连通的出气接管口,所述主体远离顶盖的一端与所述出气接管口连接,所述多个冷凝管与所述出气接管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焦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接管口位于其中一个第二限流板与所述箱体的内壁分隔成的一个沉降仓的顶部,所述出气接管口位于另一个第二限流板与所述箱体的内壁分隔成的一个沉降仓的顶部,所述第一限流板与所述箱体顶部之间的流通窗口的尺寸小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限流板与所述箱体底部之间的流通窗口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焦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焦油收集装置还包括收料组件,所述收料组件包括接料件以及容纳箱;所述接料件装设于所述箱体内部,并位于所述出气接管口的下方;所述接料件用于接焦油,并能够引导焦油流至所述容纳箱内;所述容纳箱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焦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件包括接料部以及引流管;所述接料部装设于所述另一个第二限流板与所述箱体的内壁分隔成的一个沉降仓内,并位于所述出气接管口的下方;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接料部的底部,另一端穿过所述箱体的侧壁并延伸至所述容纳箱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焦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一侧壁开设多个快开窗口。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焦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主体内部具有容纳腔,且所述顶盖开设有排气口;所述容纳腔内收容有冷却液;所述多个冷凝管均浸泡在所述容纳腔的冷却液中,且每个冷凝管将冷却液隔绝于冷凝管外部,并且每个冷凝管一端伸至所述顶盖的排气口与所述排气口连通,另一端伸至所述箱体的出口接气管内与所述箱体的多个沉降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焦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主体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进液接管口和出液接管口,所述进液接管口位于所述主体靠近所述箱体的一端,所述出液接管口位于所述主体远离所述箱体的一端并与所述排气口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外表面包覆有隔热垫。
CN201920572626.8U 2019-04-23 2019-04-23 焦油收集装置 Active CN2104098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72626.8U CN210409838U (zh) 2019-04-23 2019-04-23 焦油收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72626.8U CN210409838U (zh) 2019-04-23 2019-04-23 焦油收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09838U true CN210409838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71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72626.8U Active CN210409838U (zh) 2019-04-23 2019-04-23 焦油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098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085925U (zh) 一种大型化学气相沉积炉尾气管路焦油清理系统
CN210409838U (zh) 焦油收集装置
CN209752226U (zh) 一种尼龙生产降膜蒸发装置
CN210495547U (zh) 带冷凝功能的气液分离器
CN210165349U (zh) 一种次氧化锌生产线上的余热锅炉
CN209737850U (zh) 增强马尾松材表面性能的加工设备
CN217312677U (zh) 一种工业气体供应用进出气体过滤干燥装置
CN217155034U (zh) 一种废蒸汽余热高效回收装置
CN212425762U (zh) 污水处理再生机
CN210570108U (zh) 一种废热再利用的热量转换器
CN212491628U (zh) 一种热处理设备的排风装置
CN106197061B (zh) 冷却塔饱和水蒸汽回收装置及应用其的节水系统
CN212157227U (zh) 一种用于热解尾气的水冷装置
CN215822554U (zh) 一种锗精矿煅烧尾气粉尘收集装置
CN210012820U (zh) 一种石油输送过滤装置
CN210163403U (zh) 一种沼气冷凝装置
CN215327033U (zh) 一种汽车车身涂装的油水分离器
CN215138355U (zh) 一种生物反应器尾气处理装置
CN218465958U (zh) 一种碱性水电解制氢余热利用设备
CN211975328U (zh) 一种气体发生器的免排水装置
CN218046509U (zh) 一种化工实验蒸馏装置
CN214105881U (zh) 一种内塔蜂窝式凝水器
CN215711816U (zh) 一种氨水分离罐
CN215876655U (zh) 一种烟气检测用样品预处理装置
CN216536978U (zh) 一种高效气水分离冷凝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22

Address after: 010000 1st floor, snow factory office buildi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ial park, Jinshan Development Zone, Hohhot,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Inner Mongolia snow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zhou Nanshan High-tech Zone North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28 Langshan Road, 1 building, 2 buildings, 1 floor, 3 buildings, 1 floor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INUO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