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87433A - 一种电源线包覆生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源线包覆生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87433A
CN112687433A CN202011562226.2A CN202011562226A CN112687433A CN 112687433 A CN112687433 A CN 112687433A CN 202011562226 A CN202011562226 A CN 202011562226A CN 112687433 A CN112687433 A CN 1126874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ring layer
molding cavity
cavity
core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622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87433B (zh
Inventor
蓝永金
范光辉
任甲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Nengch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Nengch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Nengch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Nengch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6222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874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87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74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874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74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源线包覆生产系统,其包括依次设置的放线设备、引线设备、挤出设备、水冷设备、检测设备、储线设备和收线设备;挤出设备包括芯线入口、芯线出口、第一注塑口、第二注塑口、第一注胶腔、第一成型腔、第二注胶腔和第二成型腔,芯线入口和芯线出口同轴且连通设置,芯线入口和芯线出口之间形成包覆腔,芯线平直通过包覆腔,第一注胶腔、第一成型腔、第二注胶腔、第二成型腔依次连接且均位于包覆腔内,第二成型腔的内径大于第一成型腔内径;第一成型腔和第二成型腔的外周侧设置有保温机构。本申请具有绝缘树脂在芯线表层的附着力好,能够有效避免芯线和绝缘层之间形成应力而相互剥离,保证电源线的机械性能和绝缘效果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源线包覆生产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线电缆生产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源线包覆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电源线是以铝、铜等导体作为芯线外包绝缘塑料层制成。在制作过程中,经拉丝机制成所要求规格的芯线在牵引转动装置的牵拉作用下从放线架中放出,经挤出装置、水槽冷却装置、储线装置和收线装置等主要生产设备加工后形成所需要的线缆。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绝缘外皮在芯线上的附着性能不佳,会在绝缘外皮和芯线之间产生应力导致芯线和绝缘外皮剥离,影响电源线的机械性能和绝缘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绝缘外皮在芯线上附着性能不佳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线包覆生产系统。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线包覆生产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依次设置的放线设备、引线设备、挤出设备、水冷设备、检测设备、储线设备和收线设备;所述挤出设备包括芯线入口、芯线出口、第一注塑口、第二注塑口、第一注胶腔、第一成型腔、第二注胶腔和第二成型腔,所述芯线入口和芯线出口同轴且连通设置,所述芯线入口和芯线出口之间形成包覆腔,芯线平直通过包覆腔,所述第一注胶腔、第一成型腔、第二注胶腔、第二成型腔依次连接且均位于包覆腔内,所述第一注胶腔靠近芯线入口,所述第一注塑口与第一注胶腔连通,且所述第一注塑口与第一注胶腔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成型腔的侧壁与芯线接触,所述第二注胶腔靠近芯线出口,所述第二注塑口与第二成型腔连通,且所述第二注塑口与第二成型腔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成型腔的侧壁与芯线接触,所述第二成型腔的内径大于第一成型腔内径;所述第一成型腔和第二成型腔的外周侧设置有保温机构,所述保温机构包括第一保温板和第二保温板,所述第一保温板环第一成型腔的外周侧且贴合第一成型腔的外周侧设置,所述第二保温板环第二成型腔的外周侧且贴合第二成型腔的外周侧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依次设置的第一注胶腔和第二注胶腔可以对芯线进行重复注胶包覆,通过第一注胶腔内的芯线表面附着有一层绝缘材料,再从第一成型腔通过之后实现初步成型的绝缘外皮,再经过第二注胶腔和第二成型腔后再第一层绝缘外皮的表面形成第二层绝缘外皮,且在第二次注胶包覆的过程中,绝缘树脂包覆在第一层绝缘外皮的表面的时候能够同时向第一层绝缘外皮进行施压,使第一层绝缘外皮和芯线、第二层绝缘外皮和第一层绝缘外皮之间致密紧实。而且由于第一注胶腔和第二注胶腔之间设置有第一保温板,能够对从第一注胶腔移动至第二注胶腔内的芯线进行保温,能够保证第一层绝缘外皮和第二层绝缘外皮融合,避免在第一层绝缘外皮和第二层绝缘外皮之间形成孔隙而影响电源线的机械性能和绝缘效果。