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65349U - 一种次氧化锌生产线上的余热锅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次氧化锌生产线上的余热锅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165349U CN210165349U CN201920799758.4U CN201920799758U CN210165349U CN 210165349 U CN210165349 U CN 210165349U CN 201920799758 U CN201920799758 U CN 201920799758U CN 210165349 U CN210165349 U CN 21016534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boiler
- waste heat
- flue
- economizer
- superhe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Control Of Steam Boilers And Waste-Gas Boilers (AREA)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次氧化锌生产线上的余热锅炉,包括余热锅炉烟道、汽包和控制器,余热锅炉烟道一端设有烟气进口,另一端设有烟气出口,余热锅炉烟道内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与汽包连接的有过热器、蒸发器和省煤器,过热器与蒸发器、蒸发器与省煤器之间设有折流挡板,折流挡板固定安装于余热锅炉烟道上;过热器、蒸发器和省煤器上方对应位置的余热锅炉烟道上壁设有高压喷头;余热锅炉烟道下部设有集灰斗;烟气出口上设有温度监测器,省煤器的进水口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温度检测器和第一电磁阀与控制器连接。该余热锅炉可充分进行热交换,避免排出的烟气温度超标,且积累的颗粒尘埃易于清洁和排除,能提供过热蒸汽,减少能源浪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次氧化锌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次氧化锌生产线上的余热锅炉。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处理含锌废渣生产次氧化锌的企业,多采用回转窑熔炼的方法进行生产。该方法是将含锌废渣与无烟煤按一定质量比进行混合;将得到的混合配料投入回转窑中进行高温熔炼;高温熔炼时含锌废渣熔化形成熔体,熔体过热形成烟气和窑渣;窑渣从回转窑排出,冷却,经粉碎、筛分等处理得到合金粉和尾渣;烟气经重力沉降室、布袋除尘等处理,收集得到烟尘,即为次氧化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回转窑尾部排出的烟气温度高,为充分利用回转窑尾部烟气的余热,并使高温烟气降温,达到排放标准,需在回转窑后设置余热利用设备。因回转窑排出的烟气含尘量大,通常是在回转窑后设重力沉降室进行预除尘,除去大部分颗粒尘埃后,再经余热锅炉进行热交换,回收利用余热。但是重力沉降室除尘效果有限,进入余热锅炉的烟气中仍然携带部分颗粒尘埃,长时间运行后,颗粒尘埃积累在换热面和余热锅炉内会影响热交换效率,从而影响余热锅炉的产汽量,且积累的颗粒尘埃清除困难。此外,目前的余热锅炉还存在余热回收不充分,排出的烟气温度超标的情况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次氧化锌生产线上的余热锅炉,其可充分进行热交换,避免排出的烟气温度超标,且积累的颗粒尘埃易于清洁和排除,能提供过热蒸汽,减少能源浪费。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次氧化锌生产线上的余热锅炉,包括余热锅炉烟道、汽包和控制器,所述余热锅炉烟道水平设置,其一端设有烟气进口,另一端设有烟气出口,所述余热锅炉烟道内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有过热器、蒸发器和省煤器,所述过热器、蒸发器和省煤器均与所述汽包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热器与蒸发器、蒸发器与省煤器之间设有折流挡板,所述折流挡板固定安装于余热锅炉烟道上;所述过热器、蒸发器和省煤器上方对应位置的余热锅炉烟道上壁设有连通自来水管的高压喷头;所述余热锅炉烟道下部设有集灰斗;所述烟气出口上设有温度监测器,所述省煤器的进水口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温度检测器和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汽包设有补水口和液位监测器,所述补水口上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液位监测器和第二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液位监测器与第二电磁阀相关联,当汽包中液位低于要求值时,可实现自动补水,保证蒸发器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汽包上设有过热蒸汽出口和压力传感器,所述过热蒸汽出口上设有第三电磁阀,所述压力传感器和第三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压力传感器与第三电磁阀相关联,当汽包中蒸汽压力过大时,自动开启第三电磁阀,排出过多的蒸汽,保证汽包正常功能的行驶,防止气压过大造成危险。
