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25346U - 一种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25346U
CN210325346U CN201921663071.4U CN201921663071U CN210325346U CN 210325346 U CN210325346 U CN 210325346U CN 201921663071 U CN201921663071 U CN 201921663071U CN 210325346 U CN210325346 U CN 2103253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ruder
fluid
layer
wire
electric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6307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惠芳
李宝春
何鹏
刘岩
马文庆
梁潇方
高怡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XIA ZHONGSHENG CABLE TECHNOLOGY Co.,Ltd.
Jiangsu Zhongli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xia Zhongsheng Cable Technology Co ltd
Yangtze Optical Fibre and Cable Co Ltd
Jiangsu Zhongli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xia Zhongsheng Cable Technology Co ltd, Yangtze Optical Fibre and Cable Co Ltd, Jiangsu Zhongli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xia Zhongsheng Cab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6307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253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253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253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线制作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放线架、挤出机组件、紫外光辐照设备、冷却槽和收线架;挤出机组件包括共挤机头、第一挤出机、第二挤出机和第三挤出机,第一挤出机、第二挤出机和第三挤出机均与共挤机头连通。在工作过程中,导体由放线架放出,然后穿过共挤机头完成绝缘层以及双色保护层的包裹,并通过紫外光辐照设备完成绝缘层和保护层的交联,经过冷却定型后,便能够通过收线架收集制作好的电线;该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通过挤出机组件完成绝缘层与双色保护层的三层共同挤出包裹,并通过紫外光辐照设备完成绝缘层和保护层的交联,减少重复的生产工序,以提高电线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线制作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交联电线的制作方式都是先完成电线的制作,然后将制作好的电线移动至交联设备处,并将制作好的电线通过交联设备完成绝缘层与保护层的交联,该交联电线的制作方式中,电线需要经过两道工序,才能够生产出符合标准的交联电线,而该方式无疑降低了电线的生产效率;
此外,现有技术中的许多电线的保护层采用的是两种颜色的材料,以便于在使用时区分不同的线路,而该双色保护层的电线的制作过程也相对复杂,从而降低了电线的生产效率,无形中还增加了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因此,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电线的生产成本的生产设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交联双色电线的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具体实现:
一种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放线架、挤出机组件、紫外光辐照设备、冷却槽和收线架;
所述挤出机组件包括共挤机头、第一挤出机、第二挤出机和第三挤出机,所述第一挤出机、所述第二挤出机和所述第三挤出机的出料端均与所述共挤机头连通。
为了更好的实现被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共挤机头包括壳体、第一分流体、第二分流体和第三分流体;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空腔、出线孔、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和第三进料口,所述第一挤出机、所述第二挤出机和所述第三挤出机的出料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和所述第三进料口与所述空腔连通;
所述第一分流体为圆台形结构,所述第一分流体上设置有容纳腔,且所述第一分流体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一分流体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流道以及通孔,所述第一进料口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
所述第二分流体为圆锥形结构,所述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分流体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分流体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第二分流体的锥部由所述第一分流体的小端的开口穿出,所述第二分流体上设置有第一穿线孔,所述第一穿线孔沿所述第二分流体的轴线设置,且所述第一穿线孔与所述出线孔连通,所述第二分流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进料口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所述第一分流体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二分流体的锥部与所述空腔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形成主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均与所述主流道连通;
所述第三分流体设置在所述出线孔处,所述第三分流体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三分流体上设置有第二穿线孔,所述主流道与所述第二穿线孔连通,所述第三分流体的圆周表面设置有第三流道,且所述第三流道设置有两个出料口,两个所述出料口相对的设置在所述第三分流体上,且所述出料口也与所述第二穿线孔连通。
