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09214U - 一种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预成型导丝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预成型导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09214U
CN210409214U CN201920083573.3U CN201920083573U CN210409214U CN 210409214 U CN210409214 U CN 210409214U CN 201920083573 U CN201920083573 U CN 201920083573U CN 210409214 U CN210409214 U CN 2104092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t
coil
cylindrical boss
rear end
end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8357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熠达
叶绍东
田间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wai Hospital of CAMS and PUMC
Original Assignee
Fuwai Hospital of CAMS and PUM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wai Hospital of CAMS and PUMC filed Critical Fuwai Hospital of CAMS and PUM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092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092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预成型导丝。所述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预成型导丝的芯材包括前端部、后端部和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由所述前端部的头部向靠近所述后端部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二弯折部由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尾部向远离所述第一弯折部轴线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一弯折部和前端部之间平滑过渡,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之间平滑过渡。本实用新型获得的预成型导丝具有良好的推送扭转操控性、柔顺性、超弹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预成型导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预成型导丝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体内,尤其是人体内的血管、呼吸道、消化道、耳道、鼻腔等管腔,均存在大量分支管路,但是由于分支的特殊气流和液体流特性,此类分支是各类梗阻和感染的高发区域。采用导丝介导的支架、球囊以及药物释放的介入治疗,是目前发展迅速的治疗方式之一。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约占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20-30%,是常见的临床问题,同时也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最具挑战性的病变之一。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治疗操作难度大,手术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远期效果较差。
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导丝在进入血管腔后,需要通过血管内通道、分支及蜿蜒迂曲部分,有时甚至需要突破狭窄部位而到达靶部位,从而将导管、微导管等其他介入医学器械引导至相应部位或区域。因此,在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尤其在冠状动脉、颅内细小的脑动脉、血管畸形和肿瘤内的小供血血管等病灶位置的治疗中,导丝的性能对治疗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导丝需要优异的推送扭转操控性,而且由于导丝直径细小,还要求其在弯曲的血管中通过和推送时,不易发生弯曲后变形。此外,由于导丝细且长,因此还要求导丝前端易于导入血管和通过血管弯曲段或突破狭窄部位。最后,由于很多的小血管管壁强度小,导丝还必须尽可能展现出良好的柔顺性和超弹性,以减少与血管壁表面发生的摩擦及和损伤血管壁的可能性。
现有技术中缺乏能够兼备推送扭转操控性、柔顺性和超弹性的导丝,此外,现有技术中的导丝在冠脉分叉病变治疗中,仍然存在着以下不足:首先,普通导丝在血管中输送过程中,需要在某些重要分支血管中通过″急向后转″的方式来进入分支管路,而这些管路的导丝通过难度很大,经常需要介入医生对于导丝前端进行手工加工,多次调试″碰运气″,所制导丝才能符合分支病变的通过要求;此外,对斑块负荷重的分叉病变进行通过时,受到斑块的占位影响,即使″顺势走向″管路分叉区域也会发生分支血管的通过困难。
