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03830U - 端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端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03830U
CN210403830U CN201921417767.9U CN201921417767U CN210403830U CN 210403830 U CN210403830 U CN 210403830U CN 201921417767 U CN201921417767 U CN 201921417767U CN 210403830 U CN210403830 U CN 2104038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uckling
piece
fixing
fix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1776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家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1776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038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038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038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端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端板包括固定板、屈曲件和弹性件,屈曲件与固定板连接形成容纳腔,压缩后的弹性件容置于容纳腔内并与屈曲件相互作用,以使屈曲件朝远离固定板的方向弯曲;弯曲的屈曲件能够在电芯排的作用下朝靠近固定板的方向发生形变,以使屈曲件提供负刚度,弹性件能够在屈曲件的作用下朝靠近固定板的方向发生形变,以使弹性件提供正刚度,屈曲件与弹性件并联构成准零刚度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端板,由屈曲件和弹性件构成的准零刚度系统输出的力不会随位移的变化而变化,即准零刚度系统对电芯排的作用力为恒力,因此可实现电芯排在膨胀时的恒定受力,从而有利于提高电芯的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端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端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现有的端板的用于与电芯排接触的表面采用向外凸出的弧形设计,这样在电池模组的使用过程中,电芯排产生的膨胀力可以与弧形端板的回弹力平衡,以减小端板因电芯排膨胀而发生向外变形的可能性。但是,这种结构的端板并不能实现电芯排在膨胀时的恒定受力,进而会影响电芯的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端板不能实现电芯排在膨胀时的恒定受力进而影响电芯的使用性能的问题,提出一种端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端板,用于安装在电芯排的两端,包括固定板、屈曲件和弹性件,所述屈曲件与所述固定板连接形成容纳腔,压缩后的所述弹性件容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屈曲件相互作用,以使所述屈曲件朝远离所述固定板的方向弯曲;弯曲的所述屈曲件能够在所述电芯排的作用下朝靠近所述固定板的方向发生形变,以使所述屈曲件提供负刚度,所述弹性件能够在所述屈曲件的作用下朝靠近所述固定板的方向发生形变,以使所述弹性件提供正刚度,所述屈曲件与所述弹性件并联构成准零刚度系统。
可选地,当安装所述电芯排时,所述电芯排能够使弯曲的所述屈曲件朝靠近所述固定板的方向从第一位置开始形变并经由第二位置后到达第三位置;当所述电芯排膨胀时,所述电芯排能够使所述屈曲件朝靠近所述固定板的方向从所述第三位置开始形变至第四位置,所述屈曲件能够在所述第二位置至所述第四位置的范围内提供负刚度;所述弹性件能够在所述屈曲件的作用下朝靠近所述固定板的方向从所述第一位置形变至所述第四位置,所述弹性件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四位置的范围内提供正刚度,所述屈曲件与所述弹性件能够在所述第二位置至所述第四位置的范围内并联构成准零刚度系统,其中,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屈曲件受到的作用力为第一临界载荷时的位置,所述第三位置为所述屈曲受到的作用力为零时的位置,所述第四位置为所述屈曲件受到的作用力为第二临界载荷时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固定板包括平直部和自所述平直部的两端朝靠近所述电芯排的方向弯折形成的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所述屈曲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所述屈曲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二安装槽,所述屈曲件的一端夹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屈曲件的另一端夹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可选地,所述平直部上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屈曲件的第三安装槽,所述弹性件夹设于所述第三安装槽内。
可选地,所述端板还包括连接板和抵持件,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固定板滑动连接,所述屈曲件位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所述抵持件位于所述屈曲件与所述连接板之间,所述电芯排能够推动所述连接板相对所述固定板移动,以使所述抵持件带动弯曲的所述屈曲件朝靠近所述固定板的方向发生形变。