两次注胶的方式使得每次注胶时候的树脂量减少,更容易加热,能够起到节省融胶过程中的能源的效果,而且由于注胶时候的树脂量较少,从而能够有利于树脂胶料内部的气泡排除,能够减少在绝缘外皮上形成气泡的问题,保证电源线的品质,避免出现绝缘外皮表面不平整、不光滑的现象,能够保证电源线的机械性能和绝缘效果。能够避免因绝缘材料在芯线表层附着性能不好而导致电源线的收卷过程中,电源线绝缘表皮和内部之间存在的应力使得卷至收线设备中的电源线发生卷曲和形变,还能够保证电源线收卷质量和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成型腔包括第一内环层、第一中环层和第一外环层,所述第一内环层位于第一中环层内,所述第一内环层采用耐高温耐拉伸弹性材质制成,所述第一中环层位于第一外环层内,所述第一中环层设置为第一环形气包,所述第一外环层套设于第一中环层外,且所述第一外环层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插接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与第一环形气包连通;当第一环形气包内气压高于大气压状态时,第一中环层挤压第一内环层,当第一环形气包气压低于大气压状态时,第一中环层拉伸第一内环层;所述第二成型腔包括第二内环层、第二中环层和第二外环层,所述第二内环层位于第二中环层内,所述第二内环层采用耐高温耐拉伸弹性材质制成,所述第二中环层位于第二外环层内,所述第二中环层设置为第二环形气包,所述第二外环层套设于第二中环层外,且所述第二外环层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插接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与第二环形气包连通;当第二环形气包内气压高于大气压状态时,第二中环层挤压第二内环层,当第二环形气包气压低于大气压状态时,第二中环层拉伸第二内环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芯线通过第一成型腔和第二成型腔的时候,可以对第一中环层和第二中环层进行通气操作,使第一中环层和第二中环层挤压第一内环层和第二内环层,第一内环层和第二内环层能够相应对第一内环层和第二内环层内通过的芯线进行施压,从而使绝缘材料能够稳定并紧密粘附在芯线表面,绝缘材料在芯线上的附着性能好,则绝缘材料与芯线不易剥离,能够保证电源线的机械性能和绝缘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一中环层的内壁与第一内环层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多根第一拉伸杆,所述第一内环层外壁上设置有若干片第一弧形片,若干所述第一弧形片围合形成圆环,所述第一拉伸杆连接第一中环层的内壁与第一弧形片远离第一内环层的一侧;所述第二中环层的内壁与第二内环层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多根第二拉伸杆,所述第二内环层外壁上设置有若干片第二弧形片,若干所述第二弧形片围合形成圆环,所述第二拉伸杆连接第二中环层的内壁与第二弧形片远离第二内环层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拉伸杆和第一弧形片、第二拉伸杆和第二弧形片的设置使第一中环层和第一内环层、第二中环层和第二内环层之间的连接更稳定,当第一中环层和第二中环层充气时能够及时且稳定的挤压第一内环层和第二内环层;而且由于采用弧形片包覆在第一内环层、第二内环层的外壁的设置来达到挤压和拉伸的功能,即挤压和拉伸的时候的效果好,能够避免单点拉伸或挤压的情况,使第一内环层和第二内环层能够被均匀拉伸和挤压,避免第一成型腔和第二成型腔形成异性的结构导致电源线表面的绝缘外皮各个位置的厚薄程度不一,从而保证绝缘外皮的各个的厚薄程度一致,电源线的机械性能的稳定。
可选的,所述放线设备包括放线架、放线轴和制动机构,所述放线轴转动连接在放线架上,所述制动机构位于放线架上,所述制动机构包括刹车组件和张紧组件;所述刹车组件包括刹车轮、刹车片、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连杆组,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在放线轴的一端且与放线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在刹车轮上且与刹车轮同轴设置,所述刹车片位于刹车轮的外周侧,且所述刹车片一端固定在放线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连杆组上;所述张紧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一导线轮、弹簧、第二支撑杆、凸轮、第二导线轮和限位块,所述第一导线轮固定在第一支撑杆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第一导线轮的一段与连杆组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中部与弹簧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其中一端固定有第二导线轮,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第二导线轮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杆远离第一导线轮的一端铰接,所述限位块位于第一支撑杆远离第一导线轮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杆可抵在限位块上,所述凸轮位于第二支撑杆远离第二导线轮的位置,当芯线处于张紧状态时,所述凸轮抵在第一支撑杆远离第一导线轮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放线轴上的芯线依次通过第一导线轮和第二导线轮后,不仅能够对芯线起到牵引作用,而且还能够使芯线在进入挤出设备之前保持张紧状态,使绝缘树脂更好的包覆在芯线表面,保证绝缘材料在芯线上的附着性能。当芯线处于张紧状态时,第二支撑杆由于第二导线轮受到芯线的压力而朝引线设备的一侧倾斜,而凸轮会抵在由于其中一端端部受到第一导向轮上的芯线的压力作用会压缩弹簧,相应的第一支撑杆远离第一导向轮的一段抬起,则能够带动连杆组抬起,使得刹车片与刹车轮分离,从而使放线轴正常防线;当芯线处于松弛状态时,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受到芯线的压力小甚至没有,则在弹簧的作用下第一支撑杆远离第一导线轮的一端下沉,能够带动连杆组下沉,从而带动刹车片抵在刹车轮上,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作用带动放线轴停止转动,起到制动作用,整个制动过程无需人工或其他电力设备即可完成,简单高效,且节省人力物力,节约成本。