因此,通过预成型来获得一种具有良好推送扭转操控性、柔顺性和超弹性的导丝,并使其能够避免由于″试探通过″导致的导丝之间的缠绕,同时也避免反复″试探通过″造成血管急性闭塞,对血管内分叉病变的治疗,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预成型导丝及其制备方法。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预成型导丝:所述预成型导丝的芯材包括前端部、后端部和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由所述前端部的头部向靠近所述后端部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二弯折部由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尾部向远离所述第一弯折部轴线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一弯折部和前端部之间平滑过渡,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之间平滑过渡。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弯折部沿所述芯材的径向方向弯折。
进一步的,所述前端部和弯折部的外部周缘缠绕有线圈。
进一步的,所述前端部和弯折部一体成型;所述前端部和后端部采用焊料通过激光焊接相互连接固定;所述后端部具有圆柱形结构;所述前端部具有自靠近所述后端部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后端部的一端直径逐渐减小的圆锥形结构;所述弯折部的直径与所述前端部在远离所述后端部的一端位置上的最小直径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前端部设有阶梯圆柱凸台;所述后端部设有中空圆柱凸台;将所述阶梯圆柱凸台部分伸入所述中空圆柱凸台后,采用焊料通过激光焊接将所述阶梯圆柱凸台和中空圆柱凸台互连接固定;或,所述前端部设有中空圆柱凸台;所述后端部设有阶梯圆柱凸台;将所述阶梯圆柱凸台部分伸入所述中空圆柱凸台后,采用焊料通过激光焊接将所述阶梯圆柱凸台和中空圆柱凸台互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线圈包括同轴设置的内部线圈和外部线圈,所述外部线圈围绕于所述内部线圈的外部;所述外部线圈的一端通过第一接合部与所述前端部相互焊接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接合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尾端相互焊接连接;所述内部线圈的一端通过第一接合部与所述前端部相互焊接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三接合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尾端相互焊接连接;所述外部线圈的直径自靠近所述第一接合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二接合部的一端逐渐增大;所述内部线圈的直径自靠近所述第一接合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三接合部的一端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芯材采用不锈钢材料、镍钛合金材料、黄金、白金中的任意一种制成,所述线圈采用不锈钢材料、镍钛合金材料、黄金、白金中的任意一种制成;所述后端部的外部周缘包覆有树脂层;所述前端部和弯折部的外部周缘包覆有银锶合金层;所述线圈的外部周缘包覆有层状双氢氧化物层。
一种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预成型导丝的制备方法,所述预成型导丝包括芯材和线圈;所述芯材和线圈分别采用镍钛合金材料制成;所述芯材包括前端部、后端部和弯折部;所述前端部和弯折部的外部周缘缠绕有线圈;所述线圈包括同轴设置的内部线圈和外部线圈,所述外部线圈围绕于所述内部线圈的外部;所述预成型导丝通过以下步骤获得:
S1.对所述后端部进行树脂包覆预处理;
S2.对一体成型的所述前端部和弯折部进行金属溅射沉积预处理;
S3.对所述线圈进行层状双氢氧化物层包覆预处理;
S4.将所述前端部和后端部采用焊料通过激光焊接相互连接固定;
S5.将所述内部线圈缠绕于所述前端部和弯折部的外部周缘上,将所述内部线圈的一端与第一接合部相互焊接,并将所述内部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三接合部相互焊接;
S6.将所述外部线圈缠绕于所述内部线圈的外部,将所述外部线圈的一端与第一接合部相互焊接,并将所述外部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二接合部相互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预成型导丝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前端部设有阶梯圆柱凸台;所述后端部设有中空圆柱凸台;在步骤S4中,将所述阶梯圆柱凸台部分伸入所述中空圆柱凸台后,采用焊料沿着未伸入所述中空圆柱凸台的露于外部的阶梯圆柱凸台进行激光焊接,将所述前端部和后端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1.所述预成型导丝具有良好推送扭转操控性、柔顺性、超弹性和生物安全性,并使其能够避免由于″试探通过″导致的导丝之间的缠绕,同时也避免反复″试探通过″造成血管急性闭塞;
2.本实用新型可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术者反复手工塑形导丝的时间,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分支闭塞,减少并发症;
3.本实用新型可避免前端部和后端部之间焊缝产生裂纹,保证前端部和后端部的同轴焊接,保证和提高芯材的使用寿命。提高其安全性,并避免手术过程中更换导丝,降低手术成本,提高手术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预成型导丝的生物安全性高,不易引起过敏和术后感染。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预成型导丝的芯材的第一示意图;
图2:急向后转分支血管的病变示意图;
