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89034U - 一种侧围c柱组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围c柱组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89034U
CN210389034U CN201920694540.2U CN201920694540U CN210389034U CN 210389034 U CN210389034 U CN 210389034U CN 201920694540 U CN201920694540 U CN 201920694540U CN 210389034 U CN210389034 U CN 2103890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side pressure
last mould
sealing strip
l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9454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达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Hesheng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Hesheng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Hesheng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Hesheng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9454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890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890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890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部件组立工装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侧围C柱组立装置,包括主机架,主机架上设置有上胎具和下胎具,上胎具上放置软胶密封条,下胎具上放置硬胶底板,在上胎具侧边设置有旋转气缸,在上胎具和软胶密封条之间具有真空吸附调节装置,真空吸附包括有两个胎具固定件、吸附孔、侧压调节件以及侧压锁定件,每个胎具固定件压在上胎具的两侧,吸附孔均布在上胎具上,侧压调节件设置在上胎具的侧部并通过侧压锁定件锁定,在上胎具上还设置有升降气缸。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组立装置使得过程更加稳定,对零件进行零损伤组立密封条,产品质量得到保障,节省工时,提升节拍,降低人工费用可以节省时间和人员,稳定加工过程,提升合格率。

Description

一种侧围C柱组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部件组立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围C柱组立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在没有这种组立装置的前提下,软胶密封条组立费工时,组立不到位,没有使用该装置组立密封条会产生以下弊端:1、软胶密封条组立不到位,容易变形;2、组立完成后密封条呈现波浪形;3、容易损伤到产品外观;4、人工组立效率过低,影响产能,并且传统的人工组立时,软胶密封条无法保证完全沿刻度线贴附,导致密封条呈波浪状,影响装车外观,软胶密封条组立过程中容易黏在硬胶底板刷过底涂的位置,一旦粘上就难以撕开,导致产品报废;3.组立过程中会出现碰划伤硬胶产品表面的情形,并且手动黏贴位置难以做到精准,软胶密封条容易被拉变形,密封条外观呈现波浪形,组立过程中会出现碰划伤硬胶产品表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侧围C柱组立装置,解决软胶密封条组立困难,耗费工时的问题,降低零件装配报废率,稳定装配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了装车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侧围C柱组立装置,包括主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机架上设置有上胎具和下胎具,所述的上胎具和下胎具上下相对,所述的上胎具上放置软胶密封条,下胎具上放置硬胶底板,在上胎具侧边设置有能够带动上胎具旋转180度的旋转气缸,在上胎具和软胶密封条之间具有真空吸附调节装置,所述的真空吸附包括有两个胎具固定件、吸附孔、侧压调节件以及侧压锁定件,每个胎具固定件压在上胎具的两侧,吸附孔均布在上胎具上,侧压调节件设置在上胎具的侧部并通过侧压锁定件锁定,在上胎具上还设置有带动上胎具与下胎具进行上下压合的升降气缸。
在上述的一种侧围C柱组立装置中,所述的侧压锁定件上还设置有横向调节杆,所述的横向调节杆压在侧压调节件的外端面上,所述的横向调节杆能够调节侧压调节件压在上胎具侧边的上下高度。
在上述的一种侧围C柱组立装置中,所述的上胎具和下胎具均是仿形产品的模具模腔,在上胎具和下胎具上均设置有定位导柱,所述的定位导柱与各自的胎具之间具有缩合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组立装置使得过程更加稳定,对零件进行零损伤组立密封条,产品质量得到保障,节省工时,提升节拍,降低人工费用可以节省时间和人员,稳定加工过程,提升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侧围C柱组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侧围C柱组立装置上的定位导柱结构示意图;
图3是侧围C柱组立装置中上胎具与真空吸附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图中,主机架1;上胎具2;下胎具3;真空吸附调节装置4;旋转气缸5;胎具固定件6;吸附孔7;侧压调节件8;侧压锁定件9;横向调节杆10;升降气缸11;定位导柱12。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侧围C柱组立装置,包括主机架1,主机架1上设置有上胎具2和下胎具3,上胎具2和下胎具3上下相对,上胎具2上放置软胶密封条,下胎具3上放置硬胶底板,这里通过上下压合的方式进行组立产品,使产品组立一次到位,上胎具2和下胎具3均是仿形产品的模具模腔,这样由于整体的形状和产品相似,方便放置产品,在上胎具2侧边设置有能够带动上胎具2旋转180度的旋转气缸5,这样可以将整个上胎具2旋转到朝上方向,这样方便员工操作放置产品。
在上胎具2和软胶密封条之间具有真空吸附调节装置4,这里通过真空吸附调节装置4的使软胶可以处于完全绷直状态,这里真空吸附包括有两个胎具固定件6、吸附孔7、侧压调节件8以及侧压锁定件9,每个胎具固定件6压在上胎具2的两侧,吸附孔7均布在上胎具2上,这里吸附孔7可以产生吸力可以吸住产品,胎具固定件6可以保证两侧边的位置,侧压调节件8设置在上胎具2的侧部并通过侧压锁定件9锁定,侧压锁定件9上还设置有横向调节杆10,横向调节杆10压在侧压调节件8的外端面上,横向调节杆10能够调节侧压调节件8压在上胎具2侧边的上下高度,这里由于整个横向调节杆10通过其中部铰接连接在侧压锁定件9上,这样横向调节杆10就可以带动横向调节件压在上胎具2的对应位置,
在上胎具2上还设置有带动上胎具2与下胎具3进行上下压合的升降气缸11,这里通过升降气缸11可以使得每次压合后上下胎具3自动复位,方便下一次进行组立。
在上胎具2和下胎具3上均设置有定位导柱12,定位导柱12与各自的胎具之间具有缩合结构,这里通过定位导柱12一方面可以定位住产品,另一方面由于可以缩合,这样方便进行压合,工作时取硬胶本体放置下胎具3上,取软胶密封条放置上胎具2,撕去离型纸,按双手启动按钮,上胎具2吸附软胶密封条,通过旋转气缸5旋转180度,上胎具2由升降气缸11驱动下压,压合后复位,取出组立成品,再次放入软胶密封条和硬胶本体,以此循环。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3)

