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37663U - 一种吸能座椅的下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能座椅的下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37663U
CN210337663U CN201921184365.9U CN201921184365U CN210337663U CN 210337663 U CN210337663 U CN 210337663U CN 201921184365 U CN201921184365 U CN 201921184365U CN 210337663 U CN210337663 U CN 2103376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energy
backrest framework
belt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8436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Zhi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Zhi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Zhi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Zhi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8436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376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376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376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能座椅的下连接结构,包括靠背骨架、座椅、解锁机构、吸能装置和带连接结构,座椅可调高度的装设于靠背骨架上,解锁机构与座椅固定连接并通过套设于靠背骨架上的滑套装设于靠背骨架上。吸能装置的上端固定于靠背骨架上,下端固定连接于解锁机构上。靠背骨架的上端与汽车顶部固定连接,底部设有带连接结构与汽车底板连接。带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带和多个套环,连接带装设于套环内,且套环分别与靠背骨架的下端和汽车底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汽车座椅的靠背骨架下端软连接于汽车底板上,当汽车底板受到冲击时,可减小对靠背骨架的冲击力,对座椅起到缓冲和减震的作用,可有效的保护人员的安全,减少人体的不可逆伤害。

Description

一种吸能座椅的下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能座椅的下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装甲车或防雷车在碰触地雷爆炸瞬间,受到爆炸物的爆炸波攻击时,很多伤亡事故不是由于装甲车被击穿造成的,更多的是由于爆炸冲击波造成的。因此对现有的装甲车或防雷车的座椅进行减震缓冲作为当下研究的重要课题,先有的座椅都是在靠背骨架的上下两端分别装固定设于汽车的顶部和底部,当汽车受到爆炸底板出现严重变形时,底板及靠背骨架一起向上变形运动,进而造成座椅及人员受到冲击。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能座椅的下连接结构,其通过将汽车座椅的靠背骨架下端软连接于汽车底板上,当汽车底板受到冲击时,可减小对靠背骨架的冲击力,对座椅起到缓冲和减震的作用,可有效的保护人员的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吸能座椅的下连接结构,包括靠背骨架、座椅、解锁机构、吸能装置和带连接结构,所述座椅可调高度的装设于所述靠背骨架上,所述解锁机构与所述座椅固定连接并通过套设于靠背骨架上的滑套装设于靠背骨架上。所述吸能装置的上端固定于靠背骨架上,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解锁机构上,所述靠背骨架的上端与汽车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靠背骨架的底部设有所述带连接结构与汽车底板连接。其中,所述带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带和多个套环,所述连接带装设于套环内,且套环分别与靠背骨架的下端和汽车底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靠背骨架包括两根竖直方向设置的导向管,所述带连接结构还包括固定板和安装套,所述安装套的下端设有限位凸台,且下端内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孔,固定板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安装套上,所述安装套的上端固定装设于所述导向管内,所述固定板卡持于所述导向管和限位凸台之间。
优选的,所述套环为三角形环形结构,且一角处设有安装部,所述连接带套设于所述套环内,且所述安装部通过螺栓分别固定装设于所述安装套上及汽车底板上。