进一步地,所述过热器和所述省煤器均包括进口集管、出口集管和并联的S型管束;所述过热器的S型管束较所述省煤器的S型管束排列紧密。
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设有2组,每组蒸发器均包括上集筒、下集筒和并联的竖直型管束。
进一步地,所述省煤器的出口集管、过热器的进口集管和蒸发器的上集筒与下集筒均经管路与所述汽包连通;所述管路位于余热锅炉烟道外的部分设有隔热层。设隔热层防止热能损失。
进一步地,所述汽包内与所述管路连接处的对应位置设有折型挡块。折型挡块设于管路开口处,水汽进入汽包时冲击于折型挡块上,起汽液分离的作用,同时防止水汽冲击于汽包中的液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2组蒸发器之间也设有折流挡板,相邻2块所述折流挡板上下交错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折流挡板的面积为余热锅炉烟道截面积的1/2~2/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余热锅炉,其余热锅炉烟道内设有上下交错排列的多块折流挡板,余热锅炉烟道顶部设有高压喷头,下部设有集灰斗。其折流挡板可使烟气流动方向改变,同时减缓烟气的流动速度,可有效延长烟气与过热器、蒸发器和省煤器的接触时间,使烟气的热能充分传递回收。烟气在进行热能传递的过程中,大部分所含颗粒物质因重力沉降于底部的集灰斗中,避免颗粒停留于余热锅炉烟道内,影响烟气的热能回收;从集灰斗的下部开口可排出沉积的大部分烟尘,除尘方便。沉积于过热器、蒸发器和省煤器上的烟尘,可经余热锅炉烟道内顶部的高压喷头淋洗冲刷干净,无需拆开余热锅炉烟道进行清洗维护,操作方便快捷。
2、本实用新型的余热锅炉,其烟气出口上设有温度监测器,可实时监测排出余热锅炉的烟气温度,并将温度信息传输给控制器,温度监测器与第一电磁阀相关联,控制器接收、分析温度信息,并控制第一电磁阀的开度。可有效避免排放烟气温度过高的情况出现,防止热能浪费,保证烟气热能的回收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汽包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包中折型挡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余热锅炉烟道;110:烟气进口;120:烟气出口;121:温度检测器;130:折流挡板;140:高压喷头;200:汽包;210:补水口;211:第二电磁阀;220:折型挡块;230:过热蒸汽出口;231:第三电磁阀;300:过热器;310:进口集管;320:出口集管;330:S型管束;400:蒸发器;410:上集筒;420:下集筒;430:竖直型管束;500:省煤器;510:进水口;511:第一电磁阀;600:集灰斗;700: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次氧化锌生产线上的余热锅炉,用于回转窑熔炼法回收处理含锌废渣生产次氧化锌过程中,回转窑产生的烟气的热能回收。包括余热锅炉烟道100、汽包200、过热器300、蒸发器400、省煤器500和控制器(附图中未示出)等。
本实施例中,余热锅炉烟道100水平设置,呈矩形腔体结构,其一端设有烟气进口110,另一端设有烟气出口120,烟气进口110与生产线上的重力沉降室出气口连接,烟气出口120与骤冷器或布袋沉降器进气口连接。烟气出口120处设有温度监测器121,用于监测烟气出口120排出的烟气的实时温度,且温度监测器121与控制器连接,可将温度信息实时传输给控制器。
余热锅炉烟道100内部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过热器300、蒸发器400和省煤器500。过热器300、蒸发器400和省煤器500上方对应位置的余热锅炉烟道100顶壁上均设有高压喷头140,高压喷头140经水管与余热锅炉烟道100外部的增压设备和自来水管连接,开启时,可向过热器300、蒸发器400和省煤器500喷洒带压水,进行冲淋清洗。过热器300与蒸发器400、蒸发器400与省煤器500之间设有折流挡板130,所述折流挡板130垂直、固定安装于余热锅炉烟道100内壁上。本实施例中蒸发器400设有2组,2组蒸发器400之间也设有折流挡板130;余热锅炉烟道100内相邻2块折流挡板130上下交错排列,分别安装于余热锅炉烟道100内的上部和下部。为更好的起到改变烟气流动方向和沉降烟尘颗粒的作用,折流挡板130的面积为余热锅炉烟道100截面积的1/2~2/3。
余热锅炉烟道100下部设有集灰斗600,集灰斗600呈倒锥形结构,与余热锅炉烟道100相连通。集灰斗600底部设有带开关阀门的出口,用于排出余热锅炉烟道100内沉积下来的烟尘颗粒。本实用新型中集灰斗600设有4个,分别位于过热器300、2组蒸发器400和省煤器500下方。
过热器300和省煤器500的结构基本相同,均包括进口集管310、出口集管320和若干并联的S型管束330,S型管束330一端连接进口集管310,另一端连接出口集管320。过热器300的S型管束330较省煤器500的S型管束330排列更为紧密,即热交换面积更大。过热器300的进口集管310经管路700与汽包200连接,过热器300的出口集管320与过热蒸汽运输管路连接,将过热蒸汽运输至蒸汽利用装置端。省煤器500的进口集管310设有进水口510,进水口510与自来水管连接,省煤器500的出口集管320经管路700与汽包200连接,自来水在省煤器500中被预热,预热后进入汽包200中。省煤器500的进水口510上设有第一电磁阀511,第一电磁阀511与控制器连接,由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511的开度,从而控制进入省煤器500的自来水流速。