为了更好的实现被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该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挤出机、所述第二挤出机和所述第三挤出机启动/关闭的电控设备,所述第一挤出机、所述第二挤出机和所述第三挤出机均通过所述电控设备与电源电连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被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该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还包括用于存储电线的储线轮,所述储线轮设置在冷却槽和所述收线架之间。
为了更好的实现被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该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还包括用于存储电线的储线轮,所述储线轮设置在冷却槽和所述收线架之间。
为了更好的实现被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该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还包括用于调整电线张力的张力轮,所述张力轮设置在所述储线轮与所述收线架之间。
为了更好的实现被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该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还包括支撑架,所述张力轮通过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储线轮的上方。
为了更好的实现被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该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还包括印字设备,所述印字设备设置在所述紫外光辐照设备与所述冷却槽之间。
为了更好的实现被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放线架包括第一架体和至少两个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上的第一线盘,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线盘上的导体的始末端连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被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放线架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线盘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线盘传动连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被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收线架包括第二架体和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上的第二线盘,所述第二架体上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线盘传动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在工作时,导体能够由放线架放出,然后穿过共挤机头完成绝缘层以及双色保护层的包裹,且在完成绝缘层与保护层的包裹后,通过紫外光辐照设备完成绝缘层和保护层的交联,并经过冷却槽进行冷却定型,再通过收线架完成电线的收集;该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通过挤出机组件完成绝缘层与双色保护层共同挤出,且通过紫外光辐照设备完成绝缘层和保护层的交联,从而减少了部分重复的工序,以提高电线的生产效率,降低电线的生产成本。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还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为该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还包括储线轮,该储线轮可以将制作好的电线缠绕在储线轮上,以便于电线的收集,使工作人员在更换收线架上的第二线盘时更加的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为张力轮通过支撑架设置在储线轮的上方,该设置方式能减少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的占地面积,以便于其他设备的安装和使用。
(3)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为第一架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线盘,当其中一个第一线盘上的导体快使用完时,该第一线盘上导体的末端便会拉动相邻的第一线盘上的导体,使该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在电线的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停机便能够实现第一线盘的更换,从而有效的提高电线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中挤出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中共挤机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中第一分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中第二分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中第三分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中放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中收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放线架;10、第一架体;11、第一线盘;12、第一驱动电机;2、挤出机组件;20、共挤机头;200、壳体;201、空腔;202、出线孔;203、第一进料口、204、第二进料口;205、第三进料口;210、第一分流体;211、容纳腔;212、通孔;213、第一流道;220、第二分流体;221、第一穿线孔;222、第二流道;230第三分流体;231、第三流道;232、出料口;233、第二穿线孔;240、主流道;21、第一挤出机;22、第二挤出机;23、第三挤出机;3、紫外光辐照设备;4、冷却槽;5、收线架;50、第二架体;51、第二线盘;52、第二驱动电机;6、储线轮;7、张力轮;8、支撑架;9、电控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7所示:
一种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放线架1、挤出机组件2、紫外光辐照设备3、冷却槽4和收线架5;其中,
挤出机组件2包括共挤机头20、第一挤出机21、第二挤出机22和第三挤出机23,第一挤出机21、第二挤出机22和第三挤出机23的出料端均与共挤机头20连通。
在电线生产前,工作人员可以将放线架1上的导体依次穿过共挤机头20、紫外光辐照设备3和冷却槽4,然后将其缠绕在收线架5上;当进行电线的生产时,工作人员可以将第一挤出机21、第二挤出机22和第三挤出机23同时启动,使第一挤出机21、第二挤出机22和第三挤出机23输送出的原料可以通过共挤机头20包裹在导体的表面,形成绝缘层和双色的保护层,以实现双色保护层的电线的生产;