优选的,所述导向管的下端分别通过三个套环与汽车底板连接,上端一个套环与导向管上的安装套螺栓连接,下端两个套环通过螺栓与汽车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带拉伸为三角形结构,且两根导向管下端连接的连接带向外侧倾斜一定角度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将汽车座椅的靠背骨架下端通过带连接结构的连接带和套环软连接于汽车底板上,当汽车底板受到冲击时,底板向上出现变形,在一定行程范围内并不会影响座椅及人员,因此,采用上述连接结构在汽车受到爆炸冲击时可减小对靠背骨架的冲击力,对座椅起到缓冲和减震的作用,可有效的保护人员的安全。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带连接结构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吸能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图4中吸能装置的分解图;
图6是图5中内管上端的放大图;
图7是图4中吸能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图1中解锁机构的立体图;
图9是图8中的解锁机构去除安装块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解锁机构的主视图;
图11是图8中滑块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靠背骨架1、导向管11、安装横杆12、座椅2、解锁机构3、安装横梁31、滑块32、安装凸块321、第一活动孔322、第二活动孔323、安装板324、安装槽3241、卡持条33、卡持孔331、限位螺栓332、安装座34、安装耳341、安装块342、转动轴343、定位杆35、滚轮36、活动槽361、线槽362、固定轴 363、拉索37、外壳38、安装部381、调节机构39、限位导管391、摆臂392、转轴393、手柄394、限位套395、固定耳396、连接套310、吸能装置4、内管41、第一通孔411、敞口槽412、移动槽413、外管42、第二通孔421、第四通孔422、钢带43、弹性弯曲结构431、安装孔432、销轴44、上安装头45、第三通孔451、卡持槽452、固定螺栓46、下安装头47、带连接结构5、连接带51、套环52、安装部521、固定板53、固定孔531、安装套54、限位凸台541、滑套6、弹簧7、连接板8。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吸能座椅的下连接结构,包括靠背骨架1、座椅2、解锁机构3和吸能装置4,所述座椅2可调高度的装设于所述靠背骨架1上,所述解锁机构3与所述座椅2固定连接并通过套设于靠背骨架1上的滑套6装设于靠背骨架1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解锁机构3的锁止工作对座椅2的高度进行调节。所述吸能装置4的上端固定于靠背骨架1上,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解锁机构3上。所述靠背骨架1的上端与汽车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靠背骨架1的底部设有所述带连接结构5与汽车底板连接。其中,所述带连接结构5包括连接带51和多个套环52,所述连接带51装设于套环52内,且套环52分别与靠背骨架1的下端和汽车底板固定连接。汽车座椅2在汽车行车过程中通过所述下端设置的带连接结构5可很好的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或在汽车受到爆炸冲击底板变形时,因为靠背骨架1没有与底板直接固定连接,因此可起到很好的减震作用。
所述靠背骨架1包括两根竖直方向设置的导向管11,所述带连接结构5 还包括固定板53和安装套54,所述安装套54的下端设有限位凸台541,且下端内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板53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孔531,固定板53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安装套54上,所述安装套54的上端固定装设于所述导向管 11内,所述固定板53卡持于所述导向管11和限位凸台541之间。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板53的设计,可将两根导向管11上的向外侧的受力向内侧分散,保证靠背骨架1的刚度和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环52为三角形环形结构,且一角处设有安装部521,所述连接带51套设于所述套环52内并可相对滑动,进而可根据变形产生相对移动,达到了减震和缓冲的作用。且所述安装部521通过螺栓分别固定装设于所述安装套54上及汽车底板上,安装和拆卸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管11的下端分别通过三个套环52与汽车底板连接,上端一个套环52与导向管11上的安装套54螺栓连接,下端两个套环52 通过螺栓与汽车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带51拉伸为三角形结构,且两根导向管11下端连接的连接带51向外侧倾斜一定角度设置,保证导向管11的底部受力不会出现晃动。
请参阅图4至图7,所述吸能装置4包括内管41、外管42、钢带43和销轴44,所述外管42套设于所述内管41外。所述钢带43上设有弹性弯曲结构 431,所述销轴44分别交叉设置于所述弹性弯曲结构431的两侧且销轴44的端部固定于所述内管41上。所述钢带43的两端固定于所述外管42的上下两端,所述内管41的下端与所述解锁机构3连接,所述外管42的上端与所述靠背骨架1固定连接。