2组蒸发器400结构相同,均包括上集筒410、下集筒420和若干并联设置的竖直型管束430,若干竖直型管束430上端与上集筒410连通,下端与下集筒420连通。上集筒410和下集筒420均经管路700与汽包200连接,蒸发器400内产生的水汽由上集筒410汇集后进入汽包200中,汽包200中汽液分离后的水经管路700运往下集筒410,在蒸发器400内进行再次加热蒸发。汽包200与下集筒410连接的管路700上设有循环泵,循环泵将汽包200中的热水循环泵入蒸发器400中。
汽包200经管路700与过热器300、蒸发器400和省煤器500连接,该连接管路700位于余热锅炉烟道100外的部分均设有隔热层,可有效防止热能损失。
如图1至图3所示,汽包200呈圆柱形筒体,其上设有补水口210、过热蒸汽出口230和排污口,补水口210和过热蒸汽出口230位于汽包200的上侧,排污口位于汽包200的下侧,补水口210与自来水管连接,过热蒸汽出口230经过热蒸汽运输管路与蒸汽利用装置端连接。补水口210上设有第二电磁阀211,过热蒸汽出口230上设有第三电磁阀231,第二电磁阀211和第三电磁阀231均与控制器相连接,由控制器控制其开关。汽包200内部设有液位监测器、压力传感器和折型挡块220,液位监测器和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实时监测并传输汽包200内的液位信息和压力信息,控制器接收并分析液位信息与压力信息,从而控制第二电磁阀211、第三电磁阀231的开关。折型挡块220安装于汽包200内壁上,位于汽包200与管路700接口对应处,经管路700进入汽包200内的汽液冲击于折型挡块220上,可进行汽液分离。为增加汽液分离效果,折型挡块220由两个平板呈钝角拼接而成,位于下侧的平板上设有若干小孔。
Claims (9)
1.一种次氧化锌生产线上的余热锅炉,包括余热锅炉烟道(100)、汽包(200)和控制器,所述余热锅炉烟道(100)水平设置,其一端设有烟气进口(110),另一端设有烟气出口(120),所述余热锅炉烟道(100)内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有过热器(300)、蒸发器(400)和省煤器(500),所述过热器(300)、蒸发器(400)和省煤器(500)均与所述汽包(200)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热器(300)与蒸发器(400)、蒸发器(400)与省煤器(500)之间设有折流挡板(130),所述折流挡板(130)固定安装于余热锅炉烟道(100)上;所述过热器(300)、蒸发器(400)和省煤器(500)上方对应位置的余热锅炉烟道(100)上壁设有连通自来水管的高压喷头(140);所述余热锅炉烟道(100)下部设有集灰斗(600);所述烟气出口(120)上设有温度监测器(121),所述省煤器(500)的进水口(510)上设有第一电磁阀(511),所述温度监测器(121)和所述第一电磁阀(511)与控制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次氧化锌生产线上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包(200)设有补水口(210)和液位监测器,所述补水口(210)上设有第二电磁阀(211),所述液位监测器和第二电磁阀(211)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次氧化锌生产线上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包(200)上设有过热蒸汽出口(230)和压力传感器,所述过热蒸汽出口(230)上设有第三电磁阀(231),所述压力传感器和第三电磁阀(231)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次氧化锌生产线上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热器(300)和所述省煤器(500)均包括进口集管(310)、出口集管(320)和并联的S型管束(330);所述过热器(300)的S型管束(330)较所述省煤器(500)的S型管束(330)排列紧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次氧化锌生产线上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400)设有2组,每组蒸发器(400)均包括上集筒(410)、下集筒(420)和并联的竖直型管束(4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次氧化锌生产线上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省煤器(500)的出口集管(320)、过热器(300)的进口集管(310)和蒸发器(400)的上集筒(410)与下集筒(420)均经管路(700)与所述汽包(200)连通;所述管路(700)位于余热锅炉烟道(100)外的部分设有隔热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次氧化锌生产线上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