可选的,所述引线设备位于放线设备和挤出设备之间,所述引线设备包括第一引线轴、第二引线轴、第一纠偏轴和第二纠偏轴,所述第一引线轴靠近放线设备,所述第二引线轴靠近挤出设备,所述第一纠偏轴和第二纠偏轴均位于第二引线轴和挤出设备之间,所述第一纠偏轴竖向设置,所述第二纠偏轴横向设置,所述第二纠偏轴与芯线的移动方向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引线轴和第二引线轴能够与防线设备一同拉紧芯线,使芯线保持水平且平稳的状态进行绝缘材料的包覆工艺,而且第一引线轴和第二引线轴能够调整芯线与挤出设备上的进料端对齐,保证芯线能够平稳进入挤出设备上。第一纠偏轴和第二纠偏轴则能够调整芯线的左右方向的位置,从而使芯线与挤出设备上的进料端对齐。
可选的,所述水冷设备包括水槽、第一张紧轮、第一辅助轮和第二辅助轮,所述水槽的两端分别靠近挤出设备和检测设备,所述第一张紧轮、第一辅助轮和第二辅助轮均位于水槽内,且所述第一张紧轮靠近挤出设备,所述第一张紧轮上设置有过线槽,所述过线槽与芯线出口同直线设置,所述第一辅助轮和第二辅助轮交替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张紧轮、第一辅助轮和第二辅助轮均能够与电源线接触,使电源线能够保持张紧状态,保证芯线表层包覆绝缘外皮层工艺的顺利且有效进行,保证绝缘外皮层在芯线表面的附着力。
可选的,所述水槽靠近挤出设备的一端设置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上设置有通线孔,所述通线孔上设置有海绵垫圈,所述海绵垫圈的内径大于电源线的外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水板能够起到防止水槽内的水泄露的作用,海绵垫圈与电源线表层的绝缘材料接触摩擦小,能够避免在未冷却成型的电源线表层留下刮痕或将芯线表层的绝缘树脂刮除,使绝缘皮层能够光滑且均匀,保证产品的质量。
可选的,所述储线设备包括固定储线机构和移动储线机构,所述固定储线机构包括固定引线盘,所述移动储线机构包括移动引线盘、驱动电机、传动件和滑轨,所述滑轨的其中一端靠近固定引线盘,所述移动引线盘滑移连接在滑轨上,所述驱动电机与传动件相连,所述传动件可沿滑轨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引线盘固定连接在传动件上,所述传动件驱动引线盘沿滑轨的长度方向朝靠近或远离固定引线盘的方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更换收线设备或者收线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以采用移动储线机构带动电源线超远离固定引线盘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电源线在储线设备上储备的长度拉长,起到储线的作用;同时由于固定引线盘和移动引线盘的设置,能够拉紧电源线,从而使电源线的绝缘外皮包覆工艺顺利且高效的进行,保证绝缘外皮在芯线表层的附着力。
可选的,所述收线设备包括收线架、收线轴、导线轴和驱动机构,所述收线轴转动连接在收线架上,所述导线轴位于收线轴的周侧,所述驱动机构与导线轴相连,且可驱动所述导线轴沿收线轴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线轴对于电源线的收线起到引导和张紧的作用,而驱动机构能够带动导线轴往复运动,从而带动电源线沿收线轴的长度方向左右运动,使电源线能够均匀的收至收线架上。
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器、第一皮带、第二皮带、驱动杆和驱动控制件,所述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均与驱动器相连,所述第一皮带连接收线轴,所述第二皮带连接驱动杆,所述驱动控制件内设置有蜗轮蜗杆组、转动杆,限位滑块、摆动杆和摆动滑块,所述导线轴的两端端部分别滑移连接在收线架上,所述导线轴上设置有摆动滑轨,所述摆动滑块滑移连接在摆动滑轨内,所述摆动杆的一端与驱动控制件铰接,另一端与摆动滑块铰接,所述蜗轮蜗杆组的蜗杆固定在驱动杆上,所述转动杆与蜗轮蜗杆组的涡轮固定且同轴设置,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与限位滑块铰接,所述摆动杆中部滑移连接在限位滑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驱动器可以驱动驱动杆转动,进而带动蜗杆和蜗轮转动,转动杆随之转动,从而使摆动杆在限位滑块的限位作用下沿着摆动滑轨移动,进而带动摆动滑轨和导线轴的前后摆动,进而实现导线轴的往复运动,完成收线工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第一注胶腔、第二注胶腔、第一成型腔和第二成型腔的配合,使得芯线表层具有两层绝缘表皮层,两次注胶的工艺使得绝缘树脂在芯线表层的附着力好,能够有效避免芯线和绝缘层之间形成应力而相互剥离,保证电源线的机械性能和绝缘效果;
通过在第一成型腔和第二成型腔外周侧设置的保温机构,能够对第一成型腔和第二成型腔内通过的芯线进行保温,使芯线在第二注胶腔内进行二次注胶包覆的时候,能够将第一层绝缘表皮层和第二层绝缘表皮层相互融合,从而提高绝缘表皮层的稳定性,避免在两层绝缘表皮层之间形成应力影响电源线的质量;
通过可拉伸的第一内环层和第二内环层,能够对从第一成型腔和第二成型腔内的通过的芯线进行施压操作,从而使绝缘表皮层更致密的固定在芯线表层,保证芯线的顺利成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放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引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挤出设备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挤出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成型腔的内部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成型腔的内部剖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水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储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收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控制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放线设备;11、放线架;12、放线轴;13、刹车组件;131、刹车轮;132、刹车片;133、第一齿轮;134、