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93392U - 一种回转支承吊装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回转支承吊装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93392U
CN210393392U CN201921173263.7U CN201921173263U CN210393392U CN 210393392 U CN210393392 U CN 210393392U CN 201921173263 U CN201921173263 U CN 201921173263U CN 210393392 U CN210393392 U CN 2103933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wing bearing
fixedly connected
slide
telescopic rod
match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7326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立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anshan Bochuang Slewing 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anshan Bochuang Slewing 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anshan Bochuang Slewing 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anshan Bochuang Slewing 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7326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933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933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933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零件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回转支承吊装夹具,包括放置箱,所述放置箱上表面四角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一,所述伸缩杆一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放置箱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顶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放置箱内壁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道一;提拉顶板同时利用伸缩杆一向上方移动打开放置箱,同时移动滑块二在滑道二内侧进行左右移动,移动到回转支承内部中空位置上,利用活动杆在转杆外侧进行转动,当转动到合适角度时,将活动杆卡合连接到滑道一内侧,方便进行对不同规格大小的回转支承进行固定,利用底座底部设置的弹簧,对回转支承进行防护,同时不需要通过吊钩直接勾住回转支承,避免回转支承造成损伤。

Description

一种回转支承吊装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零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一种回转支承吊装夹具。
背景技术
转盘轴承,又称回转支承,是一种能够同时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径向载荷和倾覆力矩的大型轴承,转盘轴承一般都带有安装孔、内齿轮或外齿轮、润滑油孔和密封装置,因而能使主机结构设计紧凑、引导可靠、维护方便,转盘轴承有无齿式、外齿式和内齿式的四点接触球轴承、双排角接触式球轴承、交叉圆柱滚子轴承、交叉圆锥滚子轴承和三排圆柱滚子组合轴承等多种结构型式,其中四点接触球轴承具有较高的静载荷容量;交叉圆柱滚子轴承具有较高的动载荷容量;交叉圆锥滚子轴承通过预过盈能使轴承具有较大的支承刚性和较高的回转精度。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回转支撑吊装技术,大部分通过吊钩勾住回转支承,在使用时吊钩会对回转支承造成损伤,继而进行下一步的吊装,在吊装的过程容易受到外力碰撞或挤压也会造成对回转支承的损伤,由于回转支承自身结构特点,在吊装搬运的过程中会对工作人员造成困扰;
2、现有的回转支撑吊装技术,在吊装的过程中,一般的吊装工具需要多人操作,降低工作效率,浪费了人力物力,而且,传统的吊装工具容易打滑,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转支承吊装夹具,具有方便吊装,吊送过程稳定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回转支承吊装夹具,包括放置箱,所述放置箱上表面四角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一,所述伸缩杆一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上表面中央开设有沟槽,所述沟槽内部嵌合连接有吊钩,所述吊钩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二,所述伸缩杆二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放置箱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顶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开设有滑道二,所述滑道二内部左右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块二,所述滑块二顶部设有转杆,所述转杆一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放置箱内壁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道一,所述滑道一内侧设有滑块一。
优选的,所述弹簧数量为两个,且所述弹簧与所述底座结构相匹配,且所述底座内部设有电磁铁。