1.一种侧围C柱组立装置,包括主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机架上设置有上胎具和下胎具,所述的上胎具和下胎具上下相对,所述的上胎具上放置软胶密封条,下胎具上放置硬胶底板,在上胎具侧边设置有能够带动上胎具旋转180度的旋转气缸,在上胎具和软胶密封条之间具有真空吸附调节装置,所述的真空吸附包括有两个胎具固定件、吸附孔、侧压调节件以及侧压锁定件,每个胎具固定件压在上胎具的两侧,吸附孔均布在上胎具上,侧压调节件设置在上胎具的侧部并通过侧压锁定件锁定,在上胎具上还设置有带动上胎具与下胎具进行上下压合的升降气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围C柱组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压锁定件上还设置有横向调节杆,所述的横向调节杆压在侧压调节件的外端面上,所述的横向调节杆能够调节侧压调节件压在上胎具侧边的上下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围C柱组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胎具和下胎具均是仿形产品的模具模腔,在上胎具和下胎具上均设置有定位导柱,所述的定位导柱与各自的胎具之间具有缩合结构。
CN201920694540.2U 2019-05-15 2019-05-15 一种侧围c柱组立装置 Active CN2103890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94540.2U CN210389034U (zh) 2019-05-15 2019-05-15 一种侧围c柱组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94540.2U CN210389034U (zh) 2019-05-15 2019-05-15 一种侧围c柱组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89034U true CN210389034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45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94540.2U Active CN210389034U (zh) 2019-05-15 2019-05-15 一种侧围c柱组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890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89034U (zh) 一种侧围c柱组立装置
JP2513142Y2 (ja) 内装部品における表皮材の貼着装置
CN205928538U (zh) 一种旋转操作台
CN214242866U (zh) 一种夹胶玻璃生产用贴片装置
CN211330864U (zh) 一种顶盖滚边用胎模及工装
CN206048623U (zh) 一种汽车门内饰板的包边装置
CN204603040U (zh) 汽车制动总泵安装加强板对侧翻边模具
CN211074062U (zh) 一种陶瓷坯自动浸釉擦釉设备
CN211441244U (zh) 预灌风头盔成型设备
CN109261770B (zh) 零件的滚边工装
CN218168340U (zh) 一种铝圆片生产装置
CN206456192U (zh) 一种高效自动装胎机
CN203638153U (zh) 用于汽车车门保护膜的压合装置
CN218877707U (zh) 一种曲面面板的贴胶纸治具
CN218049983U (zh) 一种滚边胎膜定位装置
CN216941867U (zh) 一种汽车门板的贴饰条装置
CN220482585U (zh) 一种汽车内饰件贴膜装置
CN215704217U (zh) Epdm海绵条胶带粘贴压紧装置
CN216941557U (zh) 一种适用于汽车内饰件负角度产品自动包覆的模具
CN218423723U (zh) 一种篮球中胎刷胶机
CN203638154U (zh) 一种用于汽车车门保护膜的压合装置
CN216300746U (zh) 一种汽车门框密封条的镶件组件
CN212889011U (zh) 一种汽车塑料后背门胶粘工艺压合工装
CN215791182U (zh) 轮胎成型机辅鼓后压辊
CN216230380U (zh) 一种增强型备胎盖板成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