第二齿轮;135、连杆组;14、张紧组件;141、第一支撑杆;142、第一导线轮;143、弹簧;144、第二支撑杆;145、第二导线轮;146、凸轮;147、限位块;2、引线设备;21、引线架;22、第一引线轴;23、第二引线轴;24、第一纠偏轴;25、第二纠偏轴;26、第一调节槽;27、第二调节槽;3、挤出设备;31、芯线入口;32、芯线出口;33、第一注塑口;34、第二注塑口;35、第一注胶腔;36、第一成型腔;361、第一保温板;362、第一内环层;363、第一中环层;364、第一外环层;365、第一通孔;366、第一拉伸杆;367、第一弧形片;37、第二注胶腔;38、第二成型腔;381、第二保温板;382、第二内环层;383、第二中环层;384、第二外环层;385、第二通孔;386、第二拉伸杆;387、第二弧形片;4、水冷设备;41、水槽;411、插槽;412、挡水板;413、海绵垫圈;42、第一张紧轮;43、第一辅助轮;44、第二辅助轮;5、检测设备;6、储线设备;61、储线架;611、滑轨;62、固定引线盘;63、移动引线盘;64、驱动电机;65、传动件;7、收线设备;71、收线架;72、收线轴;73、导线轴;74、驱动机构;75、驱动器;76、第一皮带;77、第二皮带;78、驱动杆;79、驱动控制件;791、蜗轮蜗杆组;792、转动杆;793、限位滑块;794、摆动杆;795、摆动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源线包覆生产系统。参照图1,包括依次设置的放线设备1、引线设备2、挤出设备3、水冷设备4、检测设备5、储线设备6和收线设备7。其中,放线设备1用于安装芯线并放线操作;引线设备2使从放线设备1上输送出来的芯线平直稳定的输入到挤出设备3中,包覆了绝缘树脂的芯线从基础设备出来后直接进入水冷设备4进行冷却固化成型;检测设备5设置为高频电火花机,用于检测电源线是否存在离开漏电现象;储线设备6用于拉伸电源线以及对电源线的收卷起到辅助和暂缓作用;收线设备7用于包覆绝缘外皮的电源线的收卷。
参照图2,放线设备1包括放线架11、放线轴12和制动机构。放线轴12上套设有芯线,放线轴12可设置多根,且各根放线轴12均转动连接在放线架11上,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增加放线轴12的数量。
制动机构包括刹车组件13和张紧组件14。刹车组件13包括刹车轮131、刹车片132、第一齿轮133、第二齿轮134和连杆组135。其中,刹车轮131转动连接在放线架11靠近第一齿轮133的一侧;第二齿轮134固定在刹车轮131上且与刹车轮131同轴设置,能够与刹车轮131一同转动;第一齿轮133固定在放线轴12的其中一端,且与放线轴12同轴设置,能够与放线轴12一同转动,且第一齿轮133和第二齿轮134啮合;刹车片132呈圆弧形状设置,刹车片132的一端固定在放线架11上,另一端固定在连杆组135上;连杆组135的其中一端转动连接在放线架11上,连杆组135的中间铰接段与刹车片132固定连接,连杆组135远离放线架11的一端与张紧组件14铰接。
张紧组件14包括第一支撑杆141、第一导线轮142、弹簧143、第二支撑杆144、第二导线轮145、凸轮146和限位块147。其中,第一导线轮142固定在第一支撑杆141的其中一端端部,第二导线轮145固定在第二支撑杆144的其中一端端部,芯线在放线过程中会依次与第一导线轮142和第二导线轮145接触,然后连接到引线设备2上。
第一支撑杆141的中部远离第一导线轮142的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放线架11上,第一支撑杆141的中部抵在弹簧143的上端面,连杆组135铰接在第一支撑杆141远离第一导线轮142的一端端部。凸轮146连接在第二支撑杆144的底端,且凸轮146与放线架11转动连接,当第二支撑杆144处于竖直状态时,凸轮146位于第二支撑杆144底部靠近第一导向轮的一侧,且此时凸轮146不与第一支撑杆141抵触或刚好抵触;当第二支撑杆144的上端朝第一导向轮的一侧倾斜时,凸轮146转动至与第一支撑杆141靠近连杆组135的一端抵触且向第一支撑杆141施压,使第一支撑杆141朝连杆组135的一端倾斜。
限位块147固定在放线架11上,且限位块147位于第一支撑杆141的上方,限位块147位于第二支撑杆144朝向连杆组135的一侧。
当芯线从放线轴12依次经过第一导线轮142和第二导线轮145时,当芯线处于张紧状态时,芯线向第一导线轮142和第二导线轮145施压使得第一支撑杆141和第二支撑杆144朝远离连杆组135的一侧倾斜;第二支撑杆144倾斜的过程中,凸轮146转动会与第一支撑杆141远离第一导线轮142的一端相抵接,从而使第一支撑杆141朝连杆组135的一侧倾斜,连杆组135下移,带动刹车片132下移,刹车片132与刹车轮131处于分离状态,能够保证放线轴12的顺畅转动。
当芯线处于松散状态,第二支撑杆144竖向设置,则凸轮146与第一支撑杆141分离或刚好接触,但不向第一支撑杆141施压,从而保证第一支撑杆141也呈水平状态,连杆组135上移,带动刹车片132上移,刹车片132对刹车轮131摩擦使得刹车轮131停止转动,在第一齿轮133和第二齿轮134的配合下对放线轴12起到制动效果。
参照图3,引线设备2连接在放线设备1的出线端,从第二导线轮145上牵引芯线到引线设备2上进行张紧和引导作用,使芯线能够保持水平张紧的状态通过挤出设备3进行包覆。
引线设备2包括引线架21、第一引线轴22、第二引线轴23、第一纠偏轴24和第二纠偏轴25。第一引线轴22、第二引线轴23、第一纠偏轴24和第二纠偏轴25均位于引线架21上,其中,第一引线轴22和第二引线轴23分别位于引线设备2的两端,第一引线轴22和第二引线轴23均处于水平设置的状态。引线架21上设置有第一调节槽26,第一引线轴22和第二引线轴23均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调节槽26上,可以根据挤出设备3的高度调整第一引线轴22和第二引线轴23的高度,从而保证芯线能够以水平状态通过挤出设备3。
第一纠偏轴24和第二纠偏轴25均位于第一引线轴22和第二引线轴23之间,第一纠偏轴24和第二纠偏轴25均处于竖直状态。引线架21上设置有第二调节槽27,第一纠偏轴24和第二纠偏轴25均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调节槽27上,当需要调整芯线的水平位置时,能够通过调整第一纠偏轴24和第二纠偏轴25在引线架21上的位置来调节。
参照图4和图5,挤出设备3包括芯线入口31、芯线出口32、第一注塑口33、第二注塑口34、第一注胶腔35、第一成型腔36、第二注胶腔37和第二成型腔38,芯线入口31和芯线出口32同轴且连通设置,芯线入口31和芯线出口32之间形成包覆腔,芯线平直通过包覆腔,第一注胶腔35、第一成型腔36、第二注胶腔37、第二成型腔38依次连接且均位于包覆腔内。
第一注胶腔35靠近芯线入口31,第一注塑口33与第一注胶腔35连通,且第一注塑口33与第一注胶腔35的长度方向垂直,挤出设备3将绝缘树脂胶高温熔融,并通过第一注塑口33将熔融状态的绝缘树脂注入第一注胶腔35,第一注胶腔35内的绝缘树脂对芯线表面进行包裹,使芯线表面形成均匀的绝缘层。