然后,包裹有绝缘层和双色的保护层的导体便会进入紫外光辐照设备3,使绝缘层与双色的保护层均完成交联,且在导体由紫外光辐照设备3输出后,便进入冷却槽4内,冷却槽4内的水能够为导体外的绝缘层和双色的保护层降温,以达到定型的效果,使该电线可以直接投入使用,而收线架5则能够将制作好的电线收卷起来,以便于电线的运输和存储。
该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通过挤出组件完成绝缘层与保护层共同挤出,且通过紫外光辐照设备3完成交联工序,省去了传统的电线生产过程中的部分重复的工序,从而有效的提高电线的生产效率,且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了投入的工作人员的数量,降低电线的生产成本。
具体的,上述的共挤机头20包括壳体200、第一分流体210、第二分流体220和第三分流体230;其中,
该壳体200设置在第三挤出机23上,且壳体200上设置有空腔201、出线孔202、第一进料口203、第二进料口204和第三进料口205,具体参见图4,上述的第一挤出机21的出料端通过第一进料口203与空腔201连通,第二挤出机22的进料端通过第二进料口204与空腔201连通,第三挤出机23通过第三进料口205与空腔201连通;
上述的第一分流体210为圆台形,具体参见图5,该第一分流体210设置在壳体200的空腔201内,第一分流体210上设置有容纳腔211,且第一分流体210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两端的开口均与容纳腔211连通,在第一分流体21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流道213和通孔212,该通孔212与容纳腔211连通,上述的第一进料口203与第一流道213连通;
上述的第二分流体220为圆锥形,具体参见图6,该第二分流体220设置在容纳腔211内,且第二分流体220的锥部由第一分流体210小端的开口穿出,第一分流体210上设置有第一穿线孔221,该第一穿线孔221沿第二分流体220的轴线设置,且第一穿线孔221与出线孔202连通,第二分流体22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流道222,上述的第二进料口204通过上述的通孔212与第二流道222连通;当第一分流体210安装在空腔201内,第二分流体220安装在容纳腔211内时,第二分流体220穿出第一分流体210小端开口的锥部会与空腔201形成主流道240,该主流道240与第一穿线孔221的出口连通;
上述的第三分流体230为圆柱体结构,具体参见图7,该第三分流体230设置在壳体200的出线孔202处,第三分流体230上设置有第二穿线孔233,上述的第一穿线孔221通过该第二穿线孔233与出线孔202连通,第三分流体230的圆周表面设置有第三流道231,该第三流道231有两个出料口232,且两个出料口232相对的设置在第三分流体230的端部,并与主流道240连通,上述的第三进料口205与第三流道231连通。
在工作过程中,导体会由第一穿线孔221的进口进入共挤机头20内,当导体移动至第一穿线孔221的出口处时,第一挤出机21和第二挤出机22输送出的绝缘层与保护层会在主流道240内形成双层的片状结构,该双层的片状结构顺着第二分流体220的锥部流向第一穿线孔221的出口处,并包裹在导体的外表面;
同时,第三挤出机23送出的原料会经过第三流道231的两个出料口232流至导体的保护层上,该第三挤出机23送出的原料的颜色与第一挤出机21送出的保护层的颜色不同;而后,包裹有绝缘层与双色保护层的导体会进入第二穿线孔233,使第三挤出机23送出的原料能够在第二穿线孔233与出线孔202的约束下紧紧的包裹在保护层的外部,形成双色的保护层的电线。
需要说明的是,保护层采用的是低烟无卤材料,该低烟无卤材料制成的保护层具有低烟、耐高温的特性,可以有效的降低电线在燃烧过程中带来的危害;绝缘层为聚乙烯材料,该聚乙烯材料制成的绝缘层具有绝缘电阻大一级载流量大的特点,以提高电线的质量。
优化的,该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还包括电控设备9,上述的第一挤出机21、第二挤出机22和第三挤出机23均通过该电控设备9与电源电连接;在使用时,将该电控设备9的电源接通,工作人员便可以通过该电控设备9来控制第一挤出机21、第二挤出机22和第三挤出机23的启动/关闭,使该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的操作更加的方便,从而减少电线的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工作人员的数量,以降低电线生产过程中的人工成本。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9所示: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该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还包括侧径仪,该侧径仪能够精准的检测出生产出的电线的直径,通过该侧径仪能够判断该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所生产出的电线是否合格,如果不合格,便可以及时停止生产,并检测该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存在的问题,以减少不合格电线的产生,从而有效的减少存在问题的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带来的损失。
优化的,该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还包括印字设备,该印字设备设置在侧径仪与冷却槽4之间,该印字设备能够在保护层上印制有电线的各种信息,以便于购买者的识别与选购。
优选的,在紫外光辐照设备3与印字设备之间也设置有冷却槽,该冷却槽的出口处设置有烘干设备;在完成电线的交联后,电线会直接进入冷却槽中进行冷却定型,在移出该冷却槽时,烘干设备会将电线上的水分吹干,使印字设备在工作时不会受到电线上水分的影响而出现无法正常印字的情况发生。
优化的,上述的放线架1包括第一架体10和至少两个第一线盘11,具体参见图8,所有的第一线盘11依次排列且转动的设置在第一架体10上,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线盘11上导体的首端与末端相互连接;
在使用时,当第一个第一线盘11上的导体使用完后,该导体便会牵引第二个第一线盘11上的导体进入挤出机组件2,以继续进行电线的生产,此时,工作人员可以将用完导体的第一线盘11更换成缠绕满导体的第一线盘11,同时将更换后的第一线盘11上的导体的首端与上述的第二个第一线盘11上的导体的末端连接,以实现不停机生产电线的效果,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该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的生产效率。
优化的,放线架1上还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12,第一驱动电机12与第一线盘11传动连接。
此外,该放线架还可以采用放线框代替,在工作前可以准备多个放线框,将导体缠绕在放线框内,且将相邻的两个放线框上的导体的始末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当第一个放线框中的导体的末端向挤出机组件2移动时,该导体会牵引第二个放线框中的导体的首端,使该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停机便能够实现电线的持续生产,以提高电线的生产效率。
优化的,上述的收线架5包括第二架体50和第二线盘51,且第二架体50上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52,该第二驱动电机52与第二线盘51传动连接,具体参见图9。