优选的,所述滑块二数量为两个,且所述滑块二与所述滑道二结构相匹配,且所述滑道二内壁为光滑表面。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一与所述顶板结构相匹配,且所述伸缩杆一呈阵列分布,且所述伸缩杆一为可移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沟槽与所述吊钩尺寸相匹配,且所述吊钩为可拆卸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与所述伸缩杆二结构相匹配,且所述伸缩杆二为可拉伸结构。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与所述转杆功能相匹配,且所述活动杆通过滑道一卡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提拉顶板,同时利用伸缩杆一向上方移动打开放置箱,方便将回转支承放入放置箱内部,同时回转支承通常中央为中空结构,同时移动滑块二在滑道二内侧进行左右移动,移动到回转支承内部中空位置上,同时通过转动活动杆,利用活动杆在转杆外侧进行转动,当转动到合适角度时,将活动杆卡合连接到滑道一内侧,方便进行对不同规格大小的回转支承进行固定,同时利用设置的电磁铁通电后,实现对回转支承进行辅助固定,在回转支承受到碰撞或压力时,利用底座底部设置的弹簧,对回转支承进行防护,同时不需要通过吊钩直接勾住回转支承,在工作时,避免回转支承造成损伤。
2、利用吊沟嵌合在沟槽内部,方便进行吊装,同时拉动吊钩底部设置的固定块,带动伸缩杆进行左右水平移动,使固定块移动到顶板底部,方便进行起吊,结构简单、能够进行单人操作,在吊装时不会造成打滑,减少吊装时的损伤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吊钩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放置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放置箱;2、伸缩杆一;3、顶板;4、沟槽;5、吊钩;6、伸缩杆二;7、固定块;8、滑道一;9、底座;10、弹簧;11、滑道二;12、滑块一;13、滑块二;14、转杆;15、活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回转支承吊装夹具,包括放置箱1,放置箱1上表面四角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一2,伸缩杆一2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3,顶板3上表面中央开设有沟槽4,沟槽4内部嵌合连接有吊钩5,吊钩5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二6,伸缩杆二6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放置箱1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0,弹簧10顶部固定连接有底座9,底座9顶部开设有滑道二11,滑道二11内部左右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块二13,滑块二13顶部设有转杆14,转杆14一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杆15,放置箱1内壁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道一8,滑道一8内侧设有滑块一12。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提拉顶板3,同时利用伸缩杆一2向上方移动打开放置箱1,方便将回转支承放入放置箱1内部,同时回转支承通常中央为中空结构,同时移动滑块二13在滑道二11内侧进行左右移动,移动到回转支承内部中空位置上,同时通过转动活动杆15,利用活动杆15在转杆14外侧进行转动,当转动到合适角度时,将活动杆15卡合连接到滑道一8内侧,方便进行对不同规格大小的回转支承进行固定,在回转支承受到碰撞或压力时,利用底座9底部设置的弹簧10,对回转支承进行防护,同时不需要通过吊钩5直接勾住回转支承,在工作时,避免回转支承造成损伤,利用吊沟嵌合在沟槽4内部,方便进行吊装,同时拉动吊钩5底部设置的固定块7,带动伸缩杆进行左右水平移动,使固定块7移动到顶板3底部,方便进行起吊,结构简单、能够进行单人操作,在吊装时不会造成打滑,减少吊装时的损伤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的,弹簧10数量为两个,且弹簧10与底座9结构相匹配,且底座9内部设有电磁铁;将回转支承放置在底座9,同时回转支承通常材质都是金属结构,利用设置的电磁铁可以将回转支承吸附在底座9顶部,进一步能够进行更好的固定。
具体的,滑块二13数量为两个,且滑块二13与滑道二11结构相匹配,且滑道二11内壁为光滑表面;通过滑块二13在滑道二11内部进行水平左右滑动,通过将滑块二13滑动合适的位置,进一步方便通过滑块二13设有的活动杆15通过转杆14转动后进行固定。
具体的,伸缩杆一2与顶板3结构相匹配,且伸缩杆一2呈阵列分布,且伸缩杆一2为可移动结构;通过伸缩杆一2呈阵列分布,使在使用过程受力更加均匀,同时通过按压顶板3,使伸缩杆相底部进行伸缩,使整体体积变小,方便使用后进行回收。
具体的,沟槽4与吊钩5尺寸相匹配,且吊钩5为可拆卸结构;通过将吊钩5嵌合连接在设有的沟槽4内部,同时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时便捷,同时吊钩5能够拆卸,方便对吊钩5进行维修与养护。
具体的,固定块7与伸缩杆二6结构相匹配,且伸缩杆二6为可拉伸结构;通过拉动吊钩5底部设置的固定块7,同时带动伸缩杆进行左右水平移动,将固定块7放置到顶板3底部,方便进行起吊,避免接触到回转支承,实现在吊装的过程中,进行对回转支承的防护。
具体的,活动杆15与转杆14功能相匹配,且活动杆15通过滑道一8卡合连接;需要进行对回转支承的固定时,通过转动转杆14,带动活动杆15向滑道一8内侧进行转动,同时转动到一定角度时,将活动杆15卡合连接在滑道一8内侧,实现对回转支承的固定,结构简单,方便进行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提拉顶板3,继而通过伸缩杆一2向上方进行延伸打开放置箱1,同时将所需要吊装的回转支承,放置在放置箱1内部设置的底座9上面,放置好后,同时回转支承通常中央为中空结构,同时根据回转支承的大小,继而移动滑块二13在滑道二11内侧进行左右移动,当移动到合适位置时,同时通过转动活动杆15,继而活动杆15在转杆14外侧进行转动,转动到合适角度时,继而将活动杆15卡合连接到滑道一8内侧,实现对回转支撑的固定,同时通过滑动滑块一12,使滑块一12在滑道一8内侧进行上下滑动,继而滑块一12滑动到活动杆15顶部时进行加固,同时在吊装过程回转支承受到压力时,通过底部设置弹簧10,可以避免回转支承受到损伤,同时将吊沟嵌合在沟槽4内部,方便进行吊装,同时拉动吊钩5底部设置的固定块7,进一步带动伸缩杆进行左右水平移动,将固定块7放置到顶板3底部,方便进行起吊,避免接触到回转支承,同时通过设置的电磁铁通过连接外部电源通电后,进一步实现对回转支承进行辅助固定,进行对回转支承的防护。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7)