所述吸能装置4的工作原理:在静止状态下,所述吸能装置4的上端与靠背骨架1固定,下端与解锁机构3固定,解锁结构3同时与座椅2和滑套6固定连接,因此座椅2处于静止固定状态,通过吸能装置4克服座椅2及乘员的重力。当车子受到爆炸底板出现严重变形时,所述靠背骨架1向上产生移动,所述吸能装置4的外管42和钢带43随着靠背骨架1向上移动与吸能装置4的内管41、解锁机构3及座椅2产生相对位移,所述销轴44与钢带32的弹性弯曲结构321之间产生相对移动,产生弹性势能,对座椅起到缓冲作用,保证人身安全。同时,本实用新型中采用钢带43作为弹性元件,其克服其形变产生的弹性势能较大,能克服高强度的冲击力。
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靠背骨架1的导向管11的上端横向设置有安装横杆 12,所述导向管11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汽车顶部和底部。所述滑套6 装设于安装横杆12上并可上下移动,且所述安装横杆12上连接有弹簧7,弹簧7的下端与所述解锁机构3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7的设置用于在解锁机构3解锁后调节座椅高低位置时,弹簧7可起到克服座椅2的重力作用,不会出现座椅2直接下坠的情况。
请继续参阅图4至图7,具体的,所述内管41和外管42的上端分别开设第一通孔411和第二通孔421,且所述内管41的第一通孔411向上贯穿形成敞口槽412,且槽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通孔411的孔径大小。所述内管41内设有上安装头45,该上安装头45下端设有第三通孔451,且下端向上延伸开设有与第三通孔451连通的卡持槽452。所述钢带43的上下两端开设有安装孔 432,且钢带43的上端卡持于所述上安装头45的卡持槽452内,所述内管41、外管42、钢带43和上安装头45通过固定螺栓46穿过第一通孔411、第二通孔421、第三通孔451和安装孔432固定连接在一起,且所述上安装头45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靠背骨架1的安装横杆12上。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固定螺栓 46将外管41、内管42和钢带43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正常行程过程中不会产生相对移动,钢带43不受力,且敞口槽412的设计,在车子受到巨大冲击后导向管11向上移动,为了保护座椅2不受冲击,外管42和内管41之间通过固定螺栓46冲破敞口槽412产生相对移动,可使吸能装置4正常工作,实现座椅的缓冲。因此,所述第一通孔411和敞口槽412的设计不仅可避免在行车过程中钢带43受力蠕动,且不会在爆炸冲击下影响吸能装置4的正常工作。
所述内管41的下端凸伸出所述外管42的下端,所述内管41上从上至下开设有左右贯通的移动槽413,所述外管42的下端开设有第四通孔422,且通过固定螺栓46穿过第四通孔422、钢带43下端的安装孔432和移动槽413固定连接。所述内管41的下端端部内固定装设有下安装头47,且所述下安装头 47固定装设于所述解锁机构3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弯曲结构431呈S形状,所述销轴44的数量为 3个,每个销轴44抵顶装设于所述弹性弯曲结构431的弯曲处,当汽车受到爆炸冲击时,外管42带动钢带43向上运动时,所述弹性弯曲结构431沿着销轴 344拉伸产生势能,对汽车座椅2产生缓冲作用。
请继续参阅图8至图11,所述解锁机构3包括安装横梁31、滑块32、卡持条33、安装座34、定位杆35、滚轮36、拉索37和外壳38。所述滑块32 固定装设于安装横梁31的两端,所述卡持条33上开设有多个卡持孔331,且卡持条33活动装设于所述滑块32上,卡持条33的上端与所述吸能装置4的下安装头47固定连接,下端设有限位螺栓332,可防止在座椅2高度调节时与卡持条33脱落。所述安装座34固定于安装横梁31的中部,且所述滚轮36可旋转的装设于安装横梁31和安装座34之间。该滚轮36上开设有活动槽361,所述定位杆35装设于滚轮36的两侧,且定位杆35的一端活动装设于所述活动槽361内,另一端凸伸于滑块32内且与所述卡持条33卡持固定。所述滚轮 36上缠绕有所述拉索37,并通过拉索37拉动其旋转,且所述滚轮36可通过弹簧构件设置为可自动复位。所述外壳38包覆于两个卡持条33之间的安装横梁31、安装座34、定位杆35、滚轮36外,且外壳38上设有安装部381,且安装部381与所述弹簧7的下端固定连接。工作时:通过拉索37拉动滚轮36 旋转带动定位杆35从卡持条33的卡持孔331内脱离,然后调节座椅2的高度后,滚轮36复位带动定位杆35卡持于卡持条33内实现卡持,该解锁机构3 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性强。
所述滑块32的外侧设有安装板324,所述座椅2的坐垫骨架的两侧分别固定有连接板8,且连接板8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滑套6的内侧,且所述安装板324 与连接板8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324的内侧向下开设有延伸至安装板324中部的安装槽3241,所述滑块32的外侧对应所述安装槽3241设有安装凸块321,所述安装凸块321卡持于安装槽3241内,且安装板324和滑块32均与安装横梁31固定。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在滑块32安装时,可将滑块32装设于安装槽3241内进行预安装,然后进行安装板324和滑块32与安装横梁31的固定,安装更方便,效率更高。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32上下左右均贯穿开设有第一活动孔322和第二活动孔323,且第一活动孔322和第二活动孔323相互连通,第一活动孔322为方形结构,第二活动孔323为圆形结构,均对应卡持条33和定位杆35的形状设计,但是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形式。所述卡持条33设于第一活动孔322内,所述定位杆35的一端设于第二活动孔323内并与卡持条33上的卡持孔331卡扣固定,另一端活动装设于所述滚轮36的活动槽361内,此为锁止状态。