包(200)内与所述管路(700)连接处的对应位置设有折型挡块(22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次氧化锌生产线上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2组蒸发器(400)之间也设有折流挡板(130),相邻2块所述折流挡板(130)上下交错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次氧化锌生产线上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挡板(130)的面积为余热锅炉烟道(100)截面积的1/2~2/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99758.4U CN210165349U (zh) | 2019-05-30 | 2019-05-30 | 一种次氧化锌生产线上的余热锅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99758.4U CN210165349U (zh) | 2019-05-30 | 2019-05-30 | 一种次氧化锌生产线上的余热锅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165349U true CN210165349U (zh) | 2020-03-20 |
Family
ID=69793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799758.4U Active CN210165349U (zh) | 2019-05-30 | 2019-05-30 | 一种次氧化锌生产线上的余热锅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16534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07121A (zh) * | 2020-07-01 | 2020-09-25 | 王军 | 工业热交换器 |
CN115722005A (zh) * | 2022-11-18 | 2023-03-03 | 浙江大学 | 垃圾焚烧炉尘硝一体化脱除系统及方法 |
-
2019
- 2019-05-30 CN CN201920799758.4U patent/CN21016534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07121A (zh) * | 2020-07-01 | 2020-09-25 | 王军 | 工业热交换器 |
CN115722005A (zh) * | 2022-11-18 | 2023-03-03 | 浙江大学 | 垃圾焚烧炉尘硝一体化脱除系统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97045B (zh) | 余热锅炉系统、转底炉高温含尘烟气处理系统及方法 | |
CN101701702A (zh) | 垃圾焚烧余热回收锅炉 | |
CN210165349U (zh) | 一种次氧化锌生产线上的余热锅炉 | |
CN101724728A (zh) | 余热回收及布袋除尘系统 | |
CN102425787A (zh) | 一种液态排渣生物质燃烧装置及方法 | |
CN105605543A (zh) | 一种冶金行业高温高含尘高腐蚀性余热锅炉 | |
CN111118239A (zh) | 一种用于液态熔渣余热回收的模块化自然对流锅炉系统 | |
CN101666484A (zh) | 转底炉含锌粉尘回收系统卧式余热锅炉 | |
CN102927548A (zh) | 含高粘结粉尘高温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和方法 | |
CN102321779B (zh) | 一种转炉烟气辐射式余热锅炉回收系统 | |
CN202246731U (zh) | 余热回收及布袋除尘系统 | |
CN106197042A (zh) | 转底炉高温高尘烟气处理方法 | |
CN106287631A (zh) | 节能除尘卧式回转窑余热锅炉 | |
CN110090525A (zh) | 一种锅炉烟气多级换热脱白装置 | |
CN212299972U (zh) | 一种具有火星捕捉功能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 |
CN108036346A (zh) | 适于锅炉的烟汽节能微排方法及装置 | |
CN102304603A (zh) | 余热回收及布袋除尘系统 | |
CN109882880B (zh) | 一种防止二噁英再次合成的高温烟气冷却方法与装置 | |
CN209558392U (zh) | 一种防止二噁英再次合成的高温烟气冷却装置 | |
CN114184055A (zh) | 一种水泥窑旁路放风余热锅炉 | |
CN110056902B (zh) | 一种防止湿式机械排渣锅炉掉焦灭火的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6195968A (zh) | 烟气处理装置及转底炉高温高尘烟气处理系统 | |
CN201475968U (zh) | 转底炉含锌粉尘回收系统卧式余热锅炉 | |
CN202297656U (zh) | 一种转炉烟气辐射式余热锅炉回收系统 | |
CN106545831A (zh) | 废热锅炉换热器及固定床加压气化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