第一成型腔36的侧壁与芯线接触,使芯线表面的绝缘树脂均匀,且绝缘层的横截面上各个位置的厚度保持一致。第二注胶腔37靠近芯线出口32,第二注塑口34与第二成型腔38连通,绝缘树脂通过第二注塑口34注入第一注胶腔35内并包覆在已经包覆有一层绝缘树脂的芯线表层,使芯线表层形成两层绝缘树脂层,当第二层绝缘树脂层包覆的时候树脂会对第一层绝缘树脂进行再一次的施压,使第一层绝缘树脂层包覆在芯线表面更致密,包覆效果好。
第二注塑口34与第二成型腔38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二成型腔38的侧壁与芯线接触,第二成型腔38的内径大于第一成型腔36内径,能够使芯线表面的绝缘树脂层均匀,使绝缘层的横截面上各个位置的厚度保持一致。
参照图6,第一成型腔36和第二成型腔38的外周侧设置有保温机构,保温机构包括第一保温板361和第二保温板381,第一保温板361环第一成型腔36的外周侧且贴合第一成型腔36的外周侧设置,第二保温板381环第二成型腔38的外周侧且贴合第二成型腔38的外周侧设置,即第一保温板361和第二保温板381的横截面均呈圆环状设置。第一保温板361、第二保温板381可以采用金属板并在金属板上设置有加热丝起到保温效果,且可以对温度进行控制,使芯线表层的第一层绝缘层不迅速固化,能够保持熔融状态并与第二层绝缘层融合,使芯线表层的绝缘层结构稳定,绝缘效果好。第一保温板361和第二保温板381也可以采用金属板并在金属板外周侧通入温度一定的水或者其他保温液体进行保温。
第一成型腔36包括第一内环层362、第一中环层363和第一外环层364,第一内环层362位于第一中环层363内,第一内环层362采用耐高温耐拉伸弹性材质制成,第一中环层363位于第一外环层364内,第一中环层363设置为第一环形气包,第一外环层364套设于第一中环层363外,且第一外环层364上设置有第一通孔365,第一通孔365内插接有充气管,充气管与第一环形气包连通;第一中环层363的内壁与第一内环层362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多根第一拉伸杆366,第一内环层362外壁上设置有若干片第一弧形片367,若干第一弧形片367围合形成圆环,第一拉伸杆366连接第一中环层363的内壁与第一弧形片367远离第一内环层362的一侧。第一保温板361可以设置为第一中环层363或第一弧形片367。
当第一环形气包内气压高于大气压状态时,第一拉伸杆366推动第一弧形片367合拢,使得第一内环层362合拢并向从第一内环层362通过的芯线施压,使绝缘树脂更好的包覆在芯线表层。当第一环形气包气压低于大气压状态时,第一中环层363拉伸第一内环层362。
参照图7,第二成型腔38包括第二内环层382、第二中环层383和第二外环层384,第二内环层382位于第二中环层383内,第二内环层382采用耐高温耐拉伸弹性材质制成,第二中环层383位于第二外环层384内,第二中环层383设置为第二环形气包,第二外环层384套设于第二中环层383外,且第二外环层384上设置有第二通孔385,第二通孔385内插接有充气管,充气管与第二环形气包连通;第二中环层383的内壁与第二内环层382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多根第二拉伸杆386,第二内环层382外壁上设置有若干片第二弧形片387,若干第二弧形片387围合形成圆环,第二拉伸杆386连接第二中环层383的内壁与第二弧形片387远离第二内环层382的一侧。第二保温板381可以设置为第二中环层383或第二弧形片387。
当第二环形气包内气压高于大气压状态时,第二环形气包向第二伸缩杆施压,使第二伸缩杆推动第二弧形片387合拢,第二弧形片387带动第二内环层382合拢并向第二内环层382内通过的芯线施压,使芯线表面的绝缘树脂更好的包覆在芯线表面。当第二环形气包气压低于大气压状态时,第二中环层383拉伸第二内环层382。
参照图8,水冷设备4包括水槽41、第一张紧轮42、第一辅助轮43和第二辅助轮44。水槽41的一端位于挤出设备3的出线端,水槽41的一端靠近检测设备5,第一张紧轮42、第一辅助轮43和第二辅助轮44均位于水槽41内,能够对水槽41内冷却的芯线起到辅助和张紧作用。第一张紧轮42靠近挤出设备3,第一张紧轮42、第一辅助轮43和第二辅助轮44上均设置有过线槽,过线槽与挤出设备3上的芯线出口32同直线设置。第一辅助轮43的高度高于第二辅助轮44,第一辅助轮43和第二辅助轮44交替设置。
参照图9,水槽41靠近挤出设备3的一端设置有插槽411,插槽411分布在水槽41的各个内侧面上,且各个内侧面上的插槽411连通设置,插槽411内插接有挡水板412,能够阻挡水槽41内的水流出水槽41。挡水板412上设置有通线孔,用于芯线穿过,通线孔上设置有海绵垫圈413,海绵垫圈413的内径大于电源线的外径,当芯线从通线孔上穿过时,不会将包覆在芯线表面的树脂粘在挡水板412上,保证电源线的质量。
参照图10,储线设备6设置在水冷设备4和收线设备7之间。储线设备6包括储线架61、固定储线机构和移动储线机构。固定储线机构和移动储线机构均设置于储线架61上,储线架61上设置有滑轨611,滑轨611沿储线架61的长度方向设置;固定储线机构包括固定引线盘62,固定引线盘62固定在储线架61上;移动储线机构包括移动引线盘63、驱动电机64和传动件65,其中,传动件65可以设置为丝杆传动装置或者传送带装置,传动件65与驱动电机64相连,能够带动移动引线盘63沿着滑轨611滑移,芯线从水冷设备4出来后通过固定储线架61和移动储线架61。当需要更换收线设备7或者收线设备7出现故障时,移动储线架61在移动过程中能够拉大与固定储线架61之间的距离,从而对芯线进行短暂的储线作用。
参照图11,收线设备7包括收线架71、收线轴72和导线轴73,其中,收线轴72和导线轴73均位于收线架71上,收线轴72用于收线,导线轴73可沿着收线轴72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即导线轴73在往复滑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芯线均匀的收至收线架71上。
参照图12,收线架71远离收线轴72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机构74,驱动机构74能够驱动导线轴73的往复滑动。驱动机构74包括驱动器75、第一皮带76、第二皮带77、驱动杆78和驱动控制件79,第一皮带76和第二皮带77均与驱动器75相连,第一皮带76连接收线轴72,能够通过驱动器75驱动收线轴72的转动,完成收线工作。
驱动杆78沿导线轴73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皮带77连接驱动杆78,驱动控制件79设置于驱动杆78上,且驱动控制件79与导线轴73相连,第二皮带77带动驱动杆78转动,驱动杆78能够带动驱动控制件79内的结构调节导线轴73的往复移动,从而完成导线工作。