所述安装座34呈几字形结构,包括两侧的安装耳341及中部连接的安装块342,所述安装座34通过螺栓穿过安装耳341及安装横梁31固定安装,所述滚轮36通过转动轴343装设设于所述安装块342和安装横梁31之间。所述滚轮36外侧缘上开设有线槽362,且滚轮36左上角位置处设有固定轴363,所述拉索37的缠绕于所述线槽362内且端部固定于固定轴363上,所述拉索 37的另一端连接有调节机构39拉动滚轮36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39包括限位导管391、摆臂392、转轴393和手柄394,所述转轴393可旋转的装设于汽车座椅上,所述手柄394和摆臂392 分别固定装设于所述转轴393的两端。所述拉索37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块42 的下方套设有限位套395,且限位套395固定于所述安装块342上,对拉索37 起到限位作用,使其不会散落或脱离线槽362外。所述拉索37的另一端固定装设于所述摆臂392上,且靠近摆臂392的拉索37上套设有所述限位导管391,限位导管391上设有固定耳396,并通过固定耳396装设于汽车座椅上,同样对拉索37进线限位,防止长线受力拉动时出现摆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滚轮36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活动槽361,且所述活动槽 361为弧形结构,两侧活动槽361以顺时针方向的两个起点处于水平位置,且所述定位杆35的端部穿过所述安装耳341且固定连接有连接套310,连接套 310套设于所述活动槽361内且分别位于所述两个起点位置处,当滚轮36顺时针旋转时,其两个起点位置卡持并带动连接套310和定位杆35的向内侧移动解锁。
该解锁机构3的工作原理为:初始状态时,所述拉索37缠绕于滚轮36的线槽362内,且定位杆35的外侧一端卡持于卡持条33的卡持孔331内为锁止状态。当需要调节汽车座椅的高度时,可通过手动调节手柄394使转轴393旋转,并带动摆臂392旋转拉动拉索37,拉索37带动滚轮36顺时针旋转,此时活动槽361于顺时针方向的两个起点带动连接套310和定位杆35的向内侧移动,定位杆35脱离卡持条33的卡持孔331解锁,然后调节座椅2高度,滚轮36复位带动定位杆35向外侧移动并卡持于卡持条33内实现锁止。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其它装置,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吸能座椅的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骨架(1)、座椅(2)、解锁机构(3)、吸能装置(4)和带连接结构(5),所述座椅(2)可调高度的装设于所述靠背骨架(1)上,所述解锁机构(3)与所述座椅(2)固定连接并通过套设于靠背骨架(1)上的滑套(6)装设于靠背骨架(1)上,所述吸能装置(4)的上端固定于靠背骨架(1)上,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解锁机构(3)上,所述靠背骨架(1)的上端与汽车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靠背骨架(1)的底部设有所述带连接结构(5)与汽车底板连接,其中,所述带连接结构(5)包括连接带(51)和多个套环(52),所述连接带(51)装设于套环(52)内,且套环(52)分别与靠背骨架(1)的下端和汽车底板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能座椅的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骨架(1)包括两根竖直方向设置的导向管(11),所述带连接结构(5)还包括固定板(53)和安装套(54),所述安装套(54)的下端设有限位凸台(541),且下端内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板(53)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孔(531),固定板(53)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安装套(54)上,所述安装套(54)的上端固定装设于所述导向管(11)内,所述固定板(53)卡持于所述导向管(11)和限位凸台(541)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能座椅的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52)为三角形环形结构,且一角处设有安装部(521),所述连接带(51)套设于所述套环(52)内,且所述安装部(521)通过螺栓分别固定装设于所述安装套(54)上及汽车底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能座椅的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11)的下端分别通过三个套环(52)与汽车底板连接,上端一个套环(52)与导向管(11)上的安装套(54)螺栓连接,下端两个套环(52)通过螺栓与汽车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带(51)拉伸为三角形结构,且两根导向管(11)下端连接的连接带(51)向外侧倾斜一定角度设置。