可选地,所述连接板包括板体和设于所述板体上的限位柱,所述固定板上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柱滑动设于所述限位孔内,所述板体上设有所述限位柱且朝向所述固定板的一侧端面为第一平面,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所述限位孔且朝向所述板体的一侧端面为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形成有缝隙,所述抵持件与所述屈曲件接触。
可选地,所述屈曲件为屈曲板或屈曲梁或屈曲杆,所述弹性件为橡胶垫或弹簧。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电芯排及上述的端板,所述端板安装在所述电芯排的两端。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其包括上述的电池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板,屈曲件与固定板连接形成容纳腔,压缩后的弹性件容置于容纳腔内并与屈曲件相互作用,这样弹性件在恢复形变时会对屈曲件产生一个远离固定板方向的作用力,以使屈曲件朝远离固定板的方向发生弯曲。弯曲的屈曲件在电芯排的作用下可朝靠近固定板的方向发生形变,以使屈曲件能够提供负刚度。弹性件在屈曲件的作用下可朝靠近固定板的方向发生形变,以使弹性件能够提供正刚度。这样,具有正刚度的屈曲件与具有负刚度的弹性件能够并联构成准零刚度系统,该准零刚度系统输出的力不会随位移的变化而变化,即电芯排膨胀时产生的位移变化并不影响准零刚度系统对电芯排的作用力。换言之,准零刚度系统对电芯排的作用力为恒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端板可实现电芯排在膨胀时的恒定受力,从而有利于提高电芯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端板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屈曲件(弹簧钢板)发生形变时的力和位移曲线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弹性件(橡胶垫)发生形变时的力和位移曲线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屈曲件(弹簧钢板)和弹性件(橡胶垫)构成的准零刚度系统的力和位移曲线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板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板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端板的示意图(安装电芯排);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端板的示意图(电芯排膨胀后);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端板;11、固定板;111、平直部;112、第一固定部;113、第二固定部;114、第一安装槽;115、第二安装槽;116、第三安装槽;117、第一凸起;118、限位孔;119、第二平面;12、屈曲件;13、弹性件;14、容纳腔;15、连接板;151、第四安装槽;152、第二凸起;153、板体;154、限位柱;155、第一平面;16、抵持件;
2、侧板;
3、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电池模组包括电芯排及安装在电芯排两端的端板1。其中,端板1包括固定板11、屈曲件12和弹性件13。屈曲件12与固定板11连接形成容纳腔14。压缩后的弹性件13容置于容纳腔14内并与屈曲件12相互作用,以使屈曲件12朝远离固定板11的方向弯曲。弯曲的屈曲件12能够在电芯排的作用下朝靠近固定板11的方向发生形变,以使屈曲件12提供负刚度。弹性件13能够在屈曲件12的作用下朝靠近固定板11的方向发生形变,以使弹性件13提供正刚度,屈曲件12与弹性件13并联构成准零刚度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端板1,屈曲件12与固定板11连接形成容纳腔14,压缩后的弹性件13容置于容纳腔14内并与屈曲件12相互作用,这样弹性件13在恢复形变时会对屈曲件12产生一个远离固定板11方向的作用力,以使屈曲件12朝远离固定板11的方向发生弯曲。弯曲的屈曲件12在电芯排的作用下可朝靠近固定板11的方向发生形变,以使屈曲件12能够提供负刚度。弹性件13在屈曲件12的作用下可朝靠近固定板11的方向发生形变,以使弹性件13能够提供正刚度。这样,具有正刚度的屈曲件12与具有负刚度的弹性件13能够并联构成准零刚度系统,该准零刚度系统输出的力不会随位移的变化而变化,即电芯排膨胀时产生的位移变化并不影响准零刚度系统对电芯排的作用力。换言之,准零刚度系统对电芯排的作用力为恒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端板1可实现电芯排在膨胀时的恒定受力,从而有利于提高电芯的使用性能。
如图1至图6所示,当安装电芯排时,电芯排能够使弯曲的屈曲件12朝靠近固定板11的方向从第一位置开始形变并经由第二位置后到达第三位置。当电芯排膨胀时,电芯排能够使屈曲件12朝靠近固定板11的方向从第三位置开始形变至第四位置。屈曲件12能够在第二位置至第四位置的范围内提供负刚度。弹性件13能够在屈曲件12的作用下朝靠近固定板11的方向从第一位置形变至第四位置,弹性件13能够在第一位置至第四位置的范围内提供正刚度。屈曲件12与弹性件13能够在第二位置至第四位置的范围内并联构成准零刚度系统,其中,第二位置为屈曲件12受到的作用力为第一临界载荷时的位置,第三位置为屈曲受到的作用力为零时的位置,第四位置为屈曲件12受到的作用力为第二临界载荷时的位置。