1.一种回转支承吊装夹具,包括放置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箱(1)上表面四角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一(2),所述伸缩杆一(2)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3),所述顶板(3)上表面中央开设有沟槽(4),所述沟槽(4)内部嵌合连接有吊钩(5),所述吊钩(5)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二(6),所述伸缩杆二(6)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所述放置箱(1)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0),所述弹簧(10)顶部固定连接有底座(9),所述底座(9)顶部开设有滑道二(11),所述滑道二(11)内部左右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块二(13),所述滑块二(13)顶部设有转杆(14),所述转杆(14)一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杆(15),所述放置箱(1)内壁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道一(8),所述滑道一(8)内侧设有滑块一(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支承吊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0)数量为两个,且所述弹簧(10)与所述底座(9)结构相匹配,且所述底座(9)内部设有电磁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支承吊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二(13)数量为两个,且所述滑块二(13)与所述滑道二(11)结构相匹配,且所述滑道二(11)内壁为光滑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支承吊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一(2)与所述顶板(3)结构相匹配,且所述伸缩杆一(2)呈阵列分布,且所述伸缩杆一(2)为可移动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支承吊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4)与所述吊钩(5)尺寸相匹配,且所述吊钩(5)为可拆卸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支承吊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7)与所述伸缩杆二(6)结构相匹配,且所述伸缩杆二(6)为可拉伸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支承吊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15)与所述转杆(14)功能相匹配,且所述活动杆(15)通过滑道一(8)卡合连接。
CN201921173263.7U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回转支承吊装夹具 Active CN2103933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73263.7U CN210393392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回转支承吊装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73263.7U CN210393392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回转支承吊装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93392U true CN210393392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56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73263.7U Active CN210393392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回转支承吊装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933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41801U (zh) 一种电线电缆施工多功能专用车
CN107351175B (zh) 一种带除尘功能的钮扣钻孔设备
CN106429904B (zh) 自动平衡吊机
CN109896433B (zh)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机械设备起吊架
CN212356247U (zh) 一种具有旋转托爪的卧卷吊具
CN205237032U (zh) 一种自动升降翻转抓具
CN210393392U (zh) 一种回转支承吊装夹具
CN107378046B (zh) 一种数控加工中心用钻斜孔装置
CN210393498U (zh) 一种方便在车间使用的简易吊机
CN210393460U (zh) 一种可旋转伸缩的起重装置
CN202079216U (zh) 升降回转台
CN204675690U (zh) 一种起重机机械臂
CN106379829A (zh) 一种建筑机械物料升降系统
CN212832373U (zh) 一种临时用电建设吊装设备
CN107098282B (zh) 一种起吊不同车身的汽车修理起重机
CN213537079U (zh) 一种桥梁修建移动式吊装支架
CN209815532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吊装设备
JP2007008592A (ja) 建築用パネルの建て込み施工治具
CN208648628U (zh) 一种移动式管道提升装置
CN206941670U (zh) 一种液压抓斗
CN202754722U (zh) 新型转盘式起重车机构
CN206705560U (zh) 一种回转支承自动吊装工具
CN211473334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吊篮
CN221027421U (zh) 一种建筑电气施工辅助固定装置
CN212174277U (zh) 一种电气设备安装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