CN201921184365.9U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吸能座椅的下连接结构 Active CN2103376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84365.9U CN210337663U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吸能座椅的下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84365.9U CN210337663U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吸能座椅的下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37663U true CN210337663U (zh) 2020-04-17

Family

ID=70215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84365.9U Active CN210337663U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吸能座椅的下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3766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41344A (zh) * 2020-10-14 2020-12-29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靠背角度可调的抗坠毁座椅
CN115845286A (zh) * 2021-09-23 2023-03-28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一种单人运输用减振接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41344A (zh) * 2020-10-14 2020-12-29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靠背角度可调的抗坠毁座椅
CN112141344B (zh) * 2020-10-14 2024-04-09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靠背角度可调的抗坠毁座椅
CN115845286A (zh) * 2021-09-23 2023-03-28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一种单人运输用减振接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5845286B (zh) * 2021-09-23 2023-09-08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一种单人运输用减振接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37663U (zh) 一种吸能座椅的下连接结构
DE102011053156B4 (de) Sicherheitssitz
US9321383B2 (en) Head and neck restraining system
DE102010032570B4 (de) Sicherheitssitz für Kraftfahrzeuge
CN110341564A (zh) 一种外挂式吸能座椅
CN211228274U (zh) 一种高速公路减振防护栏
CN216108234U (zh) 高速公路用缓冲护栏
CN212400993U (zh) 一种军用车辆座椅缓冲隔断装置
CN210310042U (zh) 一种外挂式吸能座椅
CN212796599U (zh) 军用车辆防雷座椅的手动调节缓冲隔离装置
CN112267757B (zh)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施工装置
CN209584833U (zh) 一种公路桥梁防护栏
CN202463748U (zh) 大型车辆侧面防撞保险护栏
CN112193192B (zh) 一种防撞车
CN113060057B (zh) 一种可调节升降的防雷减振座椅
CN210310043U (zh) 一种外挂式吸能装置
CN210478457U (zh) 一种集成式吸能座椅
CN21714590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伸缩式可调保险杠
CN203047122U (zh) 一种平头汽车碰撞防护装置
CN210337662U (zh) 一种集成式吸能装置
CN212373309U (zh) 一种能够充分缓冲撞击应力的无人驾驶车辆用防护装置
CN213008010U (zh) 一种集成雾灯的汽车后保险杠
CN215851903U (zh) 一种航检员安全带卷收器的防护装置
CN109849751A (zh) 一种座椅缓冲吸能装置
CN115214507B (zh) 一种缓冲装置及防撞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