驱动控制件79内包括蜗轮蜗杆组791、转动杆792,限位滑块793、摆动杆794和摆动滑块795,导线轴73的两端端部分别滑移连接在收线架71上,导线轴73上设置有摆动滑轨611,摆动滑块795滑移连接在摆动滑轨611内,摆动杆794的一端与驱动控制件79铰接,另一端与摆动滑块795铰接,蜗轮蜗杆组791的蜗杆固定在驱动杆78上,转动杆792与蜗轮蜗杆组791的涡轮固定且同轴设置,转动杆792的另一端与限位滑块793铰接,摆动杆794中部滑移连接在限位滑块793上。
驱动器75设置为电机,采用驱动器75可以驱动驱动杆78转动,进而带动蜗杆和蜗轮转动,转动杆792随之转动,从而使摆动杆794在限位滑块793的限位作用下沿着摆动滑轨611移动,进而带动摆动滑轨611和导线轴73的前后摆动,进而实现导线轴73的往复运动,完成收线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电源线包覆生产系统的实施原理为:芯线放置在放线架11上,通过放线架11的转动而进行放线工作,芯线从放线架11出来后通过引线设备2进行纠偏,保证芯线呈平直状态通过挤出设备3,在挤出设备3在芯线表面包覆上树脂完成芯线的包覆工作,然后对包覆树脂的芯线进行水冷操作,使芯线冷却固化,然后再通过检测设备5对芯线进行是否漏电检测,检测后的芯线由收线设备7完成收卷。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源线包覆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放线设备(1)、引线设备(2)、挤出设备(3)、水冷设备(4)、检测设备(5)、储线设备(6)和收线设备(7);
所述挤出设备(3)包括芯线入口(31)、芯线出口(32)、第一注塑口(33)、第二注塑口(34)、第一注胶腔(35)、第一成型腔(36)、第二注胶腔(37)和第二成型腔(38),所述芯线入口(31)和芯线出口(32)同轴且连通设置,所述芯线入口(31)和芯线出口(32)之间形成包覆腔,芯线平直通过包覆腔,所述第一注胶腔(35)、第一成型腔(36)、第二注胶腔(37)、第二成型腔(38)依次连接且均位于包覆腔内,所述第一注胶腔(35)靠近芯线入口(31),所述第一注塑口(33)与第一注胶腔(35)连通,且所述第一注塑口(33)与第一注胶腔(35)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成型腔(36)的侧壁与芯线接触,所述第二注胶腔(37)靠近芯线出口(32),所述第二注塑口(34)与第二成型腔(38)连通,且所述第二注塑口(34)与第二成型腔(38)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成型腔(38)的侧壁与芯线接触,所述第二成型腔(38)的内径大于第一成型腔(36)内径;
所述第一成型腔(36)和第二成型腔(38)的外周侧设置有保温机构,所述保温机构包括第一保温板(361)和第二保温板(381),所述第一保温板(361)环第一成型腔(36)的外周侧且贴合第一成型腔(36)的外周侧设置,所述第二保温板(381)环第二成型腔(38)的外周侧且贴合第二成型腔(38)的外周侧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线包覆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腔(36)包括第一内环层(362)、第一中环层(363)和第一外环层(364),所述第一内环层(362)位于第一中环层(363)内,所述第一内环层(362)采用耐高温耐拉伸弹性材质制成,所述第一中环层(363)位于第一外环层(364)内,所述第一中环层(363)设置为第一环形气包,所述第一外环层(364)套设于第一中环层(363)外,且所述第一外环层(364)上设置有第一通孔(365),所述第一通孔(365)内插接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与第一环形气包连通;当第一环形气包内气压高于大气压状态时,第一中环层(363)挤压第一内环层(362),当第一环形气包气压低于大气压状态时,第一中环层(363)拉伸第一内环层(362);所述第二成型腔(38)包括第二内环层(382)、第二中环层(383)和第二外环层(384),所述第二内环层(382)位于第二中环层(383)内,所述第二内环层(382)采用耐高温耐拉伸弹性材质制成,所述第二中环层(383)位于第二外环层(384)内,所述第二中环层(383)设置为第二环形气包,所述第二外环层(384)套设于第二中环层(383)外,且所述第二外环层(384)上设置有第二通孔(385),所述第二通孔(385)内插接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与第二环形气包连通;当第二环形气包内气压高于大气压状态时,第二中环层(383)挤压第二内环层(382),当第二环形气包气压低于大气压状态时,第二中环层(383)拉伸第二内环层(38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源线包覆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环层(363)的内壁与第一内环层(362)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多根第一拉伸杆(366),所述第一内环层(362)外壁上设置有若干片第一弧形片(367),若干所述第一弧形片(367)围合形成圆环,所述第一拉伸杆(366)连接第一中环层(363)的内壁与第一弧形片(367)远离第一内环层(362)的一侧;所述第二中环层(383)的内壁与第二内环层(382)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多根第二拉伸杆(386),所述第二内环层(382)外壁上设置有若干片第二弧形片(387),若干所述第二弧形片(387)围合形成圆环,所述第二拉伸杆(386)连接第二中环层(383)的内壁与第二弧形片(387)远离第二内环层(382)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线包覆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设备(1)包括放线架(11)、放线轴(12)和制动机构,所述放线轴(12)转动连接在放线架(11)上,所述制动机构位于放线架(11)上,所述制动机构包括刹车组件(13)和张紧组件(14);所述刹车组件(13)包括刹车轮(131)、刹车片(132)、第一齿轮(133)、第二齿轮(134)和连杆组(135),所述第一齿轮(133)固定在放线轴(12)的一端且与放线轴(12)同轴设置,所述第二齿轮(134)与第一齿轮(133)啮合,所述第二齿轮(134)固定在刹车轮(131)上且与刹车轮(131)同轴设置,所述刹车片(132)位于刹车轮(131)的外周侧,且所述刹车片(132)一端固定在放线架(11)上,另一