图3:斑块占位导致顺势走向分支血管的病变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预成型导丝在分支病变中的应用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预成型导丝的芯材的第二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预成型导丝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第一焊接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预成型导丝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第二焊接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预成型导丝的线圈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预成型导丝的 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芯材-1,前端部-11,阶梯圆柱凸台-111,后端部-12,中空圆柱凸台-121,弯折部-13,第一弯折部-131,第二弯折部-132,线圈-2,内部线圈-21,外部线圈-22,第一接合部-31,第二接合部-32,第三接合部-33,焊料-4,主支血管-A,分叉血管-B,病变-C,导丝-D,导管-E。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不矛盾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进行相互组合。
如附图1和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预成型导丝,所述预成型导丝的芯材1包括前端部11、后端部12和弯折部13;所述弯折部13包括第一弯折部131和第二弯折部 132;所述第一弯折部131由所述前端部11的头部向靠近所述后端部 12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二弯折部132由所述第一弯折部131的尾部向远离所述第一弯折部131轴线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一弯折部131和前端部11之间平滑过渡,所述第一弯折部131和第二弯折部132之间平滑过渡。
优选的,所述第二弯折部132沿所述芯材1的径向方向弯折。此时,所述预成型导丝的共平面性较好时,导丝在腔内的推进和在病变位置的到位更加流畅和节省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端部11和弯折部13的外部周缘缠绕有线圈2。所述前端部11、弯折部13和线圈2可采用镍钛合金等超弹性合金或金银等贵金属制成,所述后端部12可采用镍钛合金等超弹性合金或金银等贵金属或钢丝制成。所述前端部11和弯折部 13一体成型。所述前端部11和后端部12采用焊料4通过激光焊接相互连接固定。
所述后端部12具有圆柱形结构。所述前端部11具有自靠近所述后端部12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后端部12的一端直径逐渐减小的圆锥形结构,所述弯折部13的直径与所述前端部11在远离所述后端部12的一端位置上的最小直径相等。通过上述结构,可使得所述预成型导丝的前端具有良好的柔软度,并避免损伤血管,保证其良好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弯折部131由所述前端部11的头部向靠近所述后端部12的方向弯折的角度为110°-180°。优选的,所述第一弯折部131由所述前端部11的头部向靠近所述后端部 12的方向弯折的角度为130°-180°。
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弯折部131的长度为0.5-5厘米。优选的,所述第一弯折部131的长度为1-4厘米。所述第二弯折部132的长度为0.1-2厘米。优选的,所述第二弯折部132的长度为0.1-1厘米。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弯折部132的长度为0.1-0.5 厘米。
可采用双腔或多腔微导管将所述预成型导丝输送至血管中,从而用于治疗血管、呼吸道、消化道、耳道、鼻腔的分叉病变。将所述预成型导丝设计为上述结构的原因在于:普通导丝在血管中输送过程中,需要在某些重要分支血管中通过″急向后转″见说明书附图2的方式来进入分支管路,而这些管路的导丝通过难度很大,经常需要介入医生对于导丝前端进行手工加工,多次调试″碰运气″,所制导丝才能符合分支病变的通过要求″;对斑块负荷重的分叉病变进行通过时,受到斑块的占位影响,即使″顺势走向见说明书附图3″管路分叉区域也会发生分支血管的通过困难;预成型导丝的使用还可以避免由于″试探通过″导致的导丝之间的缠绕,同时也避免反复″试探通过″造成血管急性闭塞。临床上需要具有通过性好,易于操作的导丝供临床备选。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在所述预成型导丝的芯材1的前端部 11设置所述弯折部13,使得预成型导丝能够在分叉病变部位更加容易通过;并且,在治疗复杂的分叉病变时,预成型导丝的表面光滑,导丝内部应力和结构稳定,不易发生折断和对血管的划伤;此外,本实用新型可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术者反复手工塑形导丝的时间,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分支闭塞,减少并发症。最后,预成型导丝的还可以进一步加工,适应各种特别的分支病变的特殊要求。综上,通过在所述预成型导丝的芯材1的前端部11设置所述弯折部13可提高导丝的通过效率、减少耗材使用、降低手术费用和成本。
在图4所示,A为主支血管,B为分叉血管,C为病变,D为伸入主支血管A的导丝-D,E为导管。在血管中存在分支部位的病变时,本实用新型的预成型导丝可以依次按照步骤a、b、c、d,顺利通过占位病变,进入分叉血管B中,值得注意的是分叉血管也可能是主支血管。在实践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预成型导丝介导的手术,仅在总时间上,可比普通导丝介入的手术时长,缩短一个小时以上。
如附图6-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可通过以下结构和方法,将所述前端部11和后端部12采用焊料4通过激光焊接相互连接固定:所述前端部11设有阶梯圆柱凸台111;所述后端部12设有中空圆柱凸台121;将所述阶梯圆柱凸台111部分伸入所述中空圆柱凸台121后,采用焊料4通过激光焊接将所述阶梯圆柱凸台111和中空圆柱凸台121互连接固定。或者,所述后端部12设有阶梯圆柱凸台111;所述前端部11设有中空圆柱凸台121;将所述阶梯圆柱凸台111部分伸入所述中空圆柱凸台121后,采用焊料4通过激光焊接将所述阶梯圆柱凸台111和中空圆柱凸台121互连接固定。