具体地,当安装电芯排时,施加于电芯排上的预紧力能够使弯曲的屈曲件12朝靠近固定板11的方向从A位置开始形变。当屈曲件12形变至B位置时,屈曲件12受到的作用力达到第一临界载荷。然后,屈曲件12从B位置形变至C位置,其受到的作用力逐渐减小。当屈曲件12形变至C位置时,屈曲件12受到的作用力为零,此时屈曲件12处于平直状态。当电芯排开始膨胀时,屈曲件12在电芯排的膨胀力作用下朝靠近固定板11的方向从C位置形变至D位置。在D位置时,屈曲件12受到的作用力达到第二临界载荷。在B位置至D位置的范围内,屈曲件12表现出负刚度。在A位置至D位置的范围内,弹性件13一直受到屈曲件12的挤压而朝靠近固定板11的方向发生形变,并且其受到的压力逐渐增大。在A位置至D位置的范围内,弹性件13表现出负刚度。当具有负刚度的屈曲件12与具有正刚度的弹性件13并联后构成的准零刚度系统会在B位置至D位置的范围内输出的总刚度近似为零。即,在B位置至D位置的范围内,准零刚度系统输出的力基本不会随着位移的变化而变化。换言之,电芯排膨胀时产生的位移变化不会影响准零刚度系统输出的力。因此,准零刚度系统对电芯排的作用力为恒力。本实用新型的端板1能够实现电芯排在膨胀时恒定受力,从而有利于提高电芯的使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临界载荷和第二临界载荷的大小均由屈曲件12自身的材料特性来决定。
在本实施例中,屈曲件12为屈曲板,例如弹簧钢板,弹性件13为橡胶垫。当然,屈曲件12也可为屈曲杆或者屈曲梁,弹性件13也可为弹簧。
另外,在实际使用中,可通过改变弹簧钢板的厚度来调整其出现负刚度的范围及负刚度的值。这样,弹簧钢板和橡胶垫构成的准零刚度系统的总刚度为零的范围将会改变,即准零刚度系统输出的恒力范围也将改变,从而可满足电芯排在不同的膨胀量下仍可实现恒定受力的需求。
在其他实施例中,屈曲件12也可为屈曲杆或者屈曲梁,弹性件13为弹簧。屈曲杆或屈曲梁与屈曲板的形变过程类似,弹簧的形变过程与橡胶垫的形变过程类似,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2及图7所示,固定板11包括平直部111和自平直部111的两端朝靠近电芯排的方向弯折形成的第一固定部112及第二固定部113。屈曲件12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112连接,屈曲件12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部113连接。
具体地,第一固定部112上设有开口朝向第二固定部113的第一安装槽114,第二固定部113上设有开口朝向第一固定部112的第二安装槽115。屈曲件12的一端夹设于第一安装槽114内,屈曲件12的另一端夹设于第二安装槽115内。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槽114的侧壁与第一固定部112朝向第二固定部113的侧面通过圆弧过渡连接。第二安装槽115的侧壁与第二固定部113朝向第一固定部112的侧面通过圆弧过渡连接。如此设置,当屈曲件12在弯曲时可与圆弧接触,这样可避免应力集中而导致屈曲件12产生疲劳失效。
如图2及图7所示,平直部111上设有开口朝向屈曲件12的第三安装槽116,弹性件13夹设于第三安装槽116内。
如图2及图7所示,弹性件13与第三安装槽116均设有多个,且弹性件13与第三安装槽116一一对应。具体地,平直部111朝向屈曲件12的一侧形成有多个间隔的呈长条状的第一凸起117,相邻的两个第一凸起117与平直部111围合形成第三安装槽116。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17设有三个,三个第一凸起117与平直部111围合形成两个第三安装槽116,对应地,弹性件13也设有两个。当然,弹性件13和第三安装槽116的数量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均设有三个或者四个。
如图2所示,端板1还包括连接板15和抵持件16。连接板15与固定板11滑动连接,屈曲件12位于连接板15与固定板11之间,抵持件16位于屈曲件12与连接板15之间。电芯排能够推动连接板15相对固定板11移动,以使抵持件16带动弯曲的屈曲件12朝靠近固定板11的方向发生形变。
具体地,当安装电芯排时,电芯排能够推动连接板15相对固定板11移动,以使抵持件16带动弯曲的屈曲件12朝靠近固定板11的方向从第一位置开始形变并经由第二位置后到达第三位置(即图4中从A位置经由B位置到达C位置)。当电芯排膨胀时,电芯排能够推动连接板15相对固定板11移动,以使抵持件16带动屈曲件12朝靠近固定板11的方向从第三位置开始形变至第四位置(即图4中从C位置到达D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2及图8所示,连接板15上设有开口朝向屈曲件12的第四安装槽151,抵持件16安装在第四安装槽151内。
具体地,连接板15朝向屈曲件12的一侧形成有两个间隔的呈长条状的第二凸起152,两个第二凸起152与连接板15围合形成第四安装槽151。抵持件16可采用过盈配合或者粘接固定的方式安装在第四安装槽151内。
在本实施例中,抵持件16为弹性体,例如橡胶垫。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抵持件16也可为刚性体,抵持件16与连接板15采用一体成型。
如图2、图3及图8所示,连接板15包括板体153和设于板体153上的限位柱154。固定板11上设有限位孔118,限位柱154滑动设于限位孔118内。板体153上设有限位柱154且朝向固定板11的一侧端面为第一平面155,固定板11上设有限位孔118且朝向板体153的一侧端面为第二平面119,第一平面155与第二平面119之间形成有缝隙,抵持件16与屈曲件12接触。
具体地,第一固定部112和第二固定部113上均设有多个限位孔118,板体153上设有与第一固定部112的限位孔118一一对应的限位柱154以及与第二固定部113的限位孔118一一对应的限位柱15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12和第二固定部113上均设有四个限位孔118,板体153上设有八个限位柱154,其中四个与第一固定部112的四个限位孔118相对应,另外四个与第二固定部113的四个限位孔118相对应。当然,限位柱154和限位孔118的数量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三个或者五个。
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孔118和限位柱154设置的位置也可相互调换,即限位柱154设置在固定板11上,限位孔118设置连接板15上。