端固定在连杆组(135)上;所述张紧组件(14)包括第一支撑杆(141)、第一导线轮(142)、弹簧(143)、第二支撑杆(144)、凸轮(146)、第二导线轮(145)和限位块(147),所述第一导线轮(142)固定在第一支撑杆(141)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一支撑杆(141)远离第一导线轮(142)的一段与连杆组(135)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41)的中部与弹簧(143)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44)的其中一端固定有第二导线轮(145),所述第二支撑杆(144)远离第二导线轮(145)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杆(141)远离第一导线轮(142)的一端铰接,所述限位块(147)位于第一支撑杆(141)远离第一导线轮(142)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杆(144)可抵在限位块(147)上,所述凸轮(146)位于第二支撑杆(144)远离第二导线轮(145)的位置,当芯线处于张紧状态时,所述凸轮(146)抵在第一支撑杆(141)远离第一导线轮(142)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线包覆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设备(2)位于放线设备(1)和挤出设备(3)之间,所述引线设备(2)包括第一引线轴(22)、第二引线轴(23)、第一纠偏轴(24)和第二纠偏轴(25),所述第一引线轴(22)靠近放线设备(1),所述第二引线轴(23)靠近挤出设备(3),所述第一纠偏轴(24)和第二纠偏轴(25)均位于第二引线轴(23)和挤出设备(3)之间,所述第一纠偏轴(24)竖向设置,所述第二纠偏轴(25)横向设置,所述第二纠偏轴(25)与芯线的移动方向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线包覆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设备(4)包括水槽(41)、第一张紧轮(42)、第一辅助轮(43)和第二辅助轮(44),所述水槽(41)的两端分别靠近挤出设备(3)和检测设备(5),所述第一张紧轮(42)、第一辅助轮(43)和第二辅助轮(44)均位于水槽(41)内,且所述第一张紧轮(42)靠近挤出设备(3),所述张紧轮上设置有过线槽,所述过线槽与芯线出口(32)同直线设置,所述第一辅助轮(43)和第二辅助轮(44)交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源线包覆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41)靠近挤出设备(3)的一端设置有挡水板(412),所述挡水板(412)上设置有通线孔,所述通线孔上设置有海绵垫圈(413),所述海绵垫圈(413)的内径大于电源线的外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线包覆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线设备(6)包括固定储线机构和移动储线机构,所述固定储线机构包括固定引线盘(62),所述移动储线机构包括移动引线盘(63)、驱动电机(64)、传动件(65)和滑轨(611),所述滑轨(611)的其中一端靠近固定引线盘(62),所述移动引线盘(63)滑移连接在滑轨(611)上,所述驱动电机(64)与传动件(65)相连,所述传动件(65)可沿滑轨(611)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引线盘固定连接在传动件(65)上,所述传动件(65)驱动引线盘沿滑轨(611)的长度方向朝靠近或远离固定引线盘(62)的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线包覆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线设备(7)包括收线架(71)、收线轴(72)、导线轴(73)和驱动机构(74),所述收线轴(72)转动连接在收线架(71)上,所述导线轴(73)位于收线轴(72)的周侧,所述驱动机构(74)与导线轴(73)相连,且可驱动所述导线轴(73)沿收线轴(72)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源线包覆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74)包括驱动器(75)、第一皮带(76)、第二皮带(77)、驱动杆(78)和驱动控制件(79),所述第一皮带(76)和第二皮带(77)均与驱动器(75)相连,所述第一皮带(76)连接收线轴(72),所述第二皮带(77)连接驱动杆(78),所述驱动控制件(79)内设置有蜗轮蜗杆组(791)、转动杆(792),限位滑块(793)、摆动杆(794)和摆动滑块(795),所述导线轴(73)的两端端部分别滑移连接在收线架(71)上,所述导线轴(73)上设置有摆动滑轨(611),所述摆动滑块(795)滑移连接在摆动滑轨(611)内,所述摆动杆(794)的一端与驱动控制件(79)铰接,另一端与摆动滑块(795)铰接,所述蜗轮蜗杆组(791)的蜗杆固定在驱动杆(78)上,所述转动杆(792)与蜗轮蜗杆组(791)的涡轮固定且同轴设置,所述转动杆(792)的另一端与限位滑块(793)铰接,所述摆动杆(794)中部滑移连接在限位滑块(793)上。
CN202011562226.2A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电源线包覆生产系统 Active CN1126874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62226.2A CN112687433B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电源线包覆生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62226.2A CN112687433B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电源线包覆生产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7433A true CN112687433A (zh) 2021-04-20
CN112687433B CN112687433B (zh) 2022-06-07

Family