所述焊料4在未焊接前为盘状焊料或条状焊料。焊接时,所述焊料 4的熔状物填充在所述阶梯圆柱凸台111和中空圆柱凸台121的间隙处,并将所述前端部11和后端部12结合处的外部周缘完全包覆。通过上述方式,能避免焊缝产生裂纹,保证和提高芯材1的使用寿命。
如附图8-9示,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线圈2包括同轴设置的内部线圈21和外部线圈22,所述外部线圈22围绕于所述内部线圈21的外部。所述外部线圈22的一端通过第一接合部31与所述前端部11相互焊接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接合部32与所述第二弯折部132的尾端相互焊接连接;所述内部线圈21的一端通过第一接合部 31与所述前端部11相互焊接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三接合部33与所述第一弯折部131的尾端相互焊接连接。所述内部线圈21在通过第三接合部33与所述第一弯折部131的尾端相互焊接连接后,继续向前缠绕,避免所述内部线圈21的脱落。
在焊接时,首先将所述内部线圈21的一端通过第一接合部31与所述前端部11相互焊接连接,随后缠绕所述内部线圈21于所述芯材1上,并将所述内部线圈21通过第三接合部33与所述第一弯折部131的尾端相互焊接连接,进而,将所述外部线圈22的一端通过第一接合部31 与所述前端部11相互焊接连接,将所述外部线圈22缠绕于所述内部线圈21的外部,最后,将所述外部线圈2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接合部32 与所述第二弯折部132的尾端相互焊接连接。
所述外部线圈22的直径自靠近所述第一接合部31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二接合部32的一端逐渐增大;所述内部线圈21的直径自靠近所述第一接合部31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三接合部33的一端逐渐减小。
通过直径分别逐渐变化的内部线圈21和外部线圈22,可提高所述前端部11和弯折部13的灵活性和复原型,使其尤其适用于分叉病变的治疗。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成型导丝的灵活性较高,因而其操作简便,误入血管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由于所述前端部11和弯折部13刚性较低,相对柔软,内部线圈21和外部线圈22的双层设计可避免所述前端部11和弯折部13发生塑性形变,提高其安全性,并避免手术过程中更换导丝,降低手术成本,提高手术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芯材1和线圈2可采用金属、合金、钢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材料制成。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芯材1 采用不锈钢材料、镍钛合金材料、黄金、白金中的任意一种制成,所述线圈2采用不锈钢材料、镍钛合金材料、黄金、白金中的任意一种制成。
所述后端部12的树脂层可以为丙烯酸树脂、硅烷树脂、聚氨酯树脂、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等材料制成。所述前端部11和弯折部13的外部周缘包覆有合金层,所述合金层为银锶合金层、银钛合金层、钛锶合金层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芯材1采用不锈钢材料和/ 或镍钛合金材料制成,所述线圈2采用镍钛合金材料制成。所述后端部 12的外部周缘包覆有树脂层;所述前端部11和弯折部13的外部周缘包覆有银锶合金层;所述线圈2的外部周缘包覆有层状双氢氧化物层。在所述后端部12的外部周缘包覆树脂层的原因在于:通过树脂层可提高所述后端部12的外部周缘的亲水性和柔软度,在不降低刚性和推送扭转操控性的前提下,使其具有良好的柔顺性、弹性和生物相容性,以减少与血管壁表面发生的摩擦及和损伤血管壁的可能性。在所述前端部11和弯折部13的外部周缘包覆银锶合金层的原因在于:镍钛合金材料尽管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效应,但其进入人体后会释放有毒的游离镍离子,使得预成型导丝的生物安全性降低,并容易引起过敏和术后感染,因此,通过在镍钛合金材料的所述前端部11和弯折部13的外部周缘包覆银锶合金层,可抑制游离镍离子的析出,加之银锶合金本身具有良好的抗菌抑菌性能,因而可有效降低过敏和术后感染风险。在所述线圈2的外部周缘,即内部线圈21和外部线圈22的外部周缘包覆有层状双氢氧化物层的原因在于:首先,游离镍离子会降低线圈2部分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而层状双氢氧化物具有独特阴离子交换能力且生物相容性优异,因而其不仅可提高低线圈2部分的生物相容性,还适用于药物的负载。
具体的,所述预成型导丝通过以下步骤获得:
S1.对所述后端部12进行树脂包覆预处理;
S2.对一体成型的所述前端部11和弯折部13进行金属溅射沉积预处理;
S3.对所述线圈2进行层状双氢氧化物层包覆预处理;
S4.将所述前端部11和后端部12采用焊料4通过激光焊接相互连接固定,具体的,将所述阶梯圆柱凸台111部分伸入所述中空圆柱凸台 121后,采用焊料4沿着未伸入所述中空圆柱凸台121的露于外部的阶梯圆柱凸台111进行激光焊接,将所述前端部11和后端部12固定连接;
S5.将所述内部线圈21缠绕于所述前端部11和弯折部13的外部周缘上,将所述内部线圈21的一端与第一接合部31相互焊接,并将所述内部线圈21的另一端与第三接合部33相互焊接;
S6.将所述外部线圈22缠绕于所述内部线圈21的外部,将所述外部线圈22的一端与第一接合部31相互焊接,并将所述外部线圈22的另一端与第二接合部32相互焊接。
在步骤S1中,通过以下方法对所述后端部12进行树脂包覆预处理:
S1-1.将所述后端部12在浓度为10wt%-20wt%的盐酸水溶液中,和30℃-40℃的温度条件下浸泡40min-60min;
S1-2.将经过步骤S1-1处理的所述后端部12在浓度为 5wt%-15wt%的碳酸氢钠水溶液中,和50℃-60℃的温度条件下浸泡 80min-120min;
S1-2.将经过步骤S1-2处理的所述后端部12在流动的聚酰胺树脂中浸泡10min-20min后取出。
在步骤S2中,通过以下方法对一体成型的所述前端部11和弯折部 13进行金属溅射沉积预处理:
S2-1.将一体成型的所述前端部11和弯折部13放入等离子体合金化设备的真空室内的筒形样品台内,将合有2-5%质量分数银的银锶合金靶水平放在筒形样品台上,调整银锶合金靶与一体成型的所述前端部 11和弯折部13之间的距离为20cm-40cm;