需要说明的是,该收线架5也可以使用电线自动打包机代替,即将制作好的电线通过自动打包机进行打包包装,该自动打包机上的计米器会精确的计算出包装所需要的电线的长度,并将电线切断,以完成电线的打包;且在打包的过程中,制作好的电线缠绕在上述的储线轮上,直至自动打包机继续进行打包工作时,储线轮便会向自动打包机的方向放出,使该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的使用更加的方便。
优化的,该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还包括储线轮6,该储线轮6设置在冷却槽4和收线架5之间;
在生产过程中,制作好的电线会先经过冷却槽4进行冷却定型,且定型后的电线可以先绕设在储线轮6上,然后再缠绕在收线架5的第二线盘51上;当收线架5上缠绕满电线后,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将缠绕有电线的第二线盘51取下,并将空的第二线盘51安装在收线架5上,在此过程中,该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所持续生产出的电线会缠绕在储线轮6上,以便于第二线盘51的更换,从而进一步的提高该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的生产效率。
优化的,该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还包括张力轮7,该张力轮7设置在储线轮6与收线架5之间,由储线轮6输出的电线先绕过张力轮7在绕设在收线架5的线盘上,收线架5上的第二驱动电机52会带动第二线盘51转动,从而拉动缠绕在张力轮7上的电线,以完成电线张力的调整及控制,使该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所生产出的电线的质量更高。
优选的,该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还包括有支撑架8,该支撑架8设置储线轮6的位置处,且上述的张力轮7通过支撑架8设置在储线轮6的上方;该支撑架8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减小该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的占地面积,以便于其他设备的安装和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放线架(1)、挤出机组件(2)、紫外光辐照设备(3)、冷却槽(4)和收线架(5);
所述挤出机组件(2)包括共挤机头(20)、第一挤出机(21)、第二挤出机(22)和第三挤出机(23),所述第一挤出机(21)、所述第二挤出机(22)和所述第三挤出机(23)的出料端均与所述共挤机头(2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挤机头(20)包括壳体(200)、第一分流体(210)、第二分流体(220)和第三分流体(230);
所述壳体(200)上设置有空腔(201)、出线孔(202)、第一进料口(203)、第二进料口(204)和第三进料口(205),所述第一挤出机(21)、所述第二挤出机(22)和所述第三挤出机(23)的出料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进料口(203)、所述第二进料口(204)和所述第三进料口(205)与所述空腔(201)连通;
所述第一分流体(210)为圆台形结构,所述第一分流体(210)上设置有容纳腔(211),且所述第一分流体(210)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211)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一分流体(210)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流道(213)以及通孔(212),所述第一进料口(203)与所述第一流道(213)连通;
所述第二分流体(220)为圆锥形结构,所述容纳腔(211)与所述第二分流体(220)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分流体(22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211)内,且所述第二分流体(220)的锥部由所述第一分流体(210)的小端的开口穿出,所述第二分流体(220)上设置有第一穿线孔(221),所述第一穿线孔(221)沿所述第二分流体(220)的轴线设置,且所述第一穿线孔(221)与所述出线孔(202)连通,所述第二分流体(22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流道(222),所述第二进料口(204)通过所述通孔(212)与所述第二流道(222)连通;
所述第一分流体(210)设置在所述空腔(201)内,所述第二分流体(220)的锥部与所述空腔(201)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形成主流道(240),所述第一流道(213)和所述第二流道(222)均与所述主流道(240)连通;
所述第三分流体(230)设置在所述出线孔(202)处,所述第三分流体(230)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三分流体(230)上设置有第二穿线孔(233),所述主流道(240)与所述第二穿线孔(233)连通,所述第三分流体(230)的圆周表面设置有第三流道(231),且所述第三流道(231)设置有两个出料口(232),两个所述出料口(232)相对的设置在所述第三分流体(230)上,且所述出料口(232)也与所述第二穿线孔(23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挤出机(21)、所述第二挤出机(22)和所述第三挤出机(23)启动/关闭的电控设备(9),所述第一挤出机(21)、所述第二挤出机(22)和所述第三挤出机(23)均通过所述电控设备(9)与电源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存储电线的储线轮(6),所述储线轮(6)设置在冷却槽(4)和所述收线架(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调整电线张力的张力轮(7),所述张力轮(7)设置在所述储线轮(6)与所述收线架(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8),所述张力轮(7)通过所述支撑架(8)设置在所述储线轮(6)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印字设备,所述印字设备设置在所述紫外光辐照设备(3)与所述冷却槽(4)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架(1)包括第一架体(10)和至少两个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10)上的第一线盘(11),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线盘(11)上的导体的始、末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架(1)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线盘(11)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12),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2)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10)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2)与所述第一线盘(11)传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线架(5)包括第二架体(50)和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50)上的第二线盘(51),所述第二架体(50)上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52),所述第二驱动电机(52)与所述第二线盘(51)传动连接。