ID=75451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62226.2A Active CN112687433B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电源线包覆生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8743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72587A (en) * 1971-06-21 1974-10-30 British Insulated Callenders Manufacture of insulated electric cables
JP2005203334A (ja) * 2003-12-17 2005-07-28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絶縁ワイ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207514A (ja) * 2006-01-31 2007-08-1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被覆線状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CN101558459A (zh) * 2007-03-30 2009-10-14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WO2013105315A1 (ja) * 2012-01-13 2013-07-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押出金型及び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CN105469904A (zh) * 2015-12-31 2016-04-06 天长市富信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阻燃电源线的芯线挤出生产线
CN210325346U (zh) * 2019-09-30 2020-04-14 宁夏中盛电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72587A (en) * 1971-06-21 1974-10-30 British Insulated Callenders Manufacture of insulated electric cables
JP2005203334A (ja) * 2003-12-17 2005-07-28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絶縁ワイ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207514A (ja) * 2006-01-31 2007-08-1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被覆線状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CN101558459A (zh) * 2007-03-30 2009-10-14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WO2013105315A1 (ja) * 2012-01-13 2013-07-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押出金型及び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CN105469904A (zh) * 2015-12-31 2016-04-06 天长市富信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阻燃电源线的芯线挤出生产线
CN210325346U (zh) * 2019-09-30 2020-04-14 宁夏中盛电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7433B (zh) 2022-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13477B (zh) 一种塑料薄膜加工设备
CN117012434B (zh) 铜铝排外包连接结构、成型设备及成型工艺
CN116190007B (zh) 一种电力电缆生产的成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687433B (zh) 一种电源线包覆生产系统
CN115101263A (zh) 线缆铜带绕包设备
CN113808792B (zh) 一种电线电缆制备工艺
US677694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coatings of molten thermoplastic material over closed pore elastomer foam substrates
CN116330615B (zh) 用于电缆生产的双工位螺杆挤出机
CN211437500U (zh) 一种加热式双辊拉丝机
CN104924627A (zh) 用于热塑性预浸带增强管材生产的缠绕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11578476U (zh) 一种线缆生产连线
CN115966348A (zh) 一种电缆线芯绝缘层自动化包覆设备
CN115636283A (zh) 一种张力变化可调的张力分段涂镁卷取设备及其生产方法
CN212049892U (zh) 一种生产电线的设备
CN210516319U (zh) 一种电缆绝缘层包覆装置
CN220004652U (zh) 一种扁平涂胶撕裂绳的扁平涂胶装置
CN208954701U (zh) 一种芯线加热装置
CN215359762U (zh) 一种套塑机
CN213440705U (zh) 一种用于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的流延成膜机
CN220691740U (zh) 铜铝排的成型设备
CN217296706U (zh) 一种光缆制造用预热装置
CN114311763B (zh) 一种纤维筋材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
CN214452135U (zh) 一种多股细线自动下线合股成卷设备
CN220300014U (zh) 一种放线装置
CN221101774U (zh) 一种电缆自动注塑生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