S2-2.用抽真空装置将真空室的气压通过出气孔抽至真空,然后通过进气孔向真空室内通入氩气,氩气的流量由流量计控制;当真空室内的气压稳定在10Pa-20Pa时,打开电源并将电压缓慢加至450V-500V,通过氩气等离子体的轰击作用,使一体成型的所述前端部11和弯折部 13的温度保持在800-840℃,此时,在氩气等离子体的轰击作用下,银锶靶材中的Si和Ag元素通过溅射作用沉积在所述前端部11和弯折部13的表面合金化,形成银锶合金化层,合金化时间为1.5h-2h。
在步骤S3中,通过以下方法对所述线圈2进行层状双氢氧化物层包覆预处理:
S3-1.将所述线圈2放入反应釜,在80℃-100℃的温度条件下,与浓度为4wt%-6wt%的氢氧化钠进行水热反应,反应时间6h-8h;
S3-2.对经过步骤S3-1处理的所述线圈2在浓度为2wt%-4wt%的盐酸水溶液中,和常温条件下浸泡180min-250min;
S3-3.对经过步骤S3-2处理的所述线圈2在80℃-90℃的聚苯乙烯磺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水溶液中浸泡40min-60min,其中聚苯乙烯磺酸钠和氯化钠的浓度分别为2g/L-4g/L和6g/L-12g/L。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的各种变化、修改、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预成型导丝,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成型导丝的芯材(1)包括前端部(11)、后端部(12)和弯折部(13);
所述弯折部(13)包括第一弯折部(131)和第二弯折部(132);
所述第一弯折部(131)由所述前端部(11)的头部向靠近所述后端部(12)的方向弯折;
所述第二弯折部(132)由所述第一弯折部(131)的尾部向远离所述第一弯折部(131)轴线的方向弯折;
所述第一弯折部(131)和前端部(11)之间平滑过渡,所述第一弯折部(131)和第二弯折部(132)之间平滑过渡;
所述第二弯折部(132)沿所述芯材(1)的径向方向弯折;
所述前端部(11)和弯折部(13)的外部周缘缠绕有线圈(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预成型导丝,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部(11)和弯折部(13)一体成型;
所述前端部(11)和后端部(12)采用焊料(4)相互连接固定;
所述后端部(12)具有圆柱形结构;
所述前端部(11)具有自靠近所述后端部(12)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后端部(12)的一端直径逐渐减小的圆锥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预成型导丝,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部(11)设有阶梯圆柱凸台(111);
所述后端部(12)设有中空圆柱凸台(121);
将所述阶梯圆柱凸台(111)部分伸入所述中空圆柱凸台(121)后,采用焊料(4)将所述阶梯圆柱凸台(111)和中空圆柱凸台(121)互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预成型导丝,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部(11)设有中空圆柱凸台(121);
所述后端部(12)设有阶梯圆柱凸台(111);
将所述阶梯圆柱凸台(111)部分伸入所述中空圆柱凸台(121)后,采用焊料(4)将所述阶梯圆柱凸台(111)和中空圆柱凸台(121)互连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预成型导丝,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2)包括同轴设置的内部线圈(21)和外部线圈(22),所述外部线圈(22)围绕于所述内部线圈(21)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预成型导丝,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线圈(22)的一端通过第一接合部(31)与所述前端部(11)相互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接合部(32)与所述第二弯折部(132)的尾端相互连接;
所述内部线圈(21)的一端通过第一接合部(31)与所述前端部(11)相互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三接合部(33)与所述第一弯折部(131)的尾端相互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预成型导丝,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线圈(22)的直径自靠近所述第一接合部(31)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二接合部(32)的一端逐渐增大;
所述内部线圈(21)的直径自靠近所述第一接合部(31)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三接合部(33)的一端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预成型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材(1)采用不锈钢材料、镍钛合金材料、黄金、白金中的任意一种制成,所述线圈(2)采用不锈钢材料、镍钛合金材料、黄金、白金中的任意一种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预成型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部(12)的外部周缘包覆有树脂层;所述前端部(11)和弯折部(13)的外部周缘包覆有银锶合金层;所述线圈(2)的外部周缘包覆有层状双氢氧化物层。
CN201920083573.3U 2018-08-24 2019-01-17 一种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预成型导丝 Active CN21040921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70014 2018-08-24