下面以屈曲件12为弹簧钢板,弹性件13为橡胶垫为例,阐述端板1的组装过程:
首先将压缩后的橡胶垫装入固定板11的第三安装槽116内,其次将弹簧钢板的一端装入固定板11的第一安装槽114内,弹簧钢板的另一端装入固定板11的第二安装槽115内,橡胶垫在恢复形变时会使弹簧钢板朝远离固定板11的方向发生弯曲(如图2所示)。同时,将另一橡胶垫装入连接板15的第四安装槽151内。然后再将连接板15的限位柱154插入固定板11的限位孔118内,并使连接板15的第一平面155与固定板11的第二平面119形成有缝隙,且连接板15上的橡胶垫与弹簧钢板接触(如图3所示)。
如图1至图3所示,电池模组还包括位于电芯排两侧的侧板2和位于电芯排上方的顶盖3,侧板2与固定板1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侧板2与固定板11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侧板2也可与固定板11通过铆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组装过程如下:
先将上述组装好的端板1放置于电芯排的两端,通过工装夹具在端板1上施加预紧力,此时电芯排能够推动连接板15相对固定板11移动,以使连接板15上的橡胶垫带动弯曲的弹簧钢板朝靠近固定板11的方向发生形变至平直状态(如图9所示)。然后再将侧板2放置于电芯排的两侧,并将侧板2与固定板11焊接固定。最后,将顶盖3安装在电芯排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当电芯排发生膨胀时会推动连接板15相对固定板11移动,以使连接板15上的橡胶垫带动处于平直状态的弹簧钢板朝靠近固定板11的方向弯曲(如图10所示)。
再者,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其包括上述的电池模组。
进一步地,电池包还包括用于安装电池模组的托盘。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11上设有连接孔,螺栓穿设于连接孔并与托盘固定连接,以实现将电池模组固定于托盘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侧板2上也可通过螺栓固定于托盘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 “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端板,用于安装在电芯排的两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屈曲件和弹性件,所述屈曲件与所述固定板连接形成容纳腔,压缩后的所述弹性件容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屈曲件相互作用,以使所述屈曲件朝远离所述固定板的方向弯曲;弯曲的所述屈曲件能够在所述电芯排的作用下朝靠近所述固定板的方向发生形变,以使所述屈曲件提供负刚度,所述弹性件能够在所述屈曲件的作用下朝靠近所述固定板的方向发生形变,以使所述弹性件提供正刚度,所述屈曲件与所述弹性件并联构成准零刚度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板,其特征在于,当安装所述电芯排时,所述电芯排能够使弯曲的所述屈曲件朝靠近所述固定板的方向从第一位置开始形变并经由第二位置后到达第三位置;当所述电芯排膨胀时,所述电芯排能够使所述屈曲件朝靠近所述固定板的方向从所述第三位置开始形变至第四位置,所述屈曲件能够在所述第二位置至所述第四位置的范围内提供负刚度;所述弹性件能够在所述屈曲件的作用下朝靠近所述固定板的方向从所述第一位置形变至所述第四位置,所述弹性件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四位置的范围内提供正刚度,所述屈曲件与所述弹性件能够在所述第二位置至所述第四位置的范围内并联构成准零刚度系统,其中,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屈曲件受到的作用力为第一临界载荷时的位置,所述第三位置为所述屈曲受到的作用力为零时的位置,所述第四位置为所述屈曲件受到的作用力为第二临界载荷时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包括平直部和自所述平直部的两端朝靠近所述电芯排的方向弯折形成的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所述屈曲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所述屈曲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二安装槽,所述屈曲件的一端夹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屈曲件的另一端夹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直部上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屈曲件的第三安装槽,所述弹性件夹设于所述第三安装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还包括连接板和抵持件,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固定板滑动连接,所述屈曲件位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所述抵持件位于所述屈曲件与所述连接板之间,所述电芯排能够推动所述连接板相对所述固定板移动,以使所述抵持件带动弯曲的所述屈曲件朝靠近所述固定板的方向发生形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板体和设于所述板体上的限位柱,所述固定板上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柱滑动设于所述限位孔内,所述板体上设有所述限位柱且朝向所述固定板的一侧端面为第一平面,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所述限位孔且朝向所述板体的一侧端面为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形成有缝隙,所述抵持件与所述屈曲件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屈曲件为屈曲板或屈曲梁或屈曲杆,所述弹性件为橡胶垫或弹簧。