CN201921663071.4U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 Active CN2103253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63071.4U CN210325346U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63071.4U CN210325346U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25346U true CN210325346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33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63071.4U Active CN210325346U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2534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4944A (zh) * 2020-07-27 2020-09-29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辐照交联的计算机电缆制造装置
CN112687433A (zh) * 2020-12-25 2021-04-20 厦门市能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线包覆生产系统
CN115312271A (zh) * 2022-06-28 2022-11-08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中压聚丙烯绝缘线芯的三层共挤生产方法
CN117095872A (zh) * 2023-09-06 2023-11-21 江苏星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串挤辐照一体化生产线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4944A (zh) * 2020-07-27 2020-09-29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辐照交联的计算机电缆制造装置
CN112687433A (zh) * 2020-12-25 2021-04-20 厦门市能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线包覆生产系统
CN112687433B (zh) * 2020-12-25 2022-06-07 厦门市能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线包覆生产系统
CN115312271A (zh) * 2022-06-28 2022-11-08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中压聚丙烯绝缘线芯的三层共挤生产方法
CN117095872A (zh) * 2023-09-06 2023-11-21 江苏星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串挤辐照一体化生产线
CN117095872B (zh) * 2023-09-06 2024-04-19 江苏星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串挤辐照一体化生产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25346U (zh) 一种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
US6101804A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twisted cable and the cable produced thereby
CN111785451B (zh) 一种电缆生产用绞线机
CN115620965A (zh) 聚氯乙烯挤包绝缘电力电缆的制作方法
CN116190007B (zh) 一种电力电缆生产的成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6225073U (zh) 一种双绞线电缆的制造设备
CN111659753B (zh) 一种具有备用丝的电线拉丝绞丝一体机及其断丝续接方法
CN210349447U (zh) 一种高效电缆加工用成缆机
CN112053804A (zh) 一种防水芯线自动化作业且一体成型的方法
CN106448940A (zh) 压力充填式电缆成缆机和成缆工艺
CN111048251A (zh) 一种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17825A (zh) 一种关于电缆绝缘层及护套层一次挤出成型的生产方法
CN209674987U (zh) 用于生产电缆的流水线装置
CN112599304A (zh) 一种大截面交联电缆生产系统及工艺
CN210123490U (zh) 光缆成缆护套一体机
CN104444580B (zh) 一种双层极细缠绕机
CN112117056B (zh) 一种绞线绕线器
CN205984437U (zh) 立式返燃单绞机
CN207781257U (zh) 一种机器人用电缆生产线
CN216957589U (zh) 一种电缆制备用封套装置
CN204251066U (zh) 一种双层极细缠绕机
CN210271911U (zh) 硅胶加热九芯线成型检测一体化生产线
CN117954172B (zh) 一种电力设备电缆绞线装置及方法
CN115547586A (zh) 一种交联挤包绝缘电力电缆的制作方法
CN117219374B (zh) 一种加强型矿用橡套电缆的生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23

Address after: 753000 Zhengyi Road North and Youth Road West, Huinong District, Shizuishan City,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NINGXIA ZHONGSHENG CABLE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Jiangsu Zhongli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753600 Zhengyi Road North and Qingnian Road West, Huinong District, Shizuishan City,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NINGXIA ZHONGSHENG CABLE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ZHONGLI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YANGTZE ZHONGLI OPTICAL FIBRE AND CABLE (JIANGSU)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