CN2018109700144 2018-08-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09214U true CN210409214U (zh) 2020-04-28

Family

ID=6645415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47229.3A Active CN109758661B (zh) 2018-08-24 2019-01-17 一种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预成型导丝
CN201920083573.3U Active CN210409214U (zh) 2018-08-24 2019-01-17 一种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预成型导丝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47229.3A Active CN109758661B (zh) 2018-08-24 2019-01-17 一种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预成型导丝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97586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05570B (zh) * 2022-03-04 2022-05-20 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输送装置以及支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41344B2 (ja) * 1999-03-05 2006-02-01 株式会社グッドマン 左内胸動脈用カテーテル
JP5297027B2 (ja) * 2007-11-27 2013-09-25 株式会社グツドマン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US20120158021A1 (en) * 2010-12-19 2012-06-21 Mitralign, Inc. Steerable guide catheter having preformed curved shape
JP5780525B2 (ja) * 2012-12-06 2015-09-16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JP5780526B2 (ja) * 2012-12-27 2015-09-16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CN204745305U (zh) * 2015-06-12 2015-11-11 北京恒盛中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血管介入超滑导丝
CN105562867B (zh) * 2016-02-02 2018-04-06 深圳麦普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血管内镍钛合金导丝、导丝焊接工装及导丝焊接方法
CN106785494A (zh) * 2016-11-30 2017-05-31 常州安费诺福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射频同轴连接器内导体两体式焊接结构
CN107952161A (zh) * 2018-01-24 2018-04-24 安阳市中医院 一种脑血管造影术中预成型导丝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58661A (zh) 2019-05-17
CN109758661B (zh) 2021-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77205B2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2723673B2 (ja) 潅流カテーテルシステム
CN210409198U (zh) 一种辅助导管和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导管组件
JP2004230142A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4734015B2 (ja) ガイドワイヤの製造方法
CN212067416U (zh) 一种新型微导丝结构及其应用于急性脑血管病的颅内微导丝
CN105268085A (zh) 一种微创介入用亲水微导丝及其制备方法
CN210409214U (zh) 一种用于血管内分叉病变治疗的预成型导丝
JP2016533240A (ja) インプラントの導入および解放システム
CN110681031A (zh) 一种造影导丝及其制备方法
JP3599772B2 (ja)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CN102441222A (zh) 一种同轴复合丝材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
US20060235336A1 (en) Guide wire
CN108652786B (zh) 支架开窗装置以及支架系统
CN209270600U (zh) 双腔微导管及应用其的介入治疗设备
CN205108686U (zh) 一种微创介入用亲水微导丝
JP4734029B2 (ja) ガイドワイヤの製造方法
CN115430013A (zh) 一种导丝
JP4376048B2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3998918B2 (ja) ガイドワイヤー
JP2007319705A (ja) ガイドワイヤおよびガイドワイヤの製造方法
CN107510864A (zh) 一种防滑脱介入医学用亲水导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66994A (zh) 一种导丝及导丝制备方法
CN114668954B (zh) 导丝
CN214970940U (zh) 一种神经介入用微导丝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