9.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排及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端板,所述端板安装在所述电芯排的两端。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
CN201921417767.9U 2019-08-29 2019-08-29 端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Active CN2104038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17767.9U CN210403830U (zh) 2019-08-29 2019-08-29 端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17767.9U CN210403830U (zh) 2019-08-29 2019-08-29 端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03830U true CN210403830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39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17767.9U Active CN210403830U (zh) 2019-08-29 2019-08-29 端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0383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9697A (zh) * 2020-06-16 2022-01-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箱体及其侧板、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包、电动汽车
WO2022267059A1 (zh) * 2021-06-25 2022-12-29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9697A (zh) * 2020-06-16 2022-01-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箱体及其侧板、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包、电动汽车
CN113889697B (zh) * 2020-06-16 2022-12-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箱体及其侧板、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包、电动汽车
WO2022267059A1 (zh) * 2021-06-25 2022-12-29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43668A1 (en) End plate assembly of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module
EP3343667B1 (en) End plate of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module
US11462790B2 (en) Power supply device
CN210403830U (zh) 端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JP3972885B2 (ja) 組電池
JP2010040295A (ja) 蓄電装置
JP6463471B2 (ja) バッテリーケース、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14552110A (zh) 电池包及车辆
US10840485B2 (en) Composite end plate and battery module
KR20140084562A (ko) 배터리모듈조립체의 하우징 구조 및 하우징 방법
JP5417813B2 (ja)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EP3373360B1 (en) Battery module
KR20200102189A (ko) 배터리 팩
KR100696690B1 (ko) 이차 전지 모듈
JP5673384B2 (ja) 組電池
JP5278158B2 (ja) 車両用燃料電池
EP3940835A2 (en) Battery module
JP2017142941A (ja) 電池パック
KR20210040664A (ko) 배터리 모듈
EP4131602A1 (en) Battery module
JP2018032489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09786042U (zh) 一种电池包
EP4336637A1 (en) Lightweight battery module housing having improved rigidity,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same
CN215644751U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JP7547177B2